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布時間:2022-12-07 18:15:51

『壹』 如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是指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數學與現實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是數學的核心,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如何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呢?
一、在實際生活尋找數學,激發學生的應用意識
俗話說:「與其拉馬飲水,不如讓其感到口渴。」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如飢似渴投入到學習中。經過實踐,教師與其不斷地強調數學應用的重要性,不如讓學生輕輕愉快地走進生活的大課堂,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從中體現到感知數學的地位與價值。為此,要求每個學生,堅持寫數學日記,記錄自己或別人應用數學的情況,從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並及時加以記錄和整理。
有一次在上數學課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在「日記部」中記錄應用數學知識的問題向同學匯報,這時,學生紛紛舉手,爭著回答:有的說我和媽媽去商場購物,她買洗衣粉用去12元,買蘋果用去18元,買豬肉用去23元,共用人民幣53元。學生的踴躍發言,擴大學生信息交流,擴大學生的信息儲備,從中領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二、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習數學知識就是為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歸宿,教師應該注意指導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如學完《最大公約數》後,讓學生設計一個用方磚鋪會議室長是8.3米,寬是7.5米,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學生設計用40c m× 40c m、50c m× 50c m、60c m×60c m、70c m×70c m等規格的方磚來鋪地的幾種方案。再經過學生的交流和優化,最後選出用50c m×50c m的方磚的方案。理由是:選用這種方案,可以全部都用整塊的方磚,既美觀,又不造成浪費,比較經濟實惠。通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識識是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的有力武器,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在信息中學會做數學,激發學生運用知識能力
收集和運用信息進行學習是新新課程的要求,在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時,教師不光從數學角度還要從多方面去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取捨這些信息,讓學生運用這些正確的信息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有一位學生根據生活實際編了一道題:星期天我們全家去運河商場買東西,爸爸買了一包4元錢的紅梅煙,媽媽花5元錢買了一袋花生,我買了一本詞典和兩本書,一共用了45元錢。我花的錢是爸爸媽媽花的和的幾倍?他列式為:45÷(4+5),計算結果等於9。這個學生做出這樣的結果使我心中受到觸動,我問全班同學:「同學們,你們有什麼看法,還有什麼話要補充的?」這時,有的學生說:「這個學生用的錢太多了。」有的學生說:「爸爸媽媽捨不得花錢,我們也不能太浪費,應該向他爸爸媽媽學習」還有的學生說:「爸爸媽媽讓我們吃得好、穿得好,我們要更加認真學習,用好成績來回報他們」……這些話不正體現了《數學新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也要同時得到進步和發展」。
四、鼓勵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
數學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有利於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加強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發揮數學知識的在教學中的應用。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空餘時間,把學校的籃球場面積計算出來,在第三天上課的時候,教師要求讓學生把自己計算的結果告訴同學,談談自己是怎樣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有的學生說:「我丈量出籃球場長是56米,寬45米,根據長方形公式=長Ⅹ寬,即是56Ⅹ45=2520平方米、;有的學生說我尺來量出來;由於學生通過親自的丈量,並通過計算,把學校的一塊空地計算出來,學生能夠計算出來,這表現了學生不但能夠親自實踐,而且在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讓學生在開發性的問題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並利用教材中的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思維更敏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生學習「10的加減法」時,教材上有一副圖畫,讓學生通過觀察,學生知道畫的是8個小朋友,10把椅子,教師啟發學生:「小朋友坐下來後,還有2把椅子是空著的?」學生經地思考,有的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答方法。張小明同學提出的是用連線的方法:「一個人和一把椅子相連,最後還有兩把椅子沒有人相連,就有兩個椅子是空著。」同學們在互相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法,其它學生從中得到啟發,促進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應著眼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開啟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各種數學運算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自身的主動發展。

『貳』 如何培養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設置情境,誘發學生積極思維

「問題」是數學的載體,而設計一個好問題則更是激發學生思維火花的催化劑。

亞里士多德認為:「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設疑才能激起學生的積極的思維,再通過釋疑、解決問題等環節,使學生實現掌握知識、開發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維習慣的目標。

二、引導猜想,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猜想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它可導出新穎獨特的思維成果。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勤於猜想,敢於猜想,善於猜想,鼓勵學生思考,讓他們自由想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1.通過猜想,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現代教學是發生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傳輸信息的過程,因而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標新立異」,激發他們猜想更好的方法。

2.通過猜想,培養思維的發散性。

發散思維是創造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不受一定的解題模式的束縛,從問題個性中探求共性,尋求變異,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開拓。在數學教學中,一般可採用一題多解的訓練,培養和鍛煉思維的發散性。 

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這不僅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題技巧,而且可以發揮學生的獨特見解,增強思維發散性的輻射力。此外,一題多變、一空多填等訓練,同樣也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品質。

  3.通過猜想,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好動、好想、好奇」是學生共同具備的心理特徵。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徵,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使學生自覺地溝通數學知識的縱橫聯系,挖掘隱含條件;巧妙地構造某個數學對象,迂迴轉化;靈活地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和方式,找出解題的各種途徑。

三、新舊聯系,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

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

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引伸和發展,學生的認識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

在此類知識教學中要盡可能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 

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就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轉化成多樣的學習方式,例如: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等,在教學實踐中,反思是「解答問題」學習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它是對解決過程的「評估」。

對解決問題的反思並不是以「答案」為惟一目標的。

反思重點主要是針對如何「考核」解答問題的「進行程序」。

具體說來,反思內容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討論利用某種計算方法的理由;是否能找出其他更快捷的解題步驟;是否有更好的解題方式?是否能簡化一些步驟?是否有更好更有趣的解題方式?對於整個解決問題方案,若用另一種方式的話,將會有怎樣的影響呢?解題過程中的關鍵重點在哪裡?解題過程中是否有些「誤導」的想法,值得提醒別人不要重蹈覆轍。

總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善於挖掘學生的潛能,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時,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這樣就能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叄』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

如果說發現問題是獲取新知的突破口,那解決問題的過程則是培養靈活性、獨創性的窗口。作為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力求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獲得者,應鼓勵學生對問題勤於思考,敢於質疑,善於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一、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價值
無論是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它首先就要從心理上對它認可,同樣道理,要想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學好數學,首先就要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用處,感受它的價值,學生只有認識到這點,才能從心理上對數學產生認同感,從而學好它。例如在講到一個數學知識的時候,要讓學生明白學習它並不僅僅是為了會做幾道數學題,而是可以用它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正如新課標中所說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回歸生活」。當然數學的價值不僅僅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隨著科技的發展,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如醫學、航天技術、氣象學等這些學科無一不用到數學知識,因此學好數學,無論對於社會還是個人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二、教給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想解決問題首先就要發現問題,教給學生善於發現周圍的數學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發現的問題而提出問題,如果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使這些問題經過教師的啟發和學生的討論得到解決,不僅能使提出問題的學生解決了疑難也會促進全班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
由於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注意觀察周圍的各種現象,例如在講到長方形面積的知識時,就可以讓學生觀察一下周圍有哪些東西是長方形,運用學過的知識怎樣計算這些長方形的面積等,通過這種比較實際的問題的解決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就小學數學學習而言,它首先存在於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為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完成新的學習課題;其次存在於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為將學過的數學知識、原理、技能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問題意識、主體意識、應用意識、策略意識是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四個意識標准,只有充分發揮和利用這四個意識,才能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和內驅力,才能使學生試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調動自己的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和創造力去積極探索。在數學課中,會遇到各種類型的題目,而每一種類型的題目都有幾個比較常用的方法,具體主要包括幾種:
1、展示實物或模型進行舉例的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一般不強,而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很多時候小學生需要一些具體的生動的形象呈現在眼前才能解決相應的問題,因此,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注意用一些生動的例子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長方體面積公式的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一個長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有幾個面組成,以及這幾個面有什麼特點,從而推算出長方體的面積公式。通過這種具體的模型,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數學公式的演變過程,從而更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2、畫圖的方法
為了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數學問題,除了拿實物或模型來展示,數學中還有一個常用到的方法就是畫圖。例如在講到路程問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畫圖的方式標出所求路程與速度及時間的關系,通過這種方法也能使學生直觀明了解決數學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列表的方法
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往往還有一個很常用的方法,那就是列圖表,通過收集相關的有用的信息,把它製成圖表,這樣所有的信息即簡單又明了,學生能夠通過圖錶快速准確地解決數學問題,找到答案。
4、假設的方法
說到假設的方法就不能不提數學中的方程問題,而所謂方程問題實質上就是利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已知某個沙廠每天的生產量平均為20噸,在不算節假日的情況下,這個廠一年的生產總量為6400噸,問這個廠一年的的休假有多少天?這個問題就可以利用方程很快解決。可以假設這個廠一年休假x天,那麼一年的生產量6400=20×(365-x),進而解出方程x=45天,得出一年的休假天數為45天。通過這種假設的方法往往能夠省略很多的計算步驟,快速而准確地計算出答案。
5、總結規律的方法
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往往會發現,在數學中存在著很多規律性的問題,於是在做題時會經常用到各種已被證明的定理,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注意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並教給學生發現規律的方法,從而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舉一反三。
四、教師要與家長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努力讓家長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於年紀較小,普遍自製力較差,這時就需要成人的約束,在學校時教師可以承擔起這個責任,而在校外,就需要家長擔負起這個責任了。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始終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因此,在學習數學時也需要家長的配合,例如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零花錢,並做一些記錄,或者也可以讓孩子對整個家庭的開支有所了解,並為家庭制定一個收支計劃等,這樣既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又可以使孩子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並使孩子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到一舉多得。
總而言之,數學課的開設不僅僅是讓孩子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這種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大有益處。要使學生成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既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又是對數學教師的挑戰。但是,無論是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高,還是思維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能得以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經常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廣大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極大興趣,促進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

『肆』 如何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一、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實際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注重數學問題人文性。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現實生活中的素材,能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產生親切感,這有利於學生更多地關注現實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把所提出的問題有意識的、巧妙的融入到符合實際的基礎知識中,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數學學習是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讓學生接觸社會,貼近生活,給學生生活化的練習,才能更好地使他們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運用。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形成學以致用、學為所用的思想,真正體會到學習「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並逐步提高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探究運用解直角三角形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算旗桿的高度、河的寬度等一些列與實際密切的聯系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
二、精心設計問題,使設計的問題更有價值。
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應該具有很強的探究性。既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可發展空間,也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要有一定的障礙和可接受性,即所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不是一看就知道結果的問題,也要有可探究的價值,同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使學生能夠接受這樣的問題,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
三、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藉助教與學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問題解決的要素。
數學教學活動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不斷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在教學中逐步養成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解決問題、評價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應該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演練,充分展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問題的產生、發展與解決方法。例如:在探究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時候,嘗試讓學生動手操作用一些小木棒量出長度,看看那些可以搭出三角形;在探究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用線條和刻度尺來測量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結論;通過列表畫圖的方法去理解函數的性質等等。
四、問題誘導、用數學活動去引導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與技巧。
學生在嘗試進行問題解決的時候,往往找不到解題的思路和方向,難以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弄不清知識的運用是不是准確,方法是不是合理有效,問題的解決是不是准確的時候,就需要老師在這里做啟發誘導,培養學生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例如:學生在做幾何證明題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仔細審題,首先明白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是什麼,每一個已知條件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再把所有的結論結合起來,再弄清這道題要求什麼?要知道這樣的結果就必須知道什麼,然後學生把已知的條件和問題結合在一起,這道題基本就可以解決了。在教學中,也可以多提一些問題,(一題多問)這樣可以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從而得以解決問題,這其中,教師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自主解決,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中的長遠利益。
要讓學生學會並形成問題解決能力的思維方法,就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多次的反復進行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教師把數學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作為長期的目標和任務,在課堂中不斷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意識,並非是教會解決某一個問題,而是教會學生解決一類問題,特別是教會學生學會問題解決的數學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體會到運用數學推理方法解決問題的快樂;對於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應該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再嘗試解決;對於難度大的問題,應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共同合作得到問題解決的方法。
總之,要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教師就應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教師引導、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伍』 如何提高數學解決問題能力

1、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能隨事物的變化而隨機應變的及時性,以及不過多地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如果缺乏思維靈活性,我們的思維就會更加傾向某種具體的方式和方法,很容易出現鑽牛角尖的情況,片面追求解決問題的模式化和程序化,長此以往造成思維出現惰性。

擅於從舊的模式和普遍制約條件中脫離出來,找到正確的方向;針對知識可以運用自如,善運用辯證思想來平衡事物之間的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懂得變通和調整思路等等,這些是思維靈活性養成的直接表現。

2、培養數學思維的嚴謹性

思維的嚴謹性是指考慮問題的嚴密、有據。要提高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必須嚴格要求,加強訓練。

落實到孩子學習生活中去,就是要求在學習新知識時從基本理念開始,做到在思路清晰的前提條件下穩扎穩打,逐步深入,在這個相對來說緩慢的過程中養成思考問題周密的思維習慣,在進行論證推理時掌握足夠的理由作為依據;在練習試題時善於留心題干中的隱蔽條件,詳細答題,不吝嗇地寫出解題思路。

3、培養數學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以及思維活動的深度和難度。相信大多數學生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有時候老師評講試卷,一聽錯題的解題過程很容易就懂了,恍然大悟自己居然犯了如此低級的錯誤,但一旦離開書本和老師就無法領會到解題方法和實質,實現獨立解題。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透過現象看數學的本質,掌握最基礎的數學概念,洞察數學對象之間的聯系,這是思維深刻與否的主要表現。

『陸』 數學課堂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①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②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

括;③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路化結構。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①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②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①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②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多角

度的分析問題解決的方案;③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4)訓練學生羅輯思維能力。

『柒』 如何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城內小學 尉章麗

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是指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數學與現實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是數學的核心,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在教學時,教師應著眼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開啟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如何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呢?

一、在實際生活尋找數學,激發學生的應用意識

俗話說:「與其拉馬飲水,不如讓其感到口渴。」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如飢似渴投入到學習中。經過我的實踐,教師與其不斷地強調數學應用的重要性,不如讓學生輕輕愉快地走進生活的大課堂,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從中體現到感知數學的地位與價值。為此,我要求每個學生,堅持寫數學日記,記錄自己或別人應用數學的情況,從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並及時加以記錄和整理。

有一次在上數學課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在「日記部」中記錄應用數學知識的問題向同學匯報,這時,學生紛紛舉手,爭著回答:有的說我和媽媽去商場購物,她買洗衣粉用去12元,買蘋果用去18元,買豬肉用去23元,共用人民幣53元。有的說我發現我爸爸的手機號碼:13625056698國農業銀行活,這個號碼是他存摺的賬號。還有的說我發現數學應用廣泛,如我家的電話號碼86327988,同時這個號碼又是爸爸中期存摺的號碼,一舉兩得。學生的踴躍發言,擴大學生信息交流,擴大學生的信息儲備,從中領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二、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習數學知識就是為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歸宿,教師應該注意指導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如學完《最大公約數》後,讓學生設計一個用方磚鋪會議室長是8.3米,寬是7.5米,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學生設計用40c m× 40c m、50c m× 50c m、60c m×60c m、70c m×70c m等規格的方磚來鋪地的幾種方案。再經過學生的交流和優化,最後選出用50c m×50c m的方磚的方案。理由是:選用這種方案,可以全部都用整塊的方磚,既美觀,又不造成浪費,比較經濟實惠。通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識識是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的有力武器,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在信息中學會做數學,激發學生運用知識能力

收集和運用信息進行學習是新新課程的要求,在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時,教師不光從數學角度還要從多方面去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取捨這些信息,讓學生運用這些正確的信息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有一位學生根據生活實際編了一道題:星期天我們全家去運河商場買東西,爸爸買了一包4元錢的紅梅煙,媽媽花5元錢買了一袋花生,我買了一本詞典和兩本書,一共用了45元錢。我花的錢是爸爸媽媽花的和的幾倍?他列式為:45÷(4+5),計算結果等於9。這個學生做出這樣的結果使我心中受到觸動,我問全班同學:「同學們,你們有什麼看法,還有什麼話要補充的?」這時,有的學生說:「這個學生用的錢太多了。」有的學生說:「爸爸媽媽捨不得花錢,我們也不能太浪費,應該向他爸爸媽媽學習」還有的學生說:「爸爸媽媽讓我們吃得好、穿得好,我們要更加認真學習,用好成績來回報他們」……這些話不正體現了《數學新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也要同時得到進步和發展」。

四、鼓勵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

數學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有利於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加強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發揮數學知識的在教學中的應用。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下水道的蓋子為什麼造成圓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這時,學生很快回答:「因為圓形的蓋子美觀好看。」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能否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析這個問題呢?可以四人小組討論。」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後,最後回答說:「因為同圓的直徑都相等,翻起圓形的蓋子時,它不會掉下去,所以這個蓋子是圓的。」學生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讓學生在思考和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又如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空餘時間,把學校的籃球場面積計算出來,在第三天上課的時候,教師要求讓學生把自己計算的結果告訴同學,談談自己是怎樣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有的學生說:「我丈量出籃球場長是56米,寬45米,根據長方形公式=長Ⅹ寬,即是56Ⅹ45=2520平方米、;有的學生說我尺來量出來;由於學生通過親自的丈量,並通過計算,把學校的一塊空地計算出來,學生能夠計算出來,這表現了學生不但能夠親自實踐,而且在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讓學生在開發性的問題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並利用教材中的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思維更敏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生學習「10的加減法」時,教材上有一副圖畫,讓學生通過觀察,學生知道畫的是8個小朋友,10把椅子,教師啟發學生:「小朋友坐下來後,還有一把椅子是空著的?」學生經地思考,有的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答方法。張小明同學提出的是用連線的方法:「一個人和一把椅子相連,最後還有兩把椅子沒有人相連,就有兩個椅子是空著。」還李芬芬同學提出的更不同:「把8個人分成2個4,因為椅子是按4把一排排列的,有2把是單獨一排的,所以很明顯知道還剩2把椅子。」由於,同學們在互相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法,其它學生從中得到啟發,促進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教師要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應該有意識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條件,圍繞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去解決問題去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各種數學運算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自身的主動發展。

『捌』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誘發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願望。 平等、民主、愉快的課堂氛圍,會直接影響解決問題的效果。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反應是很敏銳的,學生會積極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去,這樣解決問題又快又准確。相反,在不良的氛圍中,學生沒有求知慾,解決問題是被動的,他們不會進行思考和理解,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雖然有了解題技能,但是他們的解題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
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比多少」時,做練習「小紅做了18朵紅花,小明做了9朵紅花。小紅比小明多做了幾朵紅花」,在學生列式計算完成後,老師問一個同學:「為什麼用減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學生沒有答出來,老師一頓訓斥。而另一位教師則不同,他沒有罵學生,而是微笑著說,你再仔細想想,還是想不出來,老師說,誰來幫助他?接著請另外一名同學回答,回答正確。老師轉向這名同學說:「聽明白了嗎?你再來說一說!」學生正確地回答了。老師說:「真聰明一學就會!如果你上課能認真聽的話,相信你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的。」然後繼續上課。
兩位老師對學生的不同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效果。前一個例子中的學生,由於受到教師的打擊,他可能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以後更不願意去思考,去解決問題,而是根據死規矩去機械地解決問題,教師直接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而在後一個例子中的學生,他雖然沒能答上來,卻受到了老師的鼓勵,樹立了自信心,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他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中來。
二,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
新教材中解決問題的素材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很多是與我們和生活緊密聯系的,這樣更有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利用不同的素材,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用更靈活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1、提供現成材料解決問題。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因此,在解決問題的學習中,培養興趣是很重要的。
第2/4頁
例如:在一年級教材「位置」這一個內容的學習中,教師沒有機械地講解上下、左右、前後的位置,而是充分利用班上的學生,讓他們排隊,體驗前後、左右的位置,看每個年級的教室,知道上下的位置,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一個難於掌握的知識,學生就能較輕松地掌握了。
2、通過操作解決問題
兒童的特點是天生好動,一堂課,讓學生紋絲不動是沒有效果的,既要讓學生動起來,又要讓他們在動中解決問題。把枯燥的傳授知識轉化為活動操作的教學,學生的積極性將會大大地提高。
例如,一年級教材「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的編排就很有特點,有大量的操作性知識。教材以購物為主線,有很多換人民幣的活動,教師可以准備一些零錢,讓學生在換人民幣的活動中直接解決問題,通過換幣活動,後面關於加、減法的計算也就迎韌而解了。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思維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文化特徵,學生沒有思維,課堂教學將會是一潭死水,教學也不會起到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創造性地解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才能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有的教師由於怕耽誤時間,拚命趕課,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來不及思考,就說出了正確的答案,告訴學生解題的方法,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就被教師鎖住了,抑制了學生的創新
第3/4頁
意識。在解決問題當中,教師應發揮「點、撥」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創新,耐心啟發,引導學生找到正確、合理的方法。
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二冊練習十的第五題。猴子分花生,可以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做,第一種是把分給小猴子的花生加起來,然後用大猴子的花生數減去分給小猴子的花生數;第二種是用大猴子的花生數連續減去分給小猴子的花生數,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發,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培養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也是教師的重要任務。要培養好這一能力,教師的引導是關鍵,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如何培養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