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的語音表達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目標中提出:第一學段的小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的簡單現象。要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歸納學習數學的過程。目前,低年級使用的蘇教版教材裡面安排了許多「說」的內容,以「說」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這正是新課程改革後的一大特點。
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低年級開始就應嘗試著教小朋友學會用簡潔、清楚的數學語言表達,幫助剛起步的學生把想清楚了的問題說清楚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由於數學語言特有的特點和一年級小學生在表達方面的不足,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對小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我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就嘗試著教小朋友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幫助剛起步的學生把想清楚了的問題說清楚。我主要從以下幾個途徑進行培養。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融洽的氣氛,讓學生敢「說」。
「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情感融洽,才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教學中應對「初學說者」或「說得不太好者」給予鼓勵和扶助,使其充滿信心,增大勇氣,不怕說錯,大膽表達。如當學生說不出時,教師應和藹地說:「不要緊,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說的。」;當學生說得不太完整時,教師應幫助地說:「不錯,如果你能注意到某個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當學生有獨到見解時,更應該給予鼓勵:「你真肯動腦,有新意。」如此堅持下去,學生「說理」定能大膽,而且不斷完整,條理清楚。
二、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創設情景,讓學生願「說」。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喚醒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因此,在教學中注意運用教具、學具和多媒體手段,讓學生仔細觀察,合理說話。
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比多少》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可愛小兔要蓋新房子了,小豬很熱心,紛紛趕來幫它蓋房子,希望幫它的房子蓋得又堅固又漂亮。出示情景圖,你們瞧他們做得多起勁呀!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比一比,你能知道什麼?創設這樣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了起來。
在練習鞏固階段,我為了保持學生表達的高漲情緒,常常為他們設計一些游戲情景:「給小鴨戴帽子」、「過獨木橋」、「我當老鷹捉小雞」、「青蛙跳水」……在游戲中,小朋友十分樂意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指導方法,讓學生會「說」。
數學語言有三大特點:一是准確;二是簡煉;三是嚴密。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我認為應該通過訓練,使他們能用准確的簡煉的語言來正確表述。
(一)從模仿中進行敘述
數學語言不是簡單的書面語言,也不同於生活語言,它的特點是准確、簡潔和嚴謹,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而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往往不夠嚴密,缺乏邏輯性、完整性,語言的組織能力比較弱,這樣就阻礙了對數學知識的正確表達,數學思維得不到正常反映。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所以說老師在課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學生由生活語言向數學語言過度的導師。因此,教師在平時的上課中要認真傾聽學生發言,及時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力求使學生語言表達語句完整,用詞准確。
如:在小學一年級剛學加法時,利用多媒體出示「小朋友折了1隻紙鶴,另外2個小朋友折了2隻,一共折了多少只?」讓學生通過觀察生動的畫面,能復述以上內容,並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就要把1個小朋友和2個小朋友折的合起來,所以用加法算。即已知兩個部分數,進而求總數。通過類似以上的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經過不斷地訓練,學生不但能解決這種類型的問題,還會根據課本或練習上的圖,用語言表述圖意,繼而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准確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讓學生藉助算式進行敘述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由於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學習數學概念 、法則是個難點。在平時測驗、考試中錯誤率較高。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實物、教具演示或實際事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所學的概念、法則含義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數學語言的訓練,理解其意。例如:9加7的計算方法: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得10,再加上6。通過數學語言的訓練,在學生說的基礎上,知道9加幾的計算方法。從中提高學生的計算技巧和計算能力。又通過設計的各種練習,學生便會切實掌握這部分基礎知識。
(三) 讓學生藉助插圖進行敘述
我們教材的一個亮點就是擁有許多漂亮生動的卡通圖案,利用這些有利的素材,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教師在數學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實物進行說的訓練。如根據一幅圖,說出這幅圖的圖意並正確列式;也可根據這幅圖編出應用題,再列式解答,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如:教學小魚圖時。有學生說:「有6條魚,又游來1條,一共有幾條魚?」我表揚這位學生說的很好,同時繼續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數學語言來表達同一種圖意:「你還有不同的說法嗎?」於是又有學生說:「左邊有6條魚,右邊有1條魚,一共有幾條?」有學生說……通過對數學信息的閱讀和思考,讓學生對同一數學信息,用不同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准確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四)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敘述
新課程背景下的蘇教版教材,不僅重視教師使用學具,還強調學生使用學具,加強了啟發性和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操作,並注重在操作的過程中是思維與語言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好奇心強,又好動,抽象思維能力還很弱,解決某個問題時往往說不出自己是怎樣想的,或者不能完整地表達出來,根據這個特點,為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材在教學各部分知識時,都要求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其目的是加強操作活動,並通過聯想操作過程,把外部物質操作活動轉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也就是內化為智力活動。要求「說一說」,就是要藉助語言,把思維過程明確、清晰的表達出來,是思維的外殼,學生思維的發展是語言發展密切聯系著的。
如在教學一年級「同樣多、多些、少些」時,首先讓學生擺一擺,即先擺出4個圓形,再擺出和圓形同樣多的三角形。許多同學都能很快擺出4個三角形;然後讓學生想一想,即啟發學生想剛才擺的過程:你為什麼要擺4個三角形?學生藉助剛才動手操作的演示,組織自己較簡單的語言;最後讓學生說一說:「一個對一個地擺就是同樣多」,「同樣多是一樣多」。「圓形擺4個,三角形擺4個」等等。這樣,使學生的感性認識逐步達到抽象化,能藉助較簡單的語言把思維過程表達出來,即理解了「同樣多」的含義,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個循序漸進的復雜過程,教師不可操之過急,可從理想、興趣、作用、意義等方面進行,給予 恰當的機會,創設數學語言場,語言氛圍。教師平時就應注意指導 ,訓練一批語言表達強的學生帶動另一批學生,使全體同學都提高 ,最終達到准確、和諧的數學語言。
⑵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語言,用來表達其內容。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只有會聽了,才能更好地促進其他各種能力的培養,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師教學中注意剖析學生語言表達上的缺陷
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語言表達上的缺陷或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辨明陳述中的錯誤,找出原因,從中吸取教訓,這對於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正面的指導誠然十分重要,但反面的教訓有時會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對於學生語言陳述中的缺陷或錯誤,若只是簡單地予以否定,或代替學生做正確的陳述,而不注意對其錯誤進行認真地剖析,引導他們找出產生錯誤的根源,這種做法簡單省事,但學生得益甚微。
二、培養學生聽的專注力和記憶力
第一,我告訴學生「聽」是有樣子的。如同學發言時,你應身體微側,注視發言人,不亂看,不亂動,更重要的是聽要有反應的,要善於在傾聽中發現對方的閃光點。第二,及時表揚,激發學生「聽」的興趣。第三,課外活動,強化學生「聽」的意識。有趣的故事總是深深地吸引著他們,所以,我常常要求學生在家聽故事,聽廣告,利用活動課組織學生說說講講。第四,把握機會,在數學課堂上安排有效的訓練。例如,48÷5=__,可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4人小組交流,並明確告訴他們待會匯報時,發言代表要說出你們組的各種解法,這樣要求後,學生必定會提高聽、記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習慣。
三、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1.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想」說。數學課對於學生而言總是很枯燥乏味。因此,學生在上數學課的時候,就沒有積極性,不能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使得他們在課堂上也不想發言。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想」說,老師可以抓住數學語言的特點,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2.鼓勵學生,讓他們「敢」說。在學生有了「想」說的慾望後,並不代表他們敢面向所有人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因此,對學生進行鼓勵,讓他們「敢」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老師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意識到全班同學都是一個整體,讓他們覺得不論是誰說錯了,就好像是自己說錯了一樣,因為他們是一個整體,從而讓他們意識到不能嘲笑自己這個整體中的任何一個人。另外,老師也不要總是要求學生說的答案都必須完全正確,盡量減輕學生的壓力,讓學生更加地自信,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說。
3.領悟數學語言的精妙,讓學生「能」說。上面也說到了數學語言的精妙在於准確、嚴密、簡明,因此學生在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時首先應該抓住的就是其准確的特點。雖然說學生在表達的時候不能一味地要求他們必須一點都不能錯,但是還是應盡量地避免錯誤,也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而要避免這樣的錯誤,就要從計算能力開始培養。
總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經歷肯想願說,敢想敢說,能說會說,善想善說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農村數學課堂扎實有效,對於我們農村數學教師而言還任重而道遠。
⑶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正確的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基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數學課堂中經常出現學生會做不會說、愛說說不出的現象,尤其低年級學生由於生活經驗少,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解決某個問題時往往說不出自己是怎樣想的,或者不能完整地表達出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訓練。
一、激發興趣,引領學生願說
要讓學生「願說」,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努力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有話可說。例如,教第一冊第一課時:數一數,這是入學第一堂數學課,大家對小學學習生活充滿憧憬、好奇和求知慾,又夾雜著些許害怕、困惑和不適應。此時可從幼兒熟悉的幼兒園生活入手,引導大家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活動。然後觀察書上主題圖中各種游樂項目,進而引入教學內容。讓每個孩子都敢於、樂於「說話」,為他們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感覺,久而久之,積極舉手「說話」就成了孩子們的習慣。
二、循循善誘,鼓勵學生敢說
在愉快輕松、平等民主的教學氣氛中,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課堂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些學生害怕說錯就不敢舉手答題,有的終於鼓起勇氣後也是支支吾吾地說自己的答案。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鼓勵他們。當學生說不出時,教師和藹地說:「不要緊,慢慢想,一會老師還叫你。」當學生說錯時,就說:「沒關系,你可能在某個方面混淆或弄錯了,再想想看。」當學生支支吾吾時,就說:「回答得很好,要是聲音再響亮一些就更加自信了。」
三、導之以法,培養學生會說
(一)從模仿中進行敘述
假設孩子願說、敢說,如果不會說,還是不能成為表達能力強的人。故教師在課上一定要給予正確的引導,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學生數學語言。特別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數學語言幾乎是空白,因此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
如教學第一冊「8加幾」時,在引導學生明確算理、演算法後,根據學生的思維過程,先給學生完整敘述怎樣湊十的過程,再讓學生敘述自己的思維過程。比如:說說怎樣計算「8+5」,先讓學生觀察,教師邊演示、邊敘述:(盒子里有8把小號,盒子外有5把小號)計算8+5,先把5分成2和3,2和(盒子里的)8湊成10,10再加(盒子外面的)3得14。接著讓學生學著老師的說法自己試著說一說,然後找表述能力較強的學生說給大家聽。再讓學生同桌間互相說說,檢查對錯。個別學生說不完整,可由教師領說、學生再說。
(二)讓學生藉助插圖進行敘述
教材的一個亮點就是擁有許多漂亮生動的卡通圖案,利用這些有利的素材,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實物進行說的訓練。如根據一幅圖,說出這幅圖的圖意並正確列式;可根據這幅圖編出應用題,再列式解答,使學生初步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如出示鴨子圖,讓學生說一說觀察到了什麼。學生會說:「岸上有5隻鴨子,遊走了7隻鴨子(在河裡),一共有多少只鴨子?」就表揚這位學生說得很好,同時繼續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數學語言表達同一種圖意:「你還有不同的說法嗎?」於是又有學生說:「河裡有7隻鴨子,岸上有5隻鴨子,一共有多少只鴨子?」讓學生對同一幅圖用不同數學語言表達,有助於培養學生准確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三)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敘述
新課程背景下的蘇教版教材不僅重視教師使用學具,還強調學生使用學具,加強啟發性和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根據教材這一特點,在教學中重視學生操作,並注重在操作過程中將思維與語言表達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8的分與合時,讓學生一邊擺小棒一邊說:「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成8……」學生在邊分邊說的過程中就掌握知識了。
(四)規范學生的語言
一年級孩子說話常常有頭無尾,缺乏完整性。對於別人提出的問題,他們回答起來總是簡單地說出答案。例如:教師問:「圖上一共有幾只小鳥?」學生往往會直接說:「5隻。」這時就要求學生回答說完整話,應該說:「圖上一共有5隻小鳥。」
如教學看圖寫算式時,讓學生看圖說三句話,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一開始學生結結巴巴說不完整,就讓學生先一句一句地說,然後把三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連貫,這樣大大降低說的難度,學生提高得很快。
四、形式多樣,加強學生練說
(一)自對自說
如看圖說意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對自輕輕說一遍。在大家討論交流後,還可以再一次自對自說一遍,從而比較出兩次的不同點,既提高說話水平又鞏固所學內容。又如教完認識11~20各數後,教師出示數數要求:從十數到二十,從七數到十八,從二十數到一,然後放手讓學生自由數數。
(二)同桌互說
說給同桌聽,這一形式最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開口說。在學習完數的組成後,我讓學生以對口令的形式互說。當一個學生說出6可以分成1和5後,另一個學生馬上說對6可以分成5和1。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形式。平常不敢舉手發言的孩子也說得興致勃勃。
(三)分組討論
在課堂中,可適當把學生安排成幾人一個小組,指導他們在小組內互相討論,各人發表自己的見解。分組討論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接力的形式說
在課堂上經常可用「開火車」接力的形式讓學生回答問題,特別在口算題目、數數等教學中,這種形式最為適用。
總之,低年級學生的語言正處在起步階段,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在每一節課教學中我們都要堅持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說。只有長抓不懈,學生才能不斷進步,才能「善說」,才能增強教學效果,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⑷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培養興趣,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說」的慾望
「興趣」在教育實踐中的巨大作用,已經為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所肯定,有位教育家這樣闡述教師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兒童正處在多動期的階段,他們的注意力往往無法集中,如果沒有穩定的興趣,他們的任何發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激發學生說的慾望,必須培養他們的興趣。我們應努力為學生營造「說」的氛圍。
葉瀾教授曾提出應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教師不能以一種嚴肅的態度來壓制學生,使學生始終拘謹於教師的眼皮底下,牽著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極大地壓抑學生的思想和情緒。在教學中,教師要甘願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相處,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一種愉悅、積極、興奮的心態參與到學習中來,並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傳授方法,陳述思路,引導學生「說」的技巧
說話也是一門藝術,要求說話者能准確、清楚把自己的思維活動通過數學語言展示給聽眾,不能模稜兩可、含糊不清,所以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在培養學生說話能力中尤為重要。
而所謂陳述思路,就是說思維的過程。課上要給每個學生說自己思路的機會,可以個人獨自小聲說、同桌之間練習說、四人小組互相說、在全班說等等,通過說,學習思維方法。長此訓練,學生就會習慣於陳述思路自己解題。在應用題教學中,堅持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說清題意,表述數量關系、解題思路,按運算意義口述列式根據、解題程序和解題方法,比如我在教學計算應用題時,以題目「超市一周賣出5箱保溫壺,每箱12個,每個保溫壺賣45元,一共賣了多少元?」為例,訓練學生從條件出發可以這樣想:根據每箱12個,每個保溫壺45元,可以求出每箱賣了多少元?再求賣5箱一共多少元?從問題出發可以這樣想:先求5箱共有多少個保溫壺?再求一共賣了多少元?從這兩個條件求出結果。經常像這樣引導學生用簡明精煉的語句口述解題思路和解題程序,使他們日積月累學會有條理地說。
三、精煉語言,逐層提升,提高「說」的條理性
數學語言說得是否完整、准確、簡潔而有條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在不同課型培養其說的側重點有關,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重視對學生說的培養,而且不同課型其說的培養側重點也不同。
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判斷後,要求學生用數學用語,簡明、准確地回答問題。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概括出定義、法則或公式,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比如我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怎樣拼之後,再讓學生動手操作,操作完後,讓學生依次回答下面問題:1、怎樣的兩個三角形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面積有什麼關系?3、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系?4、平行四邊形面積怎樣計算?那麼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呢?通過連續完整的語言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對知識形成的過程理解得透徹,記得也牢。學生在組織語言的過程中,思維的條理性、准確性就得到了操練。
四、學會反思,培養「說」的能力
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最有效的知識是自我控制的知識,也就是反思智慧,反思是指人們對於自身的行為思想等進行思考的過程,是一種對認識活動的再認知。新的課程標准從全面育人的角度,提出培養學生「初步的評價和反思意識」的目標。
課上加強反思性教學活動,一旦學生在練習中出現了錯題,不僅讓他把錯題改正過來,還要認真反思自己錯題的原因,在班上講出來。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對自己錯題負責的好習慣,自主進行錯題積累、自主分析錯題原因,在反思中提高學力能力。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經過長時間地、有計劃地培養,讓他們在課堂中敢想敢說、肯想願說、能說會說,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得課堂教學扎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