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摘 要】立足整體可以幫助學生們建構知識鏈條,通過引導學生們建模歸納可以讓他們注重推理過程;通過引導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可以提高他們學以致用的意識。核心素養的提高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更對他們日後的數學學習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核心素養;建構;建模;歸納
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達成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它具有綜合性、整體性和持久性的特點,因此是學生們學習數學所必需的品質,更是我們數學教學的宏遠目標。學生們核心素養的提高不但可以幫助他們掌握知識、提高成績,更可以整體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素質,對他們日後的數學學習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立足整體,建構知識鏈條
數學本身就是一個整體,每一個知識點都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學生從宏觀把握數學內容,才能使數學內部結構條理化、網路化、系統化。宏觀把握數學內容,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同時也是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必經之路。
比如「一次函數」這節課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們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並讓他們學會用一次函數的觀點去看待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不等式。於是,上課的時候我在講解完一次函數及其圖象以後,給同學們出了這樣一道題目:畫出一條經過(2,5)和(1,2)
⑵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x0dx0ax0dx0a新課標的修訂,對數學教育有了很大的轉變,從原來的填鴨式教學轉變為如今的啟發教學,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從課堂主人來說,教師不在是課堂的主人了,新課改的提出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發展並提高,並將學科更加貼近生活,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注意:首先,讓數學走進生活,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其實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從內心深入來說我覺得數學其實是一門比較有有意思的學科,數學在小學階段幾門學科中也是比較貼近並走進生活的,例如最近在學習的位置問題,我可以首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誰,其次請說出你的好朋友坐在哪?這樣就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蘇教版四年級上冊x0dx0ax0dx0a第一章升與毫升,這章是及其貼近生活的,我讓學生自己去記錄學生自己家瓶瓶罐罐的容量,再到喝的飲料瓶和酸奶瓶的容量,一步步引導,讓學生對升和毫升有基礎的認識,以及比較表象的比較。所以在教學中,我藉助孩子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使他們感到親切、自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x0dx0ax0dx0a二、關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x0dx0ax0dx0a原來在教學中,教師更加註重結果,而新課標的改變,卻將過程與方法放在重要位置,由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享受成果,更加註重培養學生動手以及動腦能力,這就是一個本質的改變。這就是為何老師卻成了學生學習的輔助,而不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學生主體地位的改變使學生更加對學習感興趣,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使學生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x0dx0ax0dx0a在課堂教學中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發展、提高。我在課堂中注意培養孩子以下習慣x0dx0ax0dx0a三、學會數學思考,培養數學意識。x0dx0ax0dx0a我們的小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特別是非數學問題時,怎樣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其中的存在的數學現象並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數學意識很重要,數學意識其實是指能主動地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考慮問題或進行思維的習慣,也就是通常說的「數學頭腦」。
⑶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最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科,因為大家認為學習數學,不僅獲得數學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培養和鍛煉了我們的思維能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了解什麼是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學生學習數學應當達成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核心素養不是指具體的知識與技能,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數學能力。核心素養基於數學知識技能,又高於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核心素養反映數學本質與數學思想,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綜合性、整體性和持久性。數學素養是人們通過數學學習建立起來的認識、理解和處理周圍事物時所具備的品質,通常是在人們與周圍環境產生相互作用時所表現出來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過去,我們為了學生的考試成績,總是習慣讓他們熟記概念、公式,做大量的練習,搞題海戰術,以為「見多識廣」,題型練習得越多,考試的時候就越熟悉,越輕松,當然成績也就越好。可事實是,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尤其是我們的小學數學,更是為學生以後的學習與工作打基礎,如果我們現在只讓他們學了應付考試,他們就會覺得很無趣,這對他們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些能力就可以陪伴他們一生。比如說數學運算,無論是我們的工作還是生活都是永遠離不開的;還有數據分析,我們也常常用到。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去超市裡購物,我們想到買到價格便宜洗滌劑,也要將自己先前收集來的各組數據進行分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某種品牌的洗滌劑最便宜。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想要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以培養與提高,我們的老師必須要轉變觀念,由過去的那種看重考試成績的思想轉變重視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為主的思想。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最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科,因為大家認為學習數學,不僅獲得數學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培養和鍛煉了我們的思維能力。數學教學必須以思維培養為基礎,這樣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才能得到提高。比如,教學《簡便運算》這部分內容時,對於第一題目圖中的李叔叔「第一天看到66頁,第二天又看了34頁,這本書一共234頁,還有多少頁沒有看?」然後教材中展示了三位小朋友的演算法,問學生哪種更簡便。課堂上我沒有這樣直接問學生,而是先讓學生讀清題目,因為教材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所以一定要讓學生看懂題目意思。題中的「看到」與「看了」是不是同一個意思,需要學生認真讀,這其實就是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一個步驟。這個題目並不難,觀察一下題目,看看這些數字之間有什麼關系,想想我們可以怎樣算得更快,還要讓他們想想這是根據什麼定律來思考的。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自然也就會從直觀的思維到抽象的思維過渡,懂得歸納。
2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在課堂上善於激活學生已有的 經驗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時,教師要能根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經驗,巧妙地設計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將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探索生活的問題,能加深學生對學習數學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情感,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之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積極營造開放性課堂
在數學課堂中,要為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這樣學生才能主動積極的發展學生自我,從而使教師和學生共同擁有一個輕松而豐富的課堂,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把課內外、校內外的 教育 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大量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創設質疑情境,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有了疑問學生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這樣,學生才會向主動探索發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改進中創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課堂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場所,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這樣自由開放的課堂,才更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三、善於捕捉學生的心理
同一階段的學生也有著不同的心理,就像有的學生喜歡 唱歌 ,有的喜歡跳舞,有的喜歡繪畫一樣,數學課堂學習也是如此,有的學生愛舉手回答問題,哪怕是錯誤的,而有的學生則不輕易舉手,即使心中已有了答案,還有的學生想舉不敢舉。這時就需要對症下葯,調動各類學生的積極性。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很容易滿足,也很容易受傷害。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好強心,他們做夢也想超越他人,他們有權利得到社會、同學和老師的認可,只是有的學生缺乏強烈的競爭意識,缺少自信心,需要我們的支持與幫助。我們要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在實踐與探索中認識數學、了解數學。
3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改變教學觀念,使學生得到教師的心理支持與認可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一方面,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利用課堂和課外的時間,通過有效的途徑來培養小學生的 創新思維 能力。第一,教師要改變以往以教材為中心的 思維方式 ,將課堂范圍進行拓寬,在課堂中引入各種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和行為,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其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讀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師應當從傳統的課堂主體中走出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扮演引導者或者指導者的角色。
新《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 方法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為此,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教學觀,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轉變師生角色,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心理支持與認可。作為教師,要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對學生在課堂中發表的不同意見要認真傾聽,並且引導學生 發散思維 ,減少學生思考問題的難度,使學生體會到來自教師的心理支持與認可。小學生沒有成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師的心理支持就是幫助他們完善人格和培養創新潛質的基礎。
方法合理,教學形式多樣,培養學習興趣
不同的 教學方法 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採用合理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引導,作適當的提示,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自主探索,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是解決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各種各樣的問題,體現數學學習在現實中的社會意義,又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把教學與周圍環境聯系起來,讓學 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把數學概念具體化,讓學生感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形式上,採用多種教學形式並存,使學生在學習時不至 於覺得數學學習的枯燥無味,逐漸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適時的通過幻燈 投影演示、電視錄像,電子計算機軟體輔助教學等電化教學形式, 使學生一目瞭然的看到生動的函數圖象變換,使學生在學習中有煥然一新的感覺,提高學習興趣,因為視覺和聽覺會給學生學習數學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之外,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數學課外活動,例如趣味數學小講座,相關數學專題講座,數學課牆報等來調動各類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採用小組教學,個別輔導等 形式的教學,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鼓勵好奇生疑, 在「奇」中啟思維
小學生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主動發現和探索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鋪陳設疑,讓學習自己提出問題,並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提出問題,然後從各個方面去思考問題,多提問,並發表新見解。
比如,在教學面積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示範摸一摸黑板的表面,在讓學生去摸一摸課本的表面,使學生能夠直觀感受物體的表面。由於這些面都是規則的長方形,學生得出面是有大有小的。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還能想到什麼,讓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問題: 籃球 的表面是什麼形狀?茶杯的表面是什麼樣的?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適時地引導,讓學生知道: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是物體的表面。這些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提出問題,探索問題,並能自己解決,充分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質疑式教學。
學習的興趣來源於思考,現今的學生好奇心強,對周圍的事物存在著形形色色的聯想,因此,「數學課堂中的好奇心」對學生來講顯得尤為重要。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地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索,能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 首先,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在教學中給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質疑環境。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給學生能夠自由發揮的空間。往往教師的每一個親切的稱呼、期待的目光和充滿愛意的笑容,都會對學生起到鼓勵的作用。學生大膽的質疑,發揮 想像力 ,有利於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某一自學環節後,學生可能不自覺地相互討論,並提出一些問題。某個同學會指向中心,而大多數同學卻了解片面。這時,教師不應給予評價,應多採用鼓勵的方式,把握輕重。
其次,要善於引導,大多數學生的「疑」卻不知從何「質」起,在教學環節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的說理能力。我們可以採取學生領說,學生仿說的方式。如在講解「感受大數」時,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明的爸爸買彩票中了五百萬,要從銀行取回來,他拿了一個麻袋能裝回來嗎?學生頓時來了興趣,討論五百萬元人民幣摞起來,體積有多大。在濃厚的興趣下學生感受了大數。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相關 文章 :
★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 數學教學如何滲透六大核心素養
★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 核心素養如何融入數學課堂教學
★ 核心素養如何落地數學教學
★ 數學教學如何發散學生的積極性
★ 如何提高中小學數學成績
★ 數學教學方法滲透六大核心素養
★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⑷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數學信息交流、創新意識等。青少年們是全能型人才的後備軍,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教育青少年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從小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是他們能否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之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三大理念,強調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這是數學教育多年來指導思想的突破與革新。也就是說,當前我們要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實現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能力,把新課標理念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教學目標,逐一落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成分,所謂「數感」,是指學生對「數」的敏銳、精確、豐富的感知和領悟。數感的建立水平是學生個體數學素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1、創設生活情境,啟蒙數感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可見,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學習離開了生活,將會寸步難行,而「數感」更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隻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又如,教學質量單位時,讓學生到市場進行「今天我買菜活動」,看一看,稱一稱,估一估各種瓜果、蔬菜的重量等,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數感。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2、引導認真觀察,建立數感
數學是一種運用思維的學科,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是形成和發展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目標有序、認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發現數學問題;觀察規律,發現數學問題;也可引導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觀察到的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建立數感、發展數感。 比如在新課程各年級「數的認識」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聯系實際先觀察再說一說。如:觀察一張紙多厚,再觀察10張、30張、50張有多厚,然後拿出一疊(1000張)紙,讓他們觀察有多厚。又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哪些地方見過「0」。這方面,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說出諸如「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0」;「在溫度表上見過0」;「電話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學生直觀體會「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在溫度表上、方向圖上表示分界點;在直尺上表示起點;在日歷上表示日期;在電話、車牌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學生在觀察中不但體會了數的含義,而且初步建立相應的數感。
3、 構建活動平台,發展數感
皮亞傑說,活動是兒童發展的杠桿。通過實踐操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產生親切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合作交流、積極思考、操作等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設計一個讓兒童數100根小棒的游戲,看誰數得又快又好的活動。數的結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逐一地數;分組數;10根10根地數。數完後老師提出問題:通過今天的數數,你發現了什麼?數感強的學生會說出:我發現10根10根地數比較快一些,還不容易出錯。此時,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對計數原則的感悟進行發掘整理,讓學生討論為什麼10根10根地數不容易出錯?然後告訴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我們給滿10根的數找一個位置,讓數滿10根的數都放在這個位置上,現在我們給這個位置取個名字——「十位」。兒童從逐一地計數到分群計數是對數的認識的飛躍,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4、加強估算教學,優化數感
估算本身是數感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反映人對實際情境中數和數量及其大小范圍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因此,加強估算,可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算能力,提高計算準確率,優化、鞏固學生的數感。首先,教師要善於抓住各種時機,創造性地開發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並說明自己估計的合理性。在這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方法,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其次,應用估算。如計算7.98×5.1,先讓學生估算,可以看作8×5;所以積一定在40左右,然後再筆算;如遇到工程問題「築路隊要修一條公路,甲隊獨修要60天,乙隊獨修要40天,兩隊合修要多少天?」可以要求學生很快地確定大概時間,再進行計算,以提高計算的准確率。這樣的估算,是學生在筆算中取的相應的感覺,體會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對數感十分有利。 又如學校開展「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活動,為增加說服力,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要求學生估算解答。「全國的小學生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小張紙,一年全國小學生要浪費多少噸紙?要用多少輛卡車運輸?」這道題里的小學生數,一小張紙有多大多重,一輛卡車能運幾噸等數據都必須做出合理的估計,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估算。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又提高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對數留下了全面深刻的印象,優化了對數的感受性。
5、解決實際實際問題,提升數感
我們知道,數學源於生活,更要高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應從現實的、有趣的或與學生已有知識相聯系的素材出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了解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原先的問題,在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 如,教學「有餘數的除法」後,讓學生解決「全班43人去劃船,每條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幾條船?怎樣乘船合理?」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計算,不難得出需要8條船。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可以怎樣乘船,學生的方案有6×7+1;6×6+4+3;6×5+4×2+5;6×3+5×5等。在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找到答案的方法並非只有一種,答案也並非只是一個,知道如何選擇合理的方案。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知道了計算的意義和如何運用計算的結果,學會如何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解決問題,學會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提升數感。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有些概念是十分抽象的,但他反映的內容又是很現實的,它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體驗和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比如說,在教學量與計量時。首先,要讓學生進行具體的、現實的活動感受,讓他們獲得初步體驗。例如:教學「噸」時,可讓學生提一提教師准備好的一千克物體,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並讓學生知道「1噸=1000千克」的數量關系後,再想像出1000個這樣的物體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後聯系生活實際舉些例子進一步感受「噸」的實際含義。其次,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獲得有關量與計量知識運用的感性經驗。例如:根據有關的描述填各種單位;判斷生活中對各種單位描述的真確性;讓學生用各種單位來描述身邊的事物;還可以讓學生去生活中調查常用的計量單位有哪些等等。這樣做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學會了對這些抽象概念的記憶、理解和應用。
三、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數學思想的均衡發展
1、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知識的價值在於應用,如果學會了知識卻不會運用就等於不會知識。也就是說,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引導他們學會知識,更要的是要引導他們學會學習和運用知識。所以,教師一定要運用好教材中「實踐活動」的學習素材,比如說課本中的「填一填」、「說一說」、「做一做」、「塗一塗」、「數學廣角」等內容,這些實踐活動側重的就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這些內容的時踐,他們就能逐漸運用各種已學知識,採取各種策略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均衡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把握與理解。那麼,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慾望,正確的評價和鼓勵每一位學生;還可以利用教材與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素材滲透思想教育,比如教材中我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數學文化史料,「七巧板」的由來,我國古代計時工具「刻漏」、沙漏的計時原理等等;另外還有一些環保與節能、團結與協作、社會調查、科學常識等內容;這些涉及古今、課堂內外的內容,可以說是數學教學的催化劑,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3、對學生的生活趣味與教材趣味進行整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教材種設計了許多兒童喜聞樂見的內容,反映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課本中要求學生用七巧板擺各種小動物、「森林餐廳」、「分蛋糕」、「抽簽演節目」、「唐僧師徒拍風景照」等內容,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無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以次為契機,整合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真正收到「寓教於樂,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數學素養是一種思維形式,其主要評價指標有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能力、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等。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時代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小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走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誤區,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本為本,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同時還要因需定法,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培養數學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小學生的日後學習和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⑸ 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當前中國教育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福建師范大學教授余文森說:「任何學科都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學科的若干知識、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時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生成與提升。學科教學要有文化意義、思維意義、價值意義,即人的意義!」那麼,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三個方面,六大指標,十八個基本點如何體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哪些是學生發展的數學核心素養?其實數學核心素養可以全體體現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十個核心詞,即:創新意識、模型思想、數據分析意識、應用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當核心素養與我們的《課程標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一線的教師才有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抓手。
接下來,我們思考「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 注重課程開發,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及校本課程的開發都是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其中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教師的聯系最為密切。在開發校本課程時,我們本著滲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就能開發出保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好課程。我以南京拉薩路小學的校本有課程為例,南京拉薩路小學的數學校本課程為《理財Let』s go!》一至六年級都有對應的內容,從貨幣的認識到金融投資都有設計。這里不僅僅滲透數學學科的素養培養,比如:數感、運算能力、數據分析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等,而且還滲透到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指標。拉薩路小學的《理財Let』s go!》校本課程很好地體現了核心素養的綜合性,因為它是核心素養在綜合實踐中的支撐點。
二、 以課堂教學為抓手,抓好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
任何教育理念最終都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實踐。抓好課堂教學,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研讀《課程標准》深刻理解《數學課程標准》中十個核心詞的內涵。二是分析教材,了解到各冊教材內容有哪些,甚至每冊教材中的哪個知識點中滲透了什麼數學核心素養。作為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這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的方向指導。三是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探尋一種適應自己、適應學生,有助於提升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有思維含量的,有生長點的,是可持續發展的。
三、 多元評價,促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從某種角度講,評價是行為的指揮棒。評價的指向直接會影響行為的改變。目前,我國高考制度發生了變化,隨之我們的義務教育也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因此,要想從根本上保證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評價方式就不可忽視。首先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課堂教學應該是一種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展的教育形式。那麼,我們在教學評價時,不能只關注教師對課堂的調控和對教材的把握、處理,而是要更多地對學生學習過程以及效果進行客觀、科學、激勵性的評價。其次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下,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不能只指向結果,還應該重視其學習過程。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應該注重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參加學習活動的興趣和熱情等。評價的方式必須是多元的,其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感受。家長評、自己評、小組評、老師評,多方評價相結合才能更全面、更客觀、更公正地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才能更利於學生的發展。
總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又需要基層一線教師的教學落實。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需要我們的傾心、熱心、盡心和責任心!
⑹ 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數學信息交流、創新意識等。青少年們是全能型人才的後備軍,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教育青少年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從小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是他們能否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之一。\x0d\x0a《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三大理念,強調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這是數學教育多年來指導思想的突破與革新。也就是說,當前我們要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實現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能力,把新課標理念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教學目標,逐一落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x0d\x0a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x0d\x0a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成分,所謂「數感」,是指學生對「數」的敏銳、精確、豐富的感知和領悟。數感的建立水平是學生個體數學素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x0d\x0a1、創設生活情境,啟蒙數感\x0d\x0a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可見,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學習離開了生活,將會寸步難行,而「數感」更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x0d\x0a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隻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又如,教學質量單位時,讓學生到市場進行「今天我買菜活動」,看一看,稱一稱,估一估各種瓜果、蔬菜的重量等,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數感。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x0d\x0a2、引導認真觀察,建立數感\x0d\x0a數學是一種運用思維的學科,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是形成和發展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目標有序、認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發現數學問題;觀察規律,發現數學問題;也可引導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觀察到的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建立數感、發展數感。比如在新課程各年級「數的認識」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聯系實際先觀察再說一說。如:觀察一張紙多厚,再觀察10張、30張、50張有多厚,然後拿出一疊(1000張)紙,讓他們觀察有多厚。又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哪些地方見過「0」。這方面,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說出諸如「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0」;「在溫度表上見過0」;「電話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學生直觀體會「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在溫度表上、方向圖上表示分界點;在直尺上表示起點;在日歷上表示日期;在電話、車牌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學生在觀察中不但體會了數的含義,而且初步建立相應的數感。\x0d\x0a3、構建活動平台,發展數感\x0d\x0a皮亞傑說,活動是兒童發展的杠桿。通過實踐操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產生親切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合作交流、積極思考、操作等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x0d\x0a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設計一個讓兒童數100根小棒的游戲,看誰數得又快又好的活動。數的結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逐一地數;分組數;10根10根地數。數完後老師提出問題:通過今天的數數,你發現了什麼?數感強的學生會說出:我發現10根10根地數比較快一些,還不容易出錯。此時,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對計數原則的感悟進行發掘整理,讓學生討論為什麼10根10根地數不容易出錯?然後告訴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我們給滿10根的數找一個位置,讓數滿10根的數都放在這個位置上,現在我們給這個位置取個名字——「十位」。兒童從逐一地計數到分群計數是對數的認識的飛躍,發展了學生的數感。\x0d\x0a4、加強估算教學,優化數感\x0d\x0a估算本身是數感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反映人對實際情境中數和數量及其大小范圍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因此,加強估算,可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算能力,提高計算準確率,優化、鞏固學生的數感。首先,教師要善於抓住各種時機,創造性地開發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並說明自己估計的合理性。在這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方法,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其次,應用估算。如計算7.98×5.1,先讓學生估算,可以看作8×5;所以積一定在40左右,然後再筆算;如遇到工程問題「築路隊要修一條公路,甲隊獨修要60天,乙隊獨修要40天,兩隊合修要多少天?」可以要求學生很快地確定大概時間,再進行計算,以提高計算的准確率。這樣的估算,是學生在筆算中取的相應的感覺,體會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對數感十分有利。又如學校開展「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活動,為增加說服力,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要求學生估算解答。「全國的小學生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小張紙,一年全國小學生要浪費多少噸紙?要用多少輛卡車運輸?」這道題里的小學生數,一小張紙有多大多重,一輛卡車能運幾噸等數據都必須做出合理的估計,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估算。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又提高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對數留下了全面深刻的印象,優化了對數的感受性。\x0d\x0a5、解決實際實際問題,提升數感\x0d\x0a我們知道,數學源於生活,更要高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應從現實的、有趣的或與學生已有知識相聯系的素材出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了解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原先的問題,在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如,教學「有餘數的除法」後,讓學生解決「全班43人去劃船,每條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幾條船?怎樣乘船合理?」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計算,不難得出需要8條船。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可以怎樣乘船,學生的方案有6×7+1;6×6+4+3;6×5+4×2+5;6×3+5×5等。在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找到答案的方法並非只有一種,答案也並非只是一個,知道如何選擇合理的方案。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知道了計算的意義和如何運用計算的結果,學會如何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解決問題,學會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提升數感。
⑺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
新課標的修訂,對數學教育有了很大的轉變,從原來的填鴨式教學轉變為如今的啟發教學,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從課堂主人來說,教師不在是課堂的主人了,新課改的提出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發展並提高,並將學科更加貼近生活,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注意:首先,讓數學走進生活,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其實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從內心深入來說我覺得數學其實是一門比較有有意思的學科,數學在小學階段幾門學科中也是比較貼近並走進生活的,例如最近在學習的位置問題,我可以首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誰,其次請說出你的好朋友坐在哪?這樣就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蘇教版四年級上冊
第一章升與毫升,這章是及其貼近生活的,我讓學生自己去記錄學生自己家瓶瓶罐罐的容量,再到喝的飲料瓶和酸奶瓶的容量,一步步引導,讓學生對升和毫升有基礎的認識,以及比較表象的比較。所以在教學中,我藉助孩子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使他們感到親切、自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二、關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原來在教學中,教師更加註重結果,而新課標的改變,卻將過程與方法放在重要位置,由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享受成果,更加註重培養學生動手以及動腦能力,這就是一個本質的改變。這就是為何老師卻成了學生學習的輔助,而不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學生主體地位的改變使學生更加對學習感興趣,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使學生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發展、提高。我在課堂中注意培養孩子以下習慣
三、學會數學思考,培養數學意識。
我們的小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特別是非數學問題時,怎樣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其中的存在的數學現象並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數學意識很重要,數學意識其實是指能主動地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考慮問題或進行思維的習慣,也就是通常說的「數學頭腦」。
⑻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數學核心素養內涵概述
數學核心素養是現代人們適應社會、迎接挑戰的必備素養。它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數學能力,不能簡單地描述。我們可以從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及其內涵進行解讀。在國際上,從2011年美國21世紀核心素養聯盟發布的《P21共同核心工具包》里我們可以看到,在其建立的關於數學的具體化的素養指標體系裡,數學核心素養被具體地表示為創新能力、溝通與合作、創造性與問題解決、自我認識與自我調控、批判性思維、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等11個方面。這些指標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指導性和綜合性。我們應該認識到,國際社會通過倡導核心素養來引導教育更加關注「復雜、真實的現實世界」,更加關注培養未來公民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要全面理解數學核心素養,首先要與數學的學科特色相結合,但不能夠僅僅只關注這一門學科,而應該運用跨學科的思維,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和方位進行學習和理解。另一方面,縱觀國內目前的研究,在數學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及其內涵的界定上,國內學者尚未給出一個統一的意見。有學者將數學核心素養分解為以數學知識為核心培養出的數學核心能力、數學思維、數學態度等幾個方面,但教育學界也有其他的一些解讀,例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中就認為,數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對數學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所感悟和鍛煉出的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養成,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數學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經驗。它並不是某一特定的、單獨的素養,而具有綜合性、階段性與持久性的特點。同時,還有一些學者則堅持數學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才是數學核心素養的真正內涵。這些定義都從不同角度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了界定,一方面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豐富性與復雜性,仍然需要研究者們進行不斷深入地探究才能准確把握。
2.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2.1 培養數學意識,增強學生數感
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首先就要從他們的數學意識和數感著手。數學意識是數學思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數字意識能夠幫助鍛煉學生以數學的方式進行思考,從而培養其數學思維;數感則與科學的直覺有著密切的聯系,增強學生的數感對於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實踐證明,擁有優秀的數學意識者往往在面對數字及運算時顯現出非常高的敏銳度,擁有極強的數感,能夠將自身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去,能夠發現和分析實際生活中的各種數據特徵、數量關系、數學問題等等。對於小學生而言,空洞乏味的意識說教無疑是毫無作用的,要培養他們的數學意識和數感,需要教師巧妙地把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培養數學意識與能力。
同理我們可以發現,由於小學階段的特殊性,相較於其他年級和階段的教材而言,小學數學教材明顯體現出趣味性、現實性的特點,課本里常常有非常多的與現實生活情境相關的圖片和文字,以此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由此,教師也應該從中得到啟示,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注意運用多種貼近現實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學會把數學和現實生活情境進行聯想,用數學眼光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分類」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玩具、書籍、作業本、糖果等這些日常用品,把他們隨便地進行擺放並問學生「這樣擺放出來好不好看呢?看上去整齊嗎?哪些東西應該擺放在一起才比較好看呢?」然後再讓一名學生重新整理,其餘學生觀察整理過程,再引導學生明白分類的標准。在了解分類的定義後,再利用圖片創設商店貨架情境,並提出問題:圖中貨架有幾個,有哪些物品,說一說如何將這些物品擺放整齊通過小組討論,最終找出答案。
2.2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情境教學培養核心素養
通過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問題往往是一切思考的開端。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於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對各種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強、好奇心重,常常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充分抓住他們的這一特點,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注意運用多種新奇有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充分融入到情境中去學習和探索,挖掘學生的認知潛能。例如在「毫升」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動物酒量大賽」的情境,讓動物們用不同容量的杯子喝酒,然後問學生「大象喝了3杯,老虎喝了6杯,老虎就一定喝得多嗎?」「大象喝的一杯酒等於老虎的幾杯呢?」等問題,以引導學生去認識不同的計量單位,並探究和學習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小學生愛上數學並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2.3 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應當融入於教育之中,從小就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這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實踐與
⑼ 核心素養如何落地數學教學
核心素養如何落地數學教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 教育 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核心素養如何落地數學教學,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注核心素養
1.培養學生邏輯推理核心素養,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的能力提高與發展 在這里,我想以 八年級 的一節幾何課――《軸對稱》的教學為例。這節課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的基礎,而概念又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個概念的出現往往是因實際問題而產生,同時又為解決問題而服務。所以在教學時應讓學生從背景材料抽象歸納出概念,再用所歸納出的概念來解決問題。
教師首先給每位同學一組圖形(圓、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等腰梯形、一般梯形、等腰三角形、一邊三角形等)請他們動手摺一折,看一看,同時提出第一個問題:"你能發現什麼?"。學生動手操作後,馬上能說出有的圖形折疊後,左右兩邊完全重合,有的圖形不能完全重合。此時,教師可以拿出一個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如等腰三角形),請一位同學上台演示,並在演示的同時說明他的發現,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軸對稱。然後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以剛才的操作、觀察、發現、演示為基礎,歸納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特別是對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完全重合、一個圖形"要重點強調、歸納。這樣的教學過程注重了對得到軸對稱圖形這一概念的過程的體驗,與以往的觀察幾個軸對稱圖形,給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並將概念讀兩遍,解釋一下,背出,然後是機械的、反復的操練判斷的教學過程相比,前者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自己歸納出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完全重合、一個圖形。因為是通過操作、觀察等一系列的感觀體驗,印象特別深,也能形象的理解"完全重合",從而理解軸對稱圖形這個概念。對這個概念也不需要死記硬背,只需要用自己的語言稍加整理,就能完整描述這個概念。正是因為有了對這個概念有了過程的體驗,才能更好地理解概念的結果。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體驗了概念得出的過程,不但掌握了所要學習的概念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
2.培養學生邏輯推理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幫助學生深化與領悟知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富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在原有知識結構(客觀知識)的基礎上,能主動(或者教師通過引導)發現一些學科知識的缺陷,並試圖彌補,從而主動構建並形成自己的主觀知識體系。自身知識結構體系的逐步完善,有助於學生形成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的創造力。
學生的知識體系應處在逐漸完善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把一天、一周、一月、一學期乃至一年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 總結 、分析,寫出自己的感悟與新的發現,並反省自己的學習困難與不足,進而尋求突破之道。在教學中,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寫出的感想感悟會有綜合性甚至是創造性的發現,學習一般或者基礎薄弱的學生會寫出符合自身知識基礎和認知基礎的歸納總結,這也會促進學生的進步。
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1.優化數學教學過程,讓學生成為主體
數學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是指學生對知識從無到有的接受過程,「教」是指教師對知識分析和分享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發揮其主體意識,主動去接受知識。這就需要教師運用適當的 教學 方法 去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積極地思考。比如,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就藉助太陽在地平線上升起和落下時的幾個片段,引導學生去觀察太陽這個「圓」和地平線這條「線」的關系,學生在觀察中主動探索,剛開始有學生說出兩種關系,一種是太陽部分出來,一種是太陽完全跳出來。這時候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在這個過程中,用數字比較大小中的「>」「<」「=」的方式舉一反三來讓學生體會臨界狀態這種事物分類的方法,成功引導學生找出剛升起但還沒有「跳」起來的狀態。
這時候適時抽象出數學圖形,各種關系中的情況學生就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各種數學核心素養都得到了一定的培養,形成了對線和圓問題的思維方法,臨界狀態的 邏輯思維 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直觀想像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訓練。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轉變思想觀念,避免一味地滿堂灌,把數學的結論性知識告訴學生,學生死記硬背,學得快,忘得快。必須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形成積極的 學習態度 ,提高數學素養,為他們的進一步學習和終生發展打好基礎
2.突出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學,鼓勵創造性
數學中有很多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如,數形結合、類比、函數與方程、分類討論等思想和方法,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要經常給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給他們「洗腦」。逐步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選擇合適、合理的思想和方法進行處理,對問題進行創造性解決。比如,在「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平行」這節課的教學中,因為學生剛接觸解析幾何不久,對於數形結合的思維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我在課堂教學中就進行了著重的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上時刻有著用數形結合去解決問題的意識。
首先,在平行的判斷中引導用同位角相等來說明形的關系,再結合直線方程的斜率概念在坐標系中進行處理(形和數轉化是解析幾何的重點)。其次,在角度和斜率數值轉化中對於情況不一樣的時候進行了分類討論方法的引導(分類討論思想是邏輯思維素養培養的一個抓手)。再次,通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教師畫出一條直線,寫下直線的方程,利用前面的結論得到一條與之平行的直線方程。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類比思想畫出和學案中直線平行的直線(一個斜率存在,一個斜率不存在),並求出直線的方程。然後,小組合作試著推導與任意直線平行的直線的方程。最後,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匯總結論,形成本節課的成果。在教學過程中,明顯感受到學生處理問題時在數學思想的引導下,目的明確,方法選擇准確性強,形成的成果記得牢,不易忘。數學思想方法具有普遍性,掌握好數學思想和方法,比掌握好形式化的數學知識更加重要,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將不斷受益。
課堂教學培養核心素養
注重類比遷移,培養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作為數學核心素養的推理能力的培養是我們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任務,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其學習背景,小學階段主要是運用合情推理,便於學生從已有的 學習 經驗 出發,通過已有知識的遷移類比推理出某些結果。
《百分數》這一單元中「百分數的實際問題」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分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在一些知識的教學中通過「扶放結合」的方式,利用類比遷移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如「納稅」這一部分在教學之前准備一道復習題:一本書有240頁,已經看了這本書的45,已經看了多少頁?讓學生復習分數乘法在實際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出示例7,學生在理解題意後嘗試自主探究此題的解答方法,學生匯報的時候再讓他們 說說 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就是把這個數乘幾分之幾,那麼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應該也是把這個數乘幾分之幾」,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與復習題對比理解百分數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問題的解題思路與分數問題的解題思路基本一致。學生有了簡單的百分數乘法問題探究經驗的積累和相關知識的存儲,又可以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簡單的百分數除法問題。接下去例9的教學中,在引導學生理解打折意思的基礎上,通過交流認識到題中的單位1是未知的,直接提問學生:根據我們前面學習的經驗,單位1未知的我們可以怎麼解答?學生通過思考用列方程或算術方法得以解答。而後面較復雜的百分數問題也是通過相似的方法進行教學。這一系列的教學都是順學而為,促進了學生推理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注重數形結合,培養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小學生數學模型思想的建立不像一些數學知識的教學那樣立見成效,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逐步滲透,創造條件讓學生不斷感悟。數形結合的方法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對數學模型思想的感悟,並能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
蘇教版《百分數》單元中「較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教學是 六年級數學 的重點知識,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要使學生能更好地學好這部分知識,必須從百分數的意義出發,結合具體的例題,解釋分率的實際意義,通過畫線段圖以數形結合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對建立起相應的數學模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核心素養如何落地數學教學相關 文章 :
1. 核心素養如何融入數學課堂教學
2. 數學教學如何滲透六大核心素養
3.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4.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5.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6. 中考備考數學文化與核心素養
7. 數學老師培訓心得體會精品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