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階段課程目標是怎樣描述的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 心.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 第二學段(4~6年級) 第三學段(7~9年級)
知識與技能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內的數、小數、簡單給分數和常見的量;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 象出數及簡單數量關系的過程,認識億以內的數,了解分數、百分數、負數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給定事物中隱含 的規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會解簡單的方程.
●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運動和位置關系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能對簡單圖形進行變換,能初步確定物體的位置,發展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經歷收集、整理、描 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掌握一些數據處理技能;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 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並能運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 數等進行描述.
●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基本性質、變換、位置關系的過程,掌握三角形、四邊形、圓的基本性質以及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等的基本 性質,初步認識投影與 視圖、掌握基本的識圖、作圖等技能;體會證明的必要性、能證明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基本性質,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從事收集、描述、分析 數據,作出判斷並進行 交流的活動,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數據處理技能;進一步豐富對概率的認識,知道頻率與概率的關系,會計算一些事件發生的概率.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 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述並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在探索物體的位置關系、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
●能對具體情境中較大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能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刻畫事物間的相互關系.
●在探索圖形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空間幾何體的相互轉換等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能收集、選擇、處理數學信息、並作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
●能用實例對一些數學猜想作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
●能藉助計算器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能結合具體情境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
●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圖表等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解釋結果的合理性.
●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情感與態度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對周圍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積極地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
●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對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觀點有提出疑問的意識、並願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樂於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願意談論某些數學話題,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並有獨立克服困 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體驗數、符號和圖形是 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 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 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
●認識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 性以及結論的確定性.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並尊重與理解他 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地區不一樣要求也不盡然,不過可以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數學課程目標包括哪些目標
數學課程目標包括:
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如何描述數學課時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課程目標的分類:
1、行為取向性目標
行為取向的課程目標是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具有導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勵功能與評價功能。
行為目標具體、明確,便於操作、評價,對於學習以訓練知識、技能為主的課程內容較為適合。行為目標取向的課程目標理論主要有泰勒的課程目標理論和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
2、生成性課程目標
生成性目標不是由外部事先規定的目標,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目標,它關注的是學習活動的過程,而不是像行為目標那樣重視結果。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差異,強調目標的適應性、生成性。
3、表現性課程目標
表現性目標,指在教育情境的種種遭遇中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關注學生的創造精神、批判思維,適合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程安排。
❸ 如何評價數學教學目標
在本次新課標下數學教學展示活動中,幾位教師為我們奉獻了三節精彩的數學課,在他們的身上有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研究。他們已經轉變了教學觀念,改變了教學方法,豐富了課堂教學策略,走在我鄉課程改革的前列,為全鄉數學教師起到了帶頭作用。聽了這幾節課後,學到了很多,感觸較深。在他們眾多優點中,我選擇一點來談談個的看法,那就是如何落實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我個人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清楚地認識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歸宿點,它的基本要求是具備科學性、合理性、明確性以及可檢測性。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如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符合基本要求的教學目標,將了取得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二、加強對教學目標的研究
2、本課的目標是否全面。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在三維目標指導下的精神生產活動。圍繞學習內容,全面化理解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各項目與具體學習內容有機的整合,這既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同時也是課堂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保證。
三、教學中清晰地展示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否清晰。新課程改革,「雙基」仍是一個重要的目標,這一目標我們不是看教師的文本,也就是說,不應該看教師的教學設計,而應是看整個課堂是否落實。例如「8、7加幾」這節課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加強演算法的多樣化和最優化,從而讓學生明確有「湊十法」進行「8、7加幾」的計算,整個教學過程圍繞著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訓練。
2、是否強調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在教學中,注重結果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在教學「8、7加幾」這節課中,教師讓學生進行了三次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是學生觀察圖時,同桌的兩位同學互相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第二次是在教學8+5時,我讓學生四人合作,引導探究演算法。第三次是進行拓展訓練時,你最多有幾種填法?()+(
)=13學生四人合作看哪組的填法最多
,哪組就獲勝。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學生經歷了這樣的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不但讓學生學習了用「湊十法」進行「8、7加幾」的計算,而且讓還經歷了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種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否突出重點。這幾節,在教學中都引進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在情境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作用。課堂上教師還和學生加強交流與溝通,用一些激勵的語言來鼓勵學生,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為學生輕松而愉快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四、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
教學目標是教師在課前擬定的,這些目標並不是不可改變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狀況往往並不是我們預期的那樣,會偏離教師課前擬定的目標,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進行調整。
總之,我們要清楚的認識教學目標,全面深入研究教學目標,擬定出科學、合理、全面的教學目標,教學中要清晰的展示教學目標。
湛軍
❹ 如何撰寫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基於這一目標,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寫有第幾列、第幾行的卡片,讓學生手拿卡片到前邊站好,然後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應的位置.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匯報是怎樣找到位置的,最後達成了教學目標.從這節課的目標確定與教學過程設計來看,認知性教學目標是主體,盡管教學設計質朴,也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卻造成了學生的單一認知發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體驗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另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自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在該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用最簡捷的數學方法描述班級中一名同學的位置,然後把同學們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點──都是用「第3組、第2個」描述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的.此時教師指出,其實這名同學的位置還可以用(3,2)來表示,這種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數對」.在師生共同研究了「數對」的讀寫方法之後,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活動──教師用手指一個學生,請這個學生用「數對」說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學生判斷正誤;教師說「數對」,請坐在相應位置的學生起立,其他學生用手勢判斷對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享受了成功,體驗了快樂.
通過對以上兩個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要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好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關注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等目標的不同層次.
教育家的目標分類為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基本依據,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對這三個目標領域統籌加以考慮,並把較高水平的目標當做影響內容的主題和根本目的來看待,只有這樣才能確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
❺ 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怎麼寫
根據小學教育課程編寫學習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學數學學習的心理過程和影響數學學習的各種因素。
2、初步掌握小學數學的理論、一般規律和基本技能,會選用數學方法,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和控制教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
3、理解數學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成績評價的理論和方法,初步學會評課、編制試卷、分析和評析試卷及考試結果。
4、初步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探討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規律、方法、改革的方向和途徑。
5、具有初步的研究小學數學教學的能力。
6、課本每一節的末尾編有"復習思考題",學生課後復習、加深理解之用。
7、要有少量"閱讀材料",供學生選讀。
❻ 數學課說課怎樣說教學目標
說教學目標,應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說:
1、本節教材在本學科中的地位,與前後知識的聯系。
2、新課程標准對本節教材的要求。
3、根據以上兩點,確定出三維目標。
4、根據1、2,確定出重點難點。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培養。
❼ 修訂後的數學課程標准用什麼來描述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基本培養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是說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曾提到課程標准「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其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三維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課程目標包括結果目標和過程目標」,其中結果性目標使用「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術語進行表述,過程性目標則使用了「經歷、體驗、探索」等術語來表述。
下面我們就具體介紹小學數學三維教學目標,根據小學數學教材按照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進行編排的特點,每個模塊舉了相應的例子進行說明。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確定知識與技能目標時,通常將新授課的課題確定為知識與技能目標,運用的行為動詞有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在目標的確定上通常將本節課的課題作為知識與技能目標,可以概括為:了解、理解、掌握某些知識,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1、數與代數
了解自然數、整數、奇數、偶數、質(素)數和合數。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和分數的意義,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掌握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
2、圖形與幾何
探索並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
3、統計與概率
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
4、綜合與實踐
在實踐活動中,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常用的行為動詞有:經歷、體驗、探索、培養等,其教學目標可以概括為經歷/體驗/探索某些數學知識的過程,通過這一活動或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類能力、歸納能力、演繹能力,對比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等)或觀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統計觀念等)
1、數與代數:
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培養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2、圖形與幾何:
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統計與概率:
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4、綜合與實踐
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一般來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確立主要從數學與生活、數學學習興趣、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數學學習品質與習慣的培養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1、數學與生活
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
2、興趣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有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3、自信心
在他人的鼓勵和引導下,體驗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4、學習習慣與良好品質
初步養成樂於思考、勇於質疑、實事求是等良好品質。養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學習習慣。
相對於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而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確立可以較為靈活,在說課或試講過程中該目標可根據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從數學與生活、學習興趣、自信心、學習習慣與良好品質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也可以通過兩兩組合進行闡述。
❽ 數學課程標准 中的教學目標是從哪四個維度論述的
數學課程目標分成四個維度: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這四個維度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在數學學習中,知識、技能與解決問題之間是一種遞進關系,知識、技能的掌握是問題解決的基礎,而數學思考(認知策略)、情感態度則伴隨在上述目標的實現過程中.
❾ 小學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與內容是什麼如何理解
小學數學課程目標分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關注學生的經歷、體驗、探索不同層次的發展。
小學數學課程在知識與技能方面要達到的目標是:
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在實踐中解決簡單的問題。
小學數學課程在數學思考方面要達到的目標是:
建立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形成幾何直觀和運算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發展數據分析觀念,發展推理能力,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與思維方式。
小學數學課程在問題解決方面要達到的目標是:
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發現問題,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踐問題,學會分析與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
小學數學課程在情感態度方面要達到的目標是:
對數學有好奇心及求知慾,了解數學的價值和特點,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樂趣,形成勤奮、思考、反思、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小學數學課程目標有了解、理解、掌握、應用不同層次之分,要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保護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學習好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