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如何發揮多媒體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並發展為智力的一種活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強大的交互功能,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這樣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例如多媒體的反饋系統可以使教學評價和反饋更加科學、及時、有效。在讓學生做選擇填空時,若學生拖動目標所到的位置不正確,計算機會馬上提示,鼓勵學生自己訂正,反復練習,正確後學生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還可以舉行各種競賽訓練等,培養學生的自製力、自覺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還可以減輕教師重復的教學和輔導,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 三、教師要「恰到好處地用」 在當今的教育中,信息技術可以看作是各類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中有機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但這不等於是整堂課全用和天天都用,它強調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比如上面的一些例子就用得恰到好處,這一點在數學學科上體現得更加明顯。所以要牢記信息技術教學的本質與根本目的,以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為中心,努力培養學習者的信息素質。要避免將信息技術裝「門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濫用。從而丟掉粉筆、黑板,教師的示範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富於人情味的及時交流,教師組織起來的探討問題的活躍氛圍等傳統教學的優勢。實際上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具,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這一段時間正是學生審題、思考的時間,而且重點內容還可以始終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術後,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認為許多東西都呈現給學生了,很快就過去了,沒有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信息量大,學生反映良好,其實由原來的「人灌」改為更高效的「機灌」。
㈡ 怎樣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手段層出不窮,軟體升級換代之快讓人目不暇接。新課標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本文將從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多媒體在數學學科各知識版塊中的運用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無處不在。
數學學科的三大特點是: 嚴謹性、抽象性和廣泛的應用性。 小學數學和數學科學在嚴謹性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如一些運算律的擴充,並沒有進行嚴謹的推證,而是用默認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學好數學卻不能放鬆嚴謹性的要求,要保證內容的科學性。數學的抽象性表現在對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現為高度的概括性,並將具體過程符號化,當然,抽象必須要以具體為基礎。數學廣泛的應用性不不用多說了,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為了培養同學們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上述三個特點中,本文側重於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才有了新技術發揮作用的空間。
二、 小學生年齡特點及相應的課件製作要求。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分成兩個階段來描述:
一是低年級段(一到二、三年級),學生表現出來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好模仿,思維的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點。因此,這個學段,老師製作的課件就要與之相適應:一要有趣,二要直觀。
怎樣才能做到有趣、直觀呢?這就要求老師,一定在課前不僅要研究教材內容,還要研究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心理需求,然後再去搜集和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形象的素材,如: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選擇喜羊羊、灰太狼等動畫形象;為了讓學生理解「加」與「減」的算理,可以讓靜止的小棒「合一合」與「分一分」,抽象的數學知識立即變得形象生動,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效果明顯。
二是高年級段,學生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以求異思維為主。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針對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課件設計過於兒童化,學生會覺得沒什麼思考的價值。我覺得要做到低年級趣味直觀的同時,更要注重突出課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課件來呈現思維過程,用課件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過渡架設橋梁。
舉例:圓的認識。
建立圓的概念,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往往都會藉助硬幣、鍾面等實物。剛才提到數學的學科特點時,就講到,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而這些物體的表象卻不是數學中的圓的概念的確切反映。
數學中的圓是指「以定點為圓心、以定長為半徑的點的軌跡」,但這個准確的概念在小學階段又不能直接說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去除實物中的非本質的東西,抽取其本質。那課件怎樣呈現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顯示硬幣、鍾面等實物,第二步,讓計算機慢慢地隱去非本質的東西留下圓的外形,「消隱」的手段使學生注意到了圓的實質。這樣的課件,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質的東西轉向本質的東西,從而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確。
三、 在各個教學段中,《標准》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 「 統計與概率」 , 「 綜合與實踐」 。
下面就這四個方面內容用實例形式進行簡要的使用方法和製作方法的講解。
1、數與代數
「 數與代數」教學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學,如「因數倍數」,「方程的意義」等,有計算方面的教學,如口算等。多媒體可以做哪些輔助的事呢?
(1)有助於幫助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級「9+幾」的教學中,湊「十」是基本的計算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十」是如何湊出來的,可以藉助PPT「自定義動畫」中「添加效果」的「動作路徑」功能,把「臉譜」移動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把2個臉譜中的一個移到圓圈中,與9個合在一起正好是10個,再用10加1就簡便多了。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圖片的移動外,還配合了算式的轉化過程,增強感性認知的同時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豐富口算練習的形式。
口算練習在小學階段的各個年級都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口算多數情況下是心算筆記的一種計算形式,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速度和正確性。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要口算練習的設計上主要有以下這些形式:
第一,用幻燈片(PPT)靜態呈現口算內容,讓學生看著大屏幕進行口算。好處是清晰,比小黑板好多了,比口算卡片製作容易。
第二,用用幻燈片(PPT)動態呈現口算內容,學生精力集中,讀取動態出現的題目並心算出結果再記下來。這種PPT動畫製作難度不大,動態形式多樣,在自定義動畫的添加效果里,有許多方式供大家選擇。好處是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口算興趣。
第三,用錄音的形式出示口算內容。
前兩種口算都屬於「視算」的范疇,口算練習還有一種那就是「聽算」,聽算比視算要求更高,更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才能保證聽清題目,聽覺的刺激有時比視覺更強烈,對學生心算能力要求也高,練習效果會更好。
多媒體可供錄音的器材很多,磁帶、電腦都可以錄制,現在學生用的英語「點讀筆」功能非常多,也可以用來口算教學上面來,而且「點讀筆」的錄制方式很簡單,只要利用「點讀筆」自帶的「錄音標簽」功能,就能很快把口算內容錄好,錄好後,與標簽匹配上,上課時,再用「點讀筆」輕輕一點錄音標簽,就可以播放口算內容了。學生聽算式,寫得數。如果一遍不行,可以聽兩遍,聽完後,還可以再聽一次核對得數。老師在學生聽算、核對時,可以通過巡視了解學生聽算情況。這種練習操作簡便,練習效果好。
(3)PPT中「觸發器」功能可以豐富練習內容或答案的出現形式。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學生回答後,需要把答案呈現在大屏幕上。這時,利用不同的動畫功能,出示的形式也不相同。
首先,再常用的是按題目的順序出示。如口算練習後,按題目順序一一出示答案,可以用「飛入」,也可以用其他「效果」,可以有聲音,如掌聲、鈴聲等,表示肯定、贊揚或,可以用圖形表示錯誤,如「哭臉」等。不足是,學生只能按順序回答,有點呆板,學生知道下面要做什麼,有的學生會出現視覺疲勞,走神或不去傾聽同學的發言。
其次,還可以用「觸發器」功能或其他功能實現隨機出示效果,學生想說哪題就點擊出示哪題答案,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如乘法估算教學中,學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如估算或准確計算,估算的方式也不一樣。老師在備課時,作好預設,把各種方法都按順序做好,記在心中,學生說到哪一種方法就點擊出示哪種,這種呈現方式可以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按一定的設計順序出現練習內容或答案,容易造成老師牽著學生思路走,把「人灌」變成「機灌」。
(4)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
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這可以說是大部分老師願意使用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也決定了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 困難,如果老師能夠設計一些巧妙的動畫,學生就能夠很容易理解所學內容了。如《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與除法的「商不變性質」的關系,利用「動作路徑」等方法,把4/12變化成4÷12,一個小小的動畫,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形象再現,學生對兩者性質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了。再如,認識分數後的一個提高練習: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有部分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學生就很難理解為陰影部分為什麼是四分之一,這時,PPT通過旋轉後,把分散的陰影組合在一起,學生就一目瞭然了。
2、圖形與幾何
新課標指出:在「 圖形與幾何」 的學習中,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空間觀念是指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 根據幾何圖形想像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根據語言描述或通過想像畫出圖形等。
「圖形與幾何」教學中,教具和學具的操作非常有助於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因而在教學中老師要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有條件操作的決不要演示,沒有條件讓學生親手操作的,就盡量用教具演示,演示不了的,多媒體就可以發揮作用了。這兒把多媒體放在第三位,不是輕視多媒體的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功能,而是凸顯其價值所在。
(1)創設問題情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學生,好的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年級數學教材圖文並茂,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要有興趣,但歸根結底,這些圖片都是靜態的,不同的學生對圖片所包含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樣。那麼,如何把教材中靜止的畫面轉化成形像生動、讓學生感興趣呢?多媒體課件在這方面就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是一段動畫、可以是一段錄像,可謂「有聲有色」。這樣的情景學生喜聞樂見,學習興趣自然高漲。例如,《圓形的面積》時,設計了「馬兒的困惑」這個情景。通過對馬的活動范圍的討論引入圓的面積計算的需要,即有知識生,也富有童趣。
再比如,教學《體積》時,教材出現的是「烏鴉喝水」情景。老師可以把靜態的圖片製成動畫,讓學生一邊看,一邊思考。學生是最喜歡動畫片的,他們在看動畫的同時,儲存在腦子里的生活經驗也被充分調動,當教師問「烏鴉為什麼能喝到水了?」時,學生都能結合自己經驗說出:因為石子佔有空間,把水「擠」上來了,初步感知到體積的意義。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對動態的情景更感興趣,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慾望,這充分體現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
(2)有助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的形成是幾何教學的重點內容,那麼,哪些空間觀念的建立需要得
到多媒體的支持呢?我覺得,有些不方便操作的,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如,長方體表面展開圖、圓柱表面展開圖、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轉後形成的空間圖形等。長方體的表面展開圖中,用到一些簡單的「自定義動畫方法」,如,圖片「進入」時用到「出現」,圖片「退出」時用到「漸變」,根據長方體表面展開不同階段看到不同形狀,運用一進一退,把整個展開過程表現出來,形象生動,
直觀有趣。
當然,也要以把這個過程圖做成多張PPt,通過播放獲得動畫效果。如圓柱側面展開圖。
把長方形旋轉後,得到什麼圖形?這是六年級學生常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可以用手捏著一個長方形紙片,以長為軸旋轉,可是,由於旋轉速度慢,不容易看到旋轉後的情形,只能藉助想像去體會旋轉後形成圓柱形狀,但有的學生就是難以想像出來。這時,如果能夠做一張PPT,把旋轉的過程展現出來,就能夠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旋轉後形成的形狀了。
(3)有助於體積計算公式推導
這是幾何教學中,PPT運用最充分的一部分,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部分,值得大家重視。有些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不容易通過實物操作實現,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可以通過實物教具演示,但是,如果再分的多一些,教具操作比較麻煩,更關鍵的是,要把拼成的圖形看成長方形學生不容易接受,也只是老師一廂情願地讓學生認同自己的觀點:分的多
了,就接近長方形了,學生看不到,自然也不一定能想到。通過多媒體課件,就可以把這種極限思想讓學生看到,有了形象的支撐,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就有了基礎。
同樣,這種方式也可以用到「圓柱的體積」的推導上去。(演示)但是,「圓錐體積」的公式推導過程還是讓學生實際操作好,課件也可以,但課件的效果不一定有很大的說服力。「圓的周長」教學過程中,課件的演示效果要強於動手操作。通過實踐發現,學生要課堂中通過滾動硬幣等測量周長比較困難,佔用很多時間,而這個時間花的不見得就是必須的,這時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節省時間,效果也比較好。
3、統計和概率、綜合實踐
新課標指出,統計和概率在低年級只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對簡單的調查數據歸類。到了高年級,則需要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簡單的計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多媒體在這部分內容教學中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創設情景、呈現數據、出示活動要求、豐富練習形式等。具體來說,我覺得,能夠體現多媒體優勢的例子還是很多的,如:統計圖的畫法,特別是在教學「折線統計圖的畫法」時,通過動態的「描點」(甚至可以配上聲音)、連線(運用擦除的方法),讓學生清楚感受折線統計圖的製作過程。(演示)另外,教學統計知識時,需要給學生提供一些課本上沒有信息,多媒體的作用就體現的更加充分了。
「綜合與實踐」在每冊教材中分散出現,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老師們對這部分內容重視的不夠,問題就是其教學內容不容易把握。新課標指出,這部分內容,「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從這句話中不難體會,課程標准對老師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想讓學生達到這樣的目標,老師的准備工作就一定要充分,多媒體可以很好的幫助老師把收集、整理的學科知識有序地、多種方式地呈現給學生,指導學生活動,豐富學生活動內容。如,《神奇的莫比烏斯帶》一課,老師在開展豐富活動後,利用聲音、圖片把更多的知識介紹給學生,豐富數學游戲的內涵,實現教學目標要求。
綜上所述,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作為常規教學手段的補充與拓展,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也不能無原則的使用或低層次的使用(僅起到掛圖或小黑板作用),揚其所長,克其所短,力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㈢ 淺談如何讓多媒體在數學課堂中作用最大化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可以把數學知識融入到優美的圖像、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中去,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
課上,巧妙的課堂導入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並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例如,在設計《商不變性質》一課的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了山羊分白菜的故事。秋天到了,山羊伯伯的白菜多的吃不完,決定讓小白兔和小灰兔分給大家一些。小白兔拎著筐,小灰兔推著車來到山羊家。山羊伯伯覺得小灰兔貪吃,決定教訓小灰兔。山羊伯伯分給小白兔8棵白菜,分給4隻小白兔,小白兔拎著筐蹦蹦跳跳走了。小灰兔16棵白菜,分給8隻小灰兔,小灰兔看著滿滿一車白菜,高興得合不攏嘴,推著車走了。山羊伯伯是運用什麼知識來幫助教育這個既貪吃又自作聰明的小灰兔的呢?在學習了今天的知識後,你們就知道了。
這樣以故事導入,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形象逼真的屏幕圖像和動畫能將教師用語言和教具演示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形象化處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更易體會到事物的本質。
又如《找規律》一課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新年聯歡會會場布置時的場景,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腦、眼、耳、手、口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互動式的計算機技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了條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運用多媒體化難為易,突破教學難點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的信息傳遞形態,主要以靜態形象和口語交流為主,以模型、掛圖,板書,和實物演示為輔,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常常感到單調、枯燥、注意力易分散,學習效果不理想。計算機集文字、圖形、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體於一體,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之感,能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是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充分顯示出來,而且積極調動學生的視覺直觀功能,刺激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找到事物間的聯系,突破教學難點。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用課件展示圓柱的組成,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得出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面積。側面積的含義及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師課件演示圓柱側面展開圖,側面的長和寬用不同的顏色標出,學生回顧側面的形狀以及長、寬與圓柱的關系,根據圓柱的側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即得出長=底面周長、寬=高。此過程藉助課件進行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側面展開圖的長、寬與圓柱的關系,繼而掌握側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難點。
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由於學生剛剛接觸圓錐,他們在理解上有很多的困難,特別是很難理解「圓錐體積」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但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對學生以後實際應用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這里就需要藉助與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可以在學生認識了圓柱的基礎上,提問:要研究圓錐的體積需轉化成已學過的物體體積計算,你認為轉化成哪一種物體最合適?,使用課件出示一些圓錐、圓柱容器圖,應選擇哪個圓柱做實驗,通過比較,學生明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最合適。接著演示:用空圓錐裝滿沙子往圓柱里倒,讓學生觀察看看幾次才能倒滿圓柱。用空圓柱裝滿沙子往圓錐里倒,讓學生觀察看看需要幾個圓錐。得出結論: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1/3。在這個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模擬的演示了圓柱與圓錐的關系,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圓錐,幫助他們更好地建立深刻的思維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用得更多的是它的演示功能。
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教師在課件中演示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梯形的右下角的頂點不動,再使一個梯形逆時針旋轉180度,使梯形上下底成一條直線,然後把第一個梯形向左邊沿著第二個梯形的右邊平行移動,直到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為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於梯形的高,每個梯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還可以將梯形切割成兩個小三角形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上底×高÷2,另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 :下底×高÷2,得出 提醒的面積是(上底+下底)×高÷2.。利用遷移的方法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三、運用多媒體化靜為動,轉變學習形式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有著巨大的優勢,因為它圖文並茂,可以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加深理解知識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組合圖形」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一個動態的圖形,學生可以根據組合圖形的分割,清晰地看到組合圖形是由多個學
㈣ 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計算機為載體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越來越多了被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應用和重視,並成為當今教育的一個熱門話題。如何有效地應用好這一功能強大的新技術,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本人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小學數學 輔助教學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計算機逐漸進入家庭和社會各領域,使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著越來越深刻地改變。多媒體技術也逐漸進入了我們的課堂,給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帶了變革,也給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要求。
一、小學數學教師要能夠熟練的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
教師是一堂課的主導者。課堂上,教師就好比是演說員,是魔術師。你要讓觀知道你在說什麼,演什麼,你台詞就得說得流利無誤,演技要熟練利落。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必須要一個操作熟練的老師,才能讓其發揮作用。否則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如某教師在一堂使用多媒體的課上,首先是開機,然後幾分鍾才翻到他要播放的PPT,講了不到十分鍾,機子就出了點小小的故障,他自己在上面弄,學生們在下面等,交頭接耳,稀里嘩啦亂成一片,過一會兒還是沒有弄好,結果只得又去找管理員,這時離下課已經只有幾分鍾了。這樣的一堂多媒體教學課,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因此,熟練的操作技能,是教師上好一堂多媒體課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勤學苦練,不恥下問,多多交流,不斷提升自己的各項教育教學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能自己修改和開發教學課件
應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除了應具有熟練的軟硬體操作技能,還應該能夠自行修改和開發自己教學課件。網路上的教學課件往往是量多而不精,而已教材配套的教學課件又少或不切合自身實際,用起來就會感到資源貧乏。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課題,有網上找了半天,還是找不到如意的教學課件,一般來說,網上找到的課件都不一定適合自己的教學意圖,或是圖片多了,動畫多了,學生的視線和注意力吸引不到內容上;或是內容繁雜,廢話連篇,不夠精簡等等。亦或是找了半天根本找不到想要的東西。而教材也沒有配套相關資源。這時候我們往往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和所面對的教學對象對我們下載的課件進行重新組合和加工,適當補充部分內容,不斷地修改以形成自己的課件。要做到能夠自己修改和開發切合自己的,具有高使用何時價值的課件,又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相關專業知識和操作使用各種開發工具的能力,如:課件製作的需求、課件製作的流程、課件製作的原則、課件的特性,以及PowerPoin、Photoshop、Windiws圖畫工具等等開發工具的使用,都要求教師要具有足夠的課件製作的理論水平的開發工具的操作技能。
三、多媒體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門新興的教育技術,它要求使用者必須具備熟練才操作技能和自己開發、編輯教學課件的能力,同時還要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育技術的含義和作用。計算機輔助教育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應重在「輔助」二字,讓計算機為教學和學習提供服務。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小學數學教學有如下作用:
1、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計算機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於一身,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它具有很強的形象性、靈活性、多樣性,小學生對其中奧妙有很多濃厚的興趣。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使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注意力。
2、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強化感知,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清晰地展示或無法觀察到展示過程。而多媒體技術集聲、光、色、動等於一體,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閃爍、移動、變形等功能,使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內涵。
3、在數學課堂教學時靈活、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輔助課件進行輔助教學,能夠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計算機教學可以加大課堂教學容量,克服傳統教育教學過程的弊端,創造最佳知識傳輸效果。使用幻燈片,可以代替黑板板書,簡化書寫過程,節約書寫時間,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
1、考慮是否有無必要使用多媒體,控制其使用的頻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理論結合實際,鑽研教材,精心備課,結合教材內容選用恰當的媒體進行教學,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或者說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一定比其他媒體教學的效果好。高頻率的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還會讓學生感到乏味。我們應該從眾多的教學媒體中選取更加符合教學內容的,更能體現教學重難點的,更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教學媒體,可以不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就不要去使用計算機。如果每課必用且毫無選擇,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機械麻木而喪失主動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抑制了教師授課水平的提高,我們應該將多媒體課件作為課堂教學點睛之筆,使其真正用在「輔助」教學上。
2、選好素材,做好課件。
現成的課件一般都不適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修改和自製課件是我們用好多媒體的唯一途徑。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構思和創意,製作出的課件是智慧的結晶,是辛勤勞動的成果。而網際網路上的信息資源是個巨大的信息寶庫,互聯網實現了資源的共享,我們數學教師應該能夠充分運用網路資源,課前收集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如需要修改的課件,需要插入的圖片、圖像、聲音和相關資料等。並將這些素材按我們的教學意圖,教學構思重新組合,開發出適合自己的教學課件。製作課件時一定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界面要美觀大方,有利於學生觀看,又要能調動學生興趣,太單調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太花哨又會讓人眼花 繚 亂,將學生的注意引開,顏色搭配要恰到好處。
3、教師要把握好多媒體呈現的頻率和時機。
㈤ 如何在小學數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是當前研究的熱門課題。《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呢?本人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在數學教學中,可運用多媒體技術集形、聲、色於一體等特點,直觀形象地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第一冊「認識鍾表」這一內容時,一開始出示小明起床的畫面,並伴有鬧鍾的鈴聲,讓學生說說「小明什麼時候、在做什麼?你是怎麼知道小明起床的時間的?」學生一下子被這一畫面及聲音吸引住了,個個認真觀察搶著回答,從而很順利地導入了新課,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又如,在教學第二冊「認識人民幣」時,在講新課前,先播放兩段影片:一段是人們在超市買東西的情景;一段是人們排隊買車票的情景。這兩個情景,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學生就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播完這兩段影片後,教師問學生:「這兩段影片拍的是什麼情景?」「買東西、買車票要用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再問:「你們想認識人民幣嗎?那麼,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人民幣』。」這樣就使學生自然覺得數學離我們的生活不遠,從而快地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二、動態演示,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
和傳統媒體相比,現代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使人的思維過程更加形象直觀,它可以藉助各種圖像、動畫、實物投影、文字展示等手段,使原先僅僅只藉助於文字描述的概念、道理等直觀化,從而加強學生對這些東西的理解、記憶。在常規教學中,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規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一定的效果。運用電教媒體,可以很輕松地解決這些教學上所遇到的問題。
如小學數學第一冊「加減混合」是第六單元教材的一個難點內容,它們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者由於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並克服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的計算障礙,我在教學上運用了電教手段,用動畫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在教學先加後減的混合計算時,屏幕上出現湖裡有4隻天鵝,又飛來3隻,一會兒又飛走了2隻的場面,然後根據畫面所反映的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3-2。一方面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後減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另一方面又表明計算順序。這樣,輕松地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取得了在黑板上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
三、增大容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提高數學課教學效率」是一個大課題。要切實提高數學課教學的效率,就必須使數學教學具有高質、高速、高量的特點。如果只有高質,卻低速、少量,從整體觀點來看,仍不能算是高效;同理,如果只有速度,只有高量,卻低質、無效,也談不上高效。只有高質、高量、高速三者緊密融合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就很容易實現。
如小學教學第二冊「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在教學「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時,利用多媒體把我們常見的一些人民幣做成一段影片,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可以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又節約了時間,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又如第二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鞏固新知的教學,要完成練習十的第1~4題,如果按照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一題一題地講解,或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一題一題地講解的話,這樣所用的時間就變得很多,使教學容量大大地降低,而且學生在練習時會覺得很枯燥、無味,學習的熱情不高,教學效果也不好。利用多媒體技術,這樣的問題很容易解決,我把這四題練習穿插到故事的情節中去,在開始練習時,我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小公雞和小鴨子倆是好朋友。有一天,小公雞要到小鴨子家去做客,在路上遇到了種種困難。同學們,你們願意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幫助小公雞解決困難嗎?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就高漲起來了,個個都積極舉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四道練習。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能增加教學的容量。
教育手段現代化是信息化、全球化時代對教育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說,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一項意義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艱巨任務。所以,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結合多媒體技術的自身特點,把多媒體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利工具。
㈥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中每天都離不開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嚴謹性及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匱乏和抽象思維的局限性,導致了許多小學生認為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難學的科目,多媒體教學的介入,突破了這一難題,它有利於數學教學情景的創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利用多媒體教學還能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加強審美教育。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數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認識事物或關心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學生的內在動力。一堂成功的數學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遠程教育資源具有集信息於圖、文、音、視、動、色為一體,綜合表現力強的特性,以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通過多媒體的音、像畫面,為學生創設有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入境動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和美的感受中學習知識,大大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例如在講授〈七巧板〉這一內容時,利用多媒體將七巧板的七塊圖形旋轉、移動拼出學生熟悉的圖案,使學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數學好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遠程教育提供的豐富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常規的教學中,由於受到時間、空間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而無法滿足教學內容的創作及呈現。而遠程教育手段能夠創設集圖、文、聲、色及網路、交互於一體,利用多種表現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地模擬和呈現實際生活情景,有利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的聯系,從而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可以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擴大了學生的認識空間,縮短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減少了學生想像的困難,為學生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飛躍提供了有力支持,促使學生理解數學、愛數學、應用數學,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數學廣角》時,可以運用遠程媒體資源演示重慶國際會展中心圖。讓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等所獲得的有關信息,並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讓學生通過對現實問題的探索充分認識到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利用多媒體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還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堂教學目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過程與方法」是第一列入課程改革目標的。可見,數學的學習重要的是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運用遠程教育的媒體資源,能有效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動與靜的相互轉化,使數學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導、規律的揭示等均能清晰而形象的顯示出來,不僅輔助教師的教,更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有利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在推導〈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推導過程,讓學生體驗計算過程,明白其算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就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學習的責任也就能真正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的學習才是一重真正的自主學習 。
總之,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更利於數學教學情景的創設、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