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數學文化
本系列博文試圖從「普通人」(指那些不從事數學研究、數學教學等與數學直接相關行業的人們)的視角探討數學文化.為了適合這些人的數學基礎,力爭
不以過高深的數學知識為載體
,希望具有初中知識就能讀懂.
「數學文化」一詞的出現不過20年左右,並且是逐漸進入普通人的視野的.我說的「普通人」是指那些不從事數學研究、數學教學等與數學直接相關行業的人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數學文化」一詞,並試圖了解它的准確含義,這說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也說明人們已經願意從文化的角度關注數學,更願意強調數學的文化價值.
數學本來就是與人們聯系最緊密的一個知識領域,一個「學科」.它與「語文」一樣,被認為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和工具,也是人們生活的最基本的技能.有人甚至說,一個人如果「不識數」要比「不識字」還難以在社會上生活,可見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
但是說到「數學文化」,大多數人還是很難對它有一個明晰的認識.數學文化當然不是指數學知識,不但不是指「識數」、「算術」這樣最基礎的數學知識,而且也不是指「幾何」、「代數」、「微積分」以及更高深的數學知識.
一般認為,數學文化是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廣義上還包括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
還包括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等.
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說法:當一個人學習了許多數學知識以後,如果把所有的數學知識都忘掉或都「抽出去」,剩下的就是數學文化.而這些數學文化在人的頭腦中落戶,則形成一個人的「數學素養」.
因此,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並不全在於它的應用,因為事實上,的確是大多數人學了高等數學以後,一輩子都沒有用到那些知識,那些概念、定理、公式幾乎都忘了,甚至中學學到的數學知識也有很多沒有用到過.但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訓練,使其思維更具條理性、敏捷性、深刻性,他們會有更多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他們比沒有學過這些數學知識的人要「聰明」許多,這就是數學文化在起作用.
數學文化已經引起教育界以及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很多大學已經開設「數學文化」課程,《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年頒發)已經正式把數學文化做為新的重要的活動內容專門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也越來越重視數學文化的滲透.
說到這里我還想到,竟然有人提議高中文科學生可以不學數學,這顯然不僅是荒謬的,而且是與素質教育思想背道而馳的,甚至是「反智主義」.
B. 數學文化是什麼
數學文化:
狹義: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
廣義:除上述內涵以外,還包含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等。
在即將公布的高中數學課程標准中,數學文化是一個單獨的板塊,給予了特別的重視。許多老師會問為什麼要這樣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20世紀初年的數學曾經存在著脫離社會文化的孤立主義傾向,並一直影響到今天的中國。數學的過度形式化,使人錯誤地感到數學只是少數天才腦子里想像出來的「自由創造物」,數學的發展無須社會的推動,其真理性無須實踐的檢驗,當然,數學的進步也無須人類文化的哺育。於是,西方的數學界有「經驗主義的復興」。懷特(White)的數學文化論力圖把數學回歸到文化層面。克萊因(Kline)的《古今數學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數學》、《數學:確定性的喪失》相繼問世,力圖營造數學文化的人文色彩。
國內最早注意數學文化的學者是北京大學的教授孫小禮,她和鄧東皋等合編的《數學與文化》,匯集了一些數學名家的有關論述,也記錄了從自然辯證法研究的角度對數學文化的思考。稍後出版的有齊民友的《數學與文化》,主要從非歐幾何產生的歷史闡述數學的文化價值,特別指出了數學思維的文化意義。鄭毓信等出版的專著《數學文化學》,特點是用社會建構主義的哲學觀,強調「數學共同體」產生的文化效應。
以上的著作以及許多的論文,都力圖把數學從單純的邏輯演繹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來,重點是分析數學文明史,充分揭示數學的文化內涵,肯定數學作為文化存在的價值。
進入21世紀之後,數學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個重要的標志是數學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體察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互動。
C. 數學的文化價值有哪些
數學是人類智慧的體現,是人類偉大的創造。
首先數字,加減法,各種圖形,三維、四維到高維空間,都是人類一種創造性的思維結果。數學和各種藝術形式一樣,是神奇的產物。
其次,文化最基本的載體是語言,而數學語言是科學的共同語言,也是最簡明、精確的語言。
最後,文化會作用於社會的發展。數學可以說是社會發展的關鍵動力。從手工時代到機械時代再到信息時代,社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其實數學是幕後功臣之一。沒有數學的進步,非歐幾何的誕生加速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大數據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得不說,數學是一種高級的文化,能夠影響人類的文明發展。
第一次回答問題,也許沒說到點子上,大家聊聊也不錯。
D. 數學文化知識的內容有哪些
數學文化知識的內容有如下:
1、數學發展史與人類發展史表明,數學一直是人類文明中主要的文化力量,它與人類文化休戚相關,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中,這種力量的大小有所不同。
2、數學文化是傳播人類思想的一種基本形式;數學文化包含著人類所創造語言的特殊形式;數學文化是自然與人類社會相互聯系的一種工具;數學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數學文化具有高度的滲透性。
3、數學語言是精確的,是從不含糊的,是有條理的,嚴謹,簡潔,規范。
4、數學史上的三次危機,都是與悖論有關的,它們對數學及哲學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數學危機不僅沒有擊垮數學,反而促使了數學的發展,具有豐富的思想文化意義,促使人們對數學認識的不斷深化。
5、數學還從思維和技術等多角度為人類文化提供了方法論基礎和技術手段,從而豐富和推動了文化的發展,數學是信息時代科學文化發展的基礎。
E. 數學文化的概念是什麼
數學文化 我國數學教學的傳統? 在關於「雙基教學」的文章里,我們可以看到基礎確實很重要。但是基礎不僅僅是技能技巧,數學上過分注意技能技巧,津津樂道,迴避數學問題的本原, 忽略數學思想的領悟,也是當前數學教 育的弊病之一。這里,我們不妨借鑒音樂方面的情形. 2003年12月23日文匯報記者報道 彈蕭邦要盡量多情。有時技巧是音樂的敵人。 記者:「傅聰先生,您曾經說過,現在的年輕人彈奏技巧越來越好,能不能告訴我們,您的潛台詞是什麼?」 傅聰:「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從3歲就開始練琴,練到10多歲,基礎打得很扎實,基本技巧好得不得了,連我也很羨慕。但是呢,音樂其實他們懂的並不多,所以我說技巧有時是音樂的敵人,技巧和音樂根本是兩碼事。」 「雙基」異化 數學文化:支撐數學的基礎 音樂 不等於 音符節拍 美術 不等於 線條顏色 數學 不等於 邏輯程式 光彩照人的女王 X光照片下的骨架! 什麼是文化? 一個群體, 從事某項活動時,共同持有的信念,大家遵守的行動規則,以及公共默認的約定等的總和。 例如漢文化: 使用方塊字,語言雷同; 儒家經典作為共同信念; 社會、家族、家庭的制度; 長期積累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意識形態 宗教、節日、民俗…… 文化的界定 文化的經典定義:「所謂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乃是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 ——泰勒《原始文化》 廣義的文化和狹義的文化 廣義的文化是與自然相對的概念,它是指通過人的活動對自然狀態的變革而創造的成果,即一切非自然的、由人類所創造的事物或對象. 狹義的文化則是指社會意識形態或觀念形式,主要是人們的精神生活領域。 文化的若干特徵分析 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與多元文化。 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就當今的中國文化來說大致就有「八大板塊」構成,即中原京派
F. 數學文化是指什麼
數學文化是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除上述內涵以外,還包含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的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等。
數學的內涵包括用數學的觀點觀察現實,構造數學模型,學習數學的語言、圖表、符號表示,進行數學交流。通過理性思維,培養嚴謹素質,追求創新精神,欣賞數學之美。數學文化離不開數學史,但是不能僅限於數學史。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G. 請談談你對數學文化的理解
一、知識的探究過程是一種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首先應包括數學基礎知識,其次還包括數學基礎知識習得的過程,即新數學課程標准中提出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過程」也是一種數學文化,因為過程中包涵了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審美等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數學思維的方法,這些都是數學文化的重要一面。例如丁彩霞老師執教的《走進年、月、日》立足於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經驗,引導學生收集關於年、月、日的材料,帶領學生追溯了年、月、日知識的起點。課中,學生就年、月、日是怎麼來的?閏年、閏月是怎樣形成的?大月、小月又是怎麼一回事?一系列關於年、月、日的知識進行了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在數學文化的層面上對年、月、日的知識有了最真實的、最根本的了解。
二、將相關的數學史適時引入課堂。
在承認「數學是一種過程」的同時,我們還應引領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到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從而激發起孩子們原始而本能的熱情與沖動。數學是一門十分古老的科學數學課本中有許多知識,都是古代數學經歷了「大浪淘沙」後的「數學文化」的精華。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教材的知識點,適當回歸到厚實的「數學文化」背景中去。比如:七巧板、圓周率、勾股定理等史料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豐富的歷史淵源,了解祖先的聰明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另外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玩「24點」和「七巧板」等游戲,向學生介紹「九連環」「華容道」等中國傳統智力玩具,引導學生探究九連環的規律和不同陣式華容道的解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陶冶學生的性情,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三、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外殼。
數學的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就是把數學溶入語言之中,以展現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華羅庚曾經說過:「就數學本身而言,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不僅繽紛的生活中存在數學,多彩的文學中也暗含有數學,而且在文學中,更能體會出數學的妙趣橫生。如許喬林的一首小詩:三四五六七八隻,天上飛來又一雙,唧唧喳喳有多少,非十非千正中央。許喬林正是應用了一些數學知識生動地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百雀圖」。不僅在詩中有數學在成語也中有數學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訣,「三下二除五就把它解決了」則是算盤口訣。再如「萬無一失」,在中國語言里比喻「有絕對把握」,但是,這句成語可以聯系「小概率事件」進行思考。「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