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使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更有效
高中數學教學的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品質,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觀點顯得尤為重要。它直接影響了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我們不再提倡「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更加關注每個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既教給了學生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是每個教師都關心。的問題。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的老師普遍採用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設置有效的課堂問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來,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體,在這過程中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雙豐收。然而,實際上很多時候,教師預設的問題流於表面,不能環環相扣、逐步推進,不能揭示知識產生的過程;再加上教師不考慮提問的方式方法等等,阻礙了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互動。這樣的話,不但不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甚至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預設有效問題。對於如何預設有效的問題我自己有如下體會:
一、課堂提問要重質量而不是重數量
實施素質教育之後,教師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滿堂灌的教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注重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教師就把課堂提問的數量作為了衡量一堂課學生是否真正參與教學的一個標准。然而,在課堂上由於問題太多,學生窮於應付,看似師生互動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實際上由於問題不鮮明突出,學生對這些問題並沒有留下什麼印象。學生根本沒有自己消化吸收的過程,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無法獲得完整的知識,更加不可能在課堂上理解整個知識產生的過程。長此以往學生在面對課堂教學時會失去學習的耐心,更加不可能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變成惡性循環。所以在課堂提問中要重質量而不是重數量。
二、課堂不光要重提問,更要重視提問後學生的反饋
有些時候上課之前也是精心准備了一些問題。當學生在回答時,卻經常把學生晾在一邊。有時學生剛剛回答,老師就接住學生的回答,一講到底。長此以往,學生非但不能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學生對問題的麻木和對教師自問自答的依賴性。
數學教學過程應當將學生主體擺在突出的位置。教師對一些關鍵問題、關鍵環節且慢說破,留下「更美的風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欣賞,使其在探索、思考問題的體驗中提升思維和激發興趣。例如在雙曲線概念的教學中,當得出雙曲線定義:平面內與兩定點F1、F2的距離之差的絕對值等於常數(小於|F1F2|)的點的軌跡叫做雙曲線,提出問題:動點的軌跡是雙曲線,滿足的條件是什麼?當學生得出||PF1|-|PF2||=常數(小於|F1F2|)後,可以將條件進行如下改變讓學生思考。將小於改為等於或大於,其點的軌跡又是什麼呢?對於上述問題在橢圓的概念中已經研究過了,學生自然會產生聯想,從而更加能深刻理解和記住橢圓和雙曲線的概念。
教師的教學智慧不是體現在「先知於學生、勝學生一籌」上,而是體現在「與學生同步」甚至「落後於學生」。「說破」的火候掌握在教師的手裡,但取決於學生的需要,所謂「教不越位,學要到位」就是這個道理。
⑵ 如何構建有效的高中數學課堂
一、首先是教學方法選擇的有效性
教學方法能否與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相匹配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包括教師的教授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兩個方面。教學方法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教學活動的變化及學生對教學過程理解的深化而不斷變化和發展。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學生,應該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
合作學習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學生的個體社會化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和條件。教學實踐中,正是由於問題或困難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學習顯得猶為重要。每節新課前,教師要求學生依據導學提綱預習本節內容,要求學生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在筆記本的主要區域,課前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課堂中解決,課堂中未弄明白的問題課後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組解決,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請教老師,實現真正的「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沒有問題就尋找問題,鼓勵引導學生在同桌、臨桌之間相互探討,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體驗問題的解決過程,更多地鼓勵學生獨立審題、合作探討,把問題分析留給自己。這種做法可以避免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當然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教師應施以援手。例如,有一組學生深感城市交通阻塞和混亂情況嚴重,為了調查這一問題,不惜用整個周末的時間在街上統計車流情況,最後作了《用數學方法解決城市道路布局問題》一文,文中用頻率統計表和頻率分布折線圖論證一天中不同時間交通阻塞情況,通過道路兩側障礙物和攤點與車輛的相關散點圖分析闡述自己的觀點,自行設計許多改進意見。觀點明確、立意鮮明,使得所學「統計」一章的知識得到充分應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獲得印象深刻、不易忘懷的數學結果。
三、創設良好氛圍,擴大學生參與面
「主體參與」應當是學生的一種積極自覺的自然行為,學生沒有參與,就不能出效率。「強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
應當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創設情趣盎然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種活動中去。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有一種安全感,既不擔心「張揚冒尖」,又不害怕「失敗丟丑」,思維的真實狀態便於教師及時採取對策,從學生智慧的閃光點中採集創造性思維的精華,從誤入歧途中總結經驗教訓,做到教學相長、師生雙贏。
數學課堂應該是群言堂,學生的主體參與不應是少數「高材生」的「才藝表演」。教師必須發動學生群體展開對課題的研討,對優秀學生固然要讓他們吃飽吃好,使他們的思維和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但對所謂的「後進生」也絕不能放棄,而要量體裁衣,提出適合他們口味的問題,讓他們在解決之後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和提高,學生群體參與互相啟發所產生的互補、互促效應是個人單打獨斗無法比擬的。
四、快速有效地信息反饋,及時優化教與學的最佳契合點
「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達到。」作為教學過程式控制制者的教師,就必須通過課堂信息反饋,促使教學恰到好處地適合學生的學習水平,使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慾望能夠在自己設置的情境中被激發出來,從而呈現出教與學的最佳狀態。
五、課堂小結的有效創設,強化有效課堂的點睛之筆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小結幾乎是每節課都不能少的。的確,在一堂課臨近結束的時候,全面總結一堂課的重點內容,回顧學習探究的過程,領悟重要的思想方法,對於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深化知識網路結構,培養學生能力,教師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課堂結尾時,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不作解答,以造成懸念、預示新課,使新舊課之間有了銜接。例如立體幾何中的「兩個平面垂直的判斷」一課,課堂結尾時就可以這樣總結:「今天我們討論了兩個平面相互垂直的定義與判定,根據前面研究空間兩個元素間位置關系的模式,下面我們就應該來研究兩個平面相互垂直的性質了。課後就請同學們自己先來研究一下兩個平面相互垂直時有哪些性質?」這樣,學生一定很想知道這里的答案,急切地等待上下一節課,並為上好下一節課做好了鋪墊。
葉聖陶先生說:「結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卻是真的完了。」所以,優秀的教師在教學結課時常常使用設置懸念的方法。使學生在「欲知後事如何」時戛然而止,從而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有待探索的未知數,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強烈願望,使「且聽下回分解」成為學生學習的期待。
⑶ 如何有效地進行高中數學課堂提問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方式,通過提問,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診斷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障礙,反饋教學效果,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提問還有一個有效的功能,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生的注意力。但有些教師往往忽視課堂提問,因而影響教學質量。
一、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課堂教學提問中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實際效果。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①問題未經設計,不假思索,簡單問答。教師過多地提出一些諸如"對不對?"、"是不是?"、"行不行?"等問題。每講一兩句便問"是不是"、"對不對",形同口頭禪,發問不少,收效甚微。或是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一條條地進行描述,以一系列練習的方式機械地回憶簡單事實,問題的思維含量不高,低水平的認知問題較多,無法激起學生們的積極參與。②教師提出問題後,並不讓學生來回答,而是自問自答。③提出問題後,沒有等待時間或等待時間短,尤其等待學習水平低的學生回答問題的時間較短。④先點人名,後提問題。被喊名的學生站起來了。還不知道要回答什麼,心中惶惶不安,其它學生則不集中注意思考所提問題。往往會造成一個驚慌,大家松馳的局面。⑤不自覺地局限於向前排和中間區域的學生提問,或只對成績好的學生提問。⑥一個問題還未作出明確結論,又提出另一個問題。⑦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不置可否,不作評價。
有效的提問是指那些能夠組織學生積極回答並因此而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指令。針對促進課堂有效提問的技巧提出以下建議
1.注重問題設計。
提問的質量和問題的設計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教師在備課時並未進行問題設計而是即興提問,這樣的問題往往偏離教學重點和關鍵,或僅僅限於較低水平。問題的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符合學生實際,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挖掘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並根據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多種水平的問題。首先,所設計的問題難易要適當,問題過難,會使學生喪失回答問題的信心;問題過易,則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問題的難易程度應以多數學生經過思考後能正確答出為宜。其次,課堂提問應盡量形成系列,環環緊扣教學內容,對於易混淆、易出錯的知識點應通過提問來加以區別,要改變課堂提問的隨意性,把問題設計作為備課的重要內容之一。
2.注重問題的語言表達
表達清楚的提問,能夠提高學生正確回答的可能性。提問的語言力求做到准確、簡潔、清晰,避免不規范、冗長、或模稜兩可的提問。盡量避免反問,因為反問的問題,往往要求學生直接說出結果。避免將答案包含在問題之中。避免重新表述,有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隨後又重新表述時,學生的思路被打斷,有時重新表述的問題與最初的問題不同,有經驗的教師通常不會出現提問後為幫助學生理解而重新措辭加以說明的情況。教師可用語言提醒學生注意即將提出的問題,如:"我提出一個問題請你思考"、"我提出一個問題,看誰答得好",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思考活動中去,最終做出正確的回答。
3.處理好因人施問
因材施教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應用於課堂提問中,則應該因人施問。教師提問後,要善於察言觀色,根據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表情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
4.把握提問的時機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要注意把握時機。如果時機得當,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時機不當,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如果把課堂提問加以分類,似乎更容易把握住提問的時機,使提問更加科學。課堂提問可分為新授前的復習提問、過渡提問,講授中的突出重點提問、化解難點提問,小結中的知識總結提問,還有為激發興趣而設置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提問、應用性提問等。這些提問應用得及時,能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習,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5.要注意發問的方式
教師發問時,應當先向全體學生發問,等全體學生思考一遍之後,再指定學生回答。這樣可以使全班學生注意教師所提的問題,並使全班學生都在心中試擬一個答案,還能更好地對某個學生的答案加以評價。發問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有些教師往往依照學生的座號、點名冊上的順序依次發問,這種機械的發問方法,雖然可以使發問的機會平均分配於全體學生,但是因為發問既有一定的次序,學生就知道這個問題應該輪到哪位學生解答,其餘的學生,就可以不注意了。所以教師發問時,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學生無法推測這一問題,應該輪到誰去解答,因而全班學生就不得不注意了。不過教師發問的機會也要平均分配於全班學生,不要只向少數聰明的學生發問。教師把問題說出之後,需要停頓,有等待時間,等待時間與問題的難度相匹配。
6.及時做出評價。
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及時做出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要不拘一格,並根據問題的難以程度及學生現狀注重激勵,要肯定學生的努力與潛力。當學生自信地回答正確時,說明這個問題對他來說挺簡單,加以肯定,可用"正確"、"不錯"等評價語言,不要做過多表揚。當學生不自信、猶豫回答正確時,應給於積極肯定,可用"完全正確"、"非常准確"、"很好""太棒了"等評語,使得他以後更有積極性回答問題。當學生自信地回答錯誤,首先對學生積極思考做出肯定,引導他得出正確的結論。或者可以叫另一個學生回答這個問題,使得他受到挑戰,會更努力。當學生不自信回答錯誤,這時教師不應馬上叫學生坐下,可以再復述一遍問題鼓勵學生回答,也可改變提問的角度或添加輔助性的問題引導回答,即使多次啟而不發,也可請學生先坐下,讓他聽別人的回答。有經驗的教師總不放棄任何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因為我們強化的是學生的參與與努力。"評價應該是永遠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這比把學生的錯誤進行歸類更重要。"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情境,運用好提問技巧,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⑷ 高中數學課堂問題設計的要素是什麼
教師組織教學的課型方式有多種,其中基本形式為要素組合方式.即構成漢字聰字的七個要素――聽、看、講、想、做、動、靜,這七個要素互換互動構成.現代心理學實驗顯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單純看,學習效果是20%,教師講、學生聽、看,學習效果只有30%,學生講、聽、看想結合,學習效果達50%,如果講、聽、看、想、動靜轉換,學習效果可達70%,如果各要素有機的巧妙組合運用而且讓學生去做,教學效果高達90%.當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依據學生生理﹑心理的變化特點,把七個基本要素聽﹑看、講﹑想﹑做﹑動、靜單列或加以適當的排列組合,便能夠極其巧妙地滿足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需求.\x0deepo――有效教育,明確課堂評價的六個指標為:知識性、個性、創造性、互動、主動和能動,其中主動性是新舊課堂的分水嶺,是課堂評價的關鍵指標,強調老師一定要交出主動權,但怎麼交應根據教學目標、任務、環境、條件而定.他認為根據這六個指標可以比較准確完整地評價一堂課的全貌,能上出四個指標的課是好課,上出五個以上的才是優秀課.\x0d科學學科擔負著培養科學素養的重任,而課堂教學是科學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個科學教師務必認真思考的問題,而合理組合課堂要素進行教學是提高課堂教育有效性的有效方法.\x0d一、合理組合要素,創設激發態的課堂,提高課堂有效性\x0d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狀態是決定是決定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如果學生是熟睡的教師再精彩的課堂也是白費功夫.因此創設激發態的課堂事在必行.具體方法如下:\x0d1、創設有效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x0d科學學科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皮亞傑為代表的認識心理學家提倡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情境教學放在學習環境四大要素的首位.知識是在一定的背景中獲得的,在不同的背景中獲得的知識對學生的發展影響是不同的.如在上力的三要素時教師可設置游戲情景(老鷹抓小雞),也可用學生推門、拍球等實際情景進行教學.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索慾望.從而使學生總是處於一種熱切的求知,興味盎然的激發狀態.\x0d用有趣味的導語設疑創境 即把情境化問題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展示給學生.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人們感興趣東西都容易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中結合課堂內容,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所學知識在工農業生產生活中的運用,以激發學生的需求感、好奇心,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用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語言使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容易被學生接受.\x0d2、採用合理的布疑、啟發使課堂處於激發態\x0d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手段,是教師最熟悉、使用最頻繁的一種教學方法.提問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流思想的一種重要手段.多向的思維交流營造一種自然活躍的課堂氣氛,是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的基本條件.合理的布疑會使課堂處於永久的激發狀態,依然以人的呼吸這躺堂課為例:在這堂課中學生對呼氣和吸氣時膈肌、肋間肌的收縮與舒張,胸腔內的容積的變化,氣體的進出,這些知識難以理解,教師可設制以下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問題(1)、吸氣時,氣體為什麼會進入?氣體要進入胸腔,胸腔內外必須有什麼不同?問題(2)、怎樣使內外壓強有差異,改變大氣壓還是改變胸腔內的壓強?問題(3)、吸氣時要使大氣壓大於胸腔內的壓強胸腔容積變大還是變小?問題(4)、要使胸腔容積變大由什麼來調節完成?利用逆向思維的方式使學生帶著疑問暢游課堂,學生的思維就處於激發狀態,那麼課堂也就是激發態的課堂.3、合理動靜轉換使課堂處於激發態\x0d根據中學生的注意力特點,學生不會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於某一單一的思維,如果教師教學方法的死板,以及教學目標評價的單一,學生面對單一的教學方式會導致許多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不高,以及注意力分散等心理障礙,這些都需教師的調節,轉換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靜態的聽轉化為動態的講,由動態的做轉化為靜態的分析歸納.使學生始終對課堂抱著極大的興趣,如果下課鈴聲響了學生覺得那麼快就下課了,希望上課時間長點,這樣的課往往就是激發態的課.如當學生在學習呼吸系統的結構組成和功能的時候,那麼多的器官出現學生會感到非常的枯燥,當學生有這樣情緒誕生的時候,教師可把靜態教學轉化為動態教學,讓學生吸氣體會氣流通過的通道,把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一一由學生推導得出,學生在動靜結合的學習過程中就不會感覺疲勞,也會感覺學以致用.\x0d4、用多媒體課件激發抽象知識\x0d多媒體教學是改進課堂環境的重要環節,能它能把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傳播媒體於一體,賦予教學信息的傳播以交互功能.多媒體課堂教學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育對象的特點,對教學策略的設計.合理選擇和應用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以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能使學生在最佳的狀態中學習.如;學習質量守恆定律原因時,由於這個問題本身比較抽象學生對它缺乏一個感性的認識過程,對於這個定律的理性認識很難形成,學生往往一知半解而易忘.先利用磷與氧氣反應的演示實驗,然而用多媒體展示分子、原子微觀角度演示了這一過程,這樣就易激起學生興趣.這種化抽象為具體、寓教於學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x0d二、合理組合要素,創設活動態的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x0d所謂活動態的課堂就是盡可能的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做到動眼、動嘴、動手、動身、動腦,要動得充分,動得積極、動得有效.\x0d(1)、設計探究性活動提高教學有效性\x0d有效的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在活動中,教師的適時參與和引導對於達成高質量的活動成效是至關重要的.如電路的連接教學中,可設計探究性活動,由學生自己去探究電燈不亮的原因,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會有許多生成性資源的產生,因此活動教學能以鮮明、生動、直觀的現象與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探究的動機.\x0d(2)、創設學與教結合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有效性\x0d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在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述中,學生沒有直接在課堂內利用所學知識的活動過程,此時會造成教與學的脫節,聽完之後學生會稀里糊塗,無法把知識真正應用,如果在課堂上採用學案制,教師邊引導學生邊應用所學內容,在課堂上與教師同步動手、動腦、動筆,這樣學生就能在思維活動的情況下學習,將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x0d三、有效組合要素,創設交互態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x0d所謂的交互態就是要做到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地、互相尊重地討論、交流、甚至爭辯.體現一種既協作又競爭的態勢.據資料表明:學生信息獲取據資料表明:學生信息獲取的有效度15%來自內容,30%來自聲音,55%來自於表情動作和眼神.如果一節課上孩子沒有交流,對孩子是難以發展的.小組合作學習,是eepo學習方式之一,有人說它是eepo學習方式的靈魂.良好的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習效益,實現要素組合的基本保證.要素組合方式課型,訓練要有梯度,多向度,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迅速打開思維,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掌握知識,形成能力.\x0d(1)學習型小組交互.\x0d學生互提問題,方式多種多樣.小組長提出問題,組員回答;個別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回答;同桌之間提問,互問互答;男生提出問題,女生回答;等等然後各小組交流、評比,這種互動式的小組教學,能夠形成一種良性的學習機制,使學生在聽中學,在思考中學,在合作中學,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使課堂的效果提高.\x0d(2)師生交互.\x0d同一個班的學生,不可避免存在著差異.面對學生差異性,我的方法是:要發揮智囊團成員(優秀學生組成)的積極作用.通常利用復習舊知遷移新知,首先使\x0d的智囊團成員過關,然後通過啟發、討論、質疑、互幫等措施使中等生掌握,最後在老師和智囊團成員的幫助下使學困生學會新知.這樣,就改變了以往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的做法,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保持了高漲的學習興趣,實現了使優秀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的教學效果.\x0d(3)採用1+1生生交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x0d針對班級學生知識差異大的特點,特別是學困生知識錯用現象嚴重,採用手拉手,一幫一的辦法進行幫助.在學期初要求班主任盡量以好差生搭配坐的方法排位置,同桌或前後同學結成互助對子.當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的搭檔好夥伴往往會主動幫助講清出錯的原因並啟發改正錯誤.這種針對性查找問題的方法,能夠最大限度的暴露學困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優秀生通過對學困生的幫扶,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同時,還便於老師以點帶面,掌握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x0d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是一個個永恆的話題,課的方式可謂變化無窮,這里說的激活態、活動態、互動態課堂的創設方法只不過是本人一點粗淺的體會,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有著不同的要素組合方式,要素組合的目的是達成課堂有效性的根本.
⑸ 如何設計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貫徹新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就必須搞好課堂教學設計。設計良好數教學問題是打造有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
由於學生在學校70%以上的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必然在課堂,沒有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就沒有新課程教學的高質量。有效教學,有效學習,構建高效課堂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於是,我們的積極探討、實驗,在實踐中求新、求變、大膽嘗試,在校長的帶領下,全體教師的努力下,創造了符合我校實際的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導・學・評」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貫徹「導・學・評」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教師就必須搞好課堂教學設計。關於如何打造有效課堂,我認為應從優化教學問題的設計入手。因為 「導・學・評」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要將這些學習方式落實到課堂上、體現在教學中,有一個基本的前提條件,那就是要把按照學科邏輯程序呈現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待探究的問題或問題情境。沒有問題或問題情境做前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也無從談起。
因此,設計良好的課堂數學問題是打造有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重要保證。我就課堂教學改革中有關課堂數學問題設計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數學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的意義
要想讓學生深入學習數學,就要通過在課堂上問題的設計,使學生層層深入有爬樓梯的感覺,達到預設的教學難度和目標。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恰當地設計問題是很重要的教學環節。課堂提問的藝術對教師來說是最重要的教學素質之一,是成功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保證。
課堂提問的意義不僅在於溫故而知新,還能起到查漏補缺、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提問引導學生在闡述問題時進一步理解思考。此外,善用提問的老師還會發現,課堂提問其實是數學課堂的必要環節,通過提問,貫徹「導・學・評」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各個環節,比如預習檢測、小組展示、合作探究、隨堂檢測等。
二、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的原則
為了保證課堂提問的效果、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出問題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啟發性
課堂上,任何問題都要帶有一定的啟發性,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對於回答問題有一定的興趣,是學生對數學知識進一步探討的前提。問題的難度不宜過高或過低,要學生跳一跳能摘到,一方面要保證學生回答問題的自信心,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對簡單問題的厭煩。
2.可預見性
教師在提問前應預見到學生可能的答案,估計學生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盡可能地捕捉學生回答中錯誤的或不確切的內容,並事先准備好應對措施。只有作出充分的預見,才能在教學中及時引導學生發現事物的規律,掌握知識點的實質。
3.循序漸進性
課堂提問要注意問題難度的階梯性,問題的設計要由淺到深、由表及裡,不僅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機會解答問題,更讓學生的思維隨著問題的延伸不斷深入。循序性設計問題就像給學生鋪設通向知識高峰的台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會不斷深化。
4.精準性
課堂提問切忌籠統,問題內容太寬學生抓不到回答的重點,也很難從提問中看出教師的問題設計意圖,難以捕捉教學重點。此外還要注意,不可總提用「是」、「不是」就可以回答的問題,提問要有針對性,才能避免學生人雲亦雲,掩蓋他們真正的想法。
5.完整性
一節課的提問內容,應是一個有機整體,是完整的。從始至終每一個問題都要圍繞課堂教學的目標。在每一個小的知識點上,教師可以圍繞中心,設置問題串,問題串中各個問題相輔相成,配套貫通,環環相扣,這種具有整體性原則的問題設置有助於學生對知識認識的完整性與系統性。
三、數學課堂中問題教學的常用策略
教師要針對不同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把握好問題的難度和梯度,並通過多種形式呈現問題。按照思維水平的不同可以把問題教學劃分成以下流程:問題的呈現――學生個別學習、師生共同探討――反思、總結――引申、推廣、應用。在這個流程中難點是問題的呈現,也就是說問題如何設計。
策略一:遞進式(層次式)
問題的設置要具有合理的階梯性,即問題的設計要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推進,讓學生的思維有爬樓梯的感覺。提出「遞進式」的問題是針對知識的系統性和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層次性,設置梯度適中,有層次的一系列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策略二:變式
變式教學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合理地進行變式教學,不僅可以鞏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習題課的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從一道題抓一類題,從特殊問題抓一般問題,達到由此及彼、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的境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例3:求函數y=x2-2x-1的值域。
變式1 求函數y=x2+2x-1的值域。
變式2 求函數y=x2+2x-1x∈[2,3]的值域。
變式3求函數y=x2+2x-1x∈[-2,0]的值域。
變式4 求函數y=x2+2x-1x∈[-2,3]的值域。
變式6 求函數y=x2-2x-m x∈[-2,3]的值域。
變式7 求函數y=x2-mx-1 x∈[-1,3]的值域。
通過變式,讓學生理解二次函數求值域的關鍵是在對稱軸與區間的位置關系,這樣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老師不是簡單的「就題講題」而是以點帶面,將一類題教予學生,這樣課堂容量也就上去了,學生也不會將問題學死。通過變式,從簡到繁,從易到難,讓學生學會了思考,思維層層遞進,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問題是數學的靈魂,問題是思維的動力」,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如果把學生的大腦比作一泓平靜的池水,那麼教師創設富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課堂教學問題,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顆石子,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啟迪學生的心扉,使他們處於思維的最佳狀態。因此,設計良好的課堂數學問題是打造有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課堂的效率高了,學生陽光了,老師幸福了,校園就更和美了。
⑹ 如何構建高效高中數學課堂
下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我對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看法。那麼,如何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呢?
1、備好每一節課是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前提。
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准備功夫, 教師如果沒有備課就走上講台,就如一個沒帶武器上戰場的士兵一樣心慌。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再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製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我們的課堂教學常常為了完成任務增大課堂容量,忽略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對學生加以反復的訓練,無形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泯滅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任意角的三角函數》這一節:如何讓學生把對初中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遷移到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豐富的情境,例如單調彈簧振子,圓上一點的運動,四季變化等實例,使學生感受周期現象的廣泛存在,認識周期現象的變化規律,體會三角函數是數形結合的產物,這是三角函數最本質的地方。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摩天輪旋轉及生成的圖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激發同學們學習的樂趣。
2、預習是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法寶。
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效益,光有老師認真地准備還不夠,必須把學生也帶進來,這就是布置學生預習:一是針對預習的內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預習內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記號,三是對於預習的內容,還有什麼想法的,也把它記下來。四是仔細思考本節內容和以前的知識有什麼聯系?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面對新知識之前都有一個充分的知識與心理准備。課堂上學生會講的讓學生講,學生會做的讓學生做,學生能完成的讓學生自己完成,課堂教學的重點就放在學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學過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又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關注每一位學生是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根本。
有句話說得好:「課堂是學生表現的地方,不是老師表演的地方。」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再好,教師講得再精彩,如果學生不能真正的參與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課堂。在課堂上我們應該關注班上的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不迴避任何一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恰如其分的評價,給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反之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中上層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而差生相反的就變得無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師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課後,教師還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輔導差生。教師越逼得緊,學生越不想學,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要使數學課堂更高效,教師應從關注每一位學生開始,承認其基礎的差異,讓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肯定中學習,在教師的鼓勵聲中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
4、應讓學生經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循環反復的過程
同學們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間接經驗,我們必須把間接經驗變成屬於自己的直接經驗才有用,而直接經驗是無法取代的,如何把間接經驗轉化為直接經驗,就要經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循環反復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是將他人的知識吸收內化的過程,是「反芻」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做題,通過做題來檢測知識與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題後,將已會的知識和能力儲存起來,不會的或還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再通過教材重新學習和思考。那麼,思考後就要實踐,為什麼有的同學「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呢?其主要原因是懶得做題,缺乏實踐這一環節。學習是「知不知」的問題,實踐是「做不做」的問題。
5、有效的課堂練習設計是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保證。 練習是獲取數學知識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曾經出現這樣的假象,上完課後感覺課上得挺順利,課堂氣氛也空前的好,學生也能配合老師的教學,效果應該不錯。結果大出所料,家庭作業質量及其差。歸根結底在於課堂上學生沒有通過充分、有效的練習來鞏固新知,教師不能通過課堂練習反饋來查漏補缺,及時調整教學過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如何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布置的練習要遵循指導性原則,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而對基本題目,多採取學生板演,既減輕學生課外負擔,同時由於學習成果及時反饋,又起到激發學生再學習的動機。此時教師胸中有數,也就點撥及時,效果遠遠超過課外批改。另外,在教學環節我們應承認學生的差異,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們更應該承認學生基礎的差別,因材施教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得到應有的發展,為數學高效課堂提供最好的保證。
總之,數學教學改革是逐步累積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個數學教師積極投身於課堂教學改革,用自己的眼光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多管齊下,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學生表現課堂、體驗課堂、感悟課堂、享受課堂,相信數學課堂必將充滿朝氣與活力,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⑺ 如何讓高中數學課堂課妙趣橫生
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興趣。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中讓數學知識同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有趣與實用,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要培養學生的信心,課堂中根據問題的難度要適當提問基礎差的學生,要讓他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穩定他培養起來的學習興趣。要改善教學方法,分散知識點,化難為易。對於基礎差的學生來說,不能急於求成,要想方設法把難的知識分拆來教,逐步掌握,使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學習興趣也會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最後要根據基礎差的學生各自的特點,幫助他改進學習方法,逐步讓他從愛學能學向會學轉變,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⑻ 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技巧
高效的課堂可以讓孩子迅速吸收課堂知識,會對數學產生興趣,所謂「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課堂也是老師教育的主陣地,老師是老師該如何通過課堂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我整理了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技巧,學生、家長、老師都適用。
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一、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之一,有了興趣就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情境就是眾多方法中的一條有效途徑.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其實很多害怕數學、厭學數學的學生都是因為數學枯燥無味,認為數學就是機械的記憶公式、定理、解題規律等,要搞題海戰術.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在數學課堂中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使數學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具體,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高一學習的第一節內容集合部分,集合作為一個抽象概念,如何讓學生去認知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了,可以這樣引入.我們常說的「玉米」「涼粉」「鋼絲」「果粉」是怎樣的一些人的群體?
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一些話題,馬上就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在回答中很自然地體會了「集合」這樣一個抽象概念.課堂教學中藉助激情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推理與證明」時,可以問學生:想當偵探嗎?學生開始會感到疑惑不解,但很快就會興奮起來說想.教師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激情的語言引入教學內容:從現在開始,我教大家一個快速成為偵探的方法,要成為優秀的偵探,就要先學會推理.這節課很是枯燥,加入了偵探的例子,內容就會變得靈活起來,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二、優化課堂提問
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是重要教學手段,又是教學藝術,它是聯系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的紐帶,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是檢驗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數學課堂提問運用得當能優化課堂結構,開啟學生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數學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標.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抓住教學重難點,弄清楚提問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如教學「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時,教師設計問題: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有什麼意義?
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能應用這個定理?我們應用這個定理時需要注意什麼?這些問題主要是檢查教學效果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的.其次,數學課堂提問要注重梯度.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學生思維發展規律,問題要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加深學生的認識.如教學「函數的概念」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三個例子設計問題:這些例子是否確定了函數關系?能說說理由嗎?如何用集合的觀點表述函數的概念?你認為對一個函數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富有啟發性與層次性,能使學生理解函數概念,發展學生的思維.再次,數學課堂提問要注重藝術性.如把握提問的時機,一般來說在學生新舊知識發生沖突、受原有知識影響無法實現知識遷移、教材的重難點處、思維僵化時提問;確定提問對象時應遵循普遍性原則,讓全體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同時注意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和時間,等學生都思考後再指名回答,這樣才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
問題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靈魂
「問題」是數學的靈魂。教師課前應當充分預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引領性問題,並根據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的新問題調整、重組,靈活機動地組織教學。其中教師的課堂提問尤顯重要,它能打開學生求知的天窗。但是在數學課堂上問什麼?如何問?我個人的看法是:問題需要在關鍵處發問點撥。
也就是說問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思維過程,換句話說是看學生思維背後的東西。切忌華而不實的提問,如「是不是」、「有沒有」,聽起來熱鬧,實際上學生並沒怎麼思維,達不到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
如函數概念的學習,我們的復習回顧一般有兩種提問方式:一種是提問學生「我們學過的函數有哪些」,另一種是提問學生「生活中的函數有哪些?舉例說明」。顯然,第一種比較膚淺,學生不需怎麼思維;要想回答第二種,學生得進行大量思維,考慮舉的例子是否是函數,進而達到理解函數實質的目的。
數學課堂提問還有許多具體的方式、方法,有待於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探討、運用。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優化數學課堂結構
(1)教師從思想深處切實轉變教學觀念,轉換課堂角色。教師要深入研究課程標准,熟知教學要點難點,圍繞課堂學習目標組織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總結、遷移、拓展,整個課堂交給學生,把教師教變成學生學,看似形散而神聚。學生討論不到位的問題,教師一定要講深講透,不要丟掉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和指導學生應考的寶貴經驗傳授。這樣把開放課堂後,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擔心學生學不會的問題通過教師的周密准備轉化為如何設計、啟發、引導學生學會上動腦子。由原來的「主演」轉化為「主導」,放手發動學生,發展學生。
(2)找准切入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分組合作探究式的數學課堂,怎樣能讓學生積極參與,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是我們一直探索的問題。經過實踐與研究,我們發現數學課的最佳突破口就是學案設計,讓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准備,先實踐體會,做預習學案,做題,有了感知才有處交流,因此必須用好導學案,用雙色筆標記、整理、質疑,再小組討論交流,互相啟發、展示。
(3)課堂基本結構。①分組排位:六人一組,由班主任協同各科教師根據成績分期統一安排,合理搭配,每小組安排每科都有優秀同學和相對弱科同學,組成互幫對子,互相檢查,互相幫助。選好小組長,培養好小組長,使本組形成一個強大的合作團體,監督和管理本小組,組織討論、發言、展示等。②展示平台及方式:以前後黑板和每班的兩塊黑板為展示平台,還可使用實物投影儀。展示方式可口頭、可書面,要求語言簡潔、邏輯性強、見解深刻,能分析、講解、點評和總結。③做預習學案,寫好預習筆記:每位同學集中精力用雙色筆緊扣學習目標,做好預習。教師板書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學什麼,把握哪些知識點,達到什麼目標。④小組分擔展示內容(剖例探法),組內討論交流,准備好展示的要點(方法、思維難點、易錯點、一題多解),指定中心發言人,學生講析。⑤分組展示講析,點評質疑,此環節要限時高效,爭問搶答,聲音洪亮,記錄規范。⑥師生總結、清理、提升、系統,形成規律、能力。⑦練習、鞏固,達標反思(特別注意當堂檢測多用書面)。
⑼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教學目標:在實踐層面合理調整
高中數學「函數的單調性」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等的圖像後,給出了函數的單調性等概念,然後組織學生根據圖形找出單調區間,運用概念對一些簡單函數的單調性做出判斷,有位教師甚至把函數的四則運算的單調性和復合函數的單調性在本節課都進行了滲透.從教的角度評析這幾節課都很到位,但從學的視角去評價我們就會發現:教師為了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注重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但過於心切,總想盡快地「直奔主題」把主要內容教授完後進行習題訓練;而讓學生經歷實踐、猜想、發現、失敗、碰壁等得出概念的過程往往在師與生的簡單問答中滑過,學生的思維情緒始終處於壓抑狀態,使得教學無法向縱深發展,知識目標的完成受到影響,學生必要的能力得不到良好訓練,學習情感得不到有效激發.
由此,教學設計很有必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在新授課(概念的形成、命題的發現)時,應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圍繞知識目標展開新知識出現的情境,適當推遲新知識得出時間,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知識目標得到有效落實的同時達成能力目標.在習題課上,應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在知識網路的交匯點設計問題,突出基礎知識的應用和基本技能的運用,強化知識目標,廣泛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在知識應用課上,應強調數學走向生活,解決具有現實意義的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二、教學情境:自然進入憤悱狀態
一節課從哪裡講起,這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展開教學情境,最為本質的一點是要調動學生生活中的自然感覺,讓學生進入憤悱狀態學習.例如一位教師教學初中數學「圓」這一概念時,繪制了車軲轆分別是正方形和圓的兩輛馬車,讓學生想像一下,坐上這兩輛車的感覺如何.給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賦予了生活的意義,賦予了一些形象上的依託,使數學變得活潑可愛,促使學生的聯想、想像活動近乎無意識地展開,拉近了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和生活實際,從學生知識經驗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角度,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營造問題情境,呈現數學問題,讓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進入現實生活中,真實地感覺到,生活就是數學的「母體」,由此啟動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這種能溝通「學生的數學」與「課本的數學」之間的關系的教學,讓學生能實在地感覺到,數學就在我的身邊,並由此引發學生良好的心理投入和積極的行為投入.
三、教學過程:搭建互動交往學習平台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多向互動、動態生成、共同發展的過程.
沒有交往就沒有互動,沒有互動就不會發生真正的教與學,沒有學生真實的「學」的行為發生,教師的「教」是一廂情願的,教學充其量是「教」的形式上的華麗包裝,而無「學」的實質性的本質變化.例如教學高中數學「點到直線的距離」這節課時,筆者發現新教材把順其自然的一種思路認為運算量較大刪去了.在備課中筆者對這種刪減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做了充分准備,設計了直線平行於坐標軸和直線與坐標軸斜交等三個計算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問題,在課堂上試了一試.結果學生在解答過程中發現的許多解法使筆者異常興奮,繼而根據學生的紛繁思緒,筆者調整了教學思路,刪去了有關訓練題.
師生經過磋商,推導了「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並歸納出「相似法、等積法、向量法」等許多解題方法.由此,筆者想到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拘泥在編者的思路中「忙」得「不亦樂乎」,學生兩眼充滿迷茫和疑慮,聆聽教師講解,學生「節外生枝」的想法在課堂中根本不敢也不可能發生.因此,設計符合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教學活動過程,必須強調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在這樣的過程中,①要體現人道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承認教師與學生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②要構建和諧的、寬松的民主氛圍.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對話、交流、協作,使學生的情感能得到有效激發而處於積極狀態,學生的思維能得到及時暢通而處於宣洩狀態,從而將教學活動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