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二年級數學如何審題

二年級數學如何審題

發布時間:2022-12-13 23:06:23

⑴ 如何培養提高二年級審題能力

1、培養學生指讀題目的習慣。
一提起到讀題,大多數人都認為那是語文學習的專利,其實不然。數學中的讀題不僅是掌握數學語言的前提,而且是理解數學題目題意的必要基礎。我們可以從高一年級開始,要求學生在做題之前至少要先讀2遍題目。可以先讓學生們自己試著讀題,為防止他們讀題像「小和尚念經」一樣有口無心,我讓他們用手指指著文字,指好了再讀題。有時是響亮地齊讀,有時是不發出聲音的默讀。這樣,學生把題目讀通了,也就自然就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做起題來就容易多了。
2、引導學生找到讀題的方法。
讀題的方法即在讀題的時候找出關鍵詞、重要詞,並且讀的時候重點詞重點讀,做題的時候把關鍵詞圈出來。堅持這種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在讀題時就能抓住重點,理解題目的意思,不容易出錯了。
3、加強對比練習。
數學是一門思考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反復練習也可以形成一定的解題技能。就學生容易出錯的題,或者具有逆向思維的題,我經常出對比練習,讓學生在對比練習中思維得到鍛煉,形成一定的解題技能。多進行這樣的對比練習,學生就會從中體會到題目中一字之差就可能導致題意大變,逐步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進而提高審題能力。

⑵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

為你奉上專業教師的經驗之談,請你參考:

影響學生審題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材的呈現形式。新課程改革後,教材素材的選擇上,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改動,強調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也對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沒有把題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辦事。產生這類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如有一道應用題:媽媽一共買了12個蘋果,吃了6個,還剩下幾個?學生一看到「一共「兩字,就斷定這道題是用」加法「,而題目不在認真往下讀。又如:一道題是」按所給的乘法口訣寫2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一些學生根本就不讀題。見題就做,就給寫出了四個乘法口訣,他們以為繼續寫口訣。
(2)沒有注意到題目中的關鍵性字詞,這是因為小學生在觀察時只注意了整體,不注意細小的地方,因此看錯了題目,造成了感知的錯誤,因此列出錯誤的式子。如一次數學考試的選擇題:4個6相加是多少?選出下面錯誤的答案。A.4X6 B 4+6 C.6X4這道題有一半的學生都選擇A或C。關鍵是他們審清楚題目中關鍵詞「錯誤「,當然有些二年級的孩子對」錯誤「意思還不是很明白。
(3)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認識字不多,當然這個很大程度會影響他們的理解水平。幾次每次考試或者完成練習我都強調要認真看情題目,但是還是一些學生把題目看錯。一些孩子真是答非所問,有些答案真叫你苦笑不得。問那些孩子,結果是:我沒有看題目,因為題目中太多字我不認識,也不理解,所以乾脆不看。
(4)對數學術語或字詞不理解。如「番了一番、增加到」「增加了」「減少到」「減少了、提高了、提高到」分不清。如一道應用題:1、某農場去年產奶2頓,今年比去年增加了3頓。今年有產奶多少?2+3=5(頓)
2、某農場去年產奶2頓,今年比去年增加到3頓。今年有產奶多少?(3頓)
這2道題目很多同學搞不清楚,關鍵是對題目中「增加了和增加到「的意思不理解,也不能區分。所以很多學生把第二題列算式為:2+3=5(頓)
(5)審題時注意到了問題,但在做題目時候卻忘記了。我班裡有一個孩子他每次考試時候都會很簡單的題目做錯,他審題時審對了,但是真正動手就做錯。但是別人這道題目怎麼做,他可以很完整很准確答出來。
對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讀題習慣時很重要的,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做對題目的開端我班裡有一些孩子以前解答題目從來不認真看題目,看題就做,自從我著手培養他們的審題習慣和能力之後,他們的成績進步大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把一些審題中出現的不好的審題習慣扼制住。審題時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題目後,不要盲目的答題,而是要多讀,讀出感情,讀出深意,一邊讀一邊手點過去,把題目的核心或要求劃出來;最後是深刻理會題目的涵義:
(1)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如有一次練習課,有一道應用題:一瓶墨水時4元,媽媽帶的錢剛好買了9瓶墨水,媽媽帶了幾元?有一個孩子很隨便掃視了題目就對說:老師,這道題我不會做!我說你在讀2遍題。他讀了2遍之後,還是不做之後對我說:「老師,我還是不會哦!我說你用心用腦在認真讀,直到你讀懂。後來他還真的做出來。
(2)長期指導和訓練,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每次做練習或者考試,要學生自己讀題目,要他們自己說出題目意思,並訓練他們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的意義。
(3)聯系實際,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審題的習慣
(4)循循善誘,培養學生獨立做作業的習慣。孩子學習是考自己的努力,很多學生依賴性很強,等待老師或者同學的答案,甚至等待家長的的輔導。學生平時學習中,要杜絕過多的輔導。樣養成他們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5)熱情鼓勵,培養學生勤學善思、質疑問難的習慣,多加引導,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比如有一道數學題畫了10個三角,要學生從左數給第5個圓塗上顏色,又讓學生從左數給前面的5個圈起來。一定要讓學生認真讀題,分清「左」和「右」,還要分清「5個」和「第5個」。
總之,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仔細讀題,認真審題,要不斷做學生的表率,傳授他們審題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⑶ 如何讓孩子提高數學審題能力

●關鍵詞:細心 耐心
上文兩道題的錯誤原因是學生沒看清題目,審題時缺乏細心、耐心。

方法A:針對練習、邊讀邊圈
針對學生審題時缺乏細心、耐心,可讓學生邊讀邊圈出題目中的關鍵詞,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要讓孩子一個字一個字用筆點著讀過去。
針對「想當然」的做法,如將「25000÷20×50」算成「25000÷(20×50)」,可以讓孩子練一些對比題,多關注題目中的重點詞、句。同時,注重發散思維培養,如出示「某班男生佔4/7」後,問問孩子想到了什麼,如「女生佔3/7」、「女生和男生的比是3:4」、「女生是男生的3/4」、「女生是男生的1又1/3」。
●關鍵詞:方法
有些數學題數量關系復雜,甚至有干擾信息,不明確信息等,特別是高年級的行程問題等。遇到這類復雜問題,孩子很難找出題目主幹,找不到題目突破口。
更多時候是孩子見到復雜的題目怕了,輕言放棄。同時,缺乏解題方法,畫圖、列舉、假設等這些數學中常用的方法接觸不多,沒有用的習慣與意識。另外,還因孩子做題時沒建立良好的問題意識,從問題出發,去想一想解決這道題就要找到什麼,從而找到有用的數量關系,建立合理的數量關系式。

方法B:課堂滲透,說想法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重視解題思路的再現,多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想的,讓學生養成做題時先理清數量關系,理解題目意思的習慣。除了課堂上,家長也可以幫孩子學一些數學解題方法,如畫線段讀,列表法,甚至檢查的方法,不斷鼓勵孩子用這些方法,如在解決和倍、差倍問題時用畫線段。
孩子做錯題目,教師、家長都不要急於否定,或直接要他訂正,有時間可以讓孩子自己說說,他這么做的想法是什麼,在說的過程中孩子往往就能理清關系,發現自己的錯誤了。有限的教學時間決定了老師不可能每一題、每一人都這樣操作,所以家長有空時可以在家輔以這樣的幫助。
當孩子問問題時,也讓孩子自己先多讀兩遍題,把題目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這些有利於孩子理解題目。特別是一、二年級就能養成這樣的習慣,對今後孩子解決更復雜的問題也會有幫助,即便孩子現在已經是小學中高段了,也不會晚。
●關鍵詞:生活經驗
「小王要將一根水管鋸成6截,每鋸一次的時間是3分鍾,完成任務時共需要多少時間?」
學生常常會做成6×3=18分鍾,這是缺少生活經驗引起的。因此,初解這類題時錯誤率很高。

⑷ 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當老師讓學生找出錯題的原因時,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是沒有看清題目要求或沒有讀懂題意。當老師叫他們再把題目要求讀一讀,重做一遍時,很多學生就能正確解答。因此老師誤認為是孩子們的「粗心」和「馬虎」造成的。可仔細想來在「粗心、馬虎」的背後顯露出的正是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和消極思維定式。所以要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入手。正確審題無疑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前提與關鍵,而消極的思維定式卻給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帶來了極大影響,導致在解決問題中常常出現錯誤。
1. 憑感覺、憑印象的思維惰性。學生最先接觸的思維和方法,牢固掌握的內容,往往在學生的大腦皮層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他們習慣性地使用第一印象思維,解題過程中忽視了認真審題,僅憑感覺、憑印象,造成「先入為主」思維方式,從而限制了對問題的分析范圍,解題方法定型化。
2. 學生容易受到對例題強化信息的影響。平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數學同類例題反復講解,過多強化,就容易讓學生死記硬背,進而形成強信息。這種強信息往往會使學生的正確思維受到干擾。
3. 對以往積累的經驗給予過多的依賴,妨礙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學生受思維定式的影響,不認真讀題,一看題目好像做過,急於下筆,至於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都沒有看明白,對於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擴展解題思路更無從談起。這樣的學生,他們往往注重了知識的記憶,而忽視對題目中數量關系的深入細致的理解和分析,從而在解題中思路單一,思維受到局限性,創造性思維得不到發展。
由此可見,思維定式對於學生解題的消極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如果不認真仔細地去理解和推敲,而一旦題目中條件有所變化,受思維定式的消極影響就會導致解題失誤,久而久之,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會逐漸下降。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如何克服消極思維定式,培養學生審題能力,讓學生來正確解決問題呢?本人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概念教學,巧用思維定式
概念教學是為解決數學問題打好基礎的教學,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依據。我們在教學中發現,不少學生對於基本的數量關系、公式等理解不透徹,掌握不牢固,而這方面知識的薄弱也嚴重製約著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在概念教學方面要下功夫,對於基本的數量關系如「路程=速度×時間,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以及一些圖形的周長、面積、體積公式」等等,要讓學生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做到能舉一反三。這樣,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就能根據已有的概念知識進行解題,最大化地巧用思維定式的優點,達到靈活解題的目的。
二、引導讀題,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正確指導學生認真讀題,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就為審題和解決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是讀。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前提。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做准備。在讀題方面上教師一定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讓學生養成獨自讀題的習慣。在讀題習慣的培養上,學會抓住關鍵字,重點詞。比如說這樣一道題目:「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傾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傾棉田,一共要用多少天?」問題中的 「再」和「一共」就容易被粗心的同學弄丟,錯誤結果自然出現。所以我們要求學生在讀題時認真仔細,找出題中的關鍵字,發現題目中隱藏的所謂「陷阱」詞。
二是說。學生通過讀題推敲後,要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將題意能夠口述出來。在審題中,不管學生審題正確與否,都要培養學生養成想說、會說、敢說的習慣。通過說,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取長補短,讓他們在思考和爭論中加深理解,提高審題技能。
三、對比教學,防止混淆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防止思維混淆。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同類題型比較分析,找出同類題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中發現問題,使學生對知識的可利用因素和容易混淆因素進行辨別區分。如(1)一根繩子長3米,用了4/5米,還剩多少米?(2)一根繩子長3米,用去了4/5,還剩多少米?學生在這里必須弄清楚4/5米和4/5,一個是數量一個是分率,它們表示的意義完全不同。
四、扎實進行基本功訓練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扎實的基本功訓練,讓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
1. 一題多問。一題多問是指相同條件,啟發學生通過聯想,提出不同問題,以此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六年級二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1)男生是女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2)女生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3)女生是男生人數百分之幾?
(4)男生人數比女生多百分之幾?
(5)女生人數比男生少百分之幾?
2. 一題多變。通過變換題目中的條件或問題,有助於促進和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例如:「某商店運來西瓜360箱,______,運來哈密瓜多少箱?」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根據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補充另外的一個或者多個條件,變成了多道解法不同的應用題。這樣的練習,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使學生的思維從具體不斷地向抽象過渡,進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 一題多解。在一題多解的訓練中,可培養學生從一個問題的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抓住問題的實質,既可擴大知識面,深化知識結構,又可活躍求異思維。
如教學「一個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會上問『誰做完了語文作業?這時有37人舉手。又問『誰做完了數學作業?這時有42人舉手。最後問『誰語文、數學作業都沒做完?沒有人舉手。你算算看:這個班語文、數學作業都做完的有多少人?」引導學生以線段圖為思考依據分組討論,終於匯報出以下四種方法:
生1:①先求出沒有完成語文作業的有48-37=11(人);再求出沒有完成數學作業的有48-42=6(人);最後從全班人數中,去掉沒有完成語文、數學作業的人數,就是兩科作業都完成的人數48-11-6=31(人)。
生2:先求出沒完成語文作業的人數48-37=11(人),從完成數學作業的42人中,去掉未完成語文作業的11人,就可以求出兩種作業都完成的人數42-11=31(人)。
生3:先求出沒有完成數學作業的人數48-42=6(人),從完成語文作業的37人中,去掉未完成數學作業的6人,就可以求出兩科作業都完成的人數37-6=31(人)。
生4:因為做完語文作業的37人中有做完數學作業的,同時做完數學作業的42人中也有做完語文作業的,如果把兩者加起來,那麼既做完語文作業的又做完數學作業的,就統計了兩次。因此從37人加42人的和里減去全班總人數48人,就是兩科作業都做完的人數。算式為37+42-48=31(人)。
以上是學生在討論中得出了一題多解的思考過程。通過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念的過程,學生不僅掌握了這道題的多種解法,也獲得了成功的體念,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能體現現代教學思想的演算法多樣化,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總之,消極思維定式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雖然有負面影響,但是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取積極的態度和有效的措施,努力抓好審題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會進一步發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⑸ 二年級小孩數學不能認真審題怎麼辦

怎樣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 在數學教學或者在老師引導下完成練習時候,大多數的學生都能較好的掌握教學的各知識點,也能練習做得不錯,但在讓學生自己獨立實際的操作中往往做得不盡如人意,而審題就是最突出的一個方面。審題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解題能力,也直接影響道學生考試成績。 影響學生審題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材的呈現形式。新課程改革後,教材素材的選擇上,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改動,強調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也對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審題錯誤的幾種情況。 1、沒有把題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辦事。產生這類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如有一道應用題:媽媽一共買了12個蘋果,吃了6個,還剩下幾個?學生一看到「一共「兩字,就斷定這道題是用」加法「,而題目不在認真往下讀。又如:一道題是」按所給的乘法口訣寫2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一些學生根本就不讀題。見題就做,就給寫出了四個乘法口訣,他們以為繼續寫口訣。 2、沒有注意到題目中的關鍵性字詞,這是因為小學生在觀察時只注意了整體,不注意細小的地方,因此看錯了題目,造成了感知的錯誤,因此列出錯誤的式子。如一次數學考試的選擇題:4個6相加是多少?選出下面錯誤的答案。A.4X6 B.4+6 C.6X4這道題有一半的學生都選擇A或C。關鍵是他們審清楚題目中關鍵詞「錯誤」,當然有些二年級的孩子對「錯誤」意思還不是很明白。 3、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認識字不多,當然這個很大程度會影響他們的理解水平。幾次每次考試或者完成練習我都強調要認真看情題目,但是還是一些學生把題目看錯。一些孩子真是答非所問,有些答案真叫你苦笑不得。問那些孩子,結果是:我沒有看題目,因為題目中太多字我不認識,也不理解,所以乾脆不看。 對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讀題習慣時很重要的,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做對題目的開端我班裡有一些孩子以前解答題目從來不認真看題目,看題就做,自從我著手培養他們的審題習慣和能力之後,他們的成績進步大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把一些審題中出現的不好的審題習慣扼制住。審題時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題目後,不要盲目的答題,而是要多讀,讀出感情,讀出深意,一邊讀一邊手點過去,把題目的核心或要求劃出來;最後是深刻理會題目的涵義。具體做法如下: 一、讀題是審題的基礎 數學中的讀題是理解題意的必要措施。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作準備。低年級的孩子由於識字不多,如果老師、家長常常代勞,就會導致學生如果老師、家長不讀題,他們就不會做,形成了依賴性。所以平時的課堂中,要訓練學生自己試著讀題,如果碰到不認識的字我就在黑板上寫出來,並註上拼音讓他們看了拼音讀,要學生認真讀題,要一字一句地讀題,讀正確,不漏字,不添字,不讀破句,因為低年級學生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所以還要帶領學生讀題,把學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詞語適當進行解釋。在學生讀好之後,讓學生進行敘述。要求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把題目的條件、問題及意思再復述一遍。如這樣通過學生認真的讀題,孩子們自然明白了題意,會解題了。在平時的練習中,我會要求學生把讀到的關鍵字、詞進行標記,這樣做題就不會出錯了。 二、觀察是審題的保證 低年級題目大多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觀察時候要有序。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的「節日的廣場」中,整頁色彩鮮艷,內容豐富,學生很容易很興奮,跳躍地看。這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按從上往下、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觀察。這就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數量間的特點和關系。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觀察要求要指向清晰,盡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價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學生就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畫面,尋找有用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對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的問題,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以後,要用自己的語言把觀察到的信息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另外,我們要進行長期的指導和訓練,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每次做練習或者考試,要學生自己讀題目,要他們自己說出題目意思,並訓練他們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的意義。聯系實際,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審題的習慣。循循善誘,培養學生獨立做作業的習慣。孩子學習是考自己的努力,很多學生依賴性很強,等待老師或者同學的答案,甚至等待家長的的輔導。學生平時學習中,要杜絕過多的輔導。養成他們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對每個學生都要熱情鼓勵,培養學生勤學善思、質疑問難的習慣,多加引導,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比如有一道數學題畫了10個三角,要學生從左數給第5個圓塗上顏色,又讓學生從左數給前面的5個圈起來。一定要讓學生認真讀題,分清「左」和「右」,還要分清「5個」和「第5個」。 總之,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仔細讀題,認真審題,要不斷做學生的表率,傳授他們審題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⑹ 如何培養二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及習慣

我們經常在學生的作業中發現錯誤比比皆是,當你讓學生再把題目要求讀一遍,他們就馬上反應過來,只三兩下就解答完畢。於是,我們往往會給這些學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給予評價。深入分析,是不是就是粗心、毛糙惹的禍呢?其實,在粗心、毛糙的背後顯露的正是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決問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一種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託,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而這種能力的獲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為了培養學生初步的獨立作業的能力,教師就應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教學,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形成較強的審題能力,才能提高練習的質量和速度。因此,作為一年級的老師我平時是這樣做的:(一)動口讀題。在練習中,錯誤率非常高。可在訂正時,教師只是再讀了一遍題目,大部分學生就能解答了。經過對學生的平時的觀察,得出「病症」在於學生答題前沒有讀題,更談不上審題了。由於一年級不識字和識字量少的緣故,平時在做題時經常是老師和家長讀題。這就造成了有些學生的懶惰思想非常嚴重。在做題時常常依賴老師或家長讀題,有些孩子一離開老師或家長就什麼題都不會做。因為我們孩子的閱讀能力在家長、老師的一次次幫助中得不到培養,審題習慣在一次次幫助中被淡化、被誤導。以至於許多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慢慢的不會讀題或是很少去讀題了。他們在做題時,只是憑借平時做過的題目形式去解題的,錯誤率當然高。很多同學在解決問題時,常會用眼睛掃一遍題目就急於動筆,結果是經常搞錯題目的要求。例如:要求計算出得數,把錯誤的得數劃去。8+9=(17,18),5+8=(13,14)這道題本身很容易,但是我們在平時的做題中都是選出正確的得數畫「√」。而這道題要求把錯誤的得數劃去。有些孩子只看了一半題,有的甚至連題目要求都沒看就在正確的得數畫「√」了。雖然學生計算出了正確的得數,但是由於沒達到題目要求。也是錯的。從這個例子中,我們感到了動口讀題的重要。在做一道題之前首先要讀題,培養學生正確讀題的能力尤為重要。一年級孩子的讀題主要是要讓學生能看懂題目的意思,知道這道題要我們做什麼?學習過拼音以後,對於一些簡單的文字,讀題時我們都要求學生先把題目讀一讀(個別不認識的字可注音)。我們不怕孩子讀得不好或是讀得慢。第一次讀題就是簡單的識字,我們要求學生做到讀正確,不讀錯句,不添字漏字。第二次讀題再讓孩子找出自己讀得懂的地方和讀不懂的地方,甚至可以讓學生,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仔細認真推敲,這樣才能准確理解題意,提高審題能力。例如有的題目中提到的「多」、「少」、「高」、「矮」等比較容易忽視或容易混淆的字詞可加著重號,如「和8相鄰的兩個數是()和()」要求圈出「相鄰」;「把下列各數從大到小排列」則要求圈出「從大到小」等。這些都可為正確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二)動眼觀察一年級的教科書中在解決問題的這部分知識中都是以圖文呈現的。有些學生不能把圖和文字聯系起來。在教學時我們還注重培養學生讀圖文題的方法。有圖有文字呈現的題目,讓學生先看圖再讀文字。但有的學生不會看圖只看文字,不去到圖里找有關信息,拿到題目不知道如何去做,對題目一知半解,無法下手解決。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讀有圖有文的題目。告訴學生,首先要讀圖,了解圖中的信息,然後再去讀文字,接著再來分析知道哪些條件,要求的是什麼問題,讓學生知道圖和文字是有聯系的,要把圖文結合起來讀,結合起來理解。通過認真的讀圖,說出圖意,幫助他們理解題意,理清圖和文之間的聯系,就能在頭腦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掌握了讀圖文應用題的方法,他們在解決這部問題就輕松多了。(三)動腦思考有些題,題目要求很簡單。但是要讓學生先要認真思考找出圖中的規律再寫答案。在一年級中算是比較簡單也很普遍的題,但就是這種簡單的題學生還會發生這樣的錯誤。出錯的關鍵在於學生沒有根據題目認真思考這道題是怎樣排序的。所以我們看到了引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仔細推敲和耐心思考的重要性。簡單題都需要學生仔細推敲和耐心思考。難題就更不用說了。一年級,孩子的分析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於一些難以得出的信息,我們也適當的引導。隨著孩子年齡的慢慢增長,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習能力越來越強,就慢慢放手,讓孩子養成獨立審題的習慣了。總之,良好的審題習慣的培養是重要的,持之以恆,學生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就一定能自覺形成,並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但是良好審題習慣的養成也是困難的。教師需要明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必須從點滴做起,堅持做起。

⑺ 如何讓孩子提高數學審題能力

一、 審題的重要性 「面對已經做過好幾遍,講了好幾次,強調好幾回的題,學生怎麼又錯了?」這樣的報怨,大家太熟悉了吧!現在你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這是誰的錯?當你讓學生認真做題,學生卻還是錯了,原因是什麼?當你讓學生改錯時,你不講他也會做對,原因又是什麼?那就是沒有認真審題,因此,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審題是一個非常重要、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的環節.無論對什麼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審題,可以說,審題是解題的基礎.
二、 何謂審題
1、審題,即看清題目,理解題目所表述的意思.
2、審題是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題之間的重要過程: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能力是一種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水平為基礎,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這種能力的獲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便是這樣的道理.
3、審題是學生挖掘信息、遷移信息的過程:審題過程是挖掘信息的過程,也是遷移信息的過程,它是對問題所含信息的提取、組合、加工和表達的過程,只有通過細心、認真的觀察,抓住關鍵的信息,方能認識問題的本質,合理地選擇解題方法.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許多孩子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在拿到題目時往往看見數字就去加、減、乘、除,有老師對部分學生開玩笑說是加減乘除打架,誰打贏了就用誰.對於一些簡單題目來說,這或許還看不出什麼問題,但對於那些喜歡「拐彎」的題目來說,就會發現問題來了.例如一道這樣的習題:「三位老師帶領82名同學去坐纜車.每輛纜車只能坐2人,至少需要多少輛纜車?」很多學生都沒有將三位老師算進去,因為他們只看見了阿拉伯數字82和2,而似乎忘記了「三」的存在.

閱讀全文

與二年級數學如何審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