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發布時間:2023-01-12 16:26:23

A.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摘 要】立足整體可以幫助學生們建構知識鏈條,通過引導學生們建模歸納可以讓他們注重推理過程;通過引導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可以提高他們學以致用的意識。核心素養的提高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更對他們日後的數學學習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核心素養;建構;建模;歸納
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達成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它具有綜合性、整體性和持久性的特點,因此是學生們學習數學所必需的品質,更是我們數學教學的宏遠目標。學生們核心素養的提高不但可以幫助他們掌握知識、提高成績,更可以整體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素質,對他們日後的數學學習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立足整體,建構知識鏈條
數學本身就是一個整體,每一個知識點都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學生從宏觀把握數學內容,才能使數學內部結構條理化、網路化、系統化。宏觀把握數學內容,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同時也是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必經之路。
比如「一次函數」這節課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們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並讓他們學會用一次函數的觀點去看待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不等式。於是,上課的時候我在講解完一次函數及其圖象以後,給同學們出了這樣一道題目:畫出一條經過(2,5)和(1,2)

B.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培養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培養
「學科核心素養」是時下談論較多的一個詞,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一個具有一定造詣的教師,已然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其課堂教學具有自然的「藝術性」,能讓聽過其課的師生無一不深受其人格魅力和教學藝術所震撼與熏染。細加剖析,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僅就從「核心素養」的角度考慮,是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得到位。具體而言,其含義有二:一是幫助學生把陳述性知識變成程序性知識,即讓學生掌握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培養了學生可以遷移的自主學習能力;二是在師生共同的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開拓進取、知難而進的意志品質。
其實,關鍵是「如何教」的問題。這是一個極為現實的問題,也是討論太多的問題,似乎沒有定型的答案,沒有固定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供遵循。還是魏書生先生說的好,若你善於講,就發揮講的優勢,若你善於啟發學生自學,就引導學生自學的方法,總之,尋求你所擅長的高效做法。這篇文章里,我從常規的生態課堂教學入手,主要從分層設計、課堂操作、過程評價三個方面作一點說明,供大家參考。
一、分層設計
《禮記•學記》提出「學不躐等」,其含義有二:一是不同學生已有的知識層次和水平有差異,二是處於同一層次(水平)的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需要施以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學生和同一學生在不同階段所處的層次,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設計。
十一學校的做法是:第一,以入校前測的結果指導分層,印發《選課指導手冊》,提出選課建議,實施「小班化」教學;第二,在起始年級配備導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發現那棵樹,即關注個體、張揚其個性。導師的三個基本功能是:學業指導、心理疏導、人生引導。
二、課堂操作
每一節課都要給學生自學方法的示範;各學科都要設計能讓師生有共同收獲、共同成長的活動。例如,在數學課堂上,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研究數學對象的基本套路,即通過設計系列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事實——概念——性質(關系)——結構(聯系)——應用」的完整過程(以此為教學內容的明線),使學生完成「事實——方法——方法論——數學學科本質觀」的超越(以此為暗線)。從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角度看,若要從事實到概念皆融「數學抽象」於其中,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盡快進入狀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從理解概念到明了性質,這一過程應使學生得到「數學推理」的基本訓練,包括通過歸納推理發現性質,通過(邏輯)演繹推理證明性質;從明了性質到形成結構主要也是「數學推理」,因為這是建立相關知識的聯系、形成結構功能良好、遷移能力強大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從理解概念、明了性質、形成結構到實踐應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隨時注重指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之外的問題,使學生得到「數學建模」的有效訓練。
在上述幾個步驟的關鍵處,應注意適時引導,加強「一般觀念」的指導作用,如「如何思考」「如何發現」「從什麼角度觀察」;觀察結構特徵可從「數」「形」兩個角度(靜態)入手,若從動態角度入手,可改變目前問題的形式,進行等價轉化後再讓學生觀察,進行必要的模式識別,學生往往會有新的發現,這時學生又可得到「直觀想像」「數據分析」的訓練。
我以課題《空間角的計算》的同課異構課型為例來具體說明。
【教師甲】
直接給出異面直線所成角、線面角、二面角的定義,稍加解釋後引入空間向量方法,然後教師用課堂三分之二的時間進行例題講解、題組練習,重點訓練學生對於用向量方法求解三種空間角的能力。學生不感到難,接受情況好,聽課老師也普遍反應課堂效果好。
【教師乙】
1.創設情境(事實)
首先投影,給出四個畫面讓學生觀察: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兩條電線短路放電的瞬間(異面直線的距離)、比薩斜塔傾斜度的測量(線面角)、蝴蝶展翅(飛翔)來回扇動翅膀的過程(二面角的大小)。
2.引入概念(數學抽象)
演示從平面到空間的變化過程,從而抽象出概念的本質屬性。如異面直線可看成兩條相交直線(就地取材,權且用兩根粉筆取代),其中一條不動,另一條在空間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動而成;還可看成兩條平行直線,其中一條不動,另一條繞其上一點在空間轉動而成。這種演示,可以有效啟發學生發現表徵異面直線的兩個要素:異面直線所成的角與距離,同時也為學生能進一步抽象出異面直線的定義提供直觀的形象載體。
3.求法研究(即性質、結構的探究)
圖形均為空間圖形,難以直接測量,其求法應當考慮轉化與化歸到平面上,用平面角來表示,即尋找一個典型的截面。如上述演示,回歸即可引出作表徵異面直線所成角用平面角的想法。這既分析了空間線面關系,又給出了求異面直線所成角的基本方法,即在具體圖形中過某定點(最好選在這兩條線上某個固定的點)作其中一條的平行線,將題設相關條件有效轉化到一個三角形中,解此三角形即可。
同理,線面角轉化為斜線與其在平面上射影的夾角,二面角則用垂直於棱的平面所截的兩條射線夾角來表示,但在具體解題中不實用,可引導:仿照線面角的尋找來找二面角,即:先過其中一個半平面上一點P(不在棱上)向另一個半平面引垂線,過垂足H向棱引垂線,垂足為A,連結PA(易得AP垂直於棱),則角PAH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或過點P分別向棱和另一半平面引垂線,垂足分別為A、H,連結AH(易得AH垂直於棱),則角PAH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解三角形PAH即可。
再啟發:還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可以求這些角嗎?引入空間向量,介紹向量方法。引導學生:對於直角結構明顯的空間圖形,可建立坐標系,用向量坐標法解決,而直角結構不太明顯者,可酌情考慮選一組基底,用向量幾何法解決,或化斜為直,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用向量坐標法解決。

C. 舉例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在教學中整體把握數學課程
中學數學課程是一個有機整體,要整體理解數學課程的性質與理念(詳見《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2頁),整體掌握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整體認識數學課程內容結構,整體設計與實施教學。整體把握數學課堂可以凸顯數學知識的脈絡,抓住數學本質,弄清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觀察、推理、抽象、分析、模擬、比較等)。
二、嘗試主題(單元)教學
教師應當從一節一節的教學中跳出來,以「主題(單元)」作為教學的基本思考對象。例如,以「章」為教學設計單元,或以數學中的重要主題(如數與式單元、方程單元、函數單元、不等式單元、三角形單元等)為單元,又或以數學中通性通法(線段或角的相等、線段比例式、面積的計算、三角函數的化簡求值等)為單元。
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
在數學課程目標中,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多設置問題串),在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中,這也是關注的重點。學生面對接二連三的學習內容,在教師引導下進行現象觀察、提出猜想、推理論證、獲取結果等,不僅經歷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數學規律的發現過程和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而且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感悟到數學思想方法,切實體驗了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學精神。
四、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包括現實情境、數學情境、科學情境、歷史情境。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便於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和目標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也有利於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世界經合組織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認為:面向未來化解問題的創新能力遠比復制既往的知識更具建設性價值,強調個人在面對不可預測的復雜情境時,靈活「分析、推斷和溝通」的創意能力,特別是基於獨立人格、自由思考而做出自主判斷、自主選擇的發展性探究能力。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教師提供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自主探究感興趣的現實問題,學生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於他們在數學知識與其應用之間建立即時聯系。如果將教學中的數學知識根植於情境中,將更有利於學生找到知識學習的意義,進而促進其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如方案設計、大數據分析、函數模擬等。
五、增加數學史與數學建模
數學教學應當是以知識為核心的文化教學,是數學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活動。教學數學史與數學建模,對老師的數學素養提出了較大的挑戰,需要老師利用課余時間多讀書,多思考(包括掌握一些智能科技的輔助及運用,如智能閱卷、出卷、統計與推送、圖形計算器等),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養,缺乏這方面的積累,數學文化與數學建模的教育難以真正有效。
六、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會學數學應包括:閱讀理解、質疑提問、梳理總結、表達交流。以「數學閱讀理解」為例,需要清楚數學語言由數學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組成,它的特點是准確、清晰、簡潔,數學閱讀就要會讀「數學普通話、符號、圖形(包括表格)」。而數學符號、圖形又是一個系統,彼此聯系,學生不容易互相貫通,需要指導和對比。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是數學的靈魂,「會學」要以思維為基礎,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
總之,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更新觀念,提升核心素養,不能依賴模仿、記憶、刷題,需要理解、感悟、示範,更需要主動、自覺、引領,將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與教學實際有機結合。

D.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數學信息交流、創新意識等。青少年們是全能型人才的後備軍,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教育青少年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從小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是他們能否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之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三大理念,強調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這是數學教育多年來指導思想的突破與革新。也就是說,當前我們要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實現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能力,把新課標理念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教學目標,逐一落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成分,所謂「數感」,是指學生對「數」的敏銳、精確、豐富的感知和領悟。數感的建立水平是學生個體數學素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1、創設生活情境,啟蒙數感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可見,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學習離開了生活,將會寸步難行,而「數感」更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隻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又如,教學質量單位時,讓學生到市場進行「今天我買菜活動」,看一看,稱一稱,估一估各種瓜果、蔬菜的重量等,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數感。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2、引導認真觀察,建立數感
數學是一種運用思維的學科,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是形成和發展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目標有序、認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發現數學問題;觀察規律,發現數學問題;也可引導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觀察到的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建立數感、發展數感。 比如在新課程各年級「數的認識」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聯系實際先觀察再說一說。如:觀察一張紙多厚,再觀察10張、30張、50張有多厚,然後拿出一疊(1000張)紙,讓他們觀察有多厚。又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哪些地方見過「0」。這方面,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說出諸如「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0」;「在溫度表上見過0」;「電話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學生直觀體會「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在溫度表上、方向圖上表示分界點;在直尺上表示起點;在日歷上表示日期;在電話、車牌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學生在觀察中不但體會了數的含義,而且初步建立相應的數感。
3、 構建活動平台,發展數感
皮亞傑說,活動是兒童發展的杠桿。通過實踐操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產生親切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合作交流、積極思考、操作等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設計一個讓兒童數100根小棒的游戲,看誰數得又快又好的活動。數的結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逐一地數;分組數;10根10根地數。數完後老師提出問題:通過今天的數數,你發現了什麼?數感強的學生會說出:我發現10根10根地數比較快一些,還不容易出錯。此時,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對計數原則的感悟進行發掘整理,讓學生討論為什麼10根10根地數不容易出錯?然後告訴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我們給滿10根的數找一個位置,讓數滿10根的數都放在這個位置上,現在我們給這個位置取個名字——「十位」。兒童從逐一地計數到分群計數是對數的認識的飛躍,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4、加強估算教學,優化數感
估算本身是數感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反映人對實際情境中數和數量及其大小范圍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因此,加強估算,可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算能力,提高計算準確率,優化、鞏固學生的數感。首先,教師要善於抓住各種時機,創造性地開發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並說明自己估計的合理性。在這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方法,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其次,應用估算。如計算7.98×5.1,先讓學生估算,可以看作8×5;所以積一定在40左右,然後再筆算;如遇到工程問題「築路隊要修一條公路,甲隊獨修要60天,乙隊獨修要40天,兩隊合修要多少天?」可以要求學生很快地確定大概時間,再進行計算,以提高計算的准確率。這樣的估算,是學生在筆算中取的相應的感覺,體會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對數感十分有利。 又如學校開展「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活動,為增加說服力,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要求學生估算解答。「全國的小學生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小張紙,一年全國小學生要浪費多少噸紙?要用多少輛卡車運輸?」這道題里的小學生數,一小張紙有多大多重,一輛卡車能運幾噸等數據都必須做出合理的估計,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估算。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又提高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對數留下了全面深刻的印象,優化了對數的感受性。
5、解決實際實際問題,提升數感
我們知道,數學源於生活,更要高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應從現實的、有趣的或與學生已有知識相聯系的素材出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了解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原先的問題,在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 如,教學「有餘數的除法」後,讓學生解決「全班43人去劃船,每條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幾條船?怎樣乘船合理?」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計算,不難得出需要8條船。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可以怎樣乘船,學生的方案有6×7+1;6×6+4+3;6×5+4×2+5;6×3+5×5等。在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找到答案的方法並非只有一種,答案也並非只是一個,知道如何選擇合理的方案。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知道了計算的意義和如何運用計算的結果,學會如何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解決問題,學會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提升數感。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有些概念是十分抽象的,但他反映的內容又是很現實的,它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體驗和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比如說,在教學量與計量時。首先,要讓學生進行具體的、現實的活動感受,讓他們獲得初步體驗。例如:教學「噸」時,可讓學生提一提教師准備好的一千克物體,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並讓學生知道「1噸=1000千克」的數量關系後,再想像出1000個這樣的物體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後聯系生活實際舉些例子進一步感受「噸」的實際含義。其次,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獲得有關量與計量知識運用的感性經驗。例如:根據有關的描述填各種單位;判斷生活中對各種單位描述的真確性;讓學生用各種單位來描述身邊的事物;還可以讓學生去生活中調查常用的計量單位有哪些等等。這樣做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學會了對這些抽象概念的記憶、理解和應用。
三、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數學思想的均衡發展
1、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知識的價值在於應用,如果學會了知識卻不會運用就等於不會知識。也就是說,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引導他們學會知識,更要的是要引導他們學會學習和運用知識。所以,教師一定要運用好教材中「實踐活動」的學習素材,比如說課本中的「填一填」、「說一說」、「做一做」、「塗一塗」、「數學廣角」等內容,這些實踐活動側重的就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這些內容的時踐,他們就能逐漸運用各種已學知識,採取各種策略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均衡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把握與理解。那麼,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慾望,正確的評價和鼓勵每一位學生;還可以利用教材與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素材滲透思想教育,比如教材中我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數學文化史料,「七巧板」的由來,我國古代計時工具「刻漏」、沙漏的計時原理等等;另外還有一些環保與節能、團結與協作、社會調查、科學常識等內容;這些涉及古今、課堂內外的內容,可以說是數學教學的催化劑,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3、對學生的生活趣味與教材趣味進行整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教材種設計了許多兒童喜聞樂見的內容,反映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課本中要求學生用七巧板擺各種小動物、「森林餐廳」、「分蛋糕」、「抽簽演節目」、「唐僧師徒拍風景照」等內容,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無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以次為契機,整合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真正收到「寓教於樂,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數學素養是一種思維形式,其主要評價指標有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能力、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等。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時代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小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走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誤區,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本為本,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同時還要因需定法,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培養數學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小學生的日後學習和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E.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眾所周知,對於教學其關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如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重中之重。不僅關繫到孩子的成長,而且對孩子的發展及以後的工作尤為重要,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們的核心素養便是我們應該共同考慮的問題。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提高他們的算術能力,數學水平,能夠將數學的良好理念充分體現出來,同樣也從側面更好的表現出數學的良好價值。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從很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 創設生活情境,培養數學興趣

孔子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放在首位,把學習作為主動及快樂中完成。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設有趣生活情境,優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產生數學興趣。當學生產生了濃厚學習興趣,往往可以敏感對數字進行感知,甚至可以捕捉大量蘊含數學知識的現象,來豐富數學體驗。引導學生自主地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以此循序漸進地提升其數學興趣。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立足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生日聚會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就各自的生日進行提問,或者詢問在某年某月某日所發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在這樣的生活體驗中,學生可自主地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運用,使其在生活與數學關系的驅使下,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興趣。

二、 掌握運算方法,培養良好數感

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首先就要提高數學教師的素質,學生核心素養是需要教師開展一系列的、系統的教學所形成的。對此,教師要身臨其中樹立正確的素養教學理念,一是要在教學中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觀念,二是要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出「終身學習」的觀念。必須要秉著「以學生為本」的觀念,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制定教學計劃。其次,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教學反思,不斷地改進優化現有的教學措施,及時地更新自己的數學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學會從實際的角度來思考數學問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這就是學習數學的意義所在。因此教師要從情景教學來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在虛擬場景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遷移和運用,激發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試題:「超市裡熱水瓶27元,燒水壺比熱水瓶貴39元,燒水壺要多少元?」在課堂上,通過列舉相關的試題來考驗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由題目得知,燒水壺的價格應該是熱水瓶的價格加上39元,所以燒水壺的價格是:27+39=66元。通過列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試題來提高當前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地提高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其次,在開展探究式教學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數學知識點,從學生的興趣著手來激發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研究熱情。針對於探究式教學,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通過相互合作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於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運用能力。例如,在「克、千克、噸」的練習試題中:水果店出售水果情況如下:  由題目條件,通過單位換算,可以得知蘋果一共賣了14千克,桃下午賣了2000克,草莓下午賣了3600克。從這些條件中,學生可以探究:水果店一天一共賣出了多少千克水果?賣出最多的水果種類是什麼?通過探究式的學習,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加減演算法,還能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單位換算,提高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水平。

三、 開展實踐活動,培養探究能力

所謂實踐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教學指導下,走出教室,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參與某種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發展實踐經驗,學生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形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以《了解千米》該綜合實踐活動為例,在教學活動中,將本次活動劃分為了兩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走走看看」,引導學生在新知學習之後,以小組的形式,親自走到操場、走到社區、走到公園等場所看一看,感受一下1千米是多少。第二部分是「查查填填」,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後,設計了富有實踐性的家庭作業:學生以小組為主要形式,到學校操場上,對跑道的長度進行測量。利用皮尺測量出50米、100米、200米……等距離,並親自走一走,看看會花費多少時間,體驗其中的距離差。學生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不僅可以親身感受到千米,還可以在知識鞏固的過程中獲得整理、分析數據等探究能力的發展。

總之,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下,教師要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及多渠道的途徑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加以培養:積極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培養數學興趣;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運算方法,培養良好數感;有效引導學生發散式的提問,培養多項思維;切實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培養探究能力……以此使其在自主參與中獲得數學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

F. 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數學信息交流、創新意識等。青少年們是全能型人才的後備軍,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教育青少年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從小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是他們能否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之一。\x0d\x0a《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三大理念,強調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這是數學教育多年來指導思想的突破與革新。也就是說,當前我們要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實現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能力,把新課標理念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教學目標,逐一落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x0d\x0a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x0d\x0a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成分,所謂「數感」,是指學生對「數」的敏銳、精確、豐富的感知和領悟。數感的建立水平是學生個體數學素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x0d\x0a1、創設生活情境,啟蒙數感\x0d\x0a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可見,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學習離開了生活,將會寸步難行,而「數感」更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x0d\x0a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隻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又如,教學質量單位時,讓學生到市場進行「今天我買菜活動」,看一看,稱一稱,估一估各種瓜果、蔬菜的重量等,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數感。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x0d\x0a2、引導認真觀察,建立數感\x0d\x0a數學是一種運用思維的學科,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是形成和發展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目標有序、認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發現數學問題;觀察規律,發現數學問題;也可引導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觀察到的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建立數感、發展數感。比如在新課程各年級「數的認識」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聯系實際先觀察再說一說。如:觀察一張紙多厚,再觀察10張、30張、50張有多厚,然後拿出一疊(1000張)紙,讓他們觀察有多厚。又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哪些地方見過「0」。這方面,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說出諸如「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0」;「在溫度表上見過0」;「電話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學生直觀體會「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在溫度表上、方向圖上表示分界點;在直尺上表示起點;在日歷上表示日期;在電話、車牌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學生在觀察中不但體會了數的含義,而且初步建立相應的數感。\x0d\x0a3、構建活動平台,發展數感\x0d\x0a皮亞傑說,活動是兒童發展的杠桿。通過實踐操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產生親切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合作交流、積極思考、操作等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x0d\x0a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設計一個讓兒童數100根小棒的游戲,看誰數得又快又好的活動。數的結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逐一地數;分組數;10根10根地數。數完後老師提出問題:通過今天的數數,你發現了什麼?數感強的學生會說出:我發現10根10根地數比較快一些,還不容易出錯。此時,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對計數原則的感悟進行發掘整理,讓學生討論為什麼10根10根地數不容易出錯?然後告訴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我們給滿10根的數找一個位置,讓數滿10根的數都放在這個位置上,現在我們給這個位置取個名字——「十位」。兒童從逐一地計數到分群計數是對數的認識的飛躍,發展了學生的數感。\x0d\x0a4、加強估算教學,優化數感\x0d\x0a估算本身是數感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反映人對實際情境中數和數量及其大小范圍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因此,加強估算,可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算能力,提高計算準確率,優化、鞏固學生的數感。首先,教師要善於抓住各種時機,創造性地開發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並說明自己估計的合理性。在這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方法,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其次,應用估算。如計算7.98×5.1,先讓學生估算,可以看作8×5;所以積一定在40左右,然後再筆算;如遇到工程問題「築路隊要修一條公路,甲隊獨修要60天,乙隊獨修要40天,兩隊合修要多少天?」可以要求學生很快地確定大概時間,再進行計算,以提高計算的准確率。這樣的估算,是學生在筆算中取的相應的感覺,體會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對數感十分有利。又如學校開展「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活動,為增加說服力,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要求學生估算解答。「全國的小學生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小張紙,一年全國小學生要浪費多少噸紙?要用多少輛卡車運輸?」這道題里的小學生數,一小張紙有多大多重,一輛卡車能運幾噸等數據都必須做出合理的估計,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估算。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又提高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對數留下了全面深刻的印象,優化了對數的感受性。\x0d\x0a5、解決實際實際問題,提升數感\x0d\x0a我們知道,數學源於生活,更要高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應從現實的、有趣的或與學生已有知識相聯系的素材出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了解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原先的問題,在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如,教學「有餘數的除法」後,讓學生解決「全班43人去劃船,每條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幾條船?怎樣乘船合理?」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計算,不難得出需要8條船。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可以怎樣乘船,學生的方案有6×7+1;6×6+4+3;6×5+4×2+5;6×3+5×5等。在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找到答案的方法並非只有一種,答案也並非只是一個,知道如何選擇合理的方案。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知道了計算的意義和如何運用計算的結果,學會如何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解決問題,學會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提升數感。

閱讀全文

與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