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如何體現人文性

數學如何體現人文性

發布時間:2022-12-15 07:16:36

Ⅰ 如何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體現數學在人類社會中的文化價值,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激發學生自身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對數學學習的探索,為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研究數學的習慣,並將其應用在現實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礎。筆者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文化價值。
中國論文網 /9/view-3215751.htm
一、通過分析科學技術的發展,體現數學的科學價值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數學對於科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數學方法和科學技術已經形影不離。
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應用對科學技術產生的多項成果,已悄悄地遍布在我們身邊,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例如:計算機的誕生,使人類部分腦力勞動逐步機械化。我在「演算法初步」的教學中,講授演算法定義後,指出演算法通常可以編成計算機程序,讓計算機執行並解決問題。演算法和計算機有著密切的聯系,計算機解決任何問題都要依賴於演算法,只有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分解為若干明確的步驟,即演算法,並用計算機能夠接受的「語言」准確描述出來,計算機才能夠解決問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演算法在科學技術、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其思想在未來人類航天、飛機、汽車等技術的發展、科技革命的發明創造等方面中起關鍵性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現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體現數學科學價值,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為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挑戰打下堅實基礎。
二、通過貼近生活的身邊數學,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向學生介紹貼近生活的數學,讓學生搜集這些信息,既能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與信心,更能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在「概率」的教學中,我利用教材、課外資料、生動的錄像和課件、事實數據等教育資源,對彩票中獎進行完整透徹的剖析,為學生創設情景,使他們有機會去研究和總結「彩票中獎」的利與弊,加深對現實世界中隨機事件及其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培養概率意識,形成理性思維;在統計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讓學生搜集了自家幾個月用水情況,通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諸多因素)的過程,得出了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斷,並做出今後用水情況的決策。這樣一來既滲透了環保教育,又增強了他們實踐操作能力,讓他們真正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從而激發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培養他們認真觀察並自覺地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能動性。
三、通過介紹著名科學家的事跡,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
數學知識體系凝聚了不知多少數學家勇於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向學生介紹科學家的事跡和對人類作出的傑出貢獻,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技的熱情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1.華羅庚是一位自學成才的世界一流數學家,在國際上有多項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他為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
2.中國科學院院士谷超豪,憑著不斷進取的精神,解決了超音速機翼繞流的數學問題,在航天工程的基礎研究作出了傑出貢獻。
3.陳景潤是第一個摘取數學皇冠的中國科學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它更像一種精神象徵,代表著「執著追求」「決不言敗」「沖刺極頂」「死而後已」這樣一種學術信念和學術精神。
4.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文俊,在近耳順之年仍然堅持學習計算機,經過不懈努力,創立了「吳文俊方法」,在國際機器證明領域產生巨大影響,把數學機械化推向一個嶄新的領域。
科學家艱苦奮斗、勇於攀登、堅韌不拔的科學態度,以及獻身科學的生活經歷,會對學生養成求真務實與改革創新的科學精神起到良好教育效果。
四、通過數學名題的欣賞,體現數學的美學價值
在繁華似錦的「數學百花園」中,有一叢精美絕倫、引人入勝的「數學奇葩」,這就是「世界數學名題」。它們通常以嚴密的邏輯推理使人嘆服,又以匠心獨具的構思模式令人陶醉。如「哥德巴赫猜想」「費馬大定理」「九點圓」「哥斯尼堡七橋問題」等。人們沿著不同的思路崎嶇而上,激起層層精神的漣漪,美妙的解答叫人目不睱接。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走進「數學百花園」里,讓學生感受和領略數學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例如介紹「名題」蝴蝶定理:
如圖:過圓中弦AB的中點M引任意兩弦CD、EF,連接CF和ED分別交AB於P、Q,則PM=MQ。由於其幾何圖形形象奇特、貌似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便以此命名。而一直以來,都有研究它的學者,使得這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棲止不定,變化多端。
數學老師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懂得欣賞這繁華似錦的「數學百花園」,這樣不僅有利於激發他們對數學科學的愛好,也有助於增強他們的創造發明能力。
總之,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教師在教學中,通過結合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數學素養的培養,不但能使我們所教的學科受益頗深,而且它像單調遞增的函數,在數學教學中,不斷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Ⅱ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思考
【摘要】當今知識經濟的時代,數學教育不再只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而是傳播文化和培養素質。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可採取如下策略: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感;進行愉悅的人文互動。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生人文素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育應重視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大力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以使學生形成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情感力、獨特的想像力和深刻的理解力。本文就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人文精神的策略做一探討。

一、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

(1)建立真誠融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來參與其中,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一個學生如果感到課堂氣氛是自由和隨意的,他就會覺得很有安全感,會心情舒暢,就會按自己選定的目標不斷進取。(2)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要把他們看成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善於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對學生有缺點的回答要在肯定學生部分回答正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不斷完善,從而使學生在心裡肯定自己。

二、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

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把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當作最終的教育目標,讓學生記概念、定律、法則、公式等,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思維、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態度等。錢學森曾說:「科學與人文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缺一不可。」科學應與人文相結合,才是真正的數學教學。例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的課堂練習時,有這樣一道題:把下面的偶數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8=()+(),10=()+(),12=()+()……當學生解答完之後,我追問:「是不是所有的偶數(除了2和4以外)都能寫成兩個質數和的形式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後例舉很多,我都給予了及時的肯定和表揚。接著,我告訴學生:「每一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的和,這就是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有人稱它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這方面的工作處於領先水平,同學們要以陳景潤為榜樣,勇於攀登數學高峰。」這樣簡單的幾句話,使學生深受啟發,同時讓學生明白:數學與現實,知識與精神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充分體現了數學教學的人文價值,培養了學生的人文意識。

三、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感

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適時適當地介紹古代、近代、現代人類的科研和科技成果,或及時地將具有時代氣息的數學信息呈現給學生作為學習的材料,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感,使學生在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關注自我生存,關注自然和社會,關注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例如,教學「有趣的七巧板」時,我播放了動畫故事(七巧板的由來):宋朝有個叫黃伯恩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後來有人把它改進成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邊形,6人拼成六邊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良好。後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進成只有七塊板,由它拼圖,演變成了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還給它起了個神奇的名字叫「東方魔板」。此故事貼近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知道了七巧板的來歷,了解了七巧板從生活中來,而且激發了學生對我國悠久歷史文化作進一步探究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培養了學生精益求精的精神,頑強的意志和創新能力。

四、進行愉悅的人文互動

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真正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人文環境,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觀察,學會尊重,學會欣賞,學會共享,學會助人。教師要善於運用課堂上的閃光點,有機地進行人文素養的滲透。例如,教學「求平均數應用題」時,老師首先設計了一張表格,要求學生自主選擇去調查,要求算出調查的數據的平均數。可以走下位置自由討論、調查。題目要求出示後,課堂頓時熱鬧起來。學生紛紛走下位置找同學來調查數據,神情專注而興奮。過了幾分鍾,全班交流。這樣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民主和諧、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人文環境,解放了學生的嘴巴,解放了學生的頭腦,體現了學生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激發了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再次證明了「頭腦不是一個等待填充的窗口,而是一枝等待燃燒的火把。」相信學生在這種充滿人文性的數學課堂上學到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還學會了怎樣做人。

Ⅲ 數學與人文科學的關系是什麼

從教育哲學的角度來看,數學教育是在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和科學主義教育思想交互影響下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世紀之交,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題是提高公民素質,培養新型的科學文化人。因此,一種新型的教育觀--素質教育應運而生。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觀,這種教育觀不是對傳統觀念的機械否定,而是歷史的繼承、沿革,是傳統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以整合態勢的新發展。 一、整合的內涵、特徵 整合,從字面意義上來說,是「統籌下的融合」,即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是科學學新近使用的一個概念,表述的是各門學科與知識經高度綜合產生的學科(邊緣學科、跨學科)的知識。這一術語現已被廣泛借用到各門學科之中。 數學教育中科學與人文的整合並不是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思想進行簡單的調和、相加,生成一種「混合物」,而是具有特定的內涵和特徵。 數學是獨立於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之外的一門獨特的科學。現代數學哲學的研究表明,數學不僅是科學的工具,更是一種文化;數學教育不僅具有科學價值,而且還具有文化價值,對人的全面發展、形成完善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數學教育的歷史發展和數學教育哲學研究,為數學教育中實施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數學教育中的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整合,首先考慮其本身的內在規律。數學教育中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是一個統一體,數學的知識是其思想、精神的載體,數學的應用是多層次的。從表層意義上來講,是知識的應用,因此必須貫穿科學教育的思想,以知識的傳授為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知識的力量。從深層意義上來講,是思想、精神、方法的運用,反映出深蘊其中的文化價值,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智力發展、審美情趣、倫理道德。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育的任務不是一種職業培訓,數學教育的文化價值應受到重視。 數學教育中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還具有時代特徵。自18世紀微積分誕生以來,數學在應用方面的成就層出不窮,數學本身固有的那種工具性品格日漸突出,以至於人們淡忘了另一種更為重要的文化品格。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傾向排斥了人文主義的教育功能。數學中的文化價值則變成了少數哲學家研究的內容,未能引起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數學教育的文化價值甚至不為人們所理解。在西方功利主義占據了統治地位,強調數學的一切為了應用的局限性已日見端倪,新人文主義思想已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進行整合,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反映時代特徵。 二、整合的意義 1957年,英國學者C.P.斯諾在劍橋大學發表的題為《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的演講,引起了知識界的共鳴。他認為: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個互不理解的鴻溝,教育中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割裂是造成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而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具有互補性與相容性,兩種文化的整合要以教育中科學與人文的整合為前提,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通才教育受到廣為的重視。人類知識正從高度的分化走向高度的綜合,處在科學前沿的學科大多數帶有跨學科性,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成為人類文化不可分割的兩個組成部分。自然科學家需要藝術修養,人文學家離不開科學素養,對跨學科知識的探究人才的培養,呼喚著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 數學教育內在規律迫切需要實施科學與人文的整合。一方面,人們已認識到數學教育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工具性上,而且體現在超功利性上。數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給人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動機、情感、意志等因素對數學學習和人智力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現實的數學教育中,往往只重視概念、定理、公式、邏輯推理的教學,在審美、意志、情感、價值觀、責任感等方面缺乏對學生的正確的引導,造成學生缺乏對現代生活的全面、完整、正確的理解和認識,不利於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歷史的教訓告誡我們,割裂數學教育的工具價值和文化價值是極為有害的。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離不開數學工具,數學具有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但是,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並不能代表一切。學校教育如果只重視對科技發展的工具性功能,而忽視了人的自身發展的功能,就會助長功利主義的傾向和發展,社會的道德水準就會下降,文明社會也會出現腐敗和崩潰。這種現象成為當今社會的隱患,引起了廣大有識之士的關注。數學更是一種文化,特別是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已形成了一種「數字化」、「數學化」的生存方式。數學通過其思維方式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數學教育的價值已超越了工具的層面而進入了人文領域。人文主義教育觀注重增進個人自由、價值、尊嚴,重視道德倫理、審美、情感等教育,人們試圖以此來統整文化、平衡社會、改變人際關系間彼此不理解、不信任、自私自利的狀況。數學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陣地。 三、整合範式探究 目前,以「升學考試」為目標的「應試教育」模式,在我國具有極為廣泛的市場,數學教育中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都沒有能夠得到應有的重視。一度盛行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看似重視數學(理化)的科學價值,其實質不過是在強調應試中的地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數學教育應通過數學的思想和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養既有健全的人格,又有生產技能,既有明確生活目標、高雅審美情趣,又能創造、懂得生活的人,把傳遞人類文化的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規范與傳授數學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整合。為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1.形式陶冶與實際應用 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是形式陶冶還是經世致用,歷來是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爭論的焦點。既要整合,任何一種極端之舉都是不可取的。從當今商品經濟社會和我國國情出發,大力發展經濟是中心任務,數學教育特別要強調為經濟建設服務,在數學教育中密切聯系實際,適當降低數學形式化要求,注重實質,形成用數學的意識。但對數學的應用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僅僅是知識的應用。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育不是一種職業教育,作為知識的數學其應用價值只能是有限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用到的數學知識是極少的,數學的應用體現在多個層面上。不可徹底否定形式陶冶的作用,有些數學知識即使是暫沒有實際應用價值也值得去學習。 2.知識技能與思想方法 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學好數學的必備條件,重視「雙基」教學也是我國傳統教育的一大特色,在這一方面有許多成功的經驗。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和精髓,數學正是通過其思想方法、思維方式去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進而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直至生存方式,以此來體現數學教育的文化價值。對數學中的思想方法的教學是目前數學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在數學教學中重視數學思想、數學方法論的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而且有利於人才的培養、素質的提高。 3.邏輯推理與審美直覺 數學歷來被看成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數學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還是一個開放性文化體系。數學發展的進程離不開直覺、猜想、觀察、實驗、探索、美感等非邏輯方法。數學不僅促進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有助於提高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能力。發明靠直覺,美感則是動力、源泉。數學不僅是一個抽象的演繹體系,還是美的樂園。數學中的美不同於一般的自然美和藝術美,具有獨特的形式。數學美是一種崇高的至上的理性之美,不易被常人所體驗。正像一幅世界名畫,一件古玩珍品一樣,並非所有的人都能領悟其真諦。對數學美的領悟同樣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修養。傳統的數學教育中,過分強調了數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直覺思維能力和對數學美的鑒賞,因此應加強審美意識和直覺洞察力的培養。 4.認知學習與情感意向 情感以興趣、願望、熱情等形式構成學習動機,作為主要的非認知因素指導著認知學習。教育不僅要側重認知能力的培養,還要兼顧情感的發展。事實上,情意行為與認知活動是不可分的,兩者共生共茂。缺乏感情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幾乎所有的知識都會有感情成分,而且相輔相成。智力是創造力的基礎,創造力是智力發展的高級階段,一個人的情意行為對啟發創造潛能有著重大的關系。數學活動是一個高度的創造性的活動,數學學習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數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傳統的教育方式雖注意到智力開發,但忽視情意行為,又過分強調統一性,因此,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是因為,個性是創造的前提條件,高創造力必須具有理想、信念、興趣、執著、進取、堅韌、獻身等情感意向因素。

Ⅳ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小學數學教學與人文素養的培養
(一)
在與幾位老師閑談時,有位老師反映,他班裡有位學生倚仗家中有的是錢(其父親開了一個工廠)而不願學習,竟然花錢僱用自己的同學為其完成作業。這不禁令我們想到一些不應該發生也是不願看到的現象:有些學生為了弄到進網吧的錢而去敲詐、搶劫同學的財物,甚至傷害他人(包括自己親人)的生命;某些人為了取得學位、晉級、晉職的需要而去剽竊他人的論文、著作、科研成果等等。通過種種表象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同社會發展不和諧的現象與以往只重視理性知識教學、過分追求功利性而忽視人文教育的滋潤有著密切的關系。
國民教育,要人文與科學並重,不能只重視科學教育而忽視人文教育。人文精神與科學素質既是人的兩種基本需求,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兩種精神傾向,它們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當兩輪共轉,協同前進,當兩翼共振,攜手同飛時,才能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指導和動力。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精闢的指出:沒有科學和現代技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打就跨;但是如果沒有人文精神,沒有民族文化傳統,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打就垮。
記得美國中學的一位校長,每當一位新教師來到學校,他就會交給那位老師一封信,信中這樣說:「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生還者。我親眼看到人類不應當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婦女和嬰兒被受過高中或大學教育的人槍殺。看到這一切,我懷疑了,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應當用於製造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變態狂、受過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1]
因此,培養具有高素質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人,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從事基礎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是科學,但數學也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要以知識的整合,發揮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為基點。」因此說,人文教育不是文科教育教學的專利,數學課程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底蘊和人文思想,數學教學同樣是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
一、數學是科學的語言。文學通過文字描述人類社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而數學則是用一種獨特的符號化語言來描述。這種語言的優越性無與倫比,主要表現在:其一、數學語言可以擺脫自然語言的多義性,用符號來表示科學概念,具有單一性、確定性,在推理過程中容易保持首尾一貫,不至於因發生歧義而造成邏輯混亂。其二、由於符號簡潔明確,便於人們進行量的比較,對事物作出直接的判斷,對所研究的問題作出清晰的數量分析。其三、數學作為一種科學語言,還表現在它能以特有的數學語言(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公理、模型理論等)對科學真理進行精確和簡潔的表述。[2]
二、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隨著社會的數學化程度日益提高,數學已成為人類社會中交流與貯存信息的重要手段。在社會發展到今天,數學以其成就(成果、方法、思想)廣泛應用於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科技、文化、經濟、軍事、教育、醫療等領域,這種廣泛的應用性,勢必使人類對自然、對社會、對人、對自己、對生命有重新的認識,同時將不斷豐富、深化和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傳統。從這個層面來看,數學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人文內涵和深厚的人文教育價值。
三、數學是一種文化。數學是傳播人類思想的一種基本方式,是人類的一種高級語言,也是自然與社會聯系的一種工具。數學從思維的覺度,為人類文化提供方法和技術手段,推動著人類文化的進步,在提高人類科學素養中處於重要的地位。數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然和社會,理解周圍的世界,可以促進人們有條理的思考,有效地進行表達和交流,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數學修養已成為人們的一種高尚的文化素養。[3]
四、數學是一種藝術。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雖然數學沒有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數學完全分離,因為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秩序、勻稱和確定性,這正是數學所研究的原則」。在數學研究中,雖然有大量表面上看來枯燥無味的推理和計算,然而其中蘊含著內在的、深邃的、理性的藝術因素。如數學中的公理、定理等揭示了客觀規律的和諧性、對稱性、統一性、簡潔性,就給人們以美感。當我們創造出一種簡便的方法,做出一種簡化的證明,找到一種新的成功應用時,就會在內心深處激起強烈的美感,同時美是數學中公認的一種評價標准。[4]
五、數學能賦予人的創造性。開拓、創新精神是現代人文科學的一個基本素質,現代社會越來越需求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人才。數學學習過程實質上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數學中對定理、結論以及解題方法的探索,都需要學生具有百折不撓的開拓創新精神,數學也正是通過這種活動過程培養了學生的開拓、創新意識。
另外,數學課程中數學家們獻身數學事業的奉獻精神和嚴謹治學的態度,均體現著濃厚的人文精神。
(三)
數學教育的任務,不僅是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而且也是文化的熏陶與素質的培養。把科學的人文精神教育與構建健康的人格滲透於數學教學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與形成,不是靠一次、兩次的空泛說教一蹴而就的,必須堅持自覺性、經常性、滲透性等原則,深入探索數學人文精神的培養途徑和實施策略,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和形成數學能力的同時,體驗、感悟人文思想的內涵,達到心靈共鳴,從而內化為自己的人文素養,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
整合數學教學內容,是實施人文科學教育教學活動的物質基礎和重要保證。教學內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證,是教師與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活動發生的中介。凡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實際的,關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作為教學內容。因此,教師要以課程目標為依據,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大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改編、加工和整合,使教材更加生動活潑,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富有人文內涵,以保證人文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
一、實現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的整合,在體驗數學價值中凸現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統一。《數學課程標准》要求: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新課程理念也強調:課程要由理性的、抽象的科學世界回歸到直觀的、形象的生活世界,由原來的關注科學規律和法則回歸為關注學生的情感和體驗,關注學生的發展,由以科學為中心回歸到以人為中心,即課程由科學世界回歸到生活世界。[5]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捕捉、提煉生活中的素材,對數學問題的具體情節和數據作以適當的調整、改編,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來取代,從而構建數學與生活的橋梁,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真正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價值。譬如:教學「白色污染(統計圖表的活動課)」時,教師根據生活中塑料方便袋使用頻率高,造成白色污染嚴重的社會現實,大膽、合理而巧妙的整合、改變教材,通過學生課前調查自己家裡方便袋的使用情況(每天使用方便袋的個數,以小組為單位製成能說明一定問題的統計圖表,發表自己的想法——方便袋使用後的處理方式及危害),——計算、描述(如果每個家庭每天用掉5個方便袋,1年每戶可用多少方便袋?若平均每個方便袋的體積為2立方厘米,我校1000名學生的家庭1年用掉的方便袋的體積是多少?本校的操場的面積是2700平方米,這些方便袋在操場里能鋪多高?)——想像、發散(假設按全國的家庭計算又會怎樣?我們身邊還有那些嚴重的污染?)等一列數學活動,不僅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統計圖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深深地體驗、感悟到生活中的小事,稍不注意就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對地球資源造成破壞,會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和身體健康。學生通過躬身自省,明白人類在為自身利益有所行動時,都要看一看是否威脅到其他生命,從而使學生更加懂得人類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真正享受大自然的美麗,感悟到生命的真諦。
二、實現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在優勢互補中凸現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統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潛心研究挖掘不同學科間的聯結點、融合點和耦合點及知識的生長點、發展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不同學科有機的融合起來,以增強數學教學的活力,讓數學的天空更加廣闊和絢麗。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利用學生在美術手工課上學習軸對稱圖形剪紙時積累的知識因勢利導,讓學生做一幅剪紙作品,學生在折、畫、剪等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感悟和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最後從數學的角度概括、抽象出其特徵。這里,教師沒有單純從數學的角度,抽象的講解對稱圖形的特徵,而是抓住數學與美術兩學科的聯結點和知識的生長點、發展點,將數學課以「藝術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形成一種嶄新的數學課堂教學,無形中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構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使學生的情操得以陶冶,民族自豪感得以增強。
構建人文氣息濃郁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渠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人文性教育活動的實施要貫穿於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在讓學生受到理性教育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受到人文陽光的沐浴,從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一、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實施人文科學教育活動的保障。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學生是人,是社會的人,他們有人格、有尊嚴、有理想、有追求,他們渴望獲得自主、獲得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放下「唯我獨尊」的架子,變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的師生關系為教師與學生是學習合作夥伴的關系,真誠、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想的就讓其自己想,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就讓其自己做,凡是學生自己能說的就讓其自己說。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要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信任、贊許、寬容及滿腔愛心,使學生的身心完全處於一種平等、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之中,讓他們的激情得以綻放,個性得以張揚,進而更好地促進他們人格的長足進步與健全發展。
二、構建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的學習方式,是實施人文科學教育的有效途徑。《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改變問題呈現的方式等等形式,積極地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為其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和條件。即:給予學生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實踐操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真正地、積極地、有效地參與到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來。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充分地、自覺地表述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學會傾聽、接納他人的合理建議和意見,在不斷修正和完善認識建構意義的同時,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從這種意義上說,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既是學生認識數學,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是張揚個性、彰顯生命體征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鮮明的社會責任感和終身學習的願望的過程。
三、構建發展性的教學評價,是實施人文科學教育活動的有力手段。傳統的教學評價是一種只重視理性知識而忽視情感,只重視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的單一取向的教學評價。這種片面性和功利性的評價束縛了學生發展的空間,是忽視學生個性成長的罪魁禍首。因此,建立一種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教學評價,已經成為非常迫切的事情。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承認學生差異性的存在,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優秀的個體,並對他們抱以積極的、熱切的期望,從而確立多維的教學評價標准,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接納學生,尋找和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挖掘出他們的潛能,真正做到「量體裁衣」。這就意味著教學評價必須由以往的面向「過去」的終結性評價轉變為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形成性評價;必須由一張試卷、一次考試定「終身」的定量評價轉變為既運用紙筆測試,又運用面談、行為觀察、行為記錄、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和情景測試等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才有可能對學生的持續發展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泵」 的作用,進而凸現對人格的尊重和人性的關懷,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確立數學是一種文化的思想,並構建以人為本的數學教育理念,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數學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內隱在數學知識里的思想、精神和觀念。因此,我們在關注學生獲得知識的、形成技能的同時,更能關注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發展,唯有如此,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才會迎來又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參考文獻:
1、[1]張畫《人文的陽光》[J].《沂蒙教育》2003年第3期第1頁
2、[2]劉忠智 張曉霞主編《數學教學實施指南(小學卷)》[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第20—21頁
3、[3] 劉忠智 張曉霞主編《數學教學實施指南(小學卷)》[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第22頁
4、[4] 劉忠智 張曉霞主編《數學教學實施指南(小學卷)》[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第22頁
5、[5]鄭文信主編《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第15頁

閱讀全文

與數學如何體現人文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