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面對小學一年級新生,數學老師給學生該怎樣做規矩
真希望對你有用。。。有一年我擔任一年級班主任,其實在這以前從沒做過,只是教過主課。開學學生報到的第一天,教室里亂哄哄的,送小孩上學的家長就站在外面,有個個子很高的小女孩哭了,其他有幾個也想跟著哭,那時候心裡發毛呀,我是個男孩子,又是半路出山,彈跳說唱沒一樣行(領導為什麼看上我我也不知道)。這時想起講台桌上昨天我放了一疊白紙,我馬上拿出白紙讓他們疊飛機比賽"來我們一起來比比,看誰折的快,誰就是聰明蛋「所有小孩子就被我吸引過來了,哭的馬上幫她擦眼淚,安慰她,第一炮就打響了,現在已經該行了,但回想挺自豪的。教低段首先應該把孩子注意力吸引過來,第一節課講點規矩「以後老師說123你們要咋樣咋樣。。。。。。」以後慢慢訓練就行了,上課時語言要簡單,明確,有趣,最好有手勢,小孩子喜歡比賽,要因人而宜從多方面來管理。不聽話的小孩可以來點小懲罰。對於班主任下課了小孩子要盯緊點,特別是頭一個月。盡量不要和小孩子玩,但小孩子經常玩的游戲你也要會。總之很多,你慢慢總結吧。這是我的QQ號726925674,我可以向你多吹吹牛。。。。。。。。。。。。。。。。。。。。。。。。。。。。。。。。。。。。。。。玩笑。其實我也沒資格吹,半路出山。我教書時最喜歡教一年級
⑵ 五年級的數學課,教師該怎樣和孩子定規矩呢
獎懲並重、注意方法。
對小學生的管理要獎懲並重,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教師的權威是不可挑戰的,但老師對待學生要真誠,對學生要誠實守信,真誠對待學生。
對學生要守信用,說到做到,比如承諾過要獎勵學生就一定要獎勵學生,說過玩游戲就要玩游戲,說過作業什麼時候發就什麼時候發,說要家訪就要家訪,如果遇到意外做不到要向學生解釋,這樣就可以贏得學生的信譽。
角色性質
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某方面的課本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實際及教育目標、要求,在特定的環境中採用特定的教學方法,通過特定的途徑來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這種角色是一種性質復雜的職業角色。一個人成長為這種角色需要經過復雜的、長期的學習過程。
教師角色的性質就在於幫助學生成長;或者說,教師是促進學生成長的人。
⑶ 一年級新生數學課 第一堂課講什麼呢規矩嗎數學的規矩有哪些越細越好 要講40分鍾呢
第一課不要先講規矩,,要跟學生講學數學的樂趣,以一些數學故事開頭,,讓學生體驗數學之美,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和為難,學生自然有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勇氣,如果能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就會很願意去學,這樣你的數學教學就成功了。。。
⑷ 新上任的數學老師第一節課可以制定什麼樣的規矩和要求
不要一開始就給學生立規矩,給學生來個下馬威,過於嚴肅的老師,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影響師生關系。
語氣要溫和,不要生硬,課堂氣氛要活躍,不要死板。要根據學生課上的反映,及時調整自己的講課的狀態,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牢牢吸引住學生,要叫學生對老師的講課心悅誠服。要做到情緒飽滿,文才飛揚,講課時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做到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注意
在上第一節課前,老師最好是修飾一下自己,理理發,沐浴一下。一是顯得干凈利索,二是顯得對學生尊敬,假如你有一張叫年輕人追逐迷戀的明星臉,多少會有助於馬到成功,假如你不幸長得沒有什麼特點,那麼,你至少要在休息好的前提下,做到精神煥發。
最忌諱的是老師進入課堂就講課,因為學生還不熟悉老師,對老師還有很多的神秘感,上來就講課,學生也會因為學生對老師感興趣的程度大於對教學內容的程度,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所以,第一節課最好是不要講課。
語氣要溫和,不要生硬,課堂氣氛要活躍,不要死板。要根據學生課上的反映,及時調整自己的講課的狀態,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牢牢吸引住學生,要叫學生對老師的講課心悅誠服。要做到情緒飽滿,文才飛揚,講課時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做到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⑸ 新任數學老師如何在一年級學生面前立規矩
一年級新生應該培養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一、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養成一定的時間觀念和遵守合理的作息時間的習慣
力求讓孩子做到定時起床,定時睡覺,不睡懶覺。教師要及時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教育家長不要由於自己愛看電視而影響孩子的睡眠,應該規定孩子起床的時間和出門上學的時間。上學時間過早,校門尚未開啟,學生在馬路上游盪,容易發生意外事故;上學遲到,不僅會影響孩子本人和班級同學的學習,還容易使孩子產生拖沓、不求上進的思想。孩子晚上睡覺前脫下的衣、褲、鞋、襪要求他自己折疊整齊,放在固定地方。穿著要整齊,穿戴時不丟三拉四。穿衣、脫衣、洗臉、刷牙動作利索,不拖延時間。通過不斷的要求和督促,使孩子養成無論於什麼事都不浪費時間的習慣。
(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要求孩子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於凈。教育兒童不挑食,不偏食,飯後不作劇烈運動。坐、立、行、睡、讀書、寫字保持正確的姿勢,讀書、寫字時眼和桌面距離不少於33厘米;不在光線暗淡或直射陽光下看書;不躺著、走著或坐車時看書;看電視要有節制,每天不超過1小時,與屏距離至少保持2米以上,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三)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
要求孩子對生活上的能自己做到的盡量自己去做,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如穿衣、疊被、洗臉、洗手、收拾房間、掃地倒垃圾、洗襪子、洗手帕等,並教育他們做事認真,不丟三落四,從而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和愛整潔,有條理的好習慣。
目前孩子自我服務習慣很差,這是一個令人十分擔憂的問題。如果任其存在下去,孩子長大後就無法承擔肩負的歷史重任。應該說,這不是孩子的過錯。孩子能力的逐步發展,加上好奇,總是希望用自己的雙手做些事情,這時如果能給予及時的引導和具體的指導,就能在孩子不斷享受到成功歡樂的同時,使他們形成勞動觀念,形成必要習慣。可是大多數家長出於對孩子的寵愛,怕孩子勞動會吃苦受累,或者影響學習,就什麼都由出己包攬。時間一長,孩子的勞動熱情消失了,責任感也沒有了,認為父母的照料是理所當然的,無形中形成了以「我」為中心的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再來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就困難多了。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利用家校聯系手冊,及時與家長取得溝通,抓住入學後孩子具備一定勞動能力,有勞動慾望這一有利時機,及時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和自我服務習慣。
二、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來說,主要使用「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家中來客,做到尊敬有禮,家長與別人談話時開別插嘴,客人問話,誠實回答,態度大方;不講污言穢語;尊敬老師和長輩,友愛同學和同輩小朋友,愛護比自己年紀小的弟妹和小朋友;對殘疾人有同情心,主動熱情幫助;遵守紀律和公共秩序;保護公共財物;誠實;不說謊;不貪小便宜等。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上課習慣、課前准備習慣、 作業習慣、書寫習慣、預習和復習習慣以及文具的整理習慣和使用習慣等。
怎樣真正使一年級新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正面強化,曉之以理
兒童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教育是一個知情意行相統一的過程,而良好的習慣最終要落在個體優良的外在行為上,因此,習慣的養成主要應通過行為訓練和行為強化來進行。碰到孩子沾染了某些不良行為,教師要及早教育。先要誠懇地、耐心地告訴他,這個行為是錯的,幫助孩子辨別是非,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再引導孩子分析這個行為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在孩子頭腦中建立起一個空間觀念。然後可以以商量的語氣建議用另一種好的行為來補充。切不可在孩子還沒有真正認識錯誤時,滿足於孩子的口頭認錯,或只是大聲訓斥,作為懲罰。這樣做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要堅持循循善誘,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樂意去學去做,並堅持下去。如在課堂上,針對有的孩子作業速度慢,經常拖拖拉拉的毛病,可以利用手錶對他的作業進行記時,發現有進步及時鼓勵:「你這一次的作業做得真快,比上一次快多了。」「你看,又快了二分鍾」,從而激起孩子要求越做越好、越做越快的熱情。經過反復鍛煉,既加快了孩子的作業速度,又培養起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而在平時的學習和活動中,看到孩子們中有一些良好習慣的萌芽出現,老師的肯定、贊許的目光也是對這種行為的積極強化,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習慣。
同時以形象化的宣傳教育,使學生樹立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生有了正確的認識,才會有良好的行為。使學生懂得「為什麼這樣做」,是養成教育的前題。根據《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內容,又結合班級學生的情況,制定班風、班規,再配以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兒歌等加以強化。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生動,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比如宣傳《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第一條「尊敬國旗、國徽……」時,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講解國旗的來歷、國徽的含義及《國歌》的產生歷程,同時從中國近代史中選取講述了許多先烈們為締造新中國、前赴後繼、血染疆場的動人故事,使學生對國旗、國徽的崇敬、熱愛之情油然而生。。由於每周堅持這樣的宣傳、誘導,每周宣傳《規范》中的一條,以利於學生消化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凈化了學生的思想,形成了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思想意識。
(二)言傳身教 ,動之以情
誇美紐斯說過:「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
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在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過程中,班主任的榜樣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的以身作則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極為重要的外部條件。。因為教師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指導者,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他們好奇、善模仿,教師是他們的偶像,必然會成為兒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樣。教師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態度、儀表和良好的言行等方面,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教育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正是這個道理,而《論語子路》記述孔子的言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更肯定了教師身教的重要性。
所以,作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在平時, 教師要身體力行,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道德要自己做得到。上課起立時,教師標準的站姿,就是無聲的命令;下課後,教師隨手關燈,就是最好的榜樣。走進教室,看到地上的紙屑,不動聲色地把它檢起來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臟了,主動拿掃帚掃干凈;桌面臟了,自己擦擦;桌椅歪了,排一排……那麼,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教師即使不提明確的要求,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好的行為,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語,一個親昵的動作,一個微笑,都能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此外,在培養過程中,教師要經常運用檢查、鼓勵、表揚、批評等手段進行強化,促使孩子早日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嚴格要求,持之以恆
不少教師為培養習慣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總是收獲不大,一個重要問題是:缺乏嚴格要求。如有的教師雖然也對孩子提出—定的要求,但為了抓教學質量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教學上,在行動上不加以督促,遇到困難後就任其打退堂鼓。這樣不僅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會加深孩子的惰性,使他們越來越缺乏迎戰困難的勇氣,這種做法有百害而無一利。教師對孩子的要求不宜過多、過高,要切合他們的實際。要求一旦提出,就要督促孩子做到,決不輕易改變。
良好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為此,教師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同時要講究科學性和漸進性。目標的達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由易到難,把握好訓練的層次,將學生應掌握的規范分解成若干個小點,幫助學生逐漸掌握。一個規范可以分「小步子」實施,一步一步地訓練,使學生一步上一個台階,逐漸適應小學生活;也可以一個月或一周抓一個訓練重點,一點一點來訓練,逐漸增加訓練內容,將總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個階段的小目標中去實現,而且要允許學生反復。加強針對性和實踐性由於小學生的自製能力較差,他們的認識和行為常常會不一致。即使他們了解並熟記了各種規范和要求,有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仍舊會冒頭,將教師辛勤工作的成果付之一炬。這就要求教師要隨時抓苗頭,強化常規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要講究科學。不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一味地高標准嚴要求,有時只會適得其反。
(四)家校合一,導之以行
學生成長的第一個現實存在即身體,是由家庭提供的;學生成長的第一社會存在即教育環境,也是由家庭提供的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的實施者是教師,家庭教育的實施者是家長,不論教師還是家長,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因此,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在目的、原則方面是一致的,但是二者的環境、方式以及影響力等方面則差距很大,需要相互補充、配合和支持。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子女進行啟蒙教育,言談舉止影響著孩子,孩子總以自我為中心的品行形成的最主要、最直接原因也恰恰在家長。如在學校,我們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可是在家裡許多父母卻總是無休止地疼愛孩子擔心這,擔心那,卻沒有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有孝心的人。這樣,兩種教育脫鉤,就使學校進行教育留於形式。研究發現,所謂「問題兒童」多數出生在對子女溺愛、父母對孩子態度不一等因素的家庭。所以只有把學校和家庭結合起來,讓父母配合學校,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既然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有一個從學校到家庭或從家庭到學校的過程,那麼要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應該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取得家長的大力支持。為了取得家長的大力支持,首先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可以通過個別交談、個別約談、家訪、與家長建立聯系本等形式了解並理解家長的教養心態,教育行為,注意尊重家長的人格,以平等、友善、建議式的口吻與家長共同商討,解決問題。
並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長的認識,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不要只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而忽視習慣的培養,使他們懂得作為一個稱職的家長,不僅要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從生活上關心他們,提供和諧的成長環境,還要從小培養他們的良好的習慣。要通過言辭、情感和行為潛移默化的催發孩子,要讓孩子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同時配以具體指導,這里既包括對某些行為動作在技術上的指導,也包括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如何克服它的指導。這樣家校合一共同施教,在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引導孩子與教師,孩子與家長制定在園、在家應遵守的,科學的、合理的生活規則、學習規則、游戲規則,並且貫穿於一日生活中,將這種帶強制性的,必須遵守的規則,內化為自主的、自覺的、習慣性的良好行為,從而使孩子較為順利地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並順利地融入小學生活。
總之, 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好習慣的培養是個繁瑣細致的工作,它是需要所有老師共同進行的一項綜合性工作。我們必須抓住時機,循循善誘,使孩子們真正做到「好習慣,早養成,益終身」。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還要把這項工作認真細致地堅持下去,使每位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習慣。
⑹ 新小學的數學老師,該怎樣制定班規呢
教師是一個光榮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常常把老師比做蠟燭,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比做路燈在漆黑的夜晚為別人照耀前行的道路,比做園丁辛勤地照顧祖國的花朵。但是,作為一個剛開始踏入教師行業的新人,應該如何制定一些班規呢?
在衛生方面,要做一個衛生檢查的評比制度。衛生是班級風貌的具體體現,整齊的桌椅,明亮的窗戶和干凈的黑板能夠營造出舒適,健康的學習環境,從而使得學生身心愉悅,能夠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來。通過衛生的定期檢查,起到一個衛生督促工作,同時通過評比和獎罰處置,讓孩子們養成愛護班級環境,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總之,制定班規,要從多方面,此外還有紀律方面和出勤等方面,以及榜樣制,都要做出相關的制定,以此來鼓舞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
⑺ 小學數學找規矩16、1、8、3、4、9()()()
跳著來的
16/2=8 8/2=4 4/2=2 2/2=1
1*3=3 3*3=9 9*3=27
所以後三空填上 2,27 ,1
⑻ 小學數學課堂新學期開始怎麼給孩子立規矩
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不要高要求,嚴標准;要低要求,嚴標准。最好全班同學共同討論制定班規及獎懲措施。既然制定出來,就要嚴格執行。尤其要樹立榜樣!
⑼ 第一節上課要如何給學生立規矩啊
一、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方麵包括很多,作為一個任課老師,應該跟班主任一首,著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習慣,形成教育合力,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有涵養的人。
1.禮儀。有禮貌會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代表著一個人的素質。平時在老師自己做到的同時,要求學生見到老師要問好,跟同學之間經常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有教養的詞語。具體的可以給學生現場演示,讓孩子們懂基本的禮儀,當然,不排除學生已經有了這樣的素養,但是還要統一作個要求。
2.衛生。個人衛生和集體衛生,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個人衛生的好壞會讓別人對你個人的評價產生天上地下的感覺 ,一個人每天都是衣著整潔,手臉干凈,不管你長得如何,總能給人一種內在高貴。而一個人每天衣著邋遢,手臉不幹凈,你就是長得再美,也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反而覺得這人不可接近。所以,要做到講究個人衛生,衣服經常換洗,每天按時洗臉刷牙,保持一種樸素的內存美,提升個人涵養。
集體衛生以個人衛生為前提,注重個人衛生的也一定會保持自己附近的衛生干凈整潔。當然,地面,桌椅等方面都需要達到一定的衛生標准,需要班主任老師演示示範如何做到,教給學生方面然後由他們具體做到。
3.紀律。紀律是學習的保證,沒有良好的紀律,就會影響到學習和習慣的養成。所以,先從上課不遲到開始做起,每節課提前1分鍾到教室,為了養成習慣,不妨先定好規矩,然後去執行。上課不亂說話,如果有問題,可以舉手示意,我會給你發言的時間,但不能亂說,或者在下面開小會。聽到我說「上課」要喊「起立」「老師好」我會說「同學們好」,然後開始上課;我說「下課」要喊「起立」「老師再見」,我會說「同學們再見」。這些雖說是最基本的東西,有的老師可能不在意,走到班裡不管學生在干什麼,走上講台就開講,學生還沒有準備好,自然需要一段時間進入學習狀態,起立,其實是老師在宣告我要上課了,大家要做好准備。看似小小的一環,卻有大大的作用。
二、學習習慣
在新初一,我要讓學生在我的數學課上學會准備,學會預習,學會聽課,學會發言, 學會寫作業,學會改錯題,學會閱讀,學會寫作。
看到這些,就知道要想讓學生把一門學科學好,是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的,老師不管你的授課水平有多高,只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1.學會准備
在聽課時曾見過有很多班級的學生在上課時課桌上一堆的東西,然後就在這些亂七八糟的的或書或本子上面放上數學課本開始聽課學習,每每看到這種情況,我都感覺不舒服,連桌面都收拾不幹凈的學生,他的心裡怎麼會條理清晰思路敏捷。所以在我的課堂上,准備工作是第一步。
上我的數學課,第一步就是先把課桌收拾干凈,什麼都沒有,然後再拿出數學相關的物品:數學課本,練習本,演算本,基礎訓練,文具(三色筆,紅、黑或藍,鉛筆,橡皮,直尺,圓規),有些東西即使不用,也要常備,就像圓規,有時不用,也要拿著,不能到用時卻找不著,這些東西定期檢查。當這些東西都備課,規矩的放在課桌的右上角時,我才開始上課。
2.學會預習
自學能力是一個人應該養成的終身技能,人活到老學到老,在這個時代,你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比別人學得更快。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學會預習入手。
長期的教學經歷讓我知道,大部分學生的自學能力很差,差的原因很明確,就是沒有人去培養,特別是低年級,都是手把手的教,學生的自學能力沒有得到發掘,到了初中,應該讓學生學會自學。
我會用一周的時間去教會學生如何預習,先從課本入手,學會看課本是第一步,因為只要能把課本上的知識看懂學會了,成績就不會差到那裡去。所以,第一節正式上課時(因為第一節課我不會講新課,先立規矩)我會讓學生跟我一起看課本,然後告訴學生要解決哪些問題,思考什麼問題,記錄下哪些東西不會,哪些問題沒有思路,回答的問題要寫在什麼地方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讀懂了課本,才能學到新知識。
3.學會聽課
聽課也是一個技術活兒,會聽課,則能在課堂上抓住要領,學到知識,不會聽課,則學而不透,一知半解,增加學習精力的投入,形成學習阻力。
首先要認識到每一節課的重要性,因為每一節課都在知識系統中有著不可小看的重要性,只有每一節課都學好了,才能讓自己形成知識體系,才能為後續的學生打下基礎。
其次,要適用老師的授課風格,節奏的快慢,重難點的處理等,經過幾節課都要把握清楚,以此來調整聽課中的課堂筆記,提問的頻率等。
最後,每堂課中要記下重點知識,疑惑點,以便在課下復習或找老師解決。
聽課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習質量,而聽課質量,又取決於會不會聽課,或者說是否善於聽課。所以,要教會學生如何聽課。
4.學會發言
上課發言是學生積極思考的表現,也是及時處理疑惑的重要手段。上課一般情況下都會有老師提問環節,學生如果能積極參與老師的問題,對於提高學習效果有很大的促進。在課堂上,要緊跟老師的節奏,如果遇到不會的問題,等老師提問時適時提出自己的困或,或者在一個環節結束時及時舉手示意,讓老師幫助解決。
5.學會寫作業
我對作業的要求是,字可以寫得不好,但必須干凈整潔,字跡清楚,盡量無更改,不然要重新寫。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要求嚴格則會讓學生形成良好習慣。本子要中間豎著一條線,寫完左邊寫右邊。從第一次就要挑出好的作業及不好的作業,好的表揚展評,差的批評重寫。
6.學會閱讀
閱讀的概念比較寬泛,我准備先從有意思的數學讀物給學生推薦一些書,讓學生培養閱讀的好習慣,既不太偏離數學學科,又擴大知識視野,像《小狗錢錢1》,《數理化演義》等有意思的書籍就比較適合初一新生看。我會在自習課上交流讀書體會,表揚閱讀認真的學生。
7.學會寫作
我一直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讓學生寫數學注論文,這么多年來,從沒有實施,從這一屆學生開始,寫作開始,從一個錯題的思考,一個方法的產生過程,一題多法等方面入手,不用專業的文筆,只要寫出自己的想法即可。讀書與寫作是進步的最重要的方法,我應該教會我的學生學會這些方法,讓他們到以後也能受益終生。
⑽ 新任數學老師如何在一年級學生面前立規矩
第一節課要給學生樹立的規矩:
上課前把書本准備好,等老師進班;上課前全班起立說」老師好「上課舉手回答問題,不能想說就說;上課不能交頭接耳說話、不能開小差、不能做和上課無關的事情;下課時全班起立說」老師再見「;下課見到老師要說」老師好「;作業按時完成,不懂的問老師或同學。
喜怒不形於色
高興和惱怒都不表現在臉色上,讓他們覺得你是深不可測的,一個深不可測的人,透著很強大的氣場,自信而干練,底氣十足,在這樣的人面前沒有人敢不尊敬。
學生以氣老師為樂,如果某人今天把老師氣得大發脾氣了,那這件事一定是他今後炫耀的資本,所以一定要沉住氣,就算很生氣也要裝作不生氣,讓他覺得這樣做沒意思,從而放棄繼續氣老師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