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小學的學習階段對於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一個較為輕松的階段,因為普遍的觀點認為小學學習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容易理解,因此忽視了對小學教育的關注。下面我給你分享淺談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歡迎閱讀。
[摘要] 小學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從小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與習慣,為將來成就全能人才做基礎,成為當前信息教育的宗旨。
[關鍵詞]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閱讀能力培養的對學生的影響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結束語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階段必須培養的能力之一。為什麼要培養小學閱讀能力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有什麼影響?培養小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是什麼?
一、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閱讀是人類重要的學習方式。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人們獲取知識,而且有助於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閱讀能力必須從小培養,在指導小學生閱讀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教給學生以有效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書籍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開掘不盡的富礦,是走向未來的基石;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的精神營養劑。讀書是人類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斗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
對學生來說,閱讀的重要性更為明顯。閱讀是學生學習功課、接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閱讀能力對學生學習功課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閱讀理解能力差,就很難有效地掌握課本知識;閱讀速度慢,閱讀策略不對頭,在閱讀課外書時就很以做到廣采博取,知識量就會受到影響。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改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是每個學生的迫切希望。因此,學會閱讀,必須從小學開始培養。
1、讀書是獲取知識的捷徑。
在沒有文字的原始社會里,生產力極其落後,知識的傳遞主要靠口耳相授。口頭的傳遞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且極易消失,因此傳遞的范圍是很窄的。自從有了文字,人們把實踐中獲取的知識記錄下來,變成書面的形式,廣為傳遞,不受時空的限制,消除了聲音瞬間即逝的煩惱,閱讀也就成了人們獲取間接知識的重要手段。科學家牛頓曾經很形象地把書比作“巨人的肩膀”,當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有希望比巨人還要高出一頭。一個人不可能親自閱歷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和事情,去通過生活實踐獲取“直接經驗”。事實上,人們的大多數知識是依靠讀書來間接獲得的,即“間接經驗”。可以說,讀書是聰明的選擇,是一個人獲取無窮知識與經驗的捷徑。
2、讀書有助於實現人生的價值。
讀書是一種心靈的“旅行”。讀書一方面可以獲得知識,洞悉人生存在的道理和意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修養,陶冶情操,有助於實現人生的價值。
二、閱讀能力培養的對學生的影響
我們知道,動手操作是促進理解、減少數學學習困難的有效手段。而解題練習又是鞏固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的重要途徑。與其它學科相比,數學學習尤其離不開操作、練習。在閱讀 學習中,倡導讀做結合、讀練結合,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識,運用到新的知識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識體系去解釋新的現象。這種過程既是知識的復現,又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同 時也有助於學生把凝固的認知結構轉化為能動的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
如“圓的認識”中,學習圓的畫法。當學生閱讀了畫圓的基本操作步驟以後,及時要求根據教材中規定的步驟試著先畫一個圓。畫好後討論:①畫圓時,有一隻腳固定不動,是哪只腳?②在紙面上不停移動的是哪只 腳?它是怎樣移動的?③同學們畫出來的圓有大有小,那麼什麼情況下畫出來的圓較大,什麼情況下較小?最後再要求學生畫指定大小的圓。經常進行這樣讀練結合的教學,潛移默化中,學生便逐步養成了讀練結合的良好習慣。
三、閱讀能力的培養
那麼,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其數學閱讀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課前預習指導讀:加強課前預習,布置預習提綱,初步教給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基本方法。一方面讓學生在課前了解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為學生課上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懸念和疑問去閱讀,使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閱讀。
2、課上研究共同讀:培養學生閱讀數學教材的能力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閱讀數學教材,使他們養成看書的習慣和具有閱讀數學教材的能力。課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地檢查學生的課前閱讀情況,根據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指導,適時地設置一些易混易錯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待他們暴露出各種問題後再讓他們閱讀有關課本內容,進行議論評判,使他們對課本中的數學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課後復習反復讀:所謂復讀就是在一單元或一章的內容學完後教師要求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性閱讀,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溫故知新。通過再次閱讀,把本章節或單元的主要知識點按若干類別加以歸納、整理、系統化、概括化,以形成綱要或圖表,更好地理清關系,加強記憶;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把本單元或章節中出現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思想明確化,書寫在章節總結里,以加深對思想方法的認識;對本單元或章節中相關的或相似的數學對象進行異同比較,加深對概念、定理的理解。
總之,重視小學數學閱讀,培養閱讀能力,符合現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眾所周知,未來社會高度發展,
摘 要:新人教版在每個知識點後面都增加了解決問題的課時,而且解決問題第一步驟就是閱讀理解,要解決一個問題,首先要閱讀問題,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
教師在教學時,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會做計算題,但是解決問題就是不會,或經常解決問題寫錯。但是只要老師將題目讀一次,有些學生就馬瑟頓開。問題就出在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行,沒能理解題目的意思。數學閱讀不像語文的文字閱讀,同時,數學閱讀過程也是一個猜測、想像、理解,推理的認知過程。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很多學生喜歡看書,那是因為讀書,讓他身臨其境,可以讓他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數學閱讀也如此,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產生了興趣,就會激發學生閱讀慾望,使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久而久之,閱讀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在概念教學中培養閱讀能力
數學中的概念、定義等是數學基礎知識,是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內容之一。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感受出完整的定義,合理的推理,嚴密的邏輯,提高學生思維的能力。在數學閱讀中學生要仔細閱讀,琢磨,經過老師講解後,理解性閱讀,從而達到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如在教師教學《平行四邊形》時,教材的定義是這樣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先讓學生理解對邊分別平行的意思,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概念意思。又比如這個單元的《梯形的認識》,教材對梯形的定義是這樣的,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要抓住“只有一組”的意思,讓學生理解只有一組對邊平行,還有另外一組對邊不平行。如果另外一組對邊也平行,那麼這個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了。這里用到了假設,想像的思想。
三、培訓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數學閱讀不是簡單的流暢地富有感情地通篇閱讀,而是指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獲得,提煉信息。因此,閱讀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帶著自己的目標或疑問去閱讀,能夠經過閱讀來提煉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我們在對解決問題閱讀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看的問題,再去看題目中的信息。例如:買3kg蘋果一共要15元,媽媽買5kg蘋果要多少錢?首先,學生可以閱讀問題“買5kg蘋果要多少錢”,然後在問題中尋找解題的思路,要想求5千克蘋果的價格,首先要知道1千克蘋果要多少錢,然後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題目,由題目可以知道“3kg蘋果一共要15元”,那麼利用單價×數量=總價,總價數量=單價15求出1千克蘋果需要5元,那麼5千克蘋果的價格就是:5×5=25元。因此,在閱讀解決問題的時候,學生可以先閱讀問題,然後從問題中找出解題方法,最後帶著問題帶著目的去閱讀題目,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題目,又能縮短學生解題的時間,合理而不為。
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咬文嚼字,重復閱讀。數學閱讀首先要認真仔細,必須讀懂到每一個字、每個詞、每個單位。有些較長的題目,要利用語文閱讀中縮句的方法,提煉出主要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例題:一條2米長的鐵絲,減去,還剩多少米。再減去m,最後還剩下多少米。這里有兩個問題,第一次減去它的,這個是指把2米看成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減去了2米的等於0.5米,還剩下2-0.5=1.5(米)。第二次減去m,這個是有單位的,是指把1米看成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即小數0.25米,最後剩下1.5-0.25=1.25(m)。
2、回憶比較閱讀。指學生閱讀時,對新知識和舊知識的比較回顧,對類似問題的比較遷移。如在教學質數時,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要回顧什麼是因數而且要和合數的定義對比。這樣可以使學生清楚區分合數與質數的聯系和區別。閱讀解決問題時,雞34隻,比鴨少12隻,鴨多少只?這種題目很多學生拿到題目,看到“少”就減,根本沒比較雞鴨哪個多,仔細閱讀題目,比較雞鴨數量,雞比鴨少12隻,說明雞少鴨多。因此鴨比雞多12隻,34+12=46(只)。
3、動手操作,理解閱讀。學生閱讀時,要動手算一算,劃一劃,畫一畫等去探索、發現數學語言的的真正含義。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要仔細思考。例如,在閱讀比較長的數學問題時,可以用筆劃一劃重要的數學信息。在閱讀路程問題時,動手畫畫路線圖,使我們能更清楚之間的關系。
可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作用意義重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自主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 麗,在小學課堂中提高數學閱讀的有效性 [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年10期
[2] 李美霞,談小學生數學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J],大觀周刊,2012年第36期
【摘要】本文認為教師只有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的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才能有效的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問題對策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最基本途徑。隨著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數學新課程標准要求加強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這一切對數學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改善教學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應該有預見性的認識到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對學生今後數學學習的深遠影響,並應有意識的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實踐證明,有效的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1、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傳統數學教學的模式約束。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做出了很多改變,但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仍佔主導地位。小學數學教師也漠視學生閱讀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認為小學生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因此將課程講的盡量詳細,讓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進行學習,這些都嚴重抹殺了小學生對知識獲取的好奇心理和主動求知心理。
1.2、小學生思維方式的不成熟。從生理角度講,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自學和探索求知能力等方面發育尚不完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進行有效的訓練和培養。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造成小學生這方面能力的發育滯後。
2、“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對策
2.1、“數學閱讀”內容生活化
2.1.1創設生活情境,培養閱讀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數學的源泉,低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學中把生活情境呈現出來,讓學生充分閱讀,從情境圖中獲得信息,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在小朋友認識10以內各數的時候,我給他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校園圖,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分別找出數量1、2、3、4……的東西,再找出教室中可以用數字表示的物體,說給小朋友聽一聽。課後又讓學生找一找,家裡的哪些東西可以用我們學過的數字來表示。學生找到了許許多多:我家有一台電腦,2台冰箱,3張床,4隻空調等等。
2.1.2.創設問題情境,提高閱讀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認真閱讀,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有稀奇古怪的錯誤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讀題不夠完整,往往句子只讀一半,就開始動筆做題,這樣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教師就應教給學生正確、良好的閱讀方法,首先題目要讀完整再思考,其次對於讀了一遍還不能明白意思的題目要多讀幾遍,最後將答案填寫好之後還要再將題目完整地讀一讀。有許多錯誤往往通過最後完整地閱讀一下,就能發現其中不正確的地方,這樣也有助於學生養成檢查驗算的良好習慣。只有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作業中經常提醒,注意滲透,學生才能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2.1、讓學生學會善於閱讀的習慣
數學書需要重讀、精讀、巧讀。計算過程重點讀,計算教學中不僅要讀算式、讀法則,更重要的是要訓練學生閱讀中間過程,通過閱讀促使學生理解題目要求,看清運算數字、運算符號和運算順序,明白運算方法。數學概念應按其結構來精讀,力求讓學生學會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精讀概念。解決問題要巧讀,關鍵詞語重音讀、省略句式補全讀、意思隱含換詞讀。
2.2.2、讓學生學會會讀的習慣
A、“讀”中生疑。敢於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通過閱讀讓學生提出疑問,引發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從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如,五年級商不變的規律:“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商不變。”
B、“讀”中理解。對於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進行圈點劃批,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
C、“讀”中比較。以“讀”比較就是通過比較知識的縱橫聯系、差別,把知識內化的一種讀書方法。邊讀邊比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的重點,對知識間的聯系和差別能夠系統地把握,為以後靈活應用打下扎實的基礎。
3、師生共讀數學好書
數學教師對數學方面信息的大量閱讀,不僅可以豐富自身知識,還可向學生推薦數學閱讀方面的好雜志、好報紙、好書籍,如《數學故事》《趣味數學網路圖典》等,豐富學生的數學閱讀世界,激發他們數學閱讀的熱情,以閱讀來促進思維,形成方法,運用數學。
Ⅱ 數學閱讀理解的內涵及在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對策
摘要: 數學課也存在閱讀理解的問題,數學閱讀理解能力是發揮數學潛能的重要前提。從數學閱讀理解的過程看,它包含了四個層次,在每個層次上學生都會面臨困難;在教育中就應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包含建構結構化的知識,適當的元認知訓練等。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育;數學閱讀理解;數學文本;知識建構;元知訓練等
閱讀理解不旦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學習任務,數學課也經常存在閱讀理解的問題,在教學中需要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在數學中不光有數字運算,還有空間關系和邏輯思維的問題。而閱讀理解能力常常是解決數學問題,特別是數學文本問題的必要前提。本文將討論數學閱讀理解的內涵及在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對策等問題。
一、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閱讀是對文本的加工和理解過程,小學數學也涉及文本的問題,如應用題、文字題、圖表等,這些數學文本由數字、抽象符號以及語言詞彙等構成。在目前,我們教師也意識到小學生閱讀跟數學技能的水平很不對稱。有的學生面對文字題、應用題時就「傻眼」了,難以應對。例如當學生直接計算兩個數字的積或者商時,他們可以准確無誤地完成;然而,把這兩個數字放在文字題中時,他們就不知道是應該求積還是求商。事實上,很多學生對數學中的基本語言甚至關於解題要求都不能准確理解。如:「請問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頁才能超過小華?」有許多學生就不能正確理解問句中的關系詞「最少……才能超過」。很顯然,數學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經制約了數學潛能的發揮。因此要提高學生數學的綜合運用能力,就要指導他們如何閱讀數學文本。
數學閱讀理解有著自己的特殊性。數學中的語言總是非常簡潔,一些數學概念、數量關系通常是隱藏的,含蓄的。小學生在閱讀數學文本時,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過自己的數學知識,補足或擴展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義,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車間生產了200個零件,第二車間比第一車間少生產4個,兩個車間一共生產多少個零件?」解題時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較」關系,即根據「第二車間比第一車間少做4個零件」這一條件,計算出第二車間的個數,然後理解題目中的「組合」關系,將兩個車間生產的個數求和,雖然問題文本中只有兩個數字,卻包含了「比較」和「組合」兩層數量關系,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這些學生將其中的比較關系的方向搞反了,從而導致理解錯誤。因此,在數學活動指導中應該有意識的提高學生對數學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過程理解
小學數學文本由數學語言、詞彙以及以非常簡潔的形式符號組成,小學數學文本理解過程至少有四個層次:
第一、正確理解詞彙和符號。小學數學應用題常常用一些詞彙來表述,這些詞彙有些是數學中的專門術語,有些則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語。因此,指導學生准確理解這些詞彙的內涵是正確理解問題的前提。對於數學術語的理解要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來自生活中的常用語的概念來說,放在數學中就有了新的內涵,即由「日常概念」變成了「科學概念」。然而小學生卻往往不去注意兩者之間的差別而誤解其意義。例如:「垂直」在日常語言中最基本的含義可能是指與水平或地面垂直,於是有的學生以為在數學中也應該這樣理解「垂直」的含義,這顯然沒有抓住「垂直」作為科學概念時的內涵。小學生對這些符號的掌握必須是准確的,並且達到自動化的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解決問題。
第二、正確解決詞彙和符號之間的「互譯」問題。
在實踐活動中,用詞彙表示概念與用符號來表示概念之間需要相互翻譯。如在解決應用題時,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據算式來編應用題,這樣就涉及到了詞彙和符號之間的互譯問題。目前小學生在這方面常常面臨許多困難。
第三、在應用題、用符號表示的數學方程表達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號關系和數量關系的問題。如在四則運算中,同時出現了加、除、括弧等,這就必須理解這些符號的關系,才能確定計算的順序。
第四、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閱讀理解最終還是要構建合適的問題模型。在詞彙、符號、語法結構的水平上去理解問題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驟,最終還是要形成一個合適的問題模型才能解決它。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問題的給定條件和要達到的目的之間總是包含了很大的差異,這就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將已有的概念性知識、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識聯系起來,來彌補這種缺口的差異,形成關於問題的內在表徵模型,最終達到解決問題。
三、小學數學閱讀的困難和對策
小學生在數學文本的理解中面臨的任務以及困難是多種多樣的,然而,導致學生數學閱讀困難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要根據主要原因的不同採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對策。
1.在數學理解的不同步驟上加以訓練。
小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層次,因此,在實踐中每個學生的數學閱讀困難也是不一樣的,要根據不同學生安排有針對性的訓練活動。小學生理解的困難可能是不能理解數學術語和符號或者不知道將兩者互譯,還有可能是不善於理解數學的「語法結構」等。
對策:對不能理解詞彙和符號進行互譯的學生,指導過程中要訓練他們用多種方式理解和處理同一個數學主題。如:可採用根據一個應用題文本列出幾個算式;或者反過來,根據一個算式編出多種數量關系結構或類型不同的應用題。對於不善於區分不同數量關系的學生,可以讓學生根據其中包含的集合關系(算術應用題中的組合問題、比較問題、變換問題)的數學題進行分類;也可採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來訓練學生對數學表達方式的敏感性。總之,要根據學生在每個數學閱讀層次上面臨的具體困難,加以適當的`訓練。
2.指導學生構建「活的」、結構化知識。
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是提高數學閱讀能力的前提,在實踐活動中小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之所以會出現問題,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於解釋文本信息的足夠的已有知識;學生已有的知識雖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選擇合適的知識點與問題情景聯系起來;學生對問題理解與題目表達的含義不一致。
對策:根據以上原因,在實踐指導中要發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結構的知識體系。如:可以引導學生用畫「概念」和「概念網路結構」的方法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和組織化,將概念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學習與條件性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如:老師不僅要講解一道題目的計算方法,還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應用這些方法等,這樣知識才能變成「活的」、可用的知識。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學文化知識及生活經驗,可以為問題解決提供豐富的背景信息。如:學生對銀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計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後,在課堂上遇到類似問題可能就更容易應對。
3.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適當的元認知訓練
小學生在理解數學問題或文本時,其認識活動不僅是指向外在問題文本,還指向自己的認識活動為對象的認識,就是「元認知」,就是對認識活動的認知。在對數學問題理解過程中的元認識活動包括很多內容,如事先計劃預測結果、時間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質疑、自我評價等,從以往的實踐證明,許多學生不善於理解數學文本,可能是因為元認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對策:提高數學閱讀理解中的元認知能力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通過數學習作訓練學生的元認知。Fuentes認為:在目前,小學生都是學習現成的數學教本,解決教師或書本上提供的問題,實際上可以把這些工作部分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如讓學生學習編寫數學練習題並給出答案,這樣他們就要斟酌如何表述問題,如何調整自己的思路,讓別人明白,從而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此外,加強口頭解題的思維訓練,這樣有助於維持問題理解的注意力,也有利於不斷調整自己的理解活動。最後,培養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評和修改,同時也可以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小學數學閱讀理解能力是發揮數學潛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數學課中應該重視閱讀理解教學。從過程看,數學閱讀理解包含了前後相依的四個層次,在每個層次上學生都可能面臨困難,我們應該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包括建構結構化的知識、適當的元認知訓練等。
Ⅲ 小學數學閱讀的技巧和方法
小學數學閱讀的技巧和方法
小學數學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數學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學數學是對小朋友們數學的啟蒙,所以這個時候學好數學是很重要的,那怎麼才能學好學數學呢,下面分享小學數學閱讀的技巧和方法。
01、閱讀引言
1、要注意章節標題,因為它標出了課文主題;
2、要注意理解段落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識的直觀素材;
3、要抓住關鍵字、詞、句和重要結論,這對於理解新知識非常重要。
02、閱讀概念
1、要正確理解概念中的字、詞、句,能正確進行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的互譯;
2、要注意聯系實際找出正反例子或實物;
3、要弄明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就是說既能區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適用范圍。
03、閱讀定理
1、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條件和結論;
2、要探討定理的證明途徑和方法,通過與課本對照,分析證法的正誤、優劣;
3、要注意聯系類似定理,進行分析比較、掌握其應用;
4、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廣及引伸。
04、閱讀公式
1、要弄明白公式的來龍去脈,會推導公式;
2、要明白公式的特徵並能想法子記住;
3、要注意公式的應用條件,弄明白有關公式的內在聯系,了解公式的運用、逆用、合用,變用和巧用。
05、閱讀例題
1、要認真審題,分析解題過程的關鍵所在,嘗試解題;
2、要和課本比較解法的優劣,並使解題過程的表達既簡捷又符合書寫格式;
3、要注意總結解題規律並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題途徑。
小學數學學習方法
01、重視計算
數學的計算學習就像語文的識字學習,是最基本的。
不識字,語文讀不好;計算差,數學同樣學不好。而且計算好,會給孩子數學學習提供很大的幫助。
家長可以每天讓孩子做2分鍾口算。一開始,2分鍾內能只能做完 20道口算,但之後,你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快,正確率越來越高。
02、重視生活中的數學
其實數學的學習對生活的影響很大,它能提供很多的幫助。
例如:
買東西、計算利率、盈利等等,這些都用到數學。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的跟孩子提數學問題,讓他解答。很簡單,你帶孩子去買菜,一斤蘋果 5元,買3斤多少錢,給阿姨20元,找回多少錢。
別小看這些,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占的分數是最多的,而解決問題無非就是判斷用加減乘除中的哪種來列式解答,這些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多,自然就會解答。
03、主動預習
新知識在未講解之前,認真閱讀教材,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培養自學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看書,帶著老師精心設計的思考題去預習。
如自學例題時,要弄清例題講的什麼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麼,書上怎麼解答的,為什麼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驟是怎樣的。
抓住這些重要問題,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
有些家長頭疼孩子上課效率很差;這其中很關鍵的原因是沒有做好預習;自然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
04、思考是數學學習方法的核心
一些孩子對公式、性質、法則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實際問題時,卻又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答問題。
如有這樣一道題讓學生解「把一個長方體的高去掉2厘米後成為一個正方體,他的表面積減少了48平方厘米,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孩子對求體積的公式雖記得很熟,但由於該題涉及知識面廣,許多同學理不出解題思路,這需要學生在老師家長的引導下逐漸掌握解題時的思考方法。
這道題從單位上講,涉及到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從圖形上講,涉及到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
從圖形變化關系講:長方形→正方形;從思維推理上講:長方體→減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減少部分四個面面積相等→求一個面的面積→求出長方形的長(即正方形的'一個棱長)→正方體的體積;
經啟發,孩子分析後,學生根據其思路(可畫出圖形)進行解答。
有的學生很快解答出來:
設原長方體的底面長為X,則2X×4=48
得:X=6(即正方體的棱長),
這樣得出正方體的體積為:6×6×6=216(立方厘米)。
所以說,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家長最大的作用是:啟發。
孩子在老師家長的引導下,去主動思考解題的思路,掌握學習方法!
05、培養閱讀興趣
假期和一位資深老師聊到孩子數學學習問題,分享一段重點:
「您孩子數學學習是什麼情況?」老師問。
「題不難成績還不錯。一遇難題,就好像深入不進去。」提起女兒的數學,我真頭疼。
「那她平時喜歡讀書嗎?」(這個問題可能很多家長都和我一樣想不明白,閱讀?這不是語文老師的事嗎?跟數學。。。?)
「不是特別喜歡,但也不是一點不讀。平時喜歡看漫畫之類。」我想了想說。
「哦,那科普讀物和一些經典名著讀過嗎?」老師接著問。
「沒有,我認為對學習有用的書她都讀不懂,也不願意讀。」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是有些問題。」老師頓了頓說,「孩子將來中學要想學好數理化,必須小學得多讀書,特別是有深度有人文素養的好書。多讀好書的孩子思維活躍,視野也開闊,到了高年級就更能顯示出優勢。」
「我們帶過的數學成績好的同學大多6、7歲就能看書,在小學階段就大量閱讀有深度有人文素養的好書,愛思考,愛看書,這群孩子問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有時把我都難倒了。
而那些成績不怎麼樣的孩子大都對閱讀沒太大興趣。這兩者孩子最簡單的差別就是在審題能力上,不注重閱讀能力的孩子 ,經常會無法理解題意,或者是頻現家長常說的孩子審題不清,粗心大意。
其實主要問題是出在閱讀理解能力上,這類孩子,老師家長再怎麼輔導,他們的數學成績也不會有太大的提高。」
聽她這么一說,我這才更加理解「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閱讀對數學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總覺得閱讀所帶來的改變很緩慢,而考試就在眼前,所以還是覺得不如補課來得直接,效果更顯著。
其實:閱讀的功效絕不僅僅是豐富文化積淀,提高語文素養,而是幫助孩子點燃思維的火花,拓展視野,深化思維,提高學習力。
所以,閱讀不僅僅是語文的事情,它對於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首要的。有研究發現,一年級或更早開始大量閱讀的孩子比三年級開始閱讀的孩子在其後的中小學學習,尤其是數理化學習方面潛力更大。
因為前者在其後的學習生涯中具備了深閱讀能力和習慣,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強,而後者閱讀時思維很膚淺,理解能力自然很弱。這個現象在初二這個分水嶺年級就表現得很明顯了。
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學遇到困難才沒完沒了地補課「拉一把」,而是要讓孩子4-7歲解決識字問題,6-9歲就能愛看書,9歲後就會大量閱讀、讀好書。
Ⅳ 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想知道數學閱讀能力的 方法 有哪些?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閱讀越來越顯得重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培養數學閱讀能力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創設問題情景,將數學知識點於耳熟能詳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體探索思想價值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閱讀的殿堂。
例如在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通過計算,看到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不一樣,而比值相等。有什麼規律在裡面呢?當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發現的規律後再問,怎樣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個規律呢?那就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如此根據教材創設閱讀情境,必然會激起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和主動性,閱讀效果也會好一些。
2.充分利用課外數學閱讀材料。
課外閱讀材料是指附於教材之後的數學小史料以及數學小知識等.這些材料主要是針對教材中的重要數學概念的背景介紹、知識延伸和實際應用。材料中往往包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
如新教材中,學習完負數後,教材就有「你知道嗎?」的內容,介紹了《九章算術》中記載的,我國古代使用負數的情況。還有學習了時、分、秒後,教材介紹了「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用一種滴水的器具來計時,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紹一種古代計時工具,同時還滲透了思想品德 教育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探究活動總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是主動學習的體現。通過閱讀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可以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使之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來。為了使學生積極、有效的閱讀,在學生閱讀前,教師應設置一些新而有趣的問題情境,或是富有探索性的懸念等,來誘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認識物體」這一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讓學生一起搭積木,在游戲中感知物體是有不同形狀的;再引導學生把其中一些物體進行分類,依次觀察每類物體,然後分別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圖形,初步認識這些形狀;再讓學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類物體的主要特徵,並在小組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類物體的特點,形成不同物體形狀的表象。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經歷了觀察分類――形成表象的過程,加深了對不同形狀物體的認識。這種通過創設實踐活動情境激發學生閱讀教材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引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從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二、加強閱讀指導,掌握閱讀技巧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大多數學生缺乏閱讀數學教材的能力和習慣,閱讀數學教材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讀不出要點,發現不了問題。此時,教師的閱讀方法指導顯得很重要。閱讀前,可以先出示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閱讀概念時要抓住關鍵詞,弄清概念的含義;閱讀定義、公式、圖表時,要知道條件和結論是什麼,要邊讀邊思考,充分挖掘課本闡述的思想方法;閱讀時需要教師給予科學的、清晰的指導,讓學生養成邊讀教材邊進行圈點勾畫的習慣,邊閱讀邊實踐的習慣。如在講《比例尺》一課時,教師布置預習作業,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理解比例尺含義,並以小組為單位畫出學校教學樓的平面圖。課上老師讓學生找出畫不好的原因,學生通過討再次閱讀,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方向不知道怎麼確定,一個是不知道實際的距離畫在紙上應當畫多長。
因此造成所畫的平面圖不是自己頭腦中理想的結果。這時教師因勢利導:按照課本上的要求,我們先看第二個問題,你們認為實際的距離畫在紙上應當怎麼畫就准確了。學生積極閱讀與思考,認為應當把實際的長度都縮小相同的倍數畫在紙上。我們看到在這里,教師沒有上來就講比例尺的知識,而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進而產生閱讀的需求,學會從教材中學習新知,從而使學生知道了數學的來龍去脈,解決了數學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過程,認識了數學知識的實用性。使學生把數學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從而學到了有用的數學。
提高孩子的數學理解能力
提升孩子對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
數學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體系,它是一種「文字兼數字與符號的結構」,數學里的符號、公式、方程式、圖形、圖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過閱讀才能了解。譬如數字里就有「自然數,分數,小數,有理數,無理數」之別,孩子必須清楚明了它們的區別與聯系;數學里還有許多符號
例如:「+,-,<,β,∑,×,」等,如果 兒童 不了解這些符號的含義,則數學學習對他們來說無疑於跟讀「天書」一樣。孩子不僅需要一般的閱讀能力來理解數學中的文字,而且還需要特殊的閱讀能力來理解數學中的「數與符號」,所以家長經常會發現語文成績好的孩子,數學成績卻未必好,原因即在此。對於存在數學語言閱讀理解困難的孩子,首先應提高他們的文字閱讀能力,其次是培養他們對「數與符號」的理解力。
提示孩子的運算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數學理解能力,孩子需要對「數或符號」的運算操作能力是數學學習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時時刻刻也離不開運算。兒童在運算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譬如,有的兒童乘、除法會做
但加、減法常出錯,這是因為乘、除法主要依靠聽覺記憶功能,會背九九乘法表,即可能做對,而加減法因為計算時受進借位的影響,涉及視覺功能與記憶,因而更容易出錯;再如,有的兒童計算正確,答案卻抄顛倒,是因為由運動功能發展出來的垂直、左右、前後秩序等觀念尚未牢固建立的緣故。
提高閱讀效率
1.厚薄結合推敲法
「由厚讀薄」即通過閱讀,把問題的共同屬性進行抽象、概括提煉,使之具有優化的結構、更一般的形式和普遍的適用性。例如在教學四邊形後,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文,不斷對四邊形進行分類、歸納,由此 總結 出解決問題的通性通法。「由薄到厚」與「由厚到薄」是數學閱讀的雙翼,缺一不可,互為基礎,互相促進。
2.讀記思寫一體法
「讀」「記」「思」「寫」四位一體,數學閱讀不能只是用眼孤立地閱覽,讀要與口、手、腦等器官充分協同參與。應用整體和整合的觀點與「記」「思」「寫」結合來開展「讀」, 促進整體推進。孔子曾強調閱讀應注重學、問、思、辨、行的結合,從中我們也體會到多種學習方式結合的重要性。
「讀」「記」「思」是內在隱含的心理活動;而「寫」突出外顯、表象,這樣四位一體,將心理特徵與生理機能,過程與結果,內部與外部學習有機地結合,使數學學習更有效。
3.融會貫通法
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系的,新舊知識之間總保持著某種內在的聯系性。這直接影響到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數學閱讀教學,教師要善於從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認識新知識,從知識系統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會貫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語的膚淺印象,減少思維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嚴密的邏輯關系,從而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案。
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相關 文章 :
1.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
2. 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提升方法
3.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4. 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該怎麼培養
5. 淺談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6. 怎麼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7. 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8. 小學生語文閱讀題做題方法有哪些
9.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
Ⅳ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總結
數學知識的教學與學習,特別強調學生的會學和會閱讀比學會知識更重要。因為,閱讀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人類社會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但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人們往往誤認為就是語文閱讀,而忽略了數學的閱讀。隨著「社會的數字化」,僅僅具有語文閱讀能力是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尤為重要。我結合多年的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任何行為都因趣而生,那麼興趣也就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閱讀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如果再缺乏興趣,就更容易退縮、逃避。因此,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學生只有對所提供的材料感興趣,才有可能去主動閱讀,用心閱讀,所以無論是課內閱讀指導還是課外閱讀推薦,都應該用學生的眼光去判斷和選擇,給學生喜歡的閱讀內容,給學生需要的閱讀內容。
1.數學閱讀方法的指導
教授學生閱讀技能就是教會學生正確地閱讀數學的方法。但由於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嚴謹性和抽象性等特點,決定了數學閱讀必須勤思多想、讀寫結合、舉一反三等相結合。
2.數學閱讀質量的提高
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閱讀過程是一種完整的心理過程。根據數學閱讀的特點,數學閱讀時,要精力集中,邊讀邊思考、分析。閱讀時要根據教師的閱讀提綱,抓住關鍵,仔細閱讀。概念、公式、規律等是閱讀的重點,要仔細分析,弄清概念的實質及公式和規律的條件與結論以及推導的思路。文中符號、圖表應結合課文內容,仔細思考、分析,以達到數形結合。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有稀奇古怪的錯誤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讀題不夠完整,往往句子只讀一半,就開始動筆做題,這樣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有許多錯誤往往通過最後完整地閱讀一下,就能發現其中不正確的地方,這樣也有助於學生養成檢查驗算的良好習慣。只有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作業中經常提醒,注意滲透,學生才能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讓學生學會善於閱讀的習慣
數學書需要重讀、精讀、巧讀。計算過程要重點讀,計算教學中不僅要讀算式、讀法則,更重要的是要訓練學生閱讀中間過程,通過閱讀促使學生理解題目要求,看清運算數字、運算符號和運算順序,明白運算方法。數學概念應按其結構來精讀,力求讓學生學會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精讀概念。解決問題要巧讀,關鍵詞語重音讀、省略句式補全讀、意思隱含換詞讀。
2.讓學生形成會讀的習慣
(1)在「讀」中生疑。敢於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通過閱讀讓學生提出疑問,引發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從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2)在「讀」中理解。對於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進行圈點劃批,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3)在「讀」中比較。以「讀」比較就是通過比較知識的縱橫聯系、差別,把知識內化的一種讀書方法。邊讀邊比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的重點,對知識間的聯系和差別能夠系統地把握,為以後靈活應用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讀與想相結合,注重數學閱讀活動中的思考與交流
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在閱讀中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數學課本上的定義、定律等語言,雖然言簡意賅,但是不像文學語言那樣生動、形象、幽默,它常常不易理解。因而教師在指導閱讀時,引導和啟發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千方百計鼓勵學生要主動,要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養成凡事問個為什麼的良好習慣。
另外,數學閱讀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數學信息的汲取與交流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數學閱讀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閱讀活動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激勵性與啟發性,具有一定的目標取向,能激發學生復雜的思維和高水平的認知,避免使數學閱讀活動流於形式。所以應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圍繞問題進行靈動活躍的交流對話,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獲得多角度、多層次的啟發,進而獲得知識結構的改造與重組。
Ⅵ 數學閱讀可以舉行哪些主題
1、通過閱讀趣味橫生地數學讀物,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數學視野,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
2、通過廣泛閱讀,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感悟能力,對數學信息的篩選、整合能力,豐富學生的數學積淀,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3、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構建學生的閱讀體系,使數學閱讀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一項重要策略。
二、參與方式
1、學生主動閱讀。學生是數學閱讀的主體,自選或參考老師推薦的內容進行閱讀。
2、教師指導閱讀。教師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將閱讀的內容分類整理,並將所閱讀內容和數學教材所學習的構建聯系。
3、家長親子閱讀。由於低年級孩子識字量有限,提倡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數學閱讀,同時可以和孩子交流閱讀內容,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內化。
三、閱讀內容
1、教師結合本冊數學內容給孩子提供推薦閱讀書單,指導學生分層閱讀。
2、學生自薦,學生可以將自己閱讀到的優秀內容分享給大家。
3、教師每周推薦一本數學繪本,製作成幻燈片,供學生在家閱讀,並跟帖交流讀書心得。
4、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創作數學故事等有關拓展內容,學生之間進行借鑒和分享閱讀。
四、閱讀時間
1、課前閱讀。根據本冊、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在課前閱讀相關內容,促進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2、課中閱讀。課堂上閱讀與教學相關的內容,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內化。
Ⅶ 教學篇:數學閱讀的重要性
要精讀深讀,不能泛讀略讀
文科閱讀,有時可以一目十行地跳讀,但是數學閱讀卻不行。由於數學教科書編寫的嚴謹性以及數學「言必有據」的特點,每個概念、符號和術語都有精確的含義。學生閱讀時必須對每個句子、每個術語、每個符號、每個圖表都細致認真地分析,領會其內容、含義。對新出現的數學定義、定理要反復仔細閱讀,直至弄懂其含義,不能忽視或略去任何一個不理解的詞。否則,要麼不理解所讀數學材料,無法展開有效的思維活動;要麼曲解所讀材料,獲得的是不全面的甚至錯誤的數學知識,形成不正確的數學概念,更難以達到對數學內容的本質的深層次理解。
要邊讀邊寫,不能只讀不動手
在數學閱讀過程中,對重要的數學概念、定理、公式要求記憶,通過書寫可以加快、加強記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意思。數學教材對問題的敘述通常非常簡潔,有些數學推理的過程常被省略,有時一些定理的推論、性質,還需要自己進行推導、運算、證明。閱讀時,如果從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較大,常常需要用紙筆演算推理來「打通關節」。學生在閱讀時應作記號、劃重點、提問題,寫眉批、旁批、尾批,養成讀書時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並嘗試用數學語言敘述數學問題及解題過程。讀寫結合、手腦並用,能使思維展開,提高閱讀效率,有利於知識的同化和應用。
Ⅷ 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方法有哪些
一、 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自願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進行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提高數學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想讀、愛讀、樂讀。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閱讀興趣。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創設問題情景,將數學知識點於耳熟能詳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體探索思想價值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閱讀的殿堂。例如在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通過計算,看到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不一樣,而比值相等。有什麼規律在裡面呢?當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發現的規律後再問,怎樣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個規律呢?那就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如此根據教材創設閱讀情境,必然會激起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和主動性,閱讀效果也會好一些。2.充分利用課外數學閱讀材料。課外閱讀材料是指附於教材之後的數學小史料以及數學小知識等.這些材料主要是針對教材中的重要數學概念的背景介紹、知識延伸和實際應用。材料中往往包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如新教材中,學習完負數後,教材就有「你知道嗎?」的內容,介紹了《九章算術》中記載的,我國古代使用負數的情況。還有學習了時、分、秒後,教材介紹了「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用一種滴水的器具來計時,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紹一種古代計時工具,同時還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3.激勵的評價語言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受到他人的表揚與肯定是一件心情舒暢的事情,成人如此,孩子們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和家長對孩子自覺的閱讀行為要適時、恰當地給予激勵,見到他在認真閱讀時,給他一個微笑,輕輕地點一下頭,親切地撫摸一下他的小腦袋,有時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閱讀的書名,有時把他所閱讀的書推薦給大家
二、加強指導,掌握閱讀方法,優化閱讀技巧,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由於數學學習內容的精煉性、數學語言的抽象性,很多學生不會把數學文本當作一件輕鬆快樂的事,閱讀時常常「走馬觀花」或「囫圇吞棗」。所以,教師要加強指導學生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從願讀到會讀。
Ⅸ 如何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一、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上來,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感受到數學的內在美,產生對數學本身的內在興趣。那麼如何讓學生對數學閱讀感興趣呢?要利用好課本中的閱讀材料,課本上設置了「閱讀」和「數學實驗室」等內容,比較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引導。這些內容有些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的貼近生活,學生會比較感興趣。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精力顯得格外充沛,記憶和思維的效果也會極大地提高,能自願學習,主動地獲得知識和發展智力。如在上《勾股定理》時,通過書上的閱讀材料,學生了解到數學家曾建議用「勾股定理」的圖象,作為人類探尋「外星人」並與「外星人」聯系的語言,就對「勾股定理」產生了濃厚興趣。
二、掌握閱讀方法
1.運用方法,獨自閱讀。學生預習數學課文或獨立練習、測試時,只有經過個體的獨立閱讀,才能讓文本的意義脫離語言的外衣,進而煥發出內在的光彩。個體閱讀,有以下幾種方法:
(1)咬文嚼字,反復閱讀。數學教材中的概念、性質、法則等表述具有很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因此要在閱讀的前提下,對它們的遣詞用字進行推敲,以幫助學生准確把握結論的內涵。在實際操作中,筆者首先讓學生反復閱讀教材內容,然後「點擊」重點字、詞,展開分析、研究,以獲得對文本的深層次感悟。例如,在閱讀「一元二次方程:具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的整式方程」時,就引導學生抓住「一個未知數」、「最高次數是2」、「整式方程」這三個關鍵詞來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時再加以概念辨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通過抓住關鍵詞,反復推敲的過程,讓學生理解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准確把握結論的內涵。
(2)動手操作,理解閱讀。我們知道,動手操作是促進理解、減少數學學習困難的有效手段,所以學生在閱讀數學材料時,可以藉助折一折、擺一擺、畫一畫等實踐活動,去感受和體驗文本的蘊蓄,從而實現與文本的有效對話。
(3)質疑問難,比較閱讀。「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的過程是學生逐步理解問題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發展、自學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在學生閱讀數學材料時,針對材料中所提的問題和留白之處,或提出問題,或認真地思考、驗證,比較書上的結論,搞清每個概念、算式、圖形的意思及知識的前後聯系。這幾種方法有時可單獨使用,有時可綜合使用,如真正掌握,肯定會取得較好的效果。筆者曾出示這樣的閱讀材料:已知a、b、c是△ABC的三邊,且滿足a4+b2c2=b4+a2c2,判斷△ABC的形狀。閱讀下面的解題過程:
由a4+b2c2=b4+a2c2得a4-b4=a2c2-b2c2, ①
即(a2+b2)(a2-b2) =c2(a2-b2), ②
所以,a2+b2=c2, ③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④
根據上述材料,請同學們回答下列問題:①請你仔細地閱讀上述材料,這位同學的解答過程有錯誤嗎?②如果有錯誤,請指出錯在哪一步?③如果有錯誤,請談談一下你的思維過程。待學生對以上材料閱讀、思考之後,首先請不同層次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或者疑惑的地方,再請其他學生作補充和優化,然後請有能力解決該問題的學生板演自己的思維結果。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比較書上的結論,最終找出了錯誤的原因。
2.藉助小組,合作閱讀。「有效對話」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學生的閱讀只停留在個體的理解上,那就達不到提升學生思維的目的。筆者所在學校每個班級學生人數不到30人,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我們也逐步進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在平時教學中成立了「互助小組」。讓學生在「互助小組」里聆聽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自我認識、行為等方面的調整和提高。討論的內容可以是數學閱讀時的疑難問題,也可以是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典型錯題。實際的操作按「閱讀文本―直觀演示―同伴合作―教師引領」展開。
「互助小組」為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學習的好機會,同學們以開放、坦誠的心態進行心與心的平等、深入的對話,這是確保學生進行數學閱讀的內在要素。
Ⅹ [好文轉載]數學閱讀——讓數學課程更有魅力
小學數學課程,總體而言,思維要求比較高,知識結構嚴謹抽象,因而常常給人一種「高冷」的感覺,加之數學教學依然側重於知識技能的傳授,大量充斥著「訓練性學習」,做題幾乎成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唯一。這種「印象」和做法對於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豐富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體驗是不利的。因此,在小學教育階段,通過課程創新,展現數學課程「有趣」「好玩」的一面,讓學生始終保持對數學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豐富學生對數學學科和數學學習的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另外,在教學中經常發現許多學生在解題中發生錯誤是緣於對題意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只需在教師的指導下重新閱讀,學生就會發現錯誤並改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究其原因,這與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有關,只是一目十行地瀏覽題目,而非逐字逐句地分析數量關系,出現錯誤或解題障礙自然是難免的!教學實踐也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的敏感性差,思維轉換慢,理解問題時經常出現障礙和錯誤。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指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教學生學習數學,必須重視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基於此,筆者在教學中嘗試開發了「數學閱讀課」課程。所謂「數學閱讀課」,是為了追求「數學好玩」,促進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而開發的一種數學新課型。「數學閱讀課」課程的價值取向是興趣、過程和體驗,即立足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研究數學的興趣;立足於讓學生在數學閱讀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高數學閱讀能力和數學思維品質;立足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觀和數學意識,具有積極的數學情感體驗;立足於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感受數學的魅力。
一、「數學閱讀課」課程的設計原則
1.數學閱讀課追求「數學好玩」
「數學好玩」是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為少年兒童的題詞。數學閱讀課注重挖掘數學的趣味性和奇妙性,精心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能啟發思考、開闊視野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在思考中體會「數學好玩」,在閱讀中開拓眼界,增長見識。比如,在學習「比的認識」時,筆者設計了以「阿姨為什麼喜歡穿高跟鞋」為核心問題的數學閱讀課,讓學生在閱讀、思考、討論中了解「阿姨穿高跟鞋是為了延長雙腿長度,使其與身高的比例趨於黃金比0.618:1」。數學閱讀使枯燥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更透徹,對數學價值的體會就更深刻。再如,學習「因數與倍數」時,筆者開發了「猜數游戲」的數學閱讀課,不僅在游戲中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更因其「在游戲中學習」令學生著迷不已,「猜數游戲」竟成了孩子們在課間玩耍時樂此不疲的玩樂節目。有了這樣的樂趣體驗,喜歡數學的情感種子就在學生的內心紮下了根。
2.數學閱讀課要把握好數學閱讀的特點
「數學閱讀課」課程的內容選擇、材料設計和教學實施都要把握好數學閱讀自身的特點,遵循其內在規律。數學閱讀和一般閱讀一樣,是對文字語言、數學符號、公式、圖表等閱讀材料感知、理解和記憶的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又由於數學語言的抽象性與嚴謹性,數學閱讀又具有自身的特點:
其一,數學閱讀是一種十分精確的閱讀。在數學閱讀時,必須了解數學材料中出現的每個數學術語和數學符號的精確含義。如果忽視或略去某一個字詞,很可能就謬以千里,比如「增加了8米」和「增加到8米」、「剪去1/4米」和「剪去 1/4」等等。因此,數學閱讀要咬文嚼字的閱讀,而不能一目十行、囫圇吞棗的閱讀。
其二,數學閱讀是一種思考性的閱讀。數學閱讀過程就是理解和領悟數學語言的過程,包括豐富多彩的符號語言、嚴謹規范的文字語言、內涵深刻的圖形語言等。因此,不能只是用眼睛瀏覽,而應是邊讀邊圈畫關鍵詞、繪制符號或圖畫等方法幫助理解,養成讀中去想、想中去讀的習慣。
其三,數學閱讀需要進行「內部言語轉化」。在數學閱讀時,大腦必須建立起靈活的語言轉化機制,即把抽象、難懂的閱讀內容轉化為易於接受的語言形式,比如,把數學術語轉化成生活化的語言;把文字語言轉化為簡潔的符號語言或直觀的圖形語言;將嚴謹抽象的數學問題「換種說法」等等。
3.數學閱讀課要「以學習為中心」
數學閱讀課的教學效益在於增強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在於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以及自己的發現和分享。而這一切,都不應該也不可能僅僅通過講解、提問和討論來實現,必須基於自主閱讀,基於經歷過程,基於思考與交流。因此,數學閱讀課的教學實施必須「以學習為中心」。首先,教師要發自內心地把學生作為數學研究者對待,給學生的閱讀、探究、交流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獨立閱讀、多遍閱讀,不要輕易干預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其次,要設計好「問題串」,以疑導讀。「學啟於思,思啟於問」。學生在啟發性問題的引領下,在閱讀、實踐、探索、思考、交流中逐步摸索,嘗試尋找答案。第三,重視同伴間的數學交流。特別是當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一籌莫展」之時,經過教師的引導、同學之間的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能使學生品嘗到獨立閱讀的快感與解惑之後的成就感,促進學生養成不依賴、不畏難,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
二、「數學閱讀課」課程的內容設置
「數學閱讀課」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應該建立大數學、大教育的理念,目的是埋下「種子」,而不必過於追求即時的收獲。筆者在實踐中將以下幾個方面作為「數學閱讀課」課程內容選擇的重要源泉。
1.精選適合學生自學的教材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一線教師習慣於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來,又通過自己的理解表達給學生,進而忽視對學生閱讀數學教材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似乎閱讀數學教材僅僅是老師的事兒。不知不覺中,那些本應該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教師的越俎代庖中漸行漸遠。因此,要重視學生對數學教科書的閱讀和理解,充分利用教科書的閱讀價值。
比如,「正比例」的教學,筆者使用的北京版教材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層次清晰,有利於學生在比較、辨析中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比較適合學生自學。
筆者採取「先自學後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並有意識、有針對性地滲透閱讀方法指導,設計自學導語如下:
(1)自學課本時有什麼看不懂、想不明白的地方嗎?請在書上標注,並寫出自己的疑問。
(2)想一想:例2中「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和例1中「年齡與身高」、「月份與氣溫」的關系相比,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3)在書上圈畫出「正比例關系」的含義,你能概括成正比例關系需要符合哪幾個條件嗎?
在學生充分自學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教師在學生困惑處釋疑,在知識關鍵處追問,並引導學生學會從教材中尋找答案,學會用自己的話去解釋抽象的數學語言。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正比例」概念有了比較通透的理解,數學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將教材中編排的「你知道嗎」等內容適度改造延伸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數學的文化價值越來越被重視。縱覽各個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不僅在知識的編寫中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文化,還專門開辟了「你知道嗎」欄目進行顯性體現,具體內容有數學史料、數學背景知識、數學的生活應用、數學家的故事等,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但因為篇幅受限,多是「點到為止」。筆者將「你知道嗎」內容作為課程資源進行適度改造延伸,以期發揮其更大教育價值。
比如,教學「因數與倍數」單元時,筆者開發了「哥德巴赫猜想與陳氏定理」的數學閱讀課。課始,先讓學生在括弧里填上合適的質數:8=( )+( ),10=( )+( ),之後,提出問題:「像這樣的算式你還能寫出幾個嗎?你有什麼猜想?」接著,介紹「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陳氏定理」(簡稱N=1+2),然後讓學生嘗試著去舉例子驗證陳景潤的研究成果,……。在一個個挑戰性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經歷了「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不僅發展了思維,收獲了數學活動經驗,更是通過閱讀和切實體驗,對數學家們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有了深刻體會,無形中塑造著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補充一些有價值、可探究的課外閱讀材料
陳省身先生講:「不是什麼樣的數學都是好的數學。」所以,要真正實現「數學好玩」,一方面,要做好學生調研,尋找學生對什麼內容感興趣,閱讀課內容的選擇和時間的安排都應基於學生調研的結果;另一方面,還要做好數學內容的研究,把握好內容的本質。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就是所謂的「玩到點子上」了。
「數學閱讀課」課程實施以來,筆者挖掘、開發了諸多令學生「樂不思蜀」的課程內容。比如,有趣的222;「數字黑洞」探秘;神奇的「走馬燈數」——142857;冰雹猜想;奇妙的數字金字塔——楊輝三角形;阿基米德巧破「皇冠」案;迴文數猜想;「雞兔同籠」問題的奇思妙解;神奇的「完全數」;等等。
三、「數學閱讀課」的教學操作
數學閱讀課的教學操作,功在課前,研究組織內容,精心設計「閱讀學習單」;隱在課中,突出學生的閱讀和探索,突出學習的自主和體驗,不輕易干預;導在學後,學生交流時作必要的指導、點撥與提升,並將學習內容向課外延伸,拓展數學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1.精心設計「閱讀學習單」
「閱讀學習單」的設計是上好「數學閱讀課」的基礎,也是決定閱讀教學效益高低的關鍵。「閱讀學習單」的設計要蘊含豐富的實踐探究性和驅動力,要有利於學生以內容為載體去進行操作、嘗試並產生頓悟。「問題是數學的心臟」。筆者把閱讀材料精心設計成「問題串兒」,讓學生在啟發性問題的驅動下有目的地去閱讀,去思考,去計算,去探索,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在經歷「猜想——驗證——再猜想——再驗證」的問題探究過程,就是在經歷「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後獲得深層次愉悅的心理體驗過程。
2.數學閱讀課的基本流程
一般地,數學閱讀課的教學流程如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自主閱讀、嘗試探究——互動對話、交流提升。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各種感官易處於活躍狀態,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極佳的心理准備。為此,在數學閱讀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創設新穎有趣、富有啟發性的情境,誘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學「冰雹猜想」一課時,筆者以「故事」引入:1976年的一天,美國著名的《華盛頓郵報》報道了一條數學新聞:目前,美國各所大學的大學生和老師們都像發瘋一般,正在廢寢忘食地玩一種數學游戲。什麼游戲這么吸引人呢?這個游戲規則十分簡單:先任意寫出一個自然數,如果是單數,就將它乘3再加1;如果是雙數,則將它除以2。
為什麼這個游戲這么吸引人呢?因為人們發現,對於任意一個自然數,如果像這樣不斷計算下去,最後一定會掉入一個「數字黑洞」。你們想親身試驗一下嗎?
這個問題情境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探究慾望和豐富的實踐探究空間,他們開始認真閱讀文本,尋求其中的奧秘。
(2)自主閱讀,嘗試探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之後,就要給學生提供廣闊而自主的探究空間。教師要真正轉變為一個組織者和指導者,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學習單」。「學習單」上層次遞進的「問題串」幫助學生真正進入思維狀態,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邊計算、邊猜測、邊推理,在不斷摸索中尋找答案。以「數學閱讀:數的積偶性」為例,學生在如下「學習單」的導引下進行閱讀。
有人經過觀察、思考,對自然數的奇偶性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奇數+奇數=偶數。
猜想二:偶數+偶數=偶數。
猜想三:奇數+偶數=奇數。
他的說法對嗎?你可以分別舉例子驗證一下。
驗證猜想一:
驗證猜想二:
驗證猜想三: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又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深入——同學們,剛才我們研究的是「和的奇偶性」,那麼,「積的奇偶性」又會是怎樣呢?你有什麼猜想嗎?請寫下來。 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請舉例驗證一下。 如果你暫時沒有「猜想」,也沒關系!有人提出了下面的猜想,他說的對嗎?請你驗證一下吧。
猜想一:奇數×奇數=奇數
舉例驗證:
猜想二:偶數×偶數=偶數
舉例驗證:
猜想三:奇數×偶數=奇數
舉例驗證:
然後,再次設疑——
假如有任意多個非0整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是偶數,積一定是( )數。(猜想四)
比如:1×3×11×5×4,積=( ),是( )數。
你能再舉個例子驗證一下你的猜想嗎? 想一想:你明白上面猜想四中的道理嗎?請寫下來。 在上述閱讀、研究的過程中,照顧到了學生間的差異,體現了以實踐活動和過程經歷為主的學習方式。
(3)互動對話,交流提升。面對客觀存在的學生差異,「數學閱讀課」的目標設計是高彈性的,而不是教學要求整齊劃一,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要允許有的學生課內完不成閱讀任務,有的學生課內完成後可以下座位去幫助別的孩子,有的學生可以把閱讀研究延伸到課外。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間的差異,重點組織兩個層次的學習交流。第一輪是讓學習進度較快、率先完成閱讀任務的同學充當「小老師」,協助老師指導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這樣互動學習的過程,是「兵教兵」的過程。第二輪是全班交流學習。師生、生生多邊互動的對話與交流,是彼此想法的碰撞、吸納與提升。教師要擔當好「畫龍點睛」的重任,並努力把學生的研究向課外延伸。
還以「冰雹猜想」為例,筆者在臨近下課之時對學生再次啟發誘導:英國劍橋大學教授John Conway找到了一個自然數27。如果按照上述方法進行運算,掉入「數字黑洞」的全部過程一共需要111步。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去試驗一下。另外,還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截止到目前還沒有人能夠證明「冰雹猜想」。數字1是否是吸引所有自然數的黑洞?這個世界級的難題期待著有人解開謎底。親愛的同學,你有興趣去研究嗎?
課後,果真有不少學生還在繼續興趣盎然地開展研究,他們花費近兩個小時,在A4紙上寫下了整整111道數學算式,在研究實踐中收獲了學習活動本身所帶來的樂趣體驗。
四、「數學閱讀課」的實踐收獲
「數學閱讀課」課程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和感受數學而設計的,經過近一年的教學實踐,「數學閱讀課」的成效已初步顯現。孩子們在閱讀中開闊了數學視野,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對數學閱讀課更是充滿了喜愛與期待:「老師,這樣的數學課,我好喜歡!」「老師,什麼時間再上數學閱讀課呀?」「老師,下學期還會有數學閱讀課嗎?」……
實踐也充分表明,當學生因數學學習而著迷時,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