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北師大版一上數學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一上數學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2-11-21 17:53:03

Ⅰ 一年級上冊數學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

今天王老師到我們學校對我們這批新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指導,我有幸能得到王老師的指點,收獲很大。
《一共有多少》是學生小學階段學習加法的起始課,本課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通過引導學生經歷數數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從現實世界過渡到數學的符號世界,認識加法算式;知道加法算式也是「繼續往後數」的計數策略,體會加法的意義—合並。教學重難點在我的整個課堂中沒有很好地呈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實物演示—圖像表徵—符號運算」的過渡沒體現
動手操作是學生理解知識最好的手段,而在我這節課中考慮到符號表徵在第一單元數數的時候已經有這個意識,在此基礎上不必要太花時間,所以直接省略了。然而我忽略的一點是學生雖然會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小棒,畫簡單符號等)來表示數字,但是還沒有經歷過用圖像表徵,符號運算來表示加法的意義,也就是把兩部分合起來的過程。從中我也更深刻明白,不能自己一味地自我以為,而是要真切的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明白他們缺乏什麼,需要什麼。由於我之前那錯誤的意識,也導致我在課堂上准備的學具,教具都不夠充分。老師的教具用小棒代替了,孩子的小棒被手指代替了,也就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環節與環節的鏈接比較散
第一環節:通過笑笑帶著學慣用具來做客,以笑笑這一熟悉的人物,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環節:通過「一共有幾支鉛筆」的情境圖,讓學生發現數學信息,然後教師模仿笑笑用小棒代替鉛筆來演示,這里處理的不是很好。首先教師用小棒代替鉛筆,學生思維有點反應不過來,到底要說鉛筆還是小棒,其次由於下一步考慮到三支鉛筆和兩支鉛筆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是幾支鉛筆,所以就設計為把兩部分合起來之後學生是看不到鉛筆,想以此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慾望。很明顯在我的課堂上由於小棒很小,後面的學生根本就看不到,所以提不起學生的興趣。今後教學中還是要注重模型。關於模型沒用好還體現在原來准備好的貼圖鉛筆模型和圓片模型由於教師在課堂上的緊張而沒有及時應用在教學中。導致緊張的原因,主要是對課堂上一些突發狀況的處理上不夠得當,也就是對生成性問題的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在「有幾只熊貓」這一情境圖的設計原計劃是想讓學生理解有條件才有問題。沒考慮到學生能說得那麼好,結果在這里我就兜兜轉轉,走教案繞了一圈,主要也是教師的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煉,對核心問題的設計上還相對欠缺。在這節課上我也深刻體會到教師的語言往往最有可能誤導孩子,在後面圓圈圖(主要是對前兩個情境圖知識點的鞏固)出來之後,本來是想問「怎麼這三個情景都能用3+2=5這個加法算式計算呢?」,我就說成了「不對呀!怎麼就可以用3+2=5呢?不用其他的呢?」結果預設中的「因為他們都是求把3個和2個合起來一共有多少」答案沒出來,而是說出了「你不喜歡3+2=5可以用2+3=5呀!」或者是「還可以用1+4=5」等等哪些算式結果是5的回答,也因此沒有突出重點。
考慮一年級孩子們的注意力最多隻能集中到十分鍾,在兩個主情景過後之後,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放鬆休息的小環節,可以伸伸懶腰,或者是趴著休息一下,時間不多,但是這對孩子們接下來的精神狀態有一個很好的幫助。這也是我每一節課上都有在實行的,個人覺得效果很好。
「一共有幾支鉛筆」和「有幾只熊貓」這兩幅情景圖都有其特別的用意,「一共有幾支鉛筆」僅僅是讓學生初步經歷發現信息,提出問題,最後並通過數一數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直接進入到算式解決問題。同時,這一情境圖也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經歷從實物操作到圖像表徵的一個過程,也就是從用鉛筆演示到學生用小棒演示這個過程。而「有幾只熊貓」是在第一個大的問題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畫圓圈來經歷了從實物到圖像再到符號表徵,最後懂得用算式表示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也就是說3+2=5是在學生經歷了這樣整一個過程,並明白了是要解決把兩部分合起來這個加法的意義的基礎上才出現的。再讓學生說說3、2、5在這兩幅圖中表示的意義,最後再讓他們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3+2=5這個算式來解決。在我的整一節課中都沒有突出。
第三環節:練習的設計上量還是相對較少,設計不夠合理。特別是最後一道「說一說3+2=5在圖中表示的意義」,前面課堂中基本上都是在探討3+2=5,在這練習中可以適當調整成「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4+1=5來表示?」
三、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主要問題是整節課看起來都是老師在說,而是缺少了讓學生多說的機會。在這節課中,沒有體現小組合作意識,其實合作學習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大的推動力。這節課可以合作學習的地方有:鉛筆圖讓學生用小棒演示時,可以互相演示給同桌看;熊貓圖用圓圈表示之後如何數?可以先跟同桌說一說;3+2=5還可以解決生活中哪些問題時,可以先告訴你的同桌自己的想法。有時候老師教和學生教在效果上有很大的不同,這樣的合作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讓不是很懂的學生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慢慢懂了。
四、板書設計亂
一個黑板寫了三個3+2=5,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也很有可能誤導學生。板書也體現不出重難點,黑板上都是老師的字跡,而沒有學生的作品,感覺整個課堂就是老師的而不是學生的;其次,黑板上沒有直觀的模型,都是一些死板而且書寫不是很好的文字;最後就是格局分布不合理。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謹記:板書設計要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潔性,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突破難點,還有一點我要提高的就是書寫的能力。
今後要改進的方面有:
一、 認真研讀教材與教參,要吃透教材,對教材非常熟悉,理解知識點要到位,這樣才能在生成的問題中抓到有價值的東西,為課堂所用。
二、 在課的設計上,環節與環節之間要做好整合,以防讓人感覺課很散。
三、 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力求做到每一節都訓練。
四、 要加強學生言語表達的訓練,特別要訓練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敢於大聲發言的習慣。

Ⅱ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學案例及反思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前後》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一、教學內容
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實踐活動,體會「前後」的概念和前後位置的相對性。

2能比較准確地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述和表達事物。
三、課堂實錄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的好朋友小淘氣又遇到難題了,你們願意幫助他解決嗎?(願意)我們一起來看看淘氣遇到了什麼難題。

( 評析 採用問題引入,引起學生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慾望。)

(教師播放淘氣的錄音)「我總是忘記自己站隊的位置,聰明的你能幫我想個辦法嗎?」
師:哪個熱心、聰明的學生來給淘氣出個主意?

生1:只要記住自己排在第幾個就行了。
師:是個好主意,還有其他辦法嗎?

( 評析 對生1的評價略顯應付,沒有對其進行實質性的分析。教師顯然在等待其他同學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生2:記住自己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就不會錯了。

師:你想的辦法真不錯!原來利用前後可以幫助我們記住自己的位置。這節課,我們就跟小鹿導游一起進一步認識「前後」。
(教師出示課題)

( 評析 教師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後「遺忘」了生1的回答,利用確定淘氣在隊伍中的位置引入「前後」,比較合理、自然。只是要對不是教師預期的答案予以重視。)

(二)新課探討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今天動物們正在舉行一場熱鬧的「森林運動會」。(教師邊說邊出示掛圖,教師在掛圖中沒有呈現出動物。)

師:咦,運動場上怎麼沒有運動員?到底有哪些小動物參加比賽?別著急,教科書第56頁有一張小動物比賽的照片。
(指導學生看第一幅圖)

師:請一名同學先按順序介紹一下正在參加跑步比賽的運動員吧!

生:美麗的長頸鹿、可愛的小白兔、還有小烏龜、小松鼠和小蝸牛。(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出示各個小動物,但是沒有按順序出示,隨意粘在圖上。)

( 評析 教師故意「犯錯」,引發學生的「好勝」心理,滿足他們的成就感。)

生:(學生發現順序不對,紛紛舉手發言)不對,老師把它們的順序弄錯了。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認真,說說正確的順序應該怎樣呢?

生:小鹿跑第一,是排在最前面的。
師:你來擺放吧。
生1:小松鼠在小鹿的後面。(學生邊說邊擺)

生2:小白兔在小鹿的後面,但松鼠是排第二,小白兔排第三。
生3:蝸牛在最後。

( 評析 教師能夠讓學生親自動手,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描述方式說出小動物的准確位置。在學生陳述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調整好各個動物的位置。)

2小組競賽。

師:老師真佩服大家,能用這么多不同的方法來表示小動物們的位置與順序。每個小組選一種你們最喜歡的動物,然後討論一下這個動物的位置有哪幾種不同的說法,比一比哪一組的說法最多。

(組織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代表匯報)
(如果小組之間選的動物一樣,教師可以請兩位同學先做個交流,然後反饋。)

( 評析 此處可能會出現「小白兔在小松鼠後面」「小白兔在小烏龜」前面的說法。教學時,教師應適當地抓住這個契機,引出前後位置的相對性問題。)

3播一播。
(1)先播放獅子大王的邀請信,再出示賽車圖。
師:誰願意接受獅子大王的邀請,來當賽車比賽的解說員。

(學生模仿體育解說員解說)
( 評析 這個活動安排比較巧妙,其實是讓學生在解說中反饋對「前後」的理解。)

(2)課件演示,運動員們的頭上顯示問號。
師:你們能幫每個運動員提一個問題嗎?

生:我想幫小兔提個問題:「我的前面有幾輛車?」
生:我幫小熊貓提個問題:「我的後面有幾輛車?」

(學生之間採取一問一答的形式說一說。)
(3)指導看書,把課本中的填空補充完整。
(三)游戲鞏固

1乘車游戲。
(1)請5個同學當5個站牌,再請一個同學當司機。

(2)請每個上台表演的同學都要提一個和前後有關系的問題,回答正確的同學就可以上車來提問下面的同學。

(教師設計這個游戲時,要注意結合當地情況設計學生所熟悉的站牌。)
2排隊游戲。

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被叫到名字的同學自行排隊,其餘同學幫助排隊:××同學站在最後面,××同學站在最前面,小紅站在××的前面第幾位,小明站在××的後面……

(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自行排隊,師生互動後,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提要求排隊。)
3排隊比賽。

(1)每組5人分別戴上5種動物的頭飾。

(2)按照屏幕上的游戲規則排隊,看哪一組又快又好。(小組長公布位置要求,其他同學按要求排隊。)
(四)數學故事

1引導學生觀察圖,編出故事。
師:認真觀察圖,想想能否用上今天所學的前後知識,編編故事。
2學生交流反饋。

(教師盡量引導學生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
(五)總結
師:同學們,說說本節課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師:今天所學的「前後」知識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用得到。同學們課後要多留心找一找,我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還會用到「前後」的知識。

Ⅲ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有幾瓶牛奶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第七單元的第3節課,是孩子初步接觸進位加法。應用「湊十法」,學會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湊十法」的思考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讓孩子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理解「湊十」方法的簡便性。
本節課圍繞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利用課件出示了1箱有9瓶牛奶,1箱有5瓶牛奶的情景圖,請學生們提出問題。學生們經過思考,踴躍發言:如一共有幾瓶牛奶?左邊比右邊多幾瓶牛奶?右邊比左邊少幾瓶牛奶等問題。我請學生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這個問題。學生通過擺小棒等學具,直觀地幫助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並列出算式解決問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形成感性認識後,逐步抽象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

Ⅳ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求一共有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一、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有趣的游戲活動中進行教學。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最喜歡活動了,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產生例題進行學習,學生會感到輕松愉快,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本堂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猜數字的游戲。讓學生在這個游戲中猜學過的數字1、2、3、4、5,並且自然而然的從游戲中引出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0」。這樣,學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對數學的親切感、興趣感也自然產生了。
二、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進行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並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本堂課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貼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並對學生說:「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誰?猴子媽媽因為小猴子愛學習,所以獎勵給它兩個桃子。看他的表情是怎樣變化的?猜一猜,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說的同時,出示三幅表情各異的猴子圖。接著讓小朋友們在所創設的情境中發揮想像,猜想猴子吃桃的表情各不相同的原因。小朋友們說完後,我在小猴子面前貼上一個大盤子和兩個新鮮的大桃子。「小朋友你們看,小猴子是不是很開心呀?盤子里的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學生回答並舉起數字卡;接著小猴子就開始「吃」桃子了。我先從盤子里取下一個桃子,這時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發現盤子里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我接著問:「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學生答:「可以用1來表示。」然後我又取下一個桃子,並說:「小猴子又吃了一個桃子,這回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們讓我們來幫助小猴子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很自然的讓小朋友說出了「0」。這樣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以新的理念為指導,自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體會編者的意圖。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創造地運用教材資源,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第29頁上「0」的認識時,我充分挖掘教材,當小朋友認識了「0」後,我提問: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過「0」?小朋友說得熱火朝天,有的說:我家電話機上、手機上有「0」;有的說:足球比賽的比分是0︰0;溫度計上有「0」;尺子上有「0」;門牌號碼有「0」;還有的學生說今年是2007年,裡面也有兩個「0」……最後,我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學生表情興奮,紛紛動腦、動手操作起來,有的把文具盒裡的東西全倒出來,說裡面有 「0」枝筆;有的學生說:我們上體育課時,教室里的人數是「0」……「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機會和想像空間,培養的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通過表演,自己去發現、研究,揭示了學生對0的含義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

Ⅳ 新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鍾表》教學反思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鍾表》教學反思2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鍾表》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鍾表》教學反思1

《認識鍾表》是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認整時和半時。

課前,我安排孩子們准備了「鍾點學習器」。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孩子們猜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謎底:鍾表)然後出示了鍾錶店裡的各種樣式的鍾表,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鍾面,認識時針、分針,並加以區分,讓孩子們指出自己「鍾點學習器」上的時針、分針。緊接著,通過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點認識「整時」、「半時」。在認識整時時,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的: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動中與整時相關的主題圖,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試認鍾表,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畫面內容。2、集中展示「整時」的4個鍾面,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它們的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3、讓孩子們在「鍾點學習器」上撥一撥整時時刻。隨後的半時教學和整時教學步驟基本相同。在認識了整時、半時之後,我又出示了電子表計時,讓孩子們了解電子表計時方法,學會正確用電子表計時方法表示整時、半時。最後,我安排了一組「認一認」的練習,要求學生會認,並能用電子表計時方法計時。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已有的生活經驗,自然遷移新知。注重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我說你撥」,「我撥你認」,「師撥生認」,「生生互撥互認」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來。在孩子們認時刻的時候,還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認的,要求學生完整表述,體現思維的層次性。

整節課下來,大部分孩子都會認、撥整時時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認「半時」時還有問題,比如:5時半,有的孩子容易認成6時半。仔細思考後,我發現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對於鍾表上時針和分針的運動軌跡不清楚,不能准確判斷是過了幾時,沒到幾時,所以才會出現上述問題。明白了問題的症結所在,我迅速針對「半時」學習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1、進一步認識鍾面。2、出示活動鍾表(時針、分針可以轉動的),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運動軌跡,即:1→2→3→4→……→12→1→2→……。經過這樣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在認半時時有了很大的進步。3、認、撥幾個特殊易混的時刻,如:12時、12時半、6時、6時半,讓學生進一步區分整時和半時的`不同。4、讓學生回家試著在真實的小鬧鍾上撥整時和半時,進一步感受時針、分針的運動軌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課後,我還有這樣的一個思考:如果課堂上的學具不用「鍾點學習器「,而改用真正的鍾表(小鬧鍾),效果會怎樣?當孩子們在小鬧鍾上撥一撥時,是不是就自然地觀察到了時針、分針的運動軌跡,更利於半時的認識?但同時我又有以下困惑:1、真實的鍾,時針、分針運動時有滴答滴答的聲音,是否會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2、孩子們本來動手能力就差,在鍾上撥整時、半時是否更難?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鍾表》教學反思2

《認識鍾表》是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認整時和半時。

課前,我安排孩子們准備了「鍾點學習器」。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孩子們猜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謎底:鍾表)

然後出示了鍾錶店裡的各種樣式的鍾表,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鍾面,認識時針、分針,並加以區分,讓孩子們指出自己「鍾點學習器」上的時針、分針。緊接著,通過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點認識「整時」、「半時」。在認識整時時,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的:

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動中與整時相關的主題圖,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試認鍾表,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畫面內容。

2、集中展示「整時」的4個鍾面,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它們的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

3、讓孩子們在「鍾點學習器」上撥一撥整時時刻。隨後的半時教學和整時教學步驟基本相同。在認識了整時、半時之後,我又出示了電子表計時,讓孩子們了解電子表計時方法,學會正確用電子表計時方法表示整時、半時。最後,我安排了一組「認一認」的練習,要求學生會認,並能用電子表計時方法計時。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已有的生活經驗,自然遷移新知。注重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我說你撥」,「我撥你認」,「師撥生認」,「生生互撥互認」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來。在孩子們認時刻的時候,還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認的,要求學生完整表述,體現思維的層次性。

整節課下來,大部分孩子都會認、撥整時時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認「半時」時還有問題,比如:5時半,有的孩子容易認成6時半。仔細思考後,我發現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對於鍾表上時針和分針的運動軌跡不清楚,不能准確判斷是過了幾時,沒到幾時,所以才會出現上述問題。

明白了問題的症結所在,我迅速針對「半時」學習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

1、進一步認識鍾面。

2、出示活動鍾表(時針、分針可以轉動的),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運動軌跡,即:1→2→3→4→……→12→1→2→……經過這樣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在認半時時有了很大的進步。

3、認、撥幾個特殊易混的時刻,如:12時、12時半、6時、6時半,讓學生進一步區分整時和半時的不同。

4、讓學生回家試著在真實的小鬧鍾上撥整時和半時,進一步感受時針、分針的運動軌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課後,我還有這樣的一個思考:

如果課堂上的學具不用「鍾點學習器「,而改用真正的鍾表(小鬧鍾),效果會怎樣?當孩子們在小鬧鍾上撥一撥時,是不是就自然地觀察到了時針、分針的運動軌跡,更利於半時的認識?但同時我又有以下困惑:

1、真實的鍾,時針、分針運動時有滴答滴答的聲音,是否會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

2、孩子們本來動手能力就差,在鍾上撥整時、半時是否更難?

;

Ⅵ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還剩下多少》是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第二課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初步認識減法,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學會正確計算5以內減法;能根據提供的情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減法問題。這節課有以下兩個特點:
1. 情境導入,引發學生積極參與。我在課堂導入上,演示了這樣一個情境: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大樹,在樹上貼了3個綠色的蘋果和2個紅色的蘋果。教師再把2個紅色的蘋果拿走,然後讓學生說出老師演示的過程,並提問:拿走了2個是從幾個裡面拿的?現在樹上還剩幾個?這時候學生的情緒高漲,大多數的孩子紛紛舉手,我班的黃曼霏竟說,「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拿走了2個,還剩下3個。」還沒來的及表揚,闕文尖說,「老師,可以用減法來解決。」冷健蘢說,「可以寫成5-2=3。」孩子們的回答是我意想不到的,於是引出「減法」, 認識了減號。我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喚起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學起來必然親切、實在、易懂、有趣,並且為學好新知識鋪好路。
2. 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環節,大多數的學生已經能和完整的提一個問題了,並且知道用減法來解決。教學方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擺一擺,說一說,在說中學,玩中學,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精神。在「練一練」第1題中,通過學生邊說圖意,邊用手勢比劃,再寫出算式的過程,在第2題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再寫算式的過程,既讓每個孩子都有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又讓學生充分感受、認識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
本節課上還存在著不足:
1.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個個躍躍欲試,但是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尚未養成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急著要表達自己的見解,導致課堂秩序有點混亂,不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與交流的習慣。
2.在教學中,我更多關注的是大部分學生,而忽視了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也是我今後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關注後進生,在課堂上盡量給他們提供機會,給予指導和幫助。
3. 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說一說你學到了什麼?」,學生都不能完整的表述,對剛入學的孩子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今後我會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Ⅶ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有多少天教學反思

《一個星期有幾天》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課,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7的乘法口訣。根據教材的設計意圖,本課旨在通過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在編口訣的過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訣,並能運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進而解決一些簡單的乘法問題。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2、3、4、5、6的乘法口訣,並掌握了2—5的表內除法,學生對於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也已相當了解。基於以上緣由,我個人認為學生完全有能力獨立編出7的乘法口訣,教師只做適當指導即可。
在教學中,我沒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訣後才讓學生自主探究後3句口訣。這樣做雖然照顧了自主性弱的學生,但卻影響了自主性強的學生探索的積極性。這點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兼顧。
從教學內容傳送的角度講,這是一堂沒有懸念的課。甚至可以說,沒有老師的講,學生也能將7的乘法口訣倒背如流。那麼這堂課的意義又在哪裡呢?我想我們對於乘法口訣的理解不能僅限於熟背成誦,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口訣產生的意義和如何將它運用到乘除法計算中。這節課我著重想體現的是乘法口訣產生的意義和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便捷性。所以,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力圖表達我的創意。由於事先對於時間的預算不夠,第三個層次的練習沒有呈現。
從課堂效果來看,這是一堂沒有起伏的課。從環節的實施看,沒有做到步步為營。這主要是因為備課不充分所至,再加上教者的精神狀態不佳,給聽課的人呈現了鬆散的教學狀態。
從教學過程看,本堂課在每個環節都沒有做到細致。所謂「課不磨不成形」,計算課的教學研究才剛剛開始,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細心琢磨,認真學習,將計算課的研討進行到底。

Ⅷ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組內研討課,依據課時進度,我展示了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一冊的第三單元的《還剩下多少》一課。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2、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3、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減法的問題;4、繼續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學的樂趣。這一節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所以通過對教材的認真的研讀以及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的了解,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1、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減法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在我給一個班上完一節課後,感到課程設計的並不合理,內容有一點多,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特別的重視,所以整節課都是那麼的滿,沒有一絲空隙。所以在第二節課我做了改變。具體的兩種教學設計我在課後又做了對比,詳細如下。

第一次上課,首先情境教學;讓我們一起來到果園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學問題,課件展示;一棵果樹(一共有5個蘋果,文字的形式表現),學生充分表述這一數學信息,然後動畫演示掉下來了2個蘋果,提醒學生仔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信息。然後再次利用形象的小老鼠偷乳酪的課件情境,繼續讓學生體驗減法。仍然是不出示乳酪的塊數而是用文字表示。讓學生結合文字和演示的動畫解決,還剩下幾塊乳酪?這兩個情境的教學設計意圖是;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的讓學生說,出現了掉下來、去掉、落了等詞語,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繼續觀察,並逐步的敘述,掉下來的2個蘋果,是從5個裡面掉下來的,5就變少了,樹上的蘋果是剩下的,剩下的也比5少。在這一環節中,突出總數,讓學生感受到從總數中去掉或減少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孩子直觀的體會到求剩餘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然後在認一認、畫一畫的活動中繼續理解問題,抽象出算式。最後,讓孩子說「是如何算出得數的?」這一環節中,應該讓孩子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嘴巴說,能讓學生充分交流演算法,體驗運算策略多樣化,然後再利用課件顯示出答案,驗證孩子們的結果。但在上課中,總感到這一節課教學目標有一點多,教學重難點不能突出也不好突破,有一點顧此失彼的感覺,一節課疲於奔命。而且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也需要培養。

經過思考,我將課件及教學內容相應的稍微做了一下改變,教學目標更明確細節,將重難點進行分散。在第一課時重點教學理解減法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提出減法問題的能力培養;用數學語言表達所看到的數學問題;通過總結、交流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將減法的運算方法的學習放在了第二課時。具體是這樣的,在第一節課以連環畫的形式直接呈現出兩個數學信息,學生觀察並交流;看到蘋果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2個,在演示過程中,孩子結合生活經驗,提出;還剩下幾個蘋果?發現剩下的蘋果比原來的蘋果數少,掉下來的也比原來的少,觀察中,體會到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餘的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出示第二個情境,當笑笑戴著蘋果去淘氣家玩時,淘氣為同學准備的蛋糕卻被小老鼠偷走了一部分,引出第二個情境,結合生動的課件,繼續引導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在孩子發現自己有新的收獲時,我在練一練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結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的減法問題。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體驗、學習減法問題,在熟悉的生活中找減法問題。完成了一部分教學目標。學生從中體驗到抽象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可以再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還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它。但是在解決問題中遇到了計算上的麻煩,到底該如何計算出結果呢?帶著個問題,來學習第二課時,這也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我感到這樣的效果更好。

組內研討課,依據課時進度,我展示了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一冊的第三單元的《還剩下多少》一課。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2、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3、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減法的問題;4、繼續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學的樂趣。這一節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所以通過對教材的認真的研讀以及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的了解,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1、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減法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在我給一個班上完一節課後,感到課程設計的並不合理,內容有一點多,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特別的重視,所以整節課都是那麼的滿,沒有一絲空隙。所以在第二節課我做了改變。具體的兩種教學設計我在課後又做了對比,詳細如下。

第一次上課,首先情境教學;讓我們一起來到果園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學問題,課件展示;一棵果樹(一共有5個蘋果,文字的形式表現),學生充分表述這一數學信息,然後動畫演示掉下來了2個蘋果,提醒學生仔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信息。然後再次利用形象的小老鼠偷乳酪的課件情境,繼續讓學生體驗減法。仍然是不出示乳酪的塊數而是用文字表示。讓學生結合文字和演示的動畫解決,還剩下幾塊乳酪?這兩個情境的教學設計意圖是;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的讓學生說,出現了掉下來、去掉、落了等詞語,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繼續觀察,並逐步的敘述,掉下來的2個蘋果,是從5個裡面掉下來的,5就變少了,樹上的蘋果是剩下的,剩下的也比5少。在這一環節中,突出總數,讓學生感受到從總數中去掉或減少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孩子直觀的體會到求剩餘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然後在認一認、畫一畫的活動中繼續理解問題,抽象出算式。最後,讓孩子說「是如何算出得數的?」這一環節中,應該讓孩子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嘴巴說,能讓學生充分交流演算法,體驗運算策略多樣化,然後再利用課件顯示出答案,驗證孩子們的結果。但在上課中,總感到這一節課教學目標有一點多,教學重難點不能突出也不好突破,有一點顧此失彼的感覺,一節課疲於奔命。而且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也需要培養。

經過思考,我將課件及教學內容相應的稍微做了一下改變,教學目標更明確細節,將重難點進行分散。在第一課時重點教學理解減法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提出減法問題的能力培養;用數學語言表達所看到的數學問題;通過總結、交流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將減法的運算方法的學習放在了第二課時。具體是這樣的,在第一節課以連環畫的形式直接呈現出兩個數學信息,學生觀察並交流;看到蘋果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2個,在演示過程中,孩子結合生活經驗,提出;還剩下幾個蘋果?發現剩下的蘋果比原來的蘋果數少,掉下來的也比原來的少,觀察中,體會到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餘的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出示第二個情境,當笑笑戴著蘋果去淘氣家玩時,淘氣為同學准備的蛋糕卻被小老鼠偷走了一部分,引出第二個情境,結合生動的課件,繼續引導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在孩子發現自己有新的收獲時,我在練一練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結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的減法問題。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體驗、學習減法問題,在熟悉的生活中找減法問題。完成了一部分教學目標。學生從中體驗到抽象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可以再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還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它。但是在解決問題中遇到了計算上的麻煩,到底該如何計算出結果呢?帶著個問題,來學習第二課時,這也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我感到這樣的效果更好。

Ⅸ 北大版一年級數學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案及板書設計

第三單元 加與減(一)
一共有多少 總第 13 課時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24~26頁「一共有多少」。
教學目標:
1. 結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加法的意義。
2. 在觀察、操作的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
3.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並解答。
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的意義及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鉛筆情境)。
師:今天老師請到了咱們數學王國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們大家一起來上這節數學課,大家想知道她是誰嗎?
生:想!
師: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先出示圖1)同學們快看,大家還記得她嗎?
生:記得,是笑笑!
師:恩!同學們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裡拿著什麼東西啊?
生:鉛筆。
師:非常好!再請大家仔細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樣拿鉛筆的呀?
生1:笑笑一隻手拿了3支鉛筆,另一隻手拿了2支鉛筆。
師:說得真好!(接著出示圖2)同學們再看,從這幅圖中你又知道了什麼?
生2:笑笑把她兩只手上的鉛筆合到了一起。
師:說得真棒!接下來請大家數數「當笑笑把兩只手上的鉛筆合到一起之後,她的手裡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生:一共有5支鉛筆。
師:好!同學們真棒!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鉛筆跟著老師也像笑笑這樣來表演一下!
生:(師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場景,邊做邊說:一隻手裡有3根小棒,另一隻手裡有2根小棒,把兩只手裡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師:恩!同學們剛剛表現得都很棒!個個精神都很飽滿!希望接下來同學們能夠表現得更加好!
師:說到這里,可能已經有同學猜到了,咱們今天這節數學課的課題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書課題《一共有多少》】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到公園去看一看,去看看那裡的小熊貓們都在幹些什麼。
二、講授新課。
1、觀察情境圖,描述圖意(熊貓情境)
師:同學們請看,熊貓們都在干什麼呢?
生3:有3隻熊貓在吃竹子,有2隻熊貓在玩皮球。
師:恩!說得真棒!
師:老師接下來用圓片代替熊貓,把它們請到咱們的黑板上來好嗎?
生:好!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想一想:「公園里一共有多少只熊貓?」
師:這個問題你們都會解答嗎?
生:一共有5隻熊貓。
師:很好!咱們同學都很棒!一下就說出來答案。咱們現在就一起來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隻熊貓。 (將2個圓片移到3個圓片處,即把它們合起來,再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數一數)
師:看來咱們同學剛才都答對了!真棒!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大家願意幫幫老師嗎?
生:願意!
師:恩!很好!看來咱們同學都很樂於幫助別人。其實啊!老師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們的數字去解決咱們剛才的那個問題呢?
生:可以!
師:恩!同學們很棒!首先咱們來看,吃竹子的3隻熊貓可以用哪個數字來表示呢?(點名回答)
生4:用數字3來表示。
師: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隻熊貓又應該用哪個數字表示呢?
生5:用數字2來表示。
師:恩!說得真好!接下來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咱們是怎麼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這3隻熊貓和玩皮球的那2隻熊貓合起來。
師:誒,大家想想,該怎麼合呢?(誒!對了,要用到咱們數學里的一個符號「+」)
師:大家認識這個符號嗎?
生:認識,加號(板書)
師:恩!合起來之後一共就有5隻熊貓。(板書「=5」)
師:大家請看,這是一個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讀出來嗎?(指導學生齊讀兩遍「3加2等於5」)
師:好了!大家想一想,3+2=5這個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們公園里的熊貓之外,你還能想到什麼?(生自由說一說)
師:恩!同學們都很棒!看來咱們同學們剛才的知識都掌握的不錯,下面老師可要出題考考大家了,請同學們看清楚哦。
2、擺一擺,算一算
師:(出示課本第24頁「擺一擺,算一算」題目),讓學生們用小棒結合圖中的情境擺一擺,說一說。
三、練習鞏固(課本第25頁練一練第1、2題)請學生翻開書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師:到這里,咱們今天這節數學課就快要結束了,誰來說一說:「今天這節數學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一共有多少
3+2=5
讀作:3加2等於5.
課後反思:.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好奇、好玩、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比較濃厚,所以他們喜歡通過操作學具擺一擺、說一說、算一算,從而獲得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但是,由於學生的生活背景、知識經驗的不同,學生對加法的理解以及計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學生已經能夠快速計算10以內的加法,可是有的學生還沒有上過學前班,計算能力會稍差一些。

Ⅹ 2012年新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學設計

《一共有多少》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數學的快樂。 3、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加法的含義,正確列出加法算式。 三、設計理念 本節課是學生上一年級後第一次由實物---圖像---抽象符號的這一數學模型的建立,這個數學符號、數學算式的建立對發展學生以後的數感、符號感尤其重要。一年級學生在學前教育已經學會計算20或100以內加減法,他們的計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我認為本節重在引導學生從實物、圖像中抽象出數學符號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並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達,真正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並正確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是本節的難點。 四、教具准備 師准備5支鉛筆和15張圓片; 學生准備學具小棒一包。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表演幾個動作,請大家仔細觀察,一會兒把你看到的動作變化講給我們聽,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體驗發現。 1.老師拿出鉛筆直觀演示。(先拿出3枝鉛筆,再拿出2枝鉛筆,最後把3枝鉛筆和2枝鉛筆合起來) 2.師:誰來完整地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指名學生回答,並注意指導學生完整地表述合起來的過程:老師一隻手拿出3支鉛筆,另一隻手拿出2支鉛筆,然後把3支鉛筆和2支鉛筆合到一起。)

3.師講解:我們把兩只手上的鉛筆合到一起,可以用一個數學問題來表達: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師課件出示) 好,請大家數一數。誰來回答老師的問題: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一共有多少》(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兩遍。 4.師:下面,老師帶大家到熊貓樂園里看一看,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說,師在黑板上板書:3,再板書2。 請同學們打開學具口袋,用小棒代替圖中的熊貓擺一擺,點一個學生上台用圓片擺,貼在黑板上。(注意各貼在3和2的上方) 同學們擺得真整齊!老師提問題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請你們數一數。生答。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再來看看這幅熊貓樂園圖,誰能像老師剛才一樣給大家提問題: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引導學生說出問題,師再課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熊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5師說明:在數學上,我們要回答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就要用一個數學符號把數字3和2合起來(師在黑板上板書「+」)。 6.認識「+」的名稱,寫法和意義。 師:這個符號你們知道它的名字嗎?對,它叫做「加號」(板書:加號),請同學們一起讀兩遍。它在算式中讀「加」,表示把數或物體合起來的意思。請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一寫! 師強調:我們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就要把3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7.師:板書「=」,這個符號它叫什麼名字?同學們記得真准!它是我們學過的等號,表示合起來一共有多少的意思。那麼,3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數字幾表示?生回答5,師在黑板上板書5。 8.師:(課件出示:3+2=5 ) 這個算式在數學上叫加法算式。算式中的3表示這邊的3隻熊貓,那麼2表示什麼呢?5表示什麼呢?誰來讀一讀這道加法算式?(課件出示讀作:3加2等於5)請同學們齊讀兩遍。師問:看著這道加法算式,誰來完整地回答老師的問題: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師再問,大家一起回答。 9.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師:今天大家表現得都很棒!請表揚一下自己!下面老師想考一考你們。請同學們看看第一幅圖,請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子上迅速擺出來。 (1)指一名學生上台用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其他學生用小棒代替桃子擺一擺。先說說自己擺的過程,再說出算式(課本中「擺一擺」1),最後回答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2)師:請你們用小棒擺一擺第2幅圖,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指名說出加法算式。看著這道加法算式,誰來回答,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生答。 (3)師: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小鴨子擺一擺第3幅圖!誰來說一說,這道加法算式老師應該怎樣寫?大家一起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小鴨子?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師:剛才大家的學得都很認真,請同學們收好學具,坐好看大屏幕,老師接下來帶大家去停車場參觀一下!(大屏幕出示停車場圖片)你看到了什麼? (指導學生先完整說說圖意再列出算式,培養學生從圖和文字中提取數學信息的好習慣)你能說說3+1=4的意思嗎? 2.師:瞧!一群小鳥正在嘰嘰喳喳唱歌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鳥嗎?(指導學生完整地說出圖意並列出算式) 3.下面我們一起來活動一下吧。(做《課中操》) 4.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到25頁,師讀題,生接著做練一練1-6題。做完點學生一一匯報。 5.師:明明小朋友聽說大家今天學會了加法題,很想邀請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歡愛動腦筋的同學,想請你們找找他家裡的加法問題。願意幫助他的同學請坐舉手! (出示大屏幕圖片,分大組比賽說,後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布置作業。 師:這節課大家聽講很認真,發言很積極!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老師相信你們都是愛觀察的孩子,回家後把你找到的加法問題講給爸爸媽媽聽,好不好? 六、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改變教材呆板圖畫出示方式,盡力由情態圖變為動態.教師的動作表演(將3支鉛筆和2支鉛筆合在一起),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接著舉一反三,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嘗試用棒擺小朋友圖、熊貓圖,得到等於5的兩個算式。最後把圓片圖當做檢驗學生擺的情況,並讓學生說出這樣擺的想法,多次體會加法的含義。 整堂課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出發點,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的具體現象和事物,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藉助多媒體課件和學具的運用,使學生在寬松 、愉悅的環境中,醞釀創新的火花。

閱讀全文

與北師大版一上數學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