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數學評課從哪幾個方面評
您好。 (1)看板書(2)看教態(3)看語言(4)看操作6、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高中數學課的評課標准
② 數學評課用語優缺點及建議
數學評課用語優缺點及建議如下:
1、整堂課思路清晰,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設計合理。
2、學生的課堂習慣非常好,每個人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效果較好。
3、老師利用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起,有許多地方值得學習。
4、老師在教學新知時循循善誘,讓學生學習起來毫不費力,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設計很好,引導得也很到位,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學生與生活的聯系。
(1)整節課學生情緒高漲,興致勃勃。
(2)充分體出了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3)最後環節讓學生計算身高,設計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5、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率極高,特別是老師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
6、老師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予了學生比較充分的自主探究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提升。
7、老師能從學生特點出發,讓學生在玩活動過程中探究新知識、理解新知,人整體上來看,效果確實不錯,值得學習。
③ 高中數學如何評課
高中數學學科的評課 觀課、評課是教師提升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評課能夠找尋數學課堂教學中值得發揚的亮點,自我反思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進而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數學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可持續的提高和發展。 新教材評課標准: 1.教學目的。其中包括知識的深廣度;技能訓練,能力培養,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質等側重面的反映。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依據《中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教學目標是否體現三維目標的整體聯系?目標的陳述是否具體描述學生通過數學課堂教學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數學能力,以及數學思維等方面應獲得的發展要求?是否呈現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及在過程中實現方法掌握、思想提高、能力培養和情感態度養成等方面的要求?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心理特徵?是否具有數學的特點和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 2.教材選擇。其中包括與教學目的一致性的反映;重視「基礎與創新」、「知識與應用」、「教學和因材施教」的反映,以及在參照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選擇與處理教材(包括例題、習題)的反映。是否注重建立數學新知識與已有的相關知識的實質性聯系,保持數學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錯、易混淆的數學概念或問題是否有計劃地復現和糾正,使知識得到螺旋式的鞏固和提高? 3.教學過程。其中包括正確處理教與學關系的反映。一方面恰當的提供知識的背景材料,創設教學情境,運用所提供的知識使學生認識數學本質;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手腦並用積極進行思考,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注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另外,還包括在教學中處理反饋與調節、歸納與小結等教學環節的反映能力。是否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系列,使學生能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全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參與度,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數學本質,建立相關數學知識的聯系?是否有計劃、有層次地設計練習,使練習具有合適的梯度,並且有意義和實效?適當使用數學思想方法:集合思想,符號化思想,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對應思想、化歸思想、統計思想、極限思想、分類思想等。 4.教學手段。注重現代教學手段運用的必要性與有效性,其中包括圖表、模型、投影、錄像、計算機等使用的必要性的反映,以及運用這些手段,正確發揮教學作用的反映。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激發學習興趣.計算機圖文並茂,集聲音、文字、色彩、圖象功能於一體,為學生提供了「看、想、做」的機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教學的開放性,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幾何畫板》有著強大的畫圖、動畫、計算等功能。可以彌補常規教學的缺陷,形象再現數學思維、數學實驗過程。恰當利用《幾何畫板》,在平面幾何、函數、立體幾何、探究性活動課的進行輔助教學,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評課的形式是選擇性評課,還是研討性評課。教學方法要注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水平適應性發展性的反映。其中包括貫徹教學原則和學習理論的正確性與充分性的反映,以及在重視教學方法的針對性與靈活性的同時,重視學習方法指導的有效性的反映。 6.評專業素養:數學素養。是否能准確把握數學的概念、原理,正確理解數學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的本質,是否能把握數學知識內在的聯系。教學過程中是否有科學性錯誤、知識性紕漏和常識性差錯?教學素養。是否能准確把握學生數學學習心理,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否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進行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貫徹啟發式教學思想;對學生數學學習活動指導的「度」是否能恰當把握,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學組織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1)語言:正確性、通俗性、簡練性、感染性的反映。 (2)板書:字、式、圖的正確性、工整性、美感性,以及板書設計的系統與醒目的反映。 (3)觀察:觀察學生動態活動能力的反映。 (4)聆聽:聆聽學生答與問話能力的反映。 (5)教態:負責、和藹、感染教態的反映。 7、評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否反映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本質、地位?與相關知識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是否清晰?對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概念、原理、法則、公式等結構性分析是否置於核心地位?對選擇、運用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關的典型材料是否恰當?對教學的重點是否突出?對難點是否考慮如何突破和實現了突破?是否採取重新組織教材內容,使之更符合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實際?是否圍繞數學知識的本質及邏輯關系,有計劃地設置問題系列,使學生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 8、評教學效果: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是否充分地體現?是否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已有的基礎上,在落實「雙基」,以及發展數學能力和思維品質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體現,並在學習的准確性、速度和質量三方面完成教學目標所設定的要求?
④ 如何評一節數學課
一、創設問題情境,點燃求知激情 1.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當前的教學任務,正確確定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在以下方面獲得發展. (1) 基礎知識;(2) 基本技能;(3) 數學能力;(4) 理性精神. 教學目標的陳述應准確而沒有歧義,使目標成為評價教、學結果的依據. 2.教學內容(1)正確分析所教內容各部分知識的本質地位及與相關知識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包括知識的本質及其深層結構的分析);(2)對如何選擇、運用與知識本質緊密相關的典型材料的分析;(3)對如何從學生的現狀出發重新組織教材,將學過的知識自然融入新情境,以舊引新,以新強舊的分析;(4)對如何圍繞數學知識的本質及邏輯關系,有計劃地設置問題,使學生得到數學思維訓練的分析。 3.教學過程(1)正確組織課堂教學內容和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重點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關鍵性問題的解決上;注重層次、結構、張馳有序,循序漸進;注重新舊知識的實質性聯系,保持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2)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系列」,使學生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全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參與度,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數學本質,建立相關知識體系.。(3)精心設計練習,有計劃地設置練習中的思維障礙,使練習具有合適的梯度,提高訓練效率。(4)恰當運用反饋調節機制. 4.教學資源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恰當選擇和運用教學媒體,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以更好地揭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本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 5.教學效果 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已有發展的基礎上,在「雙基」、數學能力和理性精神等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 6. 教師專業素養 數學素養、教學素養、 基本功: (1)語言:正確、通俗、簡練、感染力. (2)板書:字、式、圖的正確性、工整性、 美感性,設計系統、醒目. (3)教態:自然大方、和藹親切、富有激情與活力. (4)有較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 二、語言表達准確,課堂指令清晰 課堂教學指令清晰是好的數學課的一個標准。一堂好課應當是課堂教學節奏明快、師生配合積極默契的課。當然這樣的課一定是有經驗的老師上的。一位老師無法發出明晰的課堂指令,那麼師生默契的配合無從談起。如果一堂課老師不斷地發出模糊不清的眾多指令,「東一耙子,西一掃帚」,那麼久而久之老師的「課堂指令」就慢慢變成 「課堂紙令」——無人遵從的一紙空文了。老師的課堂指令「要求明確、時限清楚、落實到位」,那麼這種老師所主持的課堂(主持課而不是上課,上課有上講台居高臨下的感覺)就一定是師生配合默契的課堂,在這種課堂上,師生的思維活動一定是活躍的。語言表達准確,課堂指令清晰,這是一個教師的基本素質,也是當前教師必須追求的目標。三、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我們都知道,每一節課都應當是有針對性的,特別是數學課尤其特殊,不同的知識點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沒有一個適合任何學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師設計一節具體的課時,都應當把它當做一個創造性的活動。只有根據學生實際和充分考慮當時當地的教學條件,確定恰當的內容範圍和難度要求,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上,要突出什麼是重點,難點如何突破,要滲透哪一類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方法上,是探索和發現,是採用直觀教學,還是組織學生討論,都要設計好,並在課堂教學中予以兌現。人們常常提起「有效學習」,我覺得這個提法不夠確切,因為任何一項學習活動都可以稱得上是「有效學習」。既然稱得上學習,怎麼會無效呢?關鍵是學習效率的高低之別。要想做到高效,一堂課目標必須明確、重點必須突出。目標明確是指:這節課需要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學會哪些技能,通過哪些活動可以讓學生獲得課堂上的情感體驗等;重點突出是指:這節課哪個知識點最重要,重點設計教學過程。每節課只能有一到兩個重點,如果一節課的重點有三個以上,那就無所謂重點可言了。一些老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總是有所顧慮,總認為什麼都要老師講,講了就心寬安理得,沒有講就不踏實,實際上,有些知識的鞏固可以通過學生自學、練習、測試等形式來實現。如果一堂課什麼都要講得那麼細,那麼「清楚」,那學生就「不清楚」了。因為,老師所能佔用的課堂時間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課堂時間應當還給學生去學習、去討論、去思考。四、創設良好氛圍,體現寬松和諧 好的課應當有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講課首先得讓學生的腦子動起來,在學生獲得一定的信息以後,促使學生進行信息加工,就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進一塊石子,在水面上形成波紋,能夠與學生的思維產生共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幽默的語言, 和藹的態度,手勢和表情也是不可缺少的。上板著面孔的課,教師在說「單口相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更談不上能力培養了。任何一位有經驗的教師從不放棄任何一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調整學生學習注意力的機會。哪怕是課前一句「請同學們看看老師今天的穿著與往常有什麼不同」的無聊話語,都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調整課堂氣氛的作用。如果在一節課上能夠響起哪怕是一次的笑聲、掌聲都可以算是好課,要是有歡呼聲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課了。因為,你的這節課至少給予學生一次體驗快樂的機會。 寬松和諧的環境並不意味著只有游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五、關注學習過程,親歷成功體驗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先講授所要學習的概念和原理,而後再讓學生去做一定的練習,嘗試去解答有關的習題,其潛在的假設是:學和做是兩個獨立的過程,只有先學會了才能去做,去解決有關的問題。而現在倡導的教學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來設計教學。先鼓勵學生去做,在做中學。因為在學生做的過程中,學生要綜合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甚至可能還要查閱有關的資料,從而作出合理的綜合和推論,分析、解釋當前的問題,形成自己的假設和解決方案。 判斷一堂課是否好課,主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而非老師的課堂表演。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把「聽課」改為「看課」。教師在設計一堂課時,要有意識地多安排部分學生個體表現的機會,盡量多地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創造成功體驗的機會。要知道對於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來說,一次課堂上個體表現的機會也許就會有助於樹立孩子的學習信心;一次成功的課堂體驗經歷,就可能幫助孩子獲得學習信心。如果一堂課上,能有一兩位學生得到個性張揚的機會,並得到老師、同學發自內心的掌聲與贊嘆聲,你能說比老師多講一道題目效果差嗎?讓孩子的慾望得到滿足的課就是好課。六、保留教學時間,注重思考反思 學習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引導學生思考:「我怎麼想的?」「為什麼這么想?」「我的解題途徑是否最佳?」「是否還有更好的解題途徑?」「今天學的這些知識(或研究的這些問題)之間有何聯系?」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逐步養成反思的意識和習慣。有人甚至將一個人是否具有反思習慣作為一個人是否聰慧的指標。由此可見,在評課時教師對學生進行自我監控與反思能力的培養無疑是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七、巧設課堂結尾,思維意猶未盡 一堂好課也應設「矛盾」而終,使學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在一堂課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承上啟下地提出新的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同時可以激發起學生新的求知慾望,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備。我國章回小說常用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結尾,迫使讀者不得不繼續讀下去。課堂何嘗不是如此,一堂好課不是講完了就完了,而是詞已盡意無窮。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為下節課的教學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備。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堂好的數學課究竟用什麼樣的標准去評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將會有更多更新的標准產生,但不變的永遠是教與學這對矛盾的對立統一,什麼時候這對矛盾關系處理好了,這堂課必將是一堂好課。
⑤ 如何評課數學課
評課數學課的方法如下:
關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
1、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教學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學生需要改變被動的學習狀態,變成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與否取決於教師的引導,由此也可以檢驗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2、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學論教」是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這里的「學」,一是指學生能否學得輕松,學得自主;二是指學生有沒有會學,有沒有學會。這是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但要杜絕課堂浮躁、盲從和形式化的「有溫度,無深度」傾向。
3、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外在表現。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言語和教學思路提問和啟發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思考、探求問題的解答,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並能自主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品嘗獲取知識的愉悅,學會學習的方法。
2、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利用45分鍾,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是一堂課成功的必要條件。教學方法選擇合理,就能夠使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究的、合作的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氛圍。
3、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體現在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深度指的是學生對教師所授知識理解、掌握的程度;廣度指的是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的人數比率。
⑥ 高中數學評課稿
各位老師:
上午好,很高興能有機會就昨天下午的三節課和大家進行交流。首先我要說的是能站在這個講台授課的教師都不簡單。三位教師在科學合理設計導學案、精心製作準備教具、滲透高效課堂理念等方面均做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在此謹代表我個人對昨天授課的三位教師表示感謝。感謝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感謝他們給予我思考的機會!本著相互研討的目的,下面我分別對昨天下午的三節課談談自己的看法,不到之處敬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第一節冷集畢老師所上的課《24.1.1圓》,總體上能夠按照高效課堂的要求,較好的體現了預習、展示和測評(反饋)三大板塊,我想從三個方面對本節課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簡稱為「三有」,即有思想、有行動、有突破。首先說有思想,本節課體現了「先學後教」的高效課堂理念,圍繞教材讓學生分步預習,分步展示,整體反饋,反映教師有比較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其次是有行動,關鍵是畢老師能把自己的思想轉換為實際行動,較好體現肖主任在教研會上反復提到的「書讓學生讀、結論讓學生發現、方法讓學生歸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第三是有突破,我們很多老師在嘗試高效課堂模式的時候,注重形式化的東西較多,較少體會高效課堂的實質。本節課上畢老師至少在以下兩個方面上有所突破,一是預習方法的現場指導,比如要求學生閱讀是畫記號,小組合作時強調小組長要發揮作用等等,體現了學法指導。而不是讓學生自己預習閱讀,老師不管不問。二是在教具的製作和演示上匠心獨具,特別是用兩根鐵絲演示等弧的問題,形象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同時學生表現的狀態很好,注意力高度集中,我感到這是本節課學生精力流失率最低的環節之一。
當然,從我個人的理解上,也有幾個問題提出來和老師們一同商討。一個是導學案中,新課設計要不要例題的問題,目前我們學校在編寫導學案時,一般設計五個環節:復習回顧(或情境引入)-新知探究(預習思考)-拓展應用(合作探究)-鞏固練習(反饋矯正)-小結測評(當堂檢測)。其中拓展應用環節就是設計兩到三個例題,以此體現本節知識的核心應用。處理方式還是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再組內交流,最後集中展示(大展示),學生講解點評。最後教師引導歸納基本方法和解題技巧。本節課我覺得把點P到圓O上各點的距離中,最長的是8,最短的是2,求圓O的半徑或直徑作為例題教學是不是好一些。第二個是關於圓的集合的定義,在處理時有點快,雖不是本節重點,但是一個難點,學生不易理解,原來導學案中設計有畫圖,結果教學時好像沒有見到,如果能讓學生親自畫圖觀察,在圓上取點,測量該點到圓心的距離或以圓心為端點畫長度等於半徑的點段,然後進行觀察分析就會輕松得到,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都在什麼什麼圓上,圓上各點到定點的距離都等於圓的半徑,並由此歸納出圓的集合定義。
第二節石花四中冷老師的課,講的是垂徑定理。導學案的整體設計上沒什麼大問題,只是「知二推三」的拓展似乎超過課標要求。「知二求三」才是本節核心。另外推論得出上的設計過於簡略,導致學生在此處卡殼。如果能細化一點,就可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畫一條弦CD,取CD的中點M,連接OM,求證:OM⊥CD,如果延長OM、MO分別交圓O於A、B兩點,有哪些相等的弧?由此你能發現什麼結論嗎?其次是具備了高效課堂的某些形式,比如學生自學預習、小組合作討論等,但不是很深入、不是很細致。整體感覺還是老師講的多,不過冷老師是老教師,我們同齡,思想和行為轉變起來確實很困難,不要心急,只要敢於嘗試,大膽放手、相信學生,我們就會在高效課堂的路上走得更好。垂直於弦的直徑教師教學用書上建議安排一個課時,實際上,應該是兩個課時的內容,有必要附加一節習題課。
第三節是王老師的旋轉試卷講評課。我也以「三有」為關鍵詞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即有創新、有實效、有準備。有創新是指這種試卷講評的模式讓人耳目一新,原來肖主任主持的教研會上也對試卷講評課做過研討,而王老師的這節課在糅合高效課堂理念上,有創新。比如先讓學生圍繞要求自己組內改正,自我糾正、查找錯因、組內合作這些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方式值得學習效仿。有實效,主要體現在錯因剖析、變式練習上,從我自己的角度看,我也想這么做,但從來沒試過。因為很多學生並不清楚自己錯在哪裡,讓他說,要麼說忘記了不知道,要麼半天說不到正點,所以每次試卷講評效果不佳,錯了的以後仍然會錯。而王老師的這種方法,我覺得真正把原因弄清楚了也算是把問題真正弄明白了。其次是學生疑難點的變式練習,藉助多媒體課件增大課堂容量的同時,一方面反饋改正效果,一方面進行有益的拓展延伸,增大思維含量,效果非常好。上好試卷講評課的關鍵是教師課前的准備,教師通過批閱試卷必須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後備課、製作課件。本節課王老師准備充分,特別是課件製作上,能在第二、三活動前。出示活動要求,方便學生明白做什麼,怎麼做?需要商榷的是王老師對第17題的講解似乎不很到位,雖然有學生回答了旋轉中心的坐標是(5,2),也說了自己的思路。但不科學,王老師也沿用了這種方法。我個人覺得根據旋轉的性質確定旋轉中心是先找兩對對應點,接著分別作兩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最後兩中垂線的交點才是旋轉中心。其中在網格中的技巧是盡量找是「正方形」頂點的對應點,這樣容易看出垂直平分線的位置。
當然對於部分是教師講的,比如第16題和第20題的變式,我個人是贊賞的,高效課堂並不是不要老師講,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老師講效果並不差,怕就怕老師一講到底,搞一言堂。新課標中,也提到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高效課堂並不排斥接受學習。
總之,三節課反映了老師對高效課堂的不同認識和理解,都值得我慢慢學習細細揣摩,從中汲取營養,改善自己的教學。再一次謝謝大家。
本節課鄭凱老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了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設計了新穎、活潑的學生活動。成功的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我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簡明扼要、具體,便於實施,便於檢測,注重數學思想、能力的培養、兼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廣度和深度都符合數學課程標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准備的也比較充分,清楚的知道學生應該理解什麼、掌握什麼、學會什麼。本堂課很好的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
執教者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到該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本節課分為兩個課時進行。教學內容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准確的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探究函數的單調性與導數的關系,並在處理時,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層層遞進,化難為易。學生易於理解、掌握。很好的處理了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抓住知識的生長點,講授具有啟發性,層次詳略得當。對於課後作業的布置分必做題、選做題、思考題。很好的照顧到了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鼓勵學生不斷努力、挑戰自我,體現了分層教學思想。
三、教學方法
教師本堂課主要採用啟發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並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會學的目的。讓學生參與嘗試、猜想、試驗、探索與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與思維品質。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課堂效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境引入:引發學生對函數的單調性與導數關系的思考。
2、探究關系:引導學生從圖像、切線、定義三個不同的角度去探究。
3、規律總結、課堂總結:都先是學生思考回答,老師再補充完善,體現教師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教學基本功
教師的教態自然、評議清晰富有啟發性,在語言表達方面還可以簡練些,使學生感到我們的老師的語言不是羅嗦。使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語言中感覺到學習的樂趣、領受知識、訓練思維。板書設計合理;組織教學,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強。
五、教學效果
本堂課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教學任務,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思想與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實現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從學生的情況來看學生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本堂課的學習,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總之,在這節課中,老師能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讓整個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本學期黨老師開了一堂《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組內教學研討課,學案的精彩設計,課堂的娓娓道來,令在場教師收獲良多。下面是筆者對這節課的幾點體會及對「學案教學」的啟示。
1.課堂賞析
1.1教學設計——細心
作為本章的第一節課,在學案中黨老師很細心地設置了「本章導引」,雖然篇幅不多,但是卻體現了黨老師對細節的處理非常用心。另外,學案的閱讀性很強,學生閱讀學案不再像對著一張枯燥的練習卷,而是像對著一位親切和藹的老師。比如學案中的一些過渡的語言:「現在你有辦法完成問題2嗎?」「通過環節3的學習,是否給你新的啟示,你能再來完成問題2嗎?」「由以上兩步探索,你能試著完成下面的填空嗎?」語言簡練,卻非常有魅力,拉近了與學生的關系。
1.2例題選擇——細膩
黨老師的課,給聽課老師印象最深的是例題的選擇非常細膩。比如說「判斷是否有實數根」這個例題貫穿始末。從一開始學生不會判斷到完成環節一之後,學生會嘗試畫圖解決(但還不嚴密),接著探究了零點存在定理之後,學生再會想到用代數方法嚴格證明。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在不斷地更新完善,學習的慾望不斷地被調動起來。說明黨老師很好地貫徹了新課程知識螺旋上升的理念。在解決了是否有根的情況下,還很自然地追問了幾個根,非常巧妙,問題的解決不僅教會了學生用單調性驗證函數零點個數的方法,也驗證了圖像的猜想,讓學生收獲了成功的體驗。
1.3概念形成——細致
為了突破方程與函數的關系這個重難點,黨老師對此設計了表格,一來在學案中可操作性更強,二來圖表使得知識更加一目瞭然,有利於學生發現規律,總結結論,形成概念。在精緻概念方面,黨老師分別就「零點的概念」和「零點存在定理」設計了概念辨析,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認識和理解概念。可謂用心良苦。
2.課後反思
2.1定理探索——求另解還是求釋疑
在解決是否有根的問題時,學生想到要作出函數的圖像。這時候應該多問學生幾個問題:這個函數是不是已經學過的基本初等函數?不是的話,怎麼作出圖像呢?如果不知道y隨著x的變化規律,描點連圖得出的圖像是不是可靠?讓學生對自己這個方法產生一定的質疑,知道有一定的理據,但不夠完善,才會有慾望去學習另一種判斷方程是否有根的方法。如果一味順著學生的意思描點作圖,直接觀察出與x軸一個交點,就給學生一個錯覺,既然描點作圖沒有問題,也很簡單,任何函數有沒有零點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解決,那還有學習「零點存在定理」這種從解析式角度判斷零點是否存在的必要嗎?如果只是為了多學一種方法,多一種出路,學生學習的興趣點自然會下降。
2.2定理探索——注結果還是注過程
零點存在定理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黨老師的設計初衷是讓學生自主探究。但是我們看到學案中的探索太過細化,老師把探索的每一步都設計好了,挖了空,讓學生來填。而不是鼓勵學生摸著石頭過河,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結論。雖然學生看起來完成得很快,掌握得也很順利,好像是花最少的時間收到了最佳的效果。實際上,這種填空對學生而言,沒有思維容量,不是真正的探索,剝奪了學生思考的空間,不利於培養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習慣。如果黨老師能抓住前面畫圖中存在的疑惑,在學案中設計問題,「一個函數y=f(x),只要滿足,便可說明這個函數f(x)在(a,b)上有零點。」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通過同伴互助,教師指導或者是自學教材,慢慢地修正、完善定理,這應該是我們作為教師需要向學生滲透的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3.學案啟示
3.1創新欄目,優化資源配置
黨老師在學案中,設置了「本章導引」,顯然這是一個閱讀材料,目的只是讓學生了解一下本章將要學習的內容,而不需要學生花時間去解決。這個處理引導我們用學案上課時,和本節課有關的閱讀材料可以用這樣的合適的方式呈現在學案上,這樣既保證了課堂主幹部分不受細枝末節的影響,又保證了課堂內容的完整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這堂課,甚至可以把歷史上解方程的數學史話,也作為一個閱讀項目出現在學案上,讓學生感受數學發展的歷史,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
3.2有效思考,優化時間分配
黨老師在用學案上課時,很好地對時間進行了統籌分配。比如環節一,填表完成函數與方程關系的探索;環節三,看圖填空完成零點存在定理的探索,黨老師很好地發揮了學案的作用,給足了學生思考的時間,使得學生快則快學,慢則慢學,互助學習,共同提高。而對於環節二函數零點概念,因為教材中是直接給出,沒有探究的必要,黨老師也就沒有多花筆墨,可以說做到了優化時間分配。
今天聽了鄭老師的一節《函數的概念》。函數是中學數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貫穿在中學代數的始終,從初一字母表示數開始引進了變數,使數學從靜止的數的計算變成量的變化,而且變數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變數間的這種依存性就引出了函數。在初中已初步探討了函數概念、函數關系的表示法以及函數圖象的繪制。到了高一再次學習函數,是對函數概念的再認識,是利用集合與對應的思想來理解函數的定義,從而加深對函數概念的理解。函數與數學中的其他知識緊密聯系,與方程、不等式等知識都互相關聯、互相轉化。函數的學習也是今後繼續研究數學的基礎。在中學不僅學習函數的概念、性質、圖象等知識,尤為重要的是函數的思想要更廣泛地滲透到數學研究的全過程。
函數是中學數學的主體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函數又是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銜接的樞紐,特別在應用意識日益加深的今天,函數的實質是揭示了客觀世界中量的相互依存又互有制約的關系。因此對函數概念的再認識,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已經在初中學習過函數的概念,並且知道可以用函數描述變數之間的依賴關系。然而,函數概念本身的表述較為抽象,學生對於動態與靜態的認識尚為薄弱,對函數概念的本質缺乏一定的認識,對進一步學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初中是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對函數進行定義,雖然這種定義較為直觀,但並未完全揭示出函數概念的本質。例如,對於函數
如果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去看它,就不好解釋,顯得牽強。但如果用集合與對應的觀點來解釋,就十分自然。因此,用集合與對應的思想來理解函數,對函數概念的再認識,就很有必要。由於數學符號的抽象性,學生因此會望而卻步,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一學生雖然在初中已接觸了函數的概念,但在重新學習它時還是存在一定的障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對新引進的函數符號「」不甚其解。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挖掘函數符號的審美因素,以美啟真。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實踐動手的機會,為學生創設熟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計算、思考,從而理解本節內容的學習要注意運動變化觀和集合對應觀兩個觀念下函數定義的對比研究;注意藉助熟悉的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加深對函數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要重視符號的學習,藉助具體函數來理解符號的含義,由具體到抽象,克服由抽象的數學符號帶來的理解困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數學符號的能力。
1、教師以新的課改理念為指導,注重學生認識發展水平,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興趣和願望、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從統計圖的「原始信息」中,不斷鼓勵學生盡量說與別人不同的問題,多角度地去進行「選擇」、「加工」信息,直至「發布」信息,訓練學生求異思考,發散思維。
2、學生依據親身經歷的統計題材入手,找到了知識的「源」,是「有感而說」,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斷」,也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的思想。學習活動盡量讓學生感受與體驗,注重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和形成,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學習過程讓學生經歷與探索,教師引領學生把學習過程變成問題解決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角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4、關注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交流中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識。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
5、評價方式多樣靈活,教學中能夠正確使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
建議:
1、如果在學生認識統計表和統計圖後,總結出統計表和統計圖的作用,並引導學生說出統計圖和統計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這節課的效果會更好。
2、本節課的時間安排適當調整一下,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統計圖和統計表及其用途,讓學生體會學數學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及興趣。
今天上午聽了我校數學老師唐的《正弦函數圖像和性質》一節課,本節課教學設計好,製作實用性強,教學流程清楚,環節緊湊、流暢。唐老師授課思路清晰,結構嚴謹,重難點突出,講解語言精煉,板書工整,特別注重啟發引導,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營造了積極、寬松的教學氛圍。具體來說,唐老師的課有如下特點:
1.教學定位非常准
唐老師對課標的解讀、教材的分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把握到位,課堂教學中把握住正弦函數圖像及五點法畫法這一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內容展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深入理解,抓住教學的關鍵點,有效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2.製作實用性強
唐老師的製作針對性強,動畫演示效果好,很好的輔助學生理解正弦函數的圖像畫法的過程。
3.課堂駕馭能力強
唐老師上課教態自然,語言語調好,板書清楚有條理,個人基本功非常扎實,能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而且捨得把時間給學生去板演作圖、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講解解決問題過程,善於啟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公開課。
孫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節精彩的課例,他和學生對話和聲細語,每給學生一個問題,都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是急於肯定和否定,而是讓學生去甄別,讓學生的口動起來,讓學生的手動起來,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而不是追求課堂形式上的熱熱鬧鬧。
孫老師本節課上的內容是解三角形,從課堂整體設計看是合理的,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從引入看,通過學生計算,很自然地過渡到該課的內容:有的題目,在解決中,孫老師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引出了幾種方法。其中學生還提出了向量的方法,孫老師沒有否定,而是讓學生進行了嘗試,體現了孫老師的教學風格。在應用中孫老師敢於讓學生嘗試練習,暴露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通過引申拓展學生的思維。本節課通過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效果是很好的。
要說本節的問題的話,我覺得在兩個方面需要跟孫老師商榷的,一是板書,一是問題設計。板書設計可以再用心處理,把一節課的要點和難點能留下,以便學生加深印象,也利於小結時用。對問題的預設要進一步研究,要使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有思考空間,不能含糊不清,也不能過於簡單,有些問題不提也罷,在學生提出用向量時,讓學生探究可以,但是,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應及時幫助學生掉頭,指出這樣想是對的,但是這題用此法不方便。
對於學生的一些解決方法要及時總結,更要找出常用方法,用於指導此類問題的解決。
《導數的幾何意義》教學反思聽了應老師的《導數的幾何意義》,下面我談談自己在這節課中一點想法:
1、設計貼切學案的設計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設計中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牢牢地抓住了以教材為「生長點」,問題的設置很好地放在了引導學生如何學上,充分體現了授課教師力求做到:啟發與發現的結合;動手與動腦的結合;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結合。
2、實施大膽30多分鍾時間大膽得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快者快學,慢者慢學,每位同學都能在這堂中有所收獲,同時有利於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
3、適時點撥在學案實施過程中,教師是巡視,觀察,對自學比較薄弱的同學進行個輔導,而輔導形式採用「點而不破」,另對發現自學過程中多數學生難以解決的一個或幾個帶共性的問題,能夠適時地給學生指出如何尋找解決問題恰當得認識條件和方法。
4、技術嫻熟能熟練地應用幾何畫板,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發現割線逼近的方法得到切線,突破當時,對割線變化趨勢的研究。
聽了劉xx老師《方程》視頻課,收益良多,感觸頗深。這節課,劉老師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演示操作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交流各自對數學的理解,並通過相互合作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下面我就劉老師這節課,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藉助生活經驗,感悟等量關系
教學開始劉老師直奔主題,讓學生談一談對方程有什麼問題,實際實在摸底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接著展示天平,然後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兩種東西的質量關系?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聯系了生活實際,較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自由放東西的過程中較自主的體會到等式的特徵(左右兩邊相等)。
二、藉助實物演示,引導發現方程
教師出示情境圖,然後讓學生用數學算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關系?學生陸續寫出了等式,也寫出了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些都為教學方程的意義提供了鮮明的感知材料。劉老師在這時及時指出方程的定義:像x+50=100、2=5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讓學生理解x+50=100、2=500的共同特點是「含有未知數」,而且也是「等式」。在學生對方程含義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老師讓學生做幾道判斷題,通過這樣的提示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等式與方程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
三、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合作交流
劉老師在課堂上努力營造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圍,有意識的給學生創造一個探究問題的平台。本節課上通過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體驗到方程建立的過程;通過老師給出實物圖讓學生編寫方程、再互相交流,體現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協調發展,極大發揮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鞏固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
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節內容是讓學生感知什麼是方程,建立方程概念。遵循這樣一條主線,讓學生學會將普通語言轉化成數學符號語言的能力。強調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既把握通則通法,又鼓勵思維的靈活多樣。在概念建立後,讓所有學生都掌握編寫方程的要點,體現了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讓不同學生自主編方程,體現了不同人學習數學的不同感悟。
總之,為了使學生獲取「方程的意義」這部分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信心。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發現和創新能力。
⑦ 如何評價一節數學課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認識到評課作為教學研討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經常開展,其目的是通過評課找出授課教師課堂教學中成功和不足,使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改進方法,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業務能力.評課不僅可以給上課者、觀摩者以反思與啟發、更能促進評課者的教學能力.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中我們不知從哪方面去評價一節數學課.從參加數學教研評課活動來看感覺存在的是:1、重聽輕評;2、敷衍了事.那麼如何去評好一節數學課呢?我認為應從下面幾點來評:
一、明確評課內容和標准
1、評教學目標:①.教學目標確定:全面、具體、適宜,有針對性、導向性.②.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
2、評教材處理:①.知識教授得准確、科學,准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②.根據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
3、評教學程序:①.看教學思路設計: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好.②.看課堂結構安排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一節好課的結構應做到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4、評教學方法和手段:①.教學方法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是否量體裁衣、靈活運用.②.是否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③.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地用了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5.評教師教學基本功:①看板書 ②看教態: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③看語言: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④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等熟練程度.6、評學法指導:①是否明確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②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熟悉並實施.7、評能力培養: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習慣;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
8.評師生關系:①看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②看能否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9、評教學效果:(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①是否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②是否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情操目標都能達成.
我們只要按著這些內容與標准去評價一節數學課就顯得有根有據.但是我認為好的「評課」需要突出重點、歸納共點、揭示令人深思之處.如果面面俱到,就會忽略了聽課的具體過程與體驗,從而使所評價的課有失偏頗.
隨著課改不斷向縱深發展,課改的研究方式也呈現多種多樣.評課作為一種最常用、最常見與最方便的研究方式,因此,我們科學合理的運用,注重評課實效性,評課活動一定會成為課改研究乃至教學研究中有力、有效的工具.
⑧ 數學公開課評課用語是什麼
評課用語:
1、這堂課很有意義,聽後很受啟發。總的說來,師生的精神面貌、學習氛圍、課堂流程、目標落實、雙基訓練、德育滲透都做得比較好。下面簡要談談我的聽課感受,有褒有貶,說得不對之處請指正。
2、知識性、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導入,必然撥動學生的心弦,為整節課的順利進行定下完美的基調。這節課的導入就很新穎,有趣味性、啟發性,學生的學習慾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
3、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主要尺度。遺憾的是,這節課沒有明確目標(或目標制訂得不合理,形同虛設)。
公開課評課意見及建議:
1、知識點詳盡,內容豐富,條理清晰。並能適當補充相關知識。如能適當增添一些互動環節,氣氛會更好。
2、語言幽默風趣,將枯燥的講解變為生動的傳授,能引導學生有效學習,雙基落實,效果大為顯著。
3、能精選習題,題目設置有梯度,提問面向中下等學生。注意知識的銜接,運用知識遷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易懂。學生主動參與性不夠,有待提高。
4、板書工整清晰,語言流暢有條理,課堂條理清楚,題目設置有梯度,課堂容量足,要加大學生參與面。
5、教師在課堂上起到了引領、導航作用。新課程理念有所體現,但課堂內容略顯單薄,平時應注意引導學生知識的積累,豐富學生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