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教孩子學數學
興趣是孩子天性愛好的外在表現,也是推動孩子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生動力。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那麼,家長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與孩子一起「悟」生活中的數學。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無時不在。家長應試著和孩子一起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譬如:春天到了,家長帶孩子去公園踏青,一邊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一邊有意無意地用數學描述所見所聞,抒發自己的情感。「哇,這兒有這么多種不一樣的花,有紅色的、紫色的、粉紅色的……數一數,共有八種呢!」又如,剝毛豆時,抓起一把來和孩子一起猜有幾顆,比一比誰猜得准。像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受數學,孩子就會逐漸像你一樣擁有一雙數學的眼睛,學會用數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其實這就是數感,對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讓孩子親近數學,自然也就樂在其中了。
二、與孩子一起「做」數學。
「做」數學是指家長陪孩子一起玩數學小游戲、做數學材料等,從游戲與製作中激發孩子的興趣。如,和孩子一起玩七巧板、搭積木、堆建築玩具等。又如,學做筆筒、糊火柴盒等。這些都能培養孩子的空間觀念,幫助孩子在玩中探索數學知識。還可以玩簡單棋盤游戲,這需要孩子去數數、認數字,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還能夠體會到概率問題。
三、與孩子一起「用」數學。
「有用的才是最有趣的」,這句話反映了情感的一種價值取向,其實也是孩子產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用」數學也很重要。例如,逛商場時,和孩子一起商量50元錢能夠買哪些東西呢?家裡來客人時,讓孩子幫著想想要准備多少碗、筷。
總之,培養孩子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形式多樣,只要不斷嘗試,大膽探索,小孩學數學的興趣會隨著家長的努力而日益濃厚。
2. 如何教孩子學數學
如果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引導,從嬰幼兒時期開始,通過游戲、日常生活,培養孩子的數學概念,就能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
孩子的數學能力不會憑空跳躍,而是隨著年齡逐漸發展成熟。父母要先掌握兒童數學發展概況,才能協助孩子累積數學經驗,發揮數學潛能。孩子的數學概念發展包括了4大領域:數、量、圖形空間、邏輯關系。
孩子的數學能力不會憑空跳躍,而是隨著年齡逐漸發展成熟。父母要先掌握兒童數學發展概況,才能協助孩子累積數學經驗,發揮數學潛能。孩子的數學概念發展包括了4大領域:數、量、圖形空間、邏輯關系。
0-2歲。1、數:可以從1背到10。2、量:開始探索「大小」和「輕重」。3、圖形空間:堆積木、認圖形。4、邏輯關系:了解規律生活。
2-4歲。1、數:掌握數字和實物的關聯。2、量:可區分大小高矮胖瘦。3、圖形空間:用身體探索空間。4、邏輯關系:練習各種分類方式。
4-6歲。1、數:會做簡單運算。2、量:喜歡比一比。3、圖形空間:照著圖案堆積木。3、圖形空間:照著圖案堆積木。
3.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數學即生活,家長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而不是讓孩子枯燥的背誦1234。比如可以在孩子面前放兩堆瓜子仁,讓孩子辨別哪一堆多,哪一堆少;切西瓜的時候,也可以專門切的大小不一,讓孩子自己去選。等孩子稍微大一點兒,家長就可以直接問孩子:「你覺得這兩堆瓜子仁,哪一堆更多?」等孩子回答或者指認後,家長還可以把兩堆瓜子仁擺成一條線,擺的時候嘴裡數著:「1、2、3、4、5、6、7……」,這樣孩子不僅可以知道數字和實物的對應關系,還可以知道數量和空間的對應關系,同時還教會了孩子數數。
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學數數甚至算術之後,家長也要注意,不要讓孩子機械地背數字,而應該用實物來教。無論是瓜子仁、餅干,還是手指頭,都是很好的教具。通過這些具體的教具,孩子才能明白數字是什麼意思。否則,以小孩子的記憶力,他能輕松地從1數到100,但這只是一段沒有意義的口訣。加減法也是一樣,抽象地計算1+2=3,孩子還是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但如果家長給孩子一粒瓜子仁,讓他再數兩粒瓜子仁放進去,然後數數現在有多少粒瓜子仁,用這種方法,孩子很快就能明白加減法是怎麼回事了。
二、和孩子一起用數學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來鍛煉孩子的數學能力。比如爬樓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數一數有幾級樓梯,爬了一半的時候問孩子:「這一層共有9級台階,我們爬了4級,還剩幾級?」等孩子算出來之後,還可以讓孩子再數一數,自己驗證答案。買水果的時候,如果孩子在,就可以讓孩子來計算:「今天買了3個蘋果、5個橘子,一共多少個水果?」「蘋果5元錢,橘子8元錢,加起來一共多少錢?」如果算對了,孩子會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對算術的興趣也會更大。
生活中的數字無處不在,家長還可以問孩子:「離你睡覺還剩多少分鍾?」「如果你要吃8個餃子,現在只有15分鍾,該怎麼吃?」這些都是把生活與抽象的數字聯系在一起。
在和孩子玩游戲的時候,也可以進行數學計算。比如可以用撲克牌來算10以內的加減乘除,讓孩子想想怎麼用幾張牌通過加減乘除算出10來。更大ー點兒的孩子,就可以玩大人們玩的棋牌類游戲「24點」,這就是把數學嵌入到游戲中,孩子都特別喜歡玩,數學能力提高也會特別快。
三、和孩子一起討論數學問題。對於年齡稍大、會進行簡單的數學計算的孩子,家長就可以在睡覺前,跟他討論一個數學問題。在2015年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讓家長在孩子睡覺前不是讀故事而是討論數學問題,不用每天都做,只要一周至少兩次就行,結果發現在堅持一學年之後,這些孩子的數學技能比其他孩子平均領先3個月。專家認為,這些孩子的數學能力之所以提高,除了討論數學本身之外,父母對他們學習數學的支持和互動也非常重要。就像前面舉的那些和孩子的數學游戲一樣,孩子更開心的可能是家長在跟他玩游戲,而這個游戲正好是數學游戲,孩子就越玩越喜歡數學了。所以,即使家長不知道在孩子睡前有什麼數學問題可以討論,也沒關系,只要能在孩子進行數學學習和應用的時候,給他足夠多的關注和鼓勵就行了。
4. 怎樣教孩子學數學
導語:一個很簡單的正循環擺在我們面前,所以說,學好數學,調動孩子的興趣是關鍵。因為我喜歡數學,所以我願意去學它,所以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願意去克服;克服困難所得來的成功體驗又增強了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所以我更喜歡學數學了。
調動興趣的方法有:
1.親其師,信其道。
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
1)展示能力,讓孩子佩服。比如可以在孩子面前秀自己知識淵博、計算和解題能力很強等,孩子們個個佩服地一塌糊塗。
校信通在做優秀大學生數學學習規律調查中也發現,很多學生喜歡某一個老師,甚至是因為老師隨手就可以畫出很標準的圓、橢圓。
2)展示人格魅力,讓孩子敬服。
教育者人格中很突出的一點或幾點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孩子,比如幽默、嚴謹等等。一般來說,一位老師要儲備至少200—300條笑話,便於在課堂上讓學生輕鬆快樂學習。也有很多孩子喜歡老師的理由是:“她認真負責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樣,辯論會什麼的,幹啥啥行!”
3)用心關愛孩子。
如果想讓所有孩子都喜歡您,那就平等對待他們吧!課堂上,如果有成績不好的學生舉手發言,明知他會回答地一塌糊塗,也要鼓勵和支持他。
如果您想改變某個孩子的話,那就去“偏愛”他吧!“我喜歡這位老師,是因為她待我象待自己的妹妹一樣。”“有一次我數學考砸了,老師在我的作業本里夾了一張紙條,問我是不是有什麼心事?我感動極了!”
當然,家長也要積極引導孩子喜歡老師。比如通過和孩子討論老師的授課方式、性格特點等,引導孩子關注老師的閃光點,發現老師值得自己學習的思考方法、習慣和品質等。
2.化抽象為生動。
比如在講例題的時候,結合題目給學生講一些順口溜、數學故事、數學發展史、生活中的數學等。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比如華羅庚的數形結合順口溜“數與形,本相依,焉能分作兩邊飛。數缺形時,難直覺;形缺數時,難入微。代數幾何本一體,永遠聯系莫分離。”生活中的數學包括身邊的事、新聞時事等,比如:讓學生適度參與現在很多父母都熱衷的股票問題;自己家裡每月消費多少米,多少油,多少鹽等,人均消費多少;今年淮河流域出現洪災,泄洪時就需要考慮上游水位和下遊河道寬的關系等等。
此外,還可以利用游戲和活動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日歷中的方程》、數學專題黑板報等。
3.化抽象為形象。
現在的學生大都對電腦感興趣,如果從這一點入手引導學生學數學,是個很好的辦法。鄭州一所重點中學的劉老師用幾何畫板讓學生形象直觀的體會數學知識,學生在學幾何畫板的同時,學數學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
4.成功體驗的積累。
興趣與成就感往往有很大關系。每個孩子都有想成為研究者、發現者的內在願望,都有被認同和賞識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進步。教育者應該善於發現學生的一點點進步,給不同學生提不同的要求,讓他們有機會成功,體會成功時的成就感。
具體做法有:給孩子講題時不要一下子把思路都講完,要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獨立思考,或講一半,留一半讓孩子自己思考。如果孩子沒有能力思考下一半,至少要讓孩子獨立思考到下一步。當然,家長還要適時給予言語鼓勵,一方面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讓孩子體會獨立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另一方面,家長也會在鼓勵孩子的過程中改進對孩子的認識,培養孩子對同一問題深刻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小貼士:成功記錄本
也可以鼓勵孩子專門准備一個筆記本,寫自己的成功記錄。錯題本很重要,但只有錯題本,孩子就只能多關注自己的失敗經驗,用成功記錄本記錄自己做出某一道對自己來說比較難的題目的過程,記錄下今天對比昨天的點滴進步,增強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
5.營造學數學的環境。
比如家裡的書架上可以放一些數學相關的書籍如《速算秘訣》《中學生數理化》《好玩的`數學系列》《訓練思考能力的數學書》《故事中的數學》等,並推薦孩子閱讀。學校里也可以營造這樣的氛圍。有位老師說:“我每天課間時間都會坐在教室門口,拿起一本書來看。總會有幾個學生來問我看的是什麼書,一問一答之間他們就對我手裡的書感興趣了。幾天後我就會發現,有一兩個學生帶頭借了這本書。再過一陣子,這本書就風靡全班了。”
首先就是調動孩子對數字的興趣,讓孩子的玩耍喝吃飯的過程中最大程度的接觸數字,包括寶寶經常吃的小零食(記得有一種數字餅干),在孩子的身邊多設置“數字”的“熏陶”。
為了強化孩子對數字的人是和理解,家長們不妨給孩子多玩一下撲克牌游戲,先把撲克牌裡面的J、Q、K、A以及大小王拿掉,剩下的就是純數字了,和寶寶玩不同的數字識別和加減游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於大一點的寶寶,家長們還可以採用一家人集體玩關於數字的游戲進行數字只是的強化:比如認識紙幣、利用紙幣玩賣買游戲、或者是在逛超市的時候利用商品的價格標簽來強化數字概念。
家長還可以准備孩子的諸多玩具,來和寶寶講解一下加減法的運算規則和方法,先從簡單的1+1開始,把一個玩具放在另外一個的旁邊,再幫助孩子數一下總共玩具的個數。
此外還要記得,家長們還要把簡單枯燥的數字加減法“演變成”孩子們喜歡的東西:比如香蕉的個數、自己小板凳的個數、橡皮鴨子的個數以及自己玩具熊的個數,讓抽象的東西具體化。
家長們還要李泳豪外出遊玩的機會,來強化寶寶的數字概念,路邊的電線桿、自家的車牌號、動物園裡面的長頸鹿個數,都可以幫助寶寶強化數字概念,家長們在教學期間一定要耐心、細心。
1、能動手操作的題,父母不要給出答案,讓孩子去操作、體驗、領悟。
為考孩子的智力,家長會給孩子提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有四個角,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孩子會脫口而出,3個。這時家長不要告訴孩子答案,要孩子親手去剪一剪。一剪才發現有5個角。繼續剪,看能不能剪出3個?孩子都看過能伸縮的活動推拉門或防盜窗,這些門或窗的結構是四邊形的。問他們為什麼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邊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圍一個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後壓一壓,看那個會變形。讓孩子領悟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能領悟出某些結論,為創造發明打下基礎。
總之,孩子良好的學習素質一半來自家長的熏陶。給孩子提問題,也要講究方法,讓孩子積極地想,愉快地做,能激發興趣,開發智力,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2、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編的題, 能讓孩子體會生活,豐富生活知識。
養金魚是小孩子挺喜歡的事。為讓孩子做減法,可編制“金魚缸中有5條金魚,死了一條,還剩下幾條?”有過養金魚經驗的孩子不一定就簡單的回答4條,他要提出這條死了的金魚撈出來了沒有?這樣他就有兩個答案:4條或5條。多思考這樣的問題可培養孩子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豐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為兩類。按什麼方法分,由孩子自己決定。特別是孩子多的時候,他們的積極性會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動、植物分,或按海產類或非海水類分,也可按炒菜、湯菜分;冷盤、熱菜分等。做父母的要作適當的提示,讓孩子學一點分類思想,還豐富了生活知識。
3、在家裡給孩子輔導數學,問題要靈活多樣,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長給孩子輔導數學就是呆板的幾道算題,這樣孩子容易厭煩,會覺得數學沒有興趣。如3+7等於多少?7+3呢?8+2呢?這時你如果反過來編題:那兩個數相加得10?這樣的算式共有幾個?如何判定你已經寫完了?有規律嗎?讓孩子找到:0+10,1+9,2+8,3+7,……,10+0這一規律後,又提出那兩個數的和等於11?這樣的式子共有幾個?然後提出兩個數的和等於100,這樣的算式能編出幾道。這些問題可培養孩子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有時,你做家務忙,但孩子要求你出一道題給他做,你可以在紙上畫一個幾何圖形,叫孩子說說這個像什麼?比如畫一個圓,讓孩子去想像。有的孩子說像大餅;像圓圓的月亮;像媽媽漂亮外衣的紐扣等等。只要是圓的,不管說什麼都對,說得越多越好。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及觀察力。
5. 家長如何教好孩子數學
教好數學還不如說是讓他自己有自己的思維,因為數學是一個屬於理科的科目,你只能教會他這些公式、方程什麼的,但是他自己沒有去思考,這也是許多數學沒有學號的問題,你要告訴他問題的解決方式,讓他有自己的思考的空間,去引領他去尋找答案。
6. 作為家長,你會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數學為什麼呢
我會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然後讓孩子努力的學習數學。
數學這一科目,對於孩子來說是從小到大都有的科目,這也說明了數學的重要性。所以作為家長,我會先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然後讓孩子努力的學習,這樣孩子的數學成績才會有所提升,而且數學的事情才會更加的好,才能對他將來有幫助。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我會讓孩子努力的學習數學,讓他有不錯的數學成績。
一:學習數學需要興趣。
數學從小到大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科目,而且對於孩子來說,數學都是比較煩惱的一個科目。其實對於學習數學,還是要先對數學產生興趣,產生興趣之後才能更好的學習數學。這是因為當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時,孩子才能在數學上花更多的時間,還能更加努力的學習數學,才能開動自己的腦筋去想數學題目。思考對自己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有興趣之後才會有思考,才能讓自己的數學成績變得更好。
7. 家長如何教孩子數數
有的家長很得意自己的孩子很小就能數數了,讓孩子在客人們面前數數,常常是父母焙耀教育結果的方式之一。當孩子成功地從l數到20時,父母會覺得教孩子數數也很簡單。其實並非如此,如果把20個小石頭放在一堆,再讓他數,往往就數不清了。這說明從會說數到真正會數數還有很大差異。那麼怎樣教會孩子數數呢?
我們先了解一下3—5歲孩子認識數的規律:「孩子總是先從口頭數數開始,然後再點著實物數,接著才能根據數的結果說出總數,再按著實物數拿出同樣多的實物」這一全過程的特點,是「由掌握無意義的數字聲音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由學會認數到會運用數,由形成數的觀念到形成數的概念。」
由此規律出發,當孩子開始學習時,首先讓孩子像背歌謠一樣地從1數到10、20等。當孩子掌握了這一點,才能開始讓孩子手腦並用,點一個實物,數一個數字,這一點需要慢慢掌握。如:家裡的水果、積木等不同種類的東西都可以讓他學著數。每次練習的時間,以不超過5分鍾為宜,否則孩子就煩了。在教孩子數數時,先少數幾個,然後再慢慢增加。要注意結合實際生活,例如:家裡吃點心,每人拿一塊,拿到最後沒有了,這有助於孩子認識1和許多的概念。
對於3—4歲的孩子可以學會5以內的數字概念。從2歲半起,孩子就可以開始認識數字的概念,3歲左右的可以懂得2,到3歲半應該能懂得5。
其實,學齡前的孩子在家裡,或者在幼兒園內是可以學到很多有關數的本領,但都是以實物為基礎的,他們還沒有抽象的數學概念。有些父母急於求成,或者不了解幼兒學數數的規律,總渴望教他從抽象的數字到抽象的數學,結果只能使孩子頭疼,而且覺得學習數學是困難而無趣味的東西,以致影響了一生職業的選擇。寓教育於游戲吧!不使孩子感到這是在教育他、培養他,使他覺得數數游戲,是一件快樂有趣的事。正如詩人曼斯菲特所說的:「快樂的時光使我們聰明!」
怎樣教孩子數數,孩子更樂意學
任何的教都主要涉及3個方面的要素。
其一,教誰,也就是教的對象。兒童學數的過程,與其思維發展緊密聯系,過於超前的教其實意義不大,所以在教之前必須了解一下寶寶的思維發展到什麼程度。
其二,教什麼。雖然大的主題是明確的:教數。但數的家族可大了,而且數更遍及各個地方,衣、食、住、行,無所不在,還不要說專門的數學了。到底教什麼,也著實要好好想一想,當然這也與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關。
其三,怎麼教。這又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教法完全會影響到內容是否好學、是否能懂。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有特級教師、一般教師之分。同樣是識數,教法不同,也就很可能導致這個孩子能學會,而另一個孩子學不會。
但不管是對象、內容,還是形式,都必須以孩子的思維發展為線索,下面就讓我們沿著孩子的思維發展過程,來討論針對某一個年齡段的孩子,我們可以教些什麼、怎麼教。
0~2歲,感知運動階段。這時的兒童主要通過感知器官與動作認識世界。也就是說,這個時期兒童的學習主要就是靠看、聽、觸摸、擺弄這些手段來實現的。而如果你要教這個時期的寶寶認識數,那麼就在給他東西或者他在玩的時候,加入有「數」的預言。比如,「寶寶,看,一個大狗熊;兩只小兔子,一隻白色的,一隻灰色的;…」
「寶寶,給你看一個紅色的搖鈴好嗎?來,搖一搖,1,2,3……」
「看,媽媽有一張嘴,兩隻眼睛,兩個耳朵……」
「好樣的,你自己就能拿起一個大蘋果了!你的兩只手可真有勁啊!」
盡管你不斷地給孩子說著數,但不要期望他會立刻明白,在這個時期要注意感官運動的鍛煉,讓孩子的眼睛、耳朵、鼻子、手、腳靈活起來,協調起來,這樣的鍛煉其實就是思維體操!別看這時的`孩子對很多東西的認識都還似是而非的,但你對他說的話、一起做的活動等都是一種潛伏學習,是一種所謂量的積累過程,一旦時機成熟,孩子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2~7歲,前運演階段。這個時候孩子開始能講數字元號與外部世界逐漸建立聯系了,也就是孩子將逐漸懂得「1,2,3」等數字的意義;什麼東西,「3」只表示多少。但這個時候,兒童也是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學習、領會的。
建議父母可以按照以下原則來幫助孩子發展數的能力
(1)由近及遠原則:就是從兒童身邊的東西入手,比如,關於自己的數認知:「你有幾只手、幾只腳?你有幾只耳朵?數數一隻手有幾根手指?誰的衣服上的紐扣多?誰衣服上的口袋多?你幾歲了?……」然後逐漸延伸到孩子身外的內容:「我們家裡有幾個人?桌上應該放幾只碗?數數這里有幾個玩具?來,用3塊積木搭座橋吧!這里有多少輛汽車啊?」……(2)由少到多原則:就是先有1,再有2,然後依次增加。不要急著跟人家的孩子比:「看,人家都能數到100勒,而你卻還數不清10。」像前面寫到的那樣,很多的時候,能說出100的孩子,並不一定真的理解什麼是100,甚至可能連3都不理解。相信孩子,只要他能學會1,2,3的意義,那他也就能懂得更多。
在幫助孩子學數數時,擺放的東西最初要整齊,比如,排成一隊,而且間距要大一點,因為年齡小的孩子在數的時候,嘴慢動作快,間距大一點利於他的「口頭停頓」。隨著孩子的熟練,可以縮短間距,並打破擺放東西的固定位置。也就是讓孩子在學數數的同時,逐漸發現、理解計數的奧秘:與間距無關、與排列方式無關。
(3)由具體到抽象原則:就是先拿到具體得有意義的東西讓孩子學習,如玩具、手指、水果等,然後可換成圖片,圖片上也按這樣的順序進行:先是具體物體的圖片,然後變成「點」、「線」等抽象圖形。
(4)相信父母按照以上的原則,定會根據孩子的特點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數數的方法,畢竟你們是最熟悉孩子的。
教孩子數數的方法
由於數數可能是每個家庭對寶寶進行的最早以及最普遍的數學教育了。因此在數數中有很多成熟的經驗和方法可以借鑒:
1、手指數數。把寶寶的雙手攤開,握住1根手指,說「1」;握住兩根手指說「2」;握住三根說「3」,隨時重復。一開始就把范圍限定在1-3幾個數字里,每月往上增加1個數字即可。手指是寶寶自己的,因此當下一次家長把他的手指拿起來再數數的時候,就容易喚醒上一次數數的記憶,反復多次後寶寶就能從心裡背誦1,2,3了。
2、水果、餅干數數。充分利用寶寶愛吃的水果、餅干進行數數練習。同樣限制在3之內。如拿出1個桔子,重復說「1」,拿出兩個重復說「2」,拿出3個重復說「3」。還可以把3分成2和1,讓寶寶選擇其中一份,促進他對數量的思考和認知。
3、兒歌、童謠學數數。兒歌和童謠中有很多帶有數字的歌曲,例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門前大橋下走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等。兒歌童謠的特點是琅琅上口,家長還可以引導寶寶一邊唱歌一邊打著拍子,加深記憶。通過兒歌學習數數,在加深了對數字的印象之外,還能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並能增強節奏感,真可謂一舉三得。
4、運動數數。上樓梯時,我們可以上一級數1個數,一直到10,再重新從1開始;拍塑料球或者氣球時,從1-10反復數數。孩子如果能夠跟上就一起數(其實是背誦),如果不能跟上家長也要堅持數下去,爭取做到寶寶們對這幾個數字耳熟能詳。
教寶寶數數需要很好的耐心,因為寶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學會這個技能。家長切莫操之過急,不要在寶寶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應給與寶寶足夠的時間和鼓勵,耐心等待寶寶破繭成蝶。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孩子「玩」數學,而非「教」數學。才能為他以後的正規訓練打下基礎。
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孩子死記硬背,或對孩子進行強制性教育,教育內容過於復雜,讓他對數學學習產生厭惡,從而對小學教育產生負面影響,讓好事變壞事。
要寓教於樂,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游戲化,讓孩子易於接受,把教育慣穿到兒童生活中,和生活起居、游戲玩具融為一體,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例如,每天早上穿衣時一件件的數,讓孩子漸漸學習數數;或念有數字的兒歌給孩子聽,如: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不要讓孩子去記什麼公式、表格。讓孩子自己學會主動地去做,比如:在吃點心時,先數給孩子看,一共有幾塊,邊吃邊數,少了幾塊,這樣的訓練,孩子覺得是在做游戲,漸漸學會簡單的加減方法。但是這種用實物進行的數學教育,不能強化,不能復雜,點到為止,以防止孩子進入小學後養成用實物的習慣。
對於不喜歡計算的孩子,那就大可不必勉強他,增加他的負荷。只需指導孩子正確數數,即可。媽媽們不用擔心,進入小學後,在老師正規系統的教育下,你的孩子會和別的孩子一樣聰明的。
數學交流意味著同孩子交談並要傾聽孩子所講的。亦為尋找適當的方式來表達思想:可用語言、圖表、圖畫和符號等。當孩子和你或是他們的朋友在一起討論時,將有助於他對正在做的事情的思考,使思路更清晰。當然與孩子多交談,也可提高他們的語匯,對其早期閱讀技巧的培養大有益處。
教寶寶數數需要很好的耐心,因為寶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學會這個技能。家長切莫操之過急,不要在寶寶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應給與寶寶足夠的時間和鼓勵,耐心等待寶寶破繭成蝶。
8. 家長指導孩子數學的方法
數學是很難的,所以也需要家長的配合。我在這里整理了家長指導孩子數學的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家長指導孩子數學的要點
1、讀題三遍,理解題意
第一遍,看清每一個字
孩子用手指指著題目文字,家長領讀一句,孩子跟著讀一句。太長的句子可以斷開分兩三次讀。
這個過程是孩子們看清每一個字的過程,所以可以較慢或者斷開讀。孩子們經常看著字讀,就會慢慢認識這些字,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先讓孩子們自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家長教一下。
第二遍,完整地讀一遍題目要求,說說題意,勾出關鍵字詞
讀完以後家長不要忙著給孩子解釋題意,而是鍛煉孩子,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要求是什麼意思。
如果發現孩子沒有理解正確或者理解不全面,再讓孩子讀一遍,盡量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題目給出的要求。
如果孩子經過幾遍讀題還是不能理解正確,家長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常用的提問方式有:
①題目要求我們做什麼?(畫圈、連線、塗色、填空、計算……);②要求怎麼做?(把誰圈起來?把什麼樣的連起來?把什麼塗上顏色?……)。
例如:「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提問:做什麼?(塗色);把誰塗上顏色?(同樣高的);塗什麼顏色?(相同的顏色)。
孩子正確理解題意後讓他選出關鍵字詞勾畫出來,幫助自己加深理解和記憶。上面這道題就可以這樣勾畫: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
第三遍,正確理解後再讀一遍,加深記憶和理解,然後動筆做題
2、不要給孩子檢查
關於檢查作業這件事,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不需要代勞去檢查,而是引導孩子掌握方法!
檢查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題檢查方法不一定相同,但是都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不能只看答案,而是要再看題目要求,對照題目要求檢查過程、最後才是答案。如果是填空題,最基本的訣竅是讀一讀看是否通順;是計算題一定要再算一下。
家長可以根據題目的類型指導孩子相應的檢查方法。
3、引導孩子掌握檢查方法
1.A類:粗心的錯誤
家長發現錯誤後先不做任何提示,只是提醒他再看題目要求、圖或者文字,然後對過程、答案進行思考。
孩子如果自己發現並改正了,就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A,表示這類錯誤是由於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
2.B類:方法、知識錯誤
孩子自己不知道為什麼錯,家長可以給他提示。
例如:某題:下面哪一行不一樣,在它後面的括弧里畫「√」。
(1)1、2、3、4、5()
(2)2、4、6、8、10()
(3)5、6、7、8、9()
孩子能夠理解題目要求是選擇不一樣的一行,可是不知道哪一行不一樣。家長可以這樣提示:「第一行的數字在發生什麼變化?每次增加多少?第二行呢?」孩子根據提示去思考,而不是家長直接告訴他答案。總之,能讓孩子去思考的,家長決不代替。
孩子根據提示作出來以後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B,表示這類問題自己還有一些困難,是自己的薄弱點,需要以後多思考、多練習。
3.C類:無法理解的問題
有些錯誤家長提示方法以後都不能解決,必須家長講解方法、過程,幫著孩子做出來的,這類問題請在序號下面寫一個C,表示這是孩子的難點,提醒孩子在老師講解類似問題的時候注意聽。
這些A、B、C符號的標注,其實就是孩子對自己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找到發生錯誤的根源,同時也幫助孩子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
例如:對於A類錯誤,需要仔細讀題,認真檢查;對於錯誤,需要上課時認真聽老師和同學的方法,多思考,多練習。
家長可以針對B、C類錯誤,再設計類似的題讓孩子練一練,力爭能夠在下一次不再成為薄弱點、難點。
4、記錄每天作業時間
時間寫在每次作業的後面,例如做練習冊第9、10頁,就把時間寫在第10頁最後,不要寫在家庭作業的記錄本上。
記錄時間會給孩子壓力,這樣可以督促孩子集中注意力,專注地完成作業。同時為了追求速度,孩子會有意識地尋找解決問題有效、簡便、快捷的方法,對孩子開動腦筋很有幫助。
初期家長可以幫著看時間,建議現在就買一個時鍾,讓孩子慢慢學著認鍾表,自己記錄時間。鍾表的認識本身就是一年級的難點,這樣還可以幫助孩子學習鍾表知識。
這些專注、高效的作業習慣,在孩子們上了初中、高中以後會有很大的作用。
家長指導孩子數學的方法
作業之前的「三問」
當孩子放學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先和孩子聊幾分鍾,了解學校今天都發生了什麼。等孩子進入聊天的狀態後,再自然而然地問孩子有關作業的事情,這里有三個問題比較重要:
1. 今天各科都有多少作業?
只問一句「今天作業多嗎?」是不夠的,不夠專注的孩子往往會避重就輕,把麻煩的作業放在後面,而孩子覺得作業麻煩,是因為孩子沒學會分解麻煩。
2. 各科作業的難點是什麼,為什麼覺得難?怎麼去解決?
分析各科的作業是體力活兒還是腦力活兒。體力活兒是指類似抄寫生詞之類的,這類作業適合在孩子精力不濟的時候去做。
3. 今天計劃先從哪一科開始做,為什麼?
精神好就從難點開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干「體力活兒」。
在上五年級的萌萌,最怕背誦古詩詞。學校布置作業要求孩子們每周背誦幾首。作為萌萌的學習難點,她媽媽就最先讓她背古詩。指導她如何學會高效背誦古詩,比如教會她發現這首詩壓什麼韻,找出寫景的關鍵字詞,有時會找出配有畫面的朗誦視頻給她看,幫她理解這首詩在講什麼。
這樣背誦起來就快多了,她也不害怕了,心情輕松的完成作業。
9. 現在的家長都是如何培養孩子數學能力的
現在的家長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從幾方面著手:
1.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引發孩子的好奇心。
2.寓教於樂讓孩子從生活中理解數學。
3.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
孩子的培養一直是父母關心的問題,為了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一定要從小開始,讓他逐步了解數學知識,通過實踐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引發自己學習數學的興趣,等孩子到了上學年齡之後,進入學校學習數學就會事半功倍。
三、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孩子想要學好數學,一定要有數學思維,家長要時刻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孩子通過行動思考,自己動腦理解數學的內在邏輯,讓孩子培養出數學思維。這樣孩子就能獨立思考,可以不斷進步,最終培養起自己的數學能力。
家長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一定要趁早,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