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師大一年級數學 《還剩下多少》 教案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案教學設計
課題: 還剩下多少(減法的認識)
(共 1 課時,第 1 課時)
教學目的:
1.在具體情境與活動中,認識減法的含義。
2.能列出、讀出減法算式,並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
3.能根據提供的情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減法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並能聯系
生活實際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教具准備:
情境圖,口算卡片,多媒體
教學日期: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示果樹圖,讓學生觀察圖,讀取圖中信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
去描述這些信息。
二.體會減法的含義
1.引導學生觀察圖,說一說笑笑看到了什麼/
2.根據圖,提出問題,並引出減法
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了2個,樹上還剩下幾個蘋果?
你怎麼知道是3個。從圖中看出來。 比5個少2個是3個。
從5個中去掉2個,可以用一個減法算式來表示,5-2=3中間的
符號是減號,算式讀作5減2等於3. 表示有5個蘋果,去掉2個
還剩3個。
3用圓片代替果子擺一擺,先擺5個圓片表示什麼,
再拿走2個表示什麼,最後剩下3個表示什麼/?
換個算式5-4=1 擺一擺
4. 還剩下幾塊餅干?說一說,數一數。
引導學生說一說,原來有多少塊,搬走了幾塊,還剩多少?
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列出算式。
5-2=3 各個數字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5.你能象這樣說出幾個減法算式並讀出來嗎?
6.尋找身邊的減法問題
小朋友認識了減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邊找到減法問題呢?
三.鞏固練習
1.畫一畫,算一算書P27
學生先劃去圓圈,再列式,並說一說是怎麼想的。
2.試一試
小組內先互相說一說圖意,弄清搬走幾個?用什麼
方法計算,再列式計算。
3. 看算式,說一說
出示4-1=3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說一說這道算式可以表示
什麼?
四.拓展延伸
完成練一練第2題
最後兩道開放題要求圖要和算式相對應。
多請不同答案的學生說怎麼想的,為什麼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回首這一節課,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還剩下多少
減法的認識
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了2個,還剩下幾個?
5-2=3 讀作5減2等於3.
作業設計:
完成練一練第3到6.
『貳』 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一年級數學上冊
我教學的《還剩下多少》是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的一節概念課—認識減法。減法和加法一樣,在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原型,如剩餘、減少、比較等。本節課雖然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減法運算,但在實際生活中會經常遇到這些原型,並已經初步感覺到「從一個整體中拿走或去掉一個或多個物體,數量在減少」這一現象,只是仍處在實物感知階段。本節課開始就是要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減法的意義,知道生活中哪些現象可以用減法計算,並初步探索5以內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本次教學,我緊密圍繞體會減法意義來展開,具體做法如下:
1、情境感受---出示兩幅情境圖,先引導學生觀察,然後提出問題:圖中畫的是什麼?你能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嗎?先組織學生進行同桌交流,把這個故事和同桌說一說,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全班交流。學生語言表達比較完整,如: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下來了2個蘋果,樹上還剩3個蘋果 ;地上原來有5塊乳酪,小老鼠拿走2塊,地上還剩3快乳酪。這樣交流可以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在敘述的過程中感知減法意義。
2、實物操作---你能把圖中的意思用小棒擺出來嗎?第一次擺小棒是教師敘述,學生操作,全班同學擺完後,又請一個學生台前展示。有了第一次的基礎,第二次擺小棒就放手讓學生一邊說一邊擺。學生興趣濃厚,樂於動手,又一次在操作活動中理解了減法意義。
3、符號表達---在探究「還剩下幾塊乳酪」的計算方法時我提問:除了用數數的方法,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還剩下3塊乳酪嗎?學生迫不及待地在練習本上畫起來。學生選取的圖形 多種多樣,在這里展示幾種。
在學生對減法意義有了多次體會後,我又鼓勵學生嘗試用一個算式表示這兩個故事情境,學生自然而然的寫出了減法算式5-2=3,此時我再介紹減號及算式的讀法,引導學生結合剛才的情境圖,說一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含義。通過以上環節,讓學生經歷一個由形象到抽象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符合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輕松自然地理解減法的含義。
『叄』 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的能力。以下我為大家介紹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教學內容
數學樂園(人教版一年級上冊82頁、83頁)。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及計算,區分它們的基數、序數的含義。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的能力。
3、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三、活動內容
1、走數學迷宮。
2、對口令、拍拍手。
3、小郵遞員。
4、排排坐比反應。
5、採花蜜練判斷。
6、看圖列式。
7、思維拓展。
四、教學准備
CAI課件、水彩筆、口算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實踐活動課
老師:同學們,數學樂園開園了,你們想和老師一起去做游戲嗎?
(板書課題:數學樂園)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設置懸念,帶入一種情境,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意識。】
二、活動流程
(一)走數學迷宮
復習0—10各數的認識:
A、說數。
老師:遠處走來一群數字寶寶,認識它們就請大聲讀出來!
B、用數。
老師:你能用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說一句話嗎?
C、找數。
啟發學生:生活中,你在哪裡見過這些數字呢?
小結:是呀,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在游戲中去發現數學,感受它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吧!
D、排數。(課件出示:迷宮圖)
老師:到數學樂園去的路很多,讓我們跟著小白兔由入口進入迷宮,按1、2、3……9的順序走,米老鼠和唐老鴨會分別在兩個出口處迎接我們呢!
學生四人為一學習小組討論,然後用不同色的水彩筆在答題紙上畫出不同路線。比一比看哪組想的最多,展示設計路線最多的作業紙,進行獎勵。
E、找規律。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規律。
老師:同學們,不管按照哪種路線走,怎樣才能確保不迷路順利走出迷宮呢?
【設計意圖:通過讀數、用數、找數、排數幾個環節,讓學生了解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好數學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從而願意並且想學數學。】
(二)對口令、拍拍手
老師:我們終於來到了數學樂園,這里有很多小動物想與我們一起玩呢!讓我們跟著小猴淘淘一起來玩第一個游戲。
A、對口令。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張卡片問:我出幾?你對幾?幾和幾組成幾?
B、拍拍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張卡片,然後拍手,其餘的人也拍手對出卡片上的數。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熟練掌握數的組成,對於計算加減法很有幫助。通過對口令、拍手游戲起到了強化作用。】
(三)小小郵遞員
老師:同學們看,誰騎著摩托車來到了樂園?你們能幫幫郵遞員叔叔把信投進信箱里嗎?
老師問:怎樣才能把「信」送到正確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題目得數算出來,得數是幾,就把「信」投到標有這個數的信箱里。
1、學生從抽屜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樂聲中分組走上講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數不是信箱的標號,是沒法送出的信。對於沒有送出的信,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送不出去。
2、檢查送信游戲的正確性。
【設計意圖:加減法的口算是否流利,直接影響到今後學生解決問題的速度,所以一年級的口算重在練習他們的速度快和准確性。這個游戲,即要求學生快速把「信」送到,又要求學生必須送對,側重了對這兩方面的訓練。】
(四)排排坐
全班起立。從前往後報數,老師提問:
1、請這一組的前面3個小朋友站起來。請第3個小朋友拍四下手。
老師:這句話里兩個「3」,含義一樣嗎?「3」個小朋友,表示什麼?第「3」個小朋友,表示什麼?
2、請從前往後數第1個、第3個、第5個、第7個小朋友站出來,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
3、請從後往前數第2個小朋友站起來,你們組有女生幾人?有男生幾人?合起來一共有幾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4、請從前往後數第2個小朋友站起來,你前面有幾個人?你後面有幾個人?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有效地復習了基數、序數的概念,教學生加以區別。通過「從前數第2個」和「從後數第2個」地對比,讓學生了解數數時方向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同時,第三個環節和第四個環節都是求和,但題型有所不同,通過對比練習教學生靈活解決生活問題。】
(五)採花蜜(課件出示動畫圖)
老師:草地上有很多鮮花,蜜蜂正忙著采蜜呢!如果算式沒有問題,蜜蜂就能採到花蜜飛走了。它們都能順利采走花蜜嗎?
5+3+2=108+2—1=55—4—1=05—3+2=10
【設計意圖: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題型的練習,引導學生看清符號,明確運算步驟,重視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看圖列式(課件出示動畫圖)
先引導全班學生說圖意,再指名列出算式,集體訂正。
A、白兔圖(加法:6+2=8)
B、天鵝圖(減法:7—3=4)
C、松鼠圖(一圖四式:5+3=83+5=88—5=38—3=5)
【設計意圖:讓學生完整的描述一個數學問題,重視培養學生正確描述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加強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今後學習應用題打基礎。】
(七)思維拓展
老師:同學們,聰明屋的小博士在等著我們呢?他出了一個思考題來考考大家,你能解答它嗎?
提示學生從最下面的空思考,從較小的數思考。
三、活動小結
老師:今天我們在「數學樂園」玩得開不開心?在我們玩的游戲中運用了前面所學的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知識。等以後我們學會更多的知識,老師再帶大家到「數學樂園」里來玩,好嗎?
【設計意圖:常見的數學游戲是用於調節課堂氣氛,而我設計的整堂課的.游戲活動融知識性、思維性和創造性於趣味之中,旨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學得也輕松自然、興趣盎然。】
教學目標:
1、在「數學樂園」的一系列活動中,復習鞏固10以內數的順序,序數和基數;鞏固10的組成,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
2、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合作意識,培養同學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在實踐中培養同學們初步分析數據,提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形成簡單的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
復習鞏固10以內數的順序,序數和基數。
教學難點:
鞏固10的組成,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具准備:
1、教具:課件、門票(算式卡片)、迷宮圖、信箱、通關密碼卡。
2、學具:迷宮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進入樂園
師:今天是個好天氣,老師准備帶同學們到數學樂園參加游戲比賽。有沒有興趣?
生:有。
(課件出示數學樂園大門的圖片,圖中出現一個米奇和米妮在歡迎小朋友們。)
師:我們來到數學樂園門口了,誰在歡迎我們呢?趕緊坐上環園列車出發吧!
二、智慧屋——對口令
(課件出示數學樂園的地圖,圖上小車行駛到達第一站——智慧屋。喜羊羊說:「你們會對口令嗎?」)
師:第一站到了。對口令,你們有沒有信心?
生:有。
師:老師說一個數,你們就說一個關於它的組成。說的時候還要用手指比出來。
師:幾和幾組成8?
師:請4個同學先給大家示範一下,誰願意?2個同學為一組。
師請2組同學上台示範。
師:看著他們已經通過這一關了,你們是不是也想快點通過這一關呢?
生:想。
師:那趕緊進入游戲吧!
(課件依次出示6、9、10這幾個數字。)
生生同桌合作對口令。
三、快樂城堡——排排坐
1、老師發指令:
(課件出示樂園地圖,小車從第一站開往第二戰——排排坐。)
師:到達第二站了。這一關叫做「排排坐」。怎麼玩呢?
師:現在請每列同學報數。記清楚自己是第幾。
師在其中一列示範。
(課件出示數字2。)
師:同學們的前面在哪邊?後面呢?現在請這一排的同學挺清楚老師的口令。請從前往後第2位同學站起來。請前面2為同學站起來。
生起立,其他同學數一數。
2、學生發指令:
(課件出示數字3、4、5。以及文字:請從前往後第位同學站起來;請前面位同學站起來。)
師:現在,老師請小幫手們試著用屏幕上的數來發指令吧。發指令的同學可以隨意請一組同學聽口令。
學生發指令,其他同學根據指令起立。
四、闖迷宮
(課件出示樂園地圖,小車從第三站開往「迷宮」。)
師:現在我們到了迷宮,仔細觀察發現,迷宮有一個進口,兩個出口。要怎麼走呢?
(課件出示:「按1,2,3,……9的順序走。」)
師:沒人桌子上都放著一張迷宮圖,你想怎麼走就把它畫出來,每人只能走一次,也就是只能畫一條路線。
生動手「闖迷宮」,師請4個同學到黑板上板書。
師:黑板上的同學走的路線各不相同,你們還有不同的么?
師:走出迷宮的同學請舉手。這么多的同學都找到了迷宮的出口,都是好樣的。這裡面肯定有跟剛才那些走法不同的同學,下課我們可以繼續交流。
師:剛才在走迷宮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只要我們按照從1到9的順序,就不會迷路了。迷宮有兩個出口,從1號出口出來的同學拿上你們的門票站在左邊。從2號出口出來的同學站在右邊。
學生按要求分成兩隊。
五、迷你郵局和活動大廳——送信或投球
1、送信:
(課件出示樂園地圖,小車分成了兩輛,一輛開往「迷你郵局」。)
師:歡迎來到「迷你郵局」!剛才郵局局長跟老師說他們最近郵遞員太少了,還有很多信件還沒送,你們願意幫助他來當一回小小郵遞員嗎?
生:願意!
師:講台上有4個郵箱,請同學們看看門票背面的算式,算出得數是幾就送到幾號信箱。在送信的過程中我們要做遵守秩序的好孩子。
師請1個學生當裁判,給送對的孩子發放第三張通關密碼卡。
2、投球:
(課件出示樂園地圖,另一輛小車開往「活動大廳」。)
師:我們現在正在「活動大廳」,比賽馬上要開始了!
比賽規則:所有隊員分成男女兩組比賽,每人投1個球,推薦1個隊員來記錄。
生開始投球比賽。
師:大家都投完球了,現在兩小隊比一比記錄卡,小組討論,看看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小組討論完匯報。
六、離開樂園
(課件出示樂園地圖,兩輛小車都駛向樂園出口。)
師:時間差不多了,我們馬上要離開數學樂園,出口到了。
(課件出示樂園出口圖。)
師:今天大家玩的開心嗎?
生:開心!
師:在數學樂園逛了一圈,你有什麼收獲呢?
生:……
總結:
離開數學樂園還真有點捨不得呢!數學樂園讓你們運用所學的數學本領解決問題,其實只要你們留心就會發現我們的身邊到處都可以是數學樂園,希望今後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繼續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樂園,好嗎?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使學生初步體會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是最簡單的方法。
3、通過學生操作、表達使學生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5、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掌握對自己合適、喜歡的計算方法。
教學准備:
師:多媒體課件,蘋果樹圖、小草圖。
生:小棒或學具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電腦演示:從美麗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內景再到陸續飛落草地吃食的小鳥並對四隻小鳥加以特寫。同時還伴隨著清脆的鳥叫聲。
2、問:老師想知道有幾只小鳥,誰願意幫我?你是怎麼知道的?
3、多媒體繼續演示:又飛來一隻小鳥(學生觀察)
問:這時你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些什麼?
4、「一共有幾只小鳥?」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4+1=)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
1、小組合作,探索多種演算法。
問:4+1等於幾?你是怎樣算出來的?請把你的方法告訴你小組的同學們。
2、全班交流演算法。
(對得出不同演算法的小朋友給予鼓勵,並板書5)
師:剛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們學過的4和1拭目以待組成來計算的,這個辦法很好,你能用這種方法也來試著算一算嗎?同桌互說。
三、分層練習,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題:
(1)先請學生看圖說圖意,再請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學生匯報算式;3+2=5,2+3=5。
師: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觀察上面的這兩個算式,你能發現什麼?
(使學生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規律)
2、「做一做」第2題:
要求學生邊擺邊列算式。
四、寓練於樂,鞏固深化
1、游戲一:貼蘋果:
要求:在蘋果圖片上寫出「5以內的加法算式」並貼到蘋果樹上去。
游戲方式:以小組合作方式,大家擺學具說算式,一人寫算式。
評價方式:請學生當「小法官」。
2、紅花配綠葉:
要求:這綠葉上的算式,找到相應的「紅花」答案。
游戲方式:以小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個小組找到的「紅花」答案多。
評價:給找到正確答案多的小組獎勵「團結協作智慧星」。
五、作業
完成第27頁的第1—4題。
『肆』 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多少教案
一年級上冊數學的話,如果還剩多少教案,這個要根據你具體的學習的進度來進行分析,那麼如果你比如說你學到了第二單元,那麼剩下的教案就是整本書所有單元教案減去兩個單元教案,就是剩下的交換單元,所以說關鍵還是看你到底學了哪些教案,那麼剩下的就是能夠用總的教案減去已經學習的教案用減法算出來的,所以說也是比較簡單的
『伍』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組內研討課,依據課時進度,我展示了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一冊的第三單元的《還剩下多少》一課。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2、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3、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減法的問題;4、繼續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學的樂趣。這一節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所以通過對教材的認真的研讀以及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的了解,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1、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減法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在我給一個班上完一節課後,感到課程設計的並不合理,內容有一點多,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特別的重視,所以整節課都是那麼的滿,沒有一絲空隙。所以在第二節課我做了改變。具體的兩種教學設計我在課後又做了對比,詳細如下。
第一次上課,首先情境教學;讓我們一起來到果園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學問題,課件展示;一棵果樹(一共有5個蘋果,文字的形式表現),學生充分表述這一數學信息,然後動畫演示掉下來了2個蘋果,提醒學生仔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信息。然後再次利用形象的小老鼠偷乳酪的課件情境,繼續讓學生體驗減法。仍然是不出示乳酪的塊數而是用文字表示。讓學生結合文字和演示的動畫解決,還剩下幾塊乳酪?這兩個情境的教學設計意圖是;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的讓學生說,出現了掉下來、去掉、落了等詞語,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繼續觀察,並逐步的敘述,掉下來的2個蘋果,是從5個裡面掉下來的,5就變少了,樹上的蘋果是剩下的,剩下的也比5少。在這一環節中,突出總數,讓學生感受到從總數中去掉或減少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孩子直觀的體會到求剩餘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然後在認一認、畫一畫的活動中繼續理解問題,抽象出算式。最後,讓孩子說「是如何算出得數的?」這一環節中,應該讓孩子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嘴巴說,能讓學生充分交流演算法,體驗運算策略多樣化,然後再利用課件顯示出答案,驗證孩子們的結果。但在上課中,總感到這一節課教學目標有一點多,教學重難點不能突出也不好突破,有一點顧此失彼的感覺,一節課疲於奔命。而且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也需要培養。
經過思考,我將課件及教學內容相應的稍微做了一下改變,教學目標更明確細節,將重難點進行分散。在第一課時重點教學理解減法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提出減法問題的能力培養;用數學語言表達所看到的數學問題;通過總結、交流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將減法的運算方法的學習放在了第二課時。具體是這樣的,在第一節課以連環畫的形式直接呈現出兩個數學信息,學生觀察並交流;看到蘋果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2個,在演示過程中,孩子結合生活經驗,提出;還剩下幾個蘋果?發現剩下的蘋果比原來的蘋果數少,掉下來的也比原來的少,觀察中,體會到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餘的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出示第二個情境,當笑笑戴著蘋果去淘氣家玩時,淘氣為同學准備的蛋糕卻被小老鼠偷走了一部分,引出第二個情境,結合生動的課件,繼續引導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在孩子發現自己有新的收獲時,我在練一練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結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的減法問題。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體驗、學習減法問題,在熟悉的生活中找減法問題。完成了一部分教學目標。學生從中體驗到抽象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可以再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還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它。但是在解決問題中遇到了計算上的麻煩,到底該如何計算出結果呢?帶著個問題,來學習第二課時,這也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我感到這樣的效果更好。
組內研討課,依據課時進度,我展示了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一冊的第三單元的《還剩下多少》一課。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2、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3、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減法的問題;4、繼續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學的樂趣。這一節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所以通過對教材的認真的研讀以及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的了解,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1、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減法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在我給一個班上完一節課後,感到課程設計的並不合理,內容有一點多,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特別的重視,所以整節課都是那麼的滿,沒有一絲空隙。所以在第二節課我做了改變。具體的兩種教學設計我在課後又做了對比,詳細如下。
第一次上課,首先情境教學;讓我們一起來到果園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學問題,課件展示;一棵果樹(一共有5個蘋果,文字的形式表現),學生充分表述這一數學信息,然後動畫演示掉下來了2個蘋果,提醒學生仔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信息。然後再次利用形象的小老鼠偷乳酪的課件情境,繼續讓學生體驗減法。仍然是不出示乳酪的塊數而是用文字表示。讓學生結合文字和演示的動畫解決,還剩下幾塊乳酪?這兩個情境的教學設計意圖是;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的讓學生說,出現了掉下來、去掉、落了等詞語,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繼續觀察,並逐步的敘述,掉下來的2個蘋果,是從5個裡面掉下來的,5就變少了,樹上的蘋果是剩下的,剩下的也比5少。在這一環節中,突出總數,讓學生感受到從總數中去掉或減少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孩子直觀的體會到求剩餘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然後在認一認、畫一畫的活動中繼續理解問題,抽象出算式。最後,讓孩子說「是如何算出得數的?」這一環節中,應該讓孩子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嘴巴說,能讓學生充分交流演算法,體驗運算策略多樣化,然後再利用課件顯示出答案,驗證孩子們的結果。但在上課中,總感到這一節課教學目標有一點多,教學重難點不能突出也不好突破,有一點顧此失彼的感覺,一節課疲於奔命。而且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也需要培養。
經過思考,我將課件及教學內容相應的稍微做了一下改變,教學目標更明確細節,將重難點進行分散。在第一課時重點教學理解減法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提出減法問題的能力培養;用數學語言表達所看到的數學問題;通過總結、交流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將減法的運算方法的學習放在了第二課時。具體是這樣的,在第一節課以連環畫的形式直接呈現出兩個數學信息,學生觀察並交流;看到蘋果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2個,在演示過程中,孩子結合生活經驗,提出;還剩下幾個蘋果?發現剩下的蘋果比原來的蘋果數少,掉下來的也比原來的少,觀察中,體會到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餘的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出示第二個情境,當笑笑戴著蘋果去淘氣家玩時,淘氣為同學准備的蛋糕卻被小老鼠偷走了一部分,引出第二個情境,結合生動的課件,繼續引導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在孩子發現自己有新的收獲時,我在練一練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結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的減法問題。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體驗、學習減法問題,在熟悉的生活中找減法問題。完成了一部分教學目標。學生從中體驗到抽象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可以再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還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它。但是在解決問題中遇到了計算上的麻煩,到底該如何計算出結果呢?帶著個問題,來學習第二課時,這也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我感到這樣的效果更好。
『陸』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還剩下多少》是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第二課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初步認識減法,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學會正確計算5以內減法;能根據提供的情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減法問題。這節課有以下兩個特點:
1. 情境導入,引發學生積極參與。我在課堂導入上,演示了這樣一個情境: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大樹,在樹上貼了3個綠色的蘋果和2個紅色的蘋果。教師再把2個紅色的蘋果拿走,然後讓學生說出老師演示的過程,並提問:拿走了2個是從幾個裡面拿的?現在樹上還剩幾個?這時候學生的情緒高漲,大多數的孩子紛紛舉手,我班的黃曼霏竟說,「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拿走了2個,還剩下3個。」還沒來的及表揚,闕文尖說,「老師,可以用減法來解決。」冷健蘢說,「可以寫成5-2=3。」孩子們的回答是我意想不到的,於是引出「減法」, 認識了減號。我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喚起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學起來必然親切、實在、易懂、有趣,並且為學好新知識鋪好路。
2. 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環節,大多數的學生已經能和完整的提一個問題了,並且知道用減法來解決。教學方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擺一擺,說一說,在說中學,玩中學,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精神。在「練一練」第1題中,通過學生邊說圖意,邊用手勢比劃,再寫出算式的過程,在第2題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再寫算式的過程,既讓每個孩子都有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又讓學生充分感受、認識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
本節課上還存在著不足:
1.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個個躍躍欲試,但是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尚未養成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急著要表達自己的見解,導致課堂秩序有點混亂,不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與交流的習慣。
2.在教學中,我更多關注的是大部分學生,而忽視了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也是我今後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關注後進生,在課堂上盡量給他們提供機會,給予指導和幫助。
3. 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說一說你學到了什麼?」,學生都不能完整的表述,對剛入學的孩子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今後我會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柒』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ppt課件
請到這里下載:《還剩下多少》課件 密碼:5tbp
『捌』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連加連減課件
導語:讓學生在觀察欣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評互評等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連加連減課件的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連加連減課件
教材分析:
連加連減知識是在學生學習1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的。目的使學生理解掌握這兩類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運算,從而提高學生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為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打下必須的基礎。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難點之一。教材先通過例1教學連加,然後呈現例2教學連減,接著通過一系列的練習,逐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鞏固對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作為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學生要熟練掌握連加連減知識並不容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這一知識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鼓勵引導學生聯系具體情境,多觀察、多討論、多表述,在多樣的活動中理解其含義及運算順序,學會計算方法,使學生全面領會掌握連加連減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情景建立連加連減的數學模型,理解連加、連減的具體含義,會進行1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
2.培養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進團結意識,提高協作能力。
4.使學生在理解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連加連減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學會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設計思路:
長期以來,計算教學忽視了教學本身的人文因素,脫離了學生個體。因此,計算教學總是與單調、枯燥連在一起。新課標的實施,給計算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教學設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設計了現實、生動、活潑,充滿童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欣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評互評等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算式卡片等。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口算。(課件出示口算題)
〔設計意圖:連加連減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的,因此對10以內加減法做適當的口算練習是有必要的。通過以開火車的口算形式,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後續學習新知做好准備。如:師:「小火車呀,開呀開起來,開到哪裡去?」生:「開到我這來呀!」〕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學連加
(1)課件演示P72頁主題圖;
(2)學生觀察情景圖,完整說圖意,並提數學問題。
(3)學生匯報交流:草地上有5隻小雞,跑來了2隻,又跑來了1隻,這時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雞?
(4)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嘗試列式,再指名口答。
(5)學生匯報結果,老師板書出示:5+2+1=
(6)揭示課題:我們已經學習了兩個數相加,今天的算式是三個數相加,這樣的算式我們稱為連加。板書:連加。
(7)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計算方法。
①學生同桌擺小棒研究連加計算方法,老師巡視指導。
②學生代表演示擺法和演算法。
③提問:想一想5+2+1先算( )加( )得( ),再用( )加( )等於( )。教師相應板書計算步驟。
④小結:三個數連加,先用前面的兩個數相加,再用得數加第三個數。
(8)讀算式:5+2+1=8讀作:5加2再加1等於8。
2.教學連減
(1)課件演示P72主題圖;
(2)學生仔細觀察圖,完整說圖意,並提數學問題。
(3)學生嘗試練習後再匯報結果,老師板書:8-2-2=
(4)揭示課題:像這樣的算式我們稱為連減。板書:連減。
(5)動手操作,合作探究連減的計算方法。
①學生同桌擺小棒研究連減的計算方法,老師巡視指導;
②請學生代表匯報擺法和演算法;
③出示想一想:8-2-2先算( )減( )得( ),再用( )減( )等於( )。教師相應板書計算步驟。
④小結:三個數連減,先用第一個數減去第二個數,再用得數減去第三個數。
(6)讀算式:8-2-2=4 讀作:8減2再減2等於4。
3.鞏固練習
①學生編2道連加、2道連減算式,學生分組練習。
②教科書P72「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反饋,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本環節的設計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欣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評互評等多種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並得到全面發展。〕
三、游戲:
請同學上台表演,引導學生注意台上同學人數的變化。
1.先請5個同學站在台上,接著走了2個,又走了1個,最後剩下多少個?(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列式計算,再集體訂正。)
2.先請4個同學,再請2個同學,再請3個同學,現在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列式計算,再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游戲活動的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學生在充滿歡樂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學習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四、拓展提高
1.猜一猜:我們學校的電話號碼。學生計算7道題,每一題的計算結果連起來就是我們學校的電話號碼。
(7532754)4+1+2= 9-1-3= 7-3-1= 9-3-4= 2+4+1= 8-2-1= 10-2-4=
2.開放題。筆記本每本3元,橡皮擦每塊1元,圓珠筆每支3元,套尺每副2元。如果你買了其中的三種物品,算一算,要用多少錢?小紅有10元錢,買了其中兩樣物品,還剩多少錢?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增強學習數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總結:
1.學生談談這一節課學會了什麼?
2.拓展延伸:學生說一說有關連加、連減的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如:媽媽買了10個蘋果,我們家星期一吃了2個蘋果,星期二吃了3個蘋果,還剩幾個蘋果?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說一說有關連加、連減的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總結。
『玖』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還剩下多少》教學設計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案及板書設計
第 三 單元、課題 還剩下多少 總課時第 14 課時
教學內容: 還剩下多少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體會減法的含義並且能夠應用。
2、使學生能夠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是本小節的教學重點。
2、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並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准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出示圖片:金魚圖和綿羊圖
1、請你根據圖意列式。
2、教師總結。
(1)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問題;
(2)當我們需要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加法計算;
(3)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他們的和不變。
(二)教師設疑
我們知道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我們用加法計算;如果我想:從總數裡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們該怎樣計算呢?
二、學習減法
(一)看圖自主理解減法含義
1、出示圖片:主題圖
(1)請你自己想一想,這幅圖什麼意思?
(2)小組內說一說。
(3)你知道怎樣解答嗎?
2、全班討論。
3、教師小結。
當我們從總數裡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時,我們用減法計算。「-」記做減號。
從5個裡面減去2個,還剩3個,寫作:5-2 =3。
(二)反饋
1、出示圖片:做一做1
2、出示圖片:做一做2
3、出示圖片:小刺蝟拿蘋果
(三)小結
當我們需要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加法計算;當我們從總數裡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時,我們用減法計算。
三、練習
(一)出示圖片:手指圖
(二)出示圖片:小鳥摘果子
(三)出示圖片:老鼠做數學
四、小結
今天我們接觸了減法,你知道什麼時候運用減法進行計算嗎?今天你有什麼收獲嗎?
板書設計:
還剩下多少?
2+3=5 5—1=4 5—3=2
『拾』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2、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3、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減法的問題;4、繼續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學的樂趣。這一節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所以通過對教材的認真的研讀以及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的了解,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1、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減法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在我給一個班上完一節課後,感到課程設計的並不合理,內容有一點多,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特別的重視,所以整節課都是那麼的滿,沒有一絲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