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數學教案怎麼寫
如果你是師范院校畢業,你應接受過專業培養,但如果你非專業,那麼可以告訴你的是,教案基本有下面幾個部分構成:一、教學任務分析(包括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二、教學流程安排,三、教學過程設計,四教學反思。
其中,教學過程設計是重點,即這一節你是如何設計各個環節的。有多種教學模式,比如常用的是:情境導入、探究發現、知識運用、鞏固提高、反思小結、布置課外作業。
❷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怎樣寫
教學目的:1.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並能運用它進行求角的度數的計算。
2.通過讓學生猜測並動手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准備:課件
課前准備:1.每人用紙剪三個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並找出每個三角形的三條邊的中點,在中點處用筆點一個點,作上記號。
2.量出剪的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並記在相應角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導入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三角形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麼是三角形?(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
認識三角形的內角。
課件演示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的過程,師指課件:三條線段在圍成三角形後,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課件閃爍三個角的弧線),我們把三角形內的這三個角,分別叫做三角形的內角(板書:內角)。三角形有幾個內角?(三個)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內角和的意義:
1.師出示兩個直角三角板,問:這兩個三角板是什麼形狀?(三角形)
❸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怎麼寫
《初中數學全套》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MdckpJFgofTy7syZsfx7yg
初中數學全套|新人教版初中數學 9年級下冊.pdf|新人教版初中數學 9年級上冊.pdf|新人教版初中數學 8年級下冊.pdf|新人教版初中數學 8年級上冊.pdf|新人教版初中數學 7年級下冊.pdf|新人教版初中數學 7年級上冊.pdf
❹ 初中數學教案怎麼寫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7-138頁,練習三十一的第12-15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並能運用它進行求角的度數的計算。
2.通過讓學生猜測並動手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准備:課件
課前准備:1.每人用紙剪三個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並找出每個三角形的三條邊的中點,在中點處用筆點一個點,作上記號。
2.量出剪的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並記在相應角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導入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三角形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麼是三角形?(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 認識三角形的內角。
課件演示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的過程,師指課件:三條線段在圍成三角形後,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課件閃爍三個角的弧線),我們把三角形內的這三個角,分別叫做三角形的內角(板書:內角)。三角形有幾個內角?(三個)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內角和的意義:
1.師出示兩個直角三角板,問:這兩個三角板是什麼形狀?(三角形)
我們量過這兩個三角形的每個內角,誰能說出各是多少度嗎?(生說度數,師課件上在相應角出示度數:①90°、60°、30°,②90°、45°、45°)。
2.師指第1個三角形:誰來計算出這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總度數?
(生回答,師課件板書:(1)90°+60°+30°=180°)
師指上面算式:這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總度數是180°,三角形中三個內角的總度數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所以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
(二)特殊三角形的內角和。
1.那麼第2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生回答,師課件板書:(2)90°+45°+45°=180°)
我們還認識了等邊三角形,那麼等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
(生回答,師課件板書:(3)60°+60°60°=180°)
2.觀察、發現、猜測:
(1)觀察以上三個三角形的內角和,你有什麼發現?(內角和都是180°)
(2)由此你想到什麼?(是否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師:那現在我們來猜測一下,認為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的請舉手。認為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不一定都是180°的請舉手。
師: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有兩種猜測,那麼究竟哪種意見是正確的呢?怎麼辦? (想辦法證明)
(三)操作、驗證
1.計演算法證明:
(1)讓學生拿出課前准備好的3個三角形紙片,分別把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計算出來,然後以4人小組為單位交流內角和的度數,看看有什麼發現。
(2)指名匯報各組度量和計算內角和的結果(如果有實物投影儀,最好把生量、算的情況投出來更好)。
(3)觀察:從大家量、算的結果中,你發現什麼?
(4)歸納:大家算出的三角形內角和都等於或接近180°(有的大於180°,有的小於180°,但都很接近180°)
(5)進一步思考、討論:
你認為以上計算結果,能否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
生兩種意見:一是能,計算結果不正好得180°的,是量、算度數時出現了點偏差,如果沒有偏差,應該正好是180°;另一種是還不能,因為結果不都正好是180°,還不能使人信服,還需要進一步證明。
2.折疊法證明:
(1)師:剛才我們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先測量每個角的度數再相加的,而在量每個內角度數時,只要有一點偏差,內角和就有誤差了,也就是不準確了。所以大家算出的三角形內角和的結果有差別,用這種方法證明也就不能很讓人信服了。那麼我們能不能不用量、算度數的方法,而是換一種方法,來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究竟是不是180°呢?請同學們拿出你剪的三角形,小組同學共同來研究、研究吧。
(2)生小組探究活動,師巡視過程中加入探究、指導(如生有困難,師可引導、提示:想一想,怎樣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三個內角能拼成一個什麼角?)
(3)生匯報驗證三角形內角和。
a.驗證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如有實物投影,直接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最好)。
方法如下 :圖1、圖2兩種。
或
圖1折法中三個角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什麼角?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引導生歸納出: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圖2折法能證明直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嗎?說說道理。
從圖2折法我們還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引導生歸納出: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和是180°。
b.驗證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折法同上直角三角形的方法1。
你發現了什麼?
歸納: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
c.驗證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折一折,如下圖所示:
引導學生歸納出: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
提問:剛才我們驗證了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那麼,我們能不能說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
引導學生明確:由於這三種三角形包括了所有的三角形,所以可以得出結論: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等於180°。(板書: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四)應用三角形內角和解決問題。
1.第138頁的例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試做。
指名匯報怎樣列式計算的。兩種方法均可。
(1)∠3=180°-78°-44°=58°
(2)∠3=180°-(78°+44°)=58°
2.完成第138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生獨立完成,匯報時對第2種做法要說出根據並提出表揚:
(1)180°-90°-65°=25°或180°-(90°+65°)=25°
(2)90°-65°=25°
三.拓展、提高。
1.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中,一個底角是50°,求頂角的度數。
2.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中,一個頂角是50°,求一個底角的度數。
以上兩題生獨立完成,再指生匯報說怎樣想的(有困難可小組交流)。
3.練習三十一的第16題。
小組討論後匯報並說明根據:
(1)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角和是:90°×4=360°
(2)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角和是:180°×2=360°
其中第2種方法是:連接長方形、正方形一組對角頂點,把長方形、正方形分成兩個三角形,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內角和。
4. 練習三十一的第17題。
生小組探究試做,匯報時說理由:
四邊形內角和:180°×2=360°
六邊形內角和:180°×4=720°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
(2)驗證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1+∠2+∠3=?
(3)驗證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1)驗證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附:評價表。
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的,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評價是應結合評價內容與學生學習特點合理進行選擇。
我在上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後,設計了這樣的一組活動評價表:
表一(自評)
評價內容
優秀
良好
一般
猜想、驗證的探究能力
對三角形內角和的理解
獨立解答習題的能力
表二(小組互評)
評價內容
優秀
良好
一般
提出問題的能力
獨立探究能力
發言的積極性和條理性
小組合作學習的表現
這樣設計的自評與互評表,不但評知識的掌握,而且評學習的態度、學習的能力等。通過評價,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自信心,為自主探究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❺ 如何寫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內容可以有以下幾塊
一。基本信息
1。課題
(教材版本名稱、章、節名稱)
2。作者及工作單位
二。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三。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四。教學目標
(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一)教學環節 (二)教師活動 (三) 預設學生行為 (四) 設計意圖
七。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八。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九。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❻ 初中數學教案模板範文
教案是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我整理了初中數學教案模板範文,僅供參考。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3)會用列表嘗試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2.能力目標:
1)滲透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思想。
2)通過嘗試求解,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學習習慣。
2)在積極的教學評價中,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的概念。
難點:用列表嘗試的方法求出方程組的解。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本班共有40人,請問能確定男*各幾人嗎?為什麼?
(1)如果設本班男生x人,*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這是什麼方程?根據什麼?
2.男生比*多了2人。設男生x人,*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多2人且男*共40人.設該班男生x人,*y人。方程如何表示?
兩個方程中的x表示什麼?類似的兩個方程中的y都表示?
象這樣,同一個未知數表示相同的量,我們就應用大括弧把它們連起來組成一個方程組。
4.點明課題:二元一次方程組。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取數據,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探究新知,練習鞏固
1.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
(1)請同學們看課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的概念,並找出關鍵詞由教師板書。
[讓學生看書,引起他們對教材重視。找關鍵詞,加深他們對概念的了解.]
(2)練習:判斷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組:
x+y=3,x+y=200,
2x-3=7,3x+4y=3
y+z=5,x=y+10,
2y+1=5,4x-y2=2
學生作出判斷並要說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1)由學生給出引例的答案,教師指出這就是此方程組的解。
(2)練習:把下列各組數的題序填入圖中適當的位置:
x=1;x=-2;x=;-x=?
y=0;y=2;y=1;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組x+y=0的解。
2x+3y=2
(3)既滿足第一個方程也滿足第二個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4)練習:已知x=0是方程組x-b=y的解,求a,b的值。
y=0.55x+2a=2y
(三)合作探索,嘗試求解
現在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尋找方程組的解呢?
1.已知兩個整數x,y,試找出方程組3x+y=8的解.
2x+3y=10
學生兩人一小組合作探索。並讓已經找出方程組解的學生利用實物投影,講明自己的解題思路。
提煉方法:列表嘗試法。
一般思路:由一個方程取適當的xy的值,代到另一個方程嘗試.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探索並解答問題,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2.據了解,某商店出售兩種不同星號的「紅雙喜」牌乒乓球。其中「紅雙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隻,三星乒乓球每盒3隻。某同學一共買了4盒,剛好有15個球。
(1)設該同學「紅雙喜」二星乒乓球買了x盒,三星乒乓球買了y盒,請根據問題中的條件列出關於x、y的方程組。(2)用列表嘗試的方法解出這個方程組的解。
由學生獨立完成,並分析講解。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這節課學哪些知識和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組及解概念,列表嘗試法)
2.你還有什麼問題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業本。
教學設計說明:1.本課設計主線有兩條。其一是知識線,內容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嘗試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第二是能力培養線,學生從看書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到學會歸納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嘗試法解題,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2.「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體」是本課設計的主要理念。由學生給出數據,得出結果,再讓他們在積極嘗試後進行講解,實現生生互評。把課堂的一切交給學生,相信他們能在已有的知識上進一步學習提高,教師只是點播和引導者。
3.本課在設計時對教材也進行了適當改動。例題方面考慮到數*時代,學生對膠卷已漸失興趣,所以改為學生比較熟悉的乒乓球為體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練習的作用,為知識的落實打下軋實的基礎,為學生今後的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組:關於同一個未知數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組成不等式組的不等式必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從數量上看,不等式的個數必須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3)每個不等式在不等式組中的位置並不固定,它們是並列的.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組: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就叫做這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求這個不等式組解集的過程就叫解不等式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
(1)先分別求出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數軸或口訣求出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也就是得到了不等式組的解集.
三.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數軸表示: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知識點
1.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應記住下面的規律:大於向右畫,小於向左畫,有等號的畫實心原點,無等號的畫空心圓圈;
2.不等式組的解集,可以在數軸上先畫同各個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公共部分即為不等式的解集。公共部分也就各不等式解集在數軸上的重合部分;
3.我們根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化簡成最簡不等式組後進行分類,通常就能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分成如上四類。
說明:當不等式組中,含有「≤」或「≥」時,在解題時,我們可以不關注這個等號,這樣就這類不等式組化歸為上述四種基本不等式組中的某一種類型。但是,在解題的過程中,這個等號要與不等號相連,不能分開。
四.求一些特解:求不等式(組)的正整數解,整數解等特解(這些特解往往是有限個),解這類問題的步驟:先求出這個不等式的解集,然後藉助於數軸,找出所需特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考點分析】
(1)考查不等式組的概念;
(2)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以及在數軸上的表示;
(3)考查不等式組的特解問題;
(4)確定字母的取值。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知識點誤區】
(1)思維誤區,不等式與等式混淆;
(2)不能正確地確定出不等式組解集的公共部分;
(3)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組解集時,混淆界點的表示方法;
(4)考慮不周,漏掉隱含條件;
(5)當有多個限制條件時,對不等式關系的發掘不全面,導致未知數范圍擴大;
(6)對含字母的不等式,沒有對字母取值進行分類討論。
❼ 求教師資格考試中初中數學教案怎麼寫
初中數學說課教案範例:
有理數的加減法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減法,屬課前說課。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
書〉數學七年級(上)。這一節課是本冊書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我打算分四課時完成,去括弧、加法計算、減法計算、加減法混合計算。下面我就從以下六個方面
——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的設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小節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在分析新數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確定了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的加減法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個初中代數的一個基礎,它直接關繫到有理數運算、實數運算、代數式運算、解方程、、研究
函數等內容的學習。初中階段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以及讓學生根據一些現實模型,把它轉化成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
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減法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在有理數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加、減法可以統一成為
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統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運算是本章的關鍵,而加法又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種有理數運算,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范圍內進
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關鍵是這一節的學習。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滲透的德育目標是:(1)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2)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品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准和上述對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代數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數加減法可以互相轉化,會進行加減混合運算;
2.通過學習理解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繼續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3.通過加法運算練習,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小節的重點是依據運演算法則和運算律准確迅速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難點是省略符號與括弧的代數和的計算.
由於減法運算可以轉化為加法運算,所以加減混合運算實際上就是有理數的加法運算。了解運算符號和性質符號之間的關系,把任何一個含有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計算.
(二)教法建議
1.通過習題,復習、鞏固有理數的加、減運算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法則與技能,講課前教師要認真總結、分析學生在進行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常犯的錯誤,以便在這節課分析習題時,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改正.
2.關於「去括弧法則」,只要學生了解,並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減法的算式,都可把運算符號理解為數的性質符號,看成省略加號的和式。這時,稱這個和式為代數和。再例如:-3-4表示-3、-4兩數
的代數和,-4+3表示-4、+3兩數的代數和,3+4表示3和+4的代數和等。代數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數運算的一個重要概念,請老師務必給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相加,可以使運算簡便。
5.在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如:12-5+7應變成12+7-5,而不能變成12-7+5。
備註:教學過程我主要說第一小節---去括弧
(三)教學過程: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運用類比、聯想、轉化的思想,突破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環節: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完畢。
❽ 教師資格考試中初中數學教案怎麼寫
教師資格考試中初中數學教案需要按照以下格式來寫:
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點)
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引導自學,注重啟發思維)
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教學反思:(教者對該堂課教後的感受及學生的收獲、改進方法)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定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發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便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向大多數學生,同時注意培養優秀生和提高後進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