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學習比學歷重要,機遇比關系重要,要什麼比做什麼重要!一份好的教案勝過好的物資。小學四年級期中試題。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梳理歸納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 上冊《小數的意義》教案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測量、猜想等學習活動,感受、體驗小數產生於生活,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2、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說出小數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小數的讀、寫 方法 ,並正確能讀寫小數;
3、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教法:
教學方法 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小數的含義是屬概念教學,較為抽象、凝煉,根據學生對概念的認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這一規律。
1、從生活中了解小數,明確要用小數表示的必要性。
2、從已有的生活 經驗 中,理解、抽象小數的意義。
3、 通過觀察、測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小數產生於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
4、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廣泛運用,體驗數學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教學學法:
1、學會通過觀察、測量、歸納,可以發現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通過指導獨立看書,匯報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創設「5.1」假期情景 ,使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經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買了什麼物品?花了多少錢?
2、老師買了一本書,同學們猜一猜要多少元?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歸納出不能用整元數表示的這種數,要用小數表示。引入課題。
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進入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明確目標 探索新知
同學們都知道小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那麼同學們想了解小數的什麼?
我預設學生的提問(預設)
1、小數是怎麼來的。(怎麼產生的)
2、什麼叫小數?(小數的意義)
3、小數是怎麼讀的,怎麼寫的?
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師生分析問題
1、師生小結小數的意義
(1)象「0.1、0.3、0.9」這些小數叫1位小數。(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1位小數。1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象「0.01、0.04、0.18」這些小數叫2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2位小數。2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3)象「0.001、0.015、0.219」這些小數叫3位小數。(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3位小數。3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2、學習小數的寫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考考你」;(練一練)第1題
2、用米做單位測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場買菜統計表。
【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小結
1、了解小數的歷史。(小資料)
【了解小數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學了小數這節課,能談談你知道了些什麼嗎?
五、作業布置
1、從生活中記錄一些小數,明天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完成《作業本》
布置實踐性的作業,使學生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年級數學上冊《栽蒜苗》教案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1.學生復習條形統計圖
師:同學們前幾天我們栽了蒜苗,還記錄了它在15天內生長情況的數據,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種蒜苗的數據進行了整理,製成條形統計圖,舉在手裡,展示一下。
展示一學生的條形統計圖
生匯報圖中數據
2.提出問題,學生探究作圖
師:如果我們還想了解它從第3天到第15天整個的生長變化的情況,該怎麼畫呢?老師這有幾種統計圖,請你仔細觀察,看哪一種更合適。(師出示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生任選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條形統計圖上作一些修改或補充,把它變成這種統計圖呢?
學生在小組內先討論,再在圖上試一試。
學生作圖後展示,匯報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麼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課題
師抓住學生將條形上的點連線,對比評價,選擇優秀的作品,用多媒體演示由條形統計圖演變為折線統計圖(描點,連線)的過程
提醒同學們:變成真正的折線統計圖還要把原有的條形統計圖擦掉
揭示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讀折線統計圖,體會特點
1. 讀點
師:圖中的點表示什麼呢?
生說點的意義,(課件顯示並標數量)
2.讀趨勢,
師:同學們都讀出了點所表示的數量(板書數量),由點連成的線呢?
生說表示蒜苗從矮長到高的生長趨勢。
讀局部趨勢,從第幾天到第幾天長得快,從第幾天到第幾天長得慢(板書趨勢)
3.估計
根據這一趨勢請你估計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
4.預測
預測第2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並 說說 你的想法。
三、獨立制圖。
師:我們會讀折線統計圖了,那你會畫折線統計圖嗎?怎麼畫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你能將它製成折線統計圖么?
學生獨立繪制笑笑的蒜苗生長情況折線圖
匯報評價
說說圖中的信息
對比自己與笑笑的蒜苗生長趨勢,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運用延伸
1.出示 北京地區2003年5月新增病人的統計圖
(1)從上圖中你能說說「非典」新增病人的變化趨勢嗎?
(2)你能與同學說說產生這種變化趨勢的原因嗎?
2.出示小玲家室內氣溫的變化統計圖
(1)小玲每隔( )時測量一次氣溫
(2)這一天從8:00到16:00的氣溫從總體上說是如何變化的?
(3)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
3、出示百貨大樓一年銷售冰箱的總數量統計圖
根據趨勢,作出決策
師:如果你是銷售經理,根據今年銷售趨勢,明年你有什麼打算?大約進多少?為什麼?
五、課外拓展
下課後收集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下節課交流
四年級數學上冊《正負數》教案
教材內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並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通過教學,一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激發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①收集生活素材來滲透負數的概念。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②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③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有個直觀的認識。
④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及實際應用能力。
學者分析:
本班有學生62人,大部分屬於中上水平,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好奇心強,具有創新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學策略: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於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學本節課應注意為孩子們提供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既讓學生引起探究的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藉助直觀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點與「0」的關系。本課的難點在於學生不容易理解負數、正數與0的關系。如何突破難點,直觀教學手段是關鍵。這其中溫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步從直觀到半直觀再過渡到比較抽象地認識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開展有層次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建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印存摺明細記錄貼入,觀察支出(—),存入(+),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表示( )
「_」 表示( )
他們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還是相反}
2、上網收索今天的天氣預報,記錄哈爾濱,和福州的氣溫數據。
哈爾濱(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們是以(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與—16°表示兩個( )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比較:+16°( )—16°{填>,<或=}
3、帶有「+」的數有-------------叫----數
帶有「-」的數有------------- 叫----數
+16讀作--------------------—16讀作
4、思考:0是正數還是負數?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負數,並說說表示什麼?
二、講授新課
1、檢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們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還是相反}
(2)打開天氣預報圖
哈爾濱( —9°~~~—19° )表示—----今天氣溫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間,氣侯寒冷,下雪,結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氣溫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間,氣侯較溫暖 ,看不見下雪,結冰的現象。------
它們是以( 0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與—16°表示兩個(相反 )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補充:認識數軸表示
—16 0 +16
(3)生匯報
帶有「+」的數有------------- 叫正數 註:也可省略「+」號
帶有「-」的數有------------- 叫負數 註:不可省略「—」號
+16讀作-正十六-------—16讀作—負十六--------
(4)0是正數還是負數?把你的思考與小組交流,討論。然後小組匯報。
總結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5)、舉生活中正負數的例子
例如:盈利與虧選,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地上成數與地下層數,水位升高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
學完這節學生還有疑難問題嗎?,提出,由同學,小組解決,最後困難由老師及時解答。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條形統計圖》教案範文3篇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大數的認識》教案範文3篇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小數的加減法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範文3篇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案優質範文3篇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運動》精選教案範文3篇
★ 小學四年級數學題庫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案優質範文三篇
★ 做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應用題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定律》教案優質範文三篇
『貳』 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數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藉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遊,他們聽說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著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裡,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再向 行駛 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里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說一說,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麼方向,怎麼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說一說。
2、小組討論,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麼走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2)從勞動公園出發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十道街。
2、把結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說說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後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說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填在書上。
學生匯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為他指路,請你們到「海上樂園「去遊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麼方向?
b居民區的居民怎麼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笑笑游完撫順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龍潭大峽谷遊玩,這是龍潭大峽谷的路線圖,她應該怎樣走?
五、總結評價。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游路線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因為簡單應用題是一切應用題的基礎,所以今天我們從簡單應用題入手,進入解決問題的復習。[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一)]
⊙回顧與整理
1.簡單應用題。
(1)明確:只含有一種基本數量關系或用一步運算解答的應用題,通常叫做簡單應用題。
(2)簡單應用題的解題步驟。
①審題,理解題意。(了解應用題的內容,找出應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②選擇演算法和列式計算。(根據所給的條件和問題,聯系四則運算的意義,分析數量關系,確定演算法,正確解答並標明單位名稱)
③檢驗。(看所列算式和計算過程及結果是否正確,如果發現錯誤,馬上改正)
2.復合應用題。
(1)引導明確: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數量關系組成,用兩步或兩步以上運算解答的應用題,通常叫做復合應用題。
(2)解決復合應用題常用的方法。
①分析法。從問題入手逆推,尋找解題條件,直至所需條件都已知。
②綜合法。從題中已知條件入手,逐步推導,直到求出所求問題。
③圖解法。把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用線段圖或其他圖形表示出來,使分析的問題具體、形象。
(3)常見復合應用題的類型、特點及解法。
①「平均數」問題。已知幾個不相等的同類量和與之相對應的份數,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或者已知若干份的平均數,求總平均數是多少。
②「歸一」問題。文字中常帶有「照這樣計算」的字樣或暗含著單一量不變。
③「歸總」問題。題中暗含著總量不變,即乘積不變。
④「行程」問題。關於走路、行車等問題,一般都計算路程、時間或速度。
⑤「和差」問題。已知大、小兩個數的和以及它們的差,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
⑥「和倍」問題。已知兩個數的和及它們之間的倍數關系,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
⑦「差倍」問題。已知兩個數的差及它們之間的倍數關系,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
……
(4)明確每種類型應用題的解題關鍵和解法。
①「平均數」問題。
解題關鍵:確定「總數量」和與「總數量」相對應的「總份數」。
解法: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②「歸一」問題。
解題關鍵:從已知的一種對應量中求出單一量(即歸一),再以它為標准,根據題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解法:總數÷份數=單一量
單一量×份數=總量(正歸一)
總量÷單一量=份數(反歸一)
③「歸總」問題。
解題關鍵:找到題中隱含的總數。
解法:單一量×份數=總數
總數÷另一個單一量=這個單一量對應的份數
總數÷另一個單一量對應的份數=這個單一量
④「行程」問題。
關鍵要先弄清速度、時間、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再根據這類問題的解題規律解答。
[結合圖示,引導學生弄清行程問題的一些規律:
同時同地相背而行:總路程=速度和×時間
同時相向而行:相遇時的總路程=速度和×時間
同時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後):追及時間=路程÷速度差
同時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後,速度快的在前):路程差=速度差×時間]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 第一課時「線的認識」。
教材分析: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動,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後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徵。接著,組織學生對直線、線段與射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最後通過「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等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徵的印象。
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班有40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
教學目標
1.經歷操作毛線的過程,知道線有直線與曲線之分。從中抽象出線段,射線,直線。
2.在觀察比較中掌握三種線的特徵。
3.體驗點與線,線與線,線與面的關系,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徵。
難點:建立直線,射線。線段的模型。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9頁的例17、例18和練習十五的第5—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四捨五入」進行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學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及良好的學習、作業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題。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題由學生估算,並說出估算的過程,即第一步求什麼?怎麼省略被除數的尾數?第二步算什麼?應該注意什麼?
(2)說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們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夠根據不同情況估算出它們的近似商。今天我們通過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的繼續學習,了解它在生活、學習中的作用。
2、教學例17。
(1)出示題目:5530除以6大約等於多少?
(2)讀題並理解題意。
(3)列式:5530÷6
(4)這道題目對結果有什麼要求?(只要求進行估算)怎麼看出題目中只要求進行估算?
(5)進行估算。由學生說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數5530的百位後面的尾數省略後約等於5500。再把5500÷6約等於900。
提醒學生橫式上要寫「≈」號。
(6)由學生筆算出准確數。
得:5530÷6=921……4
(7)引導學生將估算的結果與實際除的結果進行比較。
得出:估算的結果和實際除得的結果是接近的。
3、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6題的第一行3道題。
(1)讀題,學生進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學生被除數是根據哪一位進行「四捨五入」的,橫式上是否寫「≈」號。
(2)訂正後,再請學生算出各題的准確數。
(3)通過討論,說出每道題的估算結果比除得的准確數大一些還是小一些,你是怎麼想的?
4、教學例18。
(1)出示題目:用估算檢查下題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
3976÷8=497
(2)讀題,理用題意。
(3)進行估算。3976÷8≈500
(4)引導學生對實際的結果與估算的結果進行比較。
①實際結果497的近似數是500。
②估算的結果也是500,說明商的最高位沒有錯。
5、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7題第一行的兩道題。
三、課堂。
師生議論,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估算有什麼作用?
教師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實際計算中的作用、今後我們要能夠自覺地運用它來檢查計算結果是不是與實際結果接近或除法筆算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養成良好的作業檢查、檢驗的習慣。
四、課堂作業。
做練習十五的第5題,第6、7題的第二行以及第8題。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1、2、3頁。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空間與圖形」領域「圖形認識」部分的重要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平面圖形以及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圓的認識、用圓規畫圓、設計圖案、扇形的初步認識。《數學課程標准(20xx版)》對這一內容的具體要求是: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圓。本版本進一步明確了觀察、操作是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基本數學活動,強化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性和活動性。
從單元安排看,本教材把圓的認識和畫圓安排了3課時,更體現了新的數學課程的建構思想:重視對基本圖形的認識,並在經歷圖形認識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圓的過程。
2.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認識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 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並對周圍環境中與圓相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體驗數學的美。
教學重點:
1.掌握圓的特徵。
2.認識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
利用圓的特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准備:
課件、剪刀、直尺、三角板、圓形物體。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仔細看看老師的臉是圓圓的,長長的、還是方方的?其實呀,老師更喜歡圓圓的臉,快來找一找,咱們班的同學中,誰的臉是圓圓的?圓圓的臉透著可愛,圓圓的眼睛閃爍著智慧,可愛的孩子們,老師喜歡你們!正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雖然我們彼此還不太熟悉,但是老師相信,咱們一定能夠很好地配合,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有信心嗎?
二、教師引領,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我們在大家的臉上找到了圓,那除了圓圓的臉以外,咱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圓的呢?
預設:鍾面、硬幣……
出示幻燈片(圓形物體)
正如同學們所說,鍾面上有圓,硬幣上有圓,車輪上、茶葉桶上還有圓,可以說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隨處可見。這節課,咱們就一起走進圓的世界,探索圓的奧秘。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2.描圓
要想認識圓,那咱們得想辦法先得到一個圓。你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得到一個圓嗎?誰願意來給大家說說,你打算怎樣得到一個圓?
預設
生:我想繞硬幣的邊畫圓。
生:我想利用尺上的圓洞畫圓。……
同學們果然勤於動腦善於動手,老師真的為大家高興。那下面就請同學們動手,在老師為你准備的操作紙上畫出一個圓,然後把它剪下來。
3.探索圓曲線圖形的特點
摸摸你的圓的邊,想想看它與我們以往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麼不同?
生交流,師相機引導,得出圓是封閉的曲線圖形。
板書:曲線圖形。
4.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直徑、半徑以及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①出示幻燈片。
②生操作,然後交流,引出圓心定義,並把圓心標在圓上。
在一個圓中,我們把摺痕相交的點叫做圓心,其實除了圓心外,圓還有兩個重要的概念。請同學們打開書第2頁,認真閱讀書中的文字。
出示自讀提示:通過閱讀你知道了哪些知識?
③師生交流,認識半徑、直徑及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預設
A.認識半徑
半徑定義及字母表示。
師注意引導在自己的圓里畫出兩條半徑,並思考一個圓里能畫出多少條半徑,為什麼?
師生交流,得出同一圓里有無數條半徑。
B.認識直徑
直徑定義及字母表示。
生交流過程中,師引導明確
⑴圓的直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通過圓心,二是兩端都在圓上。
⑵在自己的圓里畫出兩條半徑,並思考一個圓里能畫出多少條直徑,為什麼?
師生交流,得出在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
C.探索直徑、半徑之間的關系。
出示幻燈片:測量你圓中的半徑和直徑長度,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指導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比較至少三條半徑和三條直徑的長。
生交流得出:同一個圓里,半徑長度相等,直徑長度也都相等,直徑長度是半徑的2倍。師板書即d=2r或r=
5.知識的梳理
出示課件: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而且直徑是半徑的2倍。即d=2r或r=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咱們學習了這么多圓的知識,那麼大家敢隨我去《圓的王國歷險園》去逛一逛嗎?
出示幻燈片。
1.直徑半徑搶答館。
2.愛心救助站。
3.巧手測量坊。
四、回顧知識、感受圓的魅力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生回顧知識)
師:一位希臘的數學家說過:「圓是最完美的圖形「。最後,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圓的世界,感受它的神奇和魅力吧!出示課件。
五、作業
幻燈片:為什麼井蓋是圓的?
最後讓我們一起伸出手來,共同為這節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教學內容: P27、28例8、例9、課文,P30練習五第1、2題。
教學目的: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能用「四捨五入」法求循環小數的近似值,能用循環小數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於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 掌握循環小數、無限小數、有限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師談活引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說: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說:……這個故事講得完嗎?為什麼講不完呢?(板書:重復出現)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和這個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們一起到運動場上去看一看吧。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全班齊筆算王鵬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環小數的特點。
有些同學算著算著就停下了,發現了什麼問題嗎?(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
可能發現:1、余數總是「25」。2、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3、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你們怎麼能肯定會永遠除不完,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明確余數一旦重復出現,商也就重復出現。
師:那麼商如何表示呢?你為什麼使用省略號?省略號在這里表示什麼意思?(師板書)
3、總結概括循環小數的意義
其他除法算式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請同學們算一算:28÷18 78.6÷11
先計算,再說一說這些商的特點。如果繼續除下去,商會怎樣樣?能除盡嗎?(請生板演計算結果)
觀察例8、例9的三道題,你們發現他們的異同嗎?(不同點:一個是小數「3」的循環,另一個是小數「4」和「5」的循環。相同點:
學生討論後,指名匯報,教師抓住學生回答板書:
(1)小數部分,位數無限(或者除不盡)。
(2)有的是一個數字不斷重復出現,有的是兩個……。教師小結循環數的意義,(板書課題)。
4、鞏固練習:下列哪些是循環小數?並說一說理由。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學生評議。
5、介紹簡便記法
除了用省略號來表示循環小數外,還可以用簡便記法來表示。如5.333…還可以寫作5.3,7.14545還可以寫作7.145,請學生把前面判斷題中的循環小數用簡便記法寫一寫。(請學生板演),同座互相檢查,大家交流訂正,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
(52.52525…可能出現問題52.5252.52552.52,師生共同辨析)
6、看書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嗎?」
7、理解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意義。
師:想一想,兩個數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的商會有哪些情況?請舉例說明?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
師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會有兩種情況:1、商的小數部分位數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數;2、商的小數部分倍數是無限的,叫作無限小數。判斷前面練習題中的小數哪些是有限小數?哪些是無限小數。
循環小數是有限小數,還是無限小數?為什麼?
學生有可能會質疑,結果會不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教師可根據課堂或本班學生實際和學生共同分析。
二、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些概念的嗎?
三、鞏固練習
用計算器算出商後,說出商是什麼小數,依據是什麼?是循環小數的要求用簡便方法寫出來。
19÷111.08÷3.313.25÷10.6
四、作業:P30第1、2題。
課後小記:
學生在預習後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問題:
1、這道題能除盡嗎?
2、為什麼它除不盡?為
3、計算結果該如何表示?
4、什麼是循環小數?
帶著這些疑問,本課的教學順利地推進。這些問題也均在教學中得到了解決。
但在練習中出現了以下幾種常見錯誤:
1、在豎式中在第一個循環節上也打了循環節的圓點。
2、在橫式上照抄豎式結果時,雖然在第一個循環節上打了圓點,可卻寫了兩個循環節。
3、在計算豎式時幾個數字還未重復兩次出現時,學生就經過推理判斷出它是循環小數而不再繼續往下除了。如:2。01212……學生除到2。0121時就發現小數位數第四位與第二位的數字相同,余數也相同而不再繼續往下除了。
針對上述前兩個錯誤,以後再教板書時我應強調格式與寫法。特別是P28頁下方的『你知道嗎」其中有關循環節的介紹及「寫循環小數時,可以只寫第一個循環節,並在這個循環節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記一個圓點」應讓所有學生掌握。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匯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准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 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叄』 請問各位大蝦,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公開課,選哪節好呀給點意見吧!最好附教案或課件!
建議選垂直與平行比較好。教案如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
2、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精神得到和諧發展。
3、在比較分析、綜合的觀察與思維中滲透分類的思想方法。
4、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垂直與平行線的過程,掌握其特徵。
5、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習慣,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與垂線。
教學難點:理解永不相交的含義。
教具准備:鉛筆、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紙、掛圖學具准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通過創設情境,聯系生活,提出問題:兩根鉛筆落在地上後可能會形成哪些圖形?
二、探索比較,掌握特徵
(一)動手操作,反饋展示。
1、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鉛筆擺一擺,擺完後,小組長組織大家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小棒擺在展示板上。
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情況。
3、集中顯示典型圖形,強化圖形表徵。
(1)展示其中一個小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這幾種情況,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二)小組討論交流,探索圖形特徵。
1、整理圖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圖形通過電腦課件來展示,並編上序號。
2、嘗試把擺出的圖形進行分類。
3、把鉛筆想像成直線,再次分類。
4、根據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准進行分類。
師:同學們,我們在對物體進行分類時,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標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類結果。根據我們今天這堂課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來分的話,大家認為應該怎樣分?
(三)歸納特徵,構建新知
1、通過同學們自己的探索研究,我們發現了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關系的兩種不同情況:一種是相交,一種是不相交。
2、再次分類,並歸納「平行」與「垂直」的特徵,讓學生質疑。(揭示課題)
3、其實我們天天都在和垂線與平行線打交道。你們看:書本面相鄰的兩邊是互相垂直的,相對的兩邊是互相平行的。同學們,你們還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後快快把你的發現告訴同組的同學。
4、學生試著說概念
師歸納總結並板書,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線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釋應用,鞏固新知
(一)折紙
1、同學們已經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線與垂線,那要是給每個同學一張這樣的不規則紙,你們能動手摺一折,折出垂線與平行線嗎?這可有一定難度,願意接受挑戰嗎?
2、學生動手摺垂線,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3、大家都折出垂線了嗎?哪個小老師願意向全班同學展示一下你是怎樣折的?
4、請在剛才折的基礎上,再折一折,使兩條摺痕互相平行。有困難的,可以和小組同學討論討論。
5、學生演示。
師:大家可真不簡單,能夠動手摺出垂線和平行線!現在,請迅速把這些紙收好。這幾個小組的動作可真快,看來,你們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肆』 四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蘇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八單元確定位置
課題:練習十五第1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在具體的情境中確定位置的方法。
2、通過練習,熟練掌握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3、在練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數對確定位置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准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提問:怎樣用數對確定位置?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和數對有關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頁「練習十五」習題。
1、第2題。
這道題在鞏固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時,引導學生對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磚位置的數對進行觀察和分析。
讓學生認識到:表示同一列瓷磚位置的數對第一個數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磚位置的數對第二個數都相同。
2、第3題。
這道題紅花位置的排列規律是開放的,如這些紅花的位置都在偶數列,第2到第6行之間;這些紅花的排列是對稱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對稱軸;這些紅花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圖案,中心在(6,4)……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發現,能讓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充分展開。
練習時,先讓學生用數對表示紅花的位置;再讓學生說說紅花位置的排列規律。
3、第5題。
(1)課件出示第5題平面圖。
讓學生看圖,用數對表示實驗小學和文化館的位置。
(2)提問:圖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嗎?
(3)小明從實驗小學到文化館,要向東走幾格,再向北走幾格?他從實驗小學到電影院可以怎樣走?
4、第6題。
這道題是根據數對來畫路線。畫路線時先在方格紙上描出點,再連線,連線時要按題目要求的順序來連。
小樂從家到學校的路線有許多種畫法,可以讓學生先在圖中畫出一條路線,再描出相應的點,最後用數對表示出這些點所在的位置。
三、綜合練習
1、第7題。
第(1)題,讓學生先說一說每個年級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數對表示出來。
第(2)題,這道題出現的數對是(△,4),列數用符號表示,不能確定是第幾列,只能確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潔是四年級的學生。
第(3)題,這道題出現的數對是(4,○),行數用符號表示,不能確定是第幾行,只能確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國際象棋棋盤的示意圖,說說是怎樣記錄棋子位置的。
(2)學生獨立記錄棋盤上「黑王、黑車、白兵」的位置。
(3)觀察思考「c6
教學目標:
掌握含兩級的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大數,並體會、理解讀數的規則。
練習讀數,使學生理解萬級的數的讀法與個級的數的讀法的聯系與區別。
結合讀數,培養學生的類推和歸納概括能力。
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含兩級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讀出下面的數
305300535002879
(1)我們學過哪些記數單位?
(2)請你按數位順序表中的順序依次說出所學過的數位。
(3)萬級包括哪幾個數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萬級的數的讀法。
我們已經學習過萬以內的數的讀法。而像我們昨天的城市人口數據的大數該怎麼讀呢?
(1)出示含兩級的數位表,並在相應的數位下面呈現2496,讓學生讀一讀。
(2)再呈現24960000
讓學生試讀。
比較24960000與24960000在數位上的區別。
啟發:引導24960000的讀法。
說說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麼,引導說出一共有多少萬?
這個數有什麼特點?(個級的四個數位上都是o,即這些數都是整萬的數,末尾的零都不讀出來。)讀法與以前學過的數的讀法有什麼異同點?
相同點:萬級的數先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去讀。
不同點:萬級的數要在後面加讀一個「萬」字。
小結萬級的數的讀法
小結:整萬數的讀法,先分級,把萬級上的數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個級上的四個零都不要讀出來。
練習讀一讀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的讀法。
學習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
①板書6407000。
②引導觀察6407000與24960000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③學生自己試讀,交流讀法。
④小結讀法:分級——先讀萬級上的數——接著讀個級上的數。
教師隨學生敘述板書,六百四十萬七千
(1)學習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①板書85000300。
②學生自己分步驟試讀。
③師聲生同讀。
④小結讀法:每級中間有0的應該讀零。
⑤按正確的讀法師生品讀。(板書:八千五百萬零三百。)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內化提高
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1)觀察每個數的特點。同桌互讀。
2、做練習一第2題。
3、教師在計數器上撥數,學生讀。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有哪些收獲?
教學內容:
億以內數的認識(教科書第2~4頁的內容,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是個大數;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理解、掌握我國記數習慣,每四個數位為一級。
3.掌握數位順序,能夠根據數級初步地讀出億以內的數。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使學生獲得正確讀數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體驗;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探究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記數單位以及各記數單位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數級、數位、記數單位的區別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學准備:
課件、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課件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很多大數。(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萬。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萬千米。
地球離月亮大約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一些大數。(板書課題)
2、介紹主題圖(出示主題圖)
20xx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普查中這六個省市、自治區的人口數據。(課件出示:我國人口)
誰能嘗試讀出上面這些數?
指名讀數,並讓學生說說他是怎樣讀的?
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出示例1:13819000這個數有多大呢?
1.計數器操作,認識計數單位。
在這個計數器上,你發現了什麼?
用計數器數數:撥上一千,然後一千一千地數,一直數到九千,再撥上一千。
問題: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要怎樣?
認識十個一千就是一萬。(板書「萬」。)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一萬,是多少?認識十個一萬是十萬,板書「十萬」。用同樣方法,完成一百萬、一千萬、一億的認識,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2.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關系。
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麼嗎?你們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系?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學習數位。將13819000按數位順序寫出。說出每個數字所佔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有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2)同桌學生互相說一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3)學習「數級」。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
為了便於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律,即從右起每四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個「萬」.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內化提高
完成第4頁「做一做」第1題。
同桌之間互相說數,一個一、一萬一萬地說,另一個撥。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讓學生談談學習體會、收獲。
教材分析:
「近似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中的第五課。這部分內容既豐富了對大數的'認識,又是對後續學習除法「試商」的基礎。另外,近似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當很難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確數,或是用大數描述事物時,人們經常會選擇近似數。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知識的銜接上近似數都顯得至關重要。
學生收到前面計算教學中估算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經驗積累,很多學生在課前已經可以憑借數感找出萬以內數的近似數,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捨五入」法來求大數的近似數。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四捨五入」法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對於「四捨五入」法具體是什麼,它的道理是什麼,什麼情況下運用「四捨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小學中年級段,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與分析,了解近似數和精確數的意義,感受近似數和精確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藉助數線,較直觀地感知「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情境創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
1.觀看一段國慶xx周年閱兵視頻,說一說有什麼感受?
師:這么大的場面中一定蘊涵著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學問題。
2.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字兩遍,初步感知數據。
3.仔細觀察這些數,有沒有什麼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據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個為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為單位的。或者學生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
師:為什麼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呢?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可能會說是准確的數,估出來的數。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60、169、56這樣准確的數、不多不少正好的數,是精確數;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接近的數,是近似數。
4.讀一讀以下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說約130cm;小紅從家裡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說大約走了400米。
5.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精確數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近似數來表示?了解近似數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准確的數據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看來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國慶xx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通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一)藉助數線,直觀感受「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里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說說想法,學生可能會說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合直觀的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於整萬數1萬和2萬之間,由於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後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2萬」。
介紹18000約等於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線上標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這幾個數,請學生嘗試分別說出它們的近似數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約等於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為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為規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於1萬和約等於2萬的數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據,仔細觀察,說說你有什麼發現,能得到什麼結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了解情況。
學生匯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現以15000為分界線,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萬,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當千位上的數是1、2、3、4時,近似數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是5、6、7、8、9時,近似數是2萬。
教師借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舍;5、6、7、8、9入,介紹「四捨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將四捨五入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合作學習,探究「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參加國慶閱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的大致位置,說一說「約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學習時,每人都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並將討論的結果填在學習卡上。
3.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准備全班匯報。
教師巡視,了解小組討論的情況,並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線圖上標出,發現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於20萬;直接用四捨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是3,小於5,所以直接把十萬後面的尾數「33482」捨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教師小結:四捨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的方法。
5.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怎樣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和近似數,加深認識,並感受到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華山是我國的五嶽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捨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數線進一步感受四捨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數位。特別對29957四捨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的認識,感受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能用所學的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請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師:這節課我們經歷了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同時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近似數
0、1、2、3、4舍18000≈20000
四捨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教學背景:
統計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它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做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進而形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科學態度。《數學課程標准》非常重視「統計與概率」,並且指出在教學「統計」要從傳統上比較注重統計圖表有關知識點的教學轉向重視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會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本課(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94頁例2)的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境中學習數據整理,激發學習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學生感受、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正確填寫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使學生能使用各種統計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統計方法統計數據。
4.初步培養學生的有序觀察與思考的習慣和數學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難點:
「正「字的統計方法。
情境描述:
方案一為:按照課本例2提供的情境進行。統計喜歡哪種顏色的花的人數。導入過程:六一兒童節到了,小朋友們正在用鮮花來裝扮他們的教室,這里有哪幾種顏色的花?你喜歡哪種顏色?然後對喜歡各種顏色的花的人數進行統計。(評析:學生學習比較被動,不知道為什麼要對喜歡哪種顏色的花進行統計,學生興趣並不高。)
方案二為:統計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數。教學片斷如下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我們班要搞一個活動。這里有四項活動,它們分別是「強凳子、拍皮球、夾彈子、考考你」(這是我了解到的孩子喜歡的一些活動,為了激起孩子的興趣,我選了一些他們普遍喜歡的活動讓他們選擇。我把這些活動寫在黑板上),這些活動你喜歡嗎?
學生一下子來勁了,齊刷刷的說:喜歡
師:你最喜歡哪個活動呢?
我環視了一下四周,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要說出口。
我停了停又說:請把你最喜歡的一個活動寫在老師發的紙條上,注意只能寫上你最喜歡的一個。孩子們很快寫好了,然後由組長收起來。(評析:給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學習活動,由「要他學」一下子轉變成「他要學」了。)
師:現在老師想利用手裡的這些紙條來知道,選哪個活動的人最多,那麼這個活動將作為我們班六一兒童節時的一個活動。我該怎麼辦呢,請你幫老師想想辦法吧!
怕幾個孩子沒能聽清楚,我又說了一次:我怎麼利用這些紙條知道,選哪個活動的人最多?
孩子們開始動起了腦筋,他們也遇到了問題。過了一會,一個孩子舉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紙條,看看哪個選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師:是一張張看過來嗎?
生1:嗯
師:唉!這個小朋友的方法好嗎?
生2:我覺得不太好,這么多紙條怎麼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老師也是這么想的。那麼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們可以做一下記錄。
師:怎麼記錄?
生3:用打鉤的方法。看一看選的是那個活動就在哪個活動下打鉤。
師:你這個方法真不錯。其他小朋友呢,你們用什麼方法來記錄呢?請小朋友們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可以怎樣記錄。學生開始討論。(採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中享受到自己學會知識的愉悅)
師:請各小組派代表說一說,你們准備用什麼方法記錄。
方法有:打圓,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劃橫的,寫正字。
討論好了,我叫孩子們在准備好的草稿紙上跟著我把這幾個活動寫上。我在黑板上寫了一組。然後叫了三個分別是用打鉤,劃橫,寫正字的學生上黑板統計,其他學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統計。老師將紙條上的活動念一遍,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整理數據。
師:記錄方法和符號沒有統一要求,同學們喜歡用什麼符號就用什麼符號,那誰能用更直觀、更形象的方法來表示呢?
學生小組活動:每組拿出一張空白虛線框圖,進行製作統計圖。小組匯報並展示統計圖(評析:通過學生實踐經驗來學習知識,更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從而引發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學總結:
方案二的課堂氣氛明顯好於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們的反應顯得非常被動,純粹是為了學數學知識而在上課,孩子們顯得難以接受。而方案二,學生就顯得非常活躍主動了。方案一的導入,為什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們不明白,為什麼要統計這些喜歡不同顏色的花的人數,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夠貼近實際,沒有展示出為我什麼要進行統計,統計了是干什麼,純粹像是為了要學習統計這一內容而設計的一個情境。再次:雖然課本的例題提供了具體的情景,但孩子們興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其次:在選擇最喜歡哪種顏色的花時,可選性不大。因為這些花看起來都差不多,因此孩子們不知道到底選哪個好,選的時候也只是隨便定了一個。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這些活動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看到六一節要搞這些活興趣一下子來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訴大家。其次:孩子們清楚統計的原因,要選出六一節的活動就要選擇喜歡的人最多的那個,所以要進行人數統計。並且可選性要比例題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