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一年級數學優質課展示上冊《一共有多少》北師大版
教學內容: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認識加法)
教學目標:
1. 結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加法的意義;
2. 在觀察、操作的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
3.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並解答。
教學重點:
會計算5以內的加法。
教學難點:
理解加法的意義。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5個圓片,5枝鉛筆。
學具准備:
5個圓片,5枝鉛筆。
教學過程:
課前准備
老師放音樂,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唱歌。
師:同學們今天都能精神飽滿的來上課,真棒!老師希望大家能以這種精神狀態保持到下課,好不好?
一、創設情境。
1.師:今天劉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段動畫,請你仔細觀察,你剛才看到了什麼?能不能說一句完整的話?
生:天空中先飛來3隻小鳥,又飛來2隻小鳥,現在一共有5隻小鳥。
師:老師看誰聽得最認真,誰還能聲音洪亮的再說一遍?
2.(出示第2張幻燈片)
師:草地上來了一些小動物,誰能把這幅圖也像剛才那樣,用完整的話描述出來?
生:草地上原來有1隻羊,又來了2隻羊,一共有3隻羊。
3.(出示第3張幻燈片)
師:誰知道這個標志是什麼意思?我們現在來到了停車場,請你把這幅圖用一句完整的話描述出來。
生:停車場原來有3輛汽車,又開來了2輛,現在一共有5輛。
師小結:生活中像這樣的問題是很多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共有多少。(板書:一共有多少)。
二、講授新課,認識加法。
1.師:老師現在換一種形式,你們仔細觀察。(師右手先拿出3枝鉛筆,左手再拿出2枝鉛筆)
師:老師先……,又……,一共……(邊說邊做動作)。誰能像剛才那樣說一說?
生:老師先拿出3枝鉛筆,又拿出了2枝鉛筆,一共有5枝鉛筆。(說得非常完整)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用一句完整的話描述圖意了,老師現在要加大難度了,請仔細聽要求,你能把最後那句話變成一個問題來考考大家嗎?
生:老師先拿出3枝鉛筆,又拿出了2枝鉛筆,一共有多少枝鉛筆?
師:老師找一位聽得最認真的同學重復一下。誰還能聲音洪亮的再說一遍?
師:現在拿出你們的5枝鉛筆,也像老師這個樣子,一起說一說。說完後把筆放回桌角。
2.師:那麼到底一共有多少枝鉛筆呢?我們現在用圓片代替鉛筆來擺一擺,老師用一個圓片代表一枝鉛筆,老師先擺先拿出來的鉛筆,應該擺幾個?
師:老師接著再擺又拿出來的鉛筆,應該擺幾個?
師:現在看著黑板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圓片?也就是說,一共有5枝鉛筆。
師:你能不能試著列一個算式?
生:3+2=5。(板書)
師:這個算式裡面的「3」表示什麼? 生:「3」表示3枝鉛筆。
師:「2」又表示什麼? 生:「2」表示2枝鉛筆。
師:那麼「5」呢? 生:「5」表示5枝鉛筆。
師:孩子們,仔細觀察這個算式,你從這個算式中發現了哪些符號?
師:我們前面學習了等號,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加號。(板書:加號)
師:「+」的這一橫和「=」都要用直尺來畫。
師:你們會不會讀這個算式?老師找一位同學試著來讀一下。
師:對了,這個算式就讀作3加2等於5。(板書:讀作:3加2等於5)。大家一起來讀一遍。 男生讀 女生讀 一起讀
師:看來要算一共有多少枝鉛筆,就是把原來的3枝鉛筆和現在的2枝鉛筆合起來。(動作)
3.出示幻燈片(熊貓)。
師:圖上的動物是什麼呀?
師:你能根據這幅圖像剛才那樣說一句話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圖中有3隻熊貓在吃竹子,有2隻熊貓在玩皮球,一共有幾只熊貓?
師:那麼到底有幾只熊貓呢?我們用圓片代替熊貓來擺一擺,老師找一個人上黑板來擺。
提要求:邊擺邊說,我先擺什麼,再擺什麼。
黑板上的人先說,再找2個人說。
師:你能不能直接列出一個算式呢?
師:把這個算式寫在你們的生字本上。
師小結:剛才這些問題都是用加法計算的,當兩部分在一起算一共有多少的時候,就要用加法計算。
三、動手操作,擺一擺。
1.師:大家現在一起來看這幅圖,你們自己動手擺一擺,邊擺邊說,先擺什麼,再擺什麼。現在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桃子?你能不能列出一個算式?
收圓片。
2.師:大家看這幅圖,我們現在不擺圓片,能不能看圖直接列出一個算式?
3.師:那這幅圖呢,老師看誰的反應快,一眼就能看出來算式。
打開課本24頁,完成擺一擺算一算。
四、練一練。
1.師:我們現在坐著公共汽車回到生活中去看一看。
(師放音樂,生站起來邊拍手邊唱歌。)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剛才生活中的幾個問題能用加法計算嗎?(出示第1張)這個能用加法計算嗎?你能不能根據這幅圖列一個算式?
師:(出示第2張)這個能用加法計算嗎?誰能直接說出算式?
師:(出示第3張)怎麼列式?
師:(出示第4張)誰能根據這幅圖直接列出一個算式?
師:(出示第5張)請你看圖直接說出一個算式。
2.師: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發現這兩幅圖都是用1+4=5這個算式來表示的,在第1幅圖,1+4表示什麼?在第2幅圖中,1+4又表示什麼呢?
師:1既可以表示1朵黃花,也可以表示1個小朋友,4既可以表示4朵紅花,也可以表示4個小朋友。
師:生活中可以用這個算式表示的事物有很多,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1+4=5」來表示?
師: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可以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在教室里找一找。
五、全課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解決了什麼問題?(用手指課題)
生:一共有多少。
師:用什麼方法計算?
生:加法。
師:我們知道了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時要用加法計算。
六、布置作業。
師:思考題:你能寫出所有得數是5的算式嗎?
七、板書設計。
『貳』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求一共有多少的教學評析
012年新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 加與減(一)
一、教學內容:
1、加減法的意義。
2、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4、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演算法並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
2、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
義,探索並掌握10以內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數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
加減混合,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能正確理解加與減的意義,並能運用加與減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四、基本訓練內容: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與減的意義。
2、通過操作、畫示意圖、演示等多種方式,探索和交流
演算法。
3、注重數的認識和運算意義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數的
認識。
五、教學具准備:
教具:課件,實物投影儀,計數器等
學具:各種圖形,棋子等。
課題: 一共有多少
(共 2 課時,第 1 課時)
教學目的:
1. 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
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知道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地讀出算式。
2. 會計算5以內的加法。
教具准備:
鉛筆,圓片若干,多媒體
教學日期: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老師介紹笑笑,展示情境圖,讓生說說從圖中看到了什麼數學信息,
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板書(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二新課探討
1. 觀察圖意,引出加法。
引導生具體說出笑笑一隻手有3枝鉛筆,另一隻手有2枝鉛筆,
然後把兩只手中的鉛筆合起來。
學生提出一共有幾支鉛筆,
老師請生說出怎樣算出5枝鉛筆 如:3往上數2個是5.
比2多3就是5. 把2和3合起來是5.
老師講解並板書演示:數學中把兩個部分合起來可以用一個符號來
表示」+」 帶領學生數空加號。
問;那一共有幾支鉛筆可以用幾加幾表示呢
2+3 說2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
2+3=5 讀作 2加3等於5. 5表示什麼呢
小結;把兩個部分合起來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
拓展:2+3=5還可以表示什麼 如把2隻雞和3隻雞合起來。
2. 有幾只熊貓。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圖。
說一說,數一數,並列式算出來。
3. 擺一擺,算一算
用圓片擺一擺,說出加法算式,並說出每個數字表示的意思。
4. 提出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加深體驗。
生互問互答
5. 完成.試一試
引導生說明圖意,並根據圖意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組織學生結合圖意與同桌說說算式的意義。
三. 鞏固練習書P25 第1和2.
說每個算式里各個數字分別表示什麼。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認識
3+2=5 讀作: 3加2等於5
可以表示把3枝鉛筆和2枝鉛筆合起來。
作業設計:
4+1= 1+3=
算出答案並說說每個算式可以表示什麼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叄』 小學一年級數學一共有多少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P24教學內容及P25練一練
二、 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演示操作,使學生了解加法的含義,認識「+」,能正確的讀出加法算式。
2、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用加法來解決,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並解答。
三、 教學重點
學習和體會「合起來」的過程,理解加法的含義。
四、 教學難點
理解加法的意義,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用加法來解決。
五、 教具
多媒體課件,小棒,圓片,正方形磁片。
六、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注意
談話:李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鉛筆,猜一猜李老師這一隻手裡有幾支鉛筆?
生猜測。然後教師出示三支。
師:請一位同學來說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李老師手裡有三支鉛筆。
師:大家再猜猜李老師另一隻手裡有幾支鉛筆?
生猜測。教師出示兩支鉛筆。
師:你這次又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李老師另一隻手裡拿了2支鉛筆。
(二)探索新知,引入加法,理解含義
1、探索一共有幾支鉛筆。
(1)實物操作,體會合起來的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李老師接下來做了個什麼動作?(老師將兩手中的鉛筆做合起來的動作),誰看清楚了?
生:李老師一隻手拿了三支鉛筆,另一隻手拿了兩支鉛筆,把三支鉛筆和兩支鉛筆合在一起了。(引導學生說)
師:你說的真清楚,能提個數學問題嗎?
生:合起來有多少支鉛筆?
師:合起來我們就說是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大家一起來說:李老師一隻手有3支鉛筆,另一隻手有2支鉛筆,李老師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一邊演示一邊提問題呢?
請學生代表到台前演示。
師:你表能現的真棒,那現在請大家用小棒代替鉛筆,一支手拿出三根小棒,另一隻拿出兩根小棒,然後把他們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呢?
(2)探索數法,數一數合起來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師:你說合起來到底是多少支小棒呢?
生:5支。
師:同意嗎?你是怎麼數的?
學生回答數的過程。(一個一個的數,先數出三個,再數四、五等)
師:老師也用小棒在黑板上擺出來。你們看懂了嗎?
2、探索一共有幾只熊貓。
(1)仔細觀察,說明圖意。
師:同學們剛才表現的非常棒,小熊貓也來到課堂參加活動啦!(出示課件:熊貓圖)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什麼?
生:三隻熊貓在吃竹子,兩只熊貓在玩球。
師:說的真清楚,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 一共有多少只熊貓?
(2)藉助圖形符號,理解加法含義,交流數法。
師說明要求:請大家用圓圈代替熊貓在紙上畫一畫。
學生獨立畫,教師巡視指導。
請兩名學生代表上台畫畫,並講述自己的作品意思。
師:哪些圓圈代表3隻熊貓,哪些圓圈代表2隻熊貓。
學生上台講清楚。
師:把這些熊貓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只熊貓?你是怎麼數的?
生匯報。師:還有沒有不同的數法?
師:這些熊貓合起來一共是5隻熊貓。老師用圓片代替熊貓擺出來。
板書:
(3)引入加法算式,闡明加法意義。
師:剛才這兩件事我們是用擺小棒和畫圓圈的方式表示的,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出來嗎?
生:3+2=5。教師板書:3+2=5
師: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你們知道它是什麼符號嗎?
生:加號。
師:你們知道加號是什麼意思嗎?(做合起來動作)
學生回答。
師:真聰明,那3、2、5分別在兩件事里表示什麼呢?
學生回答。
師:把兩個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表示。我們一起來讀這個算式:三加二等於五。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能找到用3+2=5表示的情境嗎?比如我一隻手有3個蘋果,另一個手有兩個蘋果,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就用3+2=5表示。誰能像這樣再來舉個例子?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師:看來大家已經學會加法啦,老師就來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戰嗎?
生:敢!
師:那我們就開始吧!(引入練習部分)
(三)鞏固新知,加深印象,幫助理解。
1、擺一擺,算一算。(P24)
(1)出示課件
師:誰能講一講圖上的故事並提出問題呢?
生:左邊有一個桃子,右邊有三個桃子,一共有幾個桃子?
師:老師用方塊代替桃子,請大家用小棒帶替桃子跟著老師一起擺,先擺一個桃,再擺三個桃,一共是四個桃,就是1+3=4。擺好了嗎?誰來告訴老師這1、3、4分別表示什麼呢?
(老師帶著學生擺。用小棒代替桃子,先擺一個桃子,再擺三個桃子,一共是4個桃子。就是1+3=4。1、3、4分別表示什麼呢? )
(2)出示課件
師:誰能講講這個幅圖上的故事並提出問題呢?
生:左邊有兩朵花,右邊有兩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師:誰想當小老師像剛才李老師一樣到講台上來帶著大家擺一擺呢?
請一名同學上台帶著大家擺:先擺兩朵花,再擺兩朵花,一共是四朵花,就是2+2=4.
(請一個學生代表上台帶著大家擺。先擺兩朵花,再擺兩朵花,一共是4朵花。2+2=4.)
(3)出示課件
師:請大家一起告訴我這幅圖講的故事 。
齊說:左邊有四隻鴨,右邊一隻鴨,一共有多少只鴨?
師:大家自己試著用小棒邊擺邊說。
先擺四隻鴨,再擺1隻鴨,一共是五隻鴨。就是4+1=5.
請大家自己試著邊說邊擺。先擺4隻鴨,再擺1隻鴨,一共是5隻鴨,4+1=5.
2、猜一猜。(出示課件)
一天李老師在動畫片上看到了一幅畫:李老師看到畫就想起了加法算式,看誰和老師心有靈犀,想到一塊去啦?
學生回答:2+3=5
師:為什麼呀?
學生回答。
師:還有嗎?
2+3= 5 1+4=5 4+1=5
師:同學們還真是和我心有靈犀,太棒了。
3、結合生活情景,提出數學問題,並列出加法算式。(P26第七題)
師:下面我要看一看,我們同學會不會根據生活情景提出用加法解決的問題並列出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a) 人物:圖上有一個小孩,兩個大人,一共有多少個人?1+2=3
b) 水果:一個盤子放了一個梨,另一個盤子里放了2個梨,一共有多少個梨?1+2=3
c) 小孩的一邊又兩個凳子,另一邊有三個凳子,一共有多少個凳子?2+3=5
d) 窗檯上左邊有四盆花,右邊有一盆花,一共有幾盆花?4+1=5
(四)課堂小結,深化理解。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加法問題,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生活中到處藏著加法問題。下去之後請同學們再收集一些可以用加法解決的生活問題,下節課我們再來交流好嗎?
七、 板書
一共有多少(加法)
『肆』 一年級上冊數學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
今天王老師到我們學校對我們這批新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指導,我有幸能得到王老師的指點,收獲很大。
《一共有多少》是學生小學階段學習加法的起始課,本課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通過引導學生經歷數數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從現實世界過渡到數學的符號世界,認識加法算式;知道加法算式也是「繼續往後數」的計數策略,體會加法的意義—合並。教學重難點在我的整個課堂中沒有很好地呈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實物演示—圖像表徵—符號運算」的過渡沒體現
動手操作是學生理解知識最好的手段,而在我這節課中考慮到符號表徵在第一單元數數的時候已經有這個意識,在此基礎上不必要太花時間,所以直接省略了。然而我忽略的一點是學生雖然會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小棒,畫簡單符號等)來表示數字,但是還沒有經歷過用圖像表徵,符號運算來表示加法的意義,也就是把兩部分合起來的過程。從中我也更深刻明白,不能自己一味地自我以為,而是要真切的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明白他們缺乏什麼,需要什麼。由於我之前那錯誤的意識,也導致我在課堂上准備的學具,教具都不夠充分。老師的教具用小棒代替了,孩子的小棒被手指代替了,也就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環節與環節的鏈接比較散
第一環節:通過笑笑帶著學慣用具來做客,以笑笑這一熟悉的人物,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環節:通過「一共有幾支鉛筆」的情境圖,讓學生發現數學信息,然後教師模仿笑笑用小棒代替鉛筆來演示,這里處理的不是很好。首先教師用小棒代替鉛筆,學生思維有點反應不過來,到底要說鉛筆還是小棒,其次由於下一步考慮到三支鉛筆和兩支鉛筆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是幾支鉛筆,所以就設計為把兩部分合起來之後學生是看不到鉛筆,想以此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慾望。很明顯在我的課堂上由於小棒很小,後面的學生根本就看不到,所以提不起學生的興趣。今後教學中還是要注重模型。關於模型沒用好還體現在原來准備好的貼圖鉛筆模型和圓片模型由於教師在課堂上的緊張而沒有及時應用在教學中。導致緊張的原因,主要是對課堂上一些突發狀況的處理上不夠得當,也就是對生成性問題的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在「有幾只熊貓」這一情境圖的設計原計劃是想讓學生理解有條件才有問題。沒考慮到學生能說得那麼好,結果在這里我就兜兜轉轉,走教案繞了一圈,主要也是教師的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煉,對核心問題的設計上還相對欠缺。在這節課上我也深刻體會到教師的語言往往最有可能誤導孩子,在後面圓圈圖(主要是對前兩個情境圖知識點的鞏固)出來之後,本來是想問「怎麼這三個情景都能用3+2=5這個加法算式計算呢?」,我就說成了「不對呀!怎麼就可以用3+2=5呢?不用其他的呢?」結果預設中的「因為他們都是求把3個和2個合起來一共有多少」答案沒出來,而是說出了「你不喜歡3+2=5可以用2+3=5呀!」或者是「還可以用1+4=5」等等哪些算式結果是5的回答,也因此沒有突出重點。
考慮一年級孩子們的注意力最多隻能集中到十分鍾,在兩個主情景過後之後,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放鬆休息的小環節,可以伸伸懶腰,或者是趴著休息一下,時間不多,但是這對孩子們接下來的精神狀態有一個很好的幫助。這也是我每一節課上都有在實行的,個人覺得效果很好。
「一共有幾支鉛筆」和「有幾只熊貓」這兩幅情景圖都有其特別的用意,「一共有幾支鉛筆」僅僅是讓學生初步經歷發現信息,提出問題,最後並通過數一數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直接進入到算式解決問題。同時,這一情境圖也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經歷從實物操作到圖像表徵的一個過程,也就是從用鉛筆演示到學生用小棒演示這個過程。而「有幾只熊貓」是在第一個大的問題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畫圓圈來經歷了從實物到圖像再到符號表徵,最後懂得用算式表示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也就是說3+2=5是在學生經歷了這樣整一個過程,並明白了是要解決把兩部分合起來這個加法的意義的基礎上才出現的。再讓學生說說3、2、5在這兩幅圖中表示的意義,最後再讓他們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3+2=5這個算式來解決。在我的整一節課中都沒有突出。
第三環節:練習的設計上量還是相對較少,設計不夠合理。特別是最後一道「說一說3+2=5在圖中表示的意義」,前面課堂中基本上都是在探討3+2=5,在這練習中可以適當調整成「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4+1=5來表示?」
三、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主要問題是整節課看起來都是老師在說,而是缺少了讓學生多說的機會。在這節課中,沒有體現小組合作意識,其實合作學習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大的推動力。這節課可以合作學習的地方有:鉛筆圖讓學生用小棒演示時,可以互相演示給同桌看;熊貓圖用圓圈表示之後如何數?可以先跟同桌說一說;3+2=5還可以解決生活中哪些問題時,可以先告訴你的同桌自己的想法。有時候老師教和學生教在效果上有很大的不同,這樣的合作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讓不是很懂的學生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慢慢懂了。
四、板書設計亂
一個黑板寫了三個3+2=5,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也很有可能誤導學生。板書也體現不出重難點,黑板上都是老師的字跡,而沒有學生的作品,感覺整個課堂就是老師的而不是學生的;其次,黑板上沒有直觀的模型,都是一些死板而且書寫不是很好的文字;最後就是格局分布不合理。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謹記:板書設計要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潔性,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突破難點,還有一點我要提高的就是書寫的能力。
今後要改進的方面有:
一、 認真研讀教材與教參,要吃透教材,對教材非常熟悉,理解知識點要到位,這樣才能在生成的問題中抓到有價值的東西,為課堂所用。
二、 在課的設計上,環節與環節之間要做好整合,以防讓人感覺課很散。
三、 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力求做到每一節都訓練。
四、 要加強學生言語表達的訓練,特別要訓練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敢於大聲發言的習慣。
『伍』 人教一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 求一共有多少公開課教案
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公開課)教案(蘇教國標版一年級教案設計)
小學數學教學資源網 → 數學教案 → 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公開課)教案(蘇教國標版一年級教案設計) 2009-12-16 → 手機版
教學內容 :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61~62頁。
教學目標 :
1.理解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2.會用減法解決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積極思考、動手實踐以及與同學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過程:
口算(20道)
師:小火車開起來。
一、復習鋪墊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學會了比較,比如,比大小,比長短,比輕重,比多少。今天我們再來比一比,不但要比出結果,還要說一說你是怎麼比的。
1、 比大小。
出示一本教科書和一本練習本,提問:比一比,教科書和練習本,哪一本的封面比較大?你是怎麼比的?
指出:教科書和練習本的封面,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可以通過觀察來比較。
2、 比長短。
出示兩枝鉛筆,紅色鉛筆稍長,藍色鉛筆稍短,分握左右兩手。提問:比一比,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你是怎麼比的?
指出:不能一眼比出來長短的,可以把兩枝鉛筆放在一起,使一端對齊,就可以比出長短;也可以用尺子分別量出它們的長度來比一比。
3、 比多少。(電腦出示:)
第一排:7隻小雞圖
第二排:4隻小鴨圖
提問:小雞和小鴨是怎麼排的?(一個對一個)。
這樣對齊排列的好處是什麼?誰來比一比說一說(能一眼看出小雞比小鴨多3隻)
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小鴨比小雞少3隻)
小結:看來,對齊後排一排,比一比能讓我們一眼就看出來誰多誰少,多多少,或少多少。這是比較兩個數量多少的一個好辦法。
二、 探究方法。
1、 多媒體出示例題的抓花片插圖,引導觀察。
提問:瞧,圖中兩個小孩在做什麼?你從圖中可以得到什麼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求出什麼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求和或求差的問題。
教師指出:求兩種花片一共抓了多少個,我們已經會解決了。現在我們來解決「哪一種花片抓的多?多多少個?」這樣的問題。
2、 探索例題的解決方法。
(1)提問:從畫面上你能一眼就看出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嗎?(不能)
那有什麼辦法能很快地知道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呢?(學生相互討論,自由發言)
在學生充分討論後指出:動手擺一擺、動口說一說、動腦想一想,這些都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那你願意選擇哪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呢?(學生自由選擇方法嘗試)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請一名同學板演排列。
追問: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是怎麼排的嗎?為什麼要一個對一個排呢?
小結:看來,要知道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多少個,我們只要把兩種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
(2)提問:如果現在紅花片和藍花片都有八九十個,我們也用排一排的方法來比出多少,方便嗎?那怎麼辦?
指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可以通過列算式來解決。現在請同學們互相研究一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算式計算。
(3)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求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多少,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也就是要從13里去掉8,用減法計算。
(4)引導學生口頭列出算式,算出得數,提醒學生說出單位名稱,然後有學生口頭對問題作出回答。學生邊敘述,教師邊作如下板書:
13-8=5(個)
口答:紅花片多,多5個。
(5)提問:你知道藍花片比紅花片少多少個嗎?
引導學生說出:紅花片比藍花片多5個,也就是藍花片比紅花片少5個。
3、 解決「試一試」中的問題。
師:同學們說的真不錯,接下來趙老師帶你們去參觀學校的合唱隊,好不好?
1.課件出示教科書第61頁「試一試」中的圖。
瞧!他們排練得多認真呀?從圖上你看到了什麼?(女生24人,男生 20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然後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算式:24-20=4(人)口答:男生比女生少4人
交流時要說出單位名稱,進行口答,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解題的思路。
感悟:只要從24裡面去掉20,剩下的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數。
小結: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者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多少,實際上就是求兩個數相差多少,都是用減法列出同樣的算式來計算。
三、 鞏固練習
1、 基礎題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在學生觀察插圖的同時,教師講述故事:有一天,小猴和小熊一起幫雞媽媽到地里采玉米棒。小猴采了53個,小熊采了30個玉米棒。你們知道小猴比小熊多采了多少個?
讓學生在課本上列式解答。評講時讓學生說說括弧里填什麼單位名稱,並讓學生對問題做出口答。
提問:如果問題是小熊比小猴少採多少個,該怎樣列式解答?
指出:列出的算式仍然是53-30=23(個)。只是口答應是「小熊比小猴少採23個。」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指導學生觀察圖意。提問:圖里畫的是哪兩種書?《數學故事》有多少本?《童話故事》有多少本?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讓學生在書上列式解答。交流後提問:如果問題是《童話世界》比《數學故事》多多少本,該怎樣列式計算?怎樣來回答問題?
2、 提高題
(1)出示:唐老鴨身高80厘米,米老鼠身高50厘米,唐老鴨比米老鼠高多少厘米?
指導:高多少其實也就是多多少的意思。
學生列式解答。
(2)出示:書包的價錢是24元,鉛盒的價錢是10元,筆盒比書包便宜多少元?
提問:便宜多少元的意思是什麼?(就是少多少元)
學生獨立完成
3、拓展題
出示有關我們班級的一些情況:
男生有24人,女生有26人。 年齡8歲的有13人,年齡9歲的有37人。
提問:根據上面的這些條件,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自由選擇l-2個問題解答。
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3、4兩題。
四、 全課總結
提問: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新本領?
生活中有許多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板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你能舉些例子嗎?
板書設計: 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陸』 一年級數學課程視頻教程是什麼
給小朋友講述基本的加減法和趣味數字。
發展歷史
數學(漢語拼音:shù xué;希臘語:μαθηματικ;英語:mathematics或maths),其英語源自於古希臘語的μθημα(máthēma),有學習、學問、科學之意。古希臘學者視其為哲學之起點,「學問的基礎」。
另外,還有個較狹隘且技術性的意義——「數學研究」。即使在其語源內,其形容詞意義凡與學習有關的,亦被用來指數學。
其在英語的復數形式,及在法語中的復數形式加-es,成mathématiques,可溯至拉丁文的中性復數(mathematica),由西塞羅譯自希臘文復數τα μαθηματικά(ta mathēmatiká)。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代數學可以說是最為人們廣泛接受的「數學」。可以說每一個人從小時候開始學數數起,最先接觸到的數學就是代數學。而數學作為一個研究「數」的學科,代數學也是數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幾何學則是最早開始被人們研究的數學分支。
直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繫到了一起。從那以後,我們終於可以用計算證明幾何學的定理;同時也可以用圖形來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數方程與三角函數。而其後更發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積分。
『柒』 一年級的數學課程有哪些
1.20以內數的認識
包括:數位的含義、計數單位、十進關系、數的組成、數的順序、大小比較、基數和序數。
2.20以內的加減法
包括:加減法運算的含義、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口算。
3.認識鍾表
包括:認識鍾面、時針、分針,認識整時、半時。
4.圖形的認識
包括:立體圖形、平面圖形。
5.簡單統計過程
包括:單一標準的分類、不同標準的分類、比多少、比高矮、比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