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課前預設】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本課我准備採用來源於生活--提煉為數學--應用於實際這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初步的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而本課我打算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實踐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實踐,鞏固新知;實踐訓練,深化新知;歸納總結,完善認識五個環節,通過比一比、畫一畫、評一評;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圍一圍;想一想、算一算、練一練;說一說這些活動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 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 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教學具】
1、電腦課件、展示台
2、學具袋(光碟、直尺、細繩子或皮捲尺、水彩筆、樹葉、作業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大樹爺爺告訴我:小螞蟻特別喜歡練長跑,瞧!一隻螞蟻把一片漂亮的樹葉當作運動場,它正准備沿著樹葉的邊跑一周,你覺得它應該怎麼跑?(現在我們來看看它是怎樣跑的?)根據學生看螞蟻爬過樹葉的動畫,提問:你發現了什麼?(提示:從起點開始,又回到起點。)我們再看看是不是這樣跑的。小螞蟻爬過一周的長度是樹葉的什麼呢?
板書課題:什麼是周長(周長的認識)
【設計意圖】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枯燥的空間與圖形的數學內容還不是很感興趣,所以通過一個童話故事引入新課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來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二、實踐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畫一畫、評一評感知周長
(1)課件出示各種封閉與不封閉圖形,問:哪些圖形是有周長的?
(2)畫幾個自己喜歡的封閉圖形。
(3)展示學生作品,並指出圖形周長,進一步體會到在同一平面內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體驗周長
(1)描一描
A、課件出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讓學生指一指、說一說周長
B、描一描光碟的邊線,問光碟的內部線是它的周長嗎?
(2)摸一摸(44頁摸一摸)
讓學生用手分別摸一摸數學課本封面的邊線及文具盒面的邊線,與同桌交流認識周長
(3)走一走
怎樣走才是教室的.周長?怎樣走才是操場的周長?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學習活動以及各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學習過程中循循漸進的掌握知識。
三、操作實踐,鞏固新知
1、量一量(44頁實踐活動)
(1)測量自己的腰圍與頭圍
自主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量出結果並記錄下來,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測量過程;
(2)測量樹葉的周長
自選測量工具,測量樹葉周長,並在小組內交流測量方法
2、圍一圍(45頁第1題)
讓學生描出圖形的周長,結合課件讓學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點,但是只能描一周,進一步體會周長的含義
【設計意圖】
讓學生與同學合作量一量身邊的一些物體的周長,既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實踐訓練,深化新知。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長應該怎樣量?四邊形呢?為什麼?
2、算一算(45頁第2題)
課件出示幾幅圖形,通過量一量、算一算活動,鼓勵學生用多種計算方法正確算出圖形的周長
3、練一練(45頁第3題)
運用課件,通過測量、移動的方法,直觀的比較兩組圖形的周長,從而深化知識
【設計意圖】
練習題由易到難,從基礎題到拔高題,層層深入,這樣既顧及到全班好中差三個層面的學生,又為尖子生補充了"營養"。
五、歸納總結,完善認識
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
【設計意圖】
讓學生從小就能自己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與整理,並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板書】
什麼是周長(周長的認識)
封閉平面圖形
繞邊線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邊線
一周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41頁。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知道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實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初步測量圖形的周長。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演示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維。教學重點: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並計算圖形的周長。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直尺、線、捲尺、圖片、計算周長表格等。學具准備:直尺、圖片等。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建構模型。
1、以游戲話題談話引入,課件演示喜羊羊繞水塘跑一周的畫面。提醒生注意觀察喜羊羊跑過了哪些路線。動畫演示跑過一圈的路線。接著演示美羊羊繞另一水塘跑一周的動畫。
提問:如果它們以同樣的速度繞各自的水塘跑一周,誰先回到起點?為什麼?
2、引入「周長」,提示課題。
水塘一周的長度,就是水塘的周長。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數學新朋友——周長。
二、嘗試探究,認識周長。
1、出示各種圖片。學生觀察。
這些圖片都認識嗎?它們的周長在哪裡?
2、指出圖形的周長。
先抽生演示指圖形的周長,老師引導明確從起點出發走一周回到起點。再讓每生選三個圖形指出它的周長。
3、找身邊物體的周長。讓學生找然後匯報。
5、變式練習,加深對周長的理解。談話:我們找了這么多圖形的周長,是不是所有圖形都有周長呢?
(出示「下面圖形是否有周長」和「下面圖形的周長是否標對了」兩道題)
4、理解周長的含義。
你認為什麼是圖形的周長?
抽生試說
看書上描述的概念同時板書(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三、合作探究,強化理解。
置疑:有什麼辦法能知道這些圖形的周長?
1、抽生說方法。
2、小組為單位測量周長,填在表格里。
3、匯報方法及結果。引導發現方法的多樣性。
四、學以致用,練習鞏固。
課件出示練習題,完成、匯報、講解。
五、全課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教材分析:
「認識周長」這一課題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學習了長度單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或簡單圖形的一周;
2、理解周長的概念,了解測量周長的方法;
3、滲透化曲為直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表象。
1、從「一圈」抽象到「一周」。
情境:在元旦活動中,我們班的相片需要將合影貼上花邊,我們來看看怎麼貼。
課件演示貼法一(花邊貼在相片中間),學生發表意見,貼對了沒有?應該怎麼貼?根據學生的意見演示貼法二(花邊貼邊緣但不封閉),學生再踴躍發表意見,學生邊在圖上指認位置邊口述:花邊應該貼到起點,才是貼了一圈。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一圈演示完全,並指出圍著相片一圈也可以說成圍相片一周。(板書:一周)
同時出現上述兩種貼法,組織學生辨認:相片的一周是不是這樣的呢?學生指出不是一周的原因,並提出修改方法。
2、累加長度,明晰相片的周長。
提出問題:把這張相片貼一周花邊需要多長的花邊呢?為此老師量了一下這相片的四邊的長度,課件依次呈現數據:長20cm,寬10cm。要求學生計算花邊的長度,分享計算方法。教師再問:60cm是表示相片哪裡的長度?(相片一周的長度),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
二、整體理解周長的本質。
1、辨析一周,物化為形。
課件呈現實物:樹葉、三角板、數學書、時鍾。提問:這些物體表面有沒有一周?要求學生在練習紙上把四種事物的一周用水彩筆描出來。個別展示,課件重演描繪過程。
2、操作演示,體會「周長」的本質。
提問:要想知道這個三角板的一周有多長,怎麼辦?(用尺子量)課件出示三角板三邊的長度:10cm、14cm、10cm。三角板一周的長度到底是10cm還是14cm?學生辨析後計算三角板一周的長度。師生互動,辨析34cm的意義。
以鍾面為例,問學生怎麼測量鍾面一周的長度,對學生提出的合理方法一一肯定,引導學生使用軟繩和直尺進行測量,並問學生如何測量樹葉一周的長度。
3、辨析並概括概念。
師:剛才我們選研究了什麼是一周,這是相片、樹葉表面、三角板、數學書封面和鍾面的一周。接著我們通過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了相片一周的長度是60cm,三角板一周長度是34cm,鍾面一周的長度是xxcm,還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測量樹葉一周的長度,每一個圖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長度,我們把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它的周長。(板書)
課件出示平行四邊形、五角星、角、餅形,組織學生辨析。提問:這些圖形都有周長嗎?如果沒有?說明為什麼?引導學生發現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補充板書。學生齊讀。
三、內化鞏固,解釋應用概念。
1、生活中舉例說出哪些物體表面也有周長?(黑板、桌面等)
2、教材P84第3題;下面每組圖形的周長一樣嗎?通過測量每條邊的長度再相加的方法,發現第1組的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第2組中右圖的周長比左圖的周長要長。如果學生有更好的方法加以肯定。
3、教材P88第9題;下圖的長方形被分成兩部分,哪個部分的周長長?通過辨析總結出周長的大小與圖形的大小沒有關系,不是圖形大周長就大。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
② 小學數學什麼是周長
環繞有限面積的區域邊緣的長度積分,叫做周長,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周長的長度因此亦相等於圖形所有邊的和。一般用字母C來表示。
常見的圖形有:
圓:C=πd=2πr (d為直徑,r為半徑,π)
長方形:C=2(a+b) (a為長,b為寬)
三角形的周長C = a+b+c(abc為三角形的三條邊)
扇形的周長:C = 2R+nπR÷180˚ (n=圓心角角度) = 2R+kR (k=弧度)
③ 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課所授內容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的認識。本節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後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時也為後面將要學習面積及面積的計算做好鋪墊。所以,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後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學目標
1、通過老師演示、學生觀察了解周長,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周長。
2、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掌握測量的技巧與方法,計算物體及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通過具體的情景,使學生感受到周長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認識周長;能夠正確的測量物體表面和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通過不同活動理解周長的意義。
教學過程
No.1
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最近咱們每天都在努力地練習跳大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三跳運動會)
師:沒錯。因為大家都想取得好成績,所以就得努力練習。其實啊,在動物王國里,最近也將舉辦一場運動會,咱們的好朋友小螞蟻正在努力地練習呢!(ppt)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熟悉的運動會的情境來引入新課,拉近課堂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更感興趣,更貼近生活。
No.2
授課
1、認識一周:
師:首先,小螞蟻想要圍著樹葉跑一圈,請大家仔細觀察。(ppt)
師:小螞蟻跑的這一圈和大家想像的一樣嗎?(不一樣)
師:誰來說說,你覺得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應該是圍著邊緣跑一圈)
師:大家都是這樣覺得的嗎?(是)
師:准確的描述,可以把邊緣叫做邊線。咱們告訴小螞蟻,應該圍著邊線跑一圈,咱們看看他這次跑得怎麼樣?(ppt)(沒跑完,跑過了)
師:誰來指一指,他應該從哪開始,到哪結束呢?(從這里開始,跑一圈再到這里結束)
師:也就是說,從哪開始,到哪結束。大家同意嗎?(同意)那麼,這個點既是起點,又是(終點)。像這樣,從一個點出發,沿著邊線運動,最後又回到這個點,這就叫一周。(板書:一周)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樹葉學具,舉起你的右手,沿著邊線描樹葉的一周,開始。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小螞蟻爬的過程來直觀地認識什麼是邊線,什麼是一周,為接下來認識周長做好鋪墊。
師:同學們,小螞蟻跑完樹葉的一周以後,又打算圍著數學書跑一周。可是問題來了,數學書有六個面,小螞蟻應該圍著哪個面跑呢?(正面)
師:正面也可以叫封面。那你們知道數學書封面的一周在哪裡嗎?(知道)
師:好。那麼請大家在A4紙上用彩筆描出數書封面的一周,開始。
師:誰想來說一說你是怎麼畫的?(學生上台一邊比劃一邊說)
④ 小學數學什麼是周長
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周長:邊長×4
⑤ 三年級數學上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讓學生通過「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動手操作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4、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能夠正確測量和計算具體事物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2、理解周長的含義
學具准備:直尺、彩色筆
教具准備:電腦課件、直尺、信封(內裝有毛線和樹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首先運用課件演示,故事引入:
同學們,老師有一個消息要告訴你們,螞蟻家族要舉行一次運動會,你看,這只小螞蟻把一片漂亮的樹葉當作運動場。同學們,請仔細觀察它在樹葉上做了什麼?是怎樣做的?
(課件出示小螞蟻練圍繞樹葉爬了一周的情境)。
你有什麼想說的?
學生觀察後看出: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
(課件顯示樹葉一周的邊線)
師指出:在樹葉周圍的這些線就是它的邊線。
圍著樹葉的邊線一圈叫做樹葉的一周。
小螞蟻從哪裡出發,又回到了哪裡,我們才稱為一周?
預設:從起點沿邊線又回到起點。
二、探究新知,總結規律。
1.指一指
同學們,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小螞蟻有句話要告訴大家。
課件演示,小螞蟻說:我爬過樹葉一周的長度叫做樹葉的周長。
(1)師:誰能指一指哪裡是樹葉的周長?
請學生代表上台指出樹葉的周長,下面的同學當裁判並舉手指一指。
教師強調:要從一點出發,再回到這點才是一周。
(2)像這樣,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3)課件再演示小螞蟻未爬過一周,和爬過一周多的過程。
小螞蟻為了加強訓練,爬了樹葉四次,哪次的長度是周長,哪次不是?
有沿著邊線,沒有回到起點;
‚有沿著邊線,但是超出了起點;超過了一周
ƒ有回到起點,但是沒有沿著邊線。
第4次是周長,有從起點開始,沿著邊線,又回到起點。
2、描一描
(1)書本44頁描一描
我們已經認識了樹葉的周長,如果讓你來描一描樹葉的周長,你會嗎?請你拿出彩色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來。
學生匯報:
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沿著哪裡描的,又到哪裡結束?
描樹葉的周長,體驗描樹葉周長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起點可以不一樣,但只要從起點開始,沿著邊線又回到起點,這樣一周的長度,都是樹葉的周長。
(2)練一練的第1題
我們已經描過了樹葉的邊線,現在請用彩色筆畫出下面圖形的邊線。
(強調邊線指的是圖形外圍的線,圖形裡面的不能畫)
3.摸一摸
(1)課桌面的邊線
在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像樹葉一樣有周長,比如我們的課桌面。
請同學們摸一摸課桌面的邊線。
我們摸的課桌面邊線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2)數學書封面的邊線
還有我們的數學書封面。
我們摸的數學書面邊線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3)你們還能找一找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嗎?摸一摸、說一說哪部分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測量周長
1、測量平面圖形的周長
不僅物體的表面有周長,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書本45頁練一練第2題
說一說下面圖形的周長分別在哪裡?
三角形這三條邊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長方形這四條邊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引導學生理解:五邊形呢?六邊形呢?也就是說不管是幾邊形,它的周長就是所有邊的總和。
這幾個圖形的邊都是直直的線,我們可以直接用(尺子)測量。
這里有3個圖形,請你選擇其中1個圖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長。
注意:用尺子測量後把數字標在旁邊,注意要加上單位哦。
選擇三角形的能說說是怎麼測量和計算的嗎?
請看,老師這邊也有一個方法:我把這條邊轉下來,它的什麼變了?(位置),什麼沒變?(長度);同樣的,把另一條邊也轉下來,這樣就把三角形的周長變成了一條直直的線了。
2、測量頭圍和腰圍
同學們,天越來越涼了,老師想做一頂帽子,想知道這頂帽子合不合適,要知道什麼?(頭圍)
請你上台來指一指你的頭圍在哪裡?
同學們,知道了頭圍在哪裡,那怎麼測量呢?——(線、軟尺)
好,那你來用軟尺繞,老師幫你。
頭圍本來是曲線,現在我們通過軟尺繞一周,就把它變成了一條直直的線,可以用什麼測量?(尺子)
以前我們要把這一條直線放在尺子上進行測量,現在有了軟尺,就可以直接讀數了,他的頭圍大約是51厘米。
知道了頭圍,就可以做一定合適的帽子。老師還打算買一條褲子來配這頂帽子,要知道什麼才能買到一條合適的褲子。——(腰圍)
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指一指:沿著肚臍一周的長度,就是我們的腰圍。
3、測量一片樹葉的周長
量完了頭圍,現在老師還想量一量樹葉的周長。樹葉的周長不是直線了,你有什麼好方法?
學生會受到上面測量頭圍的啟發,說要用線繞。
好,你來繞一繞,老師來幫你扶住樹葉。
同學們,你們看明白了嗎?他是從起點開始,緊緊貼著樹葉的邊線,又回到起點。然後,要牢牢抓住這一處,並用彩色筆做個記號。接著,把這條繩子一拉,就變成了一條直直的線了,就可以用(尺子)來測量了。
同學們,在用尺子測量繩子的長度時,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提醒:把做記號的這一端對准0刻度線,捋直繩子,另一端對向幾,就是幾。
(2)同桌合作,動手測量
請同學們同桌合作,像我們剛才那樣,一人扶樹葉,一人繞繩子,記得做上記號哦。
現在,請拿出抽屜里的信封,取出樹葉和細繩,開始動手。
(3)反饋小結
誰來說一說你們的測量結果?
學生用上「大約」
為什麼大家的測量結果都不一樣呢?
樹葉有大有小,測量也存在一定的誤差。
四、觀察思考、深化理解
1、 練一練3(1)
同學們表現得很棒,老師想出道難題考考你們。
課件出示圖(標有數字):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們的周長一樣嗎?
繼續看,把第二個正方形沿虛線剪掉一塊,變成了這樣。
它的周長是哪一部分呢?
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為什麼?
誰來說明理由?
課件演示:讓兩個圖形的邊重合,可以看出,這幾條邊完全重合,只要比較其餘兩邊是否分別相等就行了。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這兩條豎邊相等,這兩條橫邊相等,所以它們的周長相等。
引導學生:把橫的邊往上移,這條邊的位置變了,長度不變。所以,我們可以把這條邊移上去補在上面。豎邊也是一樣的。
是不是真的一樣呢?老師已經幫你們測量好了數據,請同學們算一算,驗證一下!
2、 課後思考
這是一塊長方形菜地,把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種黃瓜,一部分種西紅柿,請同學們課後想一想,這兩個圖形的周長是否一樣?
⑥ 三年級數學 什麼是周長(小學
圍成一個平面幾何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環繞有限面積的區域邊緣的長度積分,叫做周長,也就是圖形一周的長度。多邊形的周長的長度也相等於圖形所有邊的和,圓的周長=πd=2πr (d為直徑,r為半徑,π),扇形的周長 = 2R+nπR÷180˚ (n=圓心角角度) = 2R+kR (k=弧度)。
(6)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周長是什麼擴展閱讀:
相關的公式
圓:C=πd=2πr (d為直徑,r為半徑,π)
三角形的周長C = a+b+c(abc為三角形的三條邊)
四邊形:C=a+b+c+d(abcd為四邊形的邊長)
特別的:長方形:C=2(a+b) (a為長,b為寬)
正方形:C=4a(a為正方形的邊長)
多邊形:C=所有邊長之和。
扇形的周長:C = 2R+nπR÷180˚ (n=圓心角角度) = 2R+kR (k=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