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好信息化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好信息化

發布時間:2023-01-11 04:26:47

① 如何開展初中信息化數學課堂教學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造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多為單維性,即從抽象的數學文字到抽象的數學公式,顯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更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記憶,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人們只是強調抽象邏輯思維而往往忽視了形象思維的作用,在網路環境下數學的教學就能解決以上的矛盾。
二、運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突破難點。多媒體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並茂的特點,所以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利用信息技術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傳統教學中,老師的板書、教具的演示、教學掛圖的張貼等等,往往佔用了一節課中不少的時間。一不小心,還會出現圖片和小黑板從黑板上滑下來的尷尬局面。因此學生在課堂中作業完成不了,老師上課拖堂的現象也經常可以看到。而運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可以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便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通過精心製作的課件,只要操作小小的滑鼠,就可以讓學生一邊眼看精美的教學圖片,一邊耳聽教師的生動講解或多媒體播出的聲音。動靜結合,輕松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容易掌握其內在規律,完成知識的構建。
四、結束語。總之,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積極主動地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②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

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

抓住「關鍵人群」,實行分類指導,適應技術發展,提出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通過示範項目帶動各地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基本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三提升」。

圍繞整校推進,包括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圍繞學校信息化教學創新推動教師研訓等2項措施,幫助學校管理團隊制訂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和相應的教師培訓計劃,支持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訓,學科聯動,整校開展,實現「所學為所用」。

(2)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好信息化擴展閱讀:

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相關要求規定:

1、強組織領導。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本省份能力提升工程2.0規劃方案,統籌教師培訓、資源建設及監測評價等相關工作,明確省、市、縣、校職責分工,並落實工程實施經費保障。

2、做好項目引領。國家示範先行,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示範培訓,實施創新培訓平台「三區三州」對口幫扶項目。

3、推動監測、督導。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推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監測評價體系構建,通過常態化監測促進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應用水平。

③ 怎樣將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教學過程之中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教學方法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他認為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必把各種概念、法則、公理、定理全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創造適合的條件,提供很多作為知識載體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再創造」出各種數學知識。我們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藉助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再創造」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置身於一個「數學實驗室」之中,學生可以觀察並嘗試錯誤、可以發現並進行猜想,有助於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養成「用數學」的習慣,克服他們學習數學而不應用數學的弊病。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與探索數學知識的有力工具、作為發展學生的理解和興趣的重要手段,讓學生由「聽數學」轉為「做數學」,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建構,從而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勇於創新。
一、利用信息技術上數學課的優勢

(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偏重於邏輯推理,偏重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動畫演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情景再現,可以讓學生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從特殊問題到一般規律,逐步通過自己的發現、探究去思考數學、學習數學。
在課件《生活中軸對稱》的製作中,我利用網路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軸對稱圖形,又利用蝴蝶飛舞的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後將一隻蝴蝶框定放大成為平面圖形;在講授多面體的展開圖時,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實物,給正方體的六個面標上字母A、B、C、D、E、F,但由於實物不透明,學生觀察不方便。因此,我利用《幾何畫板》做了個正方體,給六個面著不同顏色並標上字母且可透視,再結合實物進行教學,這一過程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數學來源於自然,抽象於實踐,創設了數學教學的良好情境,建構了較理想的學習環境,收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比較自然地接受數學概念,同時開闊了學生視野,有助於發散思維的培養。
(二)有利於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建了良好的認知環境,為學生掌握新知識提供了捷徑。構建學生的認知結構,數學教學必須改變只著眼於學生知識的積累,以掌握知識的「量」的多少來判斷教學質量的高低,而忽視使學生從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上把握數學知識結構的現狀。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利用網路等信息技術收集一些與勾股定理有關的素材,如《外星人與勾股定理》,以此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勾股定理的熱情後,提出以下問題:勾股定理的內容是什麼?談談它的由來。它的證明方法有哪些?它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哪些問題?勾股數等。其次討論分析以上問題,然後分小組分任務解決。第三,學生明確目標後,帶著問題獨立地通過網路進行搜索、收集相關的信息。第四,引導學生通過網路進行各種形式的協作學習,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想像,總結解決的辦法,通過電子郵件、騰訊QQ實時聊天或在BBS上發表帖子交流,並討論它的可行性,以及收集到的信息是否有效。第五,收集到與勾股定理的信息後,由學生匯總信息,完成課題的小結並列印成冊,得到《勾股定理史話》,《畢達哥拉斯與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勾股數研究的現狀》等,最後由小組成員向全體同學做出書面匯報,並要求學生回憶探索與協作的過程,反思如何從問題中提取數學知識、怎樣才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何選擇有用信息、解決該問題用了哪些數量關系、與小組成員協作是否愉快、學習夥伴有哪些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打算以後怎麼應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等。通過這一過程,全體同學基本上對勾股定理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都有有了比較好的掌握和理解。
(三)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奧秘不在傳授,而在激勵、喚起和鼓舞。」我們通過直觀而形象的教學手段,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心理特徵的教學情境,正是對激勵、喚醒、鼓舞的這一教學藝術的詮釋。在教學中創設激發學生認知內驅力、激活其思維的情境,學生就會感到親切,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能讓教學形式有趣、新穎,生動形象,從而萌發對數學的情感,進而產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反比例函數」時,我利用flash設置「圓柱的煩惱——怎樣減肥」這樣一個故事來製造懸念:有一個圓柱國王,住滿了形形色色的圓柱,其中有一個底面積 ,高為 的圓柱 ,膀大腰圓,威風八面,自己以粗壯為美,可近來卻憂心忡忡,忽然變得自卑起來,探問何因?原來其他苗條的圓柱都在嘲笑它,說它太胖了,愛美的圓柱 既想讓自己的空間優勢不變(體積不變),又想讓自己變瘦,想變成 高,它使出了渾身解數,也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聰明的同學,你能幫助圓柱 解除煩惱嗎?這樣乘勝前進,引導學生探究用反比例函數解決實際問題。
這樣的帶有俏皮的童話故事,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迅速調度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使學生在數學王國里積極地思考、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省時高效的目的。
(四)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重難點掌握和記憶
對於初中學生來說,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形象思維的優勢大於抽象思維。事物或圖像比抽象的語言和公式要有說服力的多,再加上他們好動、好奇,容易被直觀、有趣的事物吸引,並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特點往往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因此多媒體信息技術就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由於動畫技術是信息技術的優勢之一,因此完全可以引入課堂,參與教學。它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降低教師教學難度,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精練。
1、從抽象到直觀,使之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函數的概念」時,為了讓學生對「對於 的每一個值, 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這一概念有一個明晰直觀的印象,我運用多媒體的直觀特性,分別顯示解析式 ,《數學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氣晝夜變化圖象,用聲音、動畫等形式直觀地顯示「對於 的每一個值, 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最後播放三峽大壩一期蓄水時的錄相,引導學生把水位設為 ,時間設為 ,就形成了 與 的函數關系。不僅引起學生的自豪感,而且對函數概念理解非常透徹。
2、由靜態到動態,讓學生真實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如:「圓」這一章,各知識點都是動態鏈接的,許多圖形的位置發生變化,圖形間蘊藏的規律和結論是不變的。熟悉《幾何畫板》的教師,無一例外會用《幾何畫板》來演示「圓冪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滑鼠一動,結論立現,效果相當好。其實象「垂經定理」、「圓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關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轉」「平移」等知識證明的定理,都可用《幾何畫板》動態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
3、化繁瑣為簡明,再現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
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性質」時,我採用了《幾何畫板》軟體來探究二次函數 的性質,形象直觀。本節課上我先讓學生利用基本方法和步驟在草稿紙上畫出二次函數 的圖象。這是學生能掌握和理解的基本方法。接下來我再利用幾何畫板將參數 、 、 輸入 、 、 。將電腦上所得的函數圖象與學生自己所畫的圖象進行比較,進而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當然,本節所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並不是函數圖象而是讓學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二次函數的性質。我在「操作類動作按扭運動參數的屬性」對話框中,將參數 變化由「 到 」,引導學生觀察圖象不同的變化。這樣學生便能非常清晰直觀並迅速地觀察出函數圖象不同的變化。「參數 變化和參數 變化,圖象分別會怎樣變化?」我將這一問題拋給學生,由學生自己發現與總結。這節內容我就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在幾何畫板軟體的幫助下,將參數改變而引起圖象的改變的動態過程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這種動態的模擬不僅解決了數學教學中的難點,讓學生感受到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優勢,主要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4、以數解形,形象直觀地揭示數形關系
例如:在「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教學中,傳統教學的難點有兩個:一是雙曲線的形成,二是對雙曲線與兩坐標軸無限逼近的理解。為了突破這兩個難點,我一改傳統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師生討論」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帶進計算機教室,並為他們提供一個畫圖軟體,然後讓學生利用這一媒體技術,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給自變數賦與更多的不同的數值,讓學生自己來「繪制」出雙曲線,並最終發現和歸納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及其性質。這樣的數學活動,不是獨立地理解數與形,而是自然而然地由數到形,加深了學生對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的理解與掌握。
(五)有利於分層教學的實施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好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它對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力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因為個體差異,學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又各不相同。這樣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同的問題。如果我們按照傳統的方式——講演法很難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也特別容易形成「滿堂灌」。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在分層教學上有著獨特的優勢。
例如:我在講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時,我就將這節內容做成網頁,分成「判定定理」、「例題解析」、「知識探索」、「牛刀小試」、「中考試題」。在「牛刀小試」、「中考試題」這兩部分的試題由易到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選擇不同層次的題目,並且題目與答案均有超鏈接,學生可以自由點擊。這樣學生就能及時得到反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有成就感,同時也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在這種網路環境下的學習,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可重現性,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去側重解決自己的難點,真正實現了分層教學。
二、如何使信息技術更好的融入數學教學

(一)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教育的本質在於參與,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中去,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在初中數學實驗教學中,學生通過操作計算機,真切的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做數學」中發現數學,不僅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潛在的探究創新意識。
例如:在學習「圓周角和圓心角」的關系,我進行如下設計:如圖, 和 是同一條弧 所對的圓周角和圓心角,測量出兩角的大小
問題1:移動點 ,猜想它們之間的關系?
問題2:移動點 時,發現當 固定時,弧 所對的圓周角固定嗎?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移動點的位置,
問題3:移動點 時,觀察圓心角與圓周角之間存在怎麼樣的位置關系?
學生利用幾何畫板測量出兩角的大小,通過變化 的大小,觀察猜測,通過移動點的位置,在變化中尋找不變,得到所要學的關於圓周角的結論,即一條弧所夾圓周角是它所夾圓心角的一半,並且在觀察圓周角與圓心角的位置關系中,為接下來的定理證明,分情況證明做好了鋪墊,課堂引入自然順暢。
(二)運用多媒體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
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在數學軟體的設計和教學中注意更加重視數學定義產生、發展過程,更加重視知識的應用,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學科,尤其是數學概念更是如此。而小學生的認識卻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特徵的。所以,理解與掌握數學概念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幾何概念,由於學生年齡小。缺乏基本的空間觀念。理解概念十分困難。有的學生僅是形式上掌握了概念的描述而根本不會運用。因而,作業時計算面積不會運用公式,填空題總是出錯,判斷題、選擇題完全靠運氣,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概念直接從生活中來,產生於具體的事物,教學概念時也應從具體開始。運用多媒體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使之具體化、條理化,使學生容易理解,便於掌握。
例如:我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學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與構成角的兩條邊長短有關」的錯誤。為了克服學生這一錯誤認識,我們設計這樣的教學情境:在電腦屏幕上出示一組兩個角相等而邊長不等和兩個角的兩條邊長相等而角度不相等的畫面,要求學生判斷每對角的大小?結果有70%的學生非常肯定地得出邊長的角大這一錯誤判定。此時,我並沒有立即否定,而是要學生以四人一組一起討論,學生們在一起通過畫、比、量、議等多種方法驗證,得出了正確的答案。這時,為了學生更進一步直觀驗證,展現認知過程,利用電腦屏幕,顯示一個高亮度的「角」,要求學生注意這個角的兩條邊變化時角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學生們目睹著兩邊慢慢地延伸而角的大小沒有變化,通過學生的討論和觀察明白了道理,統一了認識,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發展了思維。
(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問題解決
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多元聯系表示」得到充分發揮,它為學生提供了互動式的學習環境。許多計算機軟體不僅是一種多媒體的演示工具,而且也是一種幫助學生探索和理解的工具,它豐富和擴展了數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測量和計算,提出假設並予以證明或否定,從數學模型的建立到演示、從性能預測到規律的探求,從而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進而解決問題。
例如:對於問題「順次連結任意四邊形的四邊中點,圍成一個中點四邊形,則四邊形是什麼四邊形?試證明你的結論」的解決,我引導學生進行如下的探究:①畫圖:學生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一個任意的四邊形(四個頂點可以任意拖動)及其中點四邊形;②探究:任意拖動四邊形的一個頂點,以其改變它的形狀,發現四邊形的形狀也隨之發生改變;③猜想:中點四邊形的形狀由原四邊形的什麼性質決定?④驗證並結論。這樣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解決問題,並繼續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結論,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四)提高練習反饋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鞏固新知,輔助教學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練習環節也至關重要。怎樣才能調動學生做練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對習題感興趣呢?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包含有動畫、圖形、聲音的練習題,發揮人機交互、立即反饋的顯著特點,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有「試一試」、「練一練」、「比一比」、「考考你」等小板塊,從易到難,逐層遞進,激發興趣,從而切實促使他們主動參與、自主發展。
例如,在三角函數應用的習題課教學中,通過電腦預設添加輔助線,構造直角三角形和矩形,解三角函數應用題的內容和多個例題的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突出重點,學生從中歸納出解題的重要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在講述立體幾何中的對各種柱體、錐體、台體、球體認識和面積、體積計算公式推出時,就可以利用空間圖形的分、合、轉、並、移、裁、展等多種形式的動畫,再結合有關必要的解說和優美音樂,使:學生能身臨其境,產生立體效應,同時通過啟發性提問,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自我:挖掘各圖形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有關計算公?式的推出。動畫模擬不但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憑空想像、似有非有、難以理解之?苦,同時還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主:觀性,化被動為主動,產生特有教學效果。
三、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幾點思考

(一)教師不能流於形式,要始終要起到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的介入應體現一種新的教育觀念,而不只是教學內容數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穎,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是知識發生、發展的播種者及澆灌者,更應是學生處事的模範。靈活的應變能力,嚴謹的求學態度,嚴密的邏輯思維,這些都要靠師生之間的心靈感應,靠教師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通過師生間的情感互融,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我們不應讓「人機對話」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否則,現代媒體成了教學機器,教師成了鍵盤手。課堂教學必須從教學的目標和技術的特點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貫徹實事求是的原則,在保證數學基本技能訓練的前提下,有選擇地適時採用,講求必要性、適度性、實效性,不能追求形式,為了整合而整合。
(二)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應不求時髦,但求實用
課件的運用應整合於課堂教學內容之中,針對以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為培養目的的數學教學,課件中存儲內容要精練,畫面要簡潔,講解和推導應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自主完成。為幫助解決數學中數形結合的難點,理解抽象於實踐而又指導實踐的數學思想,我們認為,應根據數學自身特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將課件設計成一些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模塊,讓老師能按自己組織教材需要,針對各自不同教學思路,靈活調用各模塊里的內容,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表現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網路電子教室應成為數學教育的理想場所
在人手一機的網路教室,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自己動手操作、觀察、發現、研究問題,在網 絡中查找數學資料,形成學生動手「做數學」的模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再把學習數學看成負擔,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直接動手操作,使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歸納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更有助於培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當然,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服務教學時,應講究科學有效地使用。雖然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能夠擴大師生的信息量、題量,但也要注意有所取捨。在課堂教學上始終不能忘記教師的主導地位,否則任由學生發揮其主體性,那也只是放任自流很難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④ 如何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就此問題,淺談一下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出現,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時,我使用了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了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通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棱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第二、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我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使本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學習上教學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數學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為簡單。在學生學習的角度看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練習,並且不斷鞏固新知識。
(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我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除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以外,我還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從新教材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特別是一、二年級的數學,一個星期只有3節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信息技術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我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了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我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通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生活走進課堂。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學五年級 「數學活動課」一節時,錄像播放師游「廣州東方樂園」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10元,學生票每張5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6元。問: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我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⑤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新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教師要在知識的抽象性和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將改變學生課堂中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有目的地營造數學課堂氣氛,彌補課本中掛圖或文字敘述的局限性,變抽象為直觀,變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正確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功能呢?
一、教師要「會用」各種信息技術。
在當今這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教師和教材文本不再是學生學習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教師應成為信息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教師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知識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筆和黑板是適應不了目前教育教學的發展。而信息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它能延展課堂的空間維度,拓展學生的視野,能實現視覺、聽覺的全方位的刺激,能讓數學知識無限延伸。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必須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來幫助自己的課堂教學,必須會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熟悉並學會多媒體教學設計和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真正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技能,從而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教師要「善用」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是抽象概括,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教師要善於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來加強直觀教學,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
1、善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
由於數學知識自身的抽象性與嚴謹性,數學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一門枯燥、乏味的科目。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於傳統教學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師不能提供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發生困難。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進入了課堂,為教學情境的創設提供了便利條件。
比如,在認識「角」一課時,我以「大雁南飛圖」入手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從大雁不斷變換的隊形中,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輪廊線,引入本節課要認識的「角」,為學生認識「角」提供了生動的可感知的原生態材料。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2、善用多媒體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
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應當來源於學生的現實生活,我們在教學中,應把學生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再現於課堂,來拉近學生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距離,使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而這些教學資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現象的呈現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完成。
比如在教學24時計時法,對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我把班上一個學生一天的起居作息情況製成多組鏡頭:午夜12時,夜深人靜,人們進入了夢鄉;早上6時30分,天漸漸亮了,小學生起床洗臉;……每組鏡頭,都配有鍾面,看到時針、分針不停地轉動。同學們邊看邊說,熟悉的人、熟悉的場面,普通計時法與抽象的24時計時法就在自己身邊。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善用網路交互,提高練習效果,延伸數學知識
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並發展為智力的一種活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強大的交互功能,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在安排課堂練習時。可以利用計算機將正確、錯誤的評價以及提示、指導、建議等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的不同解題過程,通過網路在屏幕上顯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僅使學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加深學習體驗,而且教師也可從中獲得教學反饋信息,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使教學過程向教學目標靠近。
如在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時,利用計算機網路將練習設計為闖關游戲,按練習的難度把題目分為幾關,有過獨木橋、摘草莓、登高山、游兒童樂園,並設置了只有闖過第一關才能闖第二關,關關都有鼓勵的程序。學生在好勝心的驅使下,根據自己的能力,不斷地克服困難,奮力拚搏,很多同學都順利通過關口,到達了目的地。練習量雖然很大,但是學生絲毫沒有厭倦的情緒,而感受到的是興奮是成功的愉悅。
三、教師要「巧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日益成為各類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學科的學習活動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但這不等於是整堂課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之前,教師一定要清楚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處地利用多媒體,這一點在數學學科上體現得更加明顯。
1、化靜態為動態時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利用多媒體的優越功能,不僅可以把課本里的畫面由靜態變為動態,而且能把一些比較抽象的難理解的問題通過圖像、聲音、動畫等方式模擬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例如:在認識「角」一課時,把抽象出來「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利用多媒體進行閃爍,強化角的組成,同時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繞頂點移動,形成各種不同的角,引導學生發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關系。動靜結合使學生充分感悟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化抽象為形象時用,讓學生思維得到放鬆。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這一過渡。在教學《線的認識》一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了豎琴中琴弦,然後引出線段;展示出手電筒發出的光線引出射線;展示火車的兩條無限延伸的鐵軌引出直線,從鮮活的實例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線段、射線、直線三者之間的關系。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時用,簡化學生的思維
利用多媒體輔助數學課堂教學,可以優化學生認知過程。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抽象的、難懂的知識點通過形、聲、情形象化,讓學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學內容,有利於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簡化學生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對重點部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通過「變色」、「閃爍」、「平移」等手段突出重點,刺激學生感官,引起學生注意,幫助學生審題,啟迪學生思維。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明顯。
比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時,指導學生量角、畫角、比較角的大小等,雖然教師有示範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學時,學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師到每個學生的桌前示範,課堂效率將大大降低。若把這一部分製成多媒體課件,利用課件來顯示量角器的各個部分,並對各個部分進行閃爍、變色來幫助學生加深對量角器及內外圈刻度的認識,以及如何使用內外圈刻度量角的過程進行演示,對量角、畫角等掌握得比較快,記得比較牢。
總之,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凸顯其重要作用,它的發展給我們的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源泉,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讓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無限延伸,並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它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師生互動的平台。但信息技術也不可改變其工具性,應服務於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要把握好「度」,不可濫用,過多地使用圖像、聲音,會影響學生的深入思維,如果使用信息技術不當,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⑥ 信息化教學在數學中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在數學中的應用主要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可視化學習,學生通過視頻觀看學習。第二,線上學習,從而實現異地遠程教學。第三,學習情況監控,方便老師查看學生學習狀況。

⑦ 如何利用信息化教育優化數學課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就此問題,淺談一下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做法: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有效運用,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插上了翅膀。1、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時,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一個長方體的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通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棱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在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教學中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復雜為形象簡單。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鞏固。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同時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由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自從新課標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信息技術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可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通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生活走進課堂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教學五年級「數學活動課」一節時,播放師生游「三星堆博物館」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20元,學生票每張8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5元。問: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⑧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

【內容提要】21世紀是信息技術佔主導地位的世紀。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給社會和科技帶來了一次空前的發展,也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歷史的飛躍。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網路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時代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而教學模式轉變的核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在新的形勢下,掌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並正確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

小學生好奇心強,要想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求知慾,只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

例如,在教學「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題時,先通過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組合圖形」間相結與內含的關系,再由觀察計算機網路展示的各種組合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圖,提出:如果要計算這些實物圖形的面積,該怎麼想?學生回答,看該實物圖近似於什麼圖形,就運用圖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在計算機將實物圖變化為規則圖形後再提問:現在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學生發現盡管變化成規則圖形,但因為沒有學習過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故還是無法計算。此時我就追問: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麼呢?這一問題引起學生議論紛紛,有些說我們先要把這個圖形分割成幾個以前學過的圖形,並利用相加或相減來計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最終師生共同歸納出「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課題的提出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展示出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後,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再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躍躍欲試地想去努力解決問題,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達到最高點,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課學習活動中的准備。這種學生的思維,完全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所不可少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三、注重學法指導,變「授魚」為「授漁」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我們老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現成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懂得這些理論是如何獲得的。應該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論。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們教師「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教師要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例如,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沉盡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教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並說明為什麼。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台階。

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運用多媒體,可以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恰當地選准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⑨ 小學數學如何信息化教學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新時期的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等特點,致使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為此要通過訓練學生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我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麼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願意幫著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問題情境要根據教學內容去設置,有些情境因為常規教學手段不能很好的解決,限制了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空的局限,開闊學生的視野,再現真實的場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顯現象的本質屬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在情境的設計中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我曾經聽過一節有關計算的練習課,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闖關游戲,從上課伊始的第一關到臨近下課的第九關,學生一開始還興致高漲,到最後一關時,已經索然無味了,回答問題的只有幾個同學,大部分同學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術只是手段是工具,我們應該看到其工具的本質,而不是光看錶面。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數學模型的意識

數學模型是建立在數學一般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數學知識之間的一座重要的橋梁,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指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展開思考,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再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這一類問題。如:我在教學《替換的策略》一課時,認識到這節課的的替換策略,包括倍數關系的等量替換和相差關系的等量替換。在教學中通過先讓學生畫一畫的方式,理解三個小杯可以替換為一個大杯,再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觀察主題圖,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只要抓住把兩種量替換成一種量就可以了,學生把直觀圖形抽象成幾何圖形的過程,其實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為數學模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最後提出的問題更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是不是解決替換這類問題,都可以採用這種畫圖的模式來解決。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由於以往我多是展示實物,因此,學生對課本中的透視圖認知起來存在困難,怎麼把原來的現實物體轉移到數學本質上來?我在重新設計這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後向學生展示了帶色彩的實物圖和線條組成的透視圖,既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障礙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⑩ 數學課堂中如何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
新課程標准提倡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教學內容,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有機整合。這種做法就是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數學課程中,在內容上「把演算法融入到數學課程的各個相關部分」,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實質性地成為數學課程教與學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術已成為學好或教好數學課程的必要條件。教師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乃至聲音、背景等教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使得易於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進行自學,讓數學中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學生個性潛能發展的方向。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是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信息技術,如何恰當地把它與學科教學整合在一起,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

一、信息技術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並能夠突出要點,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在講「平移和旋轉」這節課時,本文作者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方式除了在游樂場里出現過,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與旋轉的現象。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感受,聯系生活實際,判斷下面的畫面哪些是平移運動、哪些是旋轉運動?屏幕出現幾種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直梯升降、風車轉動……)錄像中播放情景都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有汽車的行進,溜溜球在旋轉,風車在轉動,推拉窗的移動,電梯的移動等。這些情景都是學生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了,可能平時他們並沒有在意這些現象,更不會想到這些現象能和我們今天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通過這段影像的播放便加深了他們對這兩種運動方式的認識。接著教師提問「誰還能來說一說你在生活中曾見到過哪些平移與旋轉的現象?由於有了前面屏幕上展示的平移或旋轉的實際錄像,學生們說出了很多生活中出現這兩種運動方式的現象。

二、信息技術具有圖文並茂性,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例如在教學《垂徑定理》這一節時,課本中對垂徑定理的證明學生根本不理解,於是我製作了一個FLASH動畫,按課本中的證明過程進行動畫演示以後,很多學生就能嘗試著進行證明,與課本中的證明過程幾乎差不多。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快速繪圖、動畫、視頻、發聲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擬某些發明、發現的過程,使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發現法」教學可能經常實施。例如在教學《位似》這一節時,我用幾何畫板製作一個課件,畫出兩個位似圖形,在我的引導下,利用軟體的測量功能讓學生很快就將對應邊、對應角、對應頂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間的關系等自己找出來了,再通過調整任一頂點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觀察圖形的變化,學生對這一內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為這一節不比其他章節,其圖形不是想畫就能隨便畫出一個來,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常規模式的教學效果是一定好不起來的。
三、 信息技術具有動態性,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有利於反映概念及過程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拋物線》一課時,學生對拋物線的認知就是一條光滑的曲線,但我們利用多媒體播放火箭隊和湖人隊的一場比賽,展示出籃球運動員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四、 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大家知道,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於被灌輸的狀態。而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的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如果教學軟體編得更好,連教學模式也可以選擇,。例如,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平面幾何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是全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知識點的延伸,同時又是學習平行線截線段成比例的基礎。正確理解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教學關鍵,學會尺規等分已知線段也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直接給出定理內容及證明方法,如若採用傳統教學方法講解,機械的步驟和靜止的圖形給學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覺,並且只能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結論,不便於揭示問題探索的過程。這樣使學生對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學生知識的認知結構中出現斷層,不利於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過程,正確理解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結合這節教材的具體內容,我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了課件,利用課件的測算、動畫、隱藏等功能,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電腦上親自去度量線段的長,計算線段的比,然後驗證線段的比是否相等,這樣做,教學中發現了「定理」。另外,通過平行移動圖中線段的位置,學生很容易「發現」該定理的兩個推論,即它的兩個變示圖形。這樣的教學方法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探索觀察的實驗意識,從一般到特殊,從形象到抽象,學生經過這樣一番試驗、觀察、猜想、證實之後,再引導學生給出證明,這樣較難講清的問題,就在學生的試驗中解決了。
五、信息技術具有補充性,能通過多媒體實驗實現了對普通實驗的擴充,並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培養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
譬如,在上中位線性質時,可用《幾何畫板》設計如下課件讓學生實驗.畫一個可以任意調節的四邊形ABCD,順次連接四邊形的中點得到一個內接四邊形EFGH。實驗:(1)任意拖動四邊形ABCD,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2)當四邊形ABCD為矩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3)當四邊形ABCD為菱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矩形);(4) 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相等,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
(5)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長方形);(6)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正方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上述實驗,大膽猜想並加以證明,最後得出結論。應用《幾何畫板》的動態展示,便能把一個難以講清楚的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解決了.
六、信息技術具有大容量性,能節約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教師的都有這樣的經歷:為節省上課板書時間,課前准備了大量紙條,把板書內容逐條寫上;為增加課堂練習量,把各式習題都抄在小黑板上。其弊端是給教師加大了工作量,若遇到天氣不好坐在後排的學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響教學效果。如「數據與圖表復習課」中有關統計表、統計圖設計的題目,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信息量大。使學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來比較困難。CAI介入課堂教學較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由於多媒體技術「動」性強,因而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強,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訓練和信息交流成為可能。這樣,教師可以精心組織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優化了教師的教,也優化了學生的學。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起到了「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出課堂教學的最佳效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減輕學習負擔,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符合現代化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積極轉變的觀念。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好信息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