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一、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自願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進行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提高數學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想讀、愛讀、樂讀。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閱讀興趣。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創設問題情景,將數學知識點於耳熟能詳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體探索思想價值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閱讀的殿堂。例如在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通過計算,看到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不一樣,而比值相等。有什麼規律在裡面呢?當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發現的規律後再問,怎樣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個規律呢?那就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如此根據教材創設閱讀情境,必然會激起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和主動性,閱讀效果也會好一些。2.充分利用課外數學閱讀材料。課外閱讀材料是指附於教材之後的數學小史料以及數學小知識等.這些材料主要是針對教材中的重要數學概念的背景介紹、知識延伸和實際應用。材料中往往包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如新教材中,學習完負數後,教材就有「你知道嗎?」的內容,介紹了《九章算術》中記載的,我國古代使用負數的情況。還有學習了時、分、秒後,教材介紹了「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用一種滴水的器具來計時,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紹一種古代計時工具,同時還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3.激勵的評價語言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受到他人的表揚與肯定是一件心情舒暢的事情,成人如此,孩子們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和家長對孩子自覺的閱讀行為要適時、恰當地給予激勵,見到他在認真閱讀時,給他一個微笑,輕輕地點一下頭,親切地撫摸一下他的小腦袋,有時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閱讀的書名,有時把他所閱讀的書推薦給大家……這些細小的動作、神態都將對他產生激勵作用;同時,開展一些活動中,如「講一講——講數學家的故事」、「編一編——編寫數學小報」、「寫一寫——寫數學閱讀日記」、「演一演——演示經典題目的解題過程-演示數學實驗的過程」等等,每項活動都評比優勝獎、創意獎,予以表彰。在一定的場合對孩子的閱讀行為加以積極評價,更能使他閱讀的勁頭越來越大,興趣越來越濃。教師的鼓勵與表揚是學生閱讀興趣產生的推動力、催化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二、加強指導,掌握閱讀方法,優化閱讀技巧,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由於數學學習內容的精煉性、數學語言的抽象性,很多學生不會把數學文本當作一件輕鬆快樂的事,閱讀時常常「走馬觀花」或「囫圇吞棗」。所以,教師要加強指導學生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從願讀到會讀。
B.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
一、數學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的特點
1、語言抽象,內涵豐富
前蘇聯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指出: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可見數學也是一門語言。數學語言具有抽象、簡潔的特點,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必須認讀感知閱讀材料中有關的數學符號、圖形符號等,理解每個數學術語。而這些符號往往內涵豐富,與自然語言差別很大,要求在閱讀中語言轉換頻繁,是一個內部語言的轉化過程,最終要用自己的語言來理解數學定義或定理等,是對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的過程,這樣就給數學閱讀帶來一定的難度。
2、邏輯嚴密,思維嚴謹
在數學閱讀過程中,數學材料主要是以歸納和演繹的方式呈現,具有一定的嚴謹性,因此數學閱讀需較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記憶、理解、抽象、分析、歸納、類比、聯想等思維活動都充分調動才能達到好的閱讀效果。 對新出現的數學定義、定理一般要反復仔細閱讀,並進行認真分析直至弄懂含義。當學生想要讀懂一段數學材料或一個概念、定理或其證明時,他必須了解其中出現的每個數學術語和每個數學符號的精確含義,不能忽視或略去任何一個不理解的詞彙。
二、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鑒於數學閱讀有別於其它閱讀的特殊性,不能盲目照搬文科閱讀模式來指導數學閱讀教學,應加強研究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很少有學生會把閱讀數學書當作一件快樂的事,這就需要將數學閱讀真正引進課堂,數學教師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指導策略來引導和幫助學生,循序漸進,使學生從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
C. 如何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一、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上來,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感受到數學的內在美,產生對數學本身的內在興趣。那麼如何讓學生對數學閱讀感興趣呢?要利用好課本中的閱讀材料,課本上設置了「閱讀」和「數學實驗室」等內容,比較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引導。這些內容有些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的貼近生活,學生會比較感興趣。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精力顯得格外充沛,記憶和思維的效果也會極大地提高,能自願學習,主動地獲得知識和發展智力。如在上《勾股定理》時,通過書上的閱讀材料,學生了解到數學家曾建議用「勾股定理」的圖象,作為人類探尋「外星人」並與「外星人」聯系的語言,就對「勾股定理」產生了濃厚興趣。
二、掌握閱讀方法
1.運用方法,獨自閱讀。學生預習數學課文或獨立練習、測試時,只有經過個體的獨立閱讀,才能讓文本的意義脫離語言的外衣,進而煥發出內在的光彩。個體閱讀,有以下幾種方法:
(1)咬文嚼字,反復閱讀。數學教材中的概念、性質、法則等表述具有很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因此要在閱讀的前提下,對它們的遣詞用字進行推敲,以幫助學生准確把握結論的內涵。在實際操作中,筆者首先讓學生反復閱讀教材內容,然後「點擊」重點字、詞,展開分析、研究,以獲得對文本的深層次感悟。例如,在閱讀「一元二次方程:具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的整式方程」時,就引導學生抓住「一個未知數」、「最高次數是2」、「整式方程」這三個關鍵詞來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時再加以概念辨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通過抓住關鍵詞,反復推敲的過程,讓學生理解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准確把握結論的內涵。
(2)動手操作,理解閱讀。我們知道,動手操作是促進理解、減少數學學習困難的有效手段,所以學生在閱讀數學材料時,可以藉助折一折、擺一擺、畫一畫等實踐活動,去感受和體驗文本的蘊蓄,從而實現與文本的有效對話。
(3)質疑問難,比較閱讀。「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的過程是學生逐步理解問題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發展、自學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在學生閱讀數學材料時,針對材料中所提的問題和留白之處,或提出問題,或認真地思考、驗證,比較書上的結論,搞清每個概念、算式、圖形的意思及知識的前後聯系。這幾種方法有時可單獨使用,有時可綜合使用,如真正掌握,肯定會取得較好的效果。筆者曾出示這樣的閱讀材料:已知a、b、c是△ABC的三邊,且滿足a4+b2c2=b4+a2c2,判斷△ABC的形狀。閱讀下面的解題過程:
由a4+b2c2=b4+a2c2得a4-b4=a2c2-b2c2, ①
即(a2+b2)(a2-b2) =c2(a2-b2), ②
所以,a2+b2=c2, ③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④
根據上述材料,請同學們回答下列問題:①請你仔細地閱讀上述材料,這位同學的解答過程有錯誤嗎?②如果有錯誤,請指出錯在哪一步?③如果有錯誤,請談談一下你的思維過程。待學生對以上材料閱讀、思考之後,首先請不同層次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或者疑惑的地方,再請其他學生作補充和優化,然後請有能力解決該問題的學生板演自己的思維結果。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比較書上的結論,最終找出了錯誤的原因。
2.藉助小組,合作閱讀。「有效對話」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學生的閱讀只停留在個體的理解上,那就達不到提升學生思維的目的。筆者所在學校每個班級學生人數不到30人,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我們也逐步進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在平時教學中成立了「互助小組」。讓學生在「互助小組」里聆聽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自我認識、行為等方面的調整和提高。討論的內容可以是數學閱讀時的疑難問題,也可以是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典型錯題。實際的操作按「閱讀文本―直觀演示―同伴合作―教師引領」展開。
「互助小組」為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學習的好機會,同學們以開放、坦誠的心態進行心與心的平等、深入的對話,這是確保學生進行數學閱讀的內在要素。
D. 怎樣培養數學閱讀能力
閱讀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之一,它具有快捷傳播知識、加深理解、提供範例、培養認知能力等功效。
然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少老師和學生都認為學習數學要麼就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要麼就是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或是討論、匯報、交流。課堂上,學生沒有機會閱讀教材中例題的分析、公式推導、概念、結論等內容。下課後,學生不知道自己所學習的內容在教材的什麼地方是常見的事,因為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沒有閱讀教材這個教學環節。教材上的內容,最常用的做法就是用課件出示,教材越來越多的被當成了學生的練習冊。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沒有了閱讀數學教材的習慣,更不會想到通過閱讀教材來自主構建新知,遇到問題,也往往直接問老師或同學或家長,不會想去通過閱讀教材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
實際上,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閱讀,具有「有助於規范學生語言,加深其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養成其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其自學能力」等特點,應該說,是數學教與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數學教學改革應該認真研究的一個問題。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符合現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
但是,在小學階段,老師總感覺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學習能力差,不敢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得新知,課堂上往往是學生聽的多,活動多、討論多、課件多,而回歸課本進行閱讀的少。其實,小學生使用的數學教材,是許多專家依據新的課程標准,結合小學生知識結構和年齡特徵來組織編寫的,編寫過程中,已經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生應該是可以看懂的。
為此,筆者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來實現,把閱讀,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
一、 用閱讀的方法來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形式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里提到「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這個活動機會指的是什麼?是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那是當然了。可是筆者認為,閱讀,也應該是一種數學活動,在課堂上除了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機會外,同樣也應該提供給學生閱讀的機會,這種做法不也充分體現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嗎?
的確,在數學教材上,有一些內容的教學,教師感到很難處理,通常只好採用講授的方法進行教學,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實踐中被廣泛應用著。可細想一想,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最多就是能夠如期完成教學任務。而完成教學任務對於課堂教學來說,也只是一個比較單一的、初級的教學目標,如果能夠考慮到其他教學目標的達成,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到學生能力培養,就有可能會採用更合理的方法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中位數的認識》這節課時,考慮到「中位數」這個概念的特殊性,在「新授」這個環節,筆者擯棄了講授式教學模式,而是設計出閱讀提綱,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的內容,來初步感知中位數的統計意義和求中位數的一般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E.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360問答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nppk5819 LV10
2016-03-26
滿意答案
xapgpdif0
LV7
2016-03-26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語言,是描述科學的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沒有良好的數學閱讀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重視數學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和較強的數學閱讀能力,是每一個數學教師應該值得重視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編寫閱讀提綱 為了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的閱讀,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布置閱讀提綱,以促使學生迅速把握書中的要義,培養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科學的治學精神。數學教材畢竟不同於文科類的教材,它具有明顯的抽象性和簡潔性等特點,學生開始閱讀教材時可能會按照他們閱讀語文或看小說的習慣較少分析思考。結果收獲甚微,甚至失去閱讀興趣。因此教師不妨先做出閱讀示範,然後編寫由詳到略的閱讀提綱,傳授數學閱讀技能,使他們逐漸掌握數學閱讀的一些技巧,慢慢地,當他們從閱讀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時,閱讀的自覺性就會加強。對於比較好的學生還可以讓他們自定閱讀計劃(包括進度),獨立完成閱讀筆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推薦課外讀物 一部好的課外讀物往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歷史上許多數學家都曾在青少年時代受到一些優秀數學書籍的重要影響,不僅從中得到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們的一生中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向學生提供好的課外讀物,並幫助和鼓勵他們積極地閱讀,可以使他們開闊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交流閱讀體會 學生的數學基礎不同,閱讀能力有異,學習自覺程度也不一樣,不定期組織學生交流數學閱讀的經驗,無疑對大面積提高學生閱讀教材能力大有裨益。一般來說,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總是在班級集體中進行的。班級集體的學習氣氛、志趣相投的同學之間的影響,會有形或無形地影響其成員的學習。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在教學中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千方百計地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為他們提供一個相互學習,了解自己和別人的機會。
四、提煉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是數學活動的基本觀點;數學方法是在數學思想指導下,為數學活動提供思路和邏輯手段以及具體操作原則的方法。數學思想方法則是數學知識發生過程的提煉、抽象、概括和升華,是對數學規律更一般的認識。它蘊藏在數學知識之中,需要學習者去挖掘。數學家華羅庚認為:學習要經過「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過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學的知識,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由厚到薄」是要把學過的知識貫連起來,加以融會貫通,進而提煉出它的精神實質、抓住重點線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組織成精練的內容。可以說,「由厚到薄」是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數學閱讀能力的核心。
五、練習撰寫論文 在閱讀、交流的基礎上還要適當地指導學生撰寫數學讀書筆記或數學小論文,讀寫結合,手腦並用,促使思維的開展,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經過長期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並能把這種習慣遷移到其它學科上,這是數學教學中的一項艱巨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總之,只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從培養能力入手,多給予學生數學閱讀的指導,多給一些閱讀時間,多給一些閱讀的材料;學生就會改變只要認真聽講,多做練習就能學好數學的觀念,轉而從培養自己的能力出發,培養自己的數學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普遍得到提高。
F. 如何提高數學讀題能力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問,各個術語都有著嚴格的內涵意義,只有真正理解 「積、商、差、和」等最為基本的數學術語,才能做到正確解答數學題目。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提高數學讀題能力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提高數學讀題能力
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第一步,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作準備。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要讀通 句子 、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
解決音義,讀通。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少,認識生字是讀懂題的基礎。當我們教師呈現有文字的題目時,必須把學生不認識的字註上拼音,帶領學生認讀,把學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詞語適當進行解釋。
認真仔細,讀准。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憑 經驗 做題,所以對題常會一掃而過,就動筆了。而事實上題目並不是他們「經驗」里的樣子,題目的意思發生了改變。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字字出聲讀題慢」。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默讀能力,出聲輕讀、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後再默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
咬文嚼字,讀懂。咬文嚼字就是要善於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准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如:一年級30人,二年級33人,一年級和二年級一起做游戲,平均分成7組,每組多少人?在反復讀題後,讓學生劃出關鍵字(和、平均),並理解和是讓我們求和要用加法,平均是讓我們分得一樣多要用除法,而且是先用加法再用除法。在最初可以讓學生先劃關鍵字,慢慢地讓學生試著說去對關鍵字的理解,從而培養其理解能力。
2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能力
一、讓學生體會到應用題的趣味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去閱讀並愛上閱讀題。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而對於小學生來講,他們是剛剛從幼兒園的游戲教學中走出來,雖然身體走出來了,心靈並沒有完全走出來,如果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就會覺得學習很枯燥不好玩,加上應用題本身的枯燥性和復雜性,學生自然就不會再有練習應用題的興趣了。
所以說,要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就要從學習內容入手,讓學生體會到應用題的趣味,這樣自然而然就能夠提起對應用題的興趣了。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改革中首先是對課堂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在課堂上,要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比如開展一些針對於鍛煉讀題能力的競賽活動、討論會等等,小學生的好勝心和自我表現慾望都很強,通過開展這些活動,並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調動學生的表達積極性;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多選材一些簡單而又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應用題,題材元素可以運用吃的或者玩的。小學生喜歡吃和玩,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比如說蘋果、玩具、火柴、糖果、還有本班上的同學作為計算基礎等等。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和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前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沒有針對於提升讀題能力的訓練。同時,如果有一些學生對應用題失去了興趣或者聽不懂,還可能出現教師在講台上連綿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打瞌睡的狀況。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使學生覺得學習枯燥無力,學生的注意力沒有集中起來,沒有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自然無法提高,提升讀題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因此,要加強讀題能力的提升就要從這種教學模式入手,要將課堂上教師是主體的觀念轉變為課堂上學生才是主體。教師的教學重心要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思考和探索及學習能力提高的模式上來,加大應用題教學的力度,可以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讓學生積極的去閱讀和思考,可以開展一些應用題算術比賽之類的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比對課本的「透徹分析」更有效果和價值。
3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讀題能力
1.把握數學自身的術語內涵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問,各個術語都有著嚴格的內涵意義,只有真正理解 「積、商、差、和」等最為基本的數學術語,才能做到正確解答數學題目。有些題目可能包含其他演算法,甚至四則運算方法,這時就更需要准確理解數學術語,否則就不能疏理包含其中的數量關系。例如:小玲家養了46 只鴨子,24 只雞,養的雞和鵝的總只數比養的鴨多5 只。小玲家養了多少只鵝?這是包含加法和減法的應用題,相對而言有比較復雜的數量關系,這時就需要引導學生准確理解其中的數量關系,才能正確解決問題。
第一,題目中出現了3個數量,即「46」「24」和「5」,因此,必須疏理3個數量的關系。第二,關注題目提示的數學內涵,「雞和鵝的總只數」表達的是加法的數量關系,「總」表達的就是合並的意思,此處應該使用加法。第三,雞和鵝的數量合並後,比鴨多5隻,「多」也是合並的意思,應當使用加法,也就是鴨的數量與「5」合並。第四,雞和鵝合並,鴨與「5」合並,這之後形成的兩個新數量相等。第五,鵝的數量少於雞和鵝合並的數量,也少於鴨與「5」合並的數量,因此應當使用減法。
2.抓住表達數量關系的詞語
從某種意義上說,數學是研究事物之間數量關系的學問,因此,我們在讀題方面就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與把握數量關系。四則運算的意義本質上是「分」與「合」的關系,加法和乘法都是「合」,加法是不同數的「合」,乘法是相同數的「合」;減法和除法都是「分」,減法是從總數(即「和」)中分出一部分求另一部分,除法是把總數平均分成相同的數。
教學時,學生用已有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之後,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把握運算意義的同時,理清「兩個關系」,即在加減法中「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在乘除法中「相同加數、個數與總數」的關系。在這些數量關系中,我們應當歸納一些有助於直觀判斷事物關系的詞語,諸如「多」「少」「一共」「倍」「合」「總共」等,從而可以更加快捷地幫助學生掌握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由此可見,充分利用表示事物數量關系的詞語,結合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內涵,不僅可以正確把握題意,而且還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思路。這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的讀題方法,也是授之以漁的辦法,值得我們關注。
如何提高數學讀題能力相關 文章 :
★ 如何提高數學考試答題速度
★ 高中如何提高數學解題能力
★ 怎樣才能提高數學解題速度
★ 如何提高數學分析能力
★ 怎樣提高數學水平
★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數學學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提高思維能力
★ 如何提高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
G.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如何培養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如何培養
閱讀能力就是指學生具有看書並讀懂其中內容的能力。再了解一下什麼是數學,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構建知識體系
知識是一個系統,我們所學的知識也呈螺旋上升的趨勢,低年級的'知識體系處於一個比較基礎的部分。如小學知識體系分為幾個階段,內容分為幾個部分等。為了讓學生有系統、有步驟地學習,課標與教材都是精心設計與安排的。
如「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那麼學習乘法,就是在學習加法的基礎上提升的。
(二)思考與閱讀相結合
數學學習對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發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教學手段將學生的思維與閱讀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三)實踐與閱讀相結合
如學習估算的時候,估算是求近似數,不要用一種固定的模式規定學生去估算,要通過四捨五入法、去尾法、進一法等。
(四)重點內容重點訓練
前面已經說過了,數學知識是一個系統,那麼我們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有系統的概念,每一階段的內容,哪些是重點和難點,這些重點和難點我們就可以把它作為重點內容來訓練。如一年級的加法的意義、二年級乘除法;又如圖形的認識中的「角的分類」等。通過有重點的訓練,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發展是比較持久與鞏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