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13 21:57:39

1.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藝術

導語:“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尤其是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就更顯其重要性。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藝術

一、提問要有目的性

要研究教材,按照教材編排的目的,有針對地設計問題。盲目的問題不僅無助於教學,只能是浪費時間。因此,要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設計一些目標明確的問題。這樣,就能使提問恰到好處,為教學穿針引線,產生直接的效果。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根據教學經驗,學生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經常漏掉“除以2”。因此,在學生學會計算方法並相應練習後,我提問:計算三角形面積時,“底乘高”為什麼還要除以27這個問題一些學生能回答出來(推導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都動手拼過),為了讓接受較慢的學生也能弄懂,我又採用反問:如果不除以2,那算到的是什麼圖形的.面積?通過提問,對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及時打好預防針,使難點不再成為難點。

二、提問要有啟發性

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告訴我們,只有設在最近發展區的的教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由潛在水平轉化到新的現有水平。提問要能觸動學生的思維神經,給學生點撥正確的思維方法及方向。啟發性不僅表現在問題的設置上,還表現在對學生的引導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

不少教師認為提問後出現冷場是學生啟而不發,沒有意識到是問題缺少啟發性所致。如果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就會排除障礙,提問便會成功。因此,提問時首先應避免處處皆問的做法。盡量避免“對不對”、“是不是”等問題。

如上面所舉例子,部分學生對“計算三角形面積時為什麼要除以2?”不能正確回答,我利用反問啟發學生思考:如不除以2,只計算底乘高,求到的是什麼圖形的面積?學生恍然大悟。底乘高計算得到了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2才是一個三角形的面積。

三、提問要有科學性

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問題太容易會使學生產生厭倦輕視心理:如太難,不符合他們的知識水平,會使學生產生畏懼迴避心理。正如摘果子一樣,如果不跳就能摘到,肯定不會很珍惜這個果子:而跳了仍然摘不到,就會覺得這個果子高不可攀,一定是酸的,不如放棄了吧。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做到難易適度。尤其是難度較大的問題,不妨分解成一系列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小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解答,逐步突破難點、掌握規律。

如教學“比的意義”,教材中有這樣一個問題:0為什麼不能作比的後項?很多學生得很難回答清楚這個問題。為了分解這個難點,教學時,我採取了系列提問的辦法:

①你見過用0作後項的比嗎?(足球比賽中,就有2:0的比分)

②那麼,是否是課本上弄錯了呢?(學生覺得不可能,這時想獲得答案的慾望已十分強烈。)

③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系呢?(學生想到比的後項相當於除數、分母,由此聯想到比的後項不能為0。)

④體育比賽如足球賽是以什麼來定勝負的呢?(以得分多少判定勝負,也就是比較兩個數的大小關系。)

⑤我們今天學習的比有怎樣的意義呢?(表示兩個數的相除關系,與體育比賽中的比是兩種不同意義的比。)

這樣,將難點問題分解成一系列問題,用追問的形式,從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及比的意義兩個方面加以辨析,學生就心領神會了。

四、提問要有趣味性

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強、好玩、自尊心強。設計提問時,要充分顧及這些特點,以引起他們的興趣。不要用突然發問來懲罰學生的錯誤,也不要故意用偏、怪、難題使學生感到難堪,以至於挫傷了積極性和自尊心,破壞了和諧的教學氣氛,造成師生對立,產生消極影響。“老生常談、舊調重彈”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可以變換一下角度,使之新穎奇特,那麼學生就會津津樂道於回答老師的提問。

因此,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點設計問題,輔以表情、語氣、手勢、教具等各種因素,力求提問形式別致,富有新意,讓學生感到回答老師的提問是樂趣、是光榮,學習積極性就能調動起來。

如教學“面積的意義和面積單位”。學生往往覺得這部分內容較枯燥。怎樣從枯燥的內容中挖掘出趣味因素呢?我在一次聽課活動中發現執教該課的老師充分考慮到這點,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作為開局:出示長方形框子,左手持框,右手握粉筆,懸於框子的正上方,問:老師如松開右手,會怎麼樣?(生:粉筆從框中落下去,教師隨即演示。)又問:你能想一個辦法,使粉筆不會從長方形中掉下去嗎?(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集中到這個問題上,經過思考,想出可以給長方形糊上一個面。)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了學習的角色。

五、提問要注意適時性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說教師的提問要善於掌握火候,抓准時機,要善於觀測學生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顯露出的晴雨變化,切准有利契機,避免提問過早或過晚。提問的時機,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說,應選在知識重點,難點、關鍵處:從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來說,應選在學生受舊知識影響產生思維定勢而無法實現知識的正遷移時,當學生思維障礙、疑惑不解時,當學生胡思亂想、精力分散時:當學生有所感悟、躍躍欲試時,等等。課堂教學過程是千變萬化的,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靈活地提問。

總之,課堂提問過程是釋疑解惑的過程,設疑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敏捷靈活地思維,使學生在解疑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講究提問藝術,就能使教學提問更好地為有效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方式

導語: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中一個復雜的藝術領域。以上所述,顯然不能窮盡其妙。但是,只要我們數學教師能將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熔為一爐,在平時的教學中大膽創新,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提問質量,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方式

一、提問要抓住關鍵

在教學中要找出教材的關鍵問題,也就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重點處提問,重點就會突出,在教材的難點處提問,難點就會突破。

例如:在教小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概念時,其重點在於,要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分數,老師可以拿出一個月餅小麗和小強分著吃,並且問到:你們認為怎樣分才合理?學生答;平均分。老師就把月餅切成大小相等的兩塊,每人得半快。老師問:你們手裡的半塊月餅是幾份當中的幾份我們就叫它幾分之幾好嗎?小麗看著手裡的月餅說:我的月餅只是兩份當中的一份,是不是該叫兩分之一啊,小強也搶著回答:我的月餅也是兩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兩分之一啊。老師立即答道:對,我們就用1/2來表示。通過一系列巧妙的提問,學生不僅自己回答了問題,還加深了對分數概念的理解。以此為基礎,後面的重點和難點就會迎刃而解。

二、提問要與知識間相互聯系

數學知識內在聯系十分精密。每個新知識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而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他們內在的共同因素為學生掌握新知識架起了橋梁。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促使學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轉化為已知。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由於學生廣泛掌握了長、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會了用割補法解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策略,所以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解決問題。首先,分別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同樣大小的三角形,那麼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其次,用兩個同樣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怎樣求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再次,動手測量數據,填寫操作實驗報告,找出求一個三角形面積的一般方法。

三、提問要結合學生思維方式

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刺激素。學生思維方式一般是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們提問時,要特別注意方法和技巧,語言要生動、形象、具體,有一定的啟發性,同時要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難或太易,否則會事倍功半。

如:學生在學習了“比的基本性質”後,可這樣提問:第一聯系我們過去學的商不變性質、分數基本性質,想一想它們與比的基本性質有什麼異同點?第二聯系我們前面學過的“分數、除法與比的關系”的知識,誰能用商不變性質、分數基本性質來說明比的基本性質?這樣提問,不但揭示了知識間的�在聯系,而且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發展了思維。

四、提問要能促使數學知識深化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總要經歷一個由不懂到懂、由淺到深的認識過程,教師只有在關鍵時刻恰如其分的提問,才能加快知識的深化。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時,教師用課件出示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師問: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師:把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學生立即回答:90度。師:怎麼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於90度。師:這樣計算對嗎?(課件演示等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的過程。)

通過觀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師:畫一個任意三角形,把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你能拼成什麼角?這樣由淺入深的引導提問,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思維順暢,學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與三角形的大小、形狀無關,這樣深化知識的提問,步步入深,引人入勝,即啟迪了學生智力又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關鍵。

五、提問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設問量身定做、提問量才而問,難度較大的問題由優等生回答,一般的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比較專業的問題則讓這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回答。這樣,每一個問題對於回答的學生來說都屬於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實踐證明,這樣因人施問對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破除中差等生對提問的畏懼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總之,教師的提問要科學合理,更要符合學生現狀的原則,對於學生的回答評價要恰到好處,時刻把握住一個“度”字。要面向全體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達到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特別要培養好後進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渠道。只有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答問很好地結合,才能使學生產生思維的震盪,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從而開展思考、討論,探究規律,獲得新知。

3.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常用的幾種方法

課堂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場所,向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執著追求的目標。"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府谷縣一完小數學組多年來研究的課題。近年來我們在學習同行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們自己的教學實踐,採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情感是教學的催化劑,愛是教育的原動力。在課堂上,老師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動的話語,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態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學習之中。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珍惜學生每一點滴的進步。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成功或失敗都要充分的理解,特別是失敗的時候。尊重、珍惜和理解是師生和諧的紐帶,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潛能的情感動力。要善於鼓勵學生,以藝術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適時的鼓勵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已的潛能,鼓起學習的信心。要理解學生,以情感的交流喚起學習數學的熱情,經驗告訴我們,心情舒暢,樂觀開郎的情緒能使人浮想聯翩,思維活躍。因此,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全方面的情感交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用愛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採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入門的先導,更是推動孩子學習的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有了興趣,學生的思維才會處於活躍狀態,才會去自主發揮他們的探究性和創造性。
興趣在活動中產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也離不開活動。學生通過課堂活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不僅有助於他們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 "圖形的變換"一課時,讓學生拿出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半圓形、三角形等各種圖形的剪紙,以小組合作形式積極參與"拼一拼"、"轉一轉"、"畫一畫"、"組一組"等活動,學生的情緒極高,教學效果明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採用直觀操作、多媒體演示、學習競賽、游戲、謎語導入、編學習歌謠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取教學活動的方法和體驗,增長數學知識。
在各種活動中學數學,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拓寬了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了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三、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的能力
合作學習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強調和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合作學習首先要合理分組。一般情況下,我喜歡分四個人為一組,每組有一個優等生、兩個中等生、一個學困生。每組各選一位組長,在學習中也能以強帶弱,共同進步,爭取不讓組內成員掉隊。在教學中,我常採用下列辦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1)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眾口頭稱贊那些願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後,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3)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沖突進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

4.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所謂 教學 方法 ,就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內容所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那麼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 經驗 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5、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6、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7、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利用一定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
「瓜傻式」教學法----將數學那種嚴密的邏輯演繹過程還原為生動活潑的知識生成過程。通過讓學生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感知知識的的產生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過程,這種方法,可以極大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創作欲。使枯燥干澀的數學概念演繹變得生動起來。

自主探索式學習:重點在於學生親自體驗學習過程 , 其價值與其說是學生發現 結論 , 不如說更看重學生的探索過程。自主探索式學習重視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 驗 , 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 「 再創造 」 有關數學問題口在這個過程中 , 學生不僅獲得了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 還對數學 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所了解 , 特別是體驗和學習數學的思考方法和數學的價值。

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被採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效益高的較少 , 有的只是流於形式。有的研究者認為 , 小組學習有獨立型、競爭型、依賴型、依存 型等幾種類型。目前我們用得較多的是學生獨立學習後相互交流 , 真正意義上的合 作一一相互依存地來研究或者共同解決一個問題還太少。

「實踐活動」的教學方法----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知識。

無論是「優選」還是「創新」,一般都應注意以下四點:一是教學方法的選用或創新必須符合教學規律和原則;二是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和特點,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三是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變化特徵和教師本身的教學風格;四是必須符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所規定的教學時間。另外,在指導思想上,教師應注意用辯證的觀點來審視各種教學方法。
數學教學方法的步驟
(1)出示嘗試題

嘗試題一般是與課本上的例題相仿的題目,是課本上問題的變形。

如書上例題:1/2+1/3

嘗試題:1/4+5/6

出示嘗試題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2)自學課本

在學生嘗試練習,對這個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書上對這個題目是怎樣講的。教師提出一些與解題思路有關的問題:如上題,「分母不同怎麼辦?」「為什麼要通分?」

通過自學課本,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對個問題認識的情況,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3)嘗試練習

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對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個基本了解,並且大部分學生對解答嘗試題有了辦法,這時,就再出嘗試題讓學生試一試。一般採取讓好、中、差三類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同時在練習本上做的辦法。

(4)學生討論

在嘗試練習時,可能有的同學做得不對,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做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討論。

(5)教師講解

學生會做題,並不等於掌握了知識。教師這時可按照一定邏輯系統向學生講解所學的內容。這種講解是有針對性的,是在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生已經通過某種方式學會了或部分學會了解題方法時進行的講解,更能夠突出重點。

猜你喜歡:

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五步教學法

2.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心得3篇

3. 小學數學科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4. 小學數學常用教學方法

5.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5.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注意教學細節

一、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課堂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掌握了學生的心理特徵,教師就能運用自如地把備課中豐富的教學在課堂這個藝術舞台上傳授給學生,盡管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但他們總有共性的東西,掌握了共性,也就掌握了規律。在規律指導下進行教學,問題就容易解決。
二、課堂教學藝術的關鍵在於把握住學生的注意之門——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鑽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應以課堂教學的三個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課文的起伏節奏和學生情緒的變化,環環緊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講課結束時,注意增強濃郁的色彩,使學生感受到課已盡,意無窮,留下難忘的印象。」

6. 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七種,分別是: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演示法、動手操作法、啟發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5、課堂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6、動手操作法
動手操作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7、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7.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沒有什麼技巧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孩子收益終身,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階段是孩子從一個天真頑劣的小孩到一個真正接受知識的小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要求規范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孩子成績優異的關鍵,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補習小學數學的五大技巧。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教育時代,孩子們的大腦不僅僅是課上的40分鍾,而是要勇於積極的探索,在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的時候著眼於以上幾點,加上對課本知識的結合,孩子的成績定會有所提高,於此同時孩子更多的學習到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

8. 談談數學課堂語言藝術應用

談談數學課堂語言藝術應用

導語: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多種多樣,好的教學語言是一種創造性的運用藝術,是教師先進的教育思想、豐富的知識積淀、嫻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完美結合。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的特點

1.科學性

數學是一門嚴密、精確的科學,數學語言表述必須嚴謹、科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的敘述、解釋、論證、說明以及應用都必須使用准確的語言。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正在打基礎,教學中對各種數學概念以及邏輯關系的表達要求就更高。在引入新概念時,可以先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發學生興趣,形成感受性認識,但最後必須按照大綱要求,進行嚴密的邏輯推導,推出新的結論,引入新的知識點,並對新的知識進行准確表述。另一方面,教師語言要規范、標准。教師不同於其他行業人員,說的每一句話在學生心中都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尤其是數學語言,要發音準確、吐字清晰、措辭精當。教師要注意語言准確性的錘煉與追求。而且,教師嚴謹的工作態度、言談舉止也將形成一絲不苟的教學環境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促進學生實事求是、認真仔細的性格和習慣的形成。

2.啟發性

教師教學的重點在於開啟學生心智,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因此,教學語言必須具有啟發性。《學記》里講:“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張而弗抑,開而弗達。”意思是說,有學問的人教育學生在於開導,引導他走路而不必硬牽著他,鼓勵他前進而不必強制他,啟發他去思考而不必把一切都告訴他。由此看來,教師語言啟發性的特點便在於“開而弗達”。教師既要保證核心內容表述上的嚴謹性,說話又要富有啟發性,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所以,教師表述同一內容,應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使學生的思維更靈活、更敏捷。

3.形象性

生動形象是教學語言魅力的生命。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發展。教師應該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教給學生豐富的數學素養。首先,教師要用形象化的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問題。一般地講,對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語言,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其次,要精心錘煉描述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到美的意境之中,效果更是不同凡響。因此,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語言的直觀,聯系小學生熟悉的事物,運用形象類比或比喻,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使學生迅速地理解所論述對象的特徵,給學生以生動感,並獲得生動、鮮明、深刻的形象。

4.趣味性

語言的趣味性是語言藝術的技巧性問題。教師上課時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運用有趣的教學語言,寓教學於趣味之中。教師語言不時表現出幽默風趣的風采,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使學生有趣,精神振奮。二是可以提高批評的效果,讓學生心悅誠服。教師在課堂上遇到某些偶發事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理智,動輒對學生大發雷霆,嚴加訓斥,其弊端是眾人皆知的。如果運用幽默的語言來處理,其結果和作用會大相徑庭,甚至出人意料。

二、小學數學教師語言培養途徑

可以說,有了教學活動就有了教學語言,教學語言在教學中的存在就像人們生活中的吃飯穿衣一樣平常、普通。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應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對本學科知識有一個充分全面的掌握。雖然每名教師可能只教某一兩個年級,但他必須對各個年級、各個階段的教學要求都非常清楚,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教學放在一個大的系統中,承上啟下,有的放矢。

第二、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鑽研。特別是備課這一關鍵環節。備課時對教學重點、難點、關鍵處的語言表述要精心設計,認真研究數學課本上的文字說明和圖形含意,仔細琢磨結論、公式和法則的推導過程用語,把所有的'知識點掌握清楚。在此基礎上,針對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反應多設想出幾種預案,如何進行引導,如何解答問題都要相應進行准備。

第三、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語言特點。要不斷加深對學生這一階段發育水平、智力和心理成熟程度的了解,多用簡潔生動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多掌握流行用語和學生用語,使數學語言的表述適合學生的成熟水平。

第四、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能局限於數學領域,必須盡可能提高文學素養,多學習語法、修辭和邏輯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第五、多樣化的提問藝術。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科學而深刻的提問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鑰匙。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問法。在40分鍾的課堂上,師生互動至關重要。只有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提問時,語言盡可能多樣化,再輔之以適當的肢體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靈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形式多樣的提問,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使老師顯得親切隨和,好像是在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勤於動腦,敏捷思維,積極配合,對知識更易於理解和吸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多種多樣,好的教學語言是一種創造性的運用藝術,是教師先進的教育思想、豐富的知識積淀、嫻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完美結合。

我們教師可根據教學語言的一般規律、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及自己的語言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對語言進行千錘百煉、棄失揚得、反復熔鑄,才能使自己的數學語言規范化,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具體化,使深奧的道理形象化,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我們要科學地運用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用渲染創造美的意境,用驚嘆激起心靈的震顫,用分析撥開重重迷霧,用誘導引發學生的深思。

;

9.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沒有什麼技巧的

(一)、提問要注意啟發式,不要過於簡單

俗話說「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樣,教師的提問要問在點子上,啟發到關鍵處。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問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智力,都是學生有益的。

1、尋求提問的啟發點於新知識的重點處

課堂提問根本目的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所以教師要善於從知識結構出發,要把提問的啟發點指向教材的重點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問題,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

2、尋求提問的啟發點於知識的鏈接處

小學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連貫性,大多數的新知識都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延伸和發展的。在知識的連接點上尋求提問的啟發點,能使學生的思維在「舊知識固定點----新舊知識連接點----新知識生長點」上有序展開,促進良好知識的形成。因此,教師要找准新知識的生長點,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選准學習新知識的切入點,直接為學生提供學習新知識的思維支點,而且,所提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

3、尋求提問的啟發點於理解知識的疑難處

在學生理解知識的疑難處尋求提問的啟發點,不僅可以及時糾正錯誤,還能讓學生開啟心智,暴露思維,有利於及時點撥和調控。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實際,有意識的捕捉問題的「契機」,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時進行設疑問難,就能良好的激發學生思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尋求提問的啟發點於解題思路的轉折處

在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大膽的提出合理而與眾不同的解法,教師在必要時進行點撥疏通,鋪路搭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5、尋求提問的啟發點於學生思維受到干擾處

教學教材中許多內容既有相聯系的一面,又有相區別的一面,特別是對於表面相似而實質相異的內容,學生容易產生混淆。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適時給予必要的提示,預防產生消極的影響。

(二)、提問要具體明確,不要使學生摸不著邊

有個新教師為了使學生搞清6元、0.6元、0.06元這三者是不相同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三個6是否相等?」結果學生回答為:「是相等的」,搞的教師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

問題搞的不明確,學生對這樣的提問摸不著頭腦,當然就不能按照教師的意圖去答了。結果浪費了時間,打亂了教學進度。其實這個問題只要提出「這三個數量關系是否相等?」學生是不難回答的。

(三)、提問要促使知識逐漸深化

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掌握,總要經歷一個由不懂到懂、由淺到深的認知過程,教師只有在關鍵時刻恰如其分的提問,才能加速深化過程。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時,教師用課件出示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師問: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師:把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學生立即回答:90度。師:怎麼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於90度。師:這樣計算對嗎?(課件演示等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的過程。)通過觀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師:畫一個任意三角形,把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你能拼成什麼角?這樣由淺入深的引導提問,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思維順暢,學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與三角形的大小、形狀無關,這樣深化知識的提問,步步入深,引人入勝,即啟迪了學生智力又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關鍵。

(四)、預設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

老師設計問題要突出教學目標,要有思考性,難易程度要適中,難度太小,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難度太大,學生望而卻步。例如,老師在向學生講解「角的認識」,讓學生在同一個點上畫幾條射線,問到:除了幾條直線,你們還發現什麼圖形?學生通過思考,不僅找出了不同的角邊與角的關系,還了解了對頂的兩個角大小相等等相關知識。一個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往往能使學生產生聯想而有所領悟。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是在所難免的,老師的啟發就顯得猶為重要。學習「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老師可以啟發學生利用前面學過的三角形和長方形面積公式來推導,並且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推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打開,由表及裡,由里及深。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