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畫圖
1、平面圖
對於題目中條件比較抽象、不易直接根據所學知識寫出答案的問題,可以藉助畫平面圖幫助思考解題。
如,有兩個自然數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變,積就增加72;如果A不變,B增加12,積就增加120,求原來兩數的積。
根據題目的條件比較抽象的特點,不妨借用長方形圖,把條件轉化為因數與積的關系。先畫一個長方形,長表示A,寬表示B,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原來兩數的積。如圖(l)所示。
從圖表中可以清楚看出不同的拿法。此題一共有不重復的7種拿法。
從以上各例題中可看出:解題時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起到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作用。我們不妨在解題中廣泛使用。
Ⅱ 一年級數學圖形小牛有多少圖形
有3個半圓形,5個圓形,5個長方形,3個三角形。
1、長方形:長方形是四四方方的,有四條邊,四個角,並且其中有兩條對著的邊是較長且相等,另外兩條邊較短並且相等;
2、正方形:正方形也是四四方方的,有四條邊,四個角,但是四條邊都相等;
3、長方體:有六個面,十二條邊,且六個面大小不一,並且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4、正方體:六個面,十二條邊,且六個面大小相等;
5、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6、圓柱:筆直,上下一樣粗細,並且上下的兩個面都是等大的圓
7、圓:圍繞一個固定的點,並且以一定長度為距離,畫的圖形。
8、球體:圓圓的,表面很光滑,生活中諸如足球、籃球、乒乓球等。
9、立體圖形的拼擺:用長方體或正方體能拼組出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在拼好的立體圖形中,有一些部位從一個角度是看不到的,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用小圓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圓柱。
Ⅲ 小學一年級數學數圖形方法
在一年級數學中,會要求孩子數出給出的圖形中的特定形狀的數量。在這一類的題中,所有的圖形不再是完全分開的,而是大大小小地圖形合在一起,圖中有圖。比如,我們常見的數三角形的題,如下圖所示:
在點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小磚並沒有缺少,而每一層都少了大磚。根據每層應該有3塊大磚,要求孩子在每一層寫下缺少的磚的數量。
4. 計算:家長指示孩子計算缺少的磚的總數量:2+2+1+2+2+1=10
5. 家長指示孩子把答案寫在題目要求的對應位置
6. 家長誇獎孩子
7. 家長給出下一題(建議每次練習不超過5題)
Ⅳ 小學數學非常有效的「畫圖」解題法!
關注成長教育 解決小升初困惑
點擊藍字關注,與全國家長比肩同行
-01-
小學數學到底學什麼
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思維方式的運用在學習數學這一科目上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數學主要培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從形象思維逐步過度到抽象思維的過程 ,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將基礎打牢,那麼等孩子上初中後面對更復雜的學習內容,就會變得更吃力。
可以這樣說, 審題是對題目進行初步的感知,特別是應用題 ,而理解題意這個環節,決定你考了問題的角度,確定你考慮問題的方法,因此,這是做題中的重要環節。
-02-
小學數學「畫圖」解題立竿見影
根據審題的內容畫圖,把該題的條件、問題在圖上表明,藉助線段圖或實物圖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還原本來的面目,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圖中一下子就可以找到答案,而且通過畫圖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錯誤。
很多小學生做應用題,就知道看題目,草稿紙也不用,緊盯著啊看啊......能看出花來?光看題,又不是看小說。
藉助畫圖幫助孩子理解題意,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藉助畫圖解題,它是孩子打開解決問題大門的一把「金鑰匙」,很多問題都可以很快速的求解,比如幾何問題、路程問題,如果光靠想是很難想出答案的畫圖就一目瞭然,下面我們舉幾個栗子來看看。
1、平面圖
對於題目中條件比較抽象、不易直接根據所學知識寫出答案的問題,可以藉助畫平面圖幫助思考解題。
如,有兩個自然數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變,積就增加72;如果A不變,B增加12,積就增加120,求原來兩數的積。
根據題目的條件比較抽象的特點,不妨借用長方形圖,把條件轉化為因數與積的關系。先畫一個長方形,長表示A,寬表示B,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原來兩數的積。如圖(l)所示。
根據條件把A增加12,則長延長12,B不變即寬不變,如圖(2);同樣A不變即長不變,B增加12,則寬延長12,如圖(3)。從圖中不難找出:
原長方形的長(A)是120÷12=10
原長方形的寬(B)是72÷12=6
則兩數的積為10×6=60
藉助長方形圖,弄清了題中的條件,找到了解題的關鍵。
再如,一個梯形下底是上底的1.5倍,上底延長4厘米後,這個梯形就變成一個面積為6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邊形。求原來梯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根據題意畫平面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上、下底的差是4厘米,而這4厘米對應的正好是1.5-l=0.5倍。所以上底是4÷(1.5-1)=8(厘米),下底是8×1.5=12(厘米),高是60÷12=5(厘米),則原梯形的面積是(8+12)×5÷2=50(平方厘米)。
2、立體圖
一些求積題,結合題目的內容畫出立體圖,這樣做,使題目的內容直觀、形象,有利於思考解題。
如,把一個正方體切成兩個長方體,表面積就增加了8平方米。原來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只憑想像,做起來比較困難。按照題意畫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來。按題意畫立體圖:
從圖中不難看出,表面積增加了8平方米,實際上是增加 2個正方形的面,每個面的面積是8÷2=4(平方米)。原正方體是6個面,即表面積為4×6=24(平方米)。
再如,用3個長3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拼成一個大長方體。這個大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
按題意畫立體圖來表示,三個長方體拼成的大長方體有以下三種情況:
(l)拼成長方體的長是2×3=6(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表面積為(6×3+6×1+3×1)×2=54(平方厘米)。
(2)拼成長方體的長是3×3=9(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表面積為(9×2+9×1+2×1)×2=58(平方厘米)。
(3)拼成長方體的長是3厘米,寬是2厘米,高是1×3=3(厘米)。表面積為(3×2+3×3+2×3)×2=42(平方厘米)。
這道題有以上三種答案,通過畫圖起到審題和理解題意的作用。
3、分析圖
一些應用題,為了能正確審題和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可以把題目中的條件、問題的相互關系用分析圖表示出來。
如,新華中學買來 8張桌子和幾把椅子,共花了 817.6元。每張桌子價 78.5元,比每把椅子貴 62.7元,買來椅子多少把?
(l)買椅子共花多少錢? 817.6-78.5×8=189.6元)
(2)每把椅子多少錢? 78.5-62.7=15.8(元)
(3)買來椅子多少把?189.6÷15.8=12(把)
綜合算式為:
(817.6-78.5×8)÷(78.5-62.7)
=189.6÷15.8
=12(把)
答:買來椅子12把。
4、線段圖
一些題目條件多,條件之間關系復雜,一時難以解答。可畫線段圖表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
如,光明小學六年級畢業生比全校總人數的還多30人。新學期一年級新生人學360人,這樣現在比原全校總人數增加了。求原來全校學生有多少人?
從圖中可以清楚看出,(360-30)人與全校人數的(+)相對應,求全校人數用除法計算。列式為:
(360-30)÷(+)=330÷=900(人)。
再如,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88千米的兩地相向而行,8小時後在距中點4千米處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乙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按照題意畫線段圖:
從圖中可以清楚看出,甲、乙8小時各行的距離,甲行全程的一半又多出 4千米,乙行全程的一半少 4千米,這樣就可以求出甲、乙的速度了。
甲速:(88÷2+4)÷8=6(千米)
乙速:(88÷2-4)÷8=5(千米)
5、表格圖
有些問題,通過列表不僅能分清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而且便於區分比較,起到良好的審題作用。
如,小明3次搬運15塊磚,照這樣計算,小明又搬了4次,共搬多少塊磚?
根據條件、問題,列出易懂的表格,能清楚看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從表中不難看出,又搬4次和共搬多少塊,這兩個數量不相對應,要先求一共搬多少次,才能求出共搬多少塊,列式為:
15÷3×(3+4)=35(塊)
另一種思路為,先求又搬4次搬的塊數,再加上原有的塊數,就是共搬的塊數。列式為:
15÷3×4+15=35(塊)
6、思路圖
有些問題因為分析的角度不同,因此解題的思路也不同。通過畫圖能清楚看出解題思路,便於分析比較。
如,有一個伍分幣、4個貳分幣、8個壹分幣,要拿出8分錢,一共有多少種拿法?
這道題從表面港一點也不難,但是要不重復。不遺漏地把全部拿法一一說出來也不容易,可以用枚舉法把各種情況一一列舉出來,把思路寫出來。
從圖表中可以清楚著出不同的拿法。此題一共有不重復的7種拿法。
從以上各例題中可看出: 解題時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起到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作用。我們不妨在解題中廣泛使用。
Ⅳ 一年級數學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怎樣拼圖嗎
生活中到處都有幾何圖形,我們能看見的一切都是由點,線,面等基本幾何圖形組成的。幾何源於西文西方的測地術,解決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幾何圖形包括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點、直線、線段、射線、三角形、四邊形等為平面圖形;長方體、圓球、圓錐等為立體圖形。幾何圖形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其實幾何圖形所有圖形的總稱。
Ⅵ 一年級數學畫12號城堡怎麼畫
1、畫出圍牆
首先畫一個三角,下方畫兩條垂直的直線,三角的上方再畫一個相對較小一點的三角和兩條垂直的直線,然後三角兒的左右兩邊分別畫出兩個長方形作為城堡的圍牆。
2、畫出地基
圍牆下面畫一個窄一點兒的長方形作為地基。圍牆的上方是以三角和兩條垂直的直線作為城堡的尖塔,長方形的邊緣以矩形作為城堡的圍牆。
3、畫出門並上色
然後在各個尖塔上畫上五角形尖塔的頂端,畫上棋子,然後最下面的尖塔畫出門門,以豎線隔開,畫出圓圈為門把手。最後塗上顏色,粉色夢幻城堡就畫好了。
Ⅶ 一年級立體圖形有哪些
1、正方體
有8個頂點,6個面。每個面面積相等,每個面都由正方形組成。有12條棱,每條棱長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長方體
有8個頂點,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有12條邊,相對的4條棱的棱長相等。
3、圓柱
上下兩個面為大小相同的圓形。有一個曲面叫側面。側面沿高展開後為長方形或正方形··沿直線是平行四邊形··隨意展開是不規則圖形。有無數條高,這些高的長度都相等。
4、圓錐
有1個頂點,1個曲面,一個底面。側面沿母線展開後為扇形。只有1條高。
5、直三稜柱
三條側棱切平行,上表面和下表面是平行且全等的三角形。
Ⅷ 急用!求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中,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進行分類的部分的教學設計,要祥案
全國中小學「教學中的互聯網搜索」優秀教學案例評選
教案設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中學 √□小學 2,學科:數學
2.課時安排:1課時
3.教師准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膠泥、小棒等。
二、教學課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4單元《有趣的圖形》中的內容,教材從描(畫、印)出簡單幾何體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圖形,使學生直觀認識一些平面圖形,體會平面圖形與簡單幾何體的頭系。這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之後進行教學的,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
四、教學方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三勤四環節教學法」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引入新課時主要用到談話法進行教學通過談話的形式把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聯系起來,教學例題時則主要用到操作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會「面在體上」,在操作實驗過程中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通過「摸、看、描」,在獲得直觀感受的基礎上,辨別三角形、圓、長方形和正方形,體會「面在體上」。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定向誘導)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幾個老朋友,他們是誰呢?請看:(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稜柱)
師:小朋友們的桌面上都有一個這樣的物體,請你拿出桌面上的長方體,跟著老師這樣摸摸你手中長方體其中的一個面,說說你有什麼感覺?(感知面在體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說一說
師:孫老師這里有一幅圖,是我們全班孩子的手掌印,你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麼把手印移到白紙上的呢?
生:我是印的;我是描的。
請學生進行演示。
2、學生活動。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老師給大家准備了一些工具,請你用印或者描的方法把這些圖形平平的面請出來。
生動手操作。(師巡視,巡視時注意師:觀察學生的作品。)
匯報:
師:我想請幾個同學把你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
生1請你說說你請出了哪些圖形?是從哪個物體上請出來的呢?
生:我請出了正方形,是從正方體上請出來的。
師:你說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圖形跟老師的一樣嗎?(一樣,師在黑板上出示正方形,並出示圖形名字),我們再請一個同學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請你說說你請出了哪些圖形?是從哪個物體上請出來的呢?
生2:……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長方形、三角形、圓。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體的一個面,像這樣一個個平平面就叫做平面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3、認一認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這些平面圖形,你們已經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了。我們來想辦法來記住它們吧!
同桌討論。
生1: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四個角,三角形有三個角,圓沒有角
生2:……
(當學生匯報時教師可適當引導)
4、師小結各圖形的特點。
孩子們,認識記住這幾位好朋友了嗎?我現在就要代表這些新朋友來考考你們,請你拿出信封里的圖形。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討論解疑)
1、游戲,我說你拿。
請你拿出三角形,我就拿出三角形;
請你拿出正方形,我就拿出長方形;
請你拿出長方形,我就拿出長方形;
請你拿出圓,我就拿出圓。
2、擺一擺
請你用小棒擺出上面這些平面圖形(學生擺的同時指名兩個學生上黑板演示)
匯報;你擺出的是什麼圖形?你是用幾根小棒擺出來的?
生:……
師:有一個圖形大家都沒擺出來,是什麼?
生:圓。
師:為什麼圓沒法擺出來?
生:圓沒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認一認
(1)出示圖形的一部分,讓孩子猜圖形。說一說你是怎麼來猜到的呀?
生:根據邊和角來猜的。
(2)課件出示: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麼形狀?(學生在認的同時介紹交通標志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裡還見過這樣的圖形?
學生匯報交流
5、數一數。
出示一幅由平面圖形組成的圖畫,讓孩子數一數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
四、反饋總結、動手拼圖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了什麼知識?(認識圖形)認識了哪些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那你能不能用這些圖形拼出一幅美麗的圖案呢?請通州合作用信封袋裡的圖形拼一拼,拼完後說一說你拼了什麼?你拼的這個圖形用了幾個長方形、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幾個圓?
生動手拼,拼後展示。
五、課後作業,效果反饋。
書上練習
六、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教學例題時則主要用到操作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會「面在體上」,在操作實驗過程中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但是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不足之處,以後應加強小組間的合作學習,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Ⅸ 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教案設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教學內容:
認識圖形
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別這幾種圖形。
教學難點:
通過各種操作活動,體會「面由體來」。
教學准備 :
立體圖形,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
一、 談話導入課題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由我給大家上一節課。為了給大家上一節豐富有趣的課,我做了許多准備,同時也讓同學們准備了一些東西。我來看一看大家准備得怎麼樣,把你們准備好的圖形和白紙放在桌子上。看來大家很認真的對待這節課。那,有信心把這節課的知識學好嗎,能做到認真傾聽老師的話嗎,能做到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嗎,能做到積極舉手發言嗎。好,那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圖形,板書課題。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說一說
a、師:大家看老師准備的這些圖形(展示立體圖形模型),你能從中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嗎?找什麼?板書立體圖形。
學生觀察,發現、回答講台上的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師依次板書。
師:再來看看,這種陌生圖形又叫做什麼呢?
(這是一個新的圖形,這種圖形我們叫它——三稜柱)
師提問: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圖形是由什麼組成的?
來看老師變個魔術,師展示長方體拆開6個面。看清楚了嗎,我現在變得是什麼圖形,(長方體)再看一遍。這個長方體由什麼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後面6個面組成。
師:我們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面。
師:那請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用你們的小手去找一找這6個面。
學生摸模型。
說一說,這個面摸起來有什麼感覺。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問怎麼將平面圖形展示在紙上
師:你們都已經把長方體的面找出來了,現在有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不拆開這個長方體,那我們怎麼把這樣平平的面搬到紙上呢?
學生思考,舉手回答,說一說能怎麼做。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印、方法),對於印可以教師演示。
當學生提出描,讓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著提問有沒有其他方法,學生說不出,則老師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將平面圖形畫在紙上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
生:想。 師:那好,動手之前有幾個要求。
1、 數一數你從一個立體圖形上得到了幾個面
2、 想一想你畫的面是通過哪些圖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嗎,現在,開始動手。有需要幫助可以讓同桌幫忙。
生動手操作。(師巡視,巡視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作品。)
3、匯報交流(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師:我想請幾個同學把你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生1請你說說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1:我是從長方體的這個面搬下這個圖形的。
師:你說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圖形跟老師的一樣嗎?(一樣,師在黑板上出示長方形),我們再請一個同學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請你說說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2:??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小結一下從各個立體圖形上得到的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將物體的一個面表示在了紙上。我知道聰明的同學們都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了,誰能准確,大聲的告訴我。
註:回答時注意糾正學生錯誤,例如圓形,在數學上,准確的它叫圓。
提問:各個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是不是在長方體的身上只找得到一個面?
生:不是,有6個面 依次提問各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我們一起來摸一摸平面圖形,看看是什麼感覺。
請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圖形。
4、小結
我們今天認識了這幾個新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它們都是立體圖形上的一個面,(板書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書平,因此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板書。
看仔細了,它們都是什麼樣子啊?生:平平的。
誰能說說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嗎?
三、鞏固練習
1、連一連 老師有問題要讓同學們幫忙解決。
如有學生連錯,將正方形長方形混淆。師:有沒有同學想對他說些什麼。糾正錯誤。誰來幫她改改。
2、塗一塗 老師能用這些些簡單的圖形組成一些有趣的圖案,信不信。
師在黑板上繪畫,請學生上來塗色。
3、 說一說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我們今天學的這幾個平面圖形。哪位細心的小朋友能在我們周圍找到今天學的平面圖形。
四、課堂小結
實際,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這些平面圖形。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用我們善於發現智慧的眼睛去尋找今天所學的幾個平面圖形。做到,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把數學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板書設計 :
認識圖形
立體圖形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0頁例2及相應的課堂活動與練習。
教學目標
1苯岷仙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會三角形和圓拼組簡單的圖形。2痹諶鮮鍛夾蔚墓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備惺芩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
學生准備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圓柱的學具和釘子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我們在前面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圖形中辨認出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嗎?
出示。
學生辨認後,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辨認的。
教師:你在上節課是怎樣認識這些圖形的呢?
學生自由地說,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作以下的板書。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圖形—圖形分類—物體與圖形的聯系—說生活中的圖形。
教師:這節課就小朋友們掌握的這些方法來認識新的圖形—三角形和圓。
板書課題。
二、教學例2
教師:根據我們前一節課的學習方法,我們還是從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圖形開始。
出示例2。
教師:這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品,能說一說它們的名字嗎?
引導學生說出這些物品分別是硬幣、紅領巾、鍾面、錦旗。
教師:知道這些物品的形狀是什麼圖形嗎?如果學生能憑借生活經驗說出硬幣和鍾面的形狀是圓,紅領巾和錦旗的形狀是三角形,教師則追問「你怎麼知道它是圓或三角形的?」促使學生說己判斷的依據;如果學生不知道是什麼形狀,教師則引導學生這樣思考。
教師:能把這些物品分成兩類嗎?學生可能有多種分法,教師抓住學生按形狀分這種分法進行追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分?」
讓學生說出硬幣、鍾面都是圓圓的,所以把它們分到一起;紅領巾、錦旗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所以把它們分到一起。
教師:像這樣圓圓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圓;這種有三個角和三條邊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教師在圖形的下面板書圓、三角形。
教師:看看這些學具,你能在這些學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圓嗎?
引導學生在學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圓。
教師:把這些學具放在桌面上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什麼?
讓學生說一說三角形和圓都有平平的面。
教師: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引導學生說三角形有直直的邊,而圓的邊是彎彎的。
教師:這是圓和我們學過的其他圖形最大的不同,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邊,而圓卻是彎彎的邊。下面我們應該從物體與圖形的聯系中來認識圓和三角形了。想一想,圓和我們學過的哪種圖形有聯系?與三角形有聯系的物體我們學過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讓學生意識到圓和一年級上期學習的圓柱的聯系,圓柱的上面和下面就是圓;沒有學過與三角形有聯系的物體。
教師:拿出你們的圓柱看一看,它的上面和圓嗎?你能夠圓柱來畫圓嗎?
指導學生圓柱「印」在紙上畫圓,學生畫曲線可能有困難,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學生畫完後,抽幾個學生的作業在
上展示,全班集體。
出示下圖。
教師:你能判斷左邊的物體能畫出右邊哪個圖形嗎?
學生判斷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判斷的理由。
教師:小朋友們會圓柱畫圓了,你會在釘子板上圍三角形嗎?想一想,在釘子板上圍三角形和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一樣?
引導學生說出圍長方形和正方形時要圍四條邊,而圍三角形只圍三條邊。
教師:圍一圍試試,看你們圍出來的三角形是一樣的嗎?
學生圍三角形時,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然後抽出不同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等展示出來。
教師:看看你們圍的三角形,它們的大小、樣子都完全一樣嗎?
讓學生意識到這些圖形的大小和樣子是有區別的。
教師:但是它們為什麼都叫三角形呢?
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圖形都是由三條直直的邊圍成的圖形,都有三個角。
教師:對了,雖然這些圖形的樣子有些不同,但它們都是由三條直直的邊圍成的圖形呀,所以它們都叫三角形。
教師:我們已經討論了物體與圖形的聯系,按上節課我們的學習方法,下一步我們應該做什麼?
讓學生看著板書說出下一步是說生活中的圖形。
教師:生活中有這樣的三角形和圓嗎?我們看這兩個小朋友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圓?
出示第50頁最下面的'「議一議」。
教師:除了有的交通標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圓桌的面是圓形外,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說幾個例子來大家聽聽。
學生自由地說。
教師:你們在說的時候都到一個「面」字,能說一說這個「面」字是什麼意思嗎?不要這個「面」字對不對呢?
讓學生理解圓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個圖形,而整個圓桌不是一個平面圖形,而是一個物體了。
教師:這樣一來,小朋友對三角形和圓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第52頁第3題、第4題、第6題,其中第4題和第6題只要求學生完成三角形和圓的作業內容,完成後集體訂正。
(2)指導學生完成第51頁第4題「拼一拼」的活動,拼好後學生相互參觀,相互。
(3)指導學生思考第53頁思考題中的第2小題,完成後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看的。要求學生這樣看,單獨的三角形有3個,兩個三角形合成一個三角形的有2個,三個三角形合成一個三角形的有1個,一共是「3+2+1=6個」三角形。
四、課堂
教師: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有什麼收獲?
五、課外作業
學生獨立完成第53頁第7題。
教學內容
1、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重點、難點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2、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3、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
教學要求
1、讓學生通過觀察長方形、正方形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地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面畫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的空間想像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加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第一課時: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教學內容
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畫面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使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加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准備
積木釘子板、水彩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些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將繼續來認識一些圖形。(板書:認圖形)
二、新授
1、搭積木
(1)每一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積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搭一搭。分小組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拼搭的情況。
(2)提問,觀察拼搭的積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積木中哪些是已經認識的,哪些還不認識?
(3)分類:
教師從中取出1個長方體,讓學生說出名稱並要求學生把拼搭中的所長方體都拿出來放在一起。
學生用類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積木進行分類。學生分組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分類的情況。
匯報分類結果,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4)認識平面
①首先觀察長方體,觀察各塊長方體積木正向著我們的那個面,然後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樣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形。
板書:
長方形
觀察長方體的每一個面與黑板上畫的長方形一樣嗎?
②觀察正方體,觀察各塊正方體積木正向著我們的那個面。然後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正方形。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樣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書:正方形
觀察正方體的每個面與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樣嗎?
③觀察圓柱。觀察圓柱一個正向著我們的那個底面,然後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們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圓。
板書:圓
觀察圓柱的兩個底面與黑板上面的圓一樣嗎?
3、說出下面圖形的名稱。
先指名說出圖形的名稱,同桌同學再互相認一認。
3、小結。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一題圖,看一看圖中的小男孩是怎樣用長方體、正方體或圓柱畫圖形的?
(2)學生照樣子畫一畫,每畫出一個圖形,說一說圖形的名稱?學生畫圖,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想一想:畫長方形可以利用哪種幾何形體?畫正方形和圓呢?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題圖,仔細觀察,說說圖中哪些物體的畫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2)在我們的教室里找一找,說說教室里哪些物體的畫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題圖,邊看圖邊想:釘子板上圍成的是什麼圖形?怎樣圍的?你也會圍嗎?
(2)學生自己動手在釘子板上圍一圍,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在釘子板上能圍出圓嗎?讓學生去試一試,想一想、說一說。
4、完成「想想做做」4。
(1)先讓學生在方格約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2)通過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你了解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在哪些特徵?
四、作業布置。
五、教學後記:以游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第二課時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教學內容: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1、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折圖形、剪 圖形、拼圖形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空間想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世課我們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圓,今天我們將繼續來認識一些理面圖形。
二、新授
1、認識三角形
(1)教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紙,提問:這張紙是什麼開頭你能把一張正方形對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嗎?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折紙的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你是怎樣折的,折出了什麼圖形?
板書:三角形
(2)出示教材第43頁第二組圖,教師介紹:下面是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體。)
出示教材40頁積木拼搭,認出有三角形面的積木,指一指哪個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邊形
(1)拼一拼。
你能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圖形嗎?
板書:平行四邊形
(2)出示教材44頁例題說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見到的平行四邊形,你能從這引起物體上找到平行四邊形嗎?並把圖中的平行四邊形塗上顏色。
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有平行四邊形面的物體?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至第五題。(分小組比賽)
四、全課小結
五、作業布置
六、教學後記:以游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第三課時:練習五
教學內容:練習五。
教學目的:
通過折一折、搭一搭、數一數、剪一剪、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加深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說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
今天啊,我們將繼續研究它們上一節練習課。
二、練習。
1、練習五1
(1) 出示第1題,要求學生沿著圖中的虛線折一折,說一說折出了什麼圖形?
(2) 展開,說一說在折出的圖形,哪些是你認識的?
2、練習五2。
(1)讀題理解題意,什麼叫兩次對折?
(2)學生選擇一種折法在小組中交流,並說說折出的是什麼圖形?
(3)集體交流並參與教科書說說正方形紙對折兩次一般有幾種折法?各折出什麼圖形?
3、練習五3。
(1)出示第3題圖,說說圖中有哪些圖形?指指各種圖形分別在哪裡?
(2)指導學生數圖形的個數,要求學生把圖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從左往右,從上往下有序地數。
(3)完成統計表,集體交流。
4、練習五4。
(1)要求學生用6根同樣長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並說說你是怎樣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麼圖形?試一試,讓學生先搭,然後相互交流。
5、練習五5。
請學生拿出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想一想怎樣才能剪 出兩個三角形,三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
6、練習五6。
(1)出示第6題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圖中是怎樣把長方形轉化平行四邊形。
(2)學生動手按照書中的兩幅圖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練習五7。
(1)用書附頁中的圖形,照樣子拼出書上的三種圖形。
(2)試一試,你還能拼出別的圖形嗎?學生動手拼圖,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拼的?
三、作業布置。
四、教學後記:以游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