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小銜接數學怎麼教
幼小銜接數學怎麼教?小學內容提前教給幼兒,致使幼兒在入學後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入學初感到學習很輕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 學習態度 和習慣。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幼小銜接數學怎麼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目錄▼▼
幼小銜接數學怎麼教
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
怎樣讓學生喜歡數學
數學課堂氣氛的營造
● 1 幼小銜接數學怎麼教
1、認真完成知識性 教育 任務,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使其獲得長足的學習能力,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例如:語言教育中的漢語拼音、識字及口語能力訓練;數學教育;科學常識教育;了解社會中粗淺知識、懂得基本的日常行為規則,培養幼兒音樂、舞蹈、美術方面知識技能;思維能力訓練,對幼兒進行獨立學習和綜合思維能力的訓練。
2、培養幼兒良好的身體素質。此階段多開展一些戶外活動,如跳繩、跳皮筋等,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提高動作協調性、靈活性,以便更好地去適應小學學習方式,完成系統性知識內容。
3、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性。教會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習慣;養成認真、專注做事的習慣,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對將要入小學幼兒有意識制定一些班級紀律,要求幼兒必須自覺遵守,並培養幼兒養成傾聽教師要求、不懂就問,努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以及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及各種工作。
4、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友好和睦地相處,積極參與集體的活動。
5、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 抽象思維 能力。在作息時間上,集體教學活動活動時間適當增加,讓孩子從幼兒園的作息時間順利過渡到小學的作息時間,讓孩子的專注力由短暫變得逐步拉長。教師環境布置盡可能與小學接近,減少游戲和戶外活動,縮短午睡時間,增加看書、手工、寫字作業時間,讓孩子的 思維方式 由直觀、圖畫方式順利過渡到抽象、文字方式,適應分科教學,適當留作業。
>>>
● 2 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兒童 在形象思維方面占優勢。有可感知的具體事物支持,兒童的思維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把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結合起來,可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如:為了建立有餘數除法的概念,可為一個班的學生准備9個紙盤和一些小蘋果,課堂上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分組分蘋果游戲。第一步:讓學生把9個蘋果都放在盤子里,每盤放幾個自己決定。要求每盤里放的蘋果要同樣多,看可以分幾盤?第二步:分組進行每盤放2個、4個、5個和6個幾種不同的分法。
在操作過程,學生產生許多新的想法、新的問題。當出現剩餘蘋果時,學生可能會不知所措。這時,抓住時機組織同學討論。先請一位同學到前面演示:有9個蘋果,每盤放2個。問:「為什麼剩下1個呢?」在同學們發現「分不完」的情況時,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同,平均分一些東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況是大量存在的。」此時,板書課題「有餘數除法」。此前學生的求知慾已被激發,為接下來的學習討論做好了鋪墊。
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數學教學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現實。如教《鍾表的認識》一節,可以課件創設情境:畫面1:電影院門口《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海報場景。畫外音:星期六的晚上6時整,電影院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小明可高興了,因為晚上他要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畫面2:小明在家的情景。客廳牆上的時間指向了5時57分。師:小明看了看時間,會對媽媽說什麼呢?生1:媽媽,快到7點了,電影就要開始了。生2:媽媽快點吧,來不及了!生3:媽媽,快到7點了。畫面3:到了電影院門口,小明抬頭看了看鍾樓(鍾面顯示7時零3分)。
師:小明又會對媽媽說什麼呢?生4:媽媽,電影已經開始了。生5:都過6點了,都怪您!做事慢慢吞吞的。生6:媽媽,我們遲到了,不能進場了。教師解釋說:「還能進場,只是開頭精彩的部分已經看不到了。」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做事情要遵守時間的教育。接著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鍾面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得出:「快到6時」和「剛過6時」可以說成「大約6時」。這個很生活化的情境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共鳴。這里教師既沒有「告訴」也沒有引導,學生已經自覺地對時針和分針的位置進行觀察,認識到「大約7時」就是很接近7時,知識不知不覺地在學生的體驗性學習中生成。學生處於「我要學」的積極心理狀態之下。
>>>
● 3 怎樣讓學生喜歡數學
數學活動課與數學課外活動。從表面上看,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內容和以往學校中組織的數學課外活動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二者有質的區別。以往學校中的數學課外活動,往往被看作是學生的課餘生活,學生可以自願參加。其主要功能是數學學科課的延伸和補充;其主要目的是娛樂、休息、調節學生的學校生活。雖然客觀上也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在培養和教育學生方面有許多優點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不是作為正式課程出現的,沒有固定的時間表,缺乏穩定的課程目標,更無體系化的課程內容,是一種彈性極大,開放性極強的學科課程的輔助形式。因此,它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保證,不少學校的數學課外活動時間常常被教師用來補課或安排作業,更多的學校由於受應試教育為主的思想的影響,則始終未把它當作一個重要的教育途徑而放任自流,課外活動可有可無。有些學校既使用來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一般來說也難以始終如一,時緊時松,甚至處於雜亂無序的狀態。
數學活動課與 其它 數學活動。由於近年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科教學中的活動、競賽輔導及其它一些活動亦有所加強和發展。如實驗、演示、操作、技能訓練等,呈現了前所未有的勢頭。這些活動也有理論聯系實際,手腦並用,學生自主,發展特長等因素,並有助於對學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但和活動課中的活動不可相提並論。學科課中的活動,從本質上講是完全服從於和服務於本學科課堂教學需要的,它是學科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程計劃中的活動課則是一種獨立的新型課程。活動課的活動有別於一般課堂教學的活動,有以下幾層意思:以活動為主;以學生的自我活動為主;以學生的自己設計、組織、開展活動為主;以學生的會員活動為主。活動課程通過學生自主活動,可以掌握學科課程難以包容的信息和技能。
快節奏的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高參與的基礎。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里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於受"希望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喂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願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症結所在。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里快節奏地講解授課內容時,學生們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
● 4 數學課堂氣氛的營造
有效教學的理念,關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學生是生命體,是充滿情感、富於想像,及其個性的生命體。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需求,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增長率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在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在學習中得到的主人翁體驗和成就感等積極的情感能促進學生更好的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在引導學生獨立探討新知時,教師注意設「跳板」引渡,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到達知識的彼岸。有了一次次的成功體驗,學生就會得到心理的滿足,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學好數學的慾望。 在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動手實踐,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知識並有效地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去動口數、動口說、動手擺、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變枯燥被動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激趣樂學。
例如:我在教學《認識圖形》這節課時,課堂伊始,便讓學生用積木堆以前學過的立體圖形,並讓學生擺好後上台展示,這一環節立即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讓學生摸一摸這些立體圖形上的一個面,並當回「小畫家」,想辦法把這個面畫下來;接著又讓學生在釘子板圍一圍,在方格紙上畫一畫,最後用老師為他們准備的圖形做拼貼畫。整節課,學生雖然一直在動手操作、實踐,但課堂卻進行的非常順利,活而不亂。學生學的那樣興奮,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而且通過讓學生具體實踐,動手操作,能不斷地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並且在參與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了發展,收到較大的效果,真真切切的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幼小銜接數學怎麼教相關 文章 :
★ 幼小銜接教學計劃【五篇】
★ 如何從小開始訓練孩子的數學思維
★ 幼小銜接教學計劃精選
★ 幼兒園幼小銜接教育計劃
★ 幼小銜接教學工作計劃
★ 大班幼小銜接育兒知識三篇
Ⅱ 幼小銜接數學怎麼教
一、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
1、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二、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三、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四、讓孩子學會念題。
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五、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
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Ⅲ 幼小銜接數學應該注意什麼的經驗文章
一、弄清幼小銜接的習慣養成。
家長既要更新對孩子的成長要求,又要督促與指導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
(一)與孩子一起「步入」小學。
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園從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美術八個方面的具體教育內容與要求,主要以語言行為、益智活動、游戲活動、操練活動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對於孩子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只是「告知」 與「提醒」的作用。當孩子升上小學後,就要對孩子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作些「硬性」規定,違反規定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指責,嚴重的話還會受到參與打掃衛生或德育操行扣分的懲罰,在心理方面要承受一定的壓力。因此,家長需與孩子一起「步入」小學,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對孩子的習慣養成的標准。
(二)與孩子一起提高標准。
孩子在讀幼兒園時對於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不作「硬性」要求,當孩子「步入」小學,就要根據小學的課程標准,規范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的標准,從而促進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因而,家長在開學前也應與孩子展開一次幼小銜接的溝通會話,與孩子一起提高標准。
1、要使孩子做到姿勢標准。
(1)坐姿標准。孩子應坐在桌子偏右一些,腰背要挺拔,胸離桌一拳,眼睛離書本或作業本一尺。正確的坐姿可以延長孩子的坐端正的持久時間,也就增強孩子的學習精力。
(2)執筆標准。孩子的握筆姿勢也要標准,握筆的拇指和食指應離筆尖一寸距離,其餘三指並攏墊筆即可,作業本應放在前面偏左一點,這樣有利於看到書寫的筆順和結構情況。
2、要使孩子做到書寫標准。
孩子寫字的時候要按照課本或老師所教的筆順標准來寫字,一般是先撇後捺、先橫後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後里(半包圍)、先外後里在封口、先中間後兩邊等規則,具體以教材(近期各版本的筆順有所變動)為准。並且要邊寫邊念讀,這樣家長就可以在一旁做點家務也能聽清楚,當然最好是在一旁看著孩子寫規範字了。
(三)與孩子一起學有激情。
家長與孩子一起做到學有激情,也就是能較長時間專於完成學習任務,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從而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1、先溫習。孩子在做家庭作業前,家長要讓孩子先把老師當天所教的重點或例題回憶一遍,也可以去翻閱課本例題解題方法,引導孩子如何獲得想要的資料,做到明確重點,掌握方法,不要代替孩子而完成任務。
2、再運用。家長讓孩子把老師布置的作業按照剛才梳理的方法抓緊落實,去做作業、做練習、做測試,從而再次鞏固應用。
3、接糾錯。當孩子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家長發現孩子完成的作業有錯時,可以讓孩子做完此題後,再引導孩子去檢查或檢驗,實在發現不了就指出其方法上的漏洞,啟發孩子發現問題,並及時糾錯。
4、後查驗。當孩子完成作業後,一定要讓孩子再次查閱或變練檢驗,無誤後才能去完成下一題或另一科。
(四)與孩子一起學要得法。
家長與孩子一起做到學要得法,就要教給孩子獲取知識的方法。
(1)學習使用工具書。當遇到學習問題,可以通過自己去查閱學習工具書來解決的,家長盡量指導孩子去查找和搜索答案。比如:查字典、新華成語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學習工具書。
(2)培養閱讀方法。家長告訴孩子對應的閱讀方法即可,一些題目還要由家長讀給孩子聽才行,孩子的識字畢竟還少。閱讀的方法教給常用的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等就行。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學習需要選擇讀法,並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閱讀,邊讀邊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感悟和方法要領,並能向家長分享和完整地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樣,孩子通過周而復始的訓練,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並逐漸提高完成作業的正確率,縮小時間差,就能讓孩子有學習激情,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二、上小學之前需要准備工作。
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准備自帶的學慣用具和生活用具以及防控工具。
(一)購買學慣用具。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去購買可心的書包,以備裝下課本、教輔、作業本等發放的學慣用書資料;還要購買文具盒,裝上數支鉛筆(一般買一打)、橡皮擦一隻、直尺一把(另一邊有波浪線的最好)、改錯筆或貼、卷筆器或卷筆刀。其中家長要為孩子削好或卷好最少兩支的鉛筆,以備對換使用。
(二)購買生活用具。家長還要買好水壺以防口渴,購好雨傘或雨衣以備下雨天防淋雨。
(三)購買防控工具。家長還要讓孩子帶上兩個一次性口罩,其中一個進校園時就帶上,另一個備用;有條件的還可以帶上免洗消毒液,可供孩子洗手消毒。
這些日常生活的用具,家長可以讓孩子再逐一準備與裝袋,一些生活起居常識就要從中貫穿,讓孩子能自行整理與准備學習與生活的必需品。
三、上小學之後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確保營養補給。孩子升上小學,從消耗能量上來說,就要比幼兒園大得多,家長應注意加強營養的均衡補給。特別是孩子從午飯到放學回家,體能消耗已經差不多了,一般家庭做作業前,最好能吃點麵包或糕點,喝熱牛奶,但不宜過飽,20分鍾後就可以「開工」了。
(二)調整作息時間。孩子上小學後不再是幼兒園時的時間散漫的節奏,而應嚴格按照學校提供的上下學時間去調整好在家的作息時間,確保每天至少9小時的睡眠時間。特別是上學到校時間的准時,如果遲到,教師會進行詢問與批評的。
(三)做好接送工作。孩子畢竟還小,家長應每天再學校規定的上學時間後5分鍾左右送到校即可,避免擁擠;接回的就應在學校規定的放學時間提前5分鍾到校門口,最好與孩子約定相對固定的地方站立等待,以便孩子尋找,無需都擠在校門口等待。
(四)做好心理撫慰。孩子畢竟從幼兒園升上小學,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強或自卑心強的話,很容易受到老師或同學的「打擊」,或因為學習問題而心理受挫。因此,家長每天應察言觀色與細心關愛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及時梳理期間所遇到的「障礙」,讓孩子能高高興興上學,開開心心回家。
總之,開學在即,家長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由幼兒園升上小學,也是由衷地感到歡喜,同時又會感到有一種莫名的壓力與責任,老師和孩子們都面臨新學期的教與學的新任務,希望同學們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專心聽講、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家長的關愛與輔導下,按時完成課外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在新學期取得優異的成績向老師和家長匯報。
Ⅳ 幼小銜接的孩子怎麼學好數學
孩子若進入小學,在數學的學習上缺乏方法,再加上粗心大意的毛病,很容易得不到好的學習效果。數學是一門高深而奧妙無窮的學科,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學好數學有很大的幫助。為大家介紹些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1、思考:思考是數學學習方法的核心。在學這門課中,思考有重大意義。解數學題時,首先要觀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發現題目的特點,找出解題的突破口、簡便的解題方法。在我們周圍,凡是真正學得好的同學,都有勤於思考,經常開動腦筋的習慣,於是腦子就越用越靈,勤於思考變成了善於思考。我正因為掌握應用了這一方法,所以在全國數學競賽中獲得了武漢市一等獎。
2、動手試一試:動手有助於消化學習過的知識,做到融會貫通。課下,我常常把老師講過的公式進行推導,推導時不要看書,要默記。這樣就能使自己對公式掌握滾瓜爛熟,可為公式變形計算打下扎實的基礎。
3、培養創造精神:所謂創造,就是想出新辦法,做出新成績,建立新理論。創造,就要不局限於老師、課本講的方法。平時,有一些難度高的題目,我在聽懂了老師講的方法後,還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沒有另外的解法,這樣能加深對題目的理解,能比較幾種解法的利弊,使解題思維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科學的學習方法在課內課外應注意些什麼呢?
第一,認真聽老師講課。這是我取得好成績的主要原因。聽講時要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能開小差,更切忌一邊講話一邊聽講。其次要專心凝聽老師講的每一個字,因為數學是以嚴謹著稱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間就隱藏玄機無限。聽講時還要注意記筆記。
一次老師講了一個高難度的幾何題,我一時沒有聽懂,多虧我記下了這道題以及解法,回家後仔細琢磨,終於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競賽中我輕而易舉地解出了類似的一道題,獲得了寶貴的10分。上課還要積極舉手發言,舉手發言的好處可真不少!①可以鞏固當堂學到的知識。②鍛煉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觀念和錯誤能得到老師的指教。真是一舉三得。總之,聽講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課外練習。孔子曰:「學而時習之」。課後作業也是學習和鞏固數學的重要環節。我很注意解題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確度,專心致志地獨立完成作業,力求一次性准確,而一旦有了錯,要及時改正。而速度是為了鍛煉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緊迫感。我經常是這樣做的,在開始做作業時定好鬧鍾,放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再做作業,這樣有助於提高作業速度。考試時,就不會緊張,也不會顧此失彼了。
第三,復習、預習。對數學的復習,預習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當天作業後,我將第二天要學的新知識簡要地看一看,再回憶一下老師已講過的內容。睡覺時躺在床上,腦海里再像看電影一樣將老師上課的過程「看」一遍,如果有什麼疑難,我立即爬起來看書,直到搞懂為止。每個星期天我還作一星期功課的小結復習、預習。這樣對學數學有好處,並掌握得牢固,就不會忘記了。
第四,提高。在完成作業和預習、復習之後,我就做一些爬坡題。做這類題,盡可能自己獨立思考,努力找出隱藏的條件,這是解題的關鍵。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就需要看一看參考書,以及請教師長和同學。總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問、虛心、勤奮,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這才是關鍵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