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加強幼兒數學教育

如何加強幼兒數學教育

發布時間:2023-01-13 16:34:26

㈠ 如何加強幼兒園數學教育

將數學知識融入到數學活動和游戲中,是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的最佳方式,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接觸到數字「1」的概念。例如在給孩子喂飯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這樣子對孩子日後數字教育會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和孩子做游戲互動
游戲室孩子最喜歡最能接受的學習方式,也是最有利於親子關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賽,或者比賽撿東西的游戲等。通過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和運動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耐力和競爭意識,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發展非常有好處。
▋教孩子做比較
數學啟蒙除了數數,還涉及到圖形幾何、時間空間、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家長們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較、形狀配對知識。例如吃飯時讓孩子比一比誰的碗更大,裝的東西多,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動手操作一下,怎麼才能裝滿它。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數學啟蒙,就想到教孩子數數,其實數數隨時都可以進行,並不單純讓孩子背數字,而是讓孩子理解數字。在教孩子數數前,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輕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後才引導孩子去認識數字1234,理解數字。
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㈡ 幼兒數學教育的有效方法

導語:有些幼兒園教師對數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價值和功能、幼兒數學學習的心理機制等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課堂氣氛沉悶,效率低下。以下是有關幼兒數學教育的幾點想法,以期能提高幼兒教師組織幼兒數學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幼兒數學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幼兒數學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適宜

幼兒教育階段屬於啟蒙教育,對幼兒的教學必須是簡易的、直觀的內容。根據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的心理學術語,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智力發展水平,選擇那些以幼兒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就能掌握的難易適中的教學內容。

幼兒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性思維,要藉助於具體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幼兒數學教學尤其要做到這點。在幼兒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必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不能隨意增加教材份量,以免讓幼兒感覺難度大,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內容也不能過於簡單,太簡單提不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不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

幼兒數學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有生活性。數學教學內容應該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相聯系,為幼兒所熟知,也容易被幼兒理解。比如,在數字教學方面,可以讓學生看課本上的頁碼,房子上的門牌號碼等。

讓幼兒感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興趣。此外,幼兒數學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具有系統性。應該根據幼兒的成長特點,進行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幼兒數學教學。如數的教學,剛開始讓幼兒認識數,理解數的實際意義,然後可以適當的讓幼兒接觸加法和減法。

二、幼兒數學教學要與生活緊密結合

在幼兒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關注身邊的事物,培養他們自覺觀察的習慣,在通過積極思考,獲得粗淺的'認識。如,安排幼兒玩商店買賣活動時,要牽涉到錢幣的兌換問題,在此過程中,幼兒運用了加減運算,並培養了實際操作能力。但是數學具有連貫性和邏輯性特點,所以教師在選擇幼兒生活中的問題時,要考慮到幼兒的實際知識水平,在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上,適當的增加一點內容,讓幼兒去探究,才能獲得成功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與興趣。

幼兒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會問一些感興趣的問題。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周圍的每一個數學教學資源,幼兒吃點心、水果時,教師可以讓幼兒輪流來進行分配,可以讓他們進行運算以及等分等思維。讓幼兒觀察自己的家位於第幾層第幾間,班級在第幾層,操場在班級的哪個方向,能使幼兒區分方向、了解序數。教師要引導幼兒運用數學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總之,幼兒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幼兒周圍的生活實際來滲透教學,這樣能讓幼兒輕松地獲得知識又能使幼兒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幼兒數學教學中要貫徹游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為學。”幼兒愛玩,愛游戲,因此應充分利用游戲,讓幼兒在玩中樂,在樂中學到本領,發展智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知識本身很枯燥,要運用游戲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游戲要精心設計,應該根據幼兒特點,選擇一些幼兒容易理解又能讓幼兒掌握知識的游戲活動,游戲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把握好,調動幼兒的積極主動性,解決出現的數量關系。這樣能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不僅能獲得游戲的答案,還能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但是游戲的設計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過分注意游戲中的花樣,而忽視學習數學的內容。游戲的設計要始終圍繞一個目的,就是要促進幼兒對數學內容的學習。對於游戲教師也要做出評價。對於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教師要仔細觀察,表現好的教師要加以肯定、鼓勵,並講給其他小朋友聽,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四、實際操作中進行幼兒數學教學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傑曾說:“對兒童來說,邏輯數理知識的獲得,不是從客體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從自身內部構建數學關系的。”即是說兒童是通過擺弄物體和操作實物的過程中獲得對事物之間關系的理解的。皮亞傑的這一觀點已經成為幼兒數學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

幼兒好動,只有讓幼兒自己動手,自己操作,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要充分利用幼兒周圍的空間,教室里的每個角落都可以成為學生操作材料的存放地,如積木、天平、七巧板等。當幼兒操作這些東西時,教師可以發問,你可以用這些東西做什麼,你怎樣去做。

如幼兒用積木搭了一個平台,教師可以問:“這些積木除了能搭平台外,還能做什麼,做給我看看?”教師不能簡單的告訴幼兒方法,要引導他們積極地去探索,反復操作,試驗。當幼兒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後,教師給予鼓勵與支持並作出相應的指導。

再如,教幼兒認識時鍾時,可以先讓幼兒觀察時鍾的結構,整體上感知,然後用畫筆畫出鍾表,在畫的時候,教師引導幼兒區分時針和分針,並了解它們的作用。不斷地讓幼兒變化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教幼兒認識時間。在這樣的操作過程中,幼兒很快學會了認識時鍾。

在幼兒數學教學中,選擇適宜的操作材料,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化為具體,使幼兒在形象中主動去發現、探索,提高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操作是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但是操作不是隨心所欲的,有些教師認為操作材料越多越好,越接近生活越好,越新奇越好,這些認識是帶有偏見的,教師要建立對操作的正確認識。

總之,幼兒數學教學應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抽象的、枯燥的數學知識化為具體的、通俗易懂的知識,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資源,適當地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思考,激發幼兒探索數學的慾望,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㈢ 如何加強幼兒數學教育

導語: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系統性以及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無論在哪一個階段,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會感到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幼兒園數學教育。那該如何做好幼兒園數學教育呢?

如何加強幼兒數學教育

一、更新數學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育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自覺性,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如:比較高矮,以小朋友為中心材料,幼兒以高矮排成一列,讓幼兒自己通過嘗試、探索後解決身邊的問題。如:怎樣排隊好呢?你排在那裡呢?幼兒在遐想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感到輕松、自然。所以教師選擇的教材、情節貼近幼兒的生活,方法要靈活,注重讓幼兒感受並喚起生活體驗,引起幼兒濃厚的興趣。

二、教師應為幼兒安排、布置適宜的學習環境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裡布置一個果汁店的情景,店裡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闆。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闆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系,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故事的形式引導幼兒興趣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增長幼兒知識,發展智力。孩子都愛聽故事,尤其是在聽故事的同時,如果老師邊講邊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兒的興趣就更濃了。因此,我常把教學內容編成簡短的小故事,讓幼兒以聽故事的形式來學習。如教幼兒學習認識“1”和“2”時,我編了這樣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做客,他帶來了很多禮物,准備送給小朋友。是什麼禮物呢?邊講邊出示實物:一張紙,一本書,一盒蠟筆,一盒彩泥。這些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通過這樣的演示,幼兒很容易地認識了“1”。認識“2”時,也用了同樣的方法。教師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進行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但是,同樣的'角色和內容,不適宜於編成教學內容相仿的小故事。

例如,在認識“3”和“4”時,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一班做客這樣的故事出現,那幼兒一定不會再有興趣了。此時,我把小兔這一角色改為布娃娃,以布娃娃過生日為題材,布娃娃買了許多東西來請客人們吃,買了哪些東西呢?教師出示水果,讓幼兒數一數有多少水果,從而認識了“3”。接著,又出示糖果,再數一數,從而認識了“4”,最後,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請小朋友按要求取相應的雪花片,做相應的動作等等,從而進一步認識了“3”和“4”。在這種寬松氛圍下,幼兒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這種方法也符合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的記憶特點。

四、啟發同情心,調動積極性

每次的數學活動,教師都會對幼兒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兒對教師的要求會沒有興趣,懶得理會,如何使幼兒樂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編故事時,常會把一些數學操作要求變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

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兒喜歡的,他們會樂意地去幫助故事中的角色,這樣一來,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學習交替排序時,我就以布娃娃愛吃排好隊的餅干為由,要求幼兒發放餅干,圓餅干交替排好隊,幼兒為了讓布娃娃樂意吃自己的餅干,就會很認真地按要求去做。這時,教師出示布娃娃,拿著布娃娃來到幼兒中間,排好隊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揚幼兒,如此一來,小朋友特別的高興,排餅干也更起勁了。

五、將游戲融入教學活動中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當幼兒與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戲時,那就更高興了。如教幼兒學習按大小和顏色分類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魚游的游戲,老師拌演故事中的魚媽媽,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種各樣的小魚了。在游戲時,小魚聽好魚媽媽的要求,根據各自的特徵,按魚媽媽的要求做相應的事情,在快樂的游戲中,幼兒輕松學會了按大小和顏色分類。

再如認識白天、黑夜的活動,老師拌演兔媽媽,幼兒當小兔,兔媽媽和小兔一起玩游戲,在玩的過程中給認真動腦筋的小兔戴上小體頭飾,於是,在游戲中,努力想戴上頭飾的幼兒積極地跟著兔媽媽一起玩,不知不覺中,可愛的“小兔子們”也逐漸認識了白天和黑夜。將故事與數學活動的巧妙結合,把枯燥、乏味的數學活動變的生動、有趣,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吸引他們的無意注意,讓孩子們喜歡數學並學好數學。

因此,幼兒數學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㈣ 如何教導幼兒園孩子數學

如何教導幼兒園孩子數學?
1、教孩子要有耐心,從易到難:大部分的父母都屬於急於求成,總是希望孩子多掌握一些知識,不要著急,可以教孩子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慢慢地加深難度。
2、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在生活中孩子對數學基礎有了廣泛的應用,就不再老是背加法表、減法表、乘法表,而是可以學習一些可以實際應用的。父母可以培養小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孩子從中可以理解數學的概念,比如量的概有念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等。
3、可以讓孩子從形狀入手學習數學:父母可以讓孩子學會畫圓、正方形、長方形。父母可以讓孩子塗色,看哪個圖形塗色時間長,也可以用報紙來演示,折一次,減小一半的面積,再折一次,又減少一半,這都屬於基本平面圖形的學習。
4、父母在教孩子數學的過程中用形象的圖片表示:孩子一般對圖畫是非常感興趣的,用形象的圖片,例如一些小兔子或者是蘋果來形象地表示數字,通過這些來練習數學。

㈤ 幼兒數學教育有哪些方法

幼兒對數學的學習依賴於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自由探索和親身體驗,只有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幼兒才能使數學經驗逐漸內化,並自我建構以獲得發展。當幼兒在生活中發現問題,逐漸學習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數學就自然地產生了。同時這種以科學、客觀為基礎的思維方法,也就自然的建立起來。

一、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激發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給我們諸多的數學信息,例如,孩子們發現車輪是圓的,很多房子的屋頂是斜的。回家的途中能發現的各種數信息(幾輛車,幾個行人,幾朵花),幼兒園里的各種數學信息(幾扇窗戶,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還可獲得對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及其上下、前後、左右等形體及空間方位的認識,從日常生活中獲得有關時間與事件順序的關系(如幾點起床、吃飯、上幼兒園、放學、睡覺等)以及做操時如何按高矮排隊等。這些數學信息或分散或隱蔽,但都切切實實存在於我們身邊,只是需要我們引導孩子去關注、去體驗。生活中的體驗過程,也是從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喚起孩子們生活經驗和生活情感的過程。孩子們在潛移默化發展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身邊的各種各樣的數學。因此,我們應從幼兒熟悉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及有趣的數學現象入手,將其融入幼兒探究周圍現象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去感知有關量與計量、數與數量的關系,領會有關物體的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探索有關事件的發展與時間的關系,並引導幼兒在現實生活中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體驗數學的重要與樂趣。

二、生活中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數學、用數學、做數學的教育環境。

皮亞傑認為:3-6歲的幼兒屬於前運算時期,其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直觀形象的特點,抽象思維剛剛萌芽,因此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要通過反復操作、多次親身體驗才能將所學的東西內化,獲得數的經驗。也就是說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不是來自於被操作的對象,而是來自於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行為與活動,以此來發現與建構數學關系。所以幼兒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創設與幼兒相適宜的環境,提供具有意義的操作材料與機會,鼓勵幼兒去發現與交流,豐富幼兒的數經驗,促進幼兒的邏輯思維的發展。

1、已有的生活經驗是幼兒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是幼兒接受新知識形成親能力的知識准備,只有生活經驗豐富,體驗正確才能找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的結合點。因此現實生活中要重視創設與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相關的物質環境引導幼兒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例如為了讓幼兒的日常生活多蘊含一些數學知識,我們將幼兒的日用品、學慣用品、進區卡、晨檢袋的插牌位置均統一編上幼兒的學號,幼兒對自己和別人的學號就跟名字一樣熟悉,在要學習相鄰數之前,就讓每一個幼兒找一找自己學號的鄰居,三個三個的手拉手告訴大家,你學號的鄰居是誰?要學習單數和雙數之前,就讓幼兒去拿與自己學號一樣數量的雪花片,二個一對二個一對地擺,擺到最後發現了什麼秘密?又例如學習分類之前,我要求幼兒根據「筐子」的標記收拾整理桌面玩具,其標記有時是不同顏色的,有時是不同形狀的,通過實踐證明這一教育方法可行,是幼兒學數學、用數學的良好途徑。

2、環境中應提供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

數學活動區是幼兒觀察、操作、探究學習與運用數學知識的最好場所,也是培養幼兒會聽、會看、會想、會做、會用、會收等數學活動必備的智力技能的最好教育活動,因此我非常重視數學區的材料投放。我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投放一些能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有意義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意願,自由選擇活動的材料、自己來確定活動的內容和方法,觀察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感觀來感知與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如玩撲克是大人小孩子都愛玩的一種娛樂活動,幼兒可以通過玩撲克牌游戲來獲得大量的數學知識,例如幼兒通過分牌練習分類,通過撲克牌排隊練習有規律排序,通過比大小、找對、湊數、加減等。撲克牌游戲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游戲活動,是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良好途徑。下游戲棋也是幼兒喜愛的一項娛樂活動,其骰子有蘊含一定的數學知識,但是比較單一幼兒玩久了會感到枯燥無味,因此我就採取動手自製不斷更換骰子的辦法。例如,幼兒在學習4以內的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時,我就自製骰子的六面,分別用不同的圖案和顏色來畫上去,如有的畫了三顆紅色的星星和一顆綠色的星星,這樣幼兒下棋的時候,就能會數數來看自己要走幾步,使孩子學會了手口一致的點數和懂得了比3多1是4,玩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再根據教育的內容更換骰子,通過實踐證明這項活動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是一項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的綜合性的活動。

在數學區的的環境創設中,我非常重視圖片的投放掛圖的展示,將數學知識,數學故事、數學兒歌用活潑大方的畫面表現出來,例如在學習5的組成時,我在數學區展示了這樣一幅數學故事圖,有5隻小鳥,其中有2隻小鳥在飛,有3隻小鳥站在樹上;有4隻小鳥的頭向右,有1隻鳥的頭向左;有3隻小鳥是紅色的,有2隻小鳥是綠色的,這樣幼兒通過觀察、探究、學習不僅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技能,而且還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三、將數學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1、建立數學概念的過程實際上是孩子們學習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和描述周圍世界的過程。數學是抽象的。例如,1可以指一個人,也可以指一棵樹、一朵花。數學本身不具有實際意義,但當它與客觀事物結合,便有了全新的含義。在孩子眼中,以往他們看到的樹、房子、汽車等具體的事物,一旦建立了數學的概念,就可能變成2棵樹、3棟房子、4輛汽車,習以為常的事物就突然具有了新的含義了,他們也得以從更多的角度去認識和描述周圍世界。數學融入了他們的頭腦中,便成為了他人觀察和思維的基本方式。幼兒以這種觀察——發現的方式感受著數學,這本身就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

2、在游戲中積累數學經驗。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如,積木游戲包括空間關系。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在游戲體驗中能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玩沙玩水游戲是幼兒十分喜愛的游戲。幼兒通過用各種形狀的容器盛裝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恆。沙子和水混合後還可壘成多種立體模型,使幼兒感受不同的空間形式。在各種角色游戲中,更有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如在商店的游戲中,幼兒可以將商店分類擺放,並在買賣過程中學習數的加減運算。其他如搶椅子游戲、也可使幼兒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大小,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等知識。在游戲中伴隨愉快的情緒體驗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形成初步的數的概念。

3、欣賞數學故事、數學兒歌。為了豐富數學活動的形式,引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我們有意識地收集整理了許多生活化的蘊藏著各種數學關系的數學故事、數學兒歌、數學游戲,在幼兒生活中滲透相關的數學知識。比如通過欣賞數學故事《驕傲的「0」》、《快樂的明天》,讓幼兒了解9與10的關系,正確理解時間概念;通過欣賞《豬八戒分西瓜》可了解等分;通過欣賞數學兒歌《數數歌》、《拍手歌》來學習1-10的數數,此外還有《開汽車》、《一隻青蛙》等朗朗上口的數學兒歌均蘊含著不同的數學知識。

4、我還在班級設立了「小小統計員」,這是值日生每日早操前的一項報告與記錄活動,目的是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利於幼兒對一些相關的數學知識的認識、運用、遷移。這項活動的作法是由值日生在早操前記錄好當天本班小朋友們的出勤人數,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同時在天氣卡上指出今天的天氣,我覺得這項活動很有意義,幼兒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養成關心他人的良好品格,例如,幼兒在記錄班出勤人數的時候,發現某個小朋友沒有來幼兒園,就會打個電話問候一下。

5、在各類教育活動中滲透數學教育內容各領域教育內容雖然研究對象不同,但都包含著一定的關於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完成各領域教育任務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滲透有關數學教育內容。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在體育活動中,幼兒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形成空間方位意識。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數學美的物體,如花朵、蝴蝶、貝殼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秩序美與和諧美,感受數學魅力。

四、生活中運用數學

幼兒一旦學會和習慣於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進行觀察,許多新問題也就是不可避免地擺在他們面前。例如,怎樣將6塊餅干分給3個小朋友,怎樣將一盒餅干平均放到6個小盤中……這時,教育的任務就是引導幼兒利用數概念進行簡單的實際應用,解決簡單的問題。同時,數學抽象概念的確立,也使幼兒完全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在應用數學概念及其簡單運算解決自己面臨的小難題時,對孩子而言,真正的數學便產生了。而此時數學的產生總是伴隨著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成功愉悅。這是學習過程中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數學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每個人發現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每個人發現規律的方式卻是主觀的,是一種體驗。建立在這種個性化體驗之上的數字概念,我們可以稱之為「我的數學」。而當一個科學的概念和思維方法總是以這種友善的方式出現在孩子面前時,數學以及包括數學在內的一切科學,必將會展現出它們最具親和力的一面,引導孩子走上一條理性與情感協調發展的道路。

兒童對幼兒的數學教育是由家庭、幼兒園、社會三方面共同完成的,這三方面互相制約,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組成教育的整體,而家庭教育是整體的起點和基點,教師要充分調動家長積極參與數學教育的熱情與主動性,挖掘蘊藏在家庭生活中的數學資源。在家長工作中,為了改變家長傳統的數學教育觀念,樹立現實數學教育的新觀念,我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家園聯系欄及時向家長反饋數學教育的目標及內容,並提示家長可以豐富那些生活經驗,那些數學知識可在生活中運用。例如,為了讓幼兒積累比較多少,一樣多的生活經驗,我在家園聯系欄上提示家長:「用餐時提醒您的孩子比較一下碗與筷子、筷子與湯匙,凳子與吃飯的人的數量關系,說一說有幾種比較方法」。我這樣做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幼兒數學質量在家庭中也開辟了一條道路。家長成為了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支持者、協作者,家庭也成為了幼兒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的教育場所。

㈥ 幼兒園怎麼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

導語: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因此,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幼兒園怎麼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

一、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有了良好的師幼關系,教師的主導性與幼兒的主體性便得到充分發揮,幼兒就能信心百倍地學習,在學習中也就富於探索和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效率肯定會明顯提高。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幼兒傾注愛心和熱情,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對他們寄予熱切的希望,就會出現“皮克馬利翁效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能力強幼兒“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弱勢群體“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等生轉化。幼兒由“親其師”、“敬其師”到“信其道”,從而樂於接受教誨,樂於投入學習。

二、採用多元教學方法,激發幼兒強烈的求知慾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需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好奇心是一種天生的強有力的興趣因素和求知慾,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的成功而不斷得到發展。有的幼兒就是因為學習困難,學習失敗,對學習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的。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營造良好的氣氛,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具體應注意下面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積極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主要是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啟迪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自始至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之中。幼兒的靈感往往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有疑才能激發幼兒認知上的矛盾,使幼兒處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幼兒的興奮點轉移到教師提供的新知背景中,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引發幼兒探索問題的'熱情。如喜洋洋馬上要進小學了,它要購買一些學慣用品,鉛筆盒7元、卷筆機4元,它帶了一張5元和6張一元,怎樣去買呢?這樣幼兒興趣濃厚,會帶著問題學習,在主動探究中獲取、應用知識,使其心智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2.把握好教學難度,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

設置教學難度前應先摸清幼兒的“底細”。不同的幼兒,學習接受能力不同,合適的學習目標能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應為幼兒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成功的經驗能使幼兒建立信心,提高興趣。當然學習目標的設置還應該達到幼兒最近發展區,使他們產生適當的內心緊張狀態,調動幼兒的積極求知心理,“目標太高”或者“目標太低”都不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3.學習內容分層次要求,因材施教。

幼兒的學習是有差異的,學習的興趣也不相同,為了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個性特長,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彈性,讓幼兒有自主選擇的餘地。對能力強的幼兒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對中等幼兒加強知識的綜合能力培養;對“弱勢群體”加強基礎知識鞏固,使其跟上學習進度。如在中班數學教學《5以內的序數》幼兒材料操作時,能力強的幼兒看圖例與標記,小動物填空排序;中等幼兒看標記按順序給小動物排隊;能力差的幼兒講講一排小動物的位置,各排第幾個。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共同發展,從而增強全體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4.及時反饋,及時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

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能激發起幼兒進一步努力學習的興趣。知道結果,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使學習的態度更加投入,激起進一步學習的願望;通過教師反饋又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大班幼兒),樹立克服缺點的決心,繼續前進。對於不同層次的幼兒給予適當的評價,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鼓勵,使幼兒保持一種積極的進取心理,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及時評價,使幼兒進一步產生改進學習的願望;再配合適當的表揚與鼓勵,對幼兒學習成果和態度加以肯定,可以激發幼兒的上進心、自尊心和集體主義感。

三、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引發幼兒多個感官的投入

傳統數學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數學教學內容又比較抽象,時間長了,幼兒就覺得枯燥乏味,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效率下降,從而使幼兒產生厭學、不喜歡數學的情緒。

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藉助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輕松引導幼兒進入直觀、形象乃至虛擬的場景,使其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定然倍增,定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例如小班數學活動《認識圖形寶寶》,即讓幼兒認識各種圖形。如果教師單純出示若干幾何圖形的圖片,機械重復地演示給幼兒看,幼兒就會感到無興趣可言。而製作《為圖形寶寶找朋友》的課件,畫面上有三個美麗的家,它們分別是小貓、小狗、小猴的家,小貓喜歡與三角形交朋友,小狗喜歡與圓形交朋友,小猴喜歡與正方形交朋友。

當滑鼠點擊到某個形狀,請幼兒幫圖形寶寶找朋友,並拉到相應的家裡;如果找對了,小動物就會發出歡快的叫聲;如果找錯了,這個形狀就會自動回到原來的位置(因為課件中的路徑是預先設置好的),發出“你找錯了,請再想想”的聲音,幼兒興趣盎然。運用電腦製作形態各異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配上色彩鮮艷的背景及活潑動聽的聲音,整個過程清晰、生動、形象、逼真,有效地刺激了幼兒的聽覺、視聽,使幼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並為完成活動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開展合作學習,建立競爭機制,增強幼兒學習熱情

好勝心強、不甘落後也是當代幼兒共同的心理特徵,競賽正是利用這一心理特徵而成為點燃幼兒數學學習熱情有效的手段之一的。數學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競賽合作形式,以小組或兩兩同伴為單位,運用集體的力量提高學習效率,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競爭意識,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更可以激勵幼兒開動腦筋,對所學知識深究探疑,強化記憶。如大班數學《黑白棋大賽》,通過將幼兒分成組進行黑白子對抗賽、合作擺“6”、“6子通”搶答賽等,幫助幼兒快樂地學習6的加法,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

總之,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促進幼兒學習最有力、最穩定的動力,教師要採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充分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幼兒有更大的收獲。

㈦ 如何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

導語:幼兒數學教學有著其特殊的規律性,在2~6歲這一階段,孩子會表現出對某種知識或事物特性特別感興趣,培養專業化的幼兒數學老師、採用系統化的自適應教學,更能適應孩子的天性。

如何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

一、幼兒數學教育需要改革的必要性和趨向

1.當前幼兒數學教育的現狀

目前,在我們的幼兒園里,存在著數學教學方法和形式簡單、教材水平良莠不齊、教學活動目標單一乏味、忽視幼兒的心理思維特點等一系列問題。而一直提倡的新課改、杜絕小學化等問題執行困難,不是我們的幼兒園數學知識教學內容的深度不夠,而是不成系統,缺乏系統、統一、規范的推薦教材。

2.當下的幼兒園數學教學的現狀

我們的園長似乎要求她所有的老師吹拉彈唱無所不精,書畫詩文,無所不通。數學教得好,語文水平高,英語發音準,身體柔性好……一些幼兒園一個班配兩個老師,更有甚者一些不規范的幼兒園一個班只配一個老師,不僅數學,要求五項什麼都教,其教學效果並不好!幼兒園數學教學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能准確把握數學概念的屬性,並用幼兒容易理解的、形象的數學語言來表達。

3.家長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認識

目前,大多數家長看到別的孩子提前到四五歲就能計算一千甚者到萬的計算等,似乎讓我們覺得,所有的孩子的潛力都很大,只要教得會,何必再等?可是,可持續性呢?提前灌輸知識和訓練技能違背了孩子的發展規律,不僅不能發揮各個孩子的優勢,反而犧牲了孩子個性多方面發展的機會,所獲得的即時效應意義不大。有些知識和技能在孩子以後成熟到一定的程度再給予是輕而易舉的事,刻意加速發展是沒有潛力的。

二、幼兒數學教育的一些新思路

1.培養幼兒園數學專業教師

我們的幼兒園老師就可以教有所長,教有所精,相對於零散、隨機的活動而言,專業化的數學老師是有優勢的,只有老師做到心中有序,明確哪些是幼兒必備的經驗,並在每個具體的主題活動中靈活地把它們轉化為適當的教育目標。可以說,幼兒教師的發展問題,就是幼兒教育最根本的問題,幼兒數學教師的發展問題,就是我們當前解決幼兒教育問題的根本。

在幼兒園里,我們培養的幼兒園數學老師要學會使用“數學語言”和孩子交流。數學家笛卡兒曾說過:“一切問題都可以轉化為數學問題。”當幼兒園的數學老師上數學課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自己也進入了數學王國,學會用數學語言和孩子溝通來教學,分類、排序、比較、計量、平面圖形、空間方位……

2.自適應教學

由於幼兒園班內人數不是很多,老師比較容易掌握各個孩子的情況,根據這個事實,我們可以按照各個幼兒的基礎和興趣來確定該幼兒所要達到的目標和能力,巧妙地把數學思維訓練的元素融入幼兒園的生活和活動中。這樣,就可以進一步幫助孩子們鞏固重要的數學概念、加強解決問題的技巧和能力,讓孩子真正地把數學當成好朋友;在興趣和主動性學習的基礎上愛上數學。

幼兒園三年所有學習的數學知識如下:①數――認識數、計數和數的分合與運算;②量――量的比較、自然測量;③形――平面圖形、立體圖形、圖形等分;④空間――方位、方向、空間知覺或物體在位置和距離上的.相互關系;⑤時間――時間、日期、日常生活、事件的前後關系等;⑥集合與對應――是數學的最基本概念,是幼兒早期數學的感性基礎;⑦分類與排序――是數學的智力活動,能幫助幼兒運用數概念。一共7個分類,我們把每一類細分四個階梯,處於不同階梯的幼兒應學習下一階梯的內容。

3.小榜樣教學

樹立愛學數學的“小榜樣”,也是一種以“大”帶“小”,就是讓學習能力強的幼兒帶動學習能力需要提高的幼兒。陶行知、陳鶴琴等教育家認為,兒童教育兒童有三個好處,一是兒童了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更深刻;二是兒童鼓勵兒童的效果比成人鼓勵兒童所能獲得的效果更為巨大;三是兒童教兒童能教學相長。“老帶新”,“大帶小”的教育活動就是這種思想在新階段的發展。

4.感性引發興趣

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思維,簡單地“復制”到幼兒的頭腦中,因此,不能將計算作為數學教育的最終目標,而應將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對數學的興趣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數學的特性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幼兒老師必須具有一定感性經驗的積累才能使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卓有成效。用感官去學,去接觸、觸摸。用感覺去學,獲得孩子天生探索秩序和規則的滿足感。在生活中學,體味生活實際中的數字、圖像。

5.律動與數學

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世界的,由於年齡原因,幼兒很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我注意將數學練習和運動即數學律動結合起來,讓幼兒在律動中學數學,收效很明顯。如“拍皮球”是個傳統的數學游戲,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和3以內的點數,在原來的游戲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許多下”、“拍三下”等,讓幼兒練習邊雙腳跳邊回答:“跳一下”、“跳許多下”、“跳三下”。改編後的數學游戲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知識。

㈧ 如何提升幼兒園數學教育

導語:幼兒數學教育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教育課題擺在幼兒教師的面前。數學在幼兒的思維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在幼兒階段給孩子最恰當的數學教育,我們一直在探討最佳的數學教學方法,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如何提升幼兒園數學教育

一、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有了良好的師幼關系,教師的主導性與幼兒的主體性便得到充分發揮,幼兒就能信心百倍地學習,在學習中也就富於探索和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效率肯定會明顯提高。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幼兒傾注愛心和熱情,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對他們寄予熱切的希望,就會出現“皮克馬利翁效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能力強幼兒“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弱勢群體“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等生轉化。幼兒由“親其師”、“敬其師”到“信其道”,從而樂於接受教誨,樂於投入學習。

二、採用多元教學方法,激發幼兒強烈的求知慾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需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好奇心是一種天生的強有力的興趣因素和求知慾,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的成功而不斷得到發展。有的幼兒就是因為學習困難,學習失敗,對學習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的。

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營造良好的氣氛,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具體應注意下面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積極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主要是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啟迪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自始至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之中。幼兒的靈感往往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有疑才能激發幼兒認知上的矛盾,使幼兒處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幼兒的興奮點轉移到教師提供的新知背景中,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引發幼兒探索問題的熱情。如喜洋洋馬上要進小學了,它要購買一些學慣用品,鉛筆盒7元、卷筆機4元,它帶了一張5元和6張一元,怎樣去買呢?這樣幼兒興趣濃厚,會帶著問題學習,在主動探究中獲取、應用知識,使其心智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2.把握好教學難度,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

設置教學難度前應先摸清幼兒的“底細”。不同的幼兒,學習接受能力不同,合適的學習目標能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應為幼兒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成功的經驗能使幼兒建立信心,提高興趣。當然學習目標的設置還應該達到幼兒最近發展區,使他們產生適當的內心緊張狀態,調動幼兒的積極求知心理,“目標太高”或者“目標太低”都不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3.學習內容分層次要求,因材施教。

幼兒的學習是有差異的,學習的興趣也不相同,為了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個性特長,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彈性,讓幼兒有自主選擇的餘地。

對能力強的幼兒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對中等幼兒加強知識的綜合能力培養;對“弱勢群體”加強基礎知識鞏固,使其跟上學習進度。如在中班數學教學《5以內的序數》幼兒材料操作時,能力強的幼兒看圖例與標記,小動物填空排序;中等幼兒看標記按順序給小動物排隊;能力差的幼兒講講一排小動物的位置,各排第幾個。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共同發展,從而增強全體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4.及時反饋,及時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

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能激發起幼兒進一步努力學習的興趣。知道結果,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使學習的態度更加投入,激起進一步學習的願望;通過教師反饋又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大班幼兒),樹立克服缺點的決心,繼續前進。

對於不同層次的幼兒給予適當的評價,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鼓勵,使幼兒保持一種積極的進取心理,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及時評價,使幼兒進一步產生改進學習的願望;再配合適當的表揚與鼓勵,對幼兒學習成果和態度加以肯定,可以激發幼兒的上進心、自尊心和集體主義感。

三、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引發幼兒多個感官的投入

傳統數學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數學教學內容又比較抽象,時間長了,幼兒就覺得枯燥乏味,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效率下降,從而使幼兒產生厭學、不喜歡數學的情緒。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藉助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輕松引導幼兒進入直觀、形象乃至虛擬的場景,使其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定然倍增,定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小班數學活動《認識圖形寶寶》,即讓幼兒認識各種圖形。

如果教師單純出示若干幾何圖形的圖片,機械重復地演示給幼兒看,幼兒就會感到無興趣可言。而製作《為圖形寶寶找朋友》的課件,畫面上有三個美麗的家,它們分別是小貓、小狗、小猴的家,小貓喜歡與三角形交朋友,小狗喜歡與圓形交朋友,小猴喜歡與正方形交朋友。

當滑鼠點擊到某個形狀,請幼兒幫圖形寶寶找朋友,並拉到相應的家裡;如果找對了,小動物就會發出歡快的叫聲;如果找錯了,這個形狀就會自動回到原來的位置(因為課件中的路徑是預先設置好的),發出“你找錯了,請再想想”的聲音,幼兒興趣盎然。運用電腦製作形態各異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配上色彩鮮艷的背景及活潑動聽的聲音,整個過程清晰、生動、形象、逼真,有效地刺激了幼兒的聽覺、視聽,使幼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並為完成活動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開展合作學習,建立競爭機制,增強幼兒學習熱情

好勝心強、不甘落後也是當代幼兒共同的心理特徵,競賽正是利用這一心理特徵而成為點燃幼兒數學學習熱情有效的手段之一的。數學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競賽合作形式,以小組或兩兩同伴為單位,運用集體的力量提高學習效率,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競爭意識,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更可以激勵幼兒開動腦筋,對所學知識深究探疑,強化記憶。如大班數學《黑白棋大賽》,通過將幼兒分成組進行黑白子對抗賽、合作擺“6”、“6子通”搶答賽等,幫助幼兒快樂地學習6的加法,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

總之,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促進幼兒學習最有力、最穩定的動力,教師要採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充分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幼兒有更大的收獲。

㈨ 如何進行幼兒園數學教育

導語:有些幼兒園教師對數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價值和功能、幼兒數學學習的心理機制等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課堂氣氛沉悶,效率低下。以下是有關幼兒數學教育的幾點想法,以期能提高幼兒教師組織幼兒數學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如何進行幼兒園數學教育

1.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

例如:孩子們發現方向盤是圓的,很多房子的屋頂是斜的,幼兒園的玩具形狀、顏色、大小不同。上下樓梯時數階梯,進餐時將碗筷一一對應,整理玩具時可按形狀、顏色分類。散步時可說說花草的數目、形狀、顏色。戶外活動時可說說自己所處的位置等等。幼兒在輕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獲得了數學知識和經驗,增強了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2.在游戲中滲透數學

如在角色游戲中,讓幼兒給物品標價、按“數”(或圓點)“購”物,積累有關數物對應的經驗。也可通過上“餐館”點菜――一條魚、二碗面、三隻蝦、四個包子……學習量數、數數和序數等數學知識。

二、創設開放的、激發主動探索的環境

1.提供的材料應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

皮亞傑理論認為,3―6歲幼兒處於前運算時期,思維具有自我中心性、惟實思考性和直覺判斷性,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幼兒需通過反復的自由探索、親身體驗才能達到動作的內化,在頭腦中產生可逆性思維,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才能產生符合邏輯的推理。可見,幼兒的數經驗是通過與周圍環境交互作用而進行自我建構獲得發展的。教師應為發展水平不同的幼兒提供不同難度的材料,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起點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發展速度選擇材料。

2.數學材料的選擇應該生活化

(1)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創設活動沖突,引導幼兒尋找材料。如:大班幼兒學排序,我們利用幼兒洗手時經常出現推拉、擁擠等混亂現象的問題,請幼兒為老師想辦法,怎樣解決洗手不擁擠的問題,幼兒很快進入角色,踴躍發表意見,有說一組一組去的,有說讓女孩先洗的,有說要互相謙讓的,有幾名幼兒說出了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去洗手的辦法。教師肯定了幼兒的想法,特別表揚了說出排隊方法的幼兒。緊接著教師又提出了生活中什麼場合要排隊,家裡的東西哪些可以排隊等與數有關的問題。

同時請幼兒回家找可以排隊的物品,看誰找得多,並且帶來幼兒園,與其他幼兒一起玩排隊游戲。不能帶的物品可以畫下來講給小朋友們聽。這樣從幫助解決問題引出情境,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發了幼兒積極探索和學習的願望。

(2)交換自帶材料,多角度理解數學關系。幼兒從家裡帶來的材料種類繁多,包含的關系數學也不計其數。幼兒對同伴的材料往往產生好奇,總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利用這種好奇心,引導幼兒在同伴的材料中學習數學知識。這樣相互地交換操作,可用材料極其豐富,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蘊藏的數學關系中,幼兒拓寬了視野,也得到了無限的樂趣,增強了與同伴的交往能力。同時教師也從製作材料的繁重任務中解脫出來,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幼兒的觀察指導中。

(3)記錄操作結果,促進思維由具體向抽象升華。由於材料多,所反映的數學關系也多,完全由教師安排誰與誰交換、誰玩誰不玩是不合適的,也束縛了幼兒的手腳。同時,每個幼兒的操作結果都由教師去記錄也辦不到。為了使整個過程不至於雜亂無章,教師可作一些原則性安排,但主要精力是引導幼兒自己記錄。記錄的方法可由自己選擇,這樣一來,幼兒會創造出許多有效的記錄方法,這種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是幼兒在自己操作喜歡的材料中自然形成的,這也正是我們數學活動促進思維發展的落腳點。

三、鼓勵幼兒進行探索

“數學學習紮根於兒童的生活和經驗,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在這樣的學習和實踐融為一體的過程中,獲得數學的認知方法和探索方法――科學加工過程的方法。”當幼兒操作物體時,教師可通過提問擴展幼兒已有的`探索活動。例如孩子用積木搭了一個房子,可以跟孩子說:“這個房子用了幾塊積木?還可以搭什麼?”《綱要》第3部分第10條規定了幼兒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活動者、引導者。”當孩子會用各種方式來探索和利用物體時,教師應對幼兒所做的事表示支持,並幫他們作出新的嘗試。

四、學慣用簡單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新《綱要》提出學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一些簡單的問題,“解決問題”應該是數學課程的中心。我們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在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幼兒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信心。例如,我給幼兒提供管理班級出勤的機會,讓幼兒統計8點前到園的小朋友是多少,8點後到園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媽媽送來的是多少,爺爺奶奶送來的是多少,等等。

幼兒數學教育是一個不斷探索更新的過程,新《綱要》對數學教育領域提出了許多新的理念,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認識,從而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嘗試!

㈩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有效方法

導語: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系統性以及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無論在哪一個階段,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會感到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幼兒園數學教育。那該如何做好幼兒園數學教育呢?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數學知識的特點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空間關系和數量關系的科學。這種“空間關系和數量關系”是從具體的現實世界中抽取出來,又區別於具體事物的模式,是對事物之間的關系的反映。數學知識具有以下的特點:

1.抽象性:

數學是人類創造的一個獨特的符號系統,這種符號是一個標志,它來源於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歸納概括的結果,但它又不同於具體的事物,它高於現實。如:數字,數字是等價集合的標志。

什麼是等價集合?元素個數同樣多的集合就叫等價集合。如:5個人,5隻貓,5把鑰匙,5棵樹,5塊肥皂,5間房,拍5次手等等,都可以用數字5表示,即:5可以表示任何數量是5的集合。再如:形體來源於客觀世界中各種物體的形狀。數學中的幾何圖形是對現實世界中物體形狀的高度概括的結果。

又如:算式1+1=2表示所有的元素是1的兩個集合的合並及結果。現實生活是數學抽象的源泉,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就告訴我們幼兒學習數學必須從他們生活中熟悉的具體事物入手,逐步開始數學的抽象過程。這也就是《綱要》要求的“從生活和游戲中去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

2.邏輯性:

邏輯通常指人們思考問題,從某些已知條件出發推出合理的結論或規律。它通常會把把一堆混亂的、無序的、本不相乾的事物按一定規律、一定規則組織、排列到一起,建立一定聯系即邏輯關系。

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對事物邏輯關系的理解和認識。數學是人類獨特的語言,是一套符號系統,其特點是以簡單的符號代替復雜的事物,以抽象邏輯代替具體關系。

幼兒園數學知識中的邏輯性體現在對應關系、包含關系、序列關系、等量關系、守恆關系等。如自然數的序列,1、2、3、4、5……看似一組需要幼兒記住的順序,實質蘊涵了很多邏輯的關系。如前後數之間存在著遞增的序列關系,每個數都比前面的數大又比後面的數小,等差關系,數序中也蘊涵著包含關系,每個數都包含了它前面的數,同時也被它後面的數所包含,幼兒在點數時需要建立數列與物體集合的對應關系。

所以,幼兒會數數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在這背後,是幼兒的對應、序列、包含等邏輯觀念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理解了這些邏輯觀念,幼兒才能正確地計數。再經過無數次具體的計數經驗,幼兒對數的理解逐漸脫離具體的事物,最終達到抽象的理解。因此,幼兒園數學教育重點不在於數學知識的多少而在於幼兒對數學邏輯關系的理解。

3.現實性或應用性:

數學知識具有兩方面的特點:一方面,數學具有抽象性,它是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而來,將具體的問題普遍化、抽象化為一個純粹的數學問題;另一方面,這個抽象的數學問題的解決又具有實際的意義,有助於解決實際的問題,又具有現實的有效性。數學學習既需要建立在具體事物的基礎上,又需要擺脫具體事物進行抽象的思考。

所以數學教育具有雙重的價值:理智訓練價值和實踐應用價值。理智訓練其核心是思維訓練。實踐運用指的是將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化的過程,就是培養幼兒的數學思想,學會“數學地思維“的過程。數學地思維意味著首先要將具體問題歸化為數學問題,然後解決這個數學問題,並將其運用於具體的問題情景中。在理智訓練和實踐運用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應該是思維的訓練。

二、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

1. 幼兒的數學學習始於動作。

皮亞傑提出“思維源於動作”。幼兒學習數學時最初是通過動作進行的。特別是在小班的幼兒在完成某些任務時經常伴隨著明顯的外部動作。幼兒表現出的這些外部動作實際上是其協調事物間關系的過程。在中、大班也如此。

如幼兒在最初學習加減時也需要擺弄操作實物或搬手指頭。動作在幼兒理解數學關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幼兒學習的經驗的豐富和熟練,動作的逐步內化,他們才能藉助於表象、語言符號進行學習。所以有人說數學是兒童自己發現的,而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操作學習、實際經驗是幼兒發現數學的前提條件。

2. 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多樣化的經驗和體驗的基礎上。

數學知識是一種抽象的知識,抽象知識的獲得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具體經驗的基礎上。幼兒在形成數學概念的過程所依賴的具體經驗越豐富,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概括性。幼兒的思維是一種歸納式的思維,正確的歸納的前提就是豐富的感知。所以,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經驗,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抽象意義。多樣化的經驗和體驗表現在幼兒操作的材料多樣化,操作的次數多樣化。

如:認識數字3要為幼兒提供許多的3個物體,讓幼兒點數,在此基礎是再進行概括;在幼兒學習5的組成時讓幼兒多分解幾組材料,再引導幼兒進行比較思考。因此教師的任務是創設數學學習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自主學習,主動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要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不要以完成進度或掌握多少知識為理由催促幼兒學習。

3. 幼兒抽象數學知識的獲得需要符號和語言的關鍵作用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幼兒學習數學最終要從具體的事物中擺脫出來,形成抽象的數學知識。但是幼兒的頭腦中往往保存著一些具體的經驗,要使之變成概念化的知識,僅僅通過操作活動是不可能實現的,它需要教師的講解,需要符號體系的參與。

數學概念是社會性的知識,社會性知識的獲得必須有成人的傳授。語言、符號的作用是幫助幼兒對具體的經驗進行概括和提升,給幼兒一種抽象化的思維方式 。如“標記”就是一種符號,它既具有抽象性,又有具體的形象。時間、空間方位、物體的度量、物體的形狀等名稱都是約定俗成的,有準確的定義的`、具有社會性,是需要傳承傳授的。所以幼兒學數學是需要教育的,那種認為幼兒學數學完全讓幼兒操作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教師的引領必不可少。

4. 數學知識的鞏固有賴於練習和運用。

幼兒數學知識的掌握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同化、順應、平衡的過程。幼兒在已有隻是經驗的基礎上將新的知識納入到自己的已有的智力結構中,這是一個同化的過程;當已有的智力結構不能接納新的知識時,幼兒就會調整自己已有的心理結構,將新的知識納入自己的新的結構中,這一過程叫順應。順應是幼兒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心理智力結構,主動適應外界刺激的過程。

新的智力結構的穩固需要不斷的強化,需要多樣化的類似的刺激或變式不斷作用,新的智力結構得到反復的強化而達到穩定,這樣的狀態叫平衡。只有建立在穩定的智力結構的基礎上的知識才是牢固的。

因此在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新的知識技能的復習鞏固十分重要,只有復習鞏固,反復的在生活中運用,新的智力結構才能得到強化。所以幼兒園的數學教學不能只重視知識的教學,最求教學進度而忽略兒童的心理發展。瑞吉歐人說得好的:幼兒拆封其已有的經驗是有其價值的”,教師要學會等待兒童的成長。沒有與心理發展或智力發展相一致的知識是不穩固的,這樣做的結果最終會損害兒童的發展。

三、新形勢下的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對策

主題課程模式下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活動的開展既要考慮課程的特點,又要遵循學科知識的特點以及幼兒學習的特點,那麼在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如何開展數學教育活動,我認為:

1.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觀念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邏輯性和現實性決定了數學學習有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的之一在於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因此要改變傳統觀念,不能把數學知識的多少作為衡量幼兒數學發展的水平的標准。

幼兒數學教育重在發展思維,重在數學關系的理解,重在學會以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現在的幼兒園老師和家長都認為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聰明多了,知識面也廣得多,因此覺得現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簡單了,所以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普遍加深。在數學教育中重視知識知識的掌握,忽視數學知識中數學邏輯關系的理解。如幼兒園大班學習數的組成時幼兒不是通過自己操作材料去發現數組成中的幾種規律,而是去死記硬背“幾可以分成幾和幾”,沒有理解幾個數群之間的關系,知識不能遷移,進而影響加減的學習。

盲目地加深加難的結果就是是幼兒的學習停留在知識的層面而非思維的層面和智力發展的層面。正如前面所述,知識的獲得若不建立在心理結構的成熟上,這樣的知識是不牢固的,也是不能靈活用的運用的。

2. 注重生活和游戲中的體驗和運用,實現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

數學的抽象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任何一件物體中都蘊含著一定的數量關系合空間關系,生活中的任何一個活動都可以學習數學。幼兒園的數學教育僅靠有限的幾次集體數學教育活動是不夠的。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有意識地去引導幼兒發現事物間數量關系,使幼兒在生活中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過程形成概念,再將形成的概念具體地運用於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有效利用集體教育活動,提高集體性數學教育活動的效率。

集體性的數學教育活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的。主題教育模式下的數學集體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次數很少,而且表面上顯得缺乏邏輯性,不可能兼顧數學知識的體系性。幼兒園數學學習的內容有兩種類型:知識型即可以通過反復練習、記憶、背誦,無須思維上較多努力就能回答的問題,如基數、序數,讀寫數字、圖形的等份,組成、加減等。這類知識可以放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

另一類是智力型的,即需經過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過程才能作出正確的回答,如:簡單的類包含,尋找排序規律,傳遞性推理,圖形守恆等。智力型的知識以一定的數學關系體現出來。

如包含關系、等價關系、對應關系、可逆關系、遞進關系、守恆關系、形成關系、等差關系、互補關系等,這類知識比較難,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我認為在有限的集體性數學活動中,學習的內容應該是智力型的知識。教師應該精心設計這類活動,幫助幼兒整理和提升生活和游戲中的數學經驗,獲得相應的數學語言,引導幼兒發現數學知識中的邏輯關系,促進思維幼兒的發展。

4.加強數學活動區的建設,重視個別差異,加強個別指導。

數學的學習可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幼兒學習數學也需要一定的思維能力。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和思維發展的程度是有個別差異的。如何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的數學學習需要,最好的途徑就是開展區域性教育活動。

在區域性活動中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通過操作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獲得自己的發展。大量的操作不僅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而且符合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和幼兒的思維特點。

總之,在主題教育課程模式下,幼兒園數學教育僅靠有限的集體教育活動是不夠的。要樹立大數學教育的觀點,要將數學教育融於生活和游戲中;要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教師在一日活動中都要有數學教育的意識,要在各個環節中對幼兒園數學教育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要精化集體性數學教育活動,提高集體性數學教育活動的有效性。積極開展數學區域活動,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需求兒童的需要。

要轉變重數學知識量而忽視思維能力培養的觀念;要尊重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強調活動中學習、游戲中學習、實踐中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質量,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和智力能力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如何加強幼兒數學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