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年級11-20的加減法怎麼教
一年級11-20的加減法可以這樣教:
1、加法:大數記心裡,小數往上數,如4+2= 把4記在心裡,往上數兩個數,5、6, 之後得出結果4+2=6。
2、減法:大數記在心裡,小數往下數,如6-3= 把6記在心裡,往下數三個數,5、4、3, 之後得出結果6-3=3。
3、家長需配合每日為寶貝出30道10以內加減法,提升孩子的算術能力,注意不要讓孩子數指頭,養成習慣不好改,培養心算能力。
4、用這些方式描述數,讓孩子猜,或者反過來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練。
5、家長說數,孩子撥數。邊撥邊說數的組成。如12是由1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貳』 一年級的加法減法怎麼教
一年級的學生還不能正確地進行抽象思維,採用以下方法,能使習慣以來擺實物來計算或者是掰手指頭來學生也能快速准確的計算出結果,另外多和孩子聊聊,讓孩子能夠清晰地明白什麼是加法什麼是減法,能夠從根部去讓孩子理解透也是非常重要的。
『叄』 一年級小學生怎樣學加減法最快有什麼小技巧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面對一年級的小孩子在算加減法的時候比較緩慢,家長也比較著急,所以說家長應該找到正確的幫方法來引導孩子。可以激發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畢竟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興趣之後,孩子才會找到對的辦法。家長可以給孩子找一些鍛煉思維的玩具,比如積木小木塊,都可以讓孩子從中學習到很多加減法的知識。
現在的科技比較發達,我們可以利用圖形來幫助孩子分析和理解有些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這些圖形上面的實際物體,都可以讓孩子能夠學習到抽象的認知。只要孩子學會了湊十法和破十法之後,還要背誦它的定律。完全熟悉之後就可以增加記憶和加減法的公式,熟能生巧,每一次的練習都會給予孩子更好的認知,家長在這個期間也要多給予陪伴和鼓勵。
『肆』 怎麼教小孩學數學加減法
怎麼教小孩學數學加減法? 作為小學數學學習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加減法運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授課的水平、學生的接收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怎麼教小孩學數學加減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怎麼教小孩學數學加減法
(一)10以內加減法的實物運用
教學大綱中對於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要求是最基礎的,所以十以內的運算也是需要掌握的。小學生一般計算十以內的加減法都會採用掰手指的 方法 ,這種方法形象直觀,是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除了手指以外的物件進行數數,比如小學生喜歡的 五子棋 、玻璃彈珠等,教師可以選十個棋子對學生進行考核,這樣邏輯性不強的小學生也能熟悉十以內加減法的運算。
(二)兩位數的加減法運算
10以內的加減法針對的是個位數的加減運算,在掌握了基本的運算規則後,教師就要教授學生兩位數的加減法運算了,兩位數的加減法先要讓學生清楚一個數字中「十位」和「個位」數所代表的意思,不能讓學生感到迷惑。比如在計算2+9=11的過程中,「11」就是一個兩位數,但是兩個1卻有著不同的意義,教師就要交給學生怎樣區分「十位」和「個位」,從一個數字的後往前數,第一個數字就是個位數,依次往左是十位數,掌握了這些基本的知識後,就可以進行兩位數和兩位數的加減法了。
在較為復雜的加減運算中,就考慮到綜合的運算手法,教師一般會教學生使用「豎式」和「橫式」的運算方式,這樣列出來就能使運算直觀准確,比如25+43=68,在計算中,25和43就應該豎式排列,個位5和3對齊,十位2和4對齊,然後進行10以內的加法,然後所得的數字橫式順序就是所得的結果。同樣的道理,例如54-24=30的計算中,豎式相減,橫式得結果,這種簡單直觀的方法讓學生清晰地認識計算規律。
(三)混合運算
在一年級後期的學習中,加減計算的靈活性增強,不再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兩位數單獨的加減運算,而是加減法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小學生遇到的實際計算,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加減混合運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之前的掌握情況採用一些新的具有技巧性的方法來講解,從而使教學效果得到大大增強。
比如56+22-12=66這個混合運算中,一般學生都會先將56+22=78計算出來,然後再計算出78-12=66,但是這樣無形中就增加了計算的時間,有時還會因為混亂出現不必要的錯誤,所以新的簡單的方法就出現了,22和12個位數相同,相減之後必然得0,這樣就降低了混合運算的難度,直介面算出56+10=66這個結果。
2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一、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求知慾
剛上課時,學生的思維一般是處於抑制狀態,注意力相對分散,還沒有進入學習狀態,這就需要老師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如在教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一課時,一上課,老師可以對學生說:「今天咱們進行一次特別的考試――學生考老師,你們只要任意說出一個最簡分數,老師就可以馬上說出這個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學生一下來了興趣,紛紛說出不少最簡分數,老師一一給予作答。起初學生還有懷疑,但經過驗算,確信老師的答案准確無誤後,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會油然而生,興趣使然,學生就會全身心投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索與學習中去。
二、設置懸疑,培養學生直接興趣
直接興趣是由學習過程引起的。內容新穎,恰當的手段等,都可能引發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強的特點,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直接興趣,使他們以積極的狀態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活動中。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創設下面的情境,上課開始讓學生計算10÷3,並要求學生精確算出結果。學生計算後發現除不盡,不能得到精確的結果。這一懸念,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下面的學習過程中去。再如教學《圓柱體表面積計算》時,一上課老師就說:「同學們,我們學校要做同樣大小的10個白鐵皮圓桶。桶高和底面半徑已知,學校請同學們幫助計算一下,需要買多少張白鐵皮,這個任務同學們能不能完成?」同學們就會想,我們沒學過,怎麼算呢?這時老師就可以說:「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計算,學會這節課的知識就能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了!」學生們情緒高漲,強烈的好勝心和求知慾就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三、深化理解,激發學生的間接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接近和深挖事物的本質及其因果聯系的實質,這一過程本身就是產生興趣的主要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深刻地理解、體驗數學的本質,感受數學本身潛在的魅力,進而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和意義,增強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形成對數學的間接興趣。如在教學《圓角分》後,組織學生進行開辦「小商店」活動,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買賣活動,把學習的知識融合到游戲活動中,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圓角分」的認識,而且使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實用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3活躍數學課堂氣氛
對話,拉近了學生對新知的認識距離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在 課前預習 中,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學生對所學內容一定有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教師要了解學生對文本的「前理解」(即學生在教師教學前的個人理解),以便搭建新舊知識的橋梁,拉近學生對新知的認識距離。學生有的前理解是獨特且正確的,為此老師要防止自己的先入之見甚至個人偏見對學生的干擾,要給學生敞開心扉說想法的空間,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交流。
但學生有的前理解具有片面性,盡管讀了教材,仍處於「未知」、「模糊」狀態,這也是很正常的,教師要善於傾聽,從中了解學生的理解方式、水平,在課堂中設置一個個循序漸進的「台階」,通過實驗操作、直觀演示,討論交流,精講釋疑等途徑組織學生探索性學習。教材是預習的載體,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他們預習時不可能深入教材。因此,教師要充分抓住知識的發展點,在對話中尋求新的發現,尋找更好的方法。對於學生已經理解了的知識,教師可以輕輕帶過,對於學生不理解的知識,教師可重點組織「攻關」、「深究」。這樣教學突出了重點,實破了難點,教師也充分了解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需,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
對話,成為學生個性展示的舞台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知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快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新課標提倡要「關注學生的生活、認知 經驗 。」在數學課堂中,只有讓學生全心投入,全程參與,取長補短,才能分享彼此的快樂,才有相互間智慧的碰撞,心靈的交融。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維和傾聽中發現問題,主動地探究知識的規律,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讓他們在活動、討論、辯理、思考中展示自己的個性,在相互的聯系中互相幫助,在合作的氛圍中,來自他人的信息為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識被他人的視點所喚醒和激活,整個對話過程充滿著學習的快樂。
在對話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融會貫通,在交流中舉一反三,在對話中精益求精。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創設了一個學習情景,又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及認識規律、年齡特點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了精加工。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歷為主線,營造了豐富的、生動的教學學習情景,賦予了教學學習活動鮮活的現實意義。在師生、生活對話中展示了數學的魅力和學生的個性發展 。
4打造數學 高效課堂
一、幽默能夠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生總是會對很多話語產生聯想和好奇,由於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是特別完善,作為教師要是嚴肅對待他們,他們可能很難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從而產生逆反心理,阻礙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而採用一種幽默詼諧的話語對待他們,就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有一次我帶實習教師到我們班上課,初次見面實習老師介紹自己說:「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好,老師姓牛,你們可以管我叫小牛老師。」只見孩子們都把手放在頭上做出小牛犄角的姿勢。我以為這位老師會尷尬。但是小牛老師馬上說:「呵呵,小牛老師不愛吃草,也不長犄角哦,呵呵。」大家都笑了,這樣就很容易地將學生和老師的心理拉近了。
建立了師生關系,我們的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根據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我認為活躍氣氛的最好方法是以游戲來調節。開展有益的教學游戲,可以有效消除數學課堂的乏味。而游戲有多種形式,比如進行口算的時候,可以用搶答、找朋友、做醫生等形式的比賽游戲,當然及時表揚也是有必要的。
二、適當地運用幽默性的語言
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但我們也不能太隨意。幽默可以使得許多教學上的難點很容易就突破也使學生掌握知識能力有所上升。例如:雞兔同籠有80個頭,200隻腿,請算出有多少雞和兔?同學們紛紛議論。卻得不出結果,有的學生說他們要是都一樣的腿就好了,於是我說:「請兔子起立站好。」大家都笑了,而且很好奇。「現在他們的腿一樣了,上面80個頭,下面多少腿?」「160隻腿。」「和原來的比少多少?」「40」。「那40條腿哪去了?」「兔子站起來了。」「那麼現在是多少兔子啊?」「20隻兔子。」學生們很開心,並且大聲歡呼。這樣的題理解起來確實有難度,但是通過這樣的語言和形象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快就回答上來。
三、批評 教育 ,溫和含蓄
數學課堂中,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表揚學生,我認為適當對學生進行批評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許多小孩子對老師嚴厲的批評有時候持逆反態度,這使得我們的教學批評收效不佳。這時教師便可以運用幽默的方式,不直接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而是要沿著學生的錯誤邏輯進行延伸,在放大到一定實質時,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錯誤,這樣便達到了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比如說:有個小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出現了錯誤。我在對其講評時說:「你們總是說不喜歡老師對學生不公,我也一樣不喜歡你們對同學偏心哦……」很多同學都覺得不好意思起來。如果能夠將這些錯誤減少到最低,在教學中給大家來點幽默,用幽默的話語告訴學生嚴肅的真理。這樣不但不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反而會使老師的形象更加高大,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得到提高。
怎麼教小孩學數學加減法相關 文章 :
★ 一年級數學減法怎麼教
★ 新一年級的小朋友怎麼學數學?
★ 幼兒園數學加減法教案
★ 怎麼教好小學一年級孩子的數學
★ 幼兒園大班加減法教案
★ 一年級怎麼學數學
★ 如何訓練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
★ 怎麼教小學一年級數學
★ 一年級數學算術怎麼教
『伍』 小學一年級數學加減法怎麼教
首先,從小就得教小孩數數,這個非常重要。然後,等到孩子從1能數到10的時候,可以教他數實物。比如屋子裡的凳子,桌子上的蘋果、老師給的糖果。然後等孩子回到家,數家裡幾口人、做了幾道菜,到了超市買東西買了幾個,只要有機會就讓他數,不要顯麻煩。只有應用到實物當中,小孩才會對數字有概念。
孩子要牢記「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湊十法簡便易行,思考過程有「一看(看大數),二拆(拆小數),三湊十,四連加」 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加剩數。
先從簡單的弄始教給孩子,比如1+1=2,1+2=3,先用實物,比如1+1就可以拿1個蘋果加1個蘋果,1個蘋果加2個蘋果,慢慢讓孩子對數字加深概念,但是小孩在學校里沒有實物,所以就再教用手指來算。
要先教孩子數實物,而不是用手指。先對數字加深概念一定要先用實物讓孩子算,再教孩子用手指。不然孩子會依賴手指,而不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
10以內的加減相關口訣:
一、10以內加法口訣
1+1=2
2+1=3,1+2= =3
3+1=4,2+2=4,1+3=4
4+1=5,3+2=5,2+3=5,1+4=5
5+1=6,4+2=6,3+3=6,2+4=6,1+5=6
6+1=7,5+2=7,4+3=7,3+4=7,2+5=7,1+6=7
7+1=8,6+2=8,5+3=8,4+4=8,3+5=8,2+6=8,1+7=8
8+1=9,7+2=9,6+3=9,5+4=9,4+5=9,3+6=9,2+7=9,1+8=9
9+1=10,8+2=10,7+3=10,6+4=10,5+5=10,4+6=10,3+7=10,2+8=10,1+9=10
二、10以內減法口訣
2-1=1
3-1=2,3-2=1
4-1=3,4-2=2,4-3=1
5-1=4,5-2=3,5-3=2,5-4=1
6-1=5,6-2=4,6-3=3,6-4=2,6-5=1
7-1=6,7-2=5,7-3=4,7-4=3,7-5=2,7-6=1
8-1=7,8-2=6,8-3=5,8-4=4,8-5=3,8-6=2,8-7=1
9-1=8,9-2=7,9-3=6,9-4=5,9-5=4,9-6=3,9-7=2,9-8=1
10-1=9,10- 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
『陸』 一年級數學減法怎麼教
一年級數學 減法怎麼教?小學數學教學中,加減法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基礎性學習的保障。所以教師應該格外重視小學生的加減法教學,不斷改進 教學 方法 ,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一年級數學減法怎麼教,希望對你有幫助!
1一年級數學減法怎麼教
一、增強小學生對數學加減法教學的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不斷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使得小學生從內心萌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進而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師設置的課堂教學環節當中。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舉一些學生熟悉的例子,如「現在需要對整個羊村的羊進行食物發放。假如懶羊羊有10塊糖,美羊羊有8塊糖,那麼大家想一想誰的糖比較多呢?那麼如果懶羊羊給了美羊羊一塊糖,現在他們誰的糖更多呢?」通過這樣的例子,學生將會更有興趣進行計算,也可以按照題目要求列出簡單的式子:10-8=2,則可以得出懶羊羊的糖比美羊羊的糖多了2塊,所以懶羊羊的糖數較多。如果懶羊羊給了美羊羊一塊糖,列式為:10-1=9;8+1=9,9=9。所以如果懶羊羊給了美羊羊一塊糖,他們兩個的糖數就會一樣多。這樣的探討與思考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同時也更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斷增強學生學習數學加減法的興趣,使得原本枯燥的數字變得有趣起來。
二、將數學加減法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新課程改革之後,更加註重對學生的素質 教育 與培養。小學數學教學也絕不例外。因此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將數學加減法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將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進而拉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為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比如在生活中,學生與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者交水電費,刷公交卡等,都可以成為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數學學習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有用素材。只要教師善於發現並且對這些內容加以利用,學生必然會在潛意識里樹立起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將會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不斷探究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之後的數學學習提供幫助。
三、創設合理的情景幫助學生激發熱情
創設適當的情景,也將有利於幫助小學生進行數學計算。因為小學生本身年齡較小,所以對於枯燥的數學學習,難以集中注意力。而良好的情景創設則可以使得小學生在一種相對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比如教師可以將課堂創設成文具用品店,然後教師自身作為商家,由學生扮演顧客,來到店鋪中購買一些文具。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一支鋼筆的價錢為10元,一個 筆記本 的價錢為5元,現在你們的手裡有20元,請問我應該找回你們多少錢。對於一些數學知識掌握較為深入的學生,教師還可以讓其不斷拓展思路:如果剩下的錢再讓你們買其他東西,算數本5角,鉛筆1元,橡皮1元,請問可以買哪些東西?或者有幾種買法?通過這樣的形式不斷讓學生思考。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利用數學加減法進行運算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斷增加。
2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
一、巧舉應用,激發興趣
數學發展到今天,與社會的關聯越來越緊密,應用越來越強。強調數學教育與生活世界的聯系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對此,《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課程的內容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由於受教材的篇幅所限,教材的呈現形式往往是一些經過精心組織的、條理清晰的數學結構,他們雖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割斷了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數學對於學生來說是自己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的「解讀」,重現與還原「教材」的本來面目,讓教材真正成為學生自主開展數學學習、溝通生活與數學聯系的「有效素材」,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應當成為新課程觀下數學教師認真研究的課題。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有用數學」大概就由此得出。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後,在運用的過程中,讓學生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體驗數學的價值,體會學習的快樂,從而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巧設疑問,激發興趣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是產生求知慾望和興趣的源泉。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問題設疑來鼓勵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點燃其智慧的火花。同時青少年對事物充滿著興趣和好奇心,這也是開創思維的開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不斷提出新問題,使學生始終處於探索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與靈感,增加他們的求知慾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用設置疑問來激發求知慾望,可以吸引學生尋根究底,深入到學科知識的內核中去,從而成為不斷催發智能的刺激。如果學生形成一個善疑樂學的學習習慣,那就意味著他們獲得了一個創造力的潛能。
三、運用多媒體 網路技術 ,激發興趣
網路的廣泛使用,使現代教學媒體對數學課堂教學產生了全方位的優化作用,特別是,師生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創生出內涵豐富的數學內容,使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不再僅僅局限與書本。實踐證明,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的輔助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極強的交互性,使學生有了參與的機會,學生的 想像力 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習興趣。
3怎樣讓學生喜歡數學
(一)學生良好的回答習慣
在課堂上,學生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因此,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都會提出一些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和增強能力的問題。由於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都有急於表現的心理,如果教師不加以強調就會出現混亂的場面,學生會站起來,高舉著小手不停地喊:「老師,老師,我來,我來。」對此,筆者會給學生一個標准:坐要端正,舉手要舉左手;回答問題時要起身站直,用響亮的聲音有序地回答問題;沒有提問到的同學要安靜地傾聽同學的回答,如對同學的答案有不同意見,也不能中途打斷,要等同學回答完畢後再舉手發言。在而後的一段時里,筆者不斷強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學生就培養起了良好的回答問題的習慣,也學會了傾聽,懂得了尊重別人。
(二)獨立思考的習慣。
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批判的有創造能力的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像。」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很多時候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認真思考而完成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首先,教師要給學生提出適當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在教學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後,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記住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了嗎?」這樣的提問是沒有意義的,也不會帶給學生思考,更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提出一些有思考價值的題目後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能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下面的題目嗎?請 說說 你的思維過程。」這樣學生就能用剛學的知識思考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就會有思考的動力。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來達到對新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其次,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後不要急於讓學生回答,而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學生有了發現,才會產生和同學交流的願望,產生思考的興趣。
(三)良好的書寫習慣
很多教師認為,學生的書寫格式不重要,只要解題正確就行。其實書寫格式可以看出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因此,在教學中,筆者嚴格要求學生規范格式,認真書寫。如在做計算題時,筆者要求學生先對作業本版面做好規劃,書寫時上下左右要對齊,書寫要工整等。筆者常教育學生,不管做什麼,都要用心認真地對待。盡管教師在學生做題時會經常提醒,但學生仍會出現字不工整、書寫格式不規范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教師耐心地指導和教育,及時讓學生糾正。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數學是一門嚴肅的科學,容不得一點馬虎,只有對學生嚴格要求,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才能培養學生做事一絲不苟的態度。
4數學課堂氣氛的營造
一、充分估計學生
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空間大了,意味著傳統的預設內容要相應地減少。而「開放」往往帶來「無序」,這就要求教師在備教案的同時,更要注重備學生,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進程中的可變性。也就是說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應盡可能地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多考慮一些。這樣能使我們在應對課堂非預期信息時思路相對寬一些,心態相對穩定一些。例如,筆者曾聽一位教師執教的《圓的認識》,就是一節典型的動態生成的課。一節課中的三個主要環節,都是先由學生操作,再自行 總結 ,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課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在練習紙上試畫兩個圓,要求一個比「我的臉」稍小一些,一個比「我的臉」稍大一些,教師給了學生擁有充分的活動和體驗時間。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後,教師請幾個學生用語言描述怎樣才能滿足這一條件。學生的語言明顯存在個性差異,教師非常善於捕捉學生的想法,及時地作出針對性引導,雙方產生積極的互動,最後得出結論「圓規兩腳尖之間的長度決定圓的大小」。學生在這個生動活潑的體驗過程中,積極參與,主動探索,顯示出聽課者事先無法預料到的動態生成能力。
二、善於傾聽學生
學生是一個個不斷發展充滿活力的個體,有時學生的思維可能超越教師,因此,對於課堂上學生突然出現的新穎而奇特的想法,教師要善於傾聽。首先教師要有傾聽的意識,要時時想到自己是組織者、引導者,捨得放權,捨得讓學生說;其次要有傾聽的耐心,要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教師輕易否定或隨意打斷學生的回答,就會壓抑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扼殺學生的創造思維;此外要注意傾聽的方法,要給予學生適時的點撥、必要的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善於傾聽既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也是教師的一種教學藝術。通過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反饋信息,而且可以預測師生互動的大致走向,從而更好地調控課堂教學。如筆者在教授兩位數加兩位數(28+13)時,在學完一般方法後,便提問「還可以怎麼算?」鼓勵孩子提出其他計算方法。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筆者發現有個孩子的見解與眾不同,但詞不達意,小臉漲得通紅,意思是「不一定非得從個位算起,也可以從十位算起」。見此情景,筆者及時進行引導「先估算3+8是否滿十,夠十,就在十位上加十,十位上變為2+1+1=4,個位上見8想3-2=1寫1。這樣想就不會忘記進位了。」在筆者的幫助下,孩子終於把自己獨特的見解表達清楚了。孩子笑了,其他孩子也紛紛伸出大拇指誇獎,大家為該同學釋放的潛能而喝彩。
三、發揮教學機智
教師對課堂非預期信息的出現,往往沒有思想准備,也沒有作進一步思考與分析的時間,既不能立即下結論,也不能不理不睬。這時,教師就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採取「暫緩評價」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再闡明自己的想法,或者讓其他同學先發表意見,為自己的教學處理贏得時間。
一年級數學減法怎麼教相關 文章 :
1. 一年級數學學習七大方法
2. 怎麼教好小學一年級數學
3. 一年級數學算術怎麼教
4.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5. 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6.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7. 一年級數學題怎麼教
8. 一年級數學《數數》教學方法
9. 一年級怎麼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