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兩位數乘兩位的總結怎麼寫四年級上冊
三位數乘兩位數是整數運算的中關於乘法學習的最後一部分知識,學生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後,就能順利遷移多位數乘法計算,所以 這一單元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總結性和概括性。
三年級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我們就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因為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跟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基本相同,學生理解了先用第二個因數(學生是說用下面這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的個位上的數,再乘十位上的數;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分別乘第一個因數個位和十位上的數,當一個因數是三位數時,就很順利過渡到接著還要和第一個因數百位上的數相乘,我記得當時學把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同時教學,效果還很好,不僅會算,還發現寫豎式時把數位多的數寫在豎式的上面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根據我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及本單元知識在整數乘法運算中的地位,本單元我們做到:
一、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速度。計算教學本身比較枯燥,學生常常感覺是會算,但很容易出錯。既然會算,就不願意算,覺得沒挑戰性,針對學生這以心理特點,我們課堂上採取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計算練習:比如看誰先算完(四道題寫在黑板上,先算完先去黑板上算;在規定時間內看誰能算完);老師口頭報題,先算完把題和得數寫在黑板上......小學生競爭意識很強,只要是比賽,積極性都會很高,在這種氛圍下注意力也會高度集中。另外,為了達到一定的計算量,又不至於使學生厭倦,我們把計算練習分散到每一天,那就是在每天下午上課前(學生還沒到齊,等待上課的那幾分鍾)會讓學生用4分鍾時間計算四道題,做完後就休息,等90%的學生完成了,小老師會讓四位平時計算能力稍差的學生上黑板上計算。別小看這四分鍾,每天四分鍾不算什麼,但每天四道題累積起來就是每周20道,每月大約就有100道,這樣學生感覺很輕松,而且還養成了一種每天練習的好習慣。
二、估算要與生活相聯系。三年年多的數學學習,學生已經體會到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也積累了一些估算的方法,雖然估算沒有確定的方法,但把一個數看成整十的、整百的.....這樣算起來比較方便,在這一點上學生都達成了共識,學習了用四捨五入方法求近似數後,學生都習慣用這種方法找到整十、整百數。但這一單元的估算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估算除了要計算方便、接近准確值,還要結合生活實際,那就是有時候要估大,有時候要估小,不能機械用「四捨五入」法來求近似數。什麼時候該估大,什麼時候該估小,學生還難以作出決策,不過估計外出旅遊應該帶多少錢、裝修房子買多少地板磚這些應該估大他們是理解的,其他生活情景還是模稜兩可。
三、自主探索級的變化規律。這一單元系統探索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在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以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積;;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幾,積也除以幾這兩個變化規律為基礎,探索出(1)一個因數乘幾,另一個除以相同的數,積不變;(2)兩個因數同時乘,積如何變化積;(3)兩個因數同時除,積如何變化;(4)一個因數乘幾,另一個因數除以幾(乘和除的數不一樣),積如何變化。
四、通過探索運算規律,感受數學神秘。這單元我們探索兩位數乘11,三位數乘11,一個數乘101等,使學生在觀察、計算、驗證、應用等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神奇與魅力,使學生樂此不疲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去。
本單元的學習,學生是輕松的,愉快的,但單元測驗情況不是很理想,90分以上29人,80到89分40人,80分以下19人。事後,我和學生進行詳細分析,他們一致認為,問題就出現在他們感覺很容易,沒當回事。
㈡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在學生能夠較熟練的口算整十、整百數乘兩位數,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重點是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關鍵在於學生能掌握好乘的順序以及兩個積的數位。
教學中,我從學校購新書入手,再現了學生熟悉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把計算設置在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之中,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使學生願意去主動探索知識。例:24×12,讓學生以探究、活躍、高昂的精神狀態參與學習過程。
從課堂反饋來看,效果較好。在探索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豎式的方法。其中不少用豎式的孩子是直接寫出得數而沒有計算過程的,說明這些孩子還沒能很好的理解算理。此時,我請了幾位孩子上台書寫自己的方法,先請口算的孩子說了自己的想法,再請筆算正確的孩子說他的計算過程,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表達,讓學生們理解筆算的計算過程。最後在比較台上錯誤的筆算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對於學生而言是較難理解的,計算時需要進行3層計算。學生還未能熟練掌握時,往往會出現運算第2層時把算乘幾十當成算乘幾,或者將因數弄混淆導致出錯。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在學生書寫豎式時,我要求孩子們將算理一並書寫在算式的旁邊,便於孩子記住自己該算哪一步,便於孩子們在思維混淆時能理清運算的順序,在檢查時便於發現錯誤。
在教學中我體會到,對這一知識的教學千萬不能急,不能光看學生計算出的結果正確與否,而應關注學生是否理解了算理。看似簡單的計算,實際對初次學習的孩子來說是挺困難的事情。在教學中應多觀察多思考學生出錯的原因幫助其從對症下葯。同時,加強對算理的理解是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的關鍵。
今天繼續用釘釘直播講授數學課,本節課我講的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整數乘法學習的重要階段,需要讓孩子對整數乘法的算理和演算法進行更深層次的認識。
課上,我通過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讓學生說說筆算方法,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把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找准,為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新知做鋪墊。接著從王老師買書的情境引出算式14×12,從而出示本節課的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在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時,我讓學生通過點子圖的形式,明確可以把其中第二個乘數分成(3×4)或(10+2),首先知道了計算結果是168;接著一起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我讓學生先根據獨立嘗試解決列豎式計算,學生在嘗試解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接著我一步一步出示正確的豎式書寫方式,並通過點子圖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的意義時,特別強調14×2表示2套書的本數;14×10表示10套書的本數;28+140=168表示12套書的本數。同時明確了豎式書寫要對齊數位,十位與第一個乘數相乘的積個位的「0」可以省略的道理。學生結合現實的情境,理解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體化,更便於理解和接受。
接著我通過與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的對比,讓學生發現相同之處和不同的地方,從而總結出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在鞏固拓展環節,我先從筆算方法的掌握先著手,讓學生通過計算、展示做一做的題目,讓大家明確豎式中的每一步得數是怎麼來的,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最後讓學生去所學的知識去判斷糾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節課我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使課堂內容充滿了情趣,有了色彩,既解決了計算問題,又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舉兩得。但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由於網路授課的原因,學生的列豎式計算的情況沒有全員關注,上課時間只有30分鍾,導致解決問題的練習比較草率。
《兩位數乘兩位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第七冊80~81頁的內容。
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二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並能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的難點是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問題。
片段一
師:文具店新購進一批圓珠筆,一盒是24支。請每個同學都猜一猜,這樣的圓珠筆12盒大概有多少支?並說說你是怎樣猜的?
(學生猜測的積極性很高,但是五花八門,從八十左右到四百多不等。)
師:看來大家猜想的結果很不一致,那麼用什麼辦法可以判斷哪種結果最准確呢?
(有幾個學生在下面嘀咕,算算不就知道了。)
師:(老師馬上接過話頭)這幾位同學說的很好,算算就知道了。下面請每位同學把自己猜測的結果寫在紙上,然後獨立地、用盡可能多的方法算算12盒這樣的圓珠筆到底有多少支?看看自己猜的是否准確。
(老師布置任務後,很多學生依然帶著期待的眼光看著老師。當老師問,你們為什麼不動手計算時,聽到的回答是「兩位數乘兩位數還沒有學呢?」)
師:對,我們以前是沒學,不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想出許多方法。
(在老師的鼓勵下,全班學生都開始了演算法的思考,教師則分組進行指導。)
(學生經過15分鍾的獨立思考後,教師回到講台。)
師:老師剛才發現,許多同學已經有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如果相互交流一下就可以學到不同的方法。在同學們相互交流之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想想你准備講哪幾點?說哪幾句話?
(准備20分鍾後,開始小組內交流,然後請代表報告本組的研究成果,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
通過交流,全班一共發現了近十種解法:
(1)24+24+……+24=288(12個24相加)
(2)12+12+……+12=288(24個12相加)
(3)24×2×6=288
(4)12×3×8=288
(5)24×3×4=288
(6)24×10+24×2=288
(7)豎式計算
(8)24×20—24×8=288
片段二
師:同學們已經探索出十幾種演算法,下面我們比較一下這些方法的優缺點。
師生交流後,得出以下幾種結論:
1、用加法計算,容易理解,但計算麻煩,容易出錯。
2、把其中一個兩位數轉化成兩個一位數的積,具有局限性,不通用。(如:24×13等)
3、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兩個積的和(如:24×10+24×2=288),具有一般性,但書寫不簡單。
二、歸納法則。
在比較各種演算法特點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演算法,歸納法出筆演算法則。
三、鞏固練習。(略)
[案例反思]
如何搭建「腳手架」?
所謂「腳手架」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所必備的相關認知經驗,是學生汲取新知識的基礎。由於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建構。因此教學中一直很注重「腳手架」的搭建。
在傳統的教學中,「腳手架」往往是以「復習鋪墊」的形式存在,搭建「腳手架「的任務也主要由教師承擔。例如,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多數教師都是先讓學生做一些類似24×6、24×10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或整十數的題目進行復習鋪墊,然後再引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式。教師設計的這種「復習鋪墊」可能會強化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使教學過程比較順利。但同時也人為地降低了學習的難度,降低了學習的挑戰性。久而久之,學生便於工作只會習慣性地沿著教師指定的思路走,失去了主動探究的慾望,限制了創新思維的發展。
我在教學中,則把搭建「腳手架」的機會還給了學生。在開門見山的提出問題以後,先讓學生猜結果、說理由,然後鼓勵學生用計算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首先,搭建「腳手架」要引導學生自主提取信息。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越來越需要能處理信息的人。「讓學生在自身原有的知識體系中提取對對解決當前問題有用的信息,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教師不應當是有用信息的提供者,而應當是學生主動提取有用信息的促進者。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我沒有進行復習鋪墊,而是直接提出問題。當學生提出「兩位數乘兩位數還沒有學」的問題時,又及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對,我們以前是沒學,不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想出許多方法。」面對全新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和教師真誠的鼓勵,學生必定會使出渾身解數,尋求問題的答案,必定會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有用信息,從而提高了學生根據目標需要檢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在為學生的發展奠基。
其次,搭建「腳手架」要蘊含數學思想方法。
「如果知識背後沒有方法,知識只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如果方法背後沒有思想,方法只不過是一種笨拙的`工具」。(錢陽輝)自新課程提出「三維目標」以來,數學教學扭轉了對「知識目標」的單一追求,增加了數學教學中思想方法的含量。
如果說傳統教學過於注重了「知識技能腳手架」的搭建,我則更加傾向於引導學生搭建「方法策略的腳手架」。學生從「五花八門」的猜想,到「靈活多樣」的驗證方法,從對驗證方法的優化,到歸納出筆演算法則。學生收獲最多的不是知識,而是研究問題的方法,是在學習過程中「再創造」的體驗。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領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從而使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
本節「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為計演算法則教學課,我按照傳統的模式:導入,新授,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設計的。
良好的導入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教材為我們提供了下圍棋這一情節,就是針對新課中的「圍棋」我設置了「專心致志」的故事而過渡到新課。巧妙地將「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的問題融於故事情節之中,使單純的數學教學變得情趣盎然。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但是復習的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本節課的亮點部分生生互動環節「蜜蜂采蜜」沒有實施。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新課練習過程中有部分同學做錯。原因是兩個數的和沒有加反而也用乘法。針對錯誤指出錯誤讓全班的同學引以為戒。避免這種錯誤再次發生。
精心設計的一節課並沒有上出我理想中的效果。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失誤。分析如下:
(1)導入過長。導入過長直接影響後面的教學。
(2)復習注重梯度練習。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練習多設置些有梯度性的題便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消化。
(3)時間分配上要調整。
(4)盡量避免口誤,注重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
雖然存在種種遺憾,但是我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爭取上好每一堂課,少上遺憾的課。在遺憾中反思,在遺憾中完善,在遺憾中成長。讓學生學到學好更多的知識!
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進位的方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對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是創設一個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圍繞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展開自主探索,在教學中教師心引領者的角色帶領學生理清:
1、掌握乘的順序。
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在實際教學時,估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算出結果是多少,所以本課基本思路是從認知沖突到新知嘗試經過交流理解達到鞏固掌握,同時也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實際教學中,在組織全班討論、交流各類方法,提出自己的疑問一起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多種計算方法,有用加的方法進行分拆,有拆因數法,有堅式計算。所以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在復習、嘗試、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將新知與原有的知識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在整堂課中,我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合理的運用學生生成的問題資源,讓學生在展示個性思維的時候,暴露自己真實的想法,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的反思中的想法與口算方法的算理巧妙的合並到一起,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把現在的想法在豎式中如何表示出來,在學生對新生事物的不斷完善中,關注到了學生的錯誤,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對於+的省略,它是一個習慣問題;他們在相互交流、自我反思中不僅突破了建構了知識的障礙,讓學生自己感悟錯誤所在,從而牢固建構建構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堅式格式,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高潮層出不斷。有人說,創造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課堂中的問題信息其價值並不在於問題本身,而在於背後的創造過程,實現了問題背後的創新價值,才真正使課堂中的問題變成重要的課程資源。
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開放的,動態的,當學生活起來、動起來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傾聽他們之所想,組織他們交流思維的火花,在師生交往、生與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參與課堂教學。正是有了他們的參與,才使我們的課堂異彩紛呈,充滿了未知的、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突破預設的囚籠,變預設為生成,善於捕捉動態生成性資源,使之加以利用,讓課堂教學涌動活力。當然捕捉這種閃爍不定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有妙手,能及時抓取,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而富有動態生成的課堂正是我們課堂教學改革要努力達到的境界。同時教師的教學必須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領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從而使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達到教人以漁的目的。
㈢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我學會了嗎教案
三年級數學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備課教案
一、教學內容
1、一個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
2、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估算。
3、混合運算。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整十數乘整十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口算;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和簡單乘除混合運算。
2、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初步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經歷探索演算法的過程中,感受乘法運算在生活中的應用,並有成功的體驗。
三、素材解讀
1、素材的選取。以美麗的街景為題材,體現了城市的繁榮、家鄉的美麗。
2、情境串。本單元共有4個信息窗,依次是:美麗的街燈——漂亮的街心花壇——壯麗的觀光塔——多彩的街道夜景。
四、知識分析
1、知識基礎。有三個:一是表內乘法;二是百以內數的加法口算;三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
2、教材的地位。
(1)兩位數乘兩位數是一種完全乘法(一位數乘一位數是表內乘法,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叫不完全乘法)。這是乘法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
(2)是今後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
(3)是今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和解決問題的基礎;
(4)是今後學習小數乘法的基礎。
3、知識構成。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單元,共設4個信息窗,每個信息窗的學習內容如下:
信息窗1:整十數乘整十數、整十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信息窗2:簡單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簡單的乘除混合運算。
信息窗3:較復雜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除混合運算。
信息窗4:綜合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和乘除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教材解讀
1、信息窗1——美麗的街景
(1)本情境圖呈現的是兩位同學到市府大樓前參觀的景象:高聳的市府大樓、漂亮的街燈、歡慶的氣球等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由於大樓宏偉高大、街道很長,氣球比較多,這些信息都無法直觀的表現出來,採用了對話、表格的形式展現這些數據。
(2)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3個紅點。2個綠點共5個例題。
第一個紅點:右邊的氣球團有多少個氣球?算式 40×20 學習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第二個紅點:左邊的氣球團有多少個氣球?算式 22×30 學習整十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口算
第三個紅點:這條街上一共有多少盞燈?算式 23 ×12 學習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的筆算,這是本信息窗的重點,也是本單元的重點。
第一個綠點:市府辦公大樓有多少間辦公室?算式 32×21 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
第二個綠點:新聞大廈有多少間辦公室?算式 24×20 學習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筆算及豎式的簡便寫法。
(3)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學生說說自己到過什麼地方又玩過?看到了什麼?然後再出示市府門前這一情景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中畫的是什麼地方?圖中有什麼?根據圖中的信息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也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家鄉,教師添加上一些數學信息,再讓學生提出問題。
②要加強口算和估算。本信息窗是把口算、估算和筆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出現,解決第一、二個紅點問題時,雖然多種策略同時出現,側重點是口算;解決第三個紅點問題時,學生可能估算,可能口算,也可能筆算,但這里要以筆算為主。
③解決第三個紅點問題雖然是筆算,但各部分積都不進位,強調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方法,突出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理解第二部分積個位上的0不寫的理由。這一問題是本信息窗的重點。
④解決第二個綠點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去寫豎式,一般學生想不到簡便的寫法,教師可以提示、引導,然後通過比較來體會為什麼這樣寫比較簡便。
⑤自主練習:共安排了9道練習題。
第7題,是一道填表題,呈現的是一份海洋小學三年級校服訂購單。練習時,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單價、數量、總價的意思,然後計算出得數填表。注意合計欄的填寫,明白哪些欄要填,哪些欄不填。
第9題,除了完成第(1)題外,第(2)學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樹?」還可以補充條件進而提出更多的問題。
2、信息窗2——漂亮的街心花壇
(1)本情境圖呈現的是城市街心花壇的場景。通過花壇、噴泉及燈柱等景物提供了豐富的數學信息。這些信息是通過安裝工人的對話和信息牌標注的形式呈現的。
(2)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3個紅點,也就是說三個例題。
第一個紅點:「保護環境」花壇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算式27×23 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
第二個紅點:「美化家園」花壇一共用了多少盆花?算式 22×28 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第三個紅點:還剩30根這樣的燈柱沒安裝,這些燈泡夠嗎? 運用乘除混合運算解決問題。
(3)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教學時,教師可以承接信息窗1的情景,引導學生對情境圖進行觀察,理清圖中所包含的數學信息,提出有關乘法的問題。也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讓學生談一談家鄉的公園,教師加上相關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提出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
②按照以往的經驗,本信息窗的第一個紅點應該是「還剩30根這樣的燈柱沒安裝,這些燈泡夠嗎?」,而在這里卻是第三個紅點。如果把這一問題隱去,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保護環境」花壇一共用了多少盆花?「美化家園」花壇一共用了多少盆花?一共有多少個噴頭?一共買來多少個燈泡?這四個問題都可以用作第一個紅點。在處理第一個紅點時,可先讓學生估一估,判斷結果的大致范圍,然後再讓學生列豎式計算,並匯報及交流自己的演算法,這里要突出的是簡單的進位。第一個紅點是本信息窗的重點。
③第二個紅點重點是估算,應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然後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估算的(這是本紅點的重點),也就是要突出估算的策略。
④第三個紅點,明確要解決「還剩30根這樣的燈柱沒安裝,這些燈泡夠嗎?」這一問題,可以用一共買的燈泡與裝30根燈柱需要的燈泡數進行比較;也可以算一共買的燈泡數能裝多少根燈柱與30根燈柱比較。然後再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解決問題。需要注意:該問題的解決一是讓學生通過交流,體會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二是學生列式計算時,可以分步,也可以列綜合算式(本類型的題目提倡分步解答);三是不要提出「歸綜問題」的類型,重在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
⑤自主練習:共安排了8道題目。
第5、7題都是用乘法解答的現實問題,練習時,可讓學生看圖編一個包含數學信息的故事,然後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再獨立地分析解答。再組織交流時,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為什麼這樣列式,還可以怎樣列式等。
⑥第8題呈現的是學校運動會入場式的情景,並以統計表的形式呈現了許多數據,是一組用乘除混合運算解決的實際問題。練習時,可讓學生先說說本校運動會入場式的情況,在出示畫面,引導學生分析畫面,明確解決問題的策略。這道題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⑦聰明小屋是一道排列問題,教師要引導學把所有情況列舉出來,列舉時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培養學生有序的思維。該題共有8種情況:飛機——汽車——飛機;飛機——汽車——火車;飛機——火車——飛機;飛機——火車——火車;輪船——汽車——飛機;輪船——汽車——火車;輪船——火車——飛機;輪船——火車——火車。
3、信息窗3——壯麗的觀光塔
(1)本情境圖呈現的是同學們到觀光塔觀光遊玩的情景。提供了登觀光塔的人數、門票的錢數以及經過路口的車輛等豐富的數學信息。這些信息都是通過工作人員、觀光的學生以及交通民警說出的。
(2)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2個紅點,也就是兩個例題。
第一個紅點: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塔觀光? 算式 28×39 學習復雜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
第二個紅點:買6張票,100元夠嗎?算式30÷2×6 或30×(6÷2)再與100比較,學習運用簡單的乘除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3)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①教學時可以從參觀觀光塔的話題引入,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根據圖中的信息發現有關的數學問題。
②第一個紅點問題的乘法計算是較復雜的進位乘法,教學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解答,再匯報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加深對算理和演算法的理解。第二種方法,如果學生想不到,教師應加以引導,主要是為學生的估算策略打基礎。
③第二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應明確要解決「買6張票,100元夠嗎?」這一問題,可以先求出「一張票多少錢?」也可以先求出6張票里有幾個2張。在交流時要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解決問題時,學生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這里要注意,教師不要提出「歸一問題」的類型。
④如果學生提出「15分鍾經過路口的車輛大約有多少輛?」等,可放手讓學獨立完成,作為練習來完成即可。
⑤自主練習:共安排了12道題目。
第7題是織毛衣車間加工毛衣的情況。滲透工效、時間、工作總量的數量關系。先填表,再解決問題。還可以讓學生提出其他問題。
第9題時麵食店賣出食品的個數和錢數的題目。本題的信息、問題比較多,要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理清畫面中提供的各種信息,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再計算。第二、三問可藉助第一問的答案來解決,如果學生沒有藉助第一問的答案,而直接用綜合算式來解決,教師應予以表揚。
第12題是一道找規律的題目,練習時可引導學生先觀察前兩組題,尋找每組兩個算式中因數與積的特點,發現規律,再運用規律解決後面兩組題目,然後可讓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規律是否正確。完成練習後還可以讓學生按規律舉出另外的題目。
4、信息窗4——多彩的街道夜景
(1)本情境圖呈現的是多彩的街道夜景。包含有街道旁的廣告燈、廣場上五彩繽紛的霓虹燈、樹上的彩燈、停車場上的旅遊觀光車等信息。這些信息是通過觀光人、商人以及標注等形式呈現的。
(2)有關信息窗的說明。本信息窗是只有情境沒有例題,更沒有探索。意圖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這里的綜合應用是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並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決。在這里關鍵是讓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
(3)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讀懂圖是本節課的關鍵。教學時要讓學生讀圖,讀懂圖中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提出有質量的數學問題,也就是要學生根據前面所學的知識提出有關的問題,避免提出一些過於簡單的問題。
教材中已提出:如果租B型車,需要多少輛?用400米彩燈線,裝飾剩下的25棵樹,夠嗎?
學生還可能提出如下問題:廣告燈的租金是多少錢?一共有多少個燈泡?
要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來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在交流中鞏固提升本單元所學的內容。這里既有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的拓展與提升,也有計算方法的交流與鞏固。
(4)自主練習:共安排了17道題目。
第5題,求幸福小區離少年宮有多遠,需要先求小林平均每分鍾走多少米;要想知道小林平均每分鍾走多少米,需要藉助第一題的答案;算式是:648÷9×11
第8題是一個大型停車場的情境,表中提供了停車場的收費標准。先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後組織交流,說說解決問題的思路。第(2)小題有兩種繳費方式,分別算出所學費用後再進行比較。
第15題學生可能列成下列算式:43×5×2;43×6×2;在這里要上學生說出為什麼這樣列算式,只要有道理教師都要加以肯定。
第17題練習時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家住的樓層與樓梯層數的關系,然後再解決。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可能沒有類似的經驗,教師可列舉學生熟悉的例子或實物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明白樓層數和樓梯台階數的關系。
我學會了嗎?是一幅草原牧場的綜合情境圖,遼闊的草圖原牧場包含了豐富的數學信息,學生可充分利用這一情景,對自己學習的知識進行自我監測。除了解答教材中提出的問題外,學生還可提出:馬和羊一共多少只?如果每隻羊每天吃15千克草,這群羊每天吃草多少千克?等兩步計算的問題。練習時,要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再小組和班內交流,並進行集體評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回顧與反思,總結出自己學習本單元的表現和主要收獲。
(5)適當增加三位數乘三位數,三位數乘四位數。
㈣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
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在於學生能掌握好乘的順序以及兩個積的數位。本節課在設計時考慮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再創造』」。即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自己去探究、去尋找正確的方法。這本節課中,在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思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自己領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組織學生創新,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介紹不同的計算方法。課堂教學中,給同學們的思考時間較少,不夠充分,所以導致語言重復,在講解算理部分應再慢些,細些。
2.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演算法多樣化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一種重要思想,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新課標指出:筆算教學不應僅限於豎式計算,應鼓勵學生探索和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同一道計算問題,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存在著差異,常常會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和解題策略,這正是學生具有的不同個性的體現。
在本節課教學28×12時,應放手學生試算,學生會出現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有根據口算的方法來計算的;有把乘數拆成兩個一位數,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計算的;有直接列豎式進行計算的;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解法,進行小組內交流,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創新能力。這節課雖然使學生都明白了28×12的豎式演算法,但沒有更好的做到放手讓學生試算這一步。
3.這節課的重點是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演算法。
學生能掌握好乘的順序以及兩個積的數位。所以在做每一道習題的時候,我都會在這方面特別的強調,但這節課我只叫了一組兩個人說,應多叫幾個學生,反復強調注意數位對齊。
4.注重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情感並不一定伴隨認識效果自然而然地產生發展,而需要教育者專門地評價和培養。」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和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低年級學生設計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以幫助小朋友解決問題的小故事貫穿全課並以此展開。又如練習部分創設了「數字探險樂園」、「火眼金睛」等教學情境,並進行挑戰賽、口算、改錯等練習。練習變成不是為了學習而練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5.注重算用的完美結合。
眾所周知,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實際的應用中才能真正體現其作用。所以,把計算與應用結合起來,將計算作為一個組成部分,能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為什麼要計算、選擇什麼方法進行計算更合理。這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都十分有利的。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在學生口算的基礎上重點突出筆算,使學生能正確理解和掌握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演算法,並在組織有層次性的練習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運用演算法。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掌握得扎實,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整個教學流程雖體現了教學目標,並突出重難點,但總感覺整個教學環節不夠順暢。而課後有所想,要上這樣的展示課,應面對空盪盪的教室而自言自語,由此而多當一回「瘋子」老師那該多好啊!
2.課堂語言表達,有時語音不清晰,被個別點評老師抓住弱點。可見,在課堂教學上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應加強課堂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課堂語言感染力的訓練。
㈤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反思
核心提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進位的方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進位的方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中,在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時,首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通過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思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自己領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組織學生創新,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介紹不同的計算方法。如「請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演算法,也聽聽別人的演算法!」「誰願意與同學們分享你的計算方法?」「在這些演算法中,你比較欣賞哪一種演算法?」等等,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吸收,學會欣賞,學會評價。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的書寫位置問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筆算方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時每做一道題,都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演算法,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優秀生教後進生;設計層次性強、生活化的練習,即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有用的數學。
㈥ 小學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教學反思
最近,筆者參加縣實驗小學組織的數學優質課評比,聽了三位教師同上的課——《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人教版第六冊上數學教材),頗有一番感觸。評比採取的是教師抽簽後定時備課,然後借班上課的方式。三位教師通過創設購物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並讓學生列出30×10的算式,再讓學生在比較演算法中優化演算法,最後讓學生用「先算3×1=3,再算30×10=300」進行說理,完成教學任務。
在聽課中,有兩個班的兩位學生對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老師,為什麼30×10=300?」執教老師想了一下解釋說,因為30×1=30,所以30×10=300(即1個30是30,10個30就是300),這位學生對老師的解釋似乎還不理解,滿臉疑惑地坐下了。我們也感到老師的這一解釋,好像是在解釋一種演算法,而沒有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去解釋算理。
類似於這種算理教學,往往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在備課中應予認真考慮。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面對學生的疑問。
領會學生的疑問,鼓勵學生質疑
弄清題意,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有些教師在教學中由於沒聽明白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這樣容易傷害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學生以後不願意再提問題。這一節課在最後的練習中,有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為什麼50×40=2000,計算結果得數後面是三個零。」老師因為聽明白這一問題是針對30×10=300的反駁,就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順序:先算5×4=20,再算50×40=2000(20後面的兩個數用紅粉筆標出)。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為什麼結果是三個零,而不是兩個零。總之,教師要多給學生思考問題時間,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只要問題是圍繞上課的主題,老師都應先予表揚、鼓勵。要知道,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在老師的表揚激勵下不斷產生的。
對待疑難問題,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水平
「為什麼30×10=300?」這是一個算理教學問題,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是已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如10×9,30×9。因此教師在復習導入時,應從解決這些問題入手,通過變式讓學生得到算式:10×10和30×10,從而揭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再引導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當學生對於30×10=300就有一定的認知准備,他們會想到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這一新知識,就會說:因為30×9=270,而30×10可以表示成9個30再加上1個30,即270加上30一共是300,所以30×10=300。這一教學策略,充分考慮了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通過「以舊迎新,促遷移」的.方法來解決算理這一疑難問題。可惜我們很多教師把這一傳統的教學策略忘掉了,以致不能正確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師回答不了問題,要藉助學生的思維來解決
上述問題教師若一時回答不了,可讓全班學生思考一下:怎樣來解釋這一問題。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鼓勵學生演算法多樣化時,有很多學生想到「30×10」也可以用「30×5+30×5=300」得到結果,這也是一種解釋算理的演算法。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往往出乎意料,並能有效解決問題。教師應樹立一種觀念,教學是平等的,學生是富有個性與創造力的個體。教師要相信學生,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自己獲取新知識。這樣,新課程倡導的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才能在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教學相長,是永恆的教學原理,學會向學生學習的老師才是學生喜歡的老師。
師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應在課後求助專家
對待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教師採用應付了事,不善反思的態度,絕不是一位好教師。當前的課改,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許多有效的建議,教師的實踐反思和專業引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許多優秀教師的成長,也說明了不斷進行教學實踐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疑難、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師採取一種逃避、馬虎應對的態度。如在上這一節課中,有兩位教師在課後還認為自己的演算法解釋是對的。固執己見,往往會誤人子弟。敢於正視教學疑難問題,並進行深入的研究,是許多優秀教師的可貴品質。
教學要創設拓展性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探索
在這節課教學進入最後階段時,有位教師讓學生口算一道題「340×50=?」很多學生口算不出來。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先算34×5,再在得數後面補上兩個零,學生學得非常主動而且有興趣。最後老師強調,今後一定要學會較復雜的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而且這一方法仍是我們今後深入學習經常要運用到的一種重要運算技能。適當滲透今後即將學習的新內容,有利於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是新課程教學的一種很好教學策略。總之,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出拓展性教學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㈦ 《兩位數乘兩位數應用》教學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應用,是第三單元《乘法》的第四課時,是在兩位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其背景知識還有乘法的意義與乘法口訣以及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乘法。那麼有關應用,我的教學目標該如何定位?在課堂上,通過我們的學習,孩子們又能得到哪些新的知識,新的啟發?思慮再三,最後把教學目標定位為:A級目標: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估算。B級目標: 1、能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估算,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並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中的進位法則。C級目標:培養數感,歸納常見的「數學模型」。
在實際操作後,才發現這樣的定位給本節課造成了很大的阻礙,沒有一個重中之重,沒有一個聚焦的中心,什麼都比較重要,到最後也是匆匆收場。為此,我把目標做了調整,在估算環節,減少時間,進位加法進行適當的練習,不進行數學模型的引入。
先來說說估算,「注重口算,加強估算」一直是課改強調突出的。通過情境問題串,提出了兩個有關估算的問題。第一次估算,是估計全校大約有多少人,通過這個估算過程,探索如何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的方法,體會估算本身也是生活中常用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二次估算,通過計算得出運算結果後,可以通過估算來檢驗預算結果的合理性。最後得出結論:估算並沒有統一的標准,只要合理、方便即可。那麼我在估算這個環節不會進行改動,只要在時間上稍微把握好,節奏快一些即可。
接下來是進位豎式環節,這一環節其實是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一個應用。先獨立列出算式,21×26或者26×21.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索計算方法,「你打算怎樣算出得數?可以在練習本上寫一寫。」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方法,例如:拆數後口算、表格計算、豎式計算等。然後交流各自的演算法,只要學生獨立思考,能用自己的方法合理地解決問題,我都給予鼓勵。重點研究豎式計算,可以把口算、表格和豎式這三種方法的每一步聯系起來,加深對豎式每一步的理解。比如,豎式中的26表示什麼,是前兩種演算法中的哪部分,520呢?在用豎式計算時,我會重點關注後進生其豎式中的進位,試著讓他們板書,然後全班訂正。利用已經熟悉的方法對豎式中的進位進行理解記憶,這樣的遷移對進位豎式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當進位豎式已經理解透徹,可以很明確的說出每一步的意思以及進位方法後,可以出示第三板塊鞏固練習。這里我准備了兩道練習題,一是電影院的座位問題,二是課本練一練光明學校人數問題。根據上課隨時出現的狀況,來進行分析、處理。
接下來我想談談有關課堂小結的問題,總體來說,我的課就是虎頭蛇尾,開篇讓人舒服,緩緩道來,越到後面,越散的開,鋪了一地就著急往後趕的節奏,沒有收持有度,沒有節奏分明,更沒有最後很重要的課堂小結,我們轟轟烈烈一節課,到底學了什麼,學生們能總結到何種程度,他們還有怎樣的思考?有什麼新的啟發或者是新的困惑?沒有,我們好像注意力轉移到中間建構環節,導致後期的收尾是一團糟,殊不知,最後的小結才是完美的收官,才是畫龍點睛之筆,為我們後期的腦圖,做了很充足的准備。關於操作上,可以讓孩子嘗試著總結,也可以我們帶著孩子們來梳理思路。
總之,本節課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一些大的枝節是需要放棄掉的,聚焦、總結,是我最大的感慨,這是我這節課中最最欠缺的,在今後的課程中,我的腦海會緊緊銘記這兩個詞語,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讓我的課程內容更加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