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是兒童初步學習知識的新階段,同時也是他們各種基本習慣逐步形成的階段。數學課程標准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認真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查的習慣,以及樂於課前准備、活於課堂探究、勇於課後延伸、及時復習和獨立完成作業等習慣。可見,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是在課堂中養成。因此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注重在課堂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那麼如何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談幾點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學生專心聽講能力的培養是學法指導中最基本的環節,是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條件,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在課堂上,老師講課要聽,同學回答問題要聽,同桌討論或小組討論時要聽,同學說的對的聽,說的錯得也要聽。學生會聽課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會要用「心」聽、用「腦」去聽。
在課堂上,學生能夠用「心」聽、用「腦」去聽,思想才不會開小差。聽出老師教學的新知識的重點、難點;聽出要注意易錯之處;聽出老師的解題方法、技巧;聽老師提出的問題;聽明白同學的回答。
2、讓學生養成邊聽邊想的習慣。
在聽的過程中,一定要求學生緊跟老師的思維一起運轉。如果學生只能停留在聽的表面,而不能深入思考,學生知識的掌握只能是淺層次的。如果聽老師講課的同時,能夠深入思考老師每句話的深層含義,做到舉一反三。想一想老師的解題方法與自己的解題方法有什麼不同,看到某個知識點就要想到與之有關的性質、定理、公式等,這才是會聽更高的一個層次。
二、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學生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疑點或難點,而這些疑點和難點往往就是我們教學中的關鍵。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調動他們質疑問題的積極性。另外,教師應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養成經常設疑的習慣,如,對於同一問題,若改變結論,條件如何,或改變條件,結論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在變中求活,在變中找方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及時給予合理分析與評價,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達到提高學生質疑水平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細算的習慣。
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適時按排一些驗算和檢查計算過程中有錯誤的和用估算方法驗算的練習,結合學生年齡特點,設置練習形式,許多學生常把這些運算的失誤,簡單地歸結為粗心、馬虎,甚至有的學生誤以為隨著計算機和計算器技術的發展普及,運算能力用不著提高,其實不然,運算的准確性不單只是純粹的計算,它涉及面廣,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它需要對概念的准確理解,對公式的准確記憶,對性質的准確掌握,還要有一定的思維能力的配合,才能保證運算結果的准確無誤.因此,教學時,應該重視基礎知識,必須使學生理解與掌握各種與運算有關的概念、性質、公式、法則、算律等,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及各種應用,常出些與它們有關的正誤辨析,正用、逆用的系列練習,使學生有著扎實的基礎,保證運算的合理性與准確性.
總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應常抓不懈,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❷ 如何有效地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進行培養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當是多層面的。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學習習慣培養,二是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三是合作性學習習慣的培養。下面就具體談一談。
一、傳統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根據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這一層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實際操作中,一開始可以通過布置預習提綱的方法來進行,以後逐步過渡到只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學生課前去做。如講統計表時,就可以讓學生課前調查好同組同學的身高、體重等數據。
2.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里的聽"講",應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說課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要認真傾聽老師的點撥、指導,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系,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二是說要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
3.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從小就養成:(1)規范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范。(2)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3)認真審題,仔細運算的習慣。(4)驗算的習慣。
二、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進入新世紀,時代的發展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計算技術和解決常規問題為重點的數學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養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比獲得了多少知識更重要。這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培養學生善於質疑的習慣。
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於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也可從模仿開始,教師要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給學生可以在哪兒找疑點。一般來說,質疑可以發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及關鍵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變換角度,提出問題。
2.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
皮亞傑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擺一擺、講一講來獲取新知。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聯系?這個問題就可以通過操作自製的活動角,邊操作、邊觀察、邊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麼?""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言語,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出錯、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如:一位老師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請大家折一折,試一試,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學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種方法: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看看還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學生經過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習慣。
❸ 如何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見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切好的開始。小學階段是培養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1、培養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的習慣:課前預習就是學生在課前,利用15至20分鍾的時間對將要學習的新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在預習時,把不懂的、不理解的記錄下來,提出問題;課後復習是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把一天來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總結,並記錄實踐操作的體會,在頭腦中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加深理解,記憶。
2、培養質疑問難的習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鼓勵那些思維活躍,想像豐富的學生常常提出為什麼,怎麼樣等問題,對那些愛質疑的學生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從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良好習慣開始。
3、養成及時糾正錯誤的習慣。
4、養成認真細致的作業習慣。
5、養成討論,理解,存疑,拓展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