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
教學案例分析是改進教學、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以下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教學案例分析 範文 ,供大家閱讀!
更多教學案例相關 文章 內容推薦(↓↓↓)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範文模板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小學 一年級數學 教學案例分析
成功的教學案例精選
請閱讀___老師成長經歷片斷,並結合自身的實踐回答問題。
40年前,我是一名師范生,走出師范的校門,便走進了小學,這一進去就是40年。40年來,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斷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塑造,這是對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愛學生,學生也愛我。我熱愛和學生、青年教師在一起的生機勃勃的生活?雖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覺得我的心永遠是年輕的。
這樣的精神世界驅動著我,鞭策著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廢,於是,我會為尋找孩子觀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專心致地認別、挑選;我會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獲得鮮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時候,一個人在廚房裡練習「范讀課文」;夜深人靜之時,我進入教材所描繪的境界會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動,從而一個個巧妙的構思如涌之泉流瀉而出;課堂中,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使學生心領神會;一場 大雪 後,我又會興致勃勃地帶著孩子們去找臘梅,去看望蒼翠的「松樹公公」,然後和孩子們在雪地上打雪仗。當孩子們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們還要開心,彷彿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
我在讀師范時,認真學好各門功課,還認真 學畫畫 、練美術字、參加詩朗誦會、創作舞蹈,我也很喜歡音樂,學指揮、練習彈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裡練彈琴,盡管蚊子叮,渾身是汗,卻樂趣無窮,整個身心都沉醉在琴聲中了。這些在我後來的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當教師之後,我堅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園的荷花池畔背唐詩、宋詞,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爾等中外的名家的詩篇,用優美的詩篇來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優秀詩篇,就有厚厚的幾本。近20年來,為了搞 教育 科研,我又如飢似渴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還閱讀了許多中外教育家的論述及國外教學實驗的資料,做了不少卡片。學習對一個教師來說是永無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話來鼓勵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知識結構?
2、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能力結構?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有的教育素養: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本體性知識,主要指學科專業知識;(即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 文化 知識,指的是與教育有關聯的綜合性知識;(新的課程結構尤其強調教師應打破原有的學科壁壘,具備跨學科知識);三是條件性知識,即教育科學知識,也就是怎樣教書育人方面的知識。
(2)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
①信息能力。教師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指導學生去獨立地獲取知識。(指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這是教師職業的一種新的能力,將廣泛應用於課程整合和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②教學能力。駕馭教學的能力,運用各種 教學 方法 的能力,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等。
③表達能力。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這是教師職業能力一個重要的方面。(還有肢體語言,音像訊息等)
④組織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是教師職業的重要能力,許多案例都會涉及這方面內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同時也包含一種擴展的專業知識能力)
(此外,還有課程開發能力,課程設計能力,課程整合能力,與原有的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相比,現代教師將更富有創造性,不僅會教書而且會編書,現代教育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智慧的空間)。
此道題的設問與案例本身的關聯性較少。
教學案例分析範文篇2:某校三年級有位叫_-的學生,經常遲到、曠課、上游戲廳,甚至打架、敲竹杠,學習成績就更不說了,門門功課掛紅燈,盡管老師多次教育,仍不見好轉,還是經常曠課、打游戲,向同學借錢,同學不借就打同學,以至班裡同學見了他都躲得遠遠的。雖然偶爾也有進步,但沒過兩天又恢復原樣,以至老師對他失去了信心。
不過,這個學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百米賽跑速度超人,在校運會上,他連續兩年獲得百米賽冠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除此以外,他還特別喜愛畫畫,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請你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知識主要為轉化後進生方面的知識:
後進生的特點:(心理需求與現實狀況存在許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2)好勝,往往不能取勝;
(3)有上進心,而意志薄弱。
轉化後進生的途徑和方法:
(1)確立後進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學的 經驗 :沒有一個教不好的學生)
(2)深入了解後進生的心理特徵;(通過觀察、調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於捕捉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通過觀察、調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創造各種條件,促進後進生的轉化;
(5)要反復抓,抓一點,進步一點,鞏固一點。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即該採取哪些途徑和方法。
(1)「經常遲到、曠課、上游戲廳,甚至打架、敲竹杠,學習成績就更不說了?」說明該生學習差,品德也差,轉化不是易事,但作為班主任應看到王峰才三年級,年齡小,可塑性強,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轉化的,一定要想辦法挽救;
(2)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和條件;
(3)在信念的基礎上展開全面調查,了解王峰壞習慣形成的原因;
(4)「不過,這個學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百米賽跑速度超人,在校運會上,他連續兩年獲得百米賽冠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除此以外,他還特別喜愛畫畫,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證地看待後進生,要挖掘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
(5)要為後進生轉化創造各種條件;(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爭取家庭的配合與支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依靠、發揮班集體的力量等)
(6)抓反復,反復抓。(注意銜接處,在低谷時應注重培養自製力,在進步時,應予以鼓勵,看到不足,在復發時,應確立信心)
教學案例分析範文篇3: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幾個學生正趴在樹下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你們在干什麼?」
「聽螞蟻 唱歌 呢。」學生頭也不抬,隨口而答。
「胡說,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
嚴厲的斥責讓學生猛地從「槐安國」里清醒過來。於是一個個小腦袋耷拉下來,等候老師發落。只有一個倔強的小傢伙還不服氣,小聲嘟囔說:「您又不蹲下來,怎麼知道螞蟻不會唱歌?」
請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螞蟻唱歌」,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觀念:
(1)教育觀:
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育取向上,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還要重視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
踐能力的培養上,要重視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個性的發展。
(2)學生觀:
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能動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一切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其發展。要尊重、信任、引導、幫助或服務於每一個學生。 師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對話,實行等距離教學)要堅持教學民主,要廢除教學中的權威主義、命令主義。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圍繞該教師的行為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進行分析。
(1)「聽螞蟻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與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 想像力 ,教師要善於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關注知識和技能,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體驗。「聽螞蟻唱歌」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教師要尊重並保護孩子的興趣與想像。)
(2)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學生在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處於其自身的活動過程,學生是能動的、發展的人,教師要善於保護,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該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胡說,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嚴厲的斥責?。(師生要平等相待,教師不能以權威壓制學生。)
(4) 小聲嘟囔說:「您又不蹲下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要和學生實行等距離教學,「請你蹲下來和學生說話」「請你走下高高的講壇」)
三、掌握答題技巧
在答題中,許多老師的答案是正確的,但沒有回答「為什麼」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數。答題時,首先要明確答案,本題中即首先明確「該教師的行為是不正確的」。第二,說明理由。
(1)先講結論(2)聯系本案例具體案情(3)寫出理論依據。掌握答題技巧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全面。
教學案例分析範文篇4:《幾何原本》(The Elements)由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Euclid,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所著,是用公理方法建立演繹數學體系的最早典範。是至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世界數學名著。
《幾何原本》全書共13卷。第1卷,給出了歐幾里得幾何學的基本概念、定義、公理、公設等;第2卷,面積和變換;第3卷,圓及其有關圖形;第4卷,多邊形及圓與正多邊形的作圖;第5、6卷,比例與相似形;第7卷,數論;第8卷,連比例;第9卷,數論;第10卷,不可通約量的理論;第11卷,立體幾何;第12卷,利用「窮竭法」證明圓面積的比等於半徑平方的比;球體積的比等於半徑立方的比,等等;第13卷,正多面體。《幾何原本》一書從很少的幾個定義、公設、公理出發,推導出大量結果,最重要的是它給出的公理體系標志著演繹數學的成熟,主導了其後數學發展的主要方向,使公理化成為現代數學的根本特徵之一。《幾何原本》是數學史上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問世以來,受到廣泛的重視與傳播。除《聖經》之外,沒有任何一本著作,其使用、研究與印行之廣泛能與《幾何原本》相比。2000多年來,它一直支配著幾何的教學。因此,有人稱《幾何原本》為數學的《聖經》。 戰爭使大量人類文化和珍貴書籍化為灰燼。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手稿至今也盪然無存。現存《幾何原本》的一種版本是公元4世紀末泰恩(Theon)的《幾何原本》修訂本。還有一個版本是18世紀在梵蒂岡圖書館發現的一個10世紀的《幾何原本》希臘手抄本,其內容早於泰恩的修訂本。
《幾何原本》傳人中國,首先應歸功於明末科學家徐光啟。徐光啟(1562~1633),字子先,上海吳淞人。他在加強國防、發展農業、興修水利、修改歷法等方面都有相當的貢獻,對引進西方數學和歷法更是不遺餘力。他認識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之後,決定一起翻譯西方科學著作。利瑪竇主張先譯天文歷法書籍,以求得天子的賞識。但徐光啟堅持按邏輯順序,先譯《幾何原本》。他們於1606年完成前6卷的翻譯,1607年在北京印刷發行。
徐光啟和利瑪竇《幾何原本》中譯本的一個偉大貢獻在於確定了研究圖形的這一學科中文名稱為「幾何」,並確定了幾何學中一些基本術語的譯名。「幾何」的原文是「geometria」,徐光啟和利瑪竇在翻譯時,取「geo」的音為「幾何」,而「幾何」二字中文原意又有「衡量大小」的意思。用「幾何」譯「geometria」,音義兼顧,確是神來之筆。幾何學中最基本的一些術語,如點、線、直線、平行線、角、三角形和四邊形等中文譯名,都是這個譯本定下來的。這些譯名一直流傳到今天,且東渡日本等國,影響深遠。
徐光啟要求全部譯完《幾何原本》,但利瑪竇卻認為應當適可而止。由於利瑪竇的堅持,《幾何原本》的後9卷的翻譯推遲了200多年,才由清代數學家李善蘭和英國人偉烈亞力合作完成。李善蘭(1811~1882),字壬叔,號秋紉,浙江海寧人,自幼喜歡數學。1852年到上海後,李善蘭與偉烈亞力相約,繼續完成徐光啟、利瑪竇未完成的事業,合作翻譯《幾何原本》後9卷,並與1856年完成此項工作。至此,歐幾里得的這一偉大著作第一次完整地引入中國,對中國近代數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徐光啟在評論《幾何原本》時還說過:「此書為益能令學理者祛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其巧思,故舉世無一人不當學。」其大意是:讀《幾何原本》的好處在於能去掉浮誇之氣,練就精思的習慣,會按一定的法則,培養巧妙的思考。所以全世界人人都要學習幾何。
教學案例分析範文篇5: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春天來了,淘氣的春風娃娃對著雲兒使勁兒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潤下,大地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不知什麼原因,一群小鳥嘰嘰喳喳地爭論起來。下面請幾位同學,配樂朗讀課文,讓我們從文中找出答案。(讀後進行鼓勵性評價)誰來 說說 它們爭論的原因?(它們為春雨的色彩而爭論)教師板書課題:春雨的色彩。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這課書。
二、感悟課文內容
1、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點:
⑴請同學們看屏幕,說說春雨的特點是什麼?(小而密)
⑵請你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體會春雨的特點,練習朗讀。
請同學讀,讀後評價。
⑶聽老師讀,「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選擇正確的讀法。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
2、抓住「爭論」一詞,結合下文來學習體會其含義:
⑴咦,小鳥們在干什麼?請你在書中找到小鳥們的對話,自己讀一讀。
⑵你喜歡哪只小鳥?把它的話讀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讀,教師板書:
小白鴿無色的
小燕子綠色的
春雨的色彩
小麻雀紅色的
小黃鶯黃色的
⑶請你在小組內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讀一讀。
⑷請小組內的同學們分角色戴上頭飾,匯報朗讀。
⑸小鳥們對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認為自己說的對,所以爭論得很激烈,你們覺得剛才那組同學讀得怎樣?
⑹請你感悟當時小鳥們的心情,讀出小鳥們爭論時說話的語氣,可以加上動作輔助朗讀。
⑺再請一組同學戴上頭飾加上動作,匯報朗讀。
⑻請同學說一說「爭論」是什麼意思?教師隨機點撥。
⑼聽了它們的爭論,不知你們覺得誰說的有道理。
⑽誰來說一說你的看法?請同學到屏幕前點擊電腦,講明理由。
(如,學生認為小白鴿說的對,可根據生活經驗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黃鶯為什麼會認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學生如果答不上來,可以在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隨機點撥。
3、小雨不停地下,小鳥們的爭論引來了 其它 的鳥兒也來發表自己的意見:
屏幕上出現學生常見的鳥類,如:孔雀、啄木鳥、仙鶴、大雁等。
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種鳥類說說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讓學生感悟平時所見到的春天色彩的美麗。
4、春雨不停地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春雨是怎樣說的:
⑴放錄音,聽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⑵請你打開書,自己讀一讀,思考:春雨為什麼下得更歡了。
⑶體會「沙沙沙」的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讀「沙沙沙」時,語氣要逐漸加強有力。
⑷理解 句子 「我本身是無色的,可是我能給春天送來美麗的色彩」的意思。
(教師點撥:植物的生長與春雨有關,在春雨的滋潤下,植物吐綠,花兒盛開,大地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麗的。)
三、選擇性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你手中的畫筆,畫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園去尋找春的色彩。
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相關文章:
★ 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 教育案例分析範文
★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範文模板
★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 八年級數學教學案例分析範文3篇
★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範文怎麼寫
★ 案例分析報告範文6篇
★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❷ 結合課例分析,談談怎樣上好一堂數學課
俗話說「教無定法,各有各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新課程的要求下,現在的教學已不是以前那種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要在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在這種前提下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到知識,教師要達到這么一個目的,那就得好好地准備好一堂課。並且,新課改以來,教師的角色也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前的「滿堂灌」教學轉變到了現在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教師的地位;改變了教師包講,學生包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從而也就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法。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才能上好一堂數學課呢?我簡單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闡述。
一、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必須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已有經驗和知識,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並且每一位數學教師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是作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開展這活動的合作者。
二、學生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我認為,如果在一個學習氣氛比較淡薄的班級里,再好的教師(哪怕是教授),他也上不好本班的一堂數學課。為什麼呢?因為學生不想學,不愛學,認為來學校學習是來學校玩耍,講台上的教師講得口乾舌燥,而講台下面的學生呢卻不當作一回事;教師安排合作學習、互相討論了,而學生呢卻一動不動,連嘴也不想張開。因此,如果你要想上好一堂數學課,學生就必須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平時科任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課堂開始,教師要做好「穿針引線」的作用
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上課剛開始時,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引導」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穿針引線」作用的重要標志,也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保證。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兩方面。在學生的智力活動中,教師的適時引導對學生的思維起「誘發」、「點拔」作用。我在六年多的教學實踐中,感受到「引導」在一堂數學課的開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後進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學習動機,從而推動課堂教學層層深入
課堂上,教師要滿腔熱情、興致勃勃地出現在後進生的面前,赤誠熱心地為後進生服務,使後進生提高興趣,感受到學好數學的樂趣,產生對數學學科的熱愛,樹立起學好數學的熱情和信心。為使後進生有決心、有恆心堅持學習,我們教師必須加強責任感,想盡辦法,通過多種途徑,不但激發起後進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注意保持、鞏固和發展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在,教師要逐步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並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充滿觀察,改變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數學學習的個性特徵應該受到教師的尊重,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同一問題。
五、課堂作業要設計得恰如其分
新課結束後,教師都要布置課堂作業,我認為布置課堂作業時,要做到量少,學生完成後仍然做到精講,這樣才能起到復習的作用,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本節數學課的鞏固。
❸ 如何寫初中數學的課例研究報告
首先是學習目標:
1、理解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圖像與性質;2、會畫一次函數圖像,並能根據已知條件確定一次函數的表達式:3、體會一次函數與方程(組)及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系;4能利用一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重點:能根據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圖像與性質解決有關問題。難點:根據已知條件確定一次函數的表達式並能利用一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
思想:課程設置一:將標題內容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備課,要求每個同學將知識點進行精細化備課,可翻書查閱資料補充知識點內容,並根據本知識內容配備相應的例題,習題。舉例時數字不易大,題不宜難,能使學生通俗易懂即可。上課前以組為單位抽簽,本組繼續分工協作,對該知識點內容的展示、講解、板書進行分工,講課的前工作一定要充分。對上課時間根據知識量的大小教師進行適當的分配,知識點一:1分鍾,知識點二:10±5分鍾,知識點三:3分鍾,知識點四:3分鍾,知識點五:8±2分鍾,知識點六:10分鍾,教師在各環節根據學生講解情況進行點評。對於設置一的方法我在四班試講,我們組的老師試聽完評價:把內容交給學生,學生講課局限性大,習題的容量小,推進速度慢。
對如何上好復習課的再思考:課題組再議,如何把兩者結合起來?今天上的這節課就是我們沒討論後所備上的一節課。
思想二:先讓學生將所復習整理後的知識點展示到黑板上,用彩色筆標注重點內容記自己的拓展內容。教師以知識點為單位在對本知識點的內容以試題形式再現內容。後面ppt配以近三年的中考原題,讓學生對本節知識內容有一個再認識和再鞏固。
再次,評課
我們課題組成員對本節課評語總結如下:優點:本節課結構緊湊不鬆散;知識歸納准確,容量大,知識全;導學案內容設計好,習題有梯度;課堂上能充分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足:講課過程中數學語言的精煉、精確程度不夠高;習題知識點歸納與黑黑板展示內容銜接不到位。建議:本節課容量大可分兩課時或三課時完成;教師可帶領學生復習基礎知識,並梳理知識框架;書上已被刪的內容考試不考的可以不再給學生補充;教師應板演例題,時刻給學生樹立示範。
反思:聽完各位同仁的批評指正,我一定要對自己這節課根據大家的建議重新整合,加以改進,完善不足。要加強設計理念,注重每一個細小環節。在講課過程中再次更精準的錘煉自己的語言。
❹ 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
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是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的核心手段之一。以下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供大家閱讀!
教學案例的簡介:
教學案例是從教學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實例,在被描述的具體情景中包含一個或多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同時也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有具體情景的介紹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論思考和實際活動的反思。
每個案例都要突出一個鮮明的主題,它常常與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實際教學活動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關。它源於教學實踐但又不是簡單的教學活動實錄,它有相對完整的情節乃至戲劇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發生的過程,反映教學實踐中的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化,揭示教學工作的復雜性,並引人入勝。
作為一個能夠提供借鑒的教學案例,即可以是教學活動中的成功事例,也可以是教學實踐中遭遇過的失敗,前者可以提供經驗,後者可以提供教訓,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教學案例分析的寫法:
一、教學案例的涵義
課堂教學案例可以說是發生在課堂上的,包含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策略的運用,教學經驗與教訓的獲得,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與保持,教學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及其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學生學習中的認知沖突、創造性的發現、經驗與教訓的獲得、能力的提高等。
課堂教學案例不能沒有故事,但又不是單純講故事,主要應通過描寫或敘述課堂教學中發生的一些事件、一些心理活動、觀念的沖突、研究者的反思等,以小見大,揭示出事件背後的教與學的方式、教學理念等等,具有樣本、檢驗和表現意義。
案例是指對現實生活中某個事件的真實記錄和客觀的敘述。
△案例都是事件或者故事。是事件就要有過程,不是平面的去分析,而是動態的反映過程。
△在事件中都有問題或疑難情景。所有的故事和事件不一定都是案例,但案例則必須是事件或故事,案例里都包含著問題。
△案例中的事件要有典型性。表現在含有問題疑難的說明意義,在教育教學上具有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
△案例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二、教學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說明道理。
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來看,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三、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裁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四、撰寫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
2.主題。每篇案例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情節。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揭示這些,能讓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結果。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等。如學生或教師及相關人員的事後調查、訪談、表現評估、資料分析等。
5.評析(反思)。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表明對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的看法和分析,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評析可以是自評,就事論事,有感而發,也可請專家點評、深化。
五、教學案例的寫作基本格式
確立主題 教學背景 教學過程 問題討論 分析與研究
情景描述
六、案例的寫作程序
1.案例准備前期。
2.資料收集階段。
3.撰寫案例初稿。
4.反思、斟酌、重寫。
5.撰寫教學注釋和分析(賦案例以意義)。
在寫完故事之後,你要再把它擱置一邊,在進行分析和解釋案例之前要至少有一周時間較好。再次閱讀案例時,你就能有更深層次的探索意義。在注釋部分,考慮下面一些問題:
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案例?
案例的中心問題是什麼?列舉出來,確認你覺得最具有批判性的問題。
你把哪一個寫成反面角色?對每個演員歸屬的是什麼情感、動機?評價的准確度怎樣?
你的哪種情感驅使你的行為?
作為一個教師,事件教會你什麼?
這個案例為你提供了關於學生、管理、你自己的問題嗎?你怎樣收集這些數據?
七、教學案例的類型
1.課堂中突發事件處理。比如:新教材實施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提問,教師不懂或不很懂的前提下,該如何處理等。
2.課程與教學。實踐課的精彩實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3.說課、評課的經驗得失。
八、一個好案例的標准
1.講述一個故事,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交代清楚,要有有趣的情節。
2.突出一個主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中心論題上。
3.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案例所涉及的人產生移情作用。
4.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景。
5.角色的心理感受、體驗、內部沖突揭示充分,表現得淋漓盡致。
6.需要有對已經作出的解決問題決策的評價,以便為新的決策提供參考點。
7.探討的總量是具有普遍性、時代性,其他教師也是可能遇到的。
8.反映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
九、案例的價值與意義
1.成長記錄。
案例可以記載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的經歷,是記錄我們生命痕跡非常好的手段。
案例寫作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
2. 自我反省
案例寫作有助於我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案例寫作有助於我們去認識自己教育教學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
案例寫作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
案例寫作可以促使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教學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3.交流分享。
案例寫作有助於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
對我們中小學教師來說,寫自己的案例使我們遠離事件,並可能有一個新觀點,使我們以一種新的方式來審視事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更加有目的審視自己。必須注意的是:
1.書寫關於一個重要事件的案例並不等同於觀看錄像帶。撰寫案例,並不僅僅是“倒帶”,而是一個再創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能力以新的方式來審視我們自己。
2.案例對於作者來講也不是一個渲泄自己情感的工具,它是一個基本的理解自我的工具,它給我們一個安全表達那些感覺的出口。它幫助我們知道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教師。
3.案例並非是一個作家才能寫,它不是一篇散文或要評定等級的考卷。它是一種對已發生事件記錄的形式,只要在那件事中你是一個關鍵的扮演者,或者你在電話上或餐桌旁談論它,那麼你就可以寫案例。
4.關於案例學習。一個案例是否能影響到教學實踐,並不是由案例本身所決定的。它依賴於案例使用者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研究的程度,是需要學習者具有一定的洞察力的
教學案例的特點:
1、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具體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2.真實性、典型性、濃縮性、啟發性.
案例是對某種具體情景的記錄,是對“當前”課堂中真實發生的實踐情景的描述。所提供的一個或一組教學事件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真實的事件事例;案例是為了突出一個主題而截取的教學行為片段,這些片段蘊涵了一定教育理論。
寫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
2、主題 每篇案例都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細節 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揭示這些能讓讀者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結果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等。
5、評析 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討論,表明對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的看法和分析,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評析可以是自評,就事論事,有感而發,也可請專家點評、深化。
一個成功的案例應有下列內涵:
(一)描述一個真實的故事(教學情景事件)
1、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描述(少一點主觀色彩)
2、故事既要生動感人,又要能引人深思(富有啟發性)
(二)事件通過精選,有典型的思想、行為、感情的沖突
1、故事要能引出問題情景
2、與常理和公認的邏輯相悖,與權威的預言和論斷相悖
3、充滿內部,存在互相沖突,看來無法解決的事情
(三)緊扣事件的主題,突出事件的重點
1、在撰寫時,不能面面俱到
2、突出重點的環節要具體、詳實
(四)通過反思要揭示出事件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1、合情合理的反思
2、精練精到的評析
(五)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感
當前要充分體現新課改的理念和實踐
五、如何撰寫教學案例
1。寫作前期
2。資料收集階段 上或聽一堂課;上課前做好記錄的准備;課前的相關內容要清楚;集體討論;任課教師的說課;參與者的評課;歸類加工整理。
3。撰寫初稿。
4。反思、斟酌、修改。
5。撰寫教學注釋和分析。
六、教學案例的一般格式
(一)標題——醒目、鮮明
1、用事件定標題
2、用主題定標題
(二)背景(案例的背景)
1、間接背景
2、直接背景
(三)展示(案例的描述)
1、展示問題。案例區別於一般事例最大的特點在於明確的問題意識
2、解決問題。這是案例的主題,對問題的解決過程應細致描述。
(四)反思和分析(案例反思)
1、對問題解決利弊得失的分析
2、自身啟示與體會
看過"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的人還關注了:
1. 教育案例分析範文
2.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3. 10個成功的教育案例分析
4. 八年級數學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5. 幼兒園案例分析範文
❺ 課例分析怎麼寫
轉貼]課例分析材料怎麼寫
1、教學設計(任課教師撰寫)
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三維)、設計思路(及師生前期准備) 、簡要的教學過程或流程設計
2、課例展示(不要寫成師生對話的形式)(任課教師撰寫)
必須體現新課程的要求,說明教師如何從實際出發實施三維目標,引導學生實施學習活動,要體現示範性、可操作性,具有問題性、情境性,體現出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和閃光點等等.
3、課後反思:總結出成功之處與不完全成功之處,並分析原因;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方向和措施.(任課教師撰寫)
4、點評:(教研員撰寫)
本課例是怎樣設計的?組織結構如何(合作、分組、自組)?屬於什麼課型?激勵強化行為如何?規范行為怎樣?採用了什麼交互行為(講授、對話、體驗研究)?主要優缺點等?
❻ 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案例怎麼寫
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案例寫作
「只有親自編寫案例,才能真正掌握案例。「教師撰寫案例,是對教師的新要求,也是教師自己從一個單純的實踐者轉化為研究者的重要途徑。在撰寫案例之初,教師首先應明了案例的一般格式。案例總是把事件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問題、解決方法、評論等部分排列起來的,其模型大致如下。
一般地說,從開始的段落可以透視出案例的大概情形。它會提供給讀者學校、班級或教師的名字和地理位置,告訴讀者誰是決策者,作出了什麼樣的決定,存在什麼樣的問題,以及這種情景是何時出現的。如果一個案例的開始的段落寫得較為得當的話,那麼在初步准備中所講的那些關鍵性問題,都會得到回答,所以對篇首的段落你要給予特別的關注。
案例在篇首之後接下去的部分一般是對事件背景的描述,涉及到事件發生的地點、組織機構、人員等等。背景材料的容量可能較大,有些並不一定與在篇首確定的問題或決策直接相關。這部分內容提供的是問題產生的場景,因而對學習者來說十分重要。對於作出一項決策,可能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備擇方案,那麼較為適宜的方案,就是與特定的場景密切相關的那一個。如果有著普遍適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案例的存在也就沒什麼必要了。這就如同醫學界醫生的行為一樣,雖然病人都是頭痛,但不能用同一種葯來醫,要根據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年齡、收入、社會家庭因素等來開出葯方。
在談到關於背景方面的材料多少才較為合適時,勞倫斯提出了這樣的看法,頗值得注意:
「無論如何,有幾條簡單的原則應予以注意。大多數案例描述了它所關心的一個或幾個當前發生的事件。大多數案例也還提供了關於人物、問題的一些背景情況。在完成的案例中列入關於當前關鍵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第一手資料,是一種明智的作法。這些資料包括那些關於人們怎麼做,怎麼說和怎麼想的記錄。較之描述當前情景的事實,背景資料的使用應當更有節制。最有用的背景資料有助於學生理解案例事件參與者的想法。案例中很少需要列舉有關人物以往的職業,正規的教育程度和其它檔案材料。案例作者必須決定需要多少背景材料來說清環境和事件的來龍去脈,但與此同時又不至於因資料太多而妨礙學生深入地把握當前事件所提出的問題。」
交代了一般的背景之後,對於學校或教師的某些方面(即上圖中所說的「感興趣的特殊領域」)要作更為詳細的描述。因此,如果案例的事件發生在一所學校的一位語文教師身上,可能就要在該校的語文教師的教研活動、教研組或年級組等方面花費更多的筆墨,為讀者提供更詳盡的信息。在這部分內容中,也會在教師或學校管理者的位置、在課堂上的權威性及擔負的責任,甚至是一些個人資料上提供更多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的這部分內容仍屬背景信息。在所有這些背景材料之後,一般會進一步提供在開始段落所提到的論題。你在寫作這些內容時,要仔細品味,因為對於你要處理的問題來說,它們是最為重要的,並且相關程度也最高。
「有時案例作者可能會在案例中披露案例問題的解決辦法或有關單位實際所作的決策。對於這樣做是否一個好方法,人們的看法並不一致。大多數案例作者把案例終止在臨要作出決策之前,而把分析和決策的任務留給學生。」如果案例中提供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備擇方法,它們也往往放在後面,這部分內容也需要仔細地斟酌。
在案例的最後,常常有一或兩段結束語,它可能強調一下案例中人物完成某項活動的時間限制,或者再次申明要完成的任務。從本質上來講,案例的結尾部分是使讀者重新回到在篇首所提到的內容中去,達到前後呼應的效果。
典型的結束語是這樣的:
「張老師知道他的下次課是在周五上午,他必須要在此之前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社區領導為學校的搬遷設定了兩個月的期限。」
「教師的課程計劃一般要在學校正式開學前完成。」
「孩子的家長說,他一個小時後再來找教師。」
如此等等。這樣的結束語對於你確定哪個問題最迫切需要解決,具有一定的影響。在供教學用的案例中,還會有一些建議要討論的問題,也就是給出教師希望學生為課堂教學做准備時要思考的問題。幾乎所有的案例都可以使用這樣一組標准思考題。
作為案例中的主要決策人
1)你對這一情景作何分析?
2)你能考慮哪些可選擇的方案?
3)你最傾向於哪一方案,為什麼?
4)你的實施計劃是什麼?
5)為了回答第1至4個問題,你都作了哪些假設,這些假設對問題的答案有什麼影響?
討論題應該是教學用案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為不同的討論題可以導致完全不同的課前准備和隨後的課堂討論。假如思考題是這樣:「作為案例中的關鍵決策人,在你作決策之前,你還希望得到哪些附加信息?這些信息容易得到嗎?如果這些信息不容易得到,需要多大成本和花費多少時間才能得到?」那它將與上述羅列幾個問題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
教師尤其是教師群體在撰寫案例時,可以遵循下列階段。
1.首先選擇一個或幾個典型性的案例,對其內容進行分析。這樣的案例如果國內還沒有的話,可以選擇西方國家的一些案例。對這些案例的分析可能會涉及到下列問題:案例描述了什麼樣的問題?涵蓋哪些內容?你對這些案例有何認識?在你的教育教學經歷中,是否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2.對這個或幾個案例,進行寫作形式上的分析在對案例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接下來可以從寫作者的角度出發,考慮一下:這些案例讀起來怎麼樣?你理解了他要表達的內容嗎?從撰寫者的角度看,內容表達得清晰嗎?案例中描寫的細節細致嗎?案例中包括了哪些組成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怎麼樣?
3.運用頭腦風暴法,要求每位教師說出自己教育教學經歷中曾遇到過的疑難或兩難問題任何案例都是圍繞一定問題展開的,經過前面的分析,教師可以對案例的結構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調動大家的思維考慮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學經歷中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是完全可行的。在這一步驟,每個教師講出自己曾遇到過的一些問題,而其他教師在不重復的情況下講出自己遇到的另外一些問題。在這其中,尤其對那些兩難問題要予以特別關注。問題意識或者說問題的提出,是案例形成的第一步,它給案例提供了一個基點和著眼點。
4.把所有問題進行歸類,匯總成不同范疇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免相互之間有交叉、重合,問題與問題之間也缺少一定的邏輯順序,因而,把相似的問題歸並在一起,把性質相近的問題匯總成一個類別,使問題本身變得眉目清晰就尤為必要了。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曾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展過一項意在開發師資培訓案例的「師范教育專業知識的伊利諾斯計劃」(The Illinois Project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Teacher Ecation),其中將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分為10個類別:(1)社會和職業地位;(2)學生的學習動機;(3)家長和學校的關系;(4)管理者和管理;(5)非教學職責;(6)時間調控;(7)學生的紀律;(8)標准化測驗或其他形式的測驗;(9)適應少數學生的學習需要;(10)用於開發教學材料、教學計劃的經費及教師工資。他們圍繞這10個類別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案例。
5.教師分頭撰寫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教師在頭腦風暴中提到的各個不相同的論題,經過歸並後有了一定的邏輯結構。接下來可以讓每個教師或幾個圍繞自己曾經提出的論題撰寫案例初稿。初稿的篇幅不必太長,可限定在2000字左右。在寫作時,一要考慮界定的問題是否清晰,二要考慮表達方式是否得當。
6.舉行案例會議,就所寫案例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可以有這樣兩種形式,一種是3-4位教師圍繞一位教師寫的案例進行討論,另一種是3-4位教師同時展示自己的案例,圍繞這3-4個案例進行討論。這樣一個階段有些類似於案例教學過程中的小組討論。教師對教學所做的這樣的評論,也就為日後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檔案。在討論過程中,要盡力考察一下如果在教學中使用這一案例是否會激發與教學目標相應的討論,是否能夠使學生通過討論掌握有關的概念和技能;案例討論大約花費的時間有多少;該案例對教學目標的哪些方面反映得較好,哪些方面反映得不太好,學生在學習案例時會遇到什麼困難?案例作業怎樣布置才能更好一些?一些至關重要的觀點是否可以從案例中導引出來?討論既要關注到案例的內容,也要關注其表現形式,為每一案例的修改提出具體的建議。
案例是一種獨特的文體,有著自身一些獨到的風格和規范要求。在西方的案例寫作中,大致形成了這樣一些公認的規范。
1.使用過去時態案例用過去時編寫,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護提供資料的有關學校或教師,這樣做可以防止今後某一天出現同樣事實所造成的任何影響,同時,用過去時寫的案例也可以在教學上使用更長一些時間。如果不使用過去時,就可能要標明寫作案例的具體日期及案例事件發生的日期。一般地說,使用過去時可使得案例作者及教學者都能較為靈活地處理案例中反映的事實與問題。
2.要將有關情節按照一定結構呈現出來為了使案例變得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情節的安排上就需要調整相關的事實材料加強其戲劇性,設置懸念。曾有研究者就此談到:「許多年來,我們習慣於使用這樣一個簡單的說法,即案例必須有一個爭論焦點。案例里必須有某某人應該做什麼,某某已經做了什麼,誰應該對目前的局勢負責,就具體情況而言什麼是最佳決策等內容。但是,案例不應是沒有矛盾的白開水。案例總是涉及某種類型的一個問題,你越是能夠強化這一點,越是能夠激發人們的興趣或增加思想沖突乃至人的沖突的戲劇性,你就越能使學生投身於案例之中,搞好課堂討論。」
3.盡量用表格來表示有關材料將所有可用表格形式表示的資料均製表列出,這一來是為了行文活潑,二來是為了便於讀者明確把握有關事實。
4.事實反映要充分全部可得的有關事實都應該包括進去。在大多數情況下,每一案例只出示有關單位或個人關於該特定情景的資料。如果得不到某些必要的事實,往往應當加以說明。要注意的是,在案例中不應包括作者本人的觀點,如果要寫其他人的觀點和看法,應當在案例中註明其為某某人的觀點,而不得作為事實來加以報告。
5.必要時列出實際採取的決策案例反映的是一個個的問題情境,在案例中列入當事人實際作出的決策常常可以增加案例的趣味,並幫助學生澄清有關思想。然而,是否要在案例中列入有關決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案例的用途和目的。
6.註明所引用材料的出處如果是以學校或教師等真實姓名(名稱)編寫的案例,應在案例標題的腳注中說明材料的出處。
7.核對有關數據案例中列舉出的所有數據都應該經過仔細核對,保持准確。為了便於核對,可以在案例底稿和初稿上頻繁標明資料出處,它應該比正式出版或發表的文本中標明的資料出處更為詳細。
8.附表和附錄表格、圖表、其他格式化的製表或地圖都可以作為案例中的附表。這些附表應按其在案例中出現的順序依次編號。在每一附表的下面都應標明材料的出處。不屬於案例有機組成部分的材料,或因篇幅過長不宜列入正文的材料,可載於附錄之中。附錄通常以字母或數字表示,如附錄1或附錄A。案例的撰寫以及案例的研究,在我國還只是剛剛起步,一方面需要更多地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成果和先進經驗,更好地認識案例本身,另一方面需要紮根在我國基礎教育的土壤中,齊心協力編寫出國人自己的案例,並進一步形成案例庫,改變目前師資培訓等領域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
課堂教學案例編寫的格式
1、「描述+分析」式
2、「背景+描述+問題+詮釋」式
格式有多種多樣。但不管何種編寫格式,它們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一是對案例的客觀描述;二是對案例中所述問題,事件等的分析。
案例不僅記敘教學行為,還記錄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反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它既有具體的情節、過程,真實感人;又從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高度,進行歸納、總結,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諦,予人以啟迪.
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偶發事件、有意義的、典型的教學事例處理的過程、方法和具體的教學行為與藝術的記敘,以及對該個案記錄的剖析、反思、總結。
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具體教學情景的故事。在敘述這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點評論。
❼ 求一篇初中數學課例分析!!
《圖形的運動與坐標》課例分析初中數學教案
第一層次: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圖形的運動與坐標》在華師大版數學八年級(下)第18章《圖形的相似》第5節第2課時。本章繼軸對稱、平移、旋轉後介紹了相似,相似也是圖形之間的一種變換,生活中有大量存在相似圖形,從生活實際出發,認識相似圖形的特徵並用於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圖形經過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變換後坐標的變化情況。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初步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感受圖形變化後各點坐標的變化和圖形的變化(平移、軸對稱、旋轉、放大、縮小);並發展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在觀察、探索的過程讓學生獲得發現的喜悅,體驗數學活動中充滿著探索和創造;引導學生敢於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同一直角坐標系中,圖形經過平移、旋轉、軸對稱、放大或縮小,探索圖形的位置變化引起的點的坐標的變化,點的變化引起的圖形的位置的變化。
難點:通過觀察、分析、概括把坐標思想與圖形變換的思想聯系起來,形成數形結合意識。
二、學情分析
1、學生起點分析
八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具有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等變化知識儲備,同時已學過建立適當的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位置,能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多種形式確定物體的位置,這也是為本節學習圖形變化後各點坐標變化帶來了知識的可能,但缺乏數形結合意識,所以應加以引導、點撥和啟發。
2、教學環境分析
本節是設計在一個平等、民主、合作的環境下進行;同時引入現代教學手段,形成教學環境的選擇的多樣化。
三、教學方法、手段
教學方法:探索式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過程是由問題展示到問題解決,中間圍繞「觀察----發現----歸納」三個環節組織教學。整個教學模式是由「教師怎麼教」轉向「學生怎麼學」,是從以教師為課堂核心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核心,是創新的體現。
教學手段:電腦、實物投影儀等現代教學設備。
四、學法指導
1、感知認識:學生通過認識圖形的位置變化引起點的坐標的變化,本節從游戲導入點的位置變化引起坐標的變化
2、實踐、探索:通過實例進一步觀察圖形經過平移、旋轉、軸對稱、放大或縮小,探索位置變化引起的點的變化經過小組討論,團結合作,發現、歸納、總結規律。同時每一個學生自己試一試在直角坐標系中畫一個自己喜歡的一個圖形,並寫出圖形變化後對應點的坐標,達到鞏固目的。
3、遷移拓展:怎樣用所學的知識測量我校旗桿的高度。(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理論依據、數學思想
1、理論依據:本節在教學中採用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讓學生真正做到課堂的主人,整節是圍繞學生的觀察感知,實踐,概括把坐標思想與圖形變化的思想聯系起來。
2、數學思想:本節發展數形結合,形象思維的數學思想。
第二層次:教學展開分析
(一)課題引入:設計一個簡單游戲,在班級座位中創造性地建立直角坐標系,確定每位同學在這個坐標系中的位置,接著將一個球按線在班級坐標系中運動,引導學生去發現這個球的移動對坐標變化的影響,並由此過度到圖形變化中關鍵點的坐標變化。這樣的設計能較為生動的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教學情景中,同時也能感受將「游戲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
(二)感知階段:
例:將右圖中的ΔAOB沿x軸向右平移3個單位後得到ΔCDE,三個頂點的坐標有什麼變化呢?請回答(1)平移後ΔCDE頂點坐標為多少?(2)比較頂點坐標你發現了什麼?
(沿X軸向右平移之後,三個頂點縱坐標都沒有改變,而橫坐標增加一樣數)
問:1、沿任意方向平移三角形頂點坐標怎麼變化?
2、圖形作軸對稱、旋轉、放大或縮小,對應點坐標如何變化?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本節是研究圖形變化對應點坐標如何變化,從平移入手,懂得研究的方法;老師的提問為學生指明方向。但得讓學生明確平移方向不是唯一。
(三)深入探究:演示課件
1、請學生觀察ΔAOB,畫出以X軸,Y軸為對稱軸的對稱圖形,寫出了對應點的坐標,四人小組討論對應點的變化情況,並匯報,(關於X軸對稱,橫坐標不變縱變為相反數,關於Y軸對稱,縱坐標不變橫變為相反數)
2、請學生繼續觀察ΔAOB,畫出繞O旋轉1800的圖形寫出了對應點坐標,四人小組討論對應點坐標變化情況,並作匯報。問旋轉任意角度呢?對應點的坐標作如何變化?(留給學生思考)
(圖形關於原點對稱,橫縱皆為相反數)
3、三角形變大(縮小)時頂點坐標變化情況。
問:(1)ΔAOB和它縮小後得到ΔCOD三角形頂點是多少?
(2)你能求出它們的相似比嗎?(3)對應點的坐標有什麼關系?
(放大或縮小,橫坐標都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4、學生取出自己准備的坐標紙建立直角坐標系,並任意畫出自己所熟悉喜歡的圖形,畫出以X軸Y軸對稱的對稱圖形作出它經過平移、旋轉、軸對稱、放大或縮小的圖形並寫出對應點的坐標。
5、完成課堂練習P91習題1、2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動腦,與同學合作交流達到本節目標。使學生明確圖形運動與坐標變化規律,解決本節重點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觀察能力,發展學生數形結合思想,解決難點問題。打破教材束縛畫三角形、四邊形的范圍,由學生畫自己「喜歡的圖形」進一步研究圖形運動與坐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敢於面對學習和生活的困難和挫折,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四)遷移拓展:假如給你一把尺子你會測出我們學校旗桿的高度嗎?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拓展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課堂小結:
(1)圖形沿x軸平移,橫變縱不變;
圖形沿y軸平移,縱變橫不變;
(2)圖形關於x軸對稱,橫不變,縱為相反數;
圖形關於y軸對稱,縱不變,橫為相反數;
(3)圖形關於原點對稱,橫縱皆為相反數。
(4)放大或縮小,橫縱坐標都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六)布置作業:同步練習P351、2、3
第三層次:教學設計和教學結果預測以及評價
本節課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觀察及嚴謹性,效果較好。
本節課打破教材束縛,讓學生自己畫喜歡的圖形,研究對應點坐標變化情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❽ 課例如何寫
課例如何寫
在生活工作中,許多時候需要人們製作課件來方便進行教學與傳達指示,這個時候就需要人們有一個耐心細致的課例來幫助更好的學習,好的課件准備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而且可以更大程度的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那麼課例怎麼寫呢?
課例其實就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准備的課件,現在多媒體的發展,好多教學上都會使用到多媒體教學,所以對於課例的要求就更加的嚴格,如果做出來的課例雜亂無章的話,估計不僅學生聽不下去,就連自己在教學中都會感覺都語無倫次,從而會嚴重的影響到自己的教學效果。
課例的書寫一定要理清思路,一個好的課例一定是思路整齊的,好的思路能夠幫助自己把課例寫的有條有理,而且還能夠讓自己在整理課例的同時發現其中的樂趣,整理出更加詼諧幽默的課例,這樣更加能夠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
1、教學設計(任課教師撰寫)
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三維)、設計思路(及師生前期准備) 、簡要的教學過程或流程設計
2、課例展示(不要寫成師生對話的形式)(任課教師撰寫)
必須體現新課程的要求,說明教師如何從實際出發實施三維目標,引導學生實施學習活動,要體現示範性、可操作性,具有問題性、情境性,體現出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和閃光點等等。
3、課後反思:總結出成功之處與不完全成功之處,並分析原因;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方向和措施。(任課教師撰寫)
❾ 如何寫研究課題案例分析
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 課題研
-
簡介:
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工作方案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范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一點啟示。演講稿
一、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說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干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范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二、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1、名稱要准確、規范
准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小學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里研究對象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得不是很准確。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象是英語,是中學或是小學,是小學高年級還是小學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若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這樣就一目瞭然了。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准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盡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盡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有位老師在課題申請表中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說的:「高考實施3十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2001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2、提出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3、制定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理論;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這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某省「九五」重點課題《初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什麼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做。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
(九)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設備條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如有關測驗題和問卷題等研究工作與材料、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加強管理,監督使用。
總之,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研究人員科研知識和能力的「縮影」。只有重視並認真、科學地做好研究課題方案的設計,制定好開題報告,才能為獲取教育科研優秀成果打開成功之門。一句話,沒有科學周密的開題報告,沒有對研究設計的精心准備,就沒有科研活動的發生,更不會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突破。
參考文獻(略)
案例——《小學數學「數的認識」典型教學案例研究》開題報告
安徽馬鞍山市實驗小學 吳學軍 裴振年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學案例分析研究為人們越來越關注,它已成為教師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中介。通過案例的分析可讓教師把新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有利於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教學案例研究是發達國家在學校教育、師資培訓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方法,它在我國起步較晚,基礎教育階段的案例研究是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改革才出現的,有關教學案例研究的書籍不多,特別是學科按內容分類的教學案例研究更為鮮見。總而言之,教學案例研究在我國是起步晚、底子薄;缺乏深度、效度;可行性、權威性不大。但現在開始為我國教育界所重視,它十分適合於一線教師的運用,而被學校譽為「真科研」,被專家認為是培養研究型教師,全面提高教師素質,促進學校發展的最為有效的形式。
新課改以來,我市對教學案例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各學校的課題研究中都少不了教學案例這一載體。我校數學教師在市、區、校的各級教研活動中,大家從「什麼是教學案例?怎樣寫教學案例?…」逐步對「教學案例」一詞有了清晰地認識。同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記錄自己的教學經歷、撰寫教學經驗總結和反思教學得失,適時地矯正、調整自己教學行為,為同行間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載體。老師們對教學案例的結構、特性、撰寫的了解和認識也正逐步趨向成熟。但對案例分系列進行深層面研究,才剛剛開始。且在現行的小學數學案例研究上,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其表現在:
(1)大多是教師各自根據自己的教學所得撰寫教學案例,隨意性較大,研究性不夠。
(2)對同類教學案例的比較剖析,深層面的研究還不完善。
(3)針對數學學科的內容,進行分板塊的系統性研究還較缺失。
為此,在「備好課,上好課」的大教研氛圍下,為更好地開展校本研究,推動教研組的教研工作。我們想根據數學學科的內容,分版塊研究,這樣從下到上所有年級段的數學老師就可以圍繞一個內容,有目的針對性地進行深入研究,教師之間也有了更多相互交流研討的題材,教研活動將更為實效。現集中優勢兵力,依據教材的內容體系,以小板塊「數的認識」 切入,從一年級至六年級開展典型案例的研究,以提高我校教師的教研能力。特申請《小學數學「數的認識」典型教學案例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申請此課題的研究旨在通過對「數的認識」這一內容教學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完善教師對教學案例的撰寫,逐步提高教師對教學案例剖析能力;促使本校數學教師對該教學內容有著較為系統全面地認識;同時了解不同年級段學生在學習本內容時所出現的問題和成效,為他們把握本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借鑒。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1、發揮學校各數學教研組的功能,以促進學校數學教研。2、,積累教研經驗,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自省能力。
三、課題的界定
典型即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
案例研究的中心詞是案例。教學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有效研究方法。
教學案例是以敘事的形式來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學事件。它具有敘事的一般特徵:背景、沖突、問題、活動方式及結果。它展示特定教學活動的發生、發展和效果,包含著具體的處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學理念,反映的是教師與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和情感。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徵的:1.案例是現實問題的縮影。2.案例敘述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事件或例子。3.案例的敘述要詳細。4.案例具有時代性。5.案例具有有效性。6.案例具有典型性。7.案例不是課堂實錄,對課堂信息的攝取有側重點。
本課題是在「數的認識」這部分教學內容里,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比較,對其共性的內容開展相關研討,以獲取有價值的教學經驗。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調查分析本校數學教師對有關「數的認識」這一部分相關數學知識的掌握以及對教材的理解把握水平的現狀。
2、整理相關的教學內容,分年級段確立研討的實施方案。
3、分析「數的認識」同一類型教學案例的教與學的共性和非共性特點,完善教師對教學案例的撰寫,逐步提高教師對教學案例剖析的能力,探索總結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和成效,為在教學實踐中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提供有效借鑒。(本課題研究的重難點)
五、課題研究預計有哪些突破
1、對小學階段的「數的認識」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梳理,有利於教師構建一個較為完整地「數的認識」內容體系和教學框架。
2、通過對教學案例的分析研究,完善教師對教學案例的撰寫,整理出相關教學內容的教案集或案例分析集。
3、開展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讓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幫助教師進行教學案例教與學的得失分析,逐步提高教師對教學案例剖析能力,積累教研經驗,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自省能力。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借鑒現有的教學案例研究成果,邊實踐邊研究,在不斷總結實踐中探索該內容框架下的教與學的策略和方法,並在實踐中檢驗。
本課題研究的方法有:
文獻綜述法:用文獻綜述法對各年級段的有關「數的認識」教學案例現狀進行文獻綜述後在全校數學教師中開展理論學習。
課例研究法:通過課堂教學跟蹤,對實踐活動的教學案例,進行教與學中的問題和成效作共性和非共性分析。
量表調查法:對課堂教學進行前測和後側,並對其效果進行檢測分析。
七、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及可能存在的問題
人員結構:
校教導主任為課題組負責人,課題組成員有 13 名各年級組教研組長和成員,這樣的結構有利於課題方案在校各年級組順利傳達實施。從業務角度看,有市骨幹教師2 人(含市教壇新星1人),校骨幹教師 6 人,省教壇新星1人。從年齡結構看,既有一定教學經驗的中年教師,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師,有利於課題的順利實施。
資料准備:
校圖書室的藏書,教學報刊雜志都比較豐富,課題組成員都能熟練使用計算機網路,可以在網上下載資料。
經費保障:
學校提供一切課題所需費用。
八、可能存在的困難和解決對策:
1、運用量表的分析需要理論的支持,在科學性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難,一方面加強理論學習,另一方面需要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加強溝通交流。
2、對系列案例的剖析診斷,進行理論的提升,特別需要專家的引領和指導。
3、參加課題研究的都是一線老師,本身的工作繁重,再進行課題的研究,有時會感到有心力不足。這還需要我們的老師有更多一點的奉獻精神。
九、課題研究計劃
人員分工:
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吳學軍 裴振年 唐娟
分年級段進行文獻綜述:夏敏 翟 萍 董莉 吳學軍 邵中霞 唐娟
分年級段進行研究方案的制定:夏敏 翟 萍 董莉 吳學軍 邵中霞 唐娟
分年級段進行研究方案的實施:夏敏 翟 萍 董莉 吳學軍 邵中霞 唐娟 何德雲 易本貴 葉萍 梅偉正 曹文靜
本課題研究資料搜集整理: 何德雲 易本貴 葉萍 梅偉正 曹文靜 陶建軍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吳學軍 裴振年 陶建軍
本教學內容分年級段劃分:(人教社新課程標准實驗教材)見附表一
研究步驟:
准備階段:(2009.10~2010.2)
制定研究方案,進行開題論證,對「數的認識」 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梳理,對本校數學教師有關「數的認識」這一部分相關數學知識以及教材的理解把握水平現狀,進行調查分析。
實施階段:(2010.2~2011.2)
分年級段進行案例分析和課堂教學跟蹤及教與學中的問題和成效分析。
總結階段:(2011.2~2011.7)
課題研究報告的撰寫。
十、成果形式:
典型教學案例集 研究論文集 研究報告
十一、參考文獻:
1、《新課程小學數學評課的理論與實踐》 ISBN 7-80602-904-4陳亞明編 寧波出版社 2005年9月
2、《小學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 ISBN 7-5361-2894-0陳清容主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3、《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與基本訓練》 ISBN 7-305-04560-8金成梁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10月
4、《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 ISBN 7-80602-610-X/ G?279陳亞明著寧波出版社 2004年8月
5、《小學數學教例剖析與教案研究》 ISBN 7-5435-3782-6/ G?2936沈丹丹著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
附表一:
對本校數學教師有關「數的認識」教學方面的調查問卷
老師,您好!下面所有的問題只需要按自己的理解回答即可。如果對某些問題非常陌生,可以不做回答。不必署名,但希望得到真實的結果,謝謝您的合作!
1、有人說:數字元號「0」就是表示「沒有」和「起點」。你是否同意?為什麼?
2、你認為最小的一位數是「0」還是「1」?為什麼?
3、一位老師教學「7的認識」時說了這樣一句話:「7的前面是6.」你覺得這句話有沒有問題?
4、古人試圖把全體自然數區分為兩類,一類是最本質的數,叫「質數」;另一類是非本質的數,叫「合數」。現在為什麼分為「1、質數、合數」三類?
5、一年級的准備課「數一數」內容簡單,針對現在的學生還有必要上嗎?
6、根據你的教學經驗,你認為「認數教學的結構有哪些方面」?
7、0是自然數的倍數嗎?0有倍數嗎?
8、0是偶數嗎?最小的偶數是幾?
9、21%與0.21的意義是否一樣?說明理由。
10、你認為「分數的重要特點是什麼」?
11、0/2 2/1 0.1/2 2/0.1都是分數嗎?
12、小數末尾的「0」有實際意義嗎?
13、為什麼將「負數」編進小學教材?你認為這樣編排好嗎?說明理由。
14、你認為應該如何把握好教材中「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要求?
15、教材對小數意義的闡述你是如何理解的?
16、 用0, 1, 3, 5組成的最大三位小數是多少?
17、60以上包括不包括60?
18、根據你的教學經驗,「數的認識」有關內容哪個章節最容易教?為什麼?
19、根據你的教學經驗,「數的認識」有關內容哪個章節最難教?你認為「難」的原因是什麼?
實驗小學數學教師有關「數的認識」教學方面問卷調查分析
一、試卷問答情況:
二、試卷問答分析:
通過從以上22位數學教師的問答情況,可以看出:
1、問題回答集中在50%以上的題是第1、2、3、4、5、7、8、9、10、11、12、13、16、題。這些大都屬於數學基礎知識題。不予回答佔比大的題是第6、14、15、17、18、19題。這些大多是有關教材的編排結構意圖題。
2、對同一問題,觀點不同差異較大的題有第1、2、3、4、7、8、10、11、13、15、17、18、19題。只有第9、12、16題的答案集中率在95%以上。
由此,我們初步分析我校的數學教師:
1、對有關的數學知識題的解答優於對教材編排的分析和理解。
2、對數學的一些概念性問題大家理解不一,不是十分的清晰。
3、部分教師對某些數學知識點理解有誤,對有些教學中的要點也困惑不解。
4、對「數的認識」的知識結構及教材的系統性編排意圖不是十分的清楚。
❿ 初中數學與傳統文化結合案例分析範文
第一部分 前 言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應用范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會中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伺時為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一、基本理念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3、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規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5、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二、設計思路
(一)關於學段
為了體現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通盤考慮了九年的課程內容;同時,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具體劃分為三個學段。
第一學段(1~3年級)、第二學段(4~6年級)、第三學段(7~9年級)。
(二)關於目標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標准》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並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
《標准》中不僅使用了「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月標動詞,從而更好地體現了(標准)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
知識技能目標
了解 (認識) 能從具體事例中,知道或能舉例說明對象的有關特徵(或意義);能根據對象的特徵,從具體情境中辨認出來這一對象。
理解 能描述對象的特徵和由來;能明確地闡述此對象與有關對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對象運用到新的情境中。
靈活應用 能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數學任務。
過程性目標
經歷(感受) 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經驗。
體驗(體會) 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經驗。
探索 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徵或與其他對象的區別和聯系。
(三)關於學習內容
在各個學段中,《標准》安書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
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符號感主要表現在: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並用符號來表示;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會進行符號間的轉換;能選擇適當的程序和方法解決用符號所表達的問題。
空間觀念主要表現在:能由實物的形狀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做出立體模型或畫出圖形;能從較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並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
統計觀念主要表現在: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能通過收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對數據的來源、處理數據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結果進行合理的質疑。
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
推理能力主要表現在: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
為了體現數學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標准》在內容標准中僅規定了學生在相應學段應該達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編者及各地區、學校,特別是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願望及其發展的可能性,實施因材施教。同時,《標准》並不規定內容的呈現順序和形式,教材可以有多種編排方式。
(四)關於實施建議
《標准》針對教學、評價、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提出了建議。供有關人員參考,以保證《標准》的順利實施。
為了解釋與說明相應的課程目標或課程實施建議,《標准》還提供了一些案例,供參考。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 能力與創新精神。
●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第三學段(7~9年級)
知識與技能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內的數、小數、簡單給分數和常見的量;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及簡單數量關系的過程,認識億以內的數,了解分數、百分數、負數的意 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給定事物中隱含的規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會解簡單的方程。
●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運動和位置關系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能對簡單圖形進行變換,能初步確定物體的位置,發展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掌握一些數據處 理技能;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並能運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等進行描述。
●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基本性質、變換、位置關系的過程,掌握三角形、四邊形、圓的基本性質以及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等的基本性質,初步認識投影與視圖、掌握基本的識圖、作圖等技能;體會證明的必要性、能證明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基本性質,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從事收集、描述、分析數據,作出判斷並進行交流的活動,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數據處理技能;進一步豐富對概率的認識,知道頻率與概率的關系,會計算一些事件發生的概率。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 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 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述並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在探索物體的位置關系、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
●能對具體情境中較大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能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刻畫事物間的相互關系。
●在探索圖形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空間幾何體的相互轉換等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能收集、選擇、處理數學信息、並作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
●能用實例對一些數學猜想作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
●能藉助計算器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能結合具體情境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
●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圖表等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解釋結果的合理性。
●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情感與態度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 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 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對周圍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積極地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不 斷的進步。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
●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 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對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觀點有提出疑問的意識、並願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樂於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願意談論某些數學話題,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並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體驗數、符號和圖形是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
●認識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以及結論的確定性。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並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