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班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准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說幼兒、說設計意圖: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為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於探索的狀態。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為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二、說活動內容:
科學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發展能力為基礎,又要根據《綱要》的有關精神。本次活動內容的選擇首先是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目標的要求,即「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利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科學目標的定位使我們強烈地感到:「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授,而是注重兒童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
二是考慮幼兒實際能力和發展需要。本班幼兒對空間方位感知經驗不一樣,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內容的設計上盡可能考慮到寓教於樂中。這樣就能讓幼兒在積極的游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三、說教學目標:
在確定活動目標時,我的預設目標從幼兒的實際能力和水平進行考慮的,因此,此次活動的目標我預設為:
1、以自身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會向左和右移動。
2、知道站的方向變了,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3、初步感知參照物的不同所帶來的左右方向的不同。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游戲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法,我介紹這兩種方法。
(1)游戲法: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歡愉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因此,活動中我盡可能地將學習的內容轉化為游戲的形式,如一開始,我就採用與幼兒玩肢體游戲進行引入,讓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中有了「左」、「右」的空間概念經驗。
(2)賞識激勵法:
人需要賞識,作為孩子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展前途,以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孩子,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因此在每次的游戲過程中,教師都以激勵鼓勵的方法請幼兒參與,在參加完游戲之後有相應的反應,若幼兒有錯也給幼兒改錯的機會,讓幼兒大膽嘗試,但不挫傷孩子的自尊。
五、說活動的組織過程:
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把此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綱要》科學領域目標中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在本活動第一環節中設計了讓幼兒尋找自己身體左右關系的「好朋友」的游戲,幼兒玩的慾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幼兒很有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找到的「好朋友」告訴老師和同伴,這樣,幼兒不僅主動地與同伴交流了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同時也加深了對「左、右」空間方位的認識。
(二)游戲中辨別左右。
這是鞏固第一環節中接觸到的對左右的區分,讓幼兒一起感知左右。
(三) 感知參照物的不同,左右邊的方向也變了。
此環節在設計過程中是讓幼兒在原有對左右的認知水平上有一個提高,落實第二個目標。
(四)結束:聯系生活,應用左右。
此環節是讓幼兒利用所學知識應用到幼兒的生活中去,可以看到幼兒的學習程度如何。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2、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說出相應的答數,並會一一對應擺放棋子。
3、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游戲活動使孩子認識到數與棋類的關系。
4、通過幼兒操作、探索、親自嘗試,提到孩子們競爭意識。
教學准備:
大骰子兩個、五角星若干、各類游戲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學過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小骰子)你在哪見過?
2、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有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玩骰子。
1、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麼看的?(看骰子應該看最上面)。
2、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和在一起數出來)。
3、老師示範寫出合成式,並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了解合成式的概念,請一個小朋友來像老師一樣擲骰子,二位小朋友上來書寫合成式,大家檢查他寫的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勵一顆五角星。
5、自由組合,分四組合作擲骰子和記錄合成式,教師巡迴指導。完成後,交是把它貼在黑板上讓全體孩子們檢查書寫是否正確。並用五角星做以鼓勵。
三、玩棋子。
1、今天,我們學會了兩個骰子來算數,本領真大,每組還獲得了五角星,為小組爭光,現在我們大家是使用這種特殊的方法來玩棋子好嗎?
2、想想用這種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麼優點嗎?(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時下課時可以多走幾次棋、學會了算數)。
3、說說游戲規則:按先後順序走,合起來是數字6了就可以多拋一次多玩一次,誰先到終點誰就是贏家,還可以獲得一顆星——
4、幼兒游戲,合作互相參與,教師給於一定的指導。
5、結束。
[說課內容]
量的守恆教育應在認識了相應的量的基礎上進行,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行動指南》中,大班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長度守恆、容量守恆的觀念」,其內容要求明確指出「提供長度的、容量的各種變式材料,讓幼兒觀察、判斷並驗證其長度是否相等或容積是否相等;在戶外活動時,引導他們對等長的距離進行判斷和驗證,在玩沙玩水活動中有意識地提供各種容器讓幼兒去思考容量守恆的問題。」大班量的守恆教學中,長度守恆是幼兒最先接觸的守恆問題,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正是有關長度守恆的大班數學活動:小兔子回家。
[活動目標的設立及其依據]
在新《綱要》的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了以下的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獲得長度守恆的感性經驗,在多種變式和干擾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
2、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長度守恆問題。
3、樂意參加討論和交流,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並學習應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設計構想]
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使我強烈地感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而數學學習更是應該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境來產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需要,並親自實踐,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長度守恆的內容如何能夠引起幼兒興趣並激發幼兒動手探究問題從而獲得感性認識呢?我設計了「小兔子回家」這樣一個游戲活動。首先應用自製多媒體課件《小兔子歷險森林魔幻城堡》來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身臨其境,活躍思維;然後帶領幼兒置身游戲場景,應用各種感官探究解決問題;最後組織幼兒表達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建立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在這個活動構思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魔幻城堡」的設計以及為幼兒提供動手探究的材料准備,本活動的重點、難點就溶入其中。教幼兒學習量的守恆有幾種方法:
1、可以運用各種量的多種變式,添入干擾因素,使幼兒做到不受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因此在游戲中我應用了繩子長度變式、紙板長度變式、火柴棍長度變式。
2、用同等量的兩份物體作守恆判斷。如在第一關的難題中,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後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
3、用數量表示量的守恆。如在最後一關思考哪條路更長更短的問題時,有的幼兒就會數數兩條路各是由幾條正方形的邊組成。
4、滲透整體與部分關系的思想。如在第三關的難題中,5個小正方形紙板的長度連起來是和一個長方形紙板的長度等量的。
因此在幼兒作守恆判斷時,讓幼兒討論並強調指出這一關系,既學了量的守恆,同時滲透了集合與子集關系的思想,為幼兒理解數的組成和加減法中三個數群之間的關系准備了感性條件。
在為幼兒准備的材料中,我提供了能用的材料和不能用的材料,主要是訓練幼兒排除干擾因素的能力;提供了測量工具如捲尺、皮尺、直尺和非測量工具如繩子、紙條、毛線、別針、火柴棍等,並提示幼兒還可應用目測、身體的某一部分如手掌、腳等,目的在於擴大幼兒的思維廣度,培養發散性思維,鼓勵幼兒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測量水平。(由於不是測量活動,一次沒有準備紀錄表)
[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三個環節: 1、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2、游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3、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第一環節: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活動一開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淘氣的小兔子到森林裡玩,不小心迷了路,闖進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背景音樂危機四伏)。只有聰明勇敢的人才能順利闖關,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在幼兒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時,介紹每一道關卡的難題,引發幼兒的思考。允許幼兒小聲議論、討論,但不急於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答案。
第二環節:游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教師用一句話引出第二環節:「到底誰的答案才是對的呢?要到魔幻城堡里試一試才知道。你們想當那隻勇敢聰明的小兔子,到森林中的魔幻城堡里來闖關嗎?」這句話激起幼兒躍躍欲試的情緒,教師帶著幼兒(都戴上小兔頭飾)進入布置好的游戲場地。每一道關分成四組同時進行。
第一關: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後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在幼兒充分議論後,引導幼兒將變式量與原形量作比較,已正是它們的量是一樣的。
第二關:在地上畫一條直線和一條長度相等的弧線,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判斷誰長誰短。提醒幼兒還可用身體的某部分作標准。
第三關:判斷5個分開的小正方形紙板長還是一個5個連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紙板長。引導幼兒利用等長的一條長方形紙板作為中介。
第四關:排成一條直線的10根火柴棍和排成折線形狀的10根火柴棍誰長。
第五關:在格子圖上,到小兔家的兩條路哪條更長哪條更短。
順利闖關的幼兒回到小兔的家,拿到一面小紅旗。
第三環節: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形成想法,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系,以及自己探究的過程。在闖關游戲結束後,讓幼兒討論和交流一下自己操作的過程,用了什麼辦法,結果怎樣等等,教師在需要時適當歸納總結,來使幼兒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起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同時,通過對探究過程的表達和交流,幼兒會逐漸懂得學習語言的意義和重要性。解釋怎樣和為什麼、與人討論和爭辯都需要語言。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幼兒都樂於表達和交流;通過觀點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構建數學知識與經驗,形成准確的表達。
[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動手操作及討論交流,絕大部分幼兒應該形成初步的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幼兒能流利應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一、分析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抽象的,因此,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7:30入園,4:30離園……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和接受。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為:
1.使幼兒認識時鍾,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鍾面的主要結構。
2 、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為此,我提供了幼兒人手一隻鍾,讓幼兒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鍾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在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四.教學准備
小兔木偶,動物鍾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鍾各兩只,幼兒人手一隻鍾,實物中一隻。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二)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一隻木偶小兔,以小兔開了家鍾表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後出示食物鍾,請幼兒說說鍾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動中我避免了「一言談」和「自問自答」,注重幼兒主動的觀察,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
1.讓幼兒觀察鍾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看,鍾面上有什麼?」「鍾面上有多少數字?」「這鍾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麼排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
2.認識整點、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
在本環節中,我先出示了紅、黃、綠三隻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發現這三隻鍾有什麼秘密?」讓幼兒觀察,比較,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著又出示了幾只動物鍾,讓幼兒說說幾點鍾,使幼兒所學知識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通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了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系。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2點到3點分針時針是怎麼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著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系。
3.看圖撥時間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請幼兒看幾張照片,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運用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幼兒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於理解,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請幼兒講講自己是幾點睡覺的,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使活動滲入了常規習慣的培養。
(四)結束部分:評聰明娃娃
在每組中評出一個聰明娃娃,再到戶外跳舞祝賀他們,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
六.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可向幼兒叫介紹多種鍾、表及國內外有關鍾表趣聞,豐富幼兒的知識。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戲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運用表達時間的詞彙:如游戲時間,5點種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設置時鍾,以及請家長配合提醒幼兒按作息時間活動,如:起床、進餐等,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Ⅱ 幼兒園數學領域大班說課稿
幼兒園數學領域大班說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數學領域大班說課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意圖
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只有讓幼兒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才能引發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有趣的數字組合》就是根據這一理念,做到「數學活動生活化」。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大街上的汽車越來越多,不少幼兒的家長都擁有私家車,孩子對車也越來越熟悉,在平時,孩子間對車也討論的比較多。傾聽他們的談話,他們討論的大多是車的顏色,種類,但關注車牌號碼的幼兒並不多。其實在車牌號碼中,蘊涵著很多的知識,特別是數學知識,排列與組合是車牌中最大的數學知識。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數字排序的知識,學習對給定的3個數字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
2.能夠快速地運用3個數字找出排列組合的規律。
3.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字的不同組合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幾個數字排列組合的規律。
難點:尋找又快又全的排列組合方法。
活動准備
1.小汽車若干。
2.記錄紙、鉛筆、橡皮檫。
3.數字卡片。
4.PPT。
活動過程一、導入:情景表演。
1.幼兒欣賞情景表演。
配課教師——扮演小猴皮皮;
主課教師——扮演黑貓警長;
小猴皮皮:「報告!黑貓警長,我看見罪犯開車逃跑時候的車牌號啦!」
黑貓警長:「小猴,請你把車牌號告訴我吧!」
小猴皮皮:「糟糕,我忘記啦!我只記得有1、2、3這3個數字。」
黑貓警長:「這可有很多可能啊!小朋友,你能說出逃犯車牌號的幾種可能嗎?寫一寫吧!」
二、學習排列,掌握方法。
1. 學習三個數字的排列。
要求:
(1)每人一份操作紙、一支鉛筆。
(2)每個數字在組合里只能出現一次,不能重復。
(3)完成後,請把鉛筆放回原處;拿著操作紙坐會椅子,可以與好朋友一起輕聲交流。
2.幼兒操作。
3.請幼兒分享,教師記錄。
4.總結出排列規律與方法。
——教師小結:「現在,老師把重復的拿掉,我們來看看用1、2、3三個數排列出來一共有6組,它們分別是123、132、213、231、312、321。提示:你們看老師把這些數字組合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了一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了嗎?」
——教師小結:「其實,老師有個好辦法,我們可以把1當開頭,排出以1開頭的組合按順序有123、132;再以2為開頭,按順序有213和231;然後從3開頭,按順序有312、321。固定開頭數字,把後面數字交換位置。並且這些數字組合也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噠。這樣的話,大家看起來又清楚又明白。」
三、操作練習,鞏固知識。
——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學會這個好方法呢?接下來,我們要這個方法與這個小道具一起比賽製作車牌號。」
1.要求:
(1)兩位幼兒為一組、一張記錄紙、一支鉛筆、一個小道具。
(2)每個數字在組合里只能出現一次,不能重復。
(3)請從小到大的順序,記錄數字組合。
(4)速度最快、按照要求、全部數字組合正確的為勝。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幼兒分享操作結果。
4.教師總結:「大多數小朋友都把它寫出來了,小朋友也學會了這個好方法,既快又清楚。」
四、延伸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數字組合,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很多,不同的地方出現的數字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樣,請小朋友來聊一聊生活中數字的用處。」
活動總結
本次教案是「一課三議」後的最後定案,本次活動上下來解決了先前提出的「重點問題」,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活動過程清晰流暢,環節層層遞進。但在重點問題:3位數字(1、2、3)排列的規律上我沒有真正的講解清楚,導致後面的3位數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沒有真的弄清楚這種規律和學會排列的方法。數學活動講究讓孩子自己去觀察——發現——思考——總結,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體性,一味的主導孩子根據教師的流程來學習,輕視了孩子的「學」,在小結規律時,我的語言缺少規范性和嚴謹性和科學性,而這些是數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活動中,教師只注重集體,忽略了與個別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細小環節的處理上還不是很恰當,值得在以後的活動中慢慢改進。
活動目標
1、知道大與小的概念,學會區別、比較物體的大小。
2、學習按物體的大小特徵進行分類擺放。
活動准備
1、大魚和小魚教具(或卡片、粘貼)若干
2、小魚缸和大魚缸(或用熟料瓶自製簡易透明魚缸)各1個
3、海洋世界掛圖1張
活動過程
一、參觀海洋世界
1、教師:今天我們去參觀海洋世界,那裡有好多美麗的魚兒,我們去看看吧。
教師出示海洋世界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中魚的大小。
2、教師:你們看這些魚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老師現在變個魔術,把圖中的小魚請出來。
教師出示大魚和小魚的教具。
3、教師請幼兒仔細觀察教具,引導幼兒發現魚兒大小的不同。
教師出示大魚教具說:這是大魚。
教師出示小魚教具說:這是小魚。
4、教師請2—3位幼兒上前選出一大一小兩條魚,鼓勵幼兒說出哪條是大魚,哪條是小魚。
教師將大魚小魚模型隨機分為幼兒,每人一個,讓幼兒與夥伴合作,通過對比直觀感受魚的大小。
二、游戲:大魚抱小魚
1、教師:我們來一起玩一個大魚抱小魚的游戲。
現在,讓老師
看看誰拿到的是大魚教具,誰是小魚教具。
當老師說大魚時,拿到大魚教具的小朋友就站起來,當老師說小魚時,拿到小魚教具的小朋友就站起來。
2、教師請幼兒將大魚或小魚教具用膠帶粘在額頭上,扮演大魚和小魚。
老師請扮演大魚的小朋友圍一大圈,扮演小魚的小朋友圍一小圈,小圈在內,大圈在外,
幼兒前後相互拉著衣角。
教師引導兩隊幼兒繞圈走,幼兒邊走邊說"大魚抱小魚",當老師大聲說"大魚抱小魚啦",
拿大魚的小朋友就去抱住拿小魚的小朋友。
三、魚兒回家
1、教師出示一大一小2個魚缸。
教師:這是魚兒的家,小朋友們告訴老師這里有幾個魚缸?這兩個魚缸有什麼不一樣?
哪個大,哪個小?
教師:大魚住在大魚缸,小魚住在小魚缸。魚兒們累了,它們要回家了,現在小朋友送魚兒回家吧!
2、教師引導幼兒將大小魚教具取下,然後鼓勵幼兒將大魚放入大魚缸里,小魚放入小魚缸里。
教師從旁指導。
有效提問:
(1)魚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2)這兩條魚,哪條是大魚,哪條是小魚?
(3)兩個魚缸有什麼不一樣?
有用詞彙:大、小、比較
【教案目的】
1、初步了解橘子寶寶的顏色、味道、形狀等特徵。
2、學念兒歌《橘子寶寶》。
重點:了解橘子寶寶的顏色、味道、形狀等特徵。
難點:進一步感知橘子寶寶的同時能在同伴面前大膽的講述橘子的各種特徵。
【教案准備】
橘子、蘋果、梨、香蕉若干,盒子1個。
【教案流程】
一、猜一猜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你們來猜個謎語,你們可要開動腦筋想好哦,小耳朵要聽好了。師說出謎面(外面杏黃衣,姐妹抱一起,打開仔細看,都是一瓣瓣),猜一種水果,請幼兒猜謎底。
二、摸一摸,看一看
師出示一個盒子說:今天老師帶了一些神秘的禮物,放在這個盒子裡面,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1、教師事先將蘋果、橘子、梨、香蕉放入大箱子中,請每位幼兒上都來摸一摸,找一找。並請幼兒說說摸到了什麼?摸上去的感覺是什麼樣的。師說:盒子里到底是誰我們現在把它請出來好嗎?並從盒子里摸出一個橘子
2、師:老師摸到了一個句子,你們看看橘子長的是什麼樣子的?(橘子長得圓圓的,黃色的皮)
3、師:你們喜歡橘子嗎?請你們來摸一摸,聞一聞,(拿著橘子到小朋友的面前請他們摸一摸,聞一聞)師:橘子摸上去是什麼感覺的?聞起來是什麼氣味的呢?
4、師:你們是怎樣吃橘子的?它裡面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體驗剝橘子的快樂
1、教師示範一邊剝橘子,一邊念兒歌,打開之後請幼兒觀察橘子肉的排列特徵。
2、幼兒嘗試剝橘子。師:請你數一數橘子肉有多少片?它長得像什麼?
3、學習兒歌,鼓勵幼兒在念兒歌的同時並作出剝橘子的相應動作。
4、師小結:橘子是我們平時經常見到的一種水果,它長得圓圓的,有大的也有小的,黃色的果皮膜上去感覺有點粗糙,不過它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大家平常可以多吃點。
四、品嘗橘子
師:小朋友都看到了橘子長得圓圓的.,穿著黃色的外衣,橘子寶寶排排坐著非常的好看,可是不知道吃起來味道是什麼樣的?你們想不想嘗一口?師一邊念兒歌一邊把橘子放到小鵬友的嘴巴里,讓幼兒品嘗橘子的味道,體驗與同伴分享食物的樂趣。
《橘子寶寶》故事
秋天到了,橘子媽媽身上結滿了又大又圓的、黃橙橙的橘子寶寶,秋風吹來,橘子寶寶在樹媽媽的枝頭上盪鞦韆。
有一天,果園里的叔叔阿姨輕輕的把橘子寶寶摘下來,放進一個大大的筐里。橘子寶寶真開心呀!橘子寶寶說:"我們就要開始旅行啦,真開心。"叔叔阿姨們把一筐一筐的橘子寶寶裝上車,"嘟嘟嘟……."汽車載著橘子寶寶出發了。
汽車嘟嘟嘟……把橘子寶寶送到了水果市場。橘子寶寶在這里看見了許許多多的朋友:蘋果、香蕉、菠蘿、葡萄、柿子………..
老師來到水果市場,買了許多橘子寶寶,把它們送到了幼兒園分給了小朋友。
小朋友們吃完了橘子寶寶,都說:"橘子寶寶酸酸甜甜有營養,吃了身體好。"小朋友們吃完橘子,把籽兒種到花園里。大家都在想,到明年春天,這里是不是就會長出一棵一棵的橘樹來。
活動目標
1、知道統計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能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統計。
3、體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和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能運用不同方式進行統計,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難點:分組統計兩周糖果銷量,並匯總到柱狀統計圖中。
活動准備物質准備:PPT課件、人手一支鉛筆、統計表、磁力貼、黑板等。
經驗准備:會寫10以內的阿拉伯數字,在一日生活中有初步的統計經驗,能點數物體得出物體總數,如統計出勤人數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對運用統計做事情的興趣。
(一)出示小兔開店的圖片,引導幼兒用統計的方法幫助小兔開店。
1、提問:
(1)你覺得小兔會選擇開什麼店呢?為什麼?
(2)你有什麼方法幫助小兔找出更受歡迎的店?
2、小結:原來我們可以通過數數的方式,把顧客喜歡什麼進行統計,就能夠幫助小兔選擇開什麼店了!
二、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統計方式,幫助小兔解決問題。
(一)引導幼兒用符號和數字記錄的統計方式,幫助小兔選擇開哪種店。
1、出示小兔的調查表,引導幼兒用符號和數字記錄的方式進行統計。
(1)提問:請你用符號和數字記錄的方式幫助小兔統計出哪種店更受歡迎?
2、小結:小朋友們用符號和數字記錄的方式進行統計,很快的把這么多數據都梳理清楚了,幫助小兔找到了要開店的種類。
(二)引導幼兒用表格統計的方式,幫助小兔找出最受歡迎的食品店。
1、出示食品調查表,引導幼兒用表格統計的方式進行統計。
提問:請你用表格統計的方式幫助小兔找出最受歡迎的食品是什麼?
2、小結:統計表格能夠把很多種物品都清晰地分類統計,通過表格統計的方式我們很快幫助小兔統計出了要開什麼食品店。
(三)引導幼兒用柱狀圖統計方式,幫小兔統計出銷量最好的糖果。
1、出示兩周銷量圖,引導幼兒統計出銷量最好的糖果。
(1)提問:請你們幫助小兔統計出兩周銷量最好的糖果。
(2)引導幼兒小組合作,分別將兩周的銷量進行統計。
(3)小組將統計結果匯總到黑板上的柱狀圖表中。
2、小結:柱狀圖統計方式可以把許多的數據匯總到一起,通過用柱狀圖的方式進行統計,我們把兩周的銷量進行了匯總,可以很清晰的找到,哪種糖果銷量最好,幫助小兔解決了進貨的難題。
三、幫助幼兒梳理不同的統計方式。
(一)出示三種統計圖,讓幼兒知道統計有多種方式。
師:我們今天運用了三種統計的方式幫助小兔解決了問題,通過符號和數字記錄的統計方式和表格統計的方式幫助小兔開了店;還運用柱狀圖統計方式幫助小兔統計出了兩周內銷量最好的糖果。每一種統計方式都非常好,並且非常有用,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幫助,也能夠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延伸活動
(一)引導幼兒尋找身邊更多統計方式。
引導幼兒發現和尋找身邊其他的統計方式。
活動總結
這次集體教學活動以情景式展開,活動內容由淺入深逐層遞進。通過這次統計活動,幼兒能用符號和數字記錄的統計方式、表格統計的方式、柱狀圖統計方式進行簡單的統計。在統計的過程中,能夠發現這三種統計方式非常有用,各有各的優點,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幫助,也能夠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通過這次統計活動,也能夠讓幼兒更了解統計的方式,並且能夠幫助幼兒知識遷移,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每日出勤人數統計、天氣情況統計、區域活動時各類比賽統計輸贏和記錄等。
活動目標
1.學習4、5的分解、組成,知道4的三種分合方法,5的四種分合方法。
2.初步探索組成的互換規律、互補規律以及總數和部分數之間的關系,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用卡片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並正確表達。
活動准備
1.悟空、唐僧、豬八戒頭飾各1個。
2.多媒體教學課件、保齡球、套圈、各種玩具,若干小筐。
3.用卡紙製作的記錄卡、數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播放《西遊記》的主題曲
師:小朋友,你聽誰來了?(出示悟空的圖片)
幼:孫悟空。
師:對,他們師徒四人正在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的圖片),他們又累又渴,悟空說:「師傅,我去摘些桃子來吃吧。」悟空一個筋斗不見了,他去摘桃子了。
二、基本部分
1.復習3的分解和組成。
師:(播放課件)看,孫悟空摘來了幾個桃子,他想分給唐僧和沙僧兩個人,可他不會分,這下可把悟空難住了!誰有好主意?誰願意幫幫它?
(活動中,根據幼兒回答,課件出示3的分成式,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遞增、遞減的規律。)
師:小朋友真是太棒了,可惜沒有豬八戒的桃子,他可不願意,那我們一起去摘桃子分給他和師傅吧!
出示悟空、唐僧和豬八戒的頭飾和記錄卡,讓幼兒來幫悟空分桃子。
利用記錄卡講解4的分合式,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遞增,遞減的規律。
2.自由探索、記錄。
師:孩子們,你們太棒了!幫悟空分了桃子,還發現了數字排列的規律。悟空可高興了,它拔出一根毫毛,一吹……看!給我們變出了這么多好玩的東西!
出示課件,介紹玩法,讓孩子們自由探索,並把自己玩的結果記在記錄卡上。
(1)介紹保齡球玩法。
保齡球:保齡球瓶5個一組擺好。孩子們站在規定的線後面,用保齡球打球瓶。記錄:打倒了幾個?剩下幾個?
(2)套圈圈:5個圈圈和一個露露瓶。孩子們站在規定的線後面,用圈套瓶。記錄:套住了幾個?剩下幾個?
(3)分玩具:5個積木和兩個小筐。孩子們把5個積木分到兩個小筐里。記錄:1個小筐幾個?另一個幾個?
(4)小猴子捉迷藏:5個畫有小猴的瓶蓋。孩子們放在手上撒到桌子上。記錄:有幾個小猴不見了?幾個小猴出來了?
(5)摘桃子:一顆長滿桃子的大樹。小朋友去摘5個桃子來分桃子。 記錄:分給師傅幾個?分給豬八戒幾個?
3.互相交流。
孩子們,你們玩得這么開心,現在找個好朋友互相說一說:你剛才玩的什麼?怎麼玩的?結果怎麼樣?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樂吧!
4.集體總結。
(1)黑板上展示幼兒的記錄結果,組成5的分合式。
(2)引導幼兒嘗試用4的分成式里找到的遞增、遞減規律整理5的分合式。
5.鞏固練習5以內數的組成。
游戲:問答歌。
師:小朋友,告訴我,5可以分成1和幾?
幼:鄒老師,告訴你,5可以分成1和4。
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真是太棒了,孫悟空特別感謝你們,看他們師徒四人又出發了,跟他們說「再見」吧!
;Ⅲ 幼兒園大班數學加減法公開課怎麼上
答--幼兒園的大班的孩子6周歲就要上學了,所以幼兒園的阿姨就要給孩子講簡單的數和簡單的字了這就是學齡前兒童的教育,不是 小學的一年級的教育。
Ⅳ 幼兒園大班數學課教案《6的分解和組成》含反思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課教案《6的分解和組成》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記錄能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並記錄6的5種分法。
2、難點:總結歸納6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
活動准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游戲:對對碰( 復習5的分解和組成)
師:我說5. 幼:我對5
師:5可以分成1和幾 幼:5可以分成1和4
(......)
師:5可以分成4和幾 幼:5可以分成4和1
2、復習2、3、4、5 的分法與幾種,引導出6有5種分法。
3、今天這節活動課,我們一起來學習《6的分解與組成》。(出示課題,領讀兩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動手操作積木,探索6的五種分法,並把探索的結果記錄在作業紙上。
2、小朋友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3、請幼兒匯報操作結果。哪位小朋友來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訴老師?
(請小朋友發言,並把他們的記錄結果板書到黑板上,並比較)
4、引導幼兒觀察6的分合式,有什麼發現?(提示:兩邊的數字有什麼變化/)左邊的數字一個比一個多1,這叫遞增,而右邊的數字一個比一個少1,這叫遞減。還有兩組數字位置互換了,但總數沒有變。這就是數的分解組成的規律。
5、請幼兒演示6的5種分法。
6、領讀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來就是6。
三、結束部分
1、小問號的時間到了:他要檢查我們小朋友的學習情況。
(1)(課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數字。
(2)(課件出示)填上缺少點。
2、做游戲:今天這節活動課小朋友們學習了6的分解與組合,知道了6有幾種分法?(5種)我們一起再來做個游戲。
老:小朋友,告訴我,6可以分成1和幾?
幼:劉老師,告訴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動
我們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6的分解和組成,現在老師給小朋友們每人布置一個任務,如果小朋友現在有6個桃子,老師想讓小朋友分給你的爸爸媽媽吃,那應該怎麼分呢?請小朋友回家後分給爸爸媽媽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根據新《綱要》精神,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我們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2—5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對於數的組成孩子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後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活動的設計思路來源最近我們學的《樹的名片》、《樹媽媽寫信》兩首詩歌,孩子們知道秋天到了,樹媽媽忙著寫著信,樹媽媽告訴小動物們要做好過冬的准備,結合詩歌的`內容,本次活動以嘗試為小動物分房子,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 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活動圍繞著給小動物分房子進行,每個幼兒都分到6隻小動物,小動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隻小狗、有的是6隻小貓、還有的是6隻犀牛、6隻大象、6隻獅子等。每個幼兒還一張畫有兩座房子的圖。形象可愛的教具,再加上幼兒樂於幫助小動物分房子的喜悅心情,充分調動了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在第一次給小動物分房子並記錄的過程中,幼兒通過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種分法,在展示幼兒分房記錄時,有的孩子沒有找出了「6」的五種分法,還有的分出的一組數字合起來不是「6」,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嘗試記錄,對沒有掌握好的在下一個環節中我會多給予關注。接下來引導觀察幼兒無序的分法,教師並演示給6隻熊貓分房子,一邊分一邊和幼兒點數兩座房子里小動物的數量,並記錄下分的結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導學習有序進行「6」的分解組成,幼兒觀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了解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幼兒在第二次為小動物分房子時,掌握了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記錄每次分房的結果。活動在游戲《找朋友》的歡快氣氛中結束,幼兒通過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
Ⅳ 大班數學10以內加法公開課應該該怎麼上
班計算活動《快樂數學》活動目標: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嘗試看圖口述並懂得運算。2、培養幼兒的合作與競爭意識,體驗數學的魅力。活動准備:1、10以內加減算式卡片若干張,加法圖片若干張,口述圖片5張。2、搶答器(鼓、腰鼓、鑼)三個,統計牌一個,唐老鴨、米老鼠、小熊圖片各一張。3、水果卡片若干,禮花一個,勝利、失敗、歡快的音樂各一首。活動過程:一、引題1、師: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快樂數學大本營,我是快樂數學欄目主持人——小問號。我們欄目的口號是:快樂數學,快樂無限!我們現在大聲的把口號喊出來:快樂數學,快樂無限!ye! 首先我要向你們介紹今天的三個方隊,貼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隊,歡迎你們!貼有唐老鴨的是唐老鴨隊,歡迎你們!貼有小熊的是小熊隊,歡迎你們!米老鼠、唐老鴨、小熊都很喜歡吃水果,今天我為你們准備了許多的水果,你們想要得到水果嗎?那我們馬上進入快樂數學第一關。二、快樂數學第一關。1、師:第一關:必答題。三個方隊的每一位選手都要回答一道題目,每答對一題,獎勵一個水果。答錯不獎勵也不懲罰。但要自己獨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選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貼到自己隊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隊的水果個數最多。現在請各隊的一號選手答題。2、師:答題開始。請聽題3 3=?(教師請三位選手輪流回答) 幼兒:3 3=6 師:(出示正確答案)回答正確,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獎勵。3、師:現在請各隊的二號選手答題。(依次進行)小結:第一關六輪必答題結束,我們來關注各隊的水果得數,某某隊得到幾個水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板書)小朋友看哪個隊的水果個數最多?米老鼠隊現在暫時領先,但唐老鴨和小熊也不要氣餒,在後面的環節里,你們還有機會。現在我們進入今天的第二個環節(轉載自第一範文網 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快樂數學,第二關。Ye!三、快樂數學第二關。1、師:第二關「我說你來算」。今天我帶來了一張圖片,我給它編了一段話,請你算一算,我的圖上有幾只小動物?(花園里有兩只蝴蝶,又飛來兩只蝴蝶,一共有幾只蝴蝶?)小朋友請你算一算。2、我這里還有一張圖片,誰能象我一樣給它編一段話,讓我來算一算。(1)、幼兒自由討論,請幼兒口述。(2)、教師完整講述,並板書:2 3=53、我這里有三張圖片,每個方隊一張,請你們把圖片編成一段話,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裡。4、挑戰開始:米老鼠隊可以選擇唐老鴨隊和小熊隊當中的一隊接受挑戰。師:你們選誰?唐老鴨隊接受挑戰,請聽題。(唐老鴨隊可以是任意隊員答題。答題是否正確由挑戰隊判斷,答對拍三下,答錯 <BR><P>拍一下。)恭喜唐老鴨隊得到一個水果。現在請唐老鴨隊出題。5、小結:在第二關中,三隊編的都很好,我給三個方隊都加上一個水果。我們再來關注各隊的水果個數。(表揚第一名,鼓勵其他隊)四、快樂數學,第三關。1、第三關,搶答題。我出示圖片,你們用數字算出來。比如:這張圖片你回怎麼算:(2 3=5)對!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算。2、我請每隊的數字6當隊長,請隊長那出凳子後面的樂器當搶答器,當我那出圖片說:搶答開始。注意:隊長必須在我說開始之後才能敲響搶答器。好!准備!搶答開始。3、小結:搶答環節米老鼠隊幾個水果?唐老鴨隊幾個水果?小熊維尼隊幾個水果?五、統計1、三關過後,我們來看各隊的水果得數。(幼兒唱數,教師統計)某某隊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隊和某某隊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鴨還有小熊維尼非常高興,給我們送來了禮花,我們一起慶祝一下(教師打出禮花)跳起來吧!2、結束:現在我們到教室里繼續慶祝。(帶幼兒離開活動室)
Ⅵ 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進入教育領域,並得到迅速的發展。計算機在教育上的應用,使得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材觀念與形式、課堂教學結構、以至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都發生了變革。多媒體由於具有圖、文、聲、像並茂這樣的特點,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並將改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要在45分鍾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的效益,進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學,多媒體的應用勢在必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它的運用不但有利於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還有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得與保持,更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優越性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1.多媒體能創設生動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在數學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效來創造教學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能使學生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生初次接觸幾何圖形時,一開始學生有畏難情緒,這與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能力有關,也與傳統教學模式有關。而教師適當運用多媒體,引進「圖形運動」,對平行線、平行四邊形、等腰三角形和圓中的一些比較直觀的基礎知識,運用平移、翻轉和中心對稱等一系列圖形運動,使原來那些呆板、枯燥的圖形變活。這些直觀的圖形運動,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並初步有了運用動的觀點來處理數學問題的意識,使以教師教為主變為以學生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問題情景,展示問題意義,能使學生了解問題的實際意義並能引起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興趣,激發其主動參與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從而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愛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因此,考慮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難題。例如在直線、射線、線段的判斷中,學生對「線」的特徵雖然了解,但在應用把握不定。我們在設計課件這一部分時,採用動畫顯示直線、射線和線段。例如,可以使線段自左飛入,然後按動畫疊放次序播放,射線是線段基礎上一端的無限處長及把線段兩端處長得到直線,這種在原有圖形基礎上的動畫展示過程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到線間的對應關系,加深了對「線」的特徵的掌握。多媒體可應用於數學教學中實驗模擬和難點突破。
2.運用多媒體能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
運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並能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將教學內容在大與小,遠與近,快與慢,零與整,虛與實之間實現靈活的相互轉化,從而使教學內容涉及到的事物、現象、過程、情景,交融地再現於教學中,克服了傳統的單調模式,達到圖文同步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應用題時,首先用多媒體計算機出示一副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對行走的情境圖,通過演示兩人行走的方向,讓學生認識兩個怎樣運動是相對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後重點演示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閃動兩人走過的路程,接著閃動相距的路程,直到變為一點,然後揭示這種現象就是「相遇」這個概念。由於多媒體計算機喚起了學生實際生活的環境,直觀地展示了兩人從出發到相遇的全過程,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因此,這種多媒體教學可以從心理上消除了學生聽課造成的疲勞和緊張感,使學生獲得一種輕松、舒適、怡然的心情,從緊張的課堂教學氣氛中解脫出來,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自由」地學習。又如梯形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有一個環節是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來推導的,因為這個旋轉過程很難想像,所以電腦是邊講解邊演示。
3.多媒體能圖文聲像並茂,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思維活動是在感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感性認識是思維活動的源泉和依據。因此,教學時應讓學生通過感知來獲取大量具體而生動的材料。在多媒體教學中,使用文字、數學、語言解說等配合傳統教學的分析、推理,可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運用音樂、圖形、圖像、動,畫等,可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圖,製作成課件,讓學生通過生動的畫面,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快速繪圖、動畫、視頻、發聲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擬某些發現的過程,使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發現法」教學可以經常實施。 如「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復習」中,有這樣一個環節,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教學時,先讓學生看圖: (1)說說平行四邊形是怎樣轉化成長方形,學生說到沿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剪開,計算機屏幕馬上就出現顯示圖;(2)說到平移小三角形,微機根據學生所說顯示圖; (3)產生一個平移的過程。這樣就讓學生活生生地看到了這個平移的整個過程。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效果,這時再請學生看著演示講一遍割補過程,然後用語言來表達,這樣不僅非常有利於知識的獲取,知識的保持、知識的融會貫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特長,還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全面提高。例如,在教學「線段、射線、直線」時,先在屏幕上顯示學生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個亮點,然後,從亮點向右射出一束水線,使學生看後馬上就能悟出射線是怎麼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別在射線上閃爍出第二個亮點和兩個亮點間的一部分,使學生認識到這就是線段,線段有兩個端點;最後,將左邊一個端點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條直線,將直線向左右兩邊適當延伸後,問學生直線還可以向兩邊延伸嗎?引導學生想像出直線無限長、不可度量、沒有端點。又如:在「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教學中,我們設計教學軟體,在大屏幕出現:美麗清晰的地平線上,太陽開始露出了可愛的笑臉。將這一美麗的景物形象地比喻為直線和圓的關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悟」出「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變化示意圖。通過這樣直觀教學,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動起來,形成生動有趣的畫面,有利於對知識的鞏固和加深。
一堂高質量的課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便是其中之一。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在學習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這就要求教師深鑽教材、有計劃、有目的地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比較具體地感受到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產生多種多樣的學習需要,並促進這些需要轉化為正確的學習動機,這樣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自覺的、積極的學習狀態。在數學教學中設計用多媒體展示現實生活中許多常見的精美圖案,讓學生體會幾何圖形的美,同時使學生領會到幾何圖形的實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多媒體應用能豐富課堂教學容量。
例題、習題,使教與練的容量大大地增加。設計實際問題情景,重新組織教材結構,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應用能力。是新型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而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採用多媒體教學,教學容量比以往的常規教學容量多,教師應注重掌握教學節奏。節奏的快慢強弱、輕重緩急,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如:對《圓的認識》設計採用了三個問題情景:首先是向學生提出圓的表達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幾種?等學生回答後,從計算機中調出圓的幾種圖形,讓學生集中精力觀看後,情緒高漲,思路開闊;在對圓的判別中,設計插入一個繪制的車輪圖象,使學生對圓的性質豁然醒悟;在對一堂課的歸納、小結時,採用網路技巧及特寫處理,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思想和解題技巧以特寫方式歸於一張畫面上,並配上輕松的背景音樂,使同學能輕松愉快地掌握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相遇問題》這堂課的設計中,在上課20分鍾時加入情景問題:「行駛中的兩輛汽車,一前一後相隔300米,兩車速度相同(30米/分),前車在剎車後由於慣性作用,要繼續往前滑行一段才停,這段路程是15米,時間大約2分鍾,後車繼續前行,求兩車相遇的路程」。在師生討論的操作、計算過程中,學生既體會到數學在交通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又體會到站中不同角度觀察者的感覺和情景。又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時,先讓學生觀看一組由三角形組成的各種圖案,以此來揭示課題:認識最簡單的多邊形——三角形。然後讓學生拿出他們准備好的三角形紙片,在教師的引導下,分組進行觀察、測量、比較,來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的組成元素。再讓學生對現有的三角形圖片和紙片進行分類,教師來歸納總結三角形的分類情況。最後,再出示一組課堂練習,強化知識點。這樣融合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教學技術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克服學習障礙。
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實現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如教學平移、旋轉、軸反射等幾何變換時,在電腦上動畫演示圖形變換比在黑板比畫易懂直觀得多。幾何圖形的變換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位置,通過圖形的變換,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促進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節中,可設計如下內容的多媒體。△ABC中,∠BAC=90°,AB=AC,MN是過點A的直線,BD垂直於MN,CE垂直於MN,問題1:BD和AE相等嗎?如相等,請證明,如不相等,請說明理由。DE、BD、CE三者之間有何關系,請證明。問題2:如果MN繞著點A旋轉,旋轉到與BC相交的位置,此時,DE、BD、CE三者之間有何關系,請做出合理的解釋。當然,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很多,課件的設計也要根據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設計,以求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有效提高學生愛國主義意識。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在《幾何》的多邊形教學課中,將五星紅旗上的五角星投影出來,都是些美麗的幾何圖案,讓同學們知道祖國不但繁榮昌盛,就連祖國的象徵標志也美觀大方。在《直角三角形》一課的教學中,將《勾股定理》的史話資料和幾何圖案製成課件放映出來,讓學生知道我國的歷史悠久,我們的知識是從書本里、課堂上和生活中得到的,要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我們的知識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共同努力,發奮學習。從而滲透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注意問題
(一)、多媒體應與數學的學科特點相結合,突出數學的思維特點。
數學科學的特點是邏輯性強,涉及三維空間問題,動態過程問題等抽象思維要求高。傳統教學手段以靜態為主,很難在課堂上利用黑板將這種復雜的情景展示出來,更不用說藉助情景來分析。正是因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觀、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難度,為此成為教學中的難點。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幫助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授課教師解決難點教學問題,因而應讓多媒體課件成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授課。而且,每一節課不是非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不可,有些課使用多媒體課件反而不如傳統手段教學的實際效果好。因此多媒體課件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運用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去選擇、運用不同的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上的優勢,不能把數學搞成電腦多媒體功能的成果展覽。
(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與傳統教學優勢互補。
教學中一定要明確,多媒體應用只是一種手段,我們只是通過這一手段來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不能把多媒體的應用作為目的,應避免生硬地把多媒體的手段安插在教學過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時交流師生思想情感的互動過程中還應考慮避免多媒體的干擾,應該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是不能夠完全取代教師的作用的。因此,我們不能把課件製作流於形式,一節課一個課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課堂教學。只考慮教師的方便,什麼課都搞成電腦演示,那麼將只會適得其反。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
例如,多媒體教學不能完全割捨教師的板書。板書是教師配合講授和練習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綱契領地寫出來的講授提綱或者畫出來的圖表。一般說來,板書既包括備課過程中設計好的相對固定的部分,也包括上課過程中針對具體問題、具體情況臨時書寫的部分。教師板書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漸進的過程。演示課件的板書內容是備課過程中設計好的相對固定部分,且往往是一行一行的出現的,思維上的跳躍較大。而現場即時性板書則更能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要,並且對學生還有一定的示範作用。如一些數學符號的書寫、圖形圖像的畫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範就不宜使用多媒體代替。
同時,多媒體教學也不應理解為全堂多媒體演示,不應該忽視師生之間的口頭交流。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互動。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學生人格形成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應注重知識的反饋環節,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一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加以了解,二來也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的交流。在教學方式上,我們主張要採取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教學。經過幾代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注入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課堂上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有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慾望。再比如解決問題的「變式」教學,主張「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等。這些都是傳統教學的優點,我們應該繼續發揚的。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並非強調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初中數學的課程改革只有在提升教師綜合素質、轉變教育觀念的前提下,巧借現代信息技術的優異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優化數學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
Ⅶ 大班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准備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說幼兒、說設計意圖: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為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於探索的狀態。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為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二、說活動內容:
科學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發展能力為基礎,又要根據《綱要》的有關精神。本次活動內容的選擇首先是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目標的要求,即「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利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科學目標的定位使我們強烈地感到:「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授,而是注重兒童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
二是考慮幼兒實際能力和發展需要。本班幼兒對空間方位感知經驗不一樣,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內容的設計上盡可能考慮到寓教於樂中。這樣就能讓幼兒在積極的游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三、說教學目標:
在確定活動目標時,我的預設目標從幼兒的實際能力和水平進行考慮的,因此,此次活動的目標我預設為:
1、以自身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會向左和右移動。
2、知道站的方向變了,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3、初步感知參照物的不同所帶來的左右方向的不同。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游戲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法,我介紹這兩種方法。
(1)游戲法: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歡愉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因此,活動中我盡可能地將學習的內容轉化為游戲的形式,如一開始,我就採用與幼兒玩肢體游戲進行引入,讓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中有了「左」、「右」的空間概念經驗。
(2)賞識激勵法:
人需要賞識,作為孩子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展前途,以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孩子,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因此在每次的游戲過程中,教師都以激勵鼓勵的方法請幼兒參與,在參加完游戲之後有相應的反應,若幼兒有錯也給幼兒改錯的機會,讓幼兒大膽嘗試,但不挫傷孩子的自尊。
五、說活動的組織過程:
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把此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綱要》科學領域目標中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在本活動第一環節中設計了讓幼兒尋找自己身體左右關系的「好朋友」的游戲,幼兒玩的慾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幼兒很有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找到的「好朋友」告訴老師和同伴,這樣,幼兒不僅主動地與同伴交流了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同時也加深了對「左、右」空間方位的認識。
(二)游戲中辨別左右。
這是鞏固第一環節中接觸到的對左右的區分,讓幼兒一起感知左右。
(三) 感知參照物的不同,左右邊的方向也變了。
此環節在設計過程中是讓幼兒在原有對左右的認知水平上有一個提高,落實第二個目標。
(四)結束:聯系生活,應用左右。
此環節是讓幼兒利用所學知識應用到幼兒的生活中去,可以看到幼兒的學習程度如何。
[說課內容]
量的守恆教育應在認識了相應的量的基礎上進行,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行動指南》中,大班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長度守恆、容量守恆的觀念」,其內容要求明確指出「提供長度的、容量的各種變式材料,讓幼兒觀察、判斷並驗證其長度是否相等或容積是否相等;在戶外活動時,引導他們對等長的距離進行判斷和驗證,在玩沙玩水活動中有意識地提供各種容器讓幼兒去思考容量守恆的問題。」大班量的守恆教學中,長度守恆是幼兒最先接觸的守恆問題,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正是有關長度守恆的大班數學活動:小兔子回家。
[活動目標的設立及其依據]
在新《綱要》的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了以下的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獲得長度守恆的感性經驗,在多種變式和干擾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
2、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長度守恆問題。
3、樂意參加討論和交流,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並學習應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設計構想]
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使我強烈地感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而數學學習更是應該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境來產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需要,並親自實踐,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長度守恆的內容如何能夠引起幼兒興趣並激發幼兒動手探究問題從而獲得感性認識呢?我設計了「小兔子回家」這樣一個游戲活動。首先應用自製多媒體課件《小兔子歷險森林魔幻城堡》來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身臨其境,活躍思維;然後帶領幼兒置身游戲場景,應用各種感官探究解決問題;最後組織幼兒表達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建立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在這個活動構思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魔幻城堡」的設計以及為幼兒提供動手探究的材料准備,本活動的重點、難點就溶入其中。教幼兒學習量的守恆有幾種方法:
1、可以運用各種量的多種變式,添入干擾因素,使幼兒做到不受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因此在游戲中我應用了繩子長度變式、紙板長度變式、火柴棍長度變式。
2、用同等量的兩份物體作守恆判斷。如在第一關的難題中,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後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
3、用數量表示量的守恆。如在最後一關思考哪條路更長更短的問題時,有的幼兒就會數數兩條路各是由幾條正方形的邊組成。
4、滲透整體與部分關系的思想。如在第三關的難題中,5個小正方形紙板的長度連起來是和一個長方形紙板的長度等量的。
因此在幼兒作守恆判斷時,讓幼兒討論並強調指出這一關系,既學了量的守恆,同時滲透了集合與子集關系的思想,為幼兒理解數的組成和加減法中三個數群之間的關系准備了感性條件。
在為幼兒准備的材料中,我提供了能用的材料和不能用的材料,主要是訓練幼兒排除干擾因素的能力;提供了測量工具如捲尺、皮尺、直尺和非測量工具如繩子、紙條、毛線、別針、火柴棍等,並提示幼兒還可應用目測、身體的某一部分如手掌、腳等,目的在於擴大幼兒的思維廣度,培養發散性思維,鼓勵幼兒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測量水平。(由於不是測量活動,一次沒有準備紀錄表)
[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三個環節: 1、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2、游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3、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第一環節: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活動一開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淘氣的小兔子到森林裡玩,不小心迷了路,闖進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背景音樂危機四伏)。只有聰明勇敢的人才能順利闖關,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在幼兒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時,介紹每一道關卡的難題,引發幼兒的思考。允許幼兒小聲議論、討論,但不急於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答案。
第二環節:游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教師用一句話引出第二環節:「到底誰的答案才是對的呢?要到魔幻城堡里試一試才知道。你們想當那隻勇敢聰明的小兔子,到森林中的魔幻城堡里來闖關嗎?」這句話激起幼兒躍躍欲試的情緒,教師帶著幼兒(都戴上小兔頭飾)進入布置好的游戲場地。每一道關分成四組同時進行。
第一關: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後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在幼兒充分議論後,引導幼兒將變式量與原形量作比較,已正是它們的量是一樣的。
第二關:在地上畫一條直線和一條長度相等的弧線,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判斷誰長誰短。提醒幼兒還可用身體的某部分作標准。
第三關:判斷5個分開的小正方形紙板長還是一個5個連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紙板長。引導幼兒利用等長的一條長方形紙板作為中介。
第四關:排成一條直線的10根火柴棍和排成折線形狀的10根火柴棍誰長。
第五關:在格子圖上,到小兔家的兩條路哪條更長哪條更短。
順利闖關的幼兒回到小兔的家,拿到一面小紅旗。
第三環節: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形成想法,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系,以及自己探究的過程。在闖關游戲結束後,讓幼兒討論和交流一下自己操作的過程,用了什麼辦法,結果怎樣等等,教師在需要時適當歸納總結,來使幼兒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起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同時,通過對探究過程的表達和交流,幼兒會逐漸懂得學習語言的意義和重要性。解釋怎樣和為什麼、與人討論和爭辯都需要語言。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幼兒都樂於表達和交流;通過觀點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構建數學知識與經驗,形成准確的表達。
[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動手操作及討論交流,絕大部分幼兒應該形成初步的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幼兒能流利應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大班數學活動排序說課稿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說教材,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准備,說教學法,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學活動課,快來看看排序教案吧。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准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系。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游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重難點
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為了解決重難點,我以布置新家為切入點,准備了各種形象、有趣的教具。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讓幼兒學習排序並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大班的幼兒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操作,在活動中藉助一些啟發性的、具有探索性的問題,讓幼兒自主探索排序的方法,從中找到排序的規律。
四、說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物質准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五、說活動過程
1、第一環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直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第二環節: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⑴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⑵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⑶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⑷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在這一個環節中,可以讓幼兒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這也便於教師的分層指導及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3、第三環節:教師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在這一個環節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訓練了幼兒進行初步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4、第四環節: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這一環節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5、活動延伸:觀察家裡、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六、說教法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
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准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了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
活動中通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士製作過程。
Ⅷ 淺談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數學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多媒體聲像並茂,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會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呢?本人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要想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興趣這一環是關鍵的一步。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自覺主動地學習;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並掌握於自己的腦中。多媒體技術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工具,它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將動態的畫面、鮮艷的色彩、直觀的圖形、和諧的聲音等有機整合,直觀形象地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第一冊「認識鍾表」這一內容時,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如下內容:明明小朋友的生日到了,媽媽給她買了一件精美的禮物,大家看看是什麼?PPT顯示一個精美的禮品盒, 打開後出現一塊可愛的電子表。學生們被精美的電子表所吸引,提問:你們知道電子鍾表是用來干什麼的嗎?學生自由回答後,我說同學們說得很對,電子鍾表可以讓我們及時知道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電子鍾表。利用多媒體,通過新朋友明明的生日禮物,讓學生產生了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順利地導入了新課,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再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運用電腦設計了動畫片《小狗狗坐車》:小狗狗去停車場坐車,停車場里有三輛車,車輪分別是:A.正方形;B.車軸不在圓心的圓形;C.車軸在圓心的圓形。提出問題:假如你是選車員,你會為小狗狗選哪種車輪的車?有選A的,有選B的,有選C的,各抒己見,很有創意,非常熱鬧。接下來我播放動畫,小狗狗坐在一輛車輪是A的車上很顛簸,小狗狗一臉不舒服的樣子;小狗狗坐B車也顛簸,愁眉苦臉;小狗狗坐在C車上不顛簸,很開心。提問:為什麼小狗狗坐在C車上開心呢?學生依據剛剛所學的知識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車不上下顛簸,必須使車軸至車輪的距離處處相等,也就是車軸必須裝在圓心處。圓心到圓邊上的距離都相等,這個距離就是半徑。這個問題情境具有強烈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笑聲中鞏固了所學知識,並體驗到了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的成功感。多媒體生動有趣的圖像動態顯示,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激發了學生以極大的興趣投入學習。
二、動態演示,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
小學生生活知識面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中無法用粉筆描述的各種圖像、動畫等抽象的東西,用多媒體直觀形象地呈現給學生看,能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如教學《加減混合》時,學生往往弄不清計算過程,都要分兩、三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者由於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並克服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的計算障礙,我在教學上運用了多媒體,用動畫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在教學先加後減的混合計算時,屏幕上出現草坪里有8隻羊在吃草,又走來5隻,一會兒又走了4隻的場面,然後根據畫面所反映的羊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8+5-4。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這樣,一方面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後減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另一方面又表明了計算順序,取得了在黑板上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再如《線段、射線、直線》的教學,我們可以先在屏幕上顯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辨認直線和線段;然後將線段向右邊似光線射出一樣勻速延伸形成射線,使學生看後悟出射線是怎麼形成的。藉助多媒體課件還能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動起來,從而使學生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常規式傳統教學往往是一支粉筆在黑板上辛勤耕耘,學生看到的是平面圖像,聽到的是單調的寫字聲音,教師板書慢,浪費了大量時間,描述起來還不一定規范。而多媒體教學可以把一些問題形象直觀、動態演示出來,讓學生形象地看到事物發展的過程,理解事物變化的規律,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一定的物質形態,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在解答關於「火車過橋過隧道,計算橋長或隧道長」的問題時,學生往往會把火車行的路程與橋長或隧道長等同起來,如計算:一列長300米的火車以每分700米的速度通過一座橋,用了5分鍾的時間,這座橋長多少米?」大多數學生會這么計算:700×5=3500(米)。為了解決這一錯誤的計算,我用多媒體模擬火車通過一座橋:一列火車在隆隆聲中到達橋頭,從火車頭到達橋頭開始,在橋的下面跟隨火車頭同步出示火車行的路線,直到火車尾離開大橋為止,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得出「大橋長度=火車5分鍾行的路程-火車長度」這一關系式了。再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學生容易忽略公式「底×高÷2」中的「÷2」,是公式沒有記清楚,還是粗心呢?不管哪個原因,究其底就是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夠明白,記憶不夠深刻,如果學生知道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由來,肯定就不會出錯。所以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利用多媒體先演示了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通過移動,最後拼成一個長方形,然後再利用自定義動畫的效果,底和高用紅色閃動幾次,有利於學生直接觀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最後再移動其中的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明白這任意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都是與它等底等高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再用任意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上述的結論,通過計算機的演示讓學生再來說說整個推導過程,並說說:為什麼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計算出來的是哪個圖形的面積?學生在動手操作、欣賞多媒體課件演示、討論等多個環節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由來。這樣,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過程中,採用動態演示與講解,觀察與操作融為一體,做到了把知識化難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從不同角度豐富了感知,掃清了學習的障礙,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使學生對應掌握知識,理解得更透徹。
四、增強練習效果,提高知識鞏固效率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練習鞏固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巧妙設計練習,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更多的練習和表現自己能力與成就的機會。教師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突出重難點,當學生出錯後(電腦錄音)耐心地勸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來一次,再一次復習鞏固知識。激發學生「樂學樂做」的情感非常重要,這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及時獲得學生真實的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等反饋多媒體的方法和途徑。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教師要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同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不管如何發達、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把握好使用多媒體的「量」和「度」,從而有效發揮多媒體教學功能。
Ⅸ 幼兒園大班數學《認識鍾表、整點》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認識鍾表、整點》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時鍾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
2、懂得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設計意圖】
在大班數學課程計劃里,"認識時鍾"是幼兒學習內容之一。大班幼兒每天的生活、學習都是緊張而又遵循時間規律的。幼兒通過認識時鍾,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時鍾上的整點,知道鍾(手錶)等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從而教育幼兒學會珍惜時間,養成按時生活、學習的良好作息習慣。
【活動准備】
PPT課件、實物鍾表、幼兒每人一個小鍾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謎語導入
寶貝們,早上好!今天我們班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我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哦,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班還來了一位小客人,瞧,他來了。他的名字叫多多,他可聰明了,你們願意和他交朋友嗎?可是他有一個要求:必須猜對他的謎語,讓我們看看是什麼謎語吧。
(出示課件)能猜出來嗎?
幼兒:表
師:對,是鍾表,你見過鍾表嗎?在哪見的?(幼兒自由回答)多多家也有好多鍾表,我們一起去跟他看看吧!
(出示課件)幼兒初步認識不同的鍾表
師:那你知道鍾表有什麼作用?
二、認識鍾面鍾表的用途可真大呀?現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個鍾表上都有什麼呀?
1、數字寶寶有哪些數字寶寶?(1---12)它們是怎麼排隊的?(課件演示)
幼兒:哦,從1到12,從小到大轉一圈。和幼兒一起用手畫一畫。
2、時針和分針鍾面上還有什麼?有幾根針?兩根一樣嗎?
師:呀小朋友真厲害,這根短短的,粗粗的叫時針;長長的,細細的叫分針;我們一起叫叫它們的名字吧!
3、12個大格除了數字和兩根針,鍾面上還有什麼?
幼兒:短線有幾根短線,(12)對了,12根短線組成了12個大格子,分針和時針就是每天圍繞這些格子轉來轉去,它們是怎麼轉的呢?今天呀它們就要給小朋友演示演示,你們可要仔細看哦,看看它們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課件演示)
幼兒:分針快,時針慢。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
師小結:分針走一圈,時針就走一大格。但是它們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轉,這叫順時針方向轉動。
三、認識整點
1、好,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鍾表,我們一起看看這個鍾表上的時針和分針又是怎麼走的?
幼兒二次感知運轉規律師總結:分針走一圈,時針就走一大格。那小朋友知道現在是幾點呀?
幼兒:1點或12點
師:這是一點整,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1。小朋友再看看,時針從1點開始走,當他走到2點時,分針走了多少?(一圈)那現在分針指著幾?(12)時針指著幾?(2)現在就是2點整。
2、依次撥表,認識3、4、5、6點整3、
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整。
四、鞏固整點
1、今天我們跟著多多認識了鍾表,好高興呀。鍾表是多多最好的朋友,那我們再去看看多多每天都是怎麼和鍾表相處的?
(出示課件)多多的一日生活這是幾點?多多在干什麼?
2、剛才我們認識了整點,小朋友再看看這幾個表分別是幾點?們的分針都指著幾?
幼兒一起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整。
3、肢體動作表示整點小朋友表現的太棒了,多多想考考你們,想請你們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示時間。
五、集體操作鍾表幫助多多合理地安排了他一天的生活,那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麼過的呢?
1、出示圖片,幼兒集體撥表
2、請個別小朋友示範
3、集體驗證(提醒幼兒在撥表時按順時針方向)
六、游戲:灰太狼灰太狼幾點了老師扮演灰太狼,小朋友扮演羊羊規則:羊羊問灰太狼灰太狼幾點了?灰太狼撥表,羊羊認表,只要是看見月亮出來,羊羊就要藏起來。背捉的小朋友再當灰太狼。
活動設計背景:
在課前的了解中,我發現有好多孩子都驕傲地捋開袖子向我展示他漂亮的手錶,有的是有分針和時針的,也有的是電子表。但是大多數孩子不能迅速准確地看時間,不了解鍾面內容,不認識整時。因此,本節課主要學習任務定位在:
1、貼近生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魚水之親」。
2、重視動手操作,在主動探究中獲取新知識。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鍾表上的整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系。
3、幫助幼兒理解鍾表的功能,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整點鍾
2、難點:整點鍾的兩種表示方法
活動准備:
PPT課件、鍾表模型實物、幼兒自製小鍾表等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快看,誰來我們班做客了?哦,是小天使。(幼兒扮小天使與小朋友對話)小天使要帶我們去一個神奇的地方,大家准備好了嗎?現在正是秋季,我們沿途可以欣賞秋天的美景。我們可以開汽車,可以開宇宙飛船,開火車,也可以和小動物搭伴去。Ok,let』s go!
播放課件音樂《秋天多麼美》,師幼開始熱身運動。
大家快看,我們的目的地到了——鍾錶王國。(師扮國王)歡迎小朋友們來做客!
二、了解鍾表的種類及用途
1、了解鍾表的種類(掛鍾、座鍾、懷表、手錶)
請大家參觀我們的王國,我們王國的人口可是相當多的,平時你們都在哪裡見到過他們?(播放ppt課件)
2、了解鍾表的用途
小朋友們可聰明了,誰知道我們的成員有什麼作用嗎?(幼兒思考並回答)
三、認識鍾表
1、介紹鍾表:鍾面、分針、時針、數字
2、通過觀察PPT課件演示的形式向幼兒再次介紹分針和時針,以及分針走一圈,時針才走一格。(PPT演示以1點鍾為例)
3、認識整點: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播放課件)
4、介紹整點鍾的另一種表示方法:電子表示法。如08:00
四、鞏固、練習
幼兒動手操作鍾表模型實物「撥時間」。
五、討論時間的重要性,提出如何珍惜時間?
六、師幼隨音樂《珍惜時間》結束活動。
歡迎小朋友下次再來做客,Bye-bye!
教學反思:
運用多媒體演示,藉助孩子的想像,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活動中安排了觀察、操作、議論、交流、歸納和整理等教學活動,讓孩子自己發現鍾面上有些什麼,在交流中,孩子們把自己在平時積累的經驗表述出來,大家互相借鑒、互相補充,這樣不僅調動和激發了學習主動性,而且提高了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在交流中,較優秀的孩子充當小教師的角色,一部分小朋友在小組學習中得到了幫助,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這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凡是孩子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孩子們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幼兒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Ⅹ 淺談如何利用多媒體導入數學新課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手段層出不窮,軟體升級換代之快讓人目不暇接。新課標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本文將從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多媒體在數學學科各知識版塊中的運用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無處不在。
數學學科的三大特點是: 嚴謹性、抽象性和廣泛的應用性。 小學數學和數學科學在嚴謹性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如一些運算律的擴充,並沒有進行嚴謹的推證,而是用默認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學好數學卻不能放鬆嚴謹性的要求,要保證內容的科學性。數學的抽象性表現在對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現為高度的概括性,並將具體過程符號化,當然,抽象必須要以具體為基礎。數學廣泛的應用性不不用多說了,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為了培養同學們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上述三個特點中,本文側重於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才有了新技術發揮作用的空間。
二、 小學生年齡特點及相應的課件製作要求。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分成兩個階段來描述:
一是低年級段(一到二、三年級),學生表現出來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好模仿,思維的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點。因此,這個學段,老師製作的課件就要與之相適應:一要有趣,二要直觀。
怎樣才能做到有趣、直觀呢?這就要求老師,一定在課前不僅要研究教材內容,還要研究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心理需求,然後再去搜集和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形象的素材,如: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選擇喜羊羊、灰太狼等動畫形象;為了讓學生理解「加」與「減」的算理,可以讓靜止的小棒「合一合」與「分一分」,抽象的數學知識立即變得形象生動,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效果明顯。
二是高年級段,學生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以求異思維為主。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針對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課件設計過於兒童化,學生會覺得沒什麼思考的價值。我覺得要做到低年級趣味直觀的同時,更要注重突出課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課件來呈現思維過程,用課件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過渡架設橋梁。
舉例:圓的認識。
建立圓的概念,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往往都會藉助硬幣、鍾面等實物。剛才提到數學的學科特點時,就講到,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而這些物體的表象卻不是數學中的圓的概念的確切反映。
數學中的圓是指「以定點為圓心、以定長為半徑的點的軌跡」,但這個准確的概念在小學階段又不能直接說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去除實物中的非本質的東西,抽取其本質。那課件怎樣呈現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顯示硬幣、鍾面等實物,第二步,讓計算機慢慢地隱去非本質的東西留下圓的外形,「消隱」的手段使學生注意到了圓的實質。這樣的課件,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質的東西轉向本質的東西,從而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確。
三、 在各個教學段中,《標准》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 「 統計與概率」 , 「 綜合與實踐」 。
下面就這四個方面內容用實例形式進行簡要的使用方法和製作方法的講解。
1、數與代數
「 數與代數」教學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學,如「因數倍數」,「方程的意義」等,有計算方面的教學,如口算等。多媒體可以做哪些輔助的事呢?
(1)有助於幫助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級「9+幾」的教學中,湊「十」是基本的計算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十」是如何湊出來的,可以藉助PPT「自定義動畫」中「添加效果」的「動作路徑」功能,把「臉譜」移動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把2個臉譜中的一個移到圓圈中,與9個合在一起正好是10個,再用10加1就簡便多了。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圖片的移動外,還配合了算式的轉化過程,增強感性認知的同時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豐富口算練習的形式。
口算練習在小學階段的各個年級都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口算多數情況下是心算筆記的一種計算形式,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速度和正確性。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要口算練習的設計上主要有以下這些形式:
第一,用幻燈片(PPT)靜態呈現口算內容,讓學生看著大屏幕進行口算。好處是清晰,比小黑板好多了,比口算卡片製作容易。
第二,用用幻燈片(PPT)動態呈現口算內容,學生精力集中,讀取動態出現的題目並心算出結果再記下來。這種PPT動畫製作難度不大,動態形式多樣,在自定義動畫的添加效果里,有許多方式供大家選擇。好處是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口算興趣。
第三,用錄音的形式出示口算內容。
前兩種口算都屬於「視算」的范疇,口算練習還有一種那就是「聽算」,聽算比視算要求更高,更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才能保證聽清題目,聽覺的刺激有時比視覺更強烈,對學生心算能力要求也高,練習效果會更好。
多媒體可供錄音的器材很多,磁帶、電腦都可以錄制,現在學生用的英語「點讀筆」功能非常多,也可以用來口算教學上面來,而且「點讀筆」的錄制方式很簡單,只要利用「點讀筆」自帶的「錄音標簽」功能,就能很快把口算內容錄好,錄好後,與標簽匹配上,上課時,再用「點讀筆」輕輕一點錄音標簽,就可以播放口算內容了。學生聽算式,寫得數。如果一遍不行,可以聽兩遍,聽完後,還可以再聽一次核對得數。老師在學生聽算、核對時,可以通過巡視了解學生聽算情況。這種練習操作簡便,練習效果好。
(3)PPT中「觸發器」功能可以豐富練習內容或答案的出現形式。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學生回答後,需要把答案呈現在大屏幕上。這時,利用不同的動畫功能,出示的形式也不相同。
首先,再常用的是按題目的順序出示。如口算練習後,按題目順序一一出示答案,可以用「飛入」,也可以用其他「效果」,可以有聲音,如掌聲、鈴聲等,表示肯定、贊揚或,可以用圖形表示錯誤,如「哭臉」等。不足是,學生只能按順序回答,有點呆板,學生知道下面要做什麼,有的學生會出現視覺疲勞,走神或不去傾聽同學的發言。
其次,還可以用「觸發器」功能或其他功能實現隨機出示效果,學生想說哪題就點擊出示哪題答案,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如乘法估算教學中,學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如估算或准確計算,估算的方式也不一樣。老師在備課時,作好預設,把各種方法都按順序做好,記在心中,學生說到哪一種方法就點擊出示哪種,這種呈現方式可以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按一定的設計順序出現練習內容或答案,容易造成老師牽著學生思路走,把「人灌」變成「機灌」。
(4)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
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這可以說是大部分老師願意使用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也決定了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 困難,如果老師能夠設計一些巧妙的動畫,學生就能夠很容易理解所學內容了。如《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與除法的「商不變性質」的關系,利用「動作路徑」等方法,把4/12變化成4÷12,一個小小的動畫,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形象再現,學生對兩者性質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了。再如,認識分數後的一個提高練習: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有部分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學生就很難理解為陰影部分為什麼是四分之一,這時,PPT通過旋轉後,把分散的陰影組合在一起,學生就一目瞭然了。
2、圖形與幾何
新課標指出:在「 圖形與幾何」 的學習中,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空間觀念是指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 根據幾何圖形想像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根據語言描述或通過想像畫出圖形等。
「圖形與幾何」教學中,教具和學具的操作非常有助於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因而在教學中老師要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有條件操作的決不要演示,沒有條件讓學生親手操作的,就盡量用教具演示,演示不了的,多媒體就可以發揮作用了。這兒把多媒體放在第三位,不是輕視多媒體的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功能,而是凸顯其價值所在。
(1)創設問題情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學生,好的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年級數學教材圖文並茂,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要有興趣,但歸根結底,這些圖片都是靜態的,不同的學生對圖片所包含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樣。那麼,如何把教材中靜止的畫面轉化成形像生動、讓學生感興趣呢?多媒體課件在這方面就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是一段動畫、可以是一段錄像,可謂「有聲有色」。這樣的情景學生喜聞樂見,學習興趣自然高漲。例如,《圓形的面積》時,設計了「馬兒的困惑」這個情景。通過對馬的活動范圍的討論引入圓的面積計算的需要,即有知識生,也富有童趣。
再比如,教學《體積》時,教材出現的是「烏鴉喝水」情景。老師可以把靜態的圖片製成動畫,讓學生一邊看,一邊思考。學生是最喜歡動畫片的,他們在看動畫的同時,儲存在腦子里的生活經驗也被充分調動,當教師問「烏鴉為什麼能喝到水了?」時,學生都能結合自己經驗說出:因為石子佔有空間,把水「擠」上來了,初步感知到體積的意義。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對動態的情景更感興趣,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慾望,這充分體現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
(2)有助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的形成是幾何教學的重點內容,那麼,哪些空間觀念的建立需要得
到多媒體的支持呢?我覺得,有些不方便操作的,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如,長方體表面展開圖、圓柱表面展開圖、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轉後形成的空間圖形等。長方體的表面展開圖中,用到一些簡單的「自定義動畫方法」,如,圖片「進入」時用到「出現」,圖片「退出」時用到「漸變」,根據長方體表面展開不同階段看到不同形狀,運用一進一退,把整個展開過程表現出來,形象生動,
直觀有趣。
當然,也要以把這個過程圖做成多張PPt,通過播放獲得動畫效果。如圓柱側面展開圖。
把長方形旋轉後,得到什麼圖形?這是六年級學生常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可以用手捏著一個長方形紙片,以長為軸旋轉,可是,由於旋轉速度慢,不容易看到旋轉後的情形,只能藉助想像去體會旋轉後形成圓柱形狀,但有的學生就是難以想像出來。這時,如果能夠做一張PPT,把旋轉的過程展現出來,就能夠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旋轉後形成的形狀了。
(3)有助於體積計算公式推導
這是幾何教學中,PPT運用最充分的一部分,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部分,值得大家重視。有些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不容易通過實物操作實現,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可以通過實物教具演示,但是,如果再分的多一些,教具操作比較麻煩,更關鍵的是,要把拼成的圖形看成長方形學生不容易接受,也只是老師一廂情願地讓學生認同自己的觀點:分的多
了,就接近長方形了,學生看不到,自然也不一定能想到。通過多媒體課件,就可以把這種極限思想讓學生看到,有了形象的支撐,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就有了基礎。
同樣,這種方式也可以用到「圓柱的體積」的推導上去。(演示)但是,「圓錐體積」的公式推導過程還是讓學生實際操作好,課件也可以,但課件的效果不一定有很大的說服力。「圓的周長」教學過程中,課件的演示效果要強於動手操作。通過實踐發現,學生要課堂中通過滾動硬幣等測量周長比較困難,佔用很多時間,而這個時間花的不見得就是必須的,這時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節省時間,效果也比較好。
3、統計和概率、綜合實踐
新課標指出,統計和概率在低年級只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對簡單的調查數據歸類。到了高年級,則需要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簡單的計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多媒體在這部分內容教學中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創設情景、呈現數據、出示活動要求、豐富練習形式等。具體來說,我覺得,能夠體現多媒體優勢的例子還是很多的,如:統計圖的畫法,特別是在教學「折線統計圖的畫法」時,通過動態的「描點」(甚至可以配上聲音)、連線(運用擦除的方法),讓學生清楚感受折線統計圖的製作過程。(演示)另外,教學統計知識時,需要給學生提供一些課本上沒有信息,多媒體的作用就體現的更加充分了。
「綜合與實踐」在每冊教材中分散出現,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老師們對這部分內容重視的不夠,問題就是其教學內容不容易把握。新課標指出,這部分內容,「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從這句話中不難體會,課程標准對老師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想讓學生達到這樣的目標,老師的准備工作就一定要充分,多媒體可以很好的幫助老師把收集、整理的學科知識有序地、多種方式地呈現給學生,指導學生活動,豐富學生活動內容。如,《神奇的莫比烏斯帶》一課,老師在開展豐富活動後,利用聲音、圖片把更多的知識介紹給學生,豐富數學游戲的內涵,實現教學目標要求。
綜上所述,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作為常規教學手段的補充與拓展,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也不能無原則的使用或低層次的使用(僅起到掛圖或小黑板作用),揚其所長,克其所短,力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