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小班數學《比大小》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比大小》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活動:
給「大大」與「小小」送禮物
活動目標:
1、通過送禮物等游戲的方式,認識大小標記及其特徵。
2、學慣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大小。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准備:
1、大、小標記圖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類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兒人手一份、教師處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動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個游戲。我說『請起立』,你就說『我起立』;我說『請坐下』,你就說『我坐下』,試試看好嗎?」
2、「今天,有兩位客人和我們一塊兒做游戲。」
1出示大娃娃。「這是大大,我們拍拍大大,對它說句話好嗎?」(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歡你!大大歡迎你!)「請起立」「我們一起說『大大力氣大、大大是個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動作)
2出示小娃娃。「這是小小,我們也和小小打個招呼好嗎?」(小小你好!小小我請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請起立」「我們一起說『小小力氣小、小小不鍛煉、小小吃小麵包』…」
3、游戲:給大大、小小坐椅子。
「這兒有兩把椅子,看看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把大、一把小)「我請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誰來幫助它們?」
小結: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兒送禮物
要求:
幼兒能在目測比較出禮物的大小後,將對應的送給客人,並能講一句話。
(1)教師提供,個別幼兒進行。
1相同的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相同的三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3從許多同類的東西中(每類3---4個)找出大小不同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每個幼兒將自己小籃里的禮物送給大大和小小。
(3)將大大小小送回相應的家,幼兒在娃娃家游戲。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7,第21頁第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使學生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培養學生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准備】
錄音機;投影儀;主題圖;圖片:9隻小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1~5數字卡片;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一)認讀l~5各數
(二)排序
1.教師報數字請學生拿:2、5、3、l、4。
2.4、2、5、1、3,請學生把以上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同桌互相檢查、糾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教師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於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問: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2.圖上有幾只猴子?如果每隻猴子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
(二)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學習「>」「<」和「=」
1.教學「;」(猴和桃比)。
(1)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教師說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說3隻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於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於3」。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學生操作學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2)請學生觀察「>」,教師及時板書簡筆畫,「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魚」,學生學說順口溜幫助其進行形象記憶。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條小魚和大魚,小魚在前讀小魚。」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大數在前用大於,小數在前用小於,相同數間用等於;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5.發散思維。
(1)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
(2)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時出了什麼問題嗎?(培養學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你們說說怎樣分才公平?(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小組討論後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知識運用
(一)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1.左圖:兩邊各有幾只燈籠,誰多誰少,幾大於幾?
2.右圖:兩邊各有幾只小猴,誰多誰少,幾小於幾?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3.請學生讀一讀兩道算式。
(二)做教科書第21頁練習二第5題
1.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說圖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小於幾?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大於幾?
(三)游戲:看誰找得快
1.教師出示數字2和4,問:中間用什麼符號連接?請學生快速在學具盒裡找出今天學的符號,舉起來,看看誰最快。
2.小組游戲:請學習小組的組長出示兩個數字,其他同學找符號。
3.填第22頁第6題,相互評價。
四、全課總結
活動目標:
1.感知和分辨大與小。
2.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大、小皮球、籮筐各一個,大小蘋果若干、樹一棵
餅干若干、大小(臉盆、包、書、瓶子、盒子、玩具汽車、椅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青蛙)誰來啦?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你們歡迎嗎?
2.看小青蛙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呀?(出示皮球)
二、觀察初步認識、感知大與小
1、有幾個皮球呢?(幼兒手口一致點數)帶來幾個呢?哪個大呢?哪個小呢?(學說大球、小球)
2、誰會用手勢做一做大球的樣子?那小球的.樣子可以怎麼做呢?(一起學一學)
3、游戲大與小。
師:大球。
幼:邊說邊做動作。(教師說的速度由慢到快)
4、比大小
(1)老師和幼兒比大小手,誰的大?誰的小?
(2)小朋友和爸爸、媽媽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誰的大/誰的小?(親子同樂)
(3)幼兒自由交流。
(4)邀請幼兒在大家面前講一講。
師:你是和誰比的?比了什麼?誰的大呢?誰的小呢
(5)游戲《拍手、跺腳》(親子同樂)師:「大手拍」(家長拍三下),小手拍(幼兒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長幼兒一起拍)跺腳的方法同上。
5、找大與小幼兒在活動室里找一找什麼是大的,什麼是小的?
(金魚、蝴蝶、樹、籮筐、……)
三、游戲。
1、《吹泡泡》。(親子同樂)幼兒和爸媽一起游戲,「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個大泡泡」幼兒和爸媽慢慢的往後退。「吹成小泡泡」時,一起往前走。
2、摘蘋果。
師:小朋友真聰明,找到了這么多的東西,老師這里還有什麼?(出示蘋果樹圖片)這是什麼樹呀?樹上結滿了什麼樣的蘋果?紅紅的蘋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幾個帶回去呀?
師:但要按要求摘,假如摘錯了就不能帶回去,摘對了才能帶回去呀,摘到的可以存在爸媽那裡。
幼兒按要求摘。
㈡ 一年級數學課本知識點總結
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需要大量的記憶和練習來鞏固。雖然辛苦,但也伴隨著快樂!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一年級數學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知識點
一、6—10的認識:
1、數數:根據物體的個數,可以用6—10各數來表示。數數時,從前往後數也就是從小往大數。
2、10以內數的順序:
(1)從前往後數:0、1、2、3、4、5、6、7、8、9、10。
(2)從後往前數:10、9、8、7、6、5、4、3、2、1、0。
3、比較大小:按照數的順序,後面的數總是比前面的數大。
4、序數含義:用來表示物體的次序,即第幾個。
5、數的組成:一個數(0、1除外)可以由兩個比它小的數組成。如:10由9和1組成。
記憶數的組成時,可由一組數想到調換位置的另一組。
二、6—10的加減法
1、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 方法 :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
2、一圖四式:根據一副圖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3、「大括弧」下面有問號是求把兩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大括弧」上面的一側有問號是求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
三、連加連減
1、連加的計算方法:計算連加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算前兩個數的和,再與第三個數相加。
2、連減的計算方法:計算連減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算前兩個數的差,再用所得的數減去第三個數。
四、加減混合
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計算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相減),再用得數與第三個數相減(或相加)。
一年級數學知識點整理
1.10個十是100,讀作一百。 100是由10個十或100個一組成,它是一個三位數。
2.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的數,也可以二個二個的數,五個五個的數,十個十個的數。
3.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百 十 個 (右邊)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
4.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當計數器上個位或十位一顆珠子都沒有時,就寫0佔位。
5.用計數器表示一個數時,計數器各數位上的珠子數和這個數的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
字相對應。
6.只有個位的數是一位數,如5、7、2; 的一位數是9。
有個位、十位的數是兩位數,如32、20;最小的兩位數是10,的兩位數是99。
有個位、十位、百位的數是三位數,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數。
7.一個數,個位上是幾,表示有幾個一;十位上是幾,表示有幾個十。
反之,這個數有幾個一,個位上就是幾;有幾個十,十位上就是幾。
8.數的順序 《百數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3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舉例:
以33 34 35為例:
① 和34相鄰的兩個數是33和35;
33 和 35中間的數是34。
② 比34少1的數是33,
比34多1的數是35。
③ 34前面的數是33,後面的數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為例:
① 52和60之間的數是:53、54、55、56、57、58、59 ;(即大於52小於60的所有數)
② 52前面的五個數是:51、50、49、48、47;後面的五個數是:53、54、55、56、57。
③ 52前面的第五個數是:47;後面的第五個數是:57。
數學 學習方法 技巧
營建超卓的講堂氣氛
現代 教育 論以為:超卓的講堂氣氛能夠成為傳遞常識的無聲媒體,能夠成為啟迪智慧的鑰匙,能夠成為熏陶品德的潛在力量。每位教師都有殷切的領會:講堂氣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自動性的發揮。在教育中,教師規劃學生喜歡的、賦有情味的學習活動,激起學生學習的喜歡,讓學生愉快地進行數學學習;教師給學生供給充沛的參加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在自主根究、協作溝通中獲取數學常識、技術、數學思想辦法,讓學生經歷一個生動生動、自動根究、賦有特性的發明進程。這一切,需求超卓的講堂氣氛來支撐。
教師要為學生營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講堂上實在的民主、和諧,源於師生的一種愛。教育進程是師生信息溝通的雙向進程,也是師生情感溝通的進程。教師經過自己的教育活動用愛潤澤學生的心田,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心,使之自動積極地參加學習活動。以「0的知道和有關的加減法」一課為例,在寫0活動中,教師用到了這幾句話「你想寫0嗎?」「好,伸出小手看屏幕書空」「在日字格里描一行0吧」「你以為寫0時應留神什麼?」「想給咱班小朋友說些什麼?」「教師相信你的0必定寫得很漂亮,動著手,在下面日字格里寫幾個0吧!」安排學生進行書空、描0、 總結 寫0的辦法、獨立寫0各項活動。
教師的言語滲透對學生的了解,對學生的尊重和信賴,融入了對學生深深的關愛,使學生愉快、自動獲取寫0的辦法。在根究常識的進程中,學生有錯時,不是批判責怪,而是再給學生一次機會。如請學生說出「盤子里1個桃,用數幾標明?」時,出現「小猴吃了1個桃,用1標明」的答復。教師不急不躁,接著問:「那個盤子里的桃數用幾標明呢?」小朋友馬上說出「用1標明。」又如處理「兩片荷葉上一共有幾只青蛙?」的問題時,一位學生說出4-0,其他學生急於表達自己的等式4+0或0+4。
此刻,教師給學生自己糾正的機會,以「教師沒有聽清楚」為由,請學生再說一遍。美妙地為學生贏得領會成功的機會。「再給一次機會」讓學生感到溫暖、遭到鼓動,維護了學生學習的喜歡,維護了學生根究常識的積極性。學生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教育空氣中心情舒暢,思想生動,敢想、感說,願想、願說,學習潛能和自動性得到充沛發揮。
一年級數學課本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一年級數學必考知識點總結
★ 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點
★ 一年級數學知識點梳理
★ 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點整理
★ 一年級數學知識點難點及學習方法總結
★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與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
★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 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學習
★ 一年級數學學習的重點優秀歸納
㈢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比多少教案
【活動】比大小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1.回顧已經學習了哪些數字?(1~5) 2.小猴歡歡今天過生日,它邀請了2位好朋友一起參加生日派對,歡歡的爸爸、媽媽幫它們准備了很多好水果,來看看都有些什麼?(出示圖片)(2根香蕉、3個桃子、4個梨) 師: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誰多誰少? 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一一對應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來。發現猴子數量和桃子的數量一樣多,梨的數量比猴子的數量多,香蕉的數量比猴子的數量少。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創設小猴過生日的故事情節有效地激發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舊知和新知搭建了橋梁。 (二)激發興趣,類比遷移 1.認識關系符號 (1)教學「=」 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說一說誰和誰同樣多? 師:一隻猴子吃一個桃子,桃子夠分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要求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加以說明。3隻小猴的數量和3個桃子的數量同樣多,可以寫成3和3一樣多。 師:數量一樣多的情況用符號怎樣表示? 可以讓學生先表達想法,之後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梳理,將3和3一樣多寫成3=3,並認識等號。 總結:當小猴和桃子的數量同樣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來表示,讀作「3等於3」。由於等號表示的是兩邊的數量相等,所以寫的時候要把兩條線畫得均勻而且一樣長。(板書3=3,等號,讀作:3等於3) 全班一起讀一讀,然後邊讀邊在本上寫一寫這個新認識的符號朋友。 (2)教學「>」 師:一隻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夠分嗎?大家想辦法說明。 預設1: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出猴子多,香蕉少。 預設2:剛剛猴子的數量和桃子的數量同樣多可以用「=」來表示。這回猴子的數量比香蕉的數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來表示,寫作3>2。 總結:猴子的數量3多於香蕉的數量2,我們就用「>」(大於號)來表示,把3寫在前面,然後寫「>」,最後寫2。讀作「3大於2」。 全班一起讀一讀,然後邊讀邊在本上寫一寫這第二個符號朋友。 (3)教學「<」 師: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現在咱們來分一分梨。一隻猴子吃一個梨,梨夠分嗎?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1:用一一對應擺圖的方法比較猴子少,梨多。 預設2:剛剛猴子的數量和香蕉的數量多可以用「>」來表示。這回猴子的數量比梨的數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來表示,寫作3<4。 總結:也就是說把3寫在前面然後寫上「<」這個符號 ,最後再寫4。這個「<」是小於號,表示3比4少,讀作3小於4。 全班一起讀一讀,然後邊讀邊在本上寫一寫這第三個符號朋友。 要求學生用學具擺出圖,找到兩個數大小關系,並用所學的符號進行連接。將擺圖的結果寫出來,再與他人說一說。 師:剛剛咱們認識了3個很棒的符號朋友,通過讀一讀和寫一寫,你發現它們身上的優點了嗎?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4)辨析: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一對好兄弟,長得很像,該怎麼區分它倆呢?(張著大大的嘴的一 邊就是大數,尖尖的小尾巴的一邊就是小數,大數在前面就是大於號,小數在前面就是小於號。) 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並教順口溜:大數在前用大於號,小數在前用小於號。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2.小游戲: (1)介紹游戲規則 出示兩張數字卡片,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並用「>」「<」或「=」連接。教師演示游戲 玩法。教師出示5和3,學生選擇「>」擺在兩個數中間。 (2)同學之間進行游戲,一人出題,其餘人擺符號。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小游戲,讓學生感受到「>」「<」「=」可以表示兩邊的數的大小,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建立數感和符號意識。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基礎應用 (1)以學生獨立的形式完成教材第17頁「做一做」第1、2題。 (2)以學生獨立計算的形式完成教材第18頁第3題,數一數,比一比. 2.內化提升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19頁.第6題,塗一塗,比一比。 (2)完成課件里設計的相關練習。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會用「>」「<」和「=」嗎?兩個數比較大小,什麼情況下用大於號、小於號或者等號?可能有的同學早就認識「>」「<」和「=」,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新的收獲嗎? 板書設計: 比大小 3=3 3>2 3<4 。 。 。 。 。 。 。 。 。 3等於3 3大於2 3小於4 機動練習: 比比大小 ★在○填上>、<或=。 5○34○53○35○2 ★★ 2>□5>□4=□□=3□<5 ★★★ 1、2、3、4、5、=、>、< 用這些數字和符號組成各種不同的式子。
㈣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比大小練習題
像0.5這種有小數點的可以先變成5/10,然後再化簡,分子分母同除以5得1/2,兩個分數相乘,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然後要對比的話,就要讓兩邊的數的分母一樣像1要化成分母為5的,就是5/5了 其他的像分母就弄到一樣再比較, 如果還有疑問,追問告。
㈤ 一年級比大小的數學題怎麼教
可以用實物來教,比較形象生動。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接受一種新的知識,主要實在課堂上進行的,所以要重視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跟住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下課之後要及時復習,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去問,在做作業的時候,先把老師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回想一遍,還要牢牢的掌握公式及推理過程,盡量不要去翻書。盡量自己思考,不要急於翻看答案。還要經常性的總結和復習,把知識點結合起來,變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大量做題是必可避免的,熟練地掌握各種題型,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數學成績。剛開始做題的時候先以書上習題為主,答好基礎,然後逐漸增加難度,開拓思路,練習各種類型的解題思路,對於容易出現錯誤的題型,應該記錄下來,反復加以聯系。在做題的時候應該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集中注意力,這樣才能進入最佳的狀態,形成習慣,這樣在考試的時候才能運用自如。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考試的時候,大部分的題都是基礎題,只有少數幾道題時比較難的題,所以我們要調整好心態,鼓勵自己,在做題的時候認真思考,不要浮躁,在考試之前做好准備,做一做常規的題型,不要為了趕時間而增加做題速度,要有條不紊的進行。
㈥ 一年級數學作業比大小怎麼做
看著題做唄,一年級,比大小……-_-#
㈦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比多少(比大小)》教案教學設計
課題:比多少(比大小)
一 、教學目標
1、 認識「〉」、「〈」、「=」,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的大小。
2、 培養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
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的大小
三、教具學具准備
猴子分水果圖,猴子、梨、香蕉、桃子圖片。
三、教學活動
(一)呈現課本主題圖,組織學生觀察,教師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1、 有一天,猴子靈靈過生日,他請了好朋友來家裡慶祝。它一共請了幾個朋友?它為大家准備了什麼水果?每種水果各有幾個?怎樣整理可以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種水果夠吃,那種水果不夠吃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
(二)動手操作,學習「〉」、「〈」、「=」
1、學生用學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小猴和3種水果
2、學生展示自己擺放的結果,師生共同擺出書中的象形圖,並寫上相應的數字
3、學習「3=3」
(1)一隻小猴子說:我喜歡吃桃子,可我們每人能吃到一個桃子嗎?
(2)一個猴子吃一個桃,3隻猴子要吃3個桃子。桃子夠嗎?猴子的只數和桃子的各數由什麼關系?(它們一樣多,同樣多、相等)
(3)教師:表示兩種東西一樣多,我們可以用符號「=」表示,並在圖下面寫上「3=3」並教讀這個式子。
4、學習「3〉2」
方法與前面相同,告訴學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說說大於號的形狀,
5、學習「3<4」
方法與前面相同。與小於號比較,藉助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記憶大於號的用法,如「大嘴對大數,尖角對小數」等。
6、區分「〉」和「<」
(1)區分兩種符號
用手勢表示不同等符號,教師說名稱,學生用手勢表示
(2)教師說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來
(3)5以內的數字比大小,填上正確的符號
(三)小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2、我們比較數的大小時,可以用關系符號「〉」、「〈」、「=」來表示。比較物體多少的時候,可以用一個對應一個的方法進行比較。
(三) 鞏固練習
㈧ 一年級數學作業比大小技巧
教具情景演示,引入問題。利用4種水果教具,引導學生探索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例如下圖所示橘子有5個,西紅柿有3個,橘子比西紅柿的數量多。然後再引導學生比較數字的大小,5比3大。以此類推,讓學生建立「大於」、「小於」、「等於」的概念和數學認知感。
㈨ 《比多少》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設計
本單元內容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5以內各數的認識,另一部分是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
本單元的安排是:先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選擇恰當的方法5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各,並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學生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
2、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5、能運用5以內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數感,運用數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並進行交流。
【單元重、難點】
1、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2、解決好多種演算法與數的組成計算的關系
3、注重集合、對應、統計思想的滲透,不給學生講這些名稱。
4、數的認識,比較大小,加減法的認識過程中,要以分類為基礎。也就是在分類的基礎上提煉出數而進行大小的比較和加減法。
【單元課時安排】
1、 1――5的認識…………………………3課時
2、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4課時
3、 0的認識和有關的加減法……………2課時
第一課時: 1――5的認識及書寫
【教學內容】1――5的認識及書寫(第14頁――第16頁)
完成第21頁的第1題――第4題
【教學目標】
1、 會讀、會認、會寫1―5以內的各數,並注意書寫的工整,
2、能用1―5以內的各數來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數量,初步建立數感,並能進行交流。
3、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教學重、難點】
會寫1―5各數,初步建立數感。
【教學准備】
教師:各種動物的卡片5張以內,1―5的數字卡片,5根小棒,實物投影儀
學生:1―5的數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學過程】
1、導入:
出示主題畫:
問:你認為這幅圖是什麼意思?畫的是什麼?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二、主動探索:認識1―――5各數
(一)認真觀察,主動學習
1、認識1
(1)問:你看到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1表示的?(學生隨意回答)
師:凡是象這樣:1個人、1個太陽等都可以用數字1表示。
(2)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字1表示的?
2、認識2(教學方法同上)
3、認識3
(1) 問: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3表示的,請你說一說。
(2)師:象這樣的,就可以用數字3表示。
(3)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字3表示的?
(4)請你拿出3根小棒然後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擺成一個什麼圖形?請你擺一擺。
4、認識4、5(教學方法同上)
(二)、出示計數器
1、先拔一顆珠,問:你認為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板書:1、2、3、4、5
2、數的順序
全班齊讀:正、反讀
教師問:3的前面是幾?後面呢?與2相鄰的兩個數是幾?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
(三)、教師說,學生操作
1、請你伸出4個手指頭
2、請你畫出3個三角形
3、請你拿出5個圓片。
三、教學寫數字1―5
1、教師教拿筆姿勢
2、教寫每個數字的起筆,運筆、落筆。先教師示範,緊接著,學生書空,然後學生在書中描紅。
四:練一練
第21頁的第1――4題,學生做在書上
(1)學生互評(2)集體評(3)教師評價
五、作業本
反思:這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讓同學們認識一到五,會讀,認,寫。這部分的內容學生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有所接觸。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出現數字,所以學生們並不陌生。認和讀都不成問題,關於寫,大多數同學都會寫,主要是要讓他們寫的規范。關於寫的規范這個問題,我在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們多加練習,先讓他們自己來說說這些數字長的像什麼,然後讓他們自己說說,在寫這些數字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些什麼,在集體練習的時候,讓各小組成員互相找找毛病,這樣他們才會記得牢。
第二課時:比 大 小
【教學內容】
比大小(第17頁的內容)完成第21頁的第5、6題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並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
建立數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准備】
教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的圖片二個。
學生:1-5的數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3的後面是幾?2的前面是及?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還知道了什麼?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小猴梨桃香蕉
3432
2、從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3<4
3等於33大於23小於4
4、教師介紹等號、大於號、小於號(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5、誰會讀,請會讀的學生帶領大家讀
6、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3大於2,2小於3)
7、出示第17頁下面思考:
8、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指名上台寫)
3)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4)一隻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麼好辦法讓他們夠吃?
三、 練一練
1、第21頁的第5題
學生自由獨立完成,然後學生互評,最後全班集體評價
2、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評價,最後教師評價。
四、作業本
回憶整節課,我覺得學生學得比較積極,在課堂中我盡量做好以下幾點:
1、力求數學知識的情境化、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與生動、豐富的兒童生活緊密聯系才能便於兒童理解,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自覺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第一次的教學中,導入時我是讓學生舉例說出可用1—5來表示的物體。學生學得有些勉強,學習積極不高。於是,在第二次的教學中,我改變了一下導課的策略,課伊始,我就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先請學生找同桌身上能用數字1—5表示的東西,從中發現問題,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所見、所想,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學習的興趣也驟然高漲,並且還體驗到原來自己的身上也藏著那麼多的數學秘密。從而順利地引出新課,並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過程。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濃厚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對教材進行了調整,在活動中盡量讓學生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請學生找一找同桌身上能用1—5表示的東西;認識符號時,讓學生用動作表示形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根據數字找符號;對班中兩對雙胞胎的比較;在教室里找可比的東西進行比較,再從具體中抽象到數字並說出算式,使學生從說、聽、動、看的過程中學到知識,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今社會「主體回歸」的意識已日漸重視,我們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以教師「灌輸」為主,應把時間交給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去發現,以學生在同桌身上發現的數字來進行比較,可以使師產生互動。多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支配整個課堂,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最後,我讓學生自己對本節課中的收獲和不懂的用符號進行連接,此時,我把權力交給了學生自己來總結,使他們在主動、樂意總結的過程中鞏固了符號的運用。
4、課後的思考
整節課中學生的積極性是挺高的,但主動性還不夠,好多東西都需要老師提醒、點拔以後才能說出,這同時也表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有待培養。
第三課時:幾和第幾
【教學內容】
第幾(第18頁的教學內容),完成第22頁的第7、9、10題
【教學目標】
1、具體的情境圖中,讓學生學會區分基數和序數的,理解幾個和第幾的不同,並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充分感知無論第幾都只有一個,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幾個則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推理、判斷的能力,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使學生感知與同伴合作學習和樂趣,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序數含義,會區分基數與序數,明確數的方向決定數的次序。
【教具准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生交流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你們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裡嗎?
2、出示實物投影的書中第18頁的圖畫。(動物園的售標處,井然有序的排隊買票)
3、教師問: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有哪些人?他們在干什麼?(進行遵守社會公德教育)
二、探求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師提問:
(1)請大家猜一猜誰最先上車?你是怎麼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幾個?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後面的兩位叔叔呢?
(3)你是怎麼知道阿姨排在第2個的?
(4)請你說一說:兩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學生在公共場合應該自學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2、感知基數與序數
(1)請大家數一數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隊買票?有誰能指一指排在第5個是誰?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已經走了,後面的人次上前。問:有幾個人在排隊?這時誰排在第4個?小朋友排第幾個?解放軍叔叔呢?
(二)進一步體會基數、序數的含義
1、請幾位同學上講台
(1)請大家數一數共幾人?再問一問從左數第3人是誰?××同學是從右數的第幾?他還可以排第幾?
(2)分小組做排隊游戲
三、反饋練習:
1、投影出示:5隻小鳥
把左邊的4隻小鳥圈起來,給從左數的第4隻小鳥塗上顏色,從右數起呢?
2、舉一些日常生活中關於「第幾」的例子
先4人小組互相說,然後向全班匯報。
四:作業:
書第8頁「做一做」的第2題
看圖片可以說一說:照片上共有幾個人?從右數,爺爺排第幾?奶奶和爸爸排第幾等?
反思:「認識幾和第幾」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這個知識點小朋友很容易混淆。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設計教案時力求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把靜態的主題圖動態化。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這個場景是靜態的,缺乏動態性,我不拘泥於教材的束縛,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為讓學生參與排隊這一主題情境,學生通過排隊,將主題提供的內容動態化,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增加實際的體驗,深切地體會到幾和第幾的不同。
2、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能輕松地解決隱藏在主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動態的參與中學會「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並掌握所學知識。如觀察5位學生排隊說話中,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①一共請了幾個小朋友上來排隊?②誰排在第2個?這里的第2個指幾個人?③排在前2個的是誰?前2個指幾個人?請前面1生回座位後又設計了幾個問題:①前面誰排第1?現在呢?②這時剩下幾人在排隊?XX排第幾?他前面有幾個人?後面呢?這些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低年級學生自律能力差,愛玩好動,喜歡做游戲,喜歡塗塗畫畫,對小動物有一種特別的情感。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特地安排了小動物排隊、按要求塗色、快快樂樂出教室的游戲,以此來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並鞏固所學知識。
第四課時:數 的 組 成
【教學內容】
幾和幾(第19頁和20頁的教學內容:5以內數的組成)
完成兩個「做一做」和第22頁的第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掌握4和5的有關組成,並有效地滲透有序的思想。
2、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2、 培養學生的合作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4和5的組成,初步建立學生數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計數器:老師拔數,學生觀察
1)先拔兩顆珠子,問:這是幾顆珠,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顆珠,這時又是幾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指名說,並請一名學生上台寫數字3
3)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這時又是幾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指名說,並請一名學生上台寫數字4。
4)請你比一比:4和3誰大,誰小?請你用符號連接。
二、學習新知:
(一):主動探索:4 的組成
1、 請你拿出4個小棒,擺一擺,可以擺成一個什麼圖形?
2、 你能把這4根小棒分成兩堆嗎?請你試一試。(學生自由活動,老師巡視)
3、 學生匯報操作結果,邊板書邊問: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板書)
4 4 4
1 3 2 2 3 1
4、讀數的組成
(1)先領讀: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組成4………
(2)再讓學生自由地讀,同桌對口令
(3)採取各種不同的形式。
5、 察上面數的組成:看看你發現了什麼?(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然後再發言)
(先分成1和幾,再分成2和幾,再分成3和幾……我們在記得的時候可以只需要記2個就可以了)
(二)學生合作:學習5的組成
1、 教師:剛才,你已經拿出了4根小棒,現在想一想,再增加幾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
2、 師:剛才你們真能幹!發現了這種奇妙的規律,那麼你能用這種方法來把5分成兩堆嗎?並請你把分的情況像老師一樣寫出來,可以嗎?請你們小組合作,試一試。
3、 學生分小棒,老師巡視。
4、 學生匯報分的情況,學生邊回答,老師邊問: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根據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55 55
14233241
5、 讀一讀
(1)小老師帶讀(2)小組開展競賽讀
(3)師生對口令(4)同桌對口令
(5)試著背一背
6、觀察:請你認真觀察上面的4個數的組成,看看你發現了什麼?(先可小組里互相討論,每個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選一個代表發言,其餘的同學認真聽)
7、評價:你們自己組說得怎麼樣,你認為哪個組說得最好?,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8、 完成第20頁的做一做:先擺一擺,然後再連線。集體評價。
三、練一練:
第21頁的第5題:集體評價
第22頁的第6題:這是一題判斷題,是學生第一次遇到,教師可以先教學生如何做,然後學生再開始進行判斷。
四、作業本
反思: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於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教學1—5的組成時,引導學生用手指表示數,用彩色筆畫圓點表示數,根據老師的要求動手擺圓片、擺小棍擺出不同的形狀來表示數等;教學2—5的組成時,我先讓學生動手分圓片或小棍,把它們分成兩部分,然後說說自己的想法,這樣數的組成自然而然的在學生的談話中總結出來了,接著我讓學生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學生有自己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學生不僅掌握了5以內數的認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的意識。
游戲是學生的最愛,是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找家」、「小小郵遞員」的游戲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5以內各數;「他是誰?」的游戲幫助學生鞏固對序數、基數的認識;「撲克牌游戲」和「手指歌」幫助學生記憶數的組成。再加上童謠、歌曲的介入,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寬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各種游戲活動中一邊游戲一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