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學在哪裡》讀後感100字
在這個寒假裡,我不僅閱讀了不少國內外的文學作品,拓展了我的語文課外知識,我還看了幾本數學的課外書。以前,我總覺得數學課外書有什麼好看的,無非就是做做題目罷了。讀了《數學頭腦訓練營》後我才發現,數學課外書遠比我想像的要有趣的多。
在《數學頭腦訓練營》中,我記得最牢的一題是「假定正常的報紙有60頁,但漏掉了第24頁和第41頁,那麼還有哪幾頁也將會漏掉?」這題是我剛開始讀這本書時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這題當時難住了我。因為那時候我用了找規律的方法,發現怎麼也做不出。到後來我才發現,報紙是前後兩頁的,掉了其中的一半,另一半也會掉下來,這是這題的解題思路。這題考驗了數學思維和生活常識的結合,讓我覺得十分新奇。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有了新的思路,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Ⅱ 數學書籍的讀後感5年級怎麼寫450字左右吧
《高斯的正十七邊形》讀後感
如果問你正十七邊形的問題是哪位數學家最先解出來的?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出答案,但是你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嗎?這你就得猜了吧,而且,你猜的答案肯定是:像普通數學家一樣,都希望自己能解出千古難題,然後再經過仔細的、不懈的努力研究,最終得出了答案。對不起,你答錯了。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1796年的一天,在德國哥延根大學,一位十九歲的學生剛吃完晚飯就開始做導師每天例行給他留的三道作業題,前兩道題他不費吹灰之力就做了出來,第三道題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畫出一個正十七邊形。這道題把他難住了——他所學過的數學知識竟然對解出這道題沒有任何幫助,困難激起了他的鬥志,他試著用各種各樣的思路去解題,經過一晚上的思考和琢磨,他終於在第二天清晨解出了這道難題。
當他把作業交給導師時,他很慚愧,因為他覺得自己用的時間太長,辜負了老師的希望。但是當導師看完作業後,頓時驚得目瞪口呆,原來,第三道題導師留錯了,這道題其實是一道連阿基米德、牛頓這些人一輩子也都沒能解出來的千古難題,這位學生竟然只用一個晚上就做出來了,這位學生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在這件事情發生後,高斯回憶道,如果提前告訴他那是一道千古難題,那麼他可能一輩子也解不出來那道題。
高斯解出那道題的關鍵,其實就在於他並不知道他正在解答一道千古難題,而只是以為在做普普通通的作業。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們不清楚困難到底有多大的時候,我們反而更有力量去解決它!那麼就是說,有時候真正阻礙我們成功的東西,並不是困難本身,而是我們對困難的恐懼,這種恐懼讓我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自然也就在困難面前投降了。阿基米德和牛頓也許就是因此沒能解出這道題的。如果我們能夠把這種恐懼感給克服掉、化解掉,那麼我們會發現很多的難題會變得容易、很多的困難會迎刃而解。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示是:一個人克服了對困難的恐懼,就意味著擁有了解決困難的信心,那麼他的力量就會加倍發揮出來,有時候甚至能獲得超能量。
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其實也是如此。所謂「真正的很擾人的困難」實際上往往並不存在,它只不過是我們的恐懼感與困難本身一起合夥來困擾你、折磨你的形式罷了,先把恐懼感解決了,再解決困難本身就不會很難了。
朋友,你說對嗎?
Ⅲ 《數學在哪裡》讀後感
我喜歡《數學在哪裡》這本書,有兩個原因:
第一,它能讓人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
第二,它能把這些數學變成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
我希望一些枯燥的數學書,都能有些像這樣有趣的小故事,這樣一些不喜歡數學的同學就會愛上數學。
我們的生活主要是有由語文和數學組成的,在生活中經常會遇見語文與數學,並且用到的地方特別多。
比如,家裡書架上的書,書的數量,就是用數學的數數法才知道書的數量。
有一次我把72寫成了27,媽媽看見了,對我說:「你爺爺今年72歲,凡是60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獲得一個價值1000元的春節大禮包,你在替爺爺填寫表格的時候,把72寫成了27,你爺爺不但不能得到這1000元大禮包,反倒因為只有27歲需要上交1000元供給60歲以上的老人。」「那這樣等於損失了2000元。好多呀。」我說。
媽媽說:「這就是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如果你馬虎了,就會受到重大的損失。」
還有,去郊區的路程遠近和所用的時間,這是用到了數學的時間與長度。
又有一次,我算錯了時間和路程。媽媽說:「假如你去坐火車,你坐的火車九點就要開,可是,你算錯了時間,現在八點,你把半個小時當成一個小時,然後你就睡了一個小時,當你到火車站的時候,發現火車早就開走了。如果你不計算好時間,就是耽誤了你的行程。」
所以說數學在生活中特別重要。
那如果把這些跟數學有關的小事故都寫下來就會需要用到語文,因為寫作文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到的是語文的漢字,詞語,句子。
生活中的語文數學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多學才能更好的掌握和運用。
2018年3月4日 董伊寧
Ⅳ 數學在哪裡讀後感-簡書
讀了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把文章的主要內容用簡單的語言概括出來。然後根據文章中的道理。或者是精彩的段落。來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必須是由讀這篇文章而引發的真實感想。
Ⅳ 數學讀物的五年級讀後感
數學讀物讀後感5年級
我們學校進行飄書活動,我於三月份看了戴曙光老師的《簡單教數學》一書。此書是福建省小學數學界被出版社認可、面向全國發行的個人專著。這本書從「什麼是簡單教數學」、「如何打造簡單數學課堂」、「簡單數學課堂賞析」三個方面闡述了簡單教數學在理論實踐上的價值和意義。
戴老師在書中用簡明的語言,具體的教學事例深入淺出地將他一路走來的思索和心聲娓娓道來,戴老師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孩子們喜歡的數學課堂,他的教育經歷告訴我們:當我們把教育教學工作作為一項事業,就會為之奮斗,無怨無悔;當我們把教育教學工作作為一門科學,就會不斷的探索,樂此不疲;當我們把教育教學工作作為一種藝術,就會追求更加美好的境界,創造出神奇的效果。
戴曙光老師告訴我們,要想真正簡單地教數學,先要解決學生的興趣,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其次是讓學生體驗數學本身的魅力,從而喜歡數學;其次是努力把復雜的知識變簡單,把高深的數理變簡單,把枯燥的知識變有趣,讓學生學得快樂。「簡單」的課堂顯得更加厚重、更有思想、更有學科味,學生更為喜歡、學得更為輕松。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學習的目的是使人變得越來越聰明,而不是培養機械、呆板的人,所以在教學中必須讓例題變活,抓住問題的根本,弄清數量間的關系,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開展討論,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只有學生活學活用,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只有鼓勵學生自己學,其次讓學生發現、總結、推廣自己的學習經驗;其三引導學生有方法地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真正做到簡單地教數學的根本保證。
「簡單的教數學」揭示要體現數學教學的簡約性,從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過程與環節的簡約、教學方法的優化以及知識的歸類壓縮,使教師的教學簡單有效,使學生的學習輕鬆快樂。
戴老師認為學生的發展區細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智力任務;二是通過學生之間互助完成的學習任務;三是學生獨立或合作都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那麼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應該讓學生自己完成或合作完成,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解決生獨立或合作都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就教的簡單了。
然而,在日常工作的真實環境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浪費了很多時間?教師付出的勞動到底有多少價值?課堂上是否要承載得滿滿當當?學生做的、教師改的作業發揮了多大作用?……特別對作業的批改,深有同感。每天累得要命把厚厚的四摞作業本批改完(有時還多)發下去,要求學生訂正。可是學生對經過老師批改,相隔一天的作業的重視度已經降低,他們的.注意力早已放在新作業上了。
戴老師通過:1、課內及時改。2、快速的改。3、學生批改作業。做得快的學生老師批改完後,幫助老師批改別的學生作業。當堂批改的作業當堂訂正,當堂訂正的作業當堂返改,學生更正後的作業給批改的學生檢查,如果還不對,就幫助他,直到理解為止。甚至可以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盟批改作業。做法是先批改他們的作業,在輔導做錯的題,然後讓他們批改作業。有時他們遇到困難就請教老師,又給老師提供了指導的機會。在批改的過程中,優秀作業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這樣目的就達到了。嘗試是孩子的天性,學習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要鼓勵學生去做,勇敢去試,只有讓學生嘗試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組織討論交流提煉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集中解決通過合作討論仍不解決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師教得簡單,學生學得實在
數學讀物讀後感5年級
克萊因是美國當代數學家、數學史家、數學教育家。克萊茵用了39章的篇幅介紹了古今思想,從數學的起源到代數幾何中的「曲面的代數幾何」。
讓我們看一看20世紀人們對這門學科的態度。首先,數學主要是一種尋求眾所周知的公理法思想的方法。這種方法包括明確地表述出將要討論的概念的定義,以及准確地表述出作為推理基礎的公理。具有極其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人從這些定義和公理出發,推導出結論。數學的這一特徵由17世紀一位著名的作家在論及數學和科學時,以某種不同的方式表述過:「數學家們像戀人……承認一位數學家的最初的原理,那麼他由此將會推導出你也必須承認的另一結論,從這一結論又推導出其他的結論。」
如果數學的確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那麼驅使人們去追求它的動力是什麼呢?研究數學最明顯的、盡管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動力是為了解決因社會需要而直接提出的問題。商業和金融事務、航海、歷法的計算、橋梁、水壩、教堂和宮殿的建造、作戰武器和工事的設計,以及許多其他的人類需要,數學能對這些問題給出最完滿的解決。在我們這個工程時代,數學被當作普遍工具這一事實更是毋庸置疑。
數學的另外一個基本作用(的確,這一點在現代特別突出),那就是提供自然現象的合理結構。數學的概念、方法和結論是物理學的基礎。這些學科的成就大小取決於它們與數學結合的程度。數學已經給互不關聯的事實的乾枯骨架注入了生命,使其成了有聯系的有機體,並且還將一系列彼此脫節的觀察研究納入科學的實體之中。
進行數學創造的最主要的驅動力是對美的追求。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則具有……至高無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種冷而嚴肅的美,這種美不是投合我們天性的微弱的方面,這種美沒有繪畫或音樂的那些華麗的裝飾,它可以純凈到崇高的地步,能夠達到嚴格的只有最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的那種完美的境地。一種真實的喜悅的精神,一種精神上的亢奮,一種覺得高於人的意識——這些是至善至美的標准,能夠在詩里得到,也能夠在數學里得到。
除了完善的結構美以外,在證明和得出結論的過程中,運用必不可少的想像和直覺也給創造者提供了高度的美學上的滿足。如果美的組成和藝術作品的特徵包括洞察力和想像力,對稱性和比例、簡潔,以及精確地適應達到目的的手段,那麼數學就是一門具有其特有完美性的藝術。
盡管歷史已清楚地表明,上述所有因素推動了數學的產生和發展,但是依然存在著許多錯誤的觀點。有這樣的指責(經常是用來為對這門學科的忽視作辯解的),認為數學家們喜歡沉湎於毫無意義的臆測;或者認為數學家們是笨拙和毫無用處的夢想家。對這種指責,我們可以立刻作出使其無言以對的駁斥。事實證明,即使是純粹抽象的研究,也是有極大用處的,更不用說由於科學和工程的需要而進行的研究了。圓錐曲線(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自被發現兩千多年來,曾被認為不過是「富於思辨頭腦中的無利可圖的娛樂」,可是最終它卻在現代天文學、仿射運動理論和萬有引力定律中發揮了作用。
實用的、科學的、美學的和哲學的因素,共同促進了數學的形成。把這些做出貢獻、產生影響的因素中的任何一個除去,或者抬高一個而去貶低另外一個都是不可能的,甚至不能斷定這些因素中誰具有相對的重要性。一方面,對美學和哲學因素作出反應的純粹思維決定性地塑造了數學的特徵,並且作出了像歐氏幾何和非歐幾何這樣不可超越的貢獻。另一方面,數學家們登上純思維的頂峰不是靠他們自己一步步攀登,而是藉助於社會力量的推動。如果這些力量不能為數學家們注入活力,那麼他們就立刻會身疲力竭,然後他們就僅僅只能維持這門學科處於孤立的境地。雖然在短時期內還有可能光芒四射,但所有這些成就會是曇花一現。
克萊茵用了這么大的精力來寫作《古今數學思想》其意圖是什麼呢?如果把他與我國的司馬遷相比較,會發現,司馬遷只是忠於事實,作好歷史備查,供後人對歷史評價,從中提示當朝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地發展社會。而克萊茵從一開始就帶了寫作觀點,明確地表達出:數學是來源於人類在生活、生產、勞動中實際需要之必然。數學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要與各種上帝和霸權勢力及悲觀思想的斗爭中發展前進的。所以說克萊茵的寫作真實意圖在於鼓勵人們不斷地克服各種干擾積極勤奮地發展數學,相信數學能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巨大的作用。
我們人類社會的生活、生產、科研是絕對離不開數學的運用。數學的發展會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扛桿作用。千萬不能小瞧這根扛桿。在學校各科教學中,多數學生最容易掉隊的首先就是數學學科。盡管如此,我們的文理科高考還是統有數學科。這保證了數學的社會普及性需要。我們作為數學數學教師,更是重擔在肩,知難也進,義不容辭地做好本職工作。
Ⅵ 小學五年級上冊讀後感,是書上的。500字左右。有的話我一定加分。。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今天,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揭露了帝國主義的野蠻罪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和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讀了文章後,我才知道圓明園是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始建於1709年,歷時150年陸續建成。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內收難以計數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在這些建築中,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築群,被譽為「萬園之園」。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後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圓明園內運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那侵略者不僅搶奪了那珍貴的歷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燼。
我真為這個猶如人間仙境,巧奪天工,豐富多彩,美不勝收的園林而感到惋惜啊!為了不再讓這段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學好各項本領,繼「神州五號」之後,為研製並發射更多的火箭做後備力量,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
我們的國家不容侵略,我們的人們民不再受侮辱!
等待您來回答0回答20小學五年級上冊讀後感,是書上的。500字左右。有的話我一定加分。。1回答五年級上冊語文22課的讀後感第4題怎麼寫3回答20五年級讀後感400字1回答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讀後感 作文名:為祖國的明天而讀書3回答(禮物)讀後感 盡量要少,三百字左右。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擴...3回答小學五年級讀後感2回答你知不知道五年級上冊的21課的讀後感怎麼寫1回答廣東省義務教育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第五單元的5讀後感更多等待您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
在讀過的課文中,《地震中的父與子》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這篇文章,主要寫在發生大地震後,一位父親在堅定的信念的支持下,挖了38個小時又50分鍾。終於把他心愛的兒子從廢墟中救了出來。
「無論發生什麼,我終會和你在一起。」這位父親靠著這個信念,不顧人們的勸阻,用他的雙手挖得到處都是血跡。這位偉大的父親的行為使我想到了自己。以前,我看見參加書法興趣小組的同學寫得一手好字,於是我嚷著媽媽帶我去參加書法興趣小組。一開始,我十分有興趣,無論做什麼都很認真。但過了幾天,我發現練寫毛筆字並不想我想像中的那麼輕松,簡直就是件苦差事:課間活動不能和同學們玩個痛快,必須老老實實坐在教室,等老師來教;這還不算什麼最苦的主要是練字練得我的手都酸了,有時寫不好還被老師批評。於是我開始討厭練毛筆字了。每到課間活動,我都不願去書法興趣小組了。
後來,我看見參加美術班的同學畫畫很好看,便又叫媽媽到我去參加。媽媽和爸爸還給我買了彩色筆、畫板、畫紙、鉛筆。可剛開始學畫,我馬上就覺得畫的輪廓很難畫,而且物體的大小比例也很難掌握,我又覺得畫畫很難,便漸漸不去了。回想起來,我以前也參加過不少興趣班,可每次都半途而廢,最後沒學到什麼本領,這是因為我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它使我明白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都要有一個信念,努力去做,不達目的,決不放棄!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讀過《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心中不由一怔,頓生感慨。
文章大致講了「我」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認為精彩極了,父親卻認為糟糕透了。兩人爭吵起來。在這兩種不斷的極端斷言中,「我」健康成長,最後登上了文學的殿堂。
在生活中,不少人只會接受贊美和誇獎,討厭警示、批評。不錯,贊美是人人都愛的,它會令人有種自豪感、成就感。但是,接受過多贊美的人,往往聽不進忠言,會驕傲自滿,一意孤行,自認為不可一世。這種成就了一點就飄飄然的人,最終會失敗。
而過多地接受責備,也不好。受責備過多的人,他們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事事優柔寡斷,不敢嘗試,生怕自己不行,會把事情做砸。離成功就算只有一步之遙,他們不會昂首向上,而是再三懷疑自己,思量著自己是要還是不要,然後在思量中坐等機會消失。若文中的作者寫出的每篇文章他父母都說「糟糕透了」,那他還能繼續寫作嗎?他還能成功嗎?
所以,贊美和批評都必須有,形成互補,良性循環。我們不能嫌棄批評,也不能依賴贊揚。雖然批評會讓你沮喪,但忠言逆耳,你會發現有時也很有用;雖然贊美會讓你開心,堅定信心,但太多的贊美會讓人安於現狀止步不前。
很好地接受批評和贊美吧。這樣,成功就離我們更近了。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今天,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揭露了帝國主義的野蠻罪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和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讀了文章後,我才知道圓明園是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始建於1709年,歷時150年陸續建成。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
狼牙山五壯士》讀後感
讀完《狼牙山五壯士》,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敘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樂章.
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後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中國人的肺腑之聲.多麼偉大的五壯士啊!他們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驚人的壯舉 我就感到非常慚愧.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退卻,有時甚至就放棄了.而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我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麼 再說正是因為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麼去為祖國做貢獻呢 我又怎麼能對得起先烈們的英靈呢 我羞愧萬分,不斷地責備自己.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壯士的英雄壯舉正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將浩氣長存,他們的英勇事跡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覺,我心中聳立起一座雄偉而庄嚴的豐碑,上面鐫刻著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讓我們永遠記住1941年秋日的這一天吧.狼牙山五壯士向我們展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將光照千秋.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原創]讀了這篇課文後,我有許多感觸,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課文中用了3個例子證明只有經過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比如說我吧,我最拿手的是寫字,可你知道我為什麼寫得這么好嗎?因為我每天都會堅持用15分鍾來練硬筆字,而這些字也成為了我成功的足跡,就這樣一天有一天,十個,二十個,就成了一個個美麗工整的字,這不是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嗎? 在聯想到我平時在學習上的態度,真是相差甚遠,感到十分羞愧。比如:媽媽知道我的英語基礎成績不怎麼強,特意買了英語基礎練習給我做,讓我沒周做兩次,這樣下去一個學期就能把它做完。剛開始,我非常積極地做,認真地記,效率比較高。可是,我沒有堅持多久。漸漸地我禁不住漫畫書的誘惑。一看到這些書,心裡就癢癢的,怎麼也靜不下來,就好像裡面的主角向我招手,便情不自禁地翻開它,津津有味地讀起來,直到媽媽再次催促,我才很不情願地和漫畫書說「拜拜!」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人都會有煩惱、有困難,但誰又退縮過,放棄過呢?如果你退縮了,放棄了,那成功的海岸就會離你越來越遙遠。但是你用你那一滴滴汗水就會滴穿你心裡的頑石,讓我們一起去游過那艱辛的大河。 相信你看了我的觀點,你大概也深有感觸吧,嘴上說的不如行動的,不要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讓我們化這「滴水穿石」的精神為力量,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為祖國,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今天,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揭露了帝國主義的野蠻罪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和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讀了文章後,我才知道圓明園是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始建於1709年,歷時150年陸續建成。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內收難以計數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在這些建築中,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築群,被譽為「萬園之園」。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後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圓明園內運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那侵略者不僅搶奪了那珍貴的歷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燼。
我真為這個猶如人間仙境,巧奪天工,豐富多彩,美不勝收的園林而感到惋惜啊!為了不再讓這段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學好各項本領,繼「神州五號」之後,為研製並發射更多的火箭做後備力量,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
我們的國家不容侵略,我們的人們民不再受侮辱!
夜靜了,窗外一陣陣微風拂過,天空中繁星閃耀,讓人身心放鬆。在這樣寂靜的夜晚里,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因為《難忘的一課》這篇文章里那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普通的話語,讓我心弦震動不停。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是出現在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教室的黑板上的一名話。一位老師十分認真也很吃力的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老師用不太流利的國語嚴肅認真的教著學生們讀。他們讀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雖然「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是一句極其簡單的話,誰不會說呢?但是,我想問一下,你是帶著一顆火熱的心去讀的嗎?是懷著崇高的敬意去讀的嗎?「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不僅僅是一句話,它所蘊含的感情是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意啊!如果說海洋是最深厚的,那他們對祖國的情意更深厚,如果說海浪是最強烈的,那他們的民族精神比海浪更強烈;不管是再長的海峽,再大的風浪,也無法阻斷他們的愛國情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平凡的話語,雖然它不是詩篇,但勝似詩篇,還有什麼話比這句話更足以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呢?
在一百多年前,同樣有著這樣的愛國人物。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遭受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欺侮。為了祖國的強大,著名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他主持修築京張鐵路,在詹天佑的帶領下,工人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為咱們中國爭了口氣,提前兩年完成了京張鐵路的修築工程。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雖然詹天佑沒有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但從詹天佑的行為當中足以體現出他對祖國的熱愛。為祖國的榮耀,不惜千辛萬苦的把鐵路修好,這不正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真實寫照嗎?
「我們從軍衛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們雖然犧牲但可以壯國威,也就達到了報效祖國的目的」這就是中國將士鄧世昌對他的部下說的話,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英勇奮戰,把日本軍打得駕艦逃竄,但最後不幸被日軍的魚雷打中,光榮的犧牲了。誰敢說這不是愛國的表現呢?
不管是台灣的師生,還是愛國工程師詹天佑,英勇作戰鄧世昌,他們都有一顆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就算是他們沒有說出自己是多麼的愛國,但我相信,他們心中一定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
「無論發生什麼,我終會和你在一起。」這位父親靠著這個信念,不顧人們的勸阻,用他的雙手挖得到處都是血跡。這位偉大的父親的行為使我想到了自己。以前,我看見參加書法興趣小組的同學寫得一手好字,於是我嚷著媽媽帶我去參加書法興趣小組。一開始,我十分有興趣,無論做什麼都很認真。但過了幾天,我發現練寫毛筆字並不想我想像中的那麼輕松,簡直就是件苦差事:課間活動不能和同學們玩個痛快,必須老老實實坐在教室,等老師來教;這還不算什麼最苦的主要是練字練得我的手都酸了,有時寫不好還被老師批評。於是我開始討厭練毛筆字了。每到課間活動,我都不願去書法興趣小組了。
後來,我看見參加美術班的同學畫畫很好看,便又叫媽媽到我去參加。媽媽和爸爸還給我買了彩色筆、畫板、畫紙、鉛筆。可剛開始學畫,我馬上就覺得畫的輪廓很難畫,而且物體的大小比例也很難掌握,我又覺得畫畫很難,便漸漸不去了。回想起來,我以前也參加過不少興趣班,可每次都半途而廢,最後沒學到什麼本領,這是因為我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Ⅶ 求五上數學在哪裡讀後感
求五上數學在哪裡讀後感
答:這個暑假我讀了《數學在哪裡》這本書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生活中物品面的形狀,花錢買東西,這本書一篇篇的講述了數學在生活中一直存在。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與生活相輔相成,和諧兼容的有機整體,生活的世界就是數學的世界。數學學習內容緊密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課堂學習從我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生活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讓學生通過生活變被動為主動,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體驗數學樂趣,感悟數學的作用。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自己的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Ⅷ 《數學在哪裡》讀後感400字
語言就彷彿一座橋梁,教育科學就是通過這座橋梁變成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的。」「教師的語言,是感化學生心靈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藝術,首先是靈犀相通的說話藝術。」教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從其說話藝術上體現出來的。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認真地揣摩自己的語言,在實踐中堅持不懈地訓練自己的語言。語言有有聲和無聲之分,我要說的是有聲語言,即教師將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從無聲化為有聲的語言進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數學教師的語言要准。
教師的語言要科學、准確。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這句話如果說成「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學了。還有諸如「26這個數字」這樣的話也不科學,因為在阿拉伯數字中只有0——9這10個數字,26是一個數而不是一個數字。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不能犯科學性的錯誤。
第二,數學教師的語言要精。
能用一句話說的,就不用兩句話去說。必要時,當學生有積極主動地學習行為和發言慾望時,你甚至可以不說話,要學會「不為」,先做一個旁觀者,在旁邊觀察,伺機引導。「此時無聲勝有聲」,教育過程中應該多留給學生一些寧靜與沉思的時間。一個好老師,不應該是一種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口若懸河,鋒芒畢露的形象,而應該是一個懂得適當地「藏巧」,會激發學生潛能的智者,應該學會等待。教育是一門藝術,在適當的時候教師可以表現得低調一點,弱勢一點,因為這樣做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機會,提供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機會,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時間。
第三,數學教師的語言要傳情。
教師的語言應該象催化劑一樣,深入學生的性格特徵和情感、知識基礎之中,與其匯合,發生反應,從而啟發學生的心智,振奮學生的神經,促其深入思考,這樣的語言對學生才有吸引力,才能開啟學生思維。
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盡相同。當學生的回答有失偏頗的時候,以往大多數老師便以「錯了,請坐!」「不對!誰再來?」這些單一的語言來否定學生的回答,並期盼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而現在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老師們善於運用自己巧妙、機智的語言來糾正、鼓勵學生的回答,注意情緒導向,做到引而不發。
第四,數學教師的語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語言極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麼就會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你的語言親切,飽含思想與感情,與學生的智慧和心靈進行活生生的交流,學生就會信服你,跟隨你,這樣就會形成良好的互動。
師生之間需要一種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對話。「對話」不是「對答」。「對話」的實質是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心理與社會的相互作用,是在學習過程中,師生腦海里固有的知識、經歷、觀念、信息與文本的碰撞,是師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和升華,它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與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維、新思想的特質。對話的質量表現為:或者增長見聞,或者增強技能,或者提高認識,或者升華精神。
總之,作為教師應該樹立一種信念:用一生的時間去打造自己,錘煉教育教學語言,立志成為一個講究審美與教育藝術的教育家。讓我們把文化、思想和對學生的愛與責任的理想、信念都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教學語言,因為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來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
Ⅸ 《數學在哪裡》讀後感五年級下冊
五年級下學期快要結束了,數學課程也已全部學完。可在這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我們所使用的數學課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存在一些不足與矛盾,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最令人奇怪的是,這些不足大部分都集中在第三章《約數與倍數》之中。在講約數與倍數的意義時,書中先為我們介紹了「整除」的意義:整數a除以整數b(b≠0),除得的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整數a便能被整數b整除。也就是說,a是b的倍數,b是a的約數。在後面講約數與倍數時,書中說「一個數最大的約數是本身,最小的約數是1;最小的倍數是本身,沒有最大的約數」。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0不能是任何數的倍數或約數。但講整除的意義時,只是說整數b不等於0,沒有給整數a一個明顯的界定。假如我用0作a,除以b,按照意義0就是b的倍數咯?定義並沒有說a不能等於0啊!可如果是這樣,不是與後面所講的內容有矛盾之處嗎?再翻到第三章的第2講《能被2、5、3整除的數》,說到奇數和偶數時,也證明了整除的意義:0能被2整除,所以是偶數。既然0能被數整除,為什麼不能做某數的倍數呢?除了上面有矛盾之處,我還發現了一個更加明顯的錯誤。就在這一講,對能被2、5、3整除的數的定位。「個位是偶數的數,能被2整除」,「個位是0或5的數,能被5整除」,「一個數的各位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就能被3整除」。如此說來,124。5能被2整除,20。1能被5整除,3。4能被3整除咯?我想,在「數」字的前面添上個「整」字,定律才算成立吧!書的最後一頁寫道:限於編者水平,這套教材難免有缺點和錯誤,歡迎提出批評和修改建議。我雖然找到一些矛盾和缺點,但為了謹慎起見,大家也來討論一下,看看這些缺點是否真的存在。
Ⅹ 《數學在哪裡》讀後感是什麼
思路:寫出自己喜歡這本書的原因,舉例自己生活中用到數學的例子,體現數學的重要性。
範文:
我喜歡《數學在哪裡》這本書,有兩個原因:
第一,它能讓人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
第二,它能把這些數學變成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
我希望一些枯燥的數學書,都能有些像這樣有趣的小故事,這樣一些不喜歡數學的同學就會愛上數學。
我們的生活主要是有由語文和數學組成的,在生活中經常會遇見語文與數學,並且用到的地方特別多。
比如,家裡書架上的書,書的數量,就是用數學的數數法才知道書的數量。
有一次,我算錯了時間和路程。媽媽說:「假如你去坐火車,你坐的火車九點就要開,可是,你算錯了時間,現在八點,你把半個小時當成一個小時,然後你就睡了一個小時,當你到火車站的時候,發現火車早就開走了。如果你不計算好時間,就是耽誤了你的行程。」
所以說數學在生活中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