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學的來歷(100字)
「數學」的由來
古希臘人在數學中引進了名稱,概念和自我思考,他們很早就開始猜測數學是如何產生的。雖然他們的猜測僅是匆匆記下,但他們幾乎先佔有了猜想這一思考領域。古希臘人隨意記下的東西在19世紀變成了大堆文章,而在20世紀卻變成了令人討厭的陳辭濫調。 在現存的資料中,希羅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個開始猜想的人。他只談論了幾何學,他對一般的數學概念也許不熟悉,但對土地測量的准確意思很敏感。作為一個人類學家和一個社會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指出,古希臘的幾何來自古埃及,在古埃及,由於一年一度的洪水淹沒土地,為了租稅的目的,人們經常需要重新丈量土地;他還說:希臘人從巴比倫人那裡學會了日晷儀的使用,以及將一天分成12個時辰。希羅多德的這一發現,受到了肯定和贊揚。認為普通幾何學有一個輝煌開端的推測是膚淺的。
柏拉圖關心數學的各個方面,在他那充滿奇妙幻想的神話故事《費德洛斯篇》中,他說:
故事發生在古埃及的洛克拉丁(區域),在那裡住著一位老神仙,他的名字叫賽斯(Theuth),對於賽斯來說,朱鷺是神鳥,他在朱鷺的幫助下發明了數,計算、幾何學和天文學,還有棋類游戲等。
柏拉圖常常充滿了奇怪的幻想,原因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正亞里士多德最後終於用完全概念化的語言談論數學了,即談論統一的、有著自己發展目的的數學。在他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s)第1卷第1章中,亞里士多德說:數學科學或數學藝術源於古埃及,因為在古埃及有一批祭司有空閑自覺地致力於數學研究。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是否是事實還值得懷疑,但這並不影響亞里士多德聰慧和敏銳的觀察力。在亞里士多德的書中,提到古埃及僅僅只是為了解決關於以下問題的爭論:1.存在為知識服務的知識,純數學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2.知識的發展不是由於消費者購物和奢華的需要而產生的。亞里士多德這種「天真」的觀點也許會遭到反對;但卻駁不倒它,因為沒有更令人信服的觀點.
就整體來說,古希臘人企圖創造兩種「科學」的方法論,一種是實體論,而另一種是他們的數學。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方法大約是介於二者之間的,而亞里士多德自己認為,在一般的意義上講他的方法無論如何只能是一種輔助方法。古希臘的實體論帶有明顯的巴門尼德的「存在」特徵,也受到赫拉克利特「理性」的輕微影響,實體論的特徵僅在以後的斯多葛派和其它希臘作品的翻譯中才表現出來。數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論遠遠地超越了實體論,但不知什麼原因,數學的名字本身並不如「存在」和「理性」那樣響亮和受到肯定。然而,數學名稱的產生和出現,卻反映了古希臘人某些富於創造的特性。下面我們將說明數學這一名詞的來源。
「數學」一詞是來自希臘語,它意味著某種『已學會或被理解的東西』或「已獲得的知識」,甚至意味著「可獲的東西」, 「可學會的東西」,即「通過學習可獲得的知識」,數學名稱的這些意思似乎和梵文中的同根詞意思相同。甚至偉大的辭典編輯人利特雷(E.Littre 也是當時傑出的古典學者),在他編輯的法語字典(1877年)中也收入了「數學」一詞。牛津英語字典沒有參照梵文。公元10世紀的拜占庭希臘字典「Suidas」中,引出了「物理學」、「幾何學」和「算術」的詞條,但沒有直接列出「數學」—詞。
「數學」一詞從表示一般的知識到專門表示數學專業,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僅在亞里士多德時代,而不是在柏拉圖時代,這一過程才完成。數學名稱的專有化不僅在於其意義深遠,而在於當時古希臘只有「詩歌」一詞的專有化才能與數學名稱的專有化相媲美。「詩歌」原來的意思是「已經製造或完成的某些東西」,「詩歌」一詞的專有化在柏拉圖時代就完成了。而不知是什麼原因辭典編輯或涉及名詞專有化的知識問題從來沒有提到詩歌,也沒有提到詩歌與數學名稱專有化之間奇特的相似性。但數學名稱的專有化確實受到人們的注意。
首先,亞里士多德提出, 「數學」一詞的專門化使用是源於畢達哥拉斯的想法,但沒有任何資料表明對於起源於愛奧尼亞的自然哲學有類似的思考。其次在愛奧尼亞人中,只有泰勒斯(公元前640?--546年)在「純」數學方面的成就是可信的,因為除了第歐根尼·拉爾修(Diogenes Laertius)簡短提到外,這一可信性還有一個較遲的而直接的數學來源,即來源於普羅克洛斯(Proclus)對歐幾里得的評註:但這一可信性不是來源於亞里士多德,盡管他知道泰勒斯是一個「自然哲學家」;也不是來源於早期的希羅多德,盡管他知道塞利斯是一個政治、軍事戰術方面的「愛好者」,甚至還能預報日蝕。以上這些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柏拉圖的體系中,幾乎沒有愛奧尼亞的成份。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00--?年)有一段名言:「萬物都在運動中,物無常往」, 「人們不可能兩次落進同一條河裡」。這段名言使柏拉圖迷惑了,但赫拉克賴脫卻沒受到柏拉圖給予巴門尼德那樣的尊敬。巴門尼德的實體論,從方法論的角度講,比起赫拉克賴脫的變化論,更是畢達哥拉斯數學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對於畢達哥拉斯學派來說,數學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事實上,從公元2世紀的拉丁作家格利烏斯(Gellius)和公元3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波菲利(Porphyry)以及公元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揚布利科斯(Iamblichus)的某些證詞中看出,似乎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於成年人有一個「一般的學位課程」,其中有正式登記者和臨時登記者。臨時成員稱為「旁聽者」,正式成員稱為「數學家」。
這里「數學家」僅僅表示一類成員,而並不是他們精通數學。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精神經久不衰。對於那些被阿基米德神奇的發明所深深吸引的人來說,阿基米德是唯一的獨特的數學家,從理論的地位講,牛頓是一個數學家,盡管他也是半個物理學家,一般公眾和新聞記者寧願把愛因斯坦看作數學家,盡管他完全是物理學家。當羅吉爾·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年)通過提倡接近科學的「實體論」,向他所在世紀提出挑戰時,他正將科學放進了一個數學的大框架,盡管他在數學上的造詣是有限的,當笛卡兒(Descartes,1596--1650年)還很年輕時就決心有所創新,於是他確定了「數學萬能論」的名稱和概念。然後萊布尼茨引用了非常類似的概念,並將其變成了以後產生的「符號」邏輯的基礎,而20世紀的「符號」邏輯變成了熱門的數理邏輯。
在18世紀,數學史的先驅作家蒙托克萊(Montucla)說,他已聽說了關於古希臘人首先稱數學為「一般知識」,這一事實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數學本身優於其它知識領域;而另一種解釋是,作為一般知識性的學科,數學在修辭學,辯證法,語法和倫理學等等之前就結構完整了。蒙托克萊接受了第二種解釋。他不同意第一種解釋,因為在普羅克洛斯關於歐幾里得的評注中,或在任何古代資料中,都沒有發現適合這種解釋的確證。然而19世紀的語源學家卻傾向於第一種解釋,而20世紀的古典學者卻又偏向第二種解釋。但我們發現這兩種解釋並不矛盾,即很早就有了數學且數學的優越性是無與倫比的。
查看全部6個回答
小學二年級語文輔導 提分輔導精品課程
關注數學的人也在看
小學二年級語文輔導 武漢尖鋒教育,總結歷年考試考綱...
m.whjf.com廣告
數學高中解題技巧 模考不如意..
數學高中解題技巧 ,高考如何快速提高100分,清北學霸的獨門絕技,千萬不要..
xkb.gywnzjy.cn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關於數學的來歷100字
數學(漢語拼音:shù xué;希臘語:μαθηματικ;英語:Mathematics或Maths),其英語源自於古希臘語的μθημα(máthēma),有學習、學問、科學之意。古希臘學者視其為哲學之起點,「學問的基礎」。 還有個較狹隘且技術性的意義——「數學研究」。即使在其語源內,其形容詞意義凡與學習有關的,亦被用來指數學。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1)數學名稱對什麼什麼擴展閱讀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直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繫到了一起.從那以後,我們終於可以用計算證明幾何學的定理;同時也可以用圖形來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數方程.而其後更發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積分。 現時數學已包括多個分支.創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法國的布爾巴基學派則認為:數學,至少純數學,是研究抽象結構的理論.結構,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發的演繹系統.他們認為,數學有三種基本的母結構:代數結構、序結構、拓撲結構(鄰域,極限,連通性,維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數學
2 瀏覽1001 2019-09-03
數學的來歷100字
數學,其有學習、學問、科學之意。古希臘學者視其為哲學之起點,「學問的基礎」。另外,還有個較狹隘且技術性的意義——「數學研究」。即使在其語源內,其形容詞意義凡與學習有關的,亦會被用來指數學的。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8 瀏覽129
數學的來歷。(100字到200字左右)
我國數學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上,有它卓越的貢獻。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用繩結表示事物的多少,在彩陶中繪有大量的直線、三角、圓、方、菱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對稱圖案,在房屋遺址的基地上,亦發現幾何圖形,表明遠古的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具有數和形的概念。
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缽上,有多種刻畫符號,其中丨、、、?、 等,很可能是我國最早的記數符號。產生文字之後,在殷商的甲骨文中出現了記數的專用文字和十進制記數法,並且運用規和矩作為簡單的繪圖和測量工具。《前漢書?律歷志》記載了用竹棍表示數和計算的方法,稱為算籌和籌算。在春秋早期乘法口訣被稱為「九九」歌,已經成為很普通的知識。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繁榮,產生了相當精彩和可貴的數學思想;公元前6世紀,已經有了關於簡單體積和比例分配問題的演算法,在《考工記》中記載了分數和角度的資料;到秦始皇時,統一了度量衡,並且基本上採用了十進制的度量單位,在《墨經》中提出了幾何名詞的定義和幾何命題等。《杜忠算術》和《許商算術》是最早的數學專著,但這兩部書都失傳了。至今仍保留的古代數學專著是《算數書》,全書共有60多個小標題、90多個題目,書中內容涉及了整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比例問題、面積和體積問題等、並且含有「合分」、「少廣」等數學思想。
大約公元前1世紀完成了《周髀算經》(書中大部分內容於公元前7到6世紀完成),書中記述了矩的用途、勾股定理及其在測量上的應用,相似直角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定理、開平方問題、等差級數問題,應用古「四分歷」計算相當復雜的分數運算等,此書為重要的寶貴文獻。
古代數學的著名著作是《九章算術》,大約成書於公元1世紀東漢初年,全書列舉了246個數學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共有九章:第一章「方田」介紹土地面積的計算、含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圓、環等面積公式,弓形面積和球形表面積的近似公式,還有分數四則運演算法則、約分、通分、求最大公約數等方法;第二章「粟米」介紹了各種糧食折算的比例問題,及解比例的方法,稱為「今有術」;第三章「衰(Cuǐ)分」介紹了按等級分配物資或按一定標准攤派稅收的比例分配問題、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問題等;第四章「少廣」介紹了已知正方形面積或正方體體積,求邊長或棱長的開平方或開立方的方法,已知球的體積求直徑的問題等;第五章「商功」介紹了立體體積計算,包括長方體、稜柱、棱錐、稜台、圓柱、圓錐、圓台、楔形體等體積的計算公式;第六章「均輸」介紹了計算按人口多少、物價高低、路程遠近等條件,合理攤派稅收、民工的正比、反比、復比例、等差級數等問題;第七章「盈不足」介紹了盈虧類問題的演算法;第八章「方程」介紹了一次聯立方程問題,引入了負數的概念,及正負數的加減法則;第九章「勾股」介紹了勾股定理的應用和簡單的測量問題,其後,歷史上著名數學家劉徽、祖沖之、李淳風、賈憲等,都曾經深入研究和注釋過《九章算術》並且提出許多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在諸如勾股定理的證明、重差術、割圓術、圓周率近似值、球的體積公式、二次和三次方程的解法。同餘式和不定方程的解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新貢獻。
我國古代數學專著有《勾股圓方圖注》、《九章算術注》、《孫子算經》、《五經算術》、《綴術》等。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劉徽在《九章算術注》中對《九章算術》的大部分數學方法作了嚴密的論證,對於一些數學概念提出了明確的解釋,為中國數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祖沖之在《綴術》中得出了比劉徽所提出的值更精密的圓周率,成為舉世公認的重大成就。賈憲在《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中提出的「開方作法本源」圖和增乘開方法,以及《孫子算經》中的「孫子問題」,《張邱建算經》中的「百雞問題」、珠算盤和珠算術等等,均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上有深遠影響。
125 瀏覽5915 2017-10-14
數學符號的由來100字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一開始簡寫為m,再因快速書寫而簡化為「-」了。
也有人說,賣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賣了多少。以後,當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時候,就在「-」上加一豎,意思是把原線條勾銷,這樣就成了個「+」號。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代數學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像拉丁字母「X」,可能引起混淆而加以反對,並贊成用「·」號(事實上點乘在某些情況下亦易與小數點相混淆)。後來他還提出用「∩「表示相乘。這個符號在現代已應用到集合論中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的旋轉變形,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平方根號曾經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兩個字母合並起來表示,十七世紀初葉,法國數學家笛卡兒在他的《幾何學》中,第一次用「√」表示根號。「√」是由拉丁字線「r」的變形,「 ̄」是括線。
15 瀏覽296 2017-04-27
數學的來歷 50字
數學」一詞是來自希臘語,字面意思有學習、科學之意。它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就已經出現。 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代數學可以說是最為人們廣泛接受的「數學」.可以說每一個人從小時候開始學數數起,最先接觸到的數學就是代數學.而數學作為一個研究「數」的學科,代數學也是數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幾何學則是最早開始被人們研究的數學分支。 (1)數學名稱對什麼什麼擴展閱讀: 許多如數、函數、幾何等的數學對象反應出了定義在其中連續運算或關系的內部結構.數學就研究這些結構的性質,例如:數論研究整數在算數運算下如何表示。 此外,不同結構卻有著相似的性質的事情時常發生,這使得通過進一步的抽象,然後通過對一類結構用公理描述他們的狀態變得可能,需要研究的就是在所有的結構里找出滿足這些公理的結構.因此,我們可以學習群、環、域和其他的抽象系統。 把這些研究(通過由代數運算定義的結構)可以組成抽象代數的領域.由於抽象代數具有極大的通用性,它時常可以被應用於一些似乎不相關的問題,例如一些古老的尺規作圖的問題終於使用了伽羅瓦理論解決了,它涉及到域論和群論。 代數理論的另外一個例子是線性代數,它對其元素具有數量和方向性的向量空間做出了一般性的研究.這些現象表明了原來被認為不相關的幾何和代數實際上具有強力的相關性.組合數學研究列舉滿足給定結構的數對象的方法。 參考資料:網路——數學
89 瀏覽5984 2018-11-12
76條評論
求神不如拜我__
21
2014-02-16 20:33
我勒個去.......這也算是100字?
回復Ta
相愛的人走了
14
2014-02-09 16:16
我勒個去.......這也算是100字?
回復Ta
求神不如拜我__
9
2014-02-13 16:21
非常謝謝,但是不要太長了,100-150字就夠了。
回復Ta
熱心網友:給你來一萬字的
熱心網友:不用謝數數學的來歷(100字)
數學前面的話
我來答
j801126
LV.8 2017-11-25
「數學」的由來
古希臘人在數學中引進了名稱,概念和自我思考,他們很早就開始猜測數學是如何產生的。雖然他們的猜測僅是匆匆記下,但他們幾乎先佔有了猜想這一思考領域。古希臘人隨意記下的東西在19世紀變成了大堆文章,而在20世紀卻變成了令人討厭的陳辭濫調。 在現存的資料中,希羅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個開始猜想的人。他只談論了幾何學,他對一般的數學概念也許不熟悉,但對土地測量的准確意思很敏感。作為一個人類學家和一個社會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指出,古希臘的幾何來自古埃及,在古埃及,由於一年一度的洪水淹沒土地,為了租稅的目的,人們經常需要重新丈量土地;他還說:希臘人從巴比倫人那裡學會了日晷儀的使用,以及將一天分成12個時辰。希羅多德的這一發現,受到了肯定和贊揚。認為普通幾何學有一個輝煌開端的推測是膚淺的。
柏拉圖關心數學的各個方面,在他那充滿奇妙幻想的神話故事《費德洛斯篇》中,他說:
故事發生在古埃及的洛克拉丁(區域),在那裡住著一位老神仙,他的名字叫賽斯(Theuth),對於賽斯來說,朱鷺是神鳥,他在朱鷺的幫助下發明了數,計算、幾何學和天文學,還有棋類游戲等。
柏拉圖常常充滿了奇怪的幻想,原因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正亞里士多德最後終於用完全概念化的語言談論數學了,即談論統一的、有著自己發展目的的數學。在他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s)第1卷第1章中,亞里士多德說:數學科學或數學藝術源於古埃及,因為在古埃及有一批祭司有空閑自覺地致力於數學研究。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是否是事實還值得懷疑,但這並不影響亞里士多德聰慧和敏銳的觀察力。在亞里士多德的書中,提到古埃及僅僅只是為了解決關於以下問題的爭論:1.存在為知識服務的知識,純數學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2.知識的發展不是由於消費者購物和奢華的需要而產生的。亞里士多德這種「天真」的觀點也許會遭到反對;但卻駁不倒它,因為沒有更令人信服的觀點.
就整體來說,古希臘人企圖創造兩種「科學」的方法論,一種是實體論,而另一種是他們的數學。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方法大約是介於二者之間的,而亞里士多德自己認為,在一般的意義上講他的方法無論如何只能是一種輔助方法。古希臘的實體論帶有明顯的巴門尼德的「存在」特徵,也受到赫拉克利特「理性」的輕微影響,實體論的特徵僅在以後的斯多葛派和其它希臘作品的翻譯中才表現出來。數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論遠遠地超越了實體論,但不知什麼原因,數學的名字本身並不如「存在」和「理性」那樣響亮和受到肯定。然而,數學名稱的產生和出現,卻反映了古希臘人某些富於創造的特性。下面我們將說明數學這一名詞的來源。
「數學」一詞是來自希臘語,它意味著某種『已學會或被理解的東西』或「已獲得的知識」,甚至意味著「可獲的東西」, 「可學會的東西」,即「通過學習可獲得的知識」,數學名稱的這些意思似乎和梵文中的同根詞意思相同。甚至偉大的辭典編輯人利特雷(E.Littre 也是當時傑出的古典學者),在他編輯的法語字典(1877年)中也收入了「數學」一詞。牛津英語字典沒有參照梵文。公元10世紀的拜占庭希臘字典「Suidas」中,引出了「物理學」、「幾何學」和「算術」的詞條,但沒有直接列出「數學」—詞。
「數學」一詞從表示一般的知識到專門表示數學專業,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僅在亞里士多德時代,而不是在柏拉圖時代,這一過程才完成。數學名稱的專有化不僅在於其意義深遠,而在於當時古希臘只有「詩歌」一詞的專有化才能與數學名稱的專有化相媲美。「詩歌」原來的意思是「已經製造或完成的某些東西」,「詩歌」一詞的專有化在柏拉圖時代就完成了。而不知是什麼原因辭典編輯或涉及名詞專有化的知識問題從來沒有提到詩歌,也沒有提到詩歌與數學名稱專有化之間奇特的相似性。但數學名稱的專有化確實受到人們的注意。
首先,亞里士多德提出, 「數學」一詞的專門化使用是源於畢達哥拉斯的想法,但沒有任何資料表明對於起源於愛奧尼亞的自然哲學有類似的思考。其次在愛奧尼亞人中,只有泰勒斯(公元前640?--546年)在「純」數學方面的成就是可信的,因為除了第歐根尼·拉爾修(Diogenes Laertius)簡短提到外,這一可信性還有一個較遲的而直接的數學來源,即來源於普羅克洛斯(Proclus)對歐幾里得的評註:但這一可信性不是來源於亞里士多德,盡管他知道泰勒斯是一個「自然哲學家」;也不是來源於早期的希羅多德,盡管他知道塞利斯是一個政治、軍事戰術方面的「愛好者」,甚至還能預報日蝕。以上這些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柏拉圖的體系中,幾乎沒有愛奧尼亞的成份。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00--?年)有一段名言:「萬物都在運動中,物無常往」, 「人們不可能兩次落進同一條河裡」。這段名言使柏拉圖迷惑了,但赫拉克賴脫卻沒受到柏拉圖給予巴門尼德那樣的尊敬。巴門尼德的實體論,從方法論的角度講,比起赫拉克賴脫的變化論,更是畢達哥拉斯數學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對於畢達哥拉斯學派來說,數學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事實上,從公元2世紀的拉丁作家格利烏斯(Gellius)和公元3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波菲利(Porphyry)以及公元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揚布利科斯(Iamblichus)的某些證詞中看出,似乎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於成年人有一個「一般的學位課程」,其中有正式登記者和臨時登記者。臨時成員稱為「旁聽者」,正式成員稱為「數學家」。
這里「數學家」僅僅表示一類成員,而並不是他們精通數學。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精神經久不衰。對於那些被阿基米德神奇的發明所深深吸引的人來說,阿基米德是唯一的獨特的數學家,從理論的地位講,牛頓是一個數學家,盡管他也是半個物理學家,一般公眾和新聞記者寧願把愛因斯坦看作數學家,盡管他完全是物理學家。當羅吉爾·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年)通過提倡接近科學的「實體論」,向他所在世紀提出挑戰時,他正將科學放進了一個數學的大框架,盡管他在數學上的造詣是有限的,當笛卡兒(Descartes,1596--1650年)還很年輕時就決心有所創新,於是他確定了「數學萬能論」的名稱和概念。然後萊布尼茨引用了非常類似的概念,並將其變成了以後產生的「符號」邏輯的基礎,而20世紀的「符號」邏輯變成了熱門的數理邏輯。
在18世紀,數學史的先驅作家蒙托克萊(Montucla)說,他已聽說了關於古希臘人首先稱數
② 數學單位名稱是什麼
長度單位: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絲米(dmm)、忽米(cmm)、微米(μm){中間沒有了}納米(nm)。
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dmm,1dmm=10cmm,1cmm=10μm,1μm=1000nm。
體積單位:
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升(L,有時也寫作l)、毫升(mL,有時也寫作ml)。
1m^3=1000dm^3,1dm^3=1000cm^3,1cm^3=1000mm^3,1dm^3=1L,1cm^3=1mL,1L=1000mL。
相關信息:
面積單位從小到大的順序主要有:mm²(平方毫米)、cm²(平方厘米)、dm²(平方分米)、m²(平方米)、hm²(公頃)、km²(平方千米)。在國際單位制(SI)中,標准單位面積為平方米(平方米),面積為一米長的正方形面積。
1立方米=1000升=1000立方分米=1,000,000毫升=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1,000,000立方毫米。
1立方英尺=1(ft³)=0.0283立方米(m³)=28.317升(liter)=28.317立方分米(dm³)=28317立方厘米=28317000立方毫米。
時間單位,是7種基本單位之一,長度、時間、質量、物質的量、光照度、電流 和(熱力學)溫度 是七種基本單位。 本詞條中時間單位以時間從大到小列。
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鍾表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鍾表的普及,人們將「大時」忘淡,而「小時」沿用至今。
③ 數學名詞都有哪些
數學名詞意義對於在其詞源,某個數學名詞是怎樣產生、發展的,有何含義,這些問題具有探究價值,對教學也有意義。。一般而言,不管是自創還是從外國引入的數學概念,我們都盡量做到概念、詞語、定義三者有機統一。
邊 差 長 乘 除 底 點 度 分 高 勾 股 行 和 弧 環 集 加 減 積 角 解 寬 棱 列 面 秒 冪 模 球 式 勢 商 體 項 象 線 弦 腰 圓 十位 個位 幾何 子集 大圓 小圓 元素 下標 下凸 下凹 百位 千位 萬位 分子 分母 中點 約分 加數 減數 數位 通分 除數 商數 奇數 偶數 質數 合數 算式 進率 因式 因數 單價 數量 約數 正數 負數 整數 分數 倒數 乘方 開方 底數 指數 平方 立方 數軸 原點 同號 異號 余數 除式 商式 余式 整式 系數 次數 速度 距離 時間 方程 等式 左邊 右邊 變號 相等 解集 分式 實數 根式 對數 真數 底數 首數 尾數 坐標 橫軸 縱軸 函數 常顯 變數 截距 正弦 餘弦 正切 餘切 正割 餘割 坡度 坡比 頻數 頻率 集合 數集 點集 空集 原象 交集 並集 差集 映射 對角 數列 等式 基數 正角 負角 零角 弧度 密位 函數 端點 全集 補集 值域 周期 相位 初相 首項 通項 公比 公差 復數 虛數 實數 實部 虛部 實軸 虛軸 向量 輻角 排列 組合 通項 概率 直線 公理 定義 概念 射線 線段 頂點 始邊 終邊 圓角 平角 銳角 純角 直角 餘角 補角 垂線 垂足 斜線 斜足 命題 定理 條件 題設 結論 證明 內角 外角 推論 斜邊 曲線 弧線 周長 對邊 距離 矩形 菱形 鄰邊 梯形 面積 比例 合比 等比 分比 垂心 重心 內心 外心 旁心 射影 圓心 半徑 直徑 定點 定長 圓弧 優弧 劣弧 等圓 等弧 弓形 相離 相切 切點 切線 相交 割線 外離 外切 內切 內徑 外徑 中心 弧長 扇形 軌跡 誤差 視圖 交點 橢圓 焦點 焦距 長袖 短軸 准線 法線 移軸 轉軸 斜率 夾角 曲線 參數 擺線 基圓 極軸 極角 平面 稜柱 底面 側面 側棱 楔體 球缺 棱錐 斜高 稜台 圓柱 圓錐 圓台 母線 球面 球體 體積 環體 環面 球冠 極限 導數 微分 微商 駐點 拐點 積分 切面 面角 極值 有解 無解 單根 重根 同解 增根 失根 特解 通解 上限 下限 上界 下界 有界 無界 區間 區域 鄰域 內點 邊界 端點 收斂 發散 曲率 全等 相似 被減數 被除數 假分數 真分數 帶分數 質因數 小數點 多位數 百分數 單名數 復名數 統計表 統計圖 比例尺 循環節 近似數 准確數 圓周率 百分位 十分位 千分位 萬分位 自然數 正整數 負整數 有理數 無理數 相反數 絕對值 正分數 連分數 近似數 弦切角 曲率圓 負分數 有理數 正方向 負方向 正因數 負因數 正約數 運算律 交換律 結合律 分配律 最大數 最小數 逆運算 奇次冪 偶次冪 平方表 立方表 平方數 立方數 被除式 代數式 平方和 平方差 立方和 立方差 單項式 多項式 二項式 三項式 常數項 一次項 二次項 同類項 填空題 選擇題 判斷題 證明題 未知數 大於號 小於號 等於號 恆等號 不等號 公分母 不等式 方程組 代入法 加減法 公因式 有理式 繁分式 換元法 平方根 立方式 根指數 小數點 無理數 公式法 判別式 零指數 對數式 冪指數 對數表 橫坐標 縱坐標 自變數 因變數 函數值 解析法 解析式 列表法 圖象法 指點法 截距式 正弦表 餘弦表 正切表 餘切表 平均數 有限集 描述法 列舉法 圖示法 真子集 歐拉圖 非空集 逆映射 自反性 對稱性 傳遞性 可數集 可數勢 維恩圖 反函數 冪函數 角度制 弧度制 密位制 定義城 函數值 開區間 閉區間 增函數 減函數 單調性 奇函數 偶函數 奇偶性 五點法 公因子 對逆性 比較法 綜合法 分析法 最大值 最小值 遞推式 歸納法 復平面 純虛數 零向量 長方體 正方體 正方形 相交線 延長線 中垂線 對預角 同位角 內錯角 無限極 長方形 平行線 真命題 假命題 三角形 內角和 輔助線 直角邊 全等形 對應邊 對應角 原命題 逆命解 原定理 逆定理 對稱點 對稱軸 多邊形 對角線 四邊形 五邊形 三角形 否命題 中位線 相似形 比例尺 內分點 外分點 平面圖 同心圓 內切圓 外接圓 弦心距 圓心角 圓周角 弓形角 內對角 連心線 公切線 公共弦 中心角 圓周長 圓面積 反證法 主視圖 俯視圖 二視圖 三視圖 虛實線 左視圖 離心率 雙曲線 漸近線 拋物線 傾斜角 點斜式 斜截式 兩點式 一般式 參變數 漸開線 旋輪線 極坐標 公垂線 斜線段 半平面 二面角 斜稜柱 直稜柱 正梭柱 直觀圖 正棱錐 上底面 下底面 多面體 旋轉體 旋轉面 旋轉軸 擬柱體 圓柱面 圓錐面 多面角 變化率 左極限 右極限 隱函數 顯函數 導函數 左導教 右導數 極大值 極小值 極大點 極小點 極值點 原函數 積分號 被積式 定積分 無窮小 無窮大 混合運算 乘法口訣 循環小數 無限小數 有限小數 簡易方程 四捨五入 單位長度 加法法則 減法法則 乘法法則 除法法則 數量關系 升冪排列 降冪排列 分解因式 完全平方 完全立方 同解方程 連續整數 連續奇數 連續偶數 同題原理 最簡方程 最簡分式 字母系數 公式變形 公式方程 整式方程 二次方根 三次方根 被開方數 平方根表 立方根表 二次根式 幾次方根 求根公式 韋達定理 高次方程 分式方程 有理方程 無理方程 微分方程 分數指數 同次根式 異次根式 最簡根式 同類根式 換底公式 反對數表 坐標平面 坐標原點 比例系數 一次函數 二次函數 三角函數 正弦定理 餘弦定理 樣本方差 集合相交 等價集合 可數集合 對應法則 指數函數 對數函數 自然對數 指數方程 對數方程 單值對應 單調區間 單調函數 誘導公式 周期函數 周期交換 振幅變換 相位變換 正弦曲線 餘弦曲線 正切曲線 餘切曲線 倍角公式 半形公式 積化和差 和差化積 三角方程 線性方程 主對角線 副對角錢 零多項式 余數定理 因式定理 通項公式 有窮數列 無窮數列 等比數列 總和符號 特殊數列 不定方程 系數矩陣 增廣炬陣 初等變換 虛數單位 共軛復數 共軛虛數 輻角主值 三角形式 代數形式 加法原理 乘法原理 幾何圖形 平面圖形 等量代換 度量單位 角平分線 互為餘角 互為補角 同旁內角 平行公理 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 斜三角形 對應頂點 尺規作圖 基本作圖 互逆命題 互逆定理 凸多邊形 平行線段 逆否命題 對稱中心 等腰梯形 等分線段 比例線段 勾股定理 黑金分割 比例外項 比例內項 比例中項 比例定理 相似系數 位似圖形 位似中心 內公切線 外公切線 正多邊形 扇形面積 互否命題 互逆命題 等價命題 尺寸注法 標准方程 平移公式 旋轉公式 有向線段 定比分點 有向直線 經驗公式 有心曲線 無心曲線 參數方程 普通方程 極坐標系 等速螺線 異面直線 直二面角 凸多面體 祖恆原理 體積單位 球面距離 凸多面角 直三角面 正多面體 歐拉定理 連續函數 復合函數 中間變數 瞬間速度 瞬時功率 二階導數 近似計算 輔助函數 不定積分 被積函數 積分變數 積分常數 湊微分法 相對誤差 絕對誤差 帶余除法 微分方程 初等變換 立體幾何 平面幾何 解析幾何 初等函數 等差數列 常用對數 四捨五入法 純循環小數 一次二項式 二次三項式 最大公約數 最小公倍數 代入消元法 加減消元法 平方差公式 立方差公式 立方和公式 提公因式法 分組分解法 十字相乘法 最簡公分母 算數平方根 完全平方數 幾次算數根 因式分解法 雙二次方程 負整數指數 科學記數法 有序實數對 兩點間距離 解析表達式 正比例函數 反比例函數 三角函數表 樣本標准差 樣本分布表 總體平均數 樣本平均數 集合不相交 基本恆等式 最小正周期 兩角和公式 兩角差公式 反三角函數 反正弦函數 反餘弦函數 反正切函數 反餘切函數 第一象限角 第二象限角 第三象限角 第四象限角 線性方程組 二階行列式 三階行列式 四階行列式 對角錢法則 系數行列式 代數餘子式 降階展開法 絕對不等式 條件不等式 矛盾不等式 克萊姆法則 算術平均數 幾何平均數 一元多項武 乘法單調性 加法單調性 最小正周期 零次多項式 待定系數法 輾轉相除法 二項式定法 二項展開式 二項式系數 數學歸納法 同解不等式 垂直平分線 互為鄰補角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銳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邊角邊公理 角邊角公理 邊邊邊定理 軸對稱圖形 第四比例項 外角平分線 相似多邊形 內接四邊形 相似三角形 內接三角形 內接多邊形 內接五邊形 外切三角形 外切多邊形 共軛雙曲線 斜二測畫法 三垂線定理 平行六面體 直接積分法 換元積分法 第二積分法 分部積分法 混循環小數 第一積分法 同類二次根 偏微分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完全平方公式 最簡二次根式 直接開平方法 半開半閉區間 萬能置換公式 絕對值不等式 實系數多項式 復系數多項式 整系數多項式 不等邊三角形 中心對稱圖形 基本初等函數 基本積分公式 分部積分公式 二元一次方程 三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 二元一次方程組 三元一次方程組 二元二次方程組 平面直角坐標系 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元一次不等式 二元線性方程組 三元線性方程組 四元線性方程組 多項式恆等定律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三元一次不定方程 三元齊次線性方程組
④ 數學名詞有哪些呀
數學名詞有如下:
1、平方
平方是一種運算,比如,a的平方表示a×a,簡寫成a,也可寫成a×a(a的一次方乘a的一次方等於a的2次方),例如4×4=16,8×8=64,平方符號為2。
2、立方
立方也叫三次方。三個相同的數相乘,叫做這個數的立方。如5×5×5叫做5的立方,記做5。
3、方程
方程(equation)是指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表示兩個數學式(如兩個數、函數、量、運算)之間相等關系的一種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稱為「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過程稱為「解方程」。
4、解集
解集是一個數學用語,指以一個方程(組)或不等式(組)的所有解為元素的集合叫做該方程(組)或不等式(組)的解集。表示解的集合的方法有三種:列舉法、描述法和圖示法。解集作為數學中的重要工具,在數學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
5、排列
排列,一般地,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叫做從n個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排列(permutation)。特別地,當m=n時,這個排列被稱作全排列(all permutation)。
⑤ 數學名詞有什麼
公理,定理,計算 ,運算,證明,假設,命題,除數,算術,加,被加數,加數,差,被除數,商,小於,大於,平均數,實數,虛數,有理數,自然數,小數,小數點,分數,有效數字,單項式,多項式,等式,不等式,方程等
⑥ 數學名詞是什麼
邊、差、長、乘、除、底、點、度、分、高、勾、股、行、和、弧
環、集、加、減、積、角、解、寬、棱、列、面、秒、冪、模、球
式、勢、商、體、項、象、線、弦、腰、圓
十位、個位、幾何、子集、大圓、小圓、元素、下標、下凸、下凹
百位、千位、萬位、分子、分母、中點、約分、加數、減數、數位
通分、除數、商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乘數、算式、進率
因式、因數、單價、數量、約數、正數、負數、整數、分數、倒數
乘方、開方、底數、指數、平方、立方、數軸、原點、同號、異號
余數、除式、商式、余式、整式、系數、次數、速度、距離、時間
方程、等式、左邊、右邊、變號、相等、解集、分式、實數、根式
對數、真數、底數、首數、尾數、坐標、橫軸、縱軸、函數、常顯
變數、截距、正弦、餘弦、正切、餘切、正割、餘割、坡度、坡比
頻數、頻率、集合、數集、點集、空集、原象、交集、並集、差集
映射、對角、數列、等式、基數、正角、負角、零角、弧度、密位
函數、端點、全集、補集、值域、周期、相位、初相、首項、通項
公比、公差、復數、虛數、實數、實部、虛部、實軸、虛軸、向量
輻角、排列、組合、通項、概率、直線、公理、定義、概念、射線
線段、頂點、始邊、終邊、圓角、平角、銳角、純角、直角、餘角
補角、垂線、垂足、斜線、斜足、命題、定理、條件、題設、結論
證明、內角、外角、推論、斜邊、曲線、弧線、周長、對邊、距離
矩形、菱形、鄰邊、梯形、面積、比例、合比、等比、分比、垂心
重心、內心、外心、旁心、射影、圓心、半徑、直徑、定點、定長
圓弧、優弧、劣弧、等圓、等弧、弓形、相離、相切、切點、切線
相交、割線、外離、外切、內切、內徑、外徑、中心、弧長、扇形
軌跡、誤差、視圖、交點、橢圓、焦點、焦距、長袖、短軸、准線
法線、移軸、轉軸、斜率、夾角、曲線、參數、擺線、基圓、極軸
極角、平面、稜柱、底面、側面、側棱、楔體、球缺、棱錐、斜高
稜台、圓柱、圓錐、圓台、母線、球面、球體、體積、環體、環面
球冠、極限、導數、微分、微商、駐點、拐點、積分、切面、面角
極值
被減數、被乘數、被除數、假分數、代分數、質因數、小數點
多位數、百分數、單名數、復名數、統計表、統計圖、比例尺
循環節、近似數、准確數、圓周率、百分位、十分位、千分位
萬分位、自然數、正整數、負整數、相反數、絕對值、正分數
負分數、有理數、正方向、負方向、正因數、負因數、正約數
運算律、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最大數、最小數、逆運算
奇次冪、偶次冪、平方表、立方表、平方數、立方數、被除式
代數式、平方和、平方差、立方和、立方差、單項式、多項式
二項式、三項式、常數項、一次項、二次項、同類項、填空題
選擇題、判斷題、證明題、未知數、大於號、小於號、等於號
恆等號、不等號、公分母、不等式、方程組、代入法、加減法
公因式、有理式、繁分式、換元法、平方根、立方式、根指數
小數點、無理數、公式法、判別式、零指數、對數式、冪指數
對數表、橫坐標、縱坐標、自變數、因變數、函數值、解析法
解析式、列表法、圖象法、指點法、截距式、正弦表、餘弦表
正切表、餘切表、平均數、有限集、描述法、列舉法、圖示法
真子集、歐拉圖、非空集、逆映射、自反性、對稱性、傳遞性
可數集、可數勢、維恩圖、反函數、冪函數、角度制、弧度制
密位制、定義城、函數值、開區間、閉區間、增函數、減函數
單調性、奇函數、偶函數、奇偶性、五點法、公因子、對逆性
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最大值、最小值、遞推式、歸納法
復平面、純虛數、零向量、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相交線
延長線、中垂線、對預角、同位角、內錯角、無限極、長方形
平行線、真命題、假命題、三角形、內角和、輔助線、直角邊
全等形、對應邊、對應角、原命題、逆命解、原定理、逆定理
對稱點、對稱軸、多邊形、對角線、四邊形、五邊形、三角形
否命題、中位線、相似形、比例尺、內分點、外分點、平面圖
同心圓、內切圓、外接圓、弦心距、圓心角、圓周角、弓形角
內對角、連心線、公切線、公共弦、中心角、圓周長、圓面積
反證法、主視圖、俯視圖、二視圖、三視圖、虛實線、左視圖
離心率、雙曲線、漸近線、拋物線、傾斜角、點斜式、斜截式
兩點式、一般式、參變數、漸開線、旋輪線、極坐標、公垂線
斜線段、半平面、二面角、斜稜柱、直稜柱、正梭柱、直觀圖
正棱錐、上底面、下底面、多面體、旋轉體、旋轉面、旋轉軸
擬柱體、圓柱面、圓錐面、多面角、變化率、左極限、右極限
隱函數、顯函數、導函數、左導教、右導數、極大值、極小值
極大點、極小點、極值點、原函數、積分號、被積式、定積分
無窮小、無窮大、連分數、近似數、弦切角
混合運算、乘法口訣、循環小數、無限小數、有限小數、簡易方程
四舍五人、單位長度、加法法則、減法法則、乘法法則、除法法則
數量關系、升冪排列、降冪排列、分解因式、完全平方、完全立方
同解方程、連續整數、連續奇數、連續偶數、同題原理、最簡方程
最簡分式、字母系數、公式變形、公式方程、整式方程、二次方根
三次方根、被開方數、平方根表、立方根表、二次根式、幾次方根
求根公式、韋達定理、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有理方程、無理方程
分數指數、同次根式、異次根式、最簡根式、同類根式、常用對數
換底公式、反對數表、坐標平面、坐標原點、比例系數、一次函數
二次函數、三角函數、正弦定理、餘弦定理、樣本方差、集合相交
等價集合、可數集合、對應法則、指數函數、對數函數、自然對數
指數方程、對數方程、單值對應、單調區間、單調函數、誘導公式
周期函數、周期交換、振幅變換、相位變換、正弦曲線、餘弦曲線
正切曲線、餘切曲線、倍角公式、半形公式、積化和差、和差化積
三角方程、線性方程、主對角線、副對角錢、零多項式、余數定理
因式定理、通項公式、有窮數列、無窮數列、等比數列、總和符號
特殊數列、不定方程、系數矩陣、增廣炬陣、初等變換、虛數單位
共軛復數、共軛虛數、輻角主值、三角形式、代數形式、加法原理
乘法原理、幾何圖形、平面圖形、等量代換、度量單位、角平分線
互為餘角、互為補角、同旁內角、平行公理、性質定理、判定定理
斜三角形、對應頂點、尺規作圖、基本作圖、互逆命題、互逆定理
凸多邊形、平行線段、逆否命題、對稱中心、等腰梯形、等分線段
比例線段、勾股定理、黑金分割、比例外項、比例內項、比例中項
比例定理、相似系數、位似圖形、位似中心、內公切線、外公切線
正多邊形、扇形面積、互否命題、互逆命題、等價命題、尺寸注法
標准方程、平移公式、旋轉公式、有向線段、定比分點、有向直線
經驗公式、有心曲線、無心曲線、參數方程、普通方程、極坐標系
等速螺線、異面直線、直二面角、凸多面體、祖恆原理、體積單位
球面距離、凸多面角、直三角面、正多面體、歐拉定理、連續函數
復合函數、中間變數、瞬間速度、瞬時功率、二階導數、近似計算
輔助函數、不定積分、被積函數、積分變數、積分常數、湊微分法
相對誤差、絕對誤差、帶余除法、微分方程、初等變換、立體幾何
平面幾何、解析幾何、初等函數、等差數列
四捨五入法、純循環小數、一次二項式、二次三項式、最大公約數
最小公倍數、代入消元法、加減消元法、平方差公式、立方差公式
立方和公式、提公因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最簡公分母
算數平方根、完全平方數、幾次算數根、因式分解法、雙二次方程
負整數指數、科學記數法、有序實數對、兩點間距離、解析表達式
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三角函數表、樣本標准差、樣本分布表
總體平均數、樣本平均數、集合不相交、基本恆等式、最小正周期
兩角和公式、兩角差公式、反三角函數、反正弦函數、反餘弦函數
反正切函數、反餘切函數、第一象限角、第二象限角、第三象限角
第四象限角、線性方程組、二階行列式、三階行列式、四階行列式
對角錢法則、系數行列式、代數餘子式、降階展開法、絕對不等式
條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克萊姆法則、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
一元多項武、乘法單調性、加法單調性、最小正周期、零次多項式
待定系數法、輾轉相除法、二項式定法、二項展開式、二項式系數
數學歸納法、同解不等式、垂直平分線、互為鄰補角、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邊角邊公理、角邊角公理、邊邊邊定理、軸對稱圖形、第四比例項
外角平分線、相似多邊形、內接四邊形、相似三角形、內接三角形
內接多邊形、內接五邊形、外切三角形、外切多邊形、共軛雙曲線
斜二測畫法、三垂線定理、平行六面體、直接積分法、換元積分法
第二積分法、分部積分法、混循環小數、第一積分法、同類二次根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完全平方公式、最簡二次根式
直接開平方法、半開半閉區間、萬能置換公式、絕對值不等式
實系數多項式、復系數多項式、整系數多項式、不等邊三角形
中心對稱圖形、基本初等函數、基本積分公式、分部積分公式
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組
三元一次方程組、二元二次方程組、平面直角坐標系
等腰直角三角形、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線性方程組
三元線性方程組、四元線性方程組、多項式恆等定律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三元一次不定方程、三元齊次線性方程組
這些都叫數學名詞
就像語文中有名詞 動詞之分一樣
數學也有它慣用的名詞
⑦ 數學最早的來源和名稱
「數學」的由來
古希臘人在數學中引進了名稱,概念和自我思考,他們很早就開始猜測數學是如何產生的。雖然他們的猜測僅是匆匆記下,但他們幾乎先佔有了猜想這一思考領域。古希臘人隨意記下的東西在19世紀變成了大堆文章,而在20世紀卻變成了令人討厭的陳辭濫調。 在現存的資料中,希羅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個開始猜想的人。他只談論了幾何學,他對一般的數學概念也許不熟悉,但對土地測量的准確意思很敏感。作為一個人類學家和一個社會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指出,古希臘的幾何來自古埃及,在古埃及,由於一年一度的洪水淹沒土地,為了租稅的目的,人們經常需要重新丈量土地;他還說:希臘人從巴比倫人那裡學會了日晷儀的使用,以及將一天分成12個時辰。希羅多德的這一發現,受到了肯定和贊揚。認為普通幾何學有一個輝煌開端的推測是膚淺的。
柏拉圖關心數學的各個方面,在他那充滿奇妙幻想的神話故事《費德洛斯篇》中,他說:
故事發生在古埃及的洛克拉丁(區域),在那裡住著一位老神仙,他的名字叫賽斯(Theuth),對於賽斯來說,朱鷺是神鳥,他在朱鷺的幫助下發明了數,計算、幾何學和天文學,還有棋類游戲等。
柏拉圖常常充滿了奇怪的幻想,原因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正亞里士多德最後終於用完全概念化的語言談論數學了,即談論統一的、有著自己發展目的的數學。在他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s)第1卷第1章中,亞里士多德說:數學科學或數學藝術源於古埃及,因為在古埃及有一批祭司有空閑自覺地致力於數學研究。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是否是事實還值得懷疑,但這並不影響亞里士多德聰慧和敏銳的觀察力。在亞里士多德的書中,提到古埃及僅僅只是為了解決關於以下問題的爭論:1.存在為知識服務的知識,純數學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2.知識的發展不是由於消費者購物和奢華的需要而產生的。亞里士多德這種「天真」的觀點也許會遭到反對;但卻駁不倒它,因為沒有更令人信服的觀點.
就整體來說,古希臘人企圖創造兩種「科學」的方法論,一種是實體論,而另一種是他們的數學。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方法大約是介於二者之間的,而亞里士多德自己認為,在一般的意義上講他的方法無論如何只能是一種輔助方法。古希臘的實體論帶有明顯的巴門尼德的「存在」特徵,也受到赫拉克利特「理性」的輕微影響,實體論的特徵僅在以後的斯多葛派和其它希臘作品的翻譯中才表現出來。數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論遠遠地超越了實體論,但不知什麼原因,數學的名字本身並不如「存在」和「理性」那樣響亮和受到肯定。然而,數學名稱的產生和出現,卻反映了古希臘人某些富於創造的特性。下面我們將說明數學這一名詞的來源。
「數學」一詞是來自希臘語,它意味著某種『已學會或被理解的東西』或「已獲得的知識」,甚至意味著「可獲的東西」, 「可學會的東西」,即「通過學習可獲得的知識」,數學名稱的這些意思似乎和梵文中的同根詞意思相同。甚至偉大的辭典編輯人利特雷(E.Littre 也是當時傑出的古典學者),在他編輯的法語字典(1877年)中也收入了「數學」一詞。牛津英語字典沒有參照梵文。公元10世紀的拜占庭希臘字典「Suidas」中,引出了「物理學」、「幾何學」和「算術」的詞條,但沒有直接列出「數學」—詞。
「數學」一詞從表示一般的知識到專門表示數學專業,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僅在亞里士多德時代,而不是在柏拉圖時代,這一過程才完成。數學名稱的專有化不僅在於其意義深遠,而在於當時古希臘只有「詩歌」一詞的專有化才能與數學名稱的專有化相媲美。「詩歌」原來的意思是「已經製造或完成的某些東西」,「詩歌」一詞的專有化在柏拉圖時代就完成了。而不知是什麼原因辭典編輯或涉及名詞專有化的知識問題從來沒有提到詩歌,也沒有提到詩歌與數學名稱專有化之間奇特的相似性。但數學名稱的專有化確實受到人們的注意。
首先,亞里士多德提出, 「數學」一詞的專門化使用是源於畢達哥拉斯的想法,但沒有任何資料表明對於起源於愛奧尼亞的自然哲學有類似的思考。其次在愛奧尼亞人中,只有泰勒斯(公元前640?--546年)在「純」數學方面的成就是可信的,因為除了第歐根尼·拉爾修(Diogenes Laertius)簡短提到外,這一可信性還有一個較遲的而直接的數學來源,即來源於普羅克洛斯(Proclus)對歐幾里得的評註:但這一可信性不是來源於亞里士多德,盡管他知道泰勒斯是一個「自然哲學家」;也不是來源於早期的希羅多德,盡管他知道塞利斯是一個政治、軍事戰術方面的「愛好者」,甚至還能預報日蝕。以上這些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柏拉圖的體系中,幾乎沒有愛奧尼亞的成份。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00--?年)有一段名言:「萬物都在運動中,物無常往」, 「人們不可能兩次落進同一條河裡」。這段名言使柏拉圖迷惑了,但赫拉克賴脫卻沒受到柏拉圖給予巴門尼德那樣的尊敬。巴門尼德的實體論,從方法論的角度講,比起赫拉克賴脫的變化論,更是畢達哥拉斯數學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對於畢達哥拉斯學派來說,數學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事實上,從公元2世紀的拉丁作家格利烏斯(Gellius)和公元3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波菲利(Porphyry)以及公元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揚布利科斯(Iamblichus)的某些證詞中看出,似乎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於成年人有一個「一般的學位課程」,其中有正式登記者和臨時登記者。臨時成員稱為「旁聽者」,正式成員稱為「數學家」。
這里「數學家」僅僅表示一類成員,而並不是他們精通數學。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精神經久不衰。對於那些被阿基米德神奇的發明所深深吸引的人來說,阿基米德是唯一的獨特的數學家,從理論的地位講,牛頓是一個數學家,盡管他也是半個物理學家,一般公眾和新聞記者寧願把愛因斯坦看作數學家,盡管他完全是物理學家。當羅吉爾·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年)通過提倡接近科學的「實體論」,向他所在世紀提出挑戰時,他正將科學放進了一個數學的大框架,盡管他在數學上的造詣是有限的,當笛卡兒(Descartes,1596--1650年)還很年輕時就決心有所創新,於是他確定了「數學萬能論」的名稱和概念。然後萊布尼茨引用了非常類似的概念,並將其變成了以後產生的「符號」邏輯的基礎,而20世紀的「符號」邏輯變成了熱門的數理邏輯。
在18世紀,數學史的先驅作家蒙托克萊(Montucla)說,他已聽說了關於古希臘人首先稱數學為「一般知識」,這一事實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數學本身優於其它知識領域;而另一種解釋是,作為一般知識性的學科,數學在修辭學,辯證法,語法和倫理學等等之前就結構完整了。蒙托克萊接受了第二種解釋。他不同意第一種解釋,因為在普羅克洛斯關於歐幾里得的評注中,或在任何古代資料中,都沒有發現適合這種解釋的確證。然而19世紀的語源學家卻傾向於第一種解釋,而20世紀的古典學者卻又偏向第二種解釋。但我們發現這兩種解釋並不矛盾,即很早就有了數學且數學的優越性是無與倫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