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學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幾點探索
數學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幾點探索 新課標要求我們以人為本,要面向發展,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要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就要把課堂變為學生自己探究知識、獲取知識的渠道。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能說的,讓學生自己說;學生能想的,讓學生自己想;學生能做的,讓學生自己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此背景下,教學應通過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或學習環境,以誘發學生進行探索與問題解決活動,使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有效教學與有意學習對立統一的基礎上,要通過師生共建合作交流與互動的課堂教學大平台,讓教師的有效教學與學生的有意義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我們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那麼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一、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
愛因斯坦認為:神聖的好奇心需要自由,強制和責任感會使觀察和探索的樂趣夭折。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應營造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環境和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到心情舒暢、輕松愉快。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敞開思維的大門,主動地思考、探究,才能暢所欲言,敢想、敢問、敢說、敢做。
要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真誠以待,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每一個學生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能促進師生雙方交流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成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同時應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學好數學的信心。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的關懷、善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學生獲得成功之際,恰是他們在觀念上樹立起主體意識、學會自主學習、成為學習主人之時。
二、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家」。人的能力並非只是靠「聽」會的,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提取真知。
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聯系、知識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本著這樣的原則: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決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決;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師寫出。如在教學「畫一條直線將一個等腰梯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圖形」這一內容時,在同學們說了七八種方法之後,一名學生忽然站起來說想教大家一種新方法,教師很快同意了。他走到講台,邊講邊畫圖:先找到梯形的中心點,過中心點畫一條直線,然後讓這條直線以中心點為軸轉起來,由這條直線將梯形分成了若干個面積相等的兩部分。課後,教師反復琢磨這個教學片段,為學生有著如此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感嘆。 三、讓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有效學習方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相互討論、爭辯,有利於形成不同思想的碰撞,最容易產生獨特的觀點和方法,最容易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最能使自己模糊的問題清晰化。因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清或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緒,挫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對沒有多大價值的問題也要盡力找出所提問題的合理部分,給予及時的肯定、表揚和鼓勵。鼓勵、贊許、肯定在激發學生靈感、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講別人沒有講過的東西。錯誤和失敗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是學生學習的自然過程。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有偉大的發現,而是後天形成的。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有問題可問。數學規律的發現既要靠直覺思維、形象思維,也要靠邏輯思維。數學推理既有歸納推理、類比推理,也有演繹推理,一般由合情推理去猜想,靠邏輯推理來證明。所以教師平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問題,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暴露思維過程。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展示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自己學會思考;在例題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去推導、證明、求解,這種思路方法是怎樣想到的,並把自己解題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來。這樣,學生在這些經歷中會逐漸學會如何思考、如何發現。最後,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是學習活動最堅實的後盾,我們要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享受成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要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的確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學習畢竟是要付出艱辛努力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分外香。」學生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具有學習內在動力和求知的迫切慾望,才會去刻苦,才會感到「苦」中有「樂」。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因此我們的數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而要做到這一點,在數學教學中就必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
Ⅱ 數學課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然而,長期以來的數學教學,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呆板,再加上數學理論的嚴謹性、思維的抽象性等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偏執和畏難情緒,從而,導致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害怕學習數學。但是,教師需要明確的是,學生以這種思想和態度去學習數學是不能實現數學課堂的高效的。因此,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Ⅲ 數學教學中怎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數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明確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就確定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那麼,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一、轉變教學理念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首先必須有正確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實施課堂教學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而這個「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合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身學習和創新的能力。誠然,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無法承擔起著個重擔。「滿堂灌、一家言、填鴨式」這種無視學生的需求的課堂教學,正如陶行知先生曾在一篇雜文中所說的,教師成為知識販賣所得伙計。久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能力的培養。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把以教師「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中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必須創設機會,多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多讓學生質疑問難等等。當然教師要扮演好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才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採用靈活多變的方式 1、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化被動為主動,學習活動對學生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有興趣的學習常常是事半功倍。反之,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感到枯燥乏味,昏昏欲睡。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我認為,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情況下,才會對學習有興趣。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學生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他們,激起學生對教師的愛,對數學的興趣。例如: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先復習面積單位直接量平面圖形面積的方法,然後提出「如果是游泳池的面積或者高樓的牆壁面積,也用面積單位直接去量合適嗎?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興趣濃厚起來了,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又如:全國特級教師劉德武老師執教的《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先讓學生計算2+2+2,接著計算2+2+2+2+2+2+2,學生就感到有些麻煩了,隨後劉老師把寫著很多個2相加的長紙條一展,說:「得幾?」學生答不上來了,感到眼前的問題用加法解決有困難了,劉老師就告訴學生這道題要用新的方法來解決。這樣抓住學生認識矛盾設疑,能迅速把學生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對新課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的學習了。
2、讓學生動手操作
新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包括了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形成構建
數學概念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動手、動腦、動口等一切操作活動,這種活動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並使學習過程中有具體的形象,且作為抽象思維的支柱,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功。例如:在圖形認識時,要求學生自己准備「圓」、「三角形」、「正方形」等圖形,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可拼出多種多樣的東西。如用以上幾種圖形可以拼成魚、汽車、機器人、拖拉機、扇子等。這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幾種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活動
為主要方式,把數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每個學生積極參與,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其教學目標中注重的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生學習的願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之以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要充分營造學生的思維空間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維,自主創新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協作能力。知識經濟呼喚人的相容於合作。合作是時代的需要,在合作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在交流時前面同學匯報,下面同學有不同意見的加以補充提高。如教學「租船」,(有餘數除法的應用一),通過創設租船的情境,運用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時我讓學生認真看圖,獨立思考,接著讓學生說一說從情境圖中得到了什麼信息,然後提出課本中的問題。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如何列式,結合實際想一想,怎樣回答問題,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思考「至少要租幾條船」的含義。這樣通過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再發現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往往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質疑問難
問題是科學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說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數學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問題。現代教學論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盡管學生學習是需要感知的),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就不會深入思考,那麼學習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層和形式上。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目的的課堂教學,就應該: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著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教材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現象,從而在學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是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注意力集中,積極地投入學習;問題意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如在「商不變的性質」時,教師出示以下一組題: (1) 320÷280 (2) (320×80)÷(280×80 ) (3)(320÷8)÷(280÷8)。讓學生半分鍾內完成,學生未完成則由老師直接寫出得數。學生必然奇怪生疑,然後老師問:「同學們發現了些什麼問題?」這樣就讓學生從「無疑」到「有疑」,「有疑」到「質疑」。讓學生換幾個數,自己試算一下結果,從中總結規律。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嘗試,主動探索,培養學生
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方式是千姿百態的,這里只是筆者的粗淺的認識和嘗試。
Ⅳ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1.轉變教育觀念,確立主體意識和主體思維方式
首先,必須轉變教育只為升學服務的目標觀,樹立教育為提高國民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目標觀。其次,轉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標准評價學生的質量觀,樹立綜合素質提高,個性特長充分發揮的教育質量觀。再次,轉變只重視少數尖子學生,而輕視大多數學生,重知識灌輸而輕能力培養的教學觀。樹立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知識學習和潛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並落實到教育實踐中去。用主體性發展去衡量學生的發展,用主體性思想來設計教育中的全部工作,使學生真正做到自主、自立、自覺、自信、自強,做學習的主人。只有轉變教育觀念,才能為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提供可能。
2.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情感關系是實現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
要給學生更多的平等和情感。教師要改變「高高在上」的傳統觀念,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在工作中要真摯地關心和幫助每一個學生,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和學生進行平等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既是他們的老師同時也是他們的朋友。教師要充分發揮「期待效應」,對學生採用激勵式教育,對其點滴進步或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千方百計地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並以各種形式(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語等)給予表揚。
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平等的師生情感關系還體現在教師要敢於把講台讓給學生,把結論置後,讓其思維並充分展示才華。如讓學生板演、讓學生矯正、讓學生實驗、讓學生歸納總結等。
3.改革優化課程體系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從優化課程體系做起。要改革過去教學內容單一的學科課程,形成以必修課、活動課、選修課和研究課三大板塊的課程體系。
4.改革教學模式,實施綜合模式教學
教學過程本身的復雜多變性及學生主體發展的豐富多樣性也決定了教學模式不可能是單一的,普遍適用的。如啟發式、探究式、自學輔導式、復習課的研究性復習模式、講評課的雙研式模式、各種課型的教學模式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不僅會使教學結構豐富多樣,課堂生動活潑,而且可以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完善學生的主體人格。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無論運用哪一種教學模式,教師都要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教學內容組織教學,使課堂教學結構與教材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認知結構相一致,以利於學生接受、內化知識,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並通過知識的運用,外化為能力;都應特別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情景的設計、學生多感官乃至全身心的參與,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 「動」起來、「活」起來,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5.實施分層教學,促進主動發展
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性,區別對待地設計和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優化的發展。或理解為,分層次教學就是在班級教學中,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從優、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規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學習人人有興趣,個個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充分的發展,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6.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提高課堂效率,優化心理環境,優化思維過程,優化信息反饋,優化教學效果和節奏。使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地傳輸給學生。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具體,變重結論為知過程,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將教學內容內化為意識材料,促進思維活動,不斷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7.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評價應做到:①有彈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應肯定。②不僅評價活動結果,而且更要評價活動過程。尤其是對活動中學生的積極參與、發揮的主觀能動性及表現出的良好個性品質給予評價、鼓勵。這樣,更能發揮評價的教育與激勵作用。③變學生評價的客體為評價的主體。對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情況及結果不僅僅是教師去評,還可以讓學生自評或互評。
Ⅳ 數學課堂怎樣體現學生為主體
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教學
摘要:
在數學教學中要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
實踐緊密地結合,
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教師的
作用在於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建立
「
以學生為主體
」
的數學教學
方式,有利於學生去探索、創新。究竟怎樣建構
「
以學生為主體
」
的數學教學方式
呢?本文主要針對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
:
數學課堂、發散思維、學生主體,評價,質疑,創新
從傳統的課程標准到新課程標准,教師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教,
學生學的單調的關系,而新課程標準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師生關系。
在我
的教學生涯中,
我不斷地實踐,
不斷地探索,
下面我將對我這些年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進行
闡述:
一、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傳統的數學教學把數學結論直接告知學生,
忽略了探究過程。
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
生學習知識時一知半解,
似懂非懂,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出現嚴重「消化不良」,
加重
了學生學習負擔。我在教學實踐中,
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並注重抓了學生的學習的過程,在
數學教學中把重點放在揭示各個知識形成的方法,
展示學習新知識的思維過程,
讓學生通過
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
掌握規律。
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展多種思
維方法和有了多個模式學習方式。這樣使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我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採用「觀察
--
猜想
--
歸納
--
驗證
--
應用」的教學方法,
這一流程體現了知識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
想、歸納、驗證的思想和數形結合的思想.另外,我在探索的過程中補充了一個倒水實驗,
效果很好,它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了,不是所有三角形三邊都有
a
2
+ b
2
= c
2
的關系,只有
直角三角形三邊才存在這種關系,
並且實驗很具有直觀性,
便於學生理解,
而且是在學生的
學習疲勞期出現,達到了再次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一舉多得。
除了探究出勾股定理的內容以外,
本節課還適時地向學生展現勾股定理的歷史,
特別是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運用方面的成就,
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培養學生的民族
自豪感和探索創新的精神.
練習反饋中既有勾股定理的基本應用,
還有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
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成就感,
又使學生深刻了解勾股定理的廣泛應用.
讓
學生總結本堂課的收獲,
從內容,到數學思想方法,到獲取知識的途徑等方面.給學生自由
的空間,鼓勵學生多說.
這樣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本節課歸納總結,感悟點滴,使學生將知
識系統化,
提高學生素質,鍛煉學生的綜合及表達能力.
作業為了達到提高鞏固的目的,期
望學生能主動地探求對勾股定理更深入的認識、拓展學生的視野.
這節課,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跟傳統的直接告訴學生
「勾
股定理」是什麼比起來,效果要好得多。
二、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沒有得到
充分的發揮,
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
例如初二數學「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教
學中,
有的教師過多講解、
分析和說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而不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去探索並
推導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的由來,
這樣會反而適得其反,
學生有可能思路很亂,
理不清
條理。
因此,我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
從而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了不等式的
基本性質。
三、正確評價學生
學生有個體差異,所以老師要因材施教,
正確評價學生。
對於學習成績差的學生,
不能
給他們扣上「差生」的帽子,我認為平時我們所說的「差生」
,就是身上有閃光點,但是這
些閃光點並沒有得到發現,暫時隱藏了光茫的學生。
首先,應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差異。正如世界上尋不見完全雷同的一對樹
葉一樣,人海茫茫、
教海無邊,
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不會找到能適合任何
學生的一種通用的教學方法。
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去關注、
去研究學生的差異,
以便找到個
性化教學的科學依據。
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
允許不同的學
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其次,在評價學生時,我注意麵向全體學生。傳統的教師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評價
的惟一尺度,
這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潛能,
使他們成為應試教育下潛在的犧牲品。
因此我們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
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通過評價幫助學
生認識自我,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最後,提高現代評價尺度和質量。現代評價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語言邏輯和數理邏
輯方面的發展,
因此我注意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建立新的評價指標和改革評價方法,
發展學生
其他各個方面的潛能。
Ⅵ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摘要: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更注重學生個性的養成、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本文結合當前中學數學課改精神和筆者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論述了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對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數學教學;學生主體作用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新課標注重學生個性的養成、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並且要求在加強基礎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還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貫徹數學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就強調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索,重視學生參與實踐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環境,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個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有可能出現創新思維的靈感。相反,在壓抑、恐懼的心理狀態下,很難有所創造。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處於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首先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相長的前提。其次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尤其不能歧視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只要講究學習方法,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就能成才。實踐證明,能使學生尊敬、信賴並且喜歡教師,學生都喜歡上他的課,而不喜歡上不尊重學生的教師的課。教師要給予學生關心和幫助,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適時、耐心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使其主動去改正,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所以要使課堂教學達到有效而且高效,就要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
其次,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情感、專注的精神、豐富的聯想、生動的講解、精美的作圖、嚴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嫻熟的運算技巧等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他們學好數學的情感,激勵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使他們感到親切,可敬,產生情感交融的慾望。
二、 調動學生主體的學習動機
在影響學習效果的許許多多變數中,學習動機是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學習活動的.催化劑,並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認真思考,主動探索未知領域。實際教學中,筆者常常向學生介紹數學發展史、數學家故事、趣味數學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筆者在講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展開式時,就向學生介紹關於楊輝三角形的故事,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又如:在講解「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都大於第三邊」時,筆者就讓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實際應用的例子」。又如,在「扇形統計圖」教學中,筆者考慮到學生在小學就已有了對扇形統計圖有初步的了解,於是除了課前安排學生收集報刊雜志中的扇形統計圖之外,還請學生以四人一組為單位,請他們對班級中來自不同區域的學生數量情況進行調查登記,通過課前預習,自己先試著繪制一張扇形統計圖,並分別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由於課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因此,每個學生對上課的內容都有很大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有顯著的提高。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啟發,喚起學生心理上的學習動機,並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三、創設問題情景激發興趣,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情景教學法可使學生彷彿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一種情景交融的對話。「情境教學」能開闊學生視野,啟迪想像,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在教學中可利用實地場景創設情境教學,也可設置問題情境教學,創設情景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教師設問方式,也可以用作業方式提出;既可以以新舊教材方面改進,也可從學生日常經驗引進。不管哪種方式,都要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的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興趣。學生會不自覺地進入角色,其主體作用也就易發揮。
例如《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數》網路環境的教學設計方案中,創設情景:
師:如果將方程X+Y=8利用等式的性質變形就可得到Y=8-X,同學們能聯想到什麼?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的問題,一邊思考方程和函數形式之間的關系。
學生對知識和經驗的獲得是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依據的。貯存在頭腦中的知識和經驗如何與來自各方面的信息產生作用是由情景來激發的,只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隨時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他才能積蓄解決問題的能量,完成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定理、法則、公式的推導、證明和歸納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華羅庚說過:「學習數學最好到數學家的紙簍里去找材料,不要只看書上的結論。」在教學中,對於數學的定理、法則、公式的形成,大致分兩種情況:一是經過觀察、分析,用不完全歸納法或類比方法得出結論,再尋求邏輯證明;二是從理論推導出發得出結論。因此,教學中應根據命題的形成過程所體現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歸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提煉過程。通過創設實際問題情境,在足球比賽中,贏球數和輸球數是一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若規定贏球為正,則輸球為負,從而可根據球隊在一場比賽中輸贏球的各種情況列出加法算式,並由其實際意義得出算式的結果。讓學生通過對加法算式的觀察、分析,歸納、概括出加法法則,從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養成用數學的意識。初步感受探索與成功的樂趣,獲得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Ⅶ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貫穿於義務教育的始終,而要想充分體現數學的價值,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師就要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新課標的要求.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非常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數學教師應當變課堂教學的主宰者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中真正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數學思想以及解題方法,才能夠更好地將其應用於生活實踐,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那麼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筆者將在本文中對這一問題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主宰著整個課堂,而學生只能是被動的學習者,只能在單一的教學模式中枯燥地聽講、重復地練習,只為了能夠在考試、升學中取得好成績. 但是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往的教學模式呈現出了很多的弊端,忽略了學生的作用,忽略了他們綜合能力的培養. 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初中數學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不能把學生當成知識灌輸的接受者,而應當確立他們的主體地位,使自己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要認識到學生的學是不能被教師的教所取代的,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容忽視,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有真正的發展和提高. 此外,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數學教師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角,他們是發展中的有潛能的個體,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他們,並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開發他們的潛能,使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體現.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實踐研究證明,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探究知識,需要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才能夠暢所欲言,使自己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提供堅實的基礎. 首先,初中數學教師要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淵博的知識、自然得體的教態以及公正的評價態度、和藹可親的形象等在學生心中樹立較高的威信,這樣教師才能夠有強大的感染力、號召力,才能引起學生的尊重、理解、信任,才能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其次,數學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由大膽地提出問題、發表見解、表達觀點等,即便是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全面,教師也不能立即打斷或否定,而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之後再對他們加以引導,這樣就能夠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的主體性得到體現. 三、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包括的定義和性質等專業術語比較多,而且表述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這不僅給數學教學帶來了困難,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也給學生運用這些定義、性質等解答練習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這些在教師看來很簡單的內容卻成了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抓好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過渡這一環節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動腦來演示和經歷知識獲得的過程,進而激發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 比如,當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某個概念的定義和性質時,學生可能會出現思考卡殼的現象,這時教師不要急於引導,而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來思考、演算、探究,或者通過小組合作來幫助學生探究某一數學概念的實質. 這種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獲得的知識要比教師講解和傳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我們初中數學教師要多為學生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創設合作交流的時機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創造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探究中,並自由地、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就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比如,在討論課上,教師要精心設置討論的主題,並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主動地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 此外,數學實驗可以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應用意識,還能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的狀態,充分發揮其課堂主角的作用. 例如「勾股定理」的教學,如果直接向學生揭示定理並加以證明,教師既省時又省力,但是學生的理解卻並不深刻. 倘若設計成一個實驗,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從三角形的旋轉中去發現勾股定理及證明方法,就能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從原有的知識中自然「生長」出新的知識.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當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他們去動手動腦發現知識,並且多為他們創造合作交流的機會,這樣就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以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Ⅷ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一、靈活駕馭教材,科學設計教學過程,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的前提。
素質教育的本質是學生的主體性教育。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就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認真鑽研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准確把握教材,制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設計教案,組織練習等。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不同教學方法,以數學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學生,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能開啟思維的閘門,能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學習。例如:義務教材第七冊的「筆算乘法」中的例6:「一個糧店三月份售出麵粉674袋,每袋重25千克,一共售出麵粉多少千克?」教材在講過「25×674=16850(千克)」以後,接著又給出,「也可以這樣列算式,674×25= (千克)。」這是以往小學數學教材中從未出現過的解法。甚至有的學生這樣做了,教者一概視為錯誤。對此,同行們也有一些異議,認為如此列式,違反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其實不然,因為事物並非一成不變的,所列算式:「674×25」我是這樣理解的:從674袋麵粉中,每次每袋取1千克並放成一堆,則一堆重674千克,而重復剛才的工作,總共可得25堆,要求總重量,故列算式674×25= (千克),完全符合情理,而且在學生已經理解整數乘法意義的前提下,教材靈活地給出這一解法,正是對傳統解題方法的一種突破,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學生就乘法應用題在計算上提供了新的天地,也可以說是一種「松綁」,同時,教材這樣處理,也為第八冊乘法交換律的教學作鋪墊,為以後代數知識學習作孕伏。所以說,一旦領會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不僅有利於把握教材,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取得了課堂教學的主動權,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動口、抓關鍵,突出重點,把學生始終擺在主體地位上,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 二、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的保證。
民主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保證實現主體性教育的重要條件,因為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保障。陶行知先生早就在《創造兒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如果大量開發創造力,大量開發人才礦中之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課堂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1、 把微笑帶進課堂
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抱有的期望,通過態度、表情、行為等方式,用微笑的形式將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勵,從而更加相信教師,給予教師以積極主動反饋。這樣,能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特別是學困生能消除畏懼心態,輕松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
2 、把競爭帶進課堂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並不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標准,非智力因素和情感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老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
3、 把鼓勵帶進課堂
學習成功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我們積極推行運用鼓勵評語,激勵學生進步 的教育思想。課堂上對學生任何學習行為都給予及時而積極的評價:「好」、「對」、「不要著急」、「慢慢說」、「有進步」、「真了不起」……作業批改寫激勵性評語,課余時間完成書上帶*的習題或思考題,課堂上全班通告表揚鼓勵。
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的關鍵。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現代教學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應體現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自身智力活動的內化這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才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智慧的發展。
1、尊重主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現代教學論基本觀點之一就是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展,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課前我讓每個學生自己准備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各一對,課上讓學生先用多對三角形擺一擺,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擺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通過分組討論,同學們拼成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然後,我問學生這三種圖形有什麼關系?學生回答: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後,再讓學生思考: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系?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於三角形的高。最後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三角形面積的關系推匯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數學中的符號、概念、判斷、推理,如果通過藝術化的講課,融抽象知識於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以數學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學生,那麼學生就容易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可以首先通過放有關小紅過生日的錄音故事,讓學生回答下面問題:(1)故事裡講了一件什麼事?(2)小紅幾歲了?正過第幾個生日?你是怎樣知道的?(從點燃10支蠟燭得知她10歲了,正過第10個生日)。(3)小紅的爺爺為什麼才過了15個生日呢?(4)故事裡涉及到哪個時間單位?(年、月、日)教師由此十分自然地引入新課,板書課題。對於爺爺只過了15個生日的原因在此留下個「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知,最終自已解決疑問,原來爺爺是2月29日出生的,4年才能過一個生日。在教學到平年、閏年的判斷這一問題時,可採用學生考老師的方法,吸引學生探尋規律,教師可有意識地激發學生,你們只要告訴我哪一年,我不用看年歷卡就能馬上說出這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二月多少天,全年多少天,不信咱們試試看?當教師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時,學生一定感到十分奇怪,自然很想知道其中的奧妙,這時再恰到好處地講述其中的竅門規律,即,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時,這年一般是閏年,否則就是平年。這樣教學,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的藝術性。
3、 重視操作,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皮亞傑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絡主客觀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那種重教法、輕學法的狀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較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創設學生活動的空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去發現、認識、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發展自已的認知結構。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學具、教具讓學生分一分、擺一擺、拼一拼、數一數、說一說,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例如:我在教學測量「圓的周長」時,從學生以前所接觸的平面圖形都是能用直尺准確地測出周長,而對測量閉合曲線是件新鮮事,我根據學生愛動的特點,從學生動手操作來安排教學活動。我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用直尺和細繩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同學們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學生人人動手參與,你搞這個實驗,他搞那個實驗,氣氛十分活躍。爾後,學生紛紛發表自已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動的辦法測出這幾個圓的周長的」,有的說:「我認為用滾動的辦法有它的局限性,假如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辦法比較好。」我先肯定分們的思維方法,然後用滾動、繩測的方法模仿演示,並在黑板上做上記號。當學生找出幾種測量方法之後,我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實驗:用細繩的一端系著鈕扣,手拿著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鈕扣在空中畫一個圓。這就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明白:用滾動和繩測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然後我問:「同學們,我們能不能找到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有效的辦法呢?」這樣,通過啟發、引導就把教學過程引向了深入,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接著,我用投影顯示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後留下的痕跡。問「同學們,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麼關系?」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最後得出了: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識,並促進了知識內化。
教育的真正意義是在於發現人的價值,挖掘人的潛能,發揮人的個性。而每一個學生既是活生生的主體,又是素質教育的承擔者和體現者。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釋放學生的潛能和才華,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准確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教學目標,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一點一滴做起,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培養出「會學習、會生存、會創造、會開拓、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
探究主體性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
可以的啊,我給你就行。
一、轉變思維,
明確學生發展的主體性
教師首先要透徹地理解學生主體性的含義,只有這樣,才能清楚地知道發揮學生主體性應從何入手、怎麼發揮,才能更好地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那麼,學生的主體性究竟是什麼呢?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在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處理同外部世界關系時所表現出的功能特性。其含義包含三個方面: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主,是指學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獨立的意識及見解;主動,是指學生要有積極的心態和主動精神;創造,是指學生要有創新意識、創新品格和創新能力。教師明確了學生主體性的含義以後,才能更好地指導教學,才可以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張揚和發揮。學生主體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於教師習慣於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造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因此就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並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教師要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只有師生之間平等了,學生的主體性才能發揮,或者說學生才敢發揮自己的主體性。
可採用靈活多變的方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1、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化被動為主動,學習活動對學生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有興趣的學習常常是事半功倍。反之,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感到枯燥乏味,昏昏欲睡。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我認為,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情況下,才會對學習有興趣。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學生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他們,激起學生對教師的愛,對數學的興趣。
2、讓學生動手操作
新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包括了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形成構建數學概念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動手、動腦、動口等一切操作活動,這種活動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並使學習過程中有具體的形象,且作為抽象思維的支柱,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功。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其教學目標中注重的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生學習的願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之以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要充分營造學生的思維空間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維,自主創新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協作能力。知識經濟呼喚人的相容於合作。合作是時代的需要,在合作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在交流時前面同學匯報,下面同學有不同意見的加以補充提高。
4、質疑問難
問題是科學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說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數學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問題。現代教學論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盡管學生學習是需要感知的),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就不會深入思考,那麼學習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層和形式上。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目的的課堂教學,就應該:
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著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
另一方面通過學習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師要根據教材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現象,從而在學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是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注意力集中,積極地投入學習;問題意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嘗試,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自主閱讀,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課堂交由學生,教師作總結
1.轉變教育觀念,確立主體意識和主體思維方式
首先,必須轉變教育只為升學服務的目標觀,樹立教育為提高國民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目標觀。其次,轉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標准評價學生的質量觀,樹立綜合素質提高,個性特長充分發揮的教育質量觀。再次,轉變只重視少數尖子學生,而輕視大多數學生,重知識灌輸而輕能力培養的教學觀。樹立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知識學習和潛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並落實到教育實踐中去。用主體性發展去衡量學生的發展,用主體性思想來設計教育中的全部工作,使學生真正做到自主、自立、自覺、自信、自強,做學習的主人。只有轉變教育觀念,才能為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提供可能。
2.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情感關系是實現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
要給學生更多的平等和情感。教師要改變「高高在上」的傳統觀念,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在工作中要真摯地關心和幫助每一個學生,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和學生進行平等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既是他們的老師同時也是他們的朋友。教師要充分發揮「期待效應」,對學生採用激勵式教育,對其點滴進步或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千方百計地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並以各種形式(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語等)給予表揚。
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平等的師生情感關系還體現在教師要敢於把講台讓給學生,把結論置後,讓其思維並充分展示才華。如讓學生板演、讓學生矯正、讓學生實驗、讓學生歸納總結等。
3.改革優化課程體系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從優化課程體系做起。要改革過去教學內容單一的學科課程,形成以必修課、活動課、選修課和研究課三大板塊的課程體系。
4.改革教學模式,實施綜合模式教學
教學過程本身的復雜多變性及學生主體發展的豐富多樣性也決定了教學模式不可能是單一的,普遍適用的。如啟發式、探究式、自學輔導式、復習課的研究性復習模式、講評課的雙研式模式、各種課型的教學模式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不僅會使教學結構豐富多樣,課堂生動活潑,而且可以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完善學生的主體人格。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無論運用哪一種教學模式,教師都要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教學內容組織教學,使課堂教學結構與教材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認知結構相一致,以利於學生接受、內化知識,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並通過知識的運用,外化為能力;都應特別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情景的設計、學生多感官乃至全身心的參與,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 「動」起來、「活」起來,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5.實施分層教學,促進主動發展
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性,區別對待地設計和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優化的發展。或理解為,分層次教學就是在班級教學中,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從優、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規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學習人人有興趣,個個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充分的發展,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6.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提高課堂效率,優化心理環境,優化思維過程,優化資訊反饋,優化教學效果和節奏。使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地傳輸給學生。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具體,變重結論為知過程,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將教學內容內化為意識材料,促進思維活動,不斷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7.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評價應做到:①有彈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應肯定。②不僅評價活動結果,而且更要評價活動過程。尤其是對活動中學生的積極參與、發揮的主觀能動性及表現出的良好個性品質給予評價、鼓勵。這樣,更能發揮評價的教育與激勵作用。③變學生評價的客體為評價的主體。對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情況及結果不僅僅是教師去評,還可以讓學生自評或互評。
Ⅸ 淺談數學教學中怎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淺談數學教學中怎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
一、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通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教師應操縱或控制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的各有關變數。在許許多多的變數中,學習動機是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有意義學習活動的催化劑,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對學習積極准備,集中精力,認真思考,主動地探索未知的領域。在實際教學中,向學生介紹富有教育意義的數學發展史、數學家故事、趣味數學等,通過興趣的誘導、激發、升華使學生形成學好數學的動機。例如,在講解等差數列前幾項和公式時,介紹歷史上關於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在講解復數的概念時,通過介紹虛數單位「i」的來歷,使學生了解復數的產生和數的發展歷史。引導學生向數學知識領域近進;在講解橢圓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思考油罐的側面曲線具有什麼性質,這樣通過問題的引導啟發,喚起學生心理上的學習動機,形成學習數學的心理指向。
教學中,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方法很多。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難為易,又使學生倍感親切;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能激勵學生積極投入探求新知識的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肯定;組織競賽;設置愉快情景等,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不斷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堅持這佯做,可以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啟智功能,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
在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眼、耳、鼻、舌、身多種感官並用,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 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
1.讓學生多觀察
數學雖不同於一些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能讓學生直接觀察實驗情況,得出結論,但數學概念的概括抽象,數學公式的發現推導,數學題目的解答論證,都可以讓學生多觀察。
2.讓學生多思考
課堂教學中概念的提出與抽象,公式的提出與概括,題目解答的思路與方法的尋找,問題的辨析,知識的聯系與結構,都需要學生多思考。
3.讓學生多討論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質疑、討論、設問可討論,問題怎樣解決可討論。通過討論,學生間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達到交流進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學中讓學生多練習、多提問、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
三、重視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通過創設良好的人場關系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系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現代教育家認為,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系基礎上,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因此,教師只有以自身的積極進娶朴實大度、學識淵博、講課生動有趣、教態自然大方、態度認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為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才能有較大的感召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度與學生平等交往,對他們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交往溝通、求知進娶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個性的機會,教師只有善於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例如,在討論課上教師精心設計好討論題,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群體學習環境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質量。
四、重視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動作用,通過方法指導,積極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心理過程的效率來促進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學才有路,學才有效,否則學生只會效仿例題,只會一招一式,不能舉一反三。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要盡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設計適當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學生學會一個內容後,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小結,讓學生相互交流,鼓勵並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個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學生可以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