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階段該如何規劃指導孩子數學
大部分孩子在小學自主學習能力偏弱,所以大部分還是靠家長來約束的。作為家長,首先要了解自己在孩子的整個小學學習過程中起到的角色。
主要是如下4個重要作用
1、為自己的孩子制定計劃
2、挑選學習資源
3、學習結果的監督
4、學習間接的輔導
我先給大家介紹下,制定計劃的幾個關鍵環節。每個年級段的孩子需求是不一樣的,每個年級的學習重點頁是不一樣的,所以制定計劃是個很復雜的活兒。我跟大家提供一個計劃,制定這個計劃,需要明確兩點:定位和評估
關於定位:要定位2個,一個是知識定位,二是孩子定位
如果不是知識的定位,可以跟學校老師溝通,或者自己翻閱下教學資料,參看下,孩子本學期需要學習的重難點,知識定位就是學習目標。方向錯了,補習再多,家長再怎麼監控,說不定還會有副作用。
孩子定位,每個孩子能力和學習程度不一樣,所以需要考慮自己孩子的情況,自己孩子的定位方式可以通過測試卷+與任課老師溝通,不建議由外部的培訓機構代勞。最後孩子定位完後,一般會有三種結果。
1- 補差性 2- 一般性 3- 提高性
針對這三種學習,才能開始制定學習規劃
孩子的學習,很簡單,只有3個步驟+1個插入
3個步驟:1- 知識接受 2-知識轉化 3-知識創新
1個插入:學習反饋
知識接受:聽老師講課,或自己看書,或家長講解
知識轉化:老師講課的時候問孩子問題,家長講解的時候問孩子問題,孩子自己看書的時候提出自己的問題
知識創新:也就是孩子能夠自主的找一些難題解答,或者對一些知識提出「莫名其妙」的想法
1個插入:就是對孩子學習反饋,也就是檢測。家長千萬注意檢測,檢測不是學習的必要環節。
中國喜歡用試卷考試,因為中國教育潛意識在對人才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孩子可能會因為成績不好,被劃分為差生,對孩子自信心打擊很大。所以這個檢測在孩子學習過程中,不是必要的條件,而是一個插入的條件。檢測的結果是用來改善孩子的學習規劃,如果不理想,家長要自己調整好孩子學習的進度和學習的時間。要多跟孩子溝通,讓孩子理解學習≠考試這個觀點,在中國考試的體制下,肯定會受到抨擊,呵呵……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未來孩子的教育,不能是這種三六九等的教育。能以一張試卷來決定孩子。
我總結下上面的幾點
1、家長作用:制定計劃,挑選資源,結果監督,學習輔導
2、制定計劃方式:先要目標定位,測試評估,最後制定學習計劃(可以參考附件)
3、孩子學習過程:知識接受、知識轉化、知識創新和測試反饋
我再來跟大家分享下,小學1-6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主要輔導方向
小學一年級: 心理特點:好奇,模仿,好動。好奇是好事兒,孩子對外界事物,新的知識,有強烈興趣。所以對孩子一些天真爛漫的想法,家長一定要加強引導 模仿,就是模仿老師、模仿身邊的同學,這也是小學1年級孩子信任、喜歡老師!!
一年級孩子的思維模式:直觀、具體、形象
如果孩子上1年級,圍繞著三點去選擇教材和輔導方式
另外一年級孩子的主要方向不是考試,不是成績,是要讓孩子理解什麼是學習,什麼是數學,關鍵通過這些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數學的理解能力有兩方面構成:1語文 2數學的量
小學二年級 心理特點:自信心,自控力 自信心:多表揚和肯定孩子 自控力: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
家長規劃的主要方向:學習習慣的培養,可塑性往逐漸定型的過渡
大概的意思是:要擬定好學習時間,用紙、用筆,計算和思考問題、做題的習慣;孟母三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孩子學習習慣沒養成,慢慢就不會重視學習,那個時候,我們再去逼孩子學,孩子就厭棄反感。這樣是剛才那位家長提到的,孩子不按照規劃來的部分因素。這個時間段,孩子會碰到難的數學題,不好理解的數學題,要多表揚和肯定孩子。好
小學三年級 心理特點:內控、深刻、自覺發展,情緒控制能力有限的,情緒不安。
這個不是每個孩子都這樣的,三年級的孩子很復雜,有要補差的,有要能力提升的,這個就得看情況了。三年級的孩子,常有馬虎大意、作業磨蹭。這些是大多數不良習慣中最多的,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2年級是養成,3年級是邊養成,邊糾正
小學四年級
心理特點:9-11歲,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有自己的想法。不過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四年級就是一個分水嶺了,孩子的叛逆萌芽也就在這個時期。很多初三的家長問我孩子叛逆怎麼辦,其實那個時候我也是苦笑幾聲, 初二初三的時候,是孩子叛逆爆發期,解決問題手段最後是在萌芽期就採取手段。
4年級的孩子,常常會談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家長要多聆聽,多贊同,多了的,帶著孩子去發現,直接的語言溝通可以少點。盡量不要讓孩子發現你是在批評他 孩子發現問題後,恍然大悟,然後你再表揚他發現問題的能力這個是其中一種方法所以,四年級的大家輔導的主
㈡ 請教如何教小學生數學
你好,我現在就是在做小學五年級的家教。而且已經做一年了。
從我的經驗來說,主要先是他自己做,之後你檢查他的作業,再進行
講解(講解是個很大的問題,很多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聽你在講什麼!)。
其實教小學生很多人都認為是陪讀的,我覺得我也有點。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嘛,畢竟比較調皮,所以講課不能那麼枯燥。
你說拿些習題給他做,也可以。自己准備一些他們的知識的問題。
但這些問題中最好包含些有意思的題目。比如:找規律的題目啊
1,2,3,5,8 這樣的!提高他們的興趣!有時調節氣氛也可以。
別擔心,其實還是挺輕松的,畢竟知識要求不大。讓他完成作業先,
之後講解,再出點題,2小時很快就過了!!
PS:一般時間都是2小時,價錢嘛,市場消費不同而不同!
祝你成功!!
PS:你是要教他新內容嗎?是的話最好有本書。(肯定要他帶書啦!!)
還有什麼習題冊啊,最好都帶來,自己才有事可做嘛!
不是的話,那麼書也沒多大用處。習題的話自己覺得要列印就列印咯,其實抄
一兩題也不是很多。
難道你連小學題都沒信心!!告訴你,小學題很簡單的,就是有些概念題,
當初我就是對概念題有點不熟,比如帶分數啊,什麼小數啊!總之,遇到概念題是有點麻煩,不過總的來說,題目很簡單。真的很簡單!!高三學生了,這……
看來你是第一次做家教喔!第一次是這樣的啦!你還好啦,是小學生。我當初一接就是高中生,那才叫個緊張呢!就像你這樣,什麼事都要問一下我那有家教經歷的同學!!
㈢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二階段課題計劃
一、具體工作及內容:
1、學習理論,提高素質。
課題組把學習理論,提高教師素質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要求實驗教師從學習課題實驗方案入手,繼續學習《數學課程標准》及相關的理論,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能力。還先後給教師介紹《小學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數學學習方法指導》等材料,給教師征訂了《湖南教育》、《小學數學教師》等資料,通過學習,教師在思想上、認識上都有了提高、升華,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2、立足課堂,大膽實踐。
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道出了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因此養成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是其學好數學的保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的習慣培養來研究。
(1)課前預習的習慣。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實際操作中,對於中、高年級班的教學,一開始我們通過布置預習提綱的方法來進行,以後逐步過渡到只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學生課前去做。如講統計表時,就可以讓學生課前調查好同組同學的身高、體重等數據。
(2)、聽課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從三方面入手:①對教師講的主要部分關鍵問題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②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③邊聽邊記。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上或書上,養成這種聽寫同步進行的習慣對今後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於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聽課的習慣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師反復練習,及時提醒和評判。同時要不斷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以建立起良好的聽課習慣。
(3)閱讀課本的習慣。數學書需要重讀、精讀、巧讀。①計算過程重點讀。計算教學中不僅要讀算式、讀法則,更重要的是要訓練學生閱讀中間過程。②數學概念應精讀。數學概念應按其結構來精讀,要力求讓學生學會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精讀概念。③應用題要巧讀。關鍵詞語重音讀;省略句式補全讀;意思隱含換詞讀。
(4)、審題習慣。小學生因審題不嚴而導致錯誤的現象嚴重,特別是中低年級十分常見。究其原因,一方面與兒童識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維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與學生作題急於求成,不願審題有更直接的關系。如低年級計算中,學生加減誤算、乘除誤算的情況較多;在中年級常有學生把很簡單的兩步計算應用題作一步應用題解答,或者兩步只作一步,漏掉一步。出現這樣的錯誤,是由於沒有審題的結果。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審題習慣與培養學生解題能力同樣重要。我們要求教師從低年級起,通過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意識。同時還要教給學生審題方法,建立解題的基本程序,如審題——列式——計算——驗算——作答等,把審題擺在解題過程的第一位。對於高年級學生則要求整體把握題意,逐詞析義,以求審題准確無誤。長期這樣堅持,可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5)、驗算習慣。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常熱心於作題目,一旦作完,便萬事大吉。至於正確與否,已無心顧及了,不願回頭驗算。如(8)÷8=64、(500)-700=200,一隻大象重<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5千克等,其實只要稍作驗算,就會發現自己的錯誤,一些學生還重復出現類似的錯誤,說明他們還沒有樹立驗算的觀念,更談不上驗算的習慣。因此培養學生驗算習慣對於學生學好數學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把驗算作為解題過程的基本環節之一加以強調,讓學生知道驗算的意義和重要性,持之以恆地養成解題驗算習慣。
(6)、總結習慣。學生學了某一類習題的解答方法,學完一個課時的內容,學完一個單元乃至全冊,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總結,總結一類習題的解題規律及方法,總結一課時的主要內容。小學畢業階段還要指導學生對知識的「塊」和知識的「線」進行概括、總結等。這種習慣一經養成,有利於學生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使學生從整體上去掌握知識要領,形成數學能力。
(7)、質疑習慣。凡事問一個「為什麼」,這種習慣實質是一種刻苦鑽研、不斷進取的精神。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都毫無疑義地是問號。」不懂就問,不要不懂裝懂。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於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我們注意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我們從模仿開始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教師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給學生可以在哪兒找疑點。一般來說,質疑可以發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及關鍵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變換角度,提出問題。
(8)、認真作業習慣。培養學生細心的作業習慣,首先要求要具體明確。作業要求學生做到認真、准確、完整。其次要樹立作業榜樣。在作業前,有意識地把做得好的作業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向典型看齊的向上心理。還要及時反饋、認真糾錯。
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做法有:①培養學生認真正確的看、聽、讀、說的學習習慣。②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全面分析的習慣。在指導審題上,要尋找題中特點,思考計演算法則,運用運算定律,選擇最佳的解題方法。③培養學生正確,規范的作業習慣。即作業書寫規范化,作業訂正自動化。④培養小學生自覺檢查作業的習慣。自查,用短程目標的管理,推動學生主動自查作業。互查,針對小學生好勝爭強的心理,開展學生作業互查活動。
(9)、操作習慣。
皮亞傑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擺一擺、講一講來獲取新知。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聯系?這個問題就可以通過操作自製的活動角,邊操作、邊觀察、邊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10)、思維習慣。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麼?」「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言語,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出錯、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如:一位老師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請大家折一折,試一試,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學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種方法: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看看還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學生經過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習慣。
(11)、參與合作習慣的培養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每個學生都應積極參與,與人合作。①啟、做、議、練。即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進而帶著問題去動手操作,組織討論,發表意見,進行練習,以達到鞏固的目的。②點化自學。通過教師點撥,學生自學,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加以遷移運用,深化提高。
(12)、准確表達習慣的培養
在低年級,要訓練學生運用學過的數學語言來敘述圖意,復述題意,說明計算過程和回答問題,要求他們逐步做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隨著年級的升高,要訓練學生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說明算理,分析數量關系,理由充足地與他人討論數學問題,並能隨時糾正別人不正確不嚴密的數學語言。
(13)、課外學習習慣的培養
課後要培養學生預習、復習、多思的習慣,預習復習不能流於形式,要真有效果,必須天天布置預、復習作業,還要指點方法,經常檢查完成的情況。對中、高年級,還要培養學生課後看學習小報、參考書、習題書、有好的內容隨時做些摘錄,常整理知識,動手做學具等習慣。
二、初步成效
1、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一年的實驗,本課題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效果。分析問卷調查,結合日常觀察,可以發現學生有了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夠質疑,合作,作業規范了,思維品質優化了。各班都評比了優秀作業5~6本。
2、通過課題研究,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在課題的帶動下,全體實驗教師都能扎實進行教學研究,積累實驗資料,書寫教學反思.爭取理論與實踐結合,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可以說,實驗為青年教師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們迅速成長,成為學校教學骨幹,受到業界好評.
三、問題與反思
因實驗時間較短,一些已探索成形的新課程下農村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方法和對策還須在廣度和深度上繼續研究,同時如何依據教材特點篩選確定問題,科學地訓練學生,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以便取得更好的經驗和成績.
㈣ 如何指導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數學概念
具體如下:
第一、富的實例,使學生充分感知。
在進行概念教學時,應使學生從各種情境中去接觸概念,以使其便於理解。例如:在導入一個新的概念時,最好使用大量的實物,事實和事例等,並必要的說明,使得有關的事物連續出現,相同的刺激重復出現,就易於區分哪些是重要的屬性,哪些是次要的屬性。
第二、抓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明確其內涵和外延,例如:「整除」這個概念著重指導學生抓住「數a除以數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數而沒有餘數」這一內涵,在些基礎上,強調「相除的兩個數是自然數,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這一外延,並且實例說明,這樣抓住念的內涵和外延教學就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整除」這一概念。
第三、用「變式」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以後,可以變換概念的敘述方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各個方面來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講述「質數」這一概念時,可以說是「要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經外,不再有別的約數,這個數叫做質數」有時也可以這樣說「只有被1和它本身兩個整除的數叫質數」。這樣學生對這同的敘述都能理解,說明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是透徹的,是靈活的,不是死記硬背的。
第四、抓概念的實例的反例。
對於學生有些不易弄清的概念,先指導學生分析一些有關的概念的實例和反例,再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出正確的概念,例如:「奇數與質數」、「偶數與合數」這幾組概念,可讓學生舉出若干實例,找出每組兩個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並出示一些判斷題,讓學生作出判斷,這樣學生經過了由正到反、由反到正的認識過程,有助於學生對概念的深化和理解。
第五、抓概念的本質屬性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形的?」學生在這一問題下,肯定爭先恐後的回答出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於是「圓」在學生的頭腦中已有了一定的形狀。這樣直觀形象地引進概念,為學生提供了適合概念的感性經驗,並引導學生發現其基本屬性。然後,教師在學生已經形成「圓」這一概念的基礎上出示這一概念的名詞,這樣學生更容易對這一類似概念的掌握
㈤ 如何教會小學生學好數學
作為一位人民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而且要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掌握的知識再雄厚,若教學方法不得當,收獲也是微薄的。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教學生學好數學,我淺談幾點作法: 一、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發展主體性的教學應該使所有的學生......
作為一位人民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而且要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掌握的知識再雄厚,若教學方法不得當,收獲也是微薄的。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教學生學好數學,我淺談幾點作法:
一、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發展主體性的教學應該使所有的學生都信心百倍,體驗到學習的興趣和成功的喜悅。教師要善於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以及創造的機會,盡最大可能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滿足每個學生參與表現的慾望,讓其動手畫一畫、拼一拼、擺一擺,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讓他們想一想另外的解題思路和解法。當認識水平較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表達不出詞意時,教師應鼓勵說:"我知道你心裡明白,可就是語言未組織好,請坐下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一定會答得很好!"學生只要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歡樂和勝利的欣慰,便會產生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這種由成功的體驗所產生的成功上的滿足就會轉化為他的進一步學好數學的強大動力,由此認識到"數學是有趣的""數學是美的""數學不難""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改革教法,指導學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生的學法。選用教法應採用一法為主,多法配合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法;改進課堂教學,力圖引導學生在設疑、激疑、質疑、解疑中學習新知識;在指導學生學習方面,實現由"學會"過渡到"會學"的質的飛躍。在教學中,一是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二是加強學生思維方法的引導,讓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發展比較、分類、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
如面積概念的建立,就應著重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學時要讓學生摸一摸文具盒的蓋面,數學課本的封面,比一比文具盒的蓋面和課本封面的大小,抽象理解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接著在圖影儀上將四條線段圍成一個圖形,讓學生判斷兩個平面的大小(學生難以判斷),教師再將大小相等的方格,覆蓋在圖形上讓學生觀察,數一數有多少個?在此基礎上抽象理解圍成的平面圖表有大小之分,進而引導學生概括出什麼叫面積,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學到並掌握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注意提高與普及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全體學生,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按不同的層次進行教學。一是在教學過程中關心後進學生,做到答題突出中、下生;板演側重中、下生;提問題顧及中、下生;行間巡視留心中、下生;課內輔導留心中、下生。二是教師要在上新課前有針對性地幫助後進生補上學習新知識所要必備的舊知識,減小接受新知識的坡度。三是實行分組教學。主要在設計練習時,根據量力而行的原則,對學有餘地的學生略增加一些難度較高、綜合性較強的題目,讓他們吃得飽;對後進生給他們補充些孕優題、針對性練習題,以幫助他們把基礎知識務實。四是採用"兵教兵"的方法,讓每個優生輔導一、兩個差生的學習,這樣做能使優等生得到鍛煉,差生得到提高。五是教師與學生家長建立學生情況交流制度,定期互相交流情況,取得學生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總之,數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應靈活採用教學方法,即哪種方法效果最佳,就採用哪種方法教學。
㈥ 如何指導小學生學好數學 王永生
《數學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科學化,使其既能達到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教學要求,又讓學生產生一種強大的內趨力,去主動探索數學的奧秘。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營造民主、快樂的氛圍,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參與數學、親近數學、體驗數學、「再創造」數學和應用數學,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一、重氛圍營造,讓學生參與數學
羅傑斯說: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確,心理快樂能使人處於積極向上的狀態,對一切充滿希望。充滿信心,充滿創造力。課堂上,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所擁有的巨大潛能,新型師生關系應是平等、雙向交流與合作關系。教師需要「蹲下來與學生交流」,採取平等、寬容的態度,努力營造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課堂氛圍,創造一種心理安全、自由舒暢的環境。
如學生在寫答語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錯誤,題目問:哥哥用了多少錢?答:哥哥用了18錢。學生出現這樣的錯誤後,教師該怎麼辦?聽課中,筆者發現一位老師沒有馬上指出,而是作了如下有趣的自問自答。「好的!如果題目要問,用了多少時間,答用了18時間,如果你有多重,就答我有50重,如果問汽車行了多少時間,就答行了12時間。」此時,學生們鬨堂大笑,議論紛紛,很快指出了答語的錯誤。顯然這樣的調節課堂氣氛是有效的,它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輕松地學到知識;在不知不覺中。使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樂於學習。
二、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活動關鍵,在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物、實例人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倦。」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備,讓學生親近數學。
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讓學生起立並原地踏步走,教師喊口令「一二一,一二……」讓學生隨著喊,喊了一會兒問學生:「如果不讓你們停,這樣一直喊下去你們會發現什麼?」學生發現「一二一」這句口令會不斷重復。教師肯定學生的說法後,說:「實際生活中的規律數學中也有,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具有這種規律的數——循環小數。」從而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去探索。
三、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感知中,親身體驗新知識的產生、形成的探究過程,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
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可設計如下實踐環節。操作感知:讓學生用3根小棒在數位表上擺出三位數,再計算判斷這些數能否被3整除?用4根、6根擺出的數呢?學生經過擺數、計算、觀察、比較,發現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與數字的位置、順序無關,而與小棒的根數有關。3根、6根小棒擺出的數都能被3整除,而4根擺出的數卻不行。猜測驗證:猜猜幾根小棒擺出的數一定能被3整除?學生自己舉例判斷,計算驗證,進一步強化操作中發現的規律。總結歸納:結合具體數據觀察、思考,明白小棒的總根數就是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進而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通過這樣的操作,「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又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的工具。」學生親身參與數學規律的再發現、再創造,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四、重自主探索,讓學生「再創造」數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並急於了解其中的奧秘時。教師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而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去大膽地「再創造」數學。
五、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新課程標准》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我們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道理,讓學生親身去感受數學,體驗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
㈦ 怎樣做好小學生的數學課外學習指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把學習之苦轉化為追求成功之樂。那麼,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要善於用啟發性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善於進行演示操作,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善於開展課堂競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善於精心設計練習,鞏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善於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善於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善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延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
興趣 激發 發展 調動 鞏固 培養 保護 延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把學習之苦轉化為追求成功之樂。就會在充滿情趣的課堂,輕松愉快的獲取新知,使「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那麼,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和探討。
一、要善於用啟發性的語言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兒童的天性好問,「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師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採用猜謎、講故事、辯論、競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慾望,樂於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時首先請大家猜一個謎語:「遠看是綠的,切開是紅的,吃的是甜的,吐出是黑的」(打一水果),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西瓜。「那麼,天熱了,大家想不想吃西瓜?愛不愛吃西瓜?」(學生群情激昂:愛吃)又有的同學說了:「數學課和吃西瓜有什麼關系?」「這里就有大熊和小熊兄弟倆在吃西瓜時吃出數學問題來了(邊說邊出示情境畫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吃西瓜」。就這樣有力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地開展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究;又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設計「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幾個?現在只有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人,每人分幾個?」這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伴隨學生自身情感成為他們自己學習的需要;在教學循環小數時,可出一道題:「4÷7的商中,小數點後第2000位上的數是幾?」讓學生從驚訝中產生懸念,在急於探求問題的情鏡中興趣盎然的參與學習。
二、善於進行演示操作,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些數學知識,概念對於小學生來說往往比較抽象難懂,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視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參與,藉助操作啟動思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到主動獲取知識。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中,「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時」,我讓學生拿出活動角,動手操作:(1)使活動角變大,邊是不是也變長?(2)使活動角變小,邊是不是也變短?(3)用剪刀把兩邊剪短,角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動手操作,剪活動角的邊,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跟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在講圓錐體體積時,針對學生對「等底等高」這個條件往往不注意的情況,我採取了分組實驗法,讓學生進行倒水實驗:用圓錐體容器盛滿水倒入圓柱體容器。結果,一個小組倒了三次還沒滿,另一個小組卻溢出來了。教師在學生議論紛紛時,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兩個容器,進行演示,引導學生比較:1比3的關系是在什麼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使學生恍然大悟:明白只有當圓錐體和圓柱體等底等高時,圓錐體體積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三、善於開展課堂競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適當的把競賽引入課堂,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可設計「搶答」、 「龜兔賽跑」的環節,組織個人爭優、小組評先的多種形式的競賽,以作為對學生學習和掌握該章節情況的檢查和總結。例如:在「億以內數的讀法」練習課中,我進行了「看誰讀得又快又准"的比賽,我預先准備好卡片,在每張卡片寫上一些比較大的數,每舉出一張卡片,讓學生讀,並且大力地表揚讀得又快又準的同學,評選他們為優秀的學習標兵,獎給他們一些小禮物。這樣,使同學們在緊張的競賽中掌握了知識。又如「筆算除法:商多位數」的練習,我設計了這樣的比賽:比賽內容是八道除法筆算題,把全班分為男女兩個小組進行筆算接力比賽,男同學計算四題,女同學計算四題,前一個同學做好把粉筆傳給下一位同學繼續做,一直傳下去,完成最快的小組獎勵10朵小紅花,第二名獎勵8朵小紅花,然後老師集體評講,每一位全對的同學能為小組獲得5朵小紅花,最後評出得分最高的小組為優勝,這樣比賽不僅要比合作能力,而且要比正確率,全班同學都很積極參與。通過這種比賽,同學們能認真細致地計算,提高了他們的計算速度和准確率,使他們在競賽中獲得了新知。而且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都有獲勝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善於精心設計練習,鞏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練習題的形式可以進行多樣化的設計。填空、選擇、判斷、對比、計算、解答、操作、畫圖等,可以在練習的名稱上冠以新穎別致的名稱,諸如:「小醫生」「啄木鳥」「奪紅旗」「闖難關」「爭紅花」等,另外在練習中開展一些游戲活動,也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設計了「摸球游戲」,盒子里裝了12隻乒乓球,分別讓學生摸出其中的1∕2 , 1/3 ,1/4 ,1/6等,再問其餘的學生:他們做的和你想的一樣嗎?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鞏固新知,提高效率的目的。練習形式也可以多樣化:(1)開火車小組口答。(2)全班搶答比賽。(3)男女生比賽等方式。教師要採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方法例如: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或者利用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等等,盡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善於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的興趣。
數學課對小學生來說枯燥乏味,但就其本身卻有一種內在的美。數學教師若能創造性的將數學知識融合於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畫面」就可培養好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生活數學的天地中求新求美。如「循環小數」教學的引入,可安排「拍打節奏」的場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揮下一起拍打∣XX X∣的節奏,拍手過程中,教師突然示意學生停下,並問:這拍打的節奏既整齊又動聽,好不好聽?在學生回答後告訴學生:數學上也有一種很美的數,也像拍打節奏那樣,某些數字會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不斷重復出現,這就叫著「循環小數」;在教學圓周率時,講給學生「山巔一寺一壺酒」——圓周率的諧音記憶法的小故事,看著學生樂此不疲,搖頭晃腦背誦的可愛樣子,你能說這時的學生不喜歡數學嗎?總之,教師只要善於創設情境,巧妙引導,就會使我們的每一節數學課既充滿活力,又能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效果。
六、善於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看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我認為給學生關愛,就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善於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使學生感覺到如沐春雨。"教學之無小事",我們在課堂上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對能順利完成訓練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更有自信。對待那些在訓練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也不能選擇批評,不要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開導。記得我在教學「圓的認識」中,在學生畫圓時,有個別學生用手抓住圓規不動,而轉動紙的方法畫圓,當看到這種情況,我不是立即批評而是說:「老師要在黑板上畫一個圓,現將圓規固定了,下邊請同學們來幫我把黑板轉一圈,誰能來幫幫我?」同學們在笑聲中意識到這種畫圓方法的局限性。這樣不僅達到了教學目的,而且打破了沉悶,活躍了氣氛,不但減輕了學生的理解負擔,而且使學生覺得我這位教師可親可敬。另外我在課堂上還注意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敢於開口,感到學數學也是一種樂事。
七、善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延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其特殊的運用價值。在教學中如果和學生的實際聯系起來,那麼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得到延續和發展,做到課已盡而思未止。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先提出:「如何知道製作一個木箱子需要多少木板?」在學生理解、掌握其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後,再給出有關數據反復練習:「做一個文具盒需要多少鐵皮?」「做一個魚缸需要的多少玻璃?」「粉刷一個教室需要多少塗料?」;教學「圓的認識」時,在學生掌握了圓的畫法後,問:「同學們在操場上做游戲,要畫一個標準的大圓,怎麼辦?」;教學「生活中的比」時,專門設計了一個實踐活動:在生活中、在身邊找找「比」,並告訴同學們「人體中有趣的比」——例如:將拳頭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 :1;腳長和身高的比是1 :7……同學們知道了這些比,那麼在買襪子時,只要將襪子在拳頭上滾一周,就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自己;在抓犯罪分子時,只要根據罪犯留下的腳印,就可以推出其的大致身高……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更貼近生活,減少了學習數學的神秘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的輕松。
總之,師生聯動,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努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㈧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畢業班數學成績
必須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著重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嚴格要求,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書寫是否工整規范,不僅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對學生今後對待學習和工作的態度也將產生影響。因此,數學學習中我要求學生書寫要整潔,並且格式要規范。我認為無論是漢字還是運算符號和數字,都要書寫正確。開始整個班的作業除幾個女同學外,幾乎都是格式不規范,塗塗改改,錯誤率極高。我就親自把作業做在作業紙上,放在實物投影上示範,並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同學,對書寫有明顯進步的學生獎勵黃卡一張(黃卡是我們學校為爭做「綠色少年」用的,集十張黃卡換一張藍卡,集十張黃卡換一張綠卡)。這樣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全班每一位同學的書寫習慣都有明顯的進步。
二、長期指導和訓練,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數學,離不開計算,計算不過關,數學成績肯定上不去。針對本班的基礎,我的做法是:從簡單的口算開始練,每堂數學課開始5分鍾進行口算比賽。每天中午練兩至三道有關簡便計算的綜合題、兩道不同類型的方程和一道解決問題的題目(題目都是我精心挑選的,每天讓一名同學將題目寫在黑板的一角,按座位的順序輪流寫)。我做到了及時批改、及時輔導,要求學生及時訂正,訂正注重的是過程。這樣堅持訓練了兩個月,同學們的計算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並且在期中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平均分達到了86.12,從原來的倒數第一變為名列前茅。
三、循循善誘,培養學生獨立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熟練技巧的重要手段,它反映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課堂的教學效果。獨立完成作業既有利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養成刻苦鑽研、勤奮踏實的學風,又有利於教學效果的反饋和教學過程的調整。因此必須使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本班學生以前抄襲的現象十分嚴重,不懂裝懂。針對這一現象,我的做法是:一方面對學生循循善誘,使他們認識到抄襲作業對自己的現在和將來的危害性;另一方面作業都要及時面批、及時輔導、及時訂正,訂正時要求他們的草稿必須寫在題目的旁邊。這樣一來就杜絕了抄襲的現象。
四、熱情鼓勵,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習慣
當今社會的學生,懶惰是他們的通病,他們不缺吃、不缺喝、不缺穿,缺的是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為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的做法是:上課時,我著重關注的是中下等生,特別注重的是學困生,每堂課我至少抽他們一次,有的甚至三五次。對他們回答的問題,我總是循循善誘,熱情鼓勵,還經常讓他們板演,發現問題後全班同學一起幫助改正。我還經常請他們說一說「這道題為什麼要這樣做」,多問幾個為什麼,使他們真正學懂了為止。課間休息時,只要有學生問我題目,或者是批改作業,我都會耐心地指導。
㈨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針對性數學輔導
一、變輔導為引導
小學生剛開始漫漫求學路,對於學習還處於一種迷茫的時期,作為家長不能操之過急,對於數學的學習更是比較迷茫,我認為迷茫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家長的認識問題,有些家長剛一開始一年級就開始找輔導班,其實這是在變相的加壓,對於數學的學習小學生需要一個自我認識的過程,而家長往往忽略了這個認識的過程,對於這個過程進行了拔高,所以我認為應該改變的是我們家長的態度變輔導為引導。
㈩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數學學法指導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就是如何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優秀學生之所以成績優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學習方法比較科學;學習困難學生之所以學習困難,也往往是由於學習方法不當。要使全體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教師必須加強學法指導。下面就結合自己平時教學實踐,就如何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來談幾點體會。
1 在實踐操作中結合學法指導
1.1 教師演示應與學生實踐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演示對學生的方法起到「點撥「和「導航」的作用,為學生創設在實踐操作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理想境界,以實現指導學法與掌握學法的優化組合。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常作某些猜想,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獲得感性認識,再引導他們進行概括,提高了理性。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1.2 在操作中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操作尋求知識是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手段,而數學的目的是發現抽象的數學規律,揭示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操作時,要注重操作過程,既要加強直觀性的操作,又要讓學生在操作中觀察比較,及時進行抽象,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得到發展。
例如:我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先用鐵絲做了一個圓,讓學生求它的周長。由於鐵絲可以拉直,所以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能夠想到化曲為直的方法――把鐵絲拉直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長。接著,老師又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圓,讓學生測量其周長,學生一時束手無策。老師啟發學生把圓和正方形進行類比:正方形的周長與什麼有關?周長是邊長的幾倍?圓的周長可能與圓的什麼有關?老師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准備的圓片、圓柱、細線等實物,測量必要的數據並進行計算,看是否能找出規律。學生經過動手實踐、自我探究,發現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節課,老師創設了一系列的極富啟發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一步步自主探究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促進了思維品質的培養。
1.3 注意操作和敘述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計劃有次序的操作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演示操作過程,而且還能強化學生在操作中形成的表象,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2 在應用題教學中重視學法指導
2.1 加強新舊聯系,促進知識的正遷移。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很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緊密,前面所學的知識是後面的知識的基礎,後面所學知識又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和發展。教學時應指導學生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點和發展點,促進知識的正遷移,對他們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
2.2 教給正確的學習方法。現代教育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既要實現教育和教學的目的,又要擔負起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任務,並要求學生理解學習過程,學會學習,具有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課本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使用課本,養成讀、找、思的習慣。讀,就是讀題。找,就是找應用題中的條件與問題,條件與問題的聯系,以及解題的關鍵。思,即思考解題的步驟。每學完一種類型的應用題,注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題型特點。
3 在概念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
在概念教學中、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和領會知識,發現和概括規律,去解決疑難,也就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己動手、動口、動腦,親自去嘗試。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4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要及時了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能力的培養。
4.1 關注學困生,扎實每一步。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一定要一步一步地使每個階段的訓練到位,不要急於求成;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鼓勵他們獨立去改正,從而領悟到其中的解答要領,逐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2 加強基礎性,發掘學生數學才能。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只有扎實的基本功,才會通過知識進行提煉、歸納原理,才能形成方法系統,才利於進行學法指導。同時,還要提供充分的時空讓學生大膽探究,創造性思考,允許不同的見解甚至是錯誤的見解;要鼓勵學生間的合作交流,不斷發掘他們的數學才能。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教材結構要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相結合,重視指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變「學會」為「會學」,從而達到教與學的高度統一,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