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包括哪些
小學數學概念包括:數的概念、數的運算的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數的整除方面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量的計量概念等。 運算定律共有五個: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並能靈活運用。 運算性質指:一個數加上兩個數的差;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差;一個數乘以兩個數的商;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商;幾個數的和除以一個數等。這部分內容只是用於簡便運算。 運演算法則包括:整數四則運演算法則、小數四則運演算法則、分數四則運演算法則,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法則,並能運用法則熟練地進行計算。
②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數學看圖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要培養學生直接從圖中搜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級數學課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過形式多樣、富於趣味性和可讀性的主題圖呈現數學信息,學生學會看圖、讀圖,搜集有關的數學信息,有助於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學生對圖意進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順利解決問題。筆者以人教版一年級數學內容為例,探究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讀圖、理解圖意,使之成為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讀圖的情感培養
一般說來,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就廣泛接觸過圖畫,對讀圖已有一定的經驗。到了一年級,數學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圖畫呈現豐富的數學信息。比如,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中用生動有趣、色彩絢麗的圖畫展現了美麗的校園,圖中畫著一面國旗、2副單桿、3條凳子等,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生動、直觀的畫面,激發學生數數的興趣。在教學中,除了注意插圖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外,還要充分挖掘插圖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二、注重觀察圖的能力培養
觀察能力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之一。剛入學的兒童看圖隨意性大,目的性不強。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順序觀察畫面。對學生的觀察要求表述要簡練、清晰,培養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畫面,從中選擇有用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時,可指導學生先整體觀察畫面,有序、完整地說出整幅插圖所表達的意思。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提問:圖中有幾面紅旗?(指導完整回答:圖中有一面紅旗。)有幾副單桿?幾條凳子?幾只小鳥?幾棵樹?……引導學生感知自然數的概念。學生通過用眼觀察、動手點數、動口讀圖,感知事物的數量特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數感。
三、注重語言描述的示範
低年級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開始可以教給學生一種讀圖和回答問題的簡單「模式」,讓學生先模仿老師讀圖,學會有條理地表達圖意。比如,在教學7的加法時,我教學生這樣讀圖:左邊有5隻蝴蝶,右邊有2隻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幾只蝴蝶?或者5隻蝴蝶在玩耍,又飛來2隻,一共有幾只蝴蝶?在教學6的減法時,教學生這樣讀圖:左邊有一些蘋果,右邊有3個蘋果,一共有6個蘋果,左邊有幾個蘋果?解決「已知總數和部分數,求另一部分數」這類題,學生的難點在於不知道要求什麼,常常出現只要看見大括弧就列式為3+3=6(個)的典型錯誤。所以講清大括弧的作用以及問號所在位置的含義尤為重要。在教學連加、連減法時,我引導學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與「有……去掉……再去掉……還剩……」這樣的句式來讀圖。說解題思路時,我讓學生用「我是這樣想的:左邊有……右邊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後算……」的句式表述。經過反復練習,學生就逐步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練好語言基本功。
四、注重讀圖方法的指導
1讀單一的主題圖。主題圖中有很多非數學信息,目的是為孩子們創設一個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學習興趣。比如,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比多」、「比少」問題,以小兔要蓋一間房子,朋友們都來幫忙為故事背景,小豬抬木頭,小兔抱磚頭,其中蘊含了小兔和磚頭同樣多,木頭比小豬多,蘋果比胡蘿卜少等數學信息。在孩子們眼裡,畫面更多的是故事情節而不是數學信息,所以我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小兔家蓋房子,有幾只兔朋友來幫忙?(2)4隻小兔抱了幾塊磚頭?(3)小兔的只數和磚頭的塊數一樣多嗎?通過引導學生對比圖中小兔和磚一一對應,使學生認識到「同樣多」的含義,引導學生說出,小兔的只數和磚頭的個數「同樣多」;進而再設計問題:(1)有幾只小豬來幫忙?(2)抬了幾根木頭?(3)是小豬的只數多還是木頭的根數多?再引導學生找出圖中小豬和木頭一一對應的部分,則剩餘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認識了「多」和「少」的含義;學生通過說「木頭比小豬多,小豬比木頭少」等充分認識「比多」「比少」的關鍵是弄清「誰與誰比」。這樣長期堅持指導學生多讀圖、掌握讀圖方法,就能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2.郾讀圖文結合的主題圖。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大,圖文結合的題目也相應增多了,但有的學生往往只注意看圖而忽略讀文字。比如,一年級上冊第121頁第11題,圖上描述的是左邊有9個小朋友在堆雪人,右邊大樹旁邊跑來了一群小朋友,文字敘述「又來了9人」,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邊那樣數人數,數到5人(還有4人被遮住),於是就列式為9+5=14,脫離了圖、文的要求。針對這些情況,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先讀圖,了解圖中的信息,再去讀文字,接著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麼,讓學生知道圖和文字是有聯系的,要把圖文結合起來讀,結合起來理解。通過認真讀圖,說出圖意,理清圖和文之間的聯系,解決問題就有理有據了。
3.讀蘊含大量信息的主題圖。有些圖蘊含的信息量較大,需要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全面理解圖意。比如,圖上畫了3隻蜻蜓,6隻蝴蝶,10隻蜜蜂,要求補充問題並解答。這樣的題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需要弄清圖中各個數量之間的邏輯關系,再根據數量關系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並運用已掌握的計算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和判斷的能力。當學生從圖中知道「公園里有3隻蜻蜓,6隻蝴蝶」後,再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蜻蜓和蝴蝶一共有幾只?」「蜻蜓比蝴蝶少幾只?」讓學生再模仿提出其他問題,如:「公園里有10隻蜜蜂,6隻蝴蝶,蜜蜂和蝴蝶一共有幾只?」「公園里有10隻蜜蜂,6隻蝴蝶,蜜蜂比蝴蝶多幾只?」
培養低年級學生讀圖的能力,打好讀圖的基礎,既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也可為中、高年級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畫線段圖打下基礎。當學生解題遇到困難時,會想到用畫圖來幫助分析,使畫圖、析圖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強解題的效果。
③ 如何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且還要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多年的數學教學,讓 我對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有了粗淺的認識,下面簡單的談談我的做法:
1、靈活組織教學,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自己身邊客觀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是提高小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關鍵,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體現。教學中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收集數據等,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並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建立概念的全過程,使學生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發展了思維品質;引導學生了解、認識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教學「千米」的認識時,讓學生在往返學校路上,通過「走一走」等建立起「千米」的實際長度的概念;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再如解答簡單應用題時,根據問題找出所需的已知條件就是分析的過程,根據已知條件提出所能解的問題就是綜合的過程。解答復合應應用題時,分析、綜合就較為復雜。先把復合應用題分解為幾個有聯系的簡單應用題,進一步分析解每個簡單應用題所需的已知條件,然後把已知條件成對的結合,連續地解答幾個簡單應用題,最後得到問題的答案。例如:
兩步應用題:「同學們做了12朵紅花,8朵黃花。送給幼兒園15朵,還剩幾朵?」
想:要求還剩幾朵,須知道什麼?——一共做多少朵,送了多少朵。(分析)
一共做多少朵知道嗎?那麼要先算什麼?
要求一共做多少朵,須知道什麼?——做了幾朵紅花,幾朵黃花。(分析)
題里告訴了什麼?怎麼求一共做多少朵?(綜合)
2、培養學生良好的質疑能力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師重視學生的質疑正是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參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一環。首先要營造輕松自由的氣氛,讓學生敢於質疑。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性發揮的前提,它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使學生處於一種寬松的心理環境中。學生心情舒暢,就能迅速地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樂於思維,敢於質疑。因此,我們教師要與學生角色平等,變「一言堂」為師生互動。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更應該傾注以愛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師的厚愛和關注,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其次,要允許學生質疑「出錯」。這是學生敢於質疑的前提。例如,在教學三年級《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時候,我給每組的同學發了一個長方形,要求這個圖形的面積,當即就有同學問:「不知道長和寬,怎樣求長方形的面積?」我接著問:「這個問題要怎樣解決呢?」學生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尋找問題的答案,課堂氣氛活躍,最後小組動手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很快就計算出圖形的面積。
其次要創設疑惑情景,讓學生喜歡質疑。 興趣是兒童入門的先導。愛因斯坦說過:「最好的老師莫過於熱愛。」兒童有了熱愛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會在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創設疑惑情景,目的在於誘導學生積極提問,將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教學目標充分暴露於課堂,以利於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同樣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兩個圖形,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有的學生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有的學生用1平方米的單位進行測量。在肯定了學生們積極想方法、開動腦筋的同時,我又提出新問題:「要想知道天安門廣場的面積、中國土地的面積還能用這樣的方法嗎?」學生們領悟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也不實際。那麼,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呢?疑問萌發起學生求知的慾望,他們躍躍欲試,開始探求新知識。
教學中,學生對在困惑中獲得的知識會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一個「巧」字,掌握一個「活」字,根據具體情況,積極創設情境,學生就樂於將自己的疑惑提出來。另外,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還要對學生的質疑有充分的考慮,做到心中有數、「案」中有人。給學生的質疑創造良好的機會,提供充足的時空。
最後還要精心創設矛盾,讓學生善於質疑。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矛盾,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培養學生質疑的主動性。這種「好奇」心理往往能促進學生細心觀察,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進而主動去進行探索活動。在教學《萬以內筆算減法》的時候,教學進入練習之前,我留下一定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一個學生提出:四位數的減法,可不可以從高位減起?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問題,我聽到這個質疑以後,沒有立即表態,更沒有提出反駁意見,而是把質疑的問題當成新的認知沖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在新的問題情境中進行探索學習,我為學生提供三道計算題,作為新的探索材料,接著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討。在組織交流時,我啟發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學生經歷了「猜想(假設)——論證——實踐——結論」這樣一個認知過程。得出「從高位減起,一次看兩位,不夠減時,也要向前一位退1,不過要先退1,再寫上差」。教學的最後,我通過問題:「課本上為什麼選擇了從個位減起」來小結,引導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使學生認識到有些方法盡管是可行的,但由於操作繁瑣、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這樣的結果,既使學生認識到這段學習的收獲和意義,又沒有給質疑的學生留下一絲一毫的傷害痕跡。而是有效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再一次獲得了自主學習成功的情感體驗。
3、培養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的發展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既要研究教師的教,又要研究學生的學,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中掌握規律、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為此,教師要加強學習方法指導,認真分析鑽研教材,發現並揭示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的聯系及系統的整理,使學生所獲知識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
注意事項
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需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是適應現代素質教育的需要,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多總結,多探索,注重教學結構的設計與調節,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數學識圖能力
1、激發學生讀圖的興趣。
2、注重讀圖中觀察能力的培養。
3、引導學生用規范完整的語言讀圖。
4、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⑤ 怎樣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觀察數學的能力
認真聽講就行了,我也是這么過來的
⑥ 一年級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方法有哪些
1、閱讀,是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之所以把這一項排在第一位,就是因為,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力巨大。閱讀是提高理解力的重要途徑,沒有好的理解力,孩子到了高年級對很多題目就無法理解透徹,所以提高閱讀量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從低開始,重視閱讀,也要有側重的進行數學閱讀,比如數學繪本。
2、實物,展示方法。
大量的展示數學方法給孩子看,而不必做過多的解釋。比如左邊擺3個積木,右邊擺5個積木,合起來是3+5=8個積木。孩子自己領悟到了,他掌握到的就是數學思維的能力。同樣的,還可以是減法的、連加的、加減混合的、大小比較的等等。
具體例子不再一 一列舉,但家長必須要知道,實物展示方法,對於低年級孩子尤其重要。
3、做出來,更要講出來。
(1)聽得懂不如說得通。孩子能開口說解題思路,是最好的思維訓練模式。
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會讓你看到孩子思考運行的路線,家長可以利用起來,不斷引導孩子正確的思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培養孩子言之有據,要能明白。
(2)講出來的另一個層次是:讓孩子當小老師!
孩子的學習動力,一部分來自於好奇,另外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成就感,使命感。
通過讓孩子當你的小老師,孩子感覺到了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而且,有了擔當的能力,孩子的思維才能進一步發展。否則,一個有依賴想法的孩子,是不可能發展出自己的數學思維的!
在我的課堂上,經常會讓孩子到講台上來講,也經常會讓孩子講給同桌聽、講給小組成員聽。用這種方式,加強理解,理順孩子數學學習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孩子會有更大的學習動力。但課堂時間畢竟不多,落到每個孩子身上的訓練也不會太多;家長若能重視起來,將會讓孩子受益無窮。
4、培養質疑習慣。
在孩子放學回家後,讓孩子回顧當天所學的知識。比如:老師如何講解的,同學是如何回答的?當孩子回答出來之後,接著追問:「為什麼?」「你是怎樣想的?」等等。啟發孩子講出思維的過程並盡量讓他自己作出評價。有時,也可以故意製造一些錯誤讓孩子去發現、評價、思考。通過這樣的訓練,孩子會在思維上逐步形成獨立見解,從而養成一種質疑的習慣。
5、在生活中遵守規則。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一個遵守規則的孩子,在數學上容易取得好的成績。這跟思維的自由靈活並不沖突。只有遵守規則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生活中遵守規則,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的課堂學習,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