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學中的虧損是什麼意思
首先這里的「-」是虧損的意思,不是負號。
因而「-29」是虧損29,而「-30」是虧損30。
所以,虧損29<虧損30,即-29<-30
Ⅱ 在數學中盈利和虧損是相反的兩個量嗎為什麼
正常情況下來講的話,在數學中盈利和虧損是相反的,兩個量,因為盈利的話,一般來說就應該屬於正數,而虧損的話,一般來講應該屬於負數。正數和負數就是兩個相反的數,因此盈利和虧損就是兩個相反的量。
Ⅲ 數學里虧損-29<-30什麼意思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這里的「-」是虧損的意思,不是負號。
因而「-29」是虧損29,而「-30」是虧損30。
所以,虧損29<虧損30,即-29<-30
Ⅳ 盈虧問題如何通俗講解
「盈」就是有剩餘、富餘,物品多出來的部分;「虧」就是不足,物品少的一部分。
盈虧問題是一類數學題,解答這種題目要抓住兩個技巧:
1、分配的物品總數不變;
2、參與分配的人數不變。
出個比較簡單有關虧盈問題的數學題目:
假設某人買了一袋子饅頭,按照計劃,如果每天吃4個,那就多出48個,如果每天吃6個,則少6個,請求出這袋子饅頭數量和計劃天數。
從分析可知,第二種吃法比第一種吃法多吃(48+8)個,因為第二種吃法比第一種吃法多吃(6-4)個,(48+8)內有多少個(6-4),就等於是計劃天數。
可以列式:(48+8)/(6-4)=56/2=28(天);28*4+48=160(個)。
解答這種盈虧問題的時候,可以參考下面這幾個訣竅:
1、一次有餘(盈),一次不夠(虧),可用公式:(盈+虧)÷(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分配對象數。
2、兩次都有餘(盈),可用公式:(大盈-小盈)÷(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分配對象數。
3、兩次都不夠(虧),可用公式:(大虧-小虧)÷(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分配對象數。
4、一次不夠(虧),另一次剛好分完,可用公式:虧÷(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分配對象數。
Ⅳ 盈虧問題三句口訣是什麼
盈虧問題三句口訣是盈加虧除以兩次所分配之差等一兩次參與分配的對象總數。
盈虧問題,記住這個口訣。多多少少先相加,然後除以分配差盈虧問題的數量關系式是兩次虧的數量差除以兩次所分配之差就等於兩次參與分配的對象總數。兩盈問題的數量關系式是兩次盈的數量差除兩。
盈虧問題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給一定數量的對象。並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如果物體還有剩餘,就叫盈。如果物體不夠分,少了叫虧。凡是研究盈和虧這一類演算法的應用題就叫盈虧問題。一般解法盈數加虧數除以兩次分配只能夠每份的。
盈虧問題
盈虧的問題曾記載在我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的第六章盈不足章中,盈,就是有餘;虧,就是不足的意思。典型的盈虧問題一般以下列的形式表述把若干個蘋果(未知數)分給若干個人(未知數),如果每人分2個還多20個,如果每人分3個則少5個。問總共有多少人有多少個蘋果。
Ⅵ 數學題算算盈利或虧損、第一次進貨價11500元進了了50袋、 第二次進了30袋6900元
盈利,是指拋去各種成本最後獲得的純利潤為正。
虧損,是指拋去各種成本最後獲得的純利潤為負
進貨:
第一次花了11500元錢;買了50袋。平均每袋是11500÷50=230元。
第二次花了6900元錢;買了30袋。平均每袋是6900÷30=230元。
兩次總共買貨花錢11500+6900=18400元。
退了18袋,退款4140元。實際買貨花錢是18400-4140=14260元。
中途別人以進貨價買走4袋920元,銷售總收入是920+9621.88=10541.88元。
虧損14260-10541.88=3718.12元。
Ⅶ 負數在數學中有什麼用
負數可以廣泛應用於溫度、樓層、海拔、水位、盈利、增產/減產、支出/收入、得分/扣分等等的這些方面中。
在國外,負數出現得很晚,直至公元1150年(比《九章算術》成書晚1千多年),印度人巴土卡洛首先提到了負數,而且在公元17世紀以前,許多數學家一直採取不承認的態度。如法國大數學家韋達,盡管在代數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在解方程時卻極力避負數,並把負根統統捨去。
有許多數學家由於把零看作"沒有",他們不能理解比"沒有"還要"少"的現象,因而認為負數是"荒謬的"。直到17世紀,笛卡兒創立了坐標系,負數獲得了幾何解釋和實際意義,才逐漸得到了公認。
負數的引進,是我國古代數學家貢獻給世界數學的一份寶貴財富。負數概念引進後,整數集和有理數集就完整地形成了。
Ⅷ 數學 中不虧本是不是原價
嚴格說是大於等於原價
Ⅸ 初中數學,關於盈利和虧本的問題
將成本設為1,則:
盈利:960*(1+20%)=1152
虧本:960*(1-20%)=768
總共:1152+768=1820
售價:960+960=1920
1920-1820=100
虧了100元。
其實我也不太會,這個是從別處借鑒的,我也不知道這個「1」代表什麼,好像就是成本吧。總之答案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