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年級數學解決一共有多少實際問題教案
《求一共有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的實際問題。
2.訓練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
性。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解決教學重點
難點的措施
重點: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從不同角度可以觀察到不同的事物。
1.復習20以內數的加法口算,請同學講講方法,為本節課做好計算鋪墊。
2.展示雙關圖:從同一副中,從不同角度可以觀察到不同的事物。
上課前先讓同學們看2副有趣的圖,想不想看?
從第一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
生:兩個人臉 花瓶。
第二幅圖呢?
生:美女 花
師:真有趣,為什麼同一幅圖我們看到不同的事物呢?
生:角度不同
師:是的,同一幅圖,從不同角度,能看出不同的事物,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這節課讓我帶著這雙會觀察的眼睛,走進我們的數學課堂。
2.觀察大屏幕:啦啦操表演
問題是求「一共有多少人? 」,請仔細觀察,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從圖中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呢?
預設1:分成兩排
預設2:有男生、有女生
預設3:前排有7人,後排有8人。
預設4: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預設5:男生比女生多。
……
教師:為什麼同一幅圖片觀察到的信息不一樣呢?
4.學生交流,舉手回答:觀察的角度不同。
二、感受從不同角度
1.擺一擺
不同同角度收集到的數學信息不一樣,用學具把你所觀察到的信息擺出來。
擺好了請坐端正。
2.集信息
(同桌交流,將已知的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說一說))
生1:前排有8人,後排有7人,一共有多少人?
生2: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
(解題:根據你擺出來的列一列算式,寫在草稿紙上)
生1:從前排和後排的角度看,前排有8人,後排有7人,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計算,列式是:8+7=15(板書)
生2:從男生和女生角度看,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計算,所以我的列式是:9+6=15(板書)
3、比一比
師:這道題可以這么算,也可以這么算,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相同之處嗎?
生:都是用加法,得數都是15
師:為什麼都用加法呢?
小結: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幅圖,提取不同的數學信息,找到了不同的方法解答,但是我們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求總數,都是把兩部分合起來,所以都用加法,而答案都是一樣的。
4、檢查:
師:列完算式,我們還要做什麼呢?
生:要記得檢查。
師:檢查我們的答案對嗎?你會怎麼檢驗?
生1:數一數
生2:用另外一種方法來檢查
生3:交換加數的位置再計算一遍
生4:湊十法
小結:總結各種相加的方法。
三、練習鞏固
做一做:一共有多少只天鵝。
請學生尋找圖中的數學信息,並列算式解答,說一說算式中各表示什麼。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五、布置作業
完成書本上99頁,100頁作業。
②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例6求原來有多少的問題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2.使學生能在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並切實解決,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在書面解決實際問題時,養成標注單位的習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探究
1.激趣導入:我們的好朋友一年級的小朵朵可急壞了,她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去幫幫她。
2.分析問題
(1)出示例題中第一個信息: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信息?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引導至少要23個)追問:有沒有可能是20個、15個?為什麼?在出示「還剩5個」和問題,完成的讀一讀。
(2)解釋「原來」是什麼意思(動畫演示把23個桃還給樹上)?原來樹上的桃分成了幾個部分?怎樣求原來的桃?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引導學生把摘下的桃和和剩下的桃合起來)
3.解決問題
③ 小學一年級數學《原來有多少》反思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片斷
。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反思二
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並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反思三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
反思四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並能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完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後,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創辦小小商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反思五
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離於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遊、做游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有趣,
④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求原來有多少的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49~5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2.使學生能在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並切實解決,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在書面解決實際問題時,養成標注單位的習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探究
1.激趣導入:我們的好朋友一年級的小朵朵可急壞了,她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去幫幫她。
2.分析問題
(1)出示例題中第一個信息: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信息?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引導至少要23個)追問:有沒有可能是20個、15個?為什麼?在出示「還剩5個」和問題,完成的讀一讀。
(2)解釋「原來」是什麼意思(動畫演示把23個桃還給樹上)?原來樹上的桃分成了幾個部分?怎樣求原來的桃?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引導學生把摘下的桃和和剩下的桃合起來)
3.解決問題
(1)指名列式計算,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3+5=28,讓學生回答23表示什麼?(生:23表示小猴采了23個桃子)貼出板書:已摘的,5表示什麼?貼出板書:剩下的,28表示什麼?貼出板書:原有的,師追問:為什麼用加法?(引導學生說出:要求原有的桃就要把已摘的桃和剩下的桃合起來)。
(2)介紹些單位名稱:多媒體出示算式,找找和黑板上的有什麼不同,生發現多了一個「個」,介紹「個」是單位名稱,引導學生在條件和問題中找一找,板書。說明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算式的後面都要加上合適的單位。
(3)介紹答:問題是什麼?怎麼回答,說明把問題中不知道的多少變成算出的得數就行了。
二、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創設情境1——智慧樂園拼圖中的問題。(出示課件)說說已知條件是什麼?猜猜毛毛蟲老師會提個什麼問題?(生自己提問)然後獨立解答。學生完成後說說你是怎樣列式計算的?為什麼這樣做?(引導說出一共的拼板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已經拼好的,另一個部分是還有的,把兩個部分合起來求出一共有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貼出板書(數量關系)提醒最後檢查一下單位,並口答。
(2)創設情境2——開心樂園中的問題。(出示課件)農場里正在收白菜呢,一起讀一讀已知條件和問題。通過江明明和小朵朵設計兩個不同的答案進行判斷,並說說為什麼,使學生明確要求原來有多少,我們不能從一共的數里去減,應該反過來思考,把已經收的和沒有收的加起來求出一共的50棵。
2.小結
提問:剛才我們解決了三道題,都用什麼方法?為什麼?(引導:都要求原來一共的數)師引導:像已摘的、已拼的、已收的這些我們可以說成是去掉數,還剩的還有的這些我們可以說成是剩下數,用去掉數+剩下數就等於原來一共的數(出示板貼)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出示板貼)
3.鞏固提高
(1)對比練習。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中的(1),師讀題,再讓學生讀一讀,然後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為什麼?再出示(2),師讀題,說說怎樣列式計算。比較:都是求現在有多少,為什麼上面一題用加法,而下面一題卻用減法。(引導學生說的第一題要求現在有多少是一共的意思,第二題求現在又多少是現在剩下多少的意思。)說明兩道題差不多,但是方法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動腦經思考。
(2)隱藏條件練習。情境創設小朵朵編題目:______,已經吃了4個,媽媽買了多少個蘋果?根據板書對照已知的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數,還少了什麼數?在圖中找出隱藏條件,然後讀一讀,列式計算並口答。(引導把去掉數和剩下數加起來等於一共數)
(3)自己編題。
A、課件出示:樹上飛走了10隻小鳥,________,樹上原來有幾只?根據板貼分別找一找有了什麼數?還少了什麼數?然後出示兩個條件:還剩10隻和又飛走了10隻,讓學生選擇並說說理由,然後列式計算。
B、____________,書架上還剩10本,原來有多少本書?自己輕聲讀一讀,說說已知什麼?還少了一個什麼數?學生討論,添加一個條件,根據學生添加的條件列式計算。
三、回顧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了什麼?(求原來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師:怎樣求這類題?(引導把原來或一共的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去掉數,另一部分是剩下數,要求原來數或者一共的數就要把去掉數和剩下數加起來。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忘記加上單位名稱並口答等)
教後反思:
「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實際上就是「求被減數」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它是求剩餘實際問題的逆思考,實質上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的求和問題,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充分理解這類題的數量關系,並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培養他們的數學思想。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得知識的巨大的推動力。本課的例題是小猴摘桃的情境,而練習題中多半是生活中的情境,教材本身就已經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並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但是為了能更好地激起學生的興趣,我深入去了解他們,發現他們最喜歡的是一年級的小朵朵和毛毛蟲老師,於是,我就以這個為主線,通過小朵朵遇到難題,毛毛蟲老師帶他們去課外找一找,小朵朵學會了知識用一用等情境,讓學生始終處於故事情節之中,因此,學生從課的一開始到結束,始終處於比較興奮的狀態。
2.自主探究,培養意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兒童的天性,這是探究活動的原動力。教學例題時,我讓學生猜一猜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桃子,設置疑問:「有沒有可能是20個、15個」,幫助小朵朵解釋「原來」的意思,動畫演示把摘下的桃還到樹上等,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學生的探究意識,接下來,學生對如何求原來數進行了討論,通過交流,感悟用已摘的數加剩下的數就能求出原來的數。在說說算式中每個數的意思的時候,通過交流為什麼用加法算,使學生在相互啟發和獨立思考的過程中,一進步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後面的練習中,我更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讓他們自主讀題、提問題、提條件等,逐步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
3.分層練習,提升思維。
快樂課堂要求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精心設計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層次性練習,讓每個學生當堂練習,檢測學習的成效。杜絕一刀切的機械練習,在多樣、多層次的練習中鞏固知識與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經驗感受。因此本課的練習形式多樣,有獨立解答、判斷對錯、選擇條件、自己獨立填條件等,從各個練習角度激發學生的思維。練習內容分三個層次:基本練習、對比練習、補充條件練習。這些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自我對話與交流的過程中,思維不斷得到提升,內心不斷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本節課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了解決此類實際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孩子們的興趣較高,但有一小部分性格內向,膽子較小的孩子被我忽略,沒有來得及當場糾錯,對於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解題思路還要進一步培養。另外,學生對數量關系不是很理解,如在選擇條件的時候,很多學生雖然經過了分析,但仍然選錯,在以後的課堂中,我會繼續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盡量多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均衡發展。
⑤ 一年級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課主要教學用加法來解決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這類實際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實質上它是以另一個角度理解的求和問題.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教材中出現的桃子、小猴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所出現的場景都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教學時,我出示情境圖的一部分,其中樹上還剩的5個桃子不出現.請學生猜一猜,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桃子?為什麼?小組討論交流.重點討論兩種情況:如果樹上的桃子采完了.那麼原來是23個;如果樹上的桃子還有剩餘的,那麼原來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於23個.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再出示情境圖中還剩的5個桃子,提問:小猴子沒有采完桃子,樹上還剩幾個桃子?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子,你們知道嗎?討論後明確:樹上原來的桃子數是總數,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個,另一部分是還剩的5個.求原來有多少個桃子,要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依靠直觀情境的幫助,使學生理解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突破了難點.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學生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尋找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說說想法,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但從課堂情況看,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比較欠缺,還有待於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數量關系,在低年級教學中離不開「說」,讓學生用三句話簡單的話來描述條件與問題.一是通過說來理解題意,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這樣就清楚這一實際問題中的條件與問題.二是通過說來簡化問題.通過用三句話來簡單描述,這樣把情境中大量的無關信息進行過濾,僅存一些有用的信息.二是通過說不斷感受關系.通過一些實際問題的描述,認識到這些問題情境不同,但說的過程中認識到條件與條件的關系是相同的,初步抽象成數學模型,這樣數量關系就能有效內化.
本課中還出現了單位與答句.這是第一次出現的內容,所以,在教學時也應引起重視.教學時我舉了生活中很多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單位名稱,說明寫單位要加上括弧.同時,還要求學生學生進行口答.
⑥ 一年級數學下冊蘇教版《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課件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二冊第49~50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2.利用學生已有用減法解決求一個加數的實際問題的逆思考經驗來理解用加數求被減數的道理,從而更全面的理解加法的含義;
3.能在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並能切實解決,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4.在書面解決實際問題時,養成標注單位名稱和口答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重點難點:藉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經驗解決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游戲,情境引入
1 師生談話: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禮物,你們想要嗎?
生:想要 !
師:開動你的小腦筋回答對了老師的問題,你就能得到這些禮物。
2 師生活動(准備9塊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師:下面老師要請小朋友在這個盒子里抓禮物。
生抓出幾塊橡皮,師告訴學生盒子還剩幾塊橡皮,(根據學生抓的數量來告知還剩的數量)師:你知道盒子里原來有多少橡皮嗎?
生:9塊 。
師追問:你怎麼知道的?
生:因為剛才小朋友抓出來了?塊,老師又告訴我們盒子里還剩?塊。把兩部分加起來就是原來盒子里的橡皮了。
3 師邊小結邊演示:要求原來有多少塊橡皮,就要把抓出來的和剩下的兩部分合起來。【板書:抓出的+剩下的=原來的】我們一起數數原來是不是9塊。師生齊數:你答對了,這個小禮物就送給你了。
4 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類實際問題。【板書: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個游戲,學生在玩中學,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准備。]
二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課件出示情境)
1 猜一猜
猴媽媽和小猴來到山下采桃子,不一會已經采了23個(出現情境圖中的一部分,其中樹上還剩的5個桃不出現,板書:已經采了23個)。請你猜一猜,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桃?為什麼?小組討論交流。
重點討論兩種情況:如果樹上的桃采完了,那麼原來是23個;如果樹上的桃還有剩餘的,那麼原來的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於23個。
[設計意圖:先出示圖的一部分,讓學生展開想像,猜一猜樹上原來的桃的個數,為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作了鋪墊。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2 說一說,算一算
(1)(出示情境圖中還剩的5個桃)提問:小猴沒有采完桃子,樹上還剩幾個桃?(板書:樹上還剩5個)
題目要求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板書: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
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該怎麼算?為什麼這樣算?小組討論交流。
(2)討論後小結:樹上原來的桃的個數是總數,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採下的23個,另一部分是還剩的5個。求原來有多少個桃,就要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3)列式計算。怎樣列式?(板書:23+5=28 或5+23=28)
追問:23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28呢?
23+5=28(個)又表示什麼?(引導學生說題中的數量關系,也就是採下的個數加剩下的個數等於原來的個數)【板書:採下的+剩下的=原來的】
3、談話: 從現在起,解決實際問題時,為了清楚的表示計算結果,我們要在得數後面寫上單位名稱.並用括弧括起來.通常桃子我們都說成是一個一個的,所以桃子的單位名稱是」個」 【在28後板書(個)】
4、指導口答,談話 : 解決實際問題,在列式計算後,要口頭回答題目中的問題.題目問: 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子? 誰會回答?(先請一生回答,再集體回答)
三、 實際應用
談話: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求原來有多少,只要把採下的和剩下的這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 光碟播放,「想想做做1」
談話: 星期天早上,愛動腦筋的明明和芳芳,玩起了拼圖游戲,看了這幅圖你能說出題目中告訴我們什麼?你是怎樣找到的。
提問: 現在芳芳向我們提了個什麼問題,(集體回答)你會列式計算嗎?
學生各自列式計算,指名在班內說算式,共同訂正。
提問:這道題為什麼用加法計算?(生答)你能口頭回答題目中的問題嗎?(生答)
2、 光碟播放,「想想做做2」
談話: 明明和芳芳是個好學的孩子,所以星期天老師要帶她們去兒童樂園玩,現在請小朋友自己看圖,先請一生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指名在班內說算式,共同訂正。指名口答。
3、 光碟播放,「想想做做3」
談話:星期天對明明來說真的是太幸福了,看,媽媽又幫他買了很多蘋果。
現在請小朋友自己看圖,先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計算
先請一生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指名在班內說算式,共同訂正。指名口答。
4、 光碟播放,「想想做做4」
談話:明明和芳芳不僅好學,還很勤勞的呢,他們又來到了花園澆花,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你們能自己看圖完成這道題嗎?(生獨立列式)
指名在班內說算式,共同訂正。指名口答。
5、(小結)提問:剛才我們解決的這四道問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指出:這幾個問題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兩個部分合起來,求出原來或一共有多少。
生舉例
四 拓展訓練
剛才小朋友們學得真不錯,你們想不想接受更難的挑戰?好,讓我們一起去「勇闖智慧島」。比比看,誰最會動腦筋!
1、先填一填,再列出算式。
(1)樹上飛走了24隻小鳥, ,樹上原來有幾只?
師:你想怎麼填?為什麼?(要求樹上原來有幾只鳥,要把飛走的和剩下的合起來)
生:還剩5隻。算式:24+5=29(只)
(2) ,圖書館還剩33本書,原來有多少本書?
師:你想怎麼填?為什麼?
生:借走6本書,算式:33+6=39(本)
[設計意圖:這一拓展練習,對學生來說,有點難度, 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教學時要注意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五 總結評價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總結:我們學習了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就是要把已經用去的和還剩的合起來,我們用加法來計算。
(延伸)談話:向剛才解決的這些問題,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嗎?能自己編一個這樣的問題嗎?
評析:教學例題時,我注意藉助插圖,讓學生展開想像,猜猜樹上原來桃的個數,並教給學生用手勢來表示「部分」與「整體」,使學生理解原來的桃是由已採的和還剩的兩部分合並起來的,將語言和手勢配合幫助學生獲得表象,並讓學生多說「哪些信息是我們已經知道的,哪些信息是我們不知道的,要求的是什麼?」「並要求學生把了解的信息和提出的問題完整地敘述。由於這類問題敘述時是逆學生思維的,所以學生在初次敘述時往往會出問題,於是老師組織學生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辨析中,學生更明確這類問題的特徵從而突破了難點,讓學生逐步理解問題、解決問題。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學生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尋找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說說想法,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想一想」、「為什麼」的問題貫穿始終,這樣做,不僅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而且能引導他們有條理地敘述思考過程,簡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觀點。但從課堂情況看,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比較欠缺,還有待於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⑦ 蘇教版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 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反思
《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在上一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義,並應用加法解決過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這部分教材要求繼續教學用加法計算的一些實際問題。不過這些問題的現實背景稍微復雜一些,數量關系也更加隱蔽,條件、問題的敘述順序與學生熟悉的思考路徑也不甚一致。因而,無論是理解題意,還是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都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特別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選取素材,以便於學生利用直觀情境,理解數量關系,進而正確解答。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很多練習加法的機會,而且有利於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一、通過直觀情境,發現數學問題,理解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突破了難點。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讓學生理解了「原來的小紅旗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拿走的,另一部分是剩下的。要求原來有多少,就要把這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但是,學生對此類問題的解題思路還不太熟悉。所以,應該在此基礎上,讓每個學生都動手操作游戲過程,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一步感知,鞏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如,四人小組合作玩「猜一猜」的游戲,同時說一說游戲過程:拿走了幾面後,還剩幾面,原來有多少面。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這樣做,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充滿旺盛的活力。
二、緊密聯系生活,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通過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類問題嗎?(指名說)小組成員互相說一說。
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去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愉悅,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力。
三、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1.「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的問題貫穿教學始終,這樣做,不僅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而且能引導他們有條理地敘述思考過程,簡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通過小組活動給每一個學生都創設了充分發表自己想法和意見的機會,使學生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里簡單的實際問題,並鍛煉了學生們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這次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學會了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想法,還學會了相互接納、贊賞與互助,並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想法進行批判和反思。通過學生間的多向交流,可以使他們從多角度看到問題解決的途徑。長期堅持,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必將獲得協調發展。
⑧ 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 數學求原來一共有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解答
2.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藉助已有的逆思考經驗,解決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春天到了,花兒都開得,老師先給大家帶來了幾朵漂亮的花,我准備拿走3朵送給我們班的小朋友,你們看看還剩幾朵了?(2朵)
提問:那麼你知道老師原來有多少朵花嗎?
(5朵)
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可能回答:
1.我數出來的(師引導:你怎麼數的,生:先數拿走的3朵,再數剩下的2朵,兩個合
起來就是5朵)
2.我算出來的(師引導:你怎麼算得,生:把拿走的3朵和剩下的2朵加起來就是5朵)
師邊小結邊演示:要求原來有多少朵花,就要把拿走的和剩下的兩部分合起來。(師將拿走得的和剩下的放回到一起)這幾個小朋友回答的真棒,這朵就送給你了。
二
教學過程
1課件出示情境
(老師領走了7個哨子,還剩下5個哨子,請你猜一猜,原來有多少個哨子?)
2.怎樣求出原來有多少個哨子?
請大家動動腦筋想一想該怎麼算?為什麼?
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後明確:盒子里原來的哨子是總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領走的7個,另一部分是還剩的5個。求原來有多少個哨子,要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師板書:7+5=12
3.追問:7
5
12分別表示什麼?7+5=12表示什麼?(引導學生再說一說列式的思考過程。)
4.老師說明:從現在起,列式計算後還要口答問題。例題這樣口答,口答:盒子里原有12個哨子。學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體口答—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