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培養孩子數學素養

如何培養孩子數學素養

發布時間:2023-01-19 11:56:18

⑴ 如何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應然選擇。下面是我給大家搜集整理的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方法內容。

如何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一、結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

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這是數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介紹我國的數學發展史、數學成就和數學在社會生活的應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從而為培養學生的思想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數學教學中我們還要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留心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引導數學鑒賞,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美的社會形態有藝術美和科學美,數學美正是二者的有機結合,是“內在的美”、“智慧的美”,具有和諧性、簡單性、奇異性,能不能領悟數學美,取決於學生的數學審美素養。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數學美讓學生鑒賞,幫助學生養成善於發現數學美的自覺意識,從而在悄無聲息的滲透引導中發展學生的數學審美素養。

三、精心創設教材,提高學生的心理素養

心理素養,是學生多方面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和表現出來的經常而穩定的心理特徵。敏銳的觀察、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大膽的創新……這些都是學生成長所不可或缺的心理素養。21世紀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素養的競爭,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的學生將來無論從事什麼崗位,可以沒有十分淵博的知識,但絕不可缺少良好的心理素養,否則會嚴重影響自身的發展。數學發展史與數學家成長道路的艱辛與坎坷,其實就是對學生進行意志教育的鮮活教材。在教學時,我們可通過介紹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戰勝挫折的事例,發揮榜樣作用。同時還可精心設計問題,合理把握難度,因材施教,讓全體學生都能在盡力而為的過程中培養勇氣和毅力。

四、加強語言轉化,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際交往必備的工具。語言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數學同其它學科一樣,有它自身的語言系統,數學語言是數學特有的形態化和符號化,它包括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三種形式。數學語言作為思維的載體,其准確反映了數學思想的強弱,素質教育要求我們的學生能初步運用這種簡約、准確的科學語言。教師可通過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三者之間的相互轉化,特別是對定理、法則、性質的准確翻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的技能素養

數學觀念是用數學思維方式處理問題形成的推理、抽象、化歸、整體等意識。《數學課程標准》在“總體目標”和“學段目標”中多次提到“應重視學生數學觀念的培養”。合理把握滲透時機,幫助學生領悟並逐步學會運用這些思想,形成自覺意識並轉化為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素質。例如:課外活動時把學生帶出教室,要求學生只允許站在操場上,運用數學知識去測量計算小河的寬度和河邊大樹的高度,這充分體現了“數學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不僅有利於學生鞏固新知,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同時又是提升學生數學技能素養的巧妙而有效的補充。

⑵ 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一、了解什麼是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學生學習數學應當達成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核心素養不是指具體的知識與技能,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數學能力。核心素養基於數學知識技能,又高於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核心素養反映數學本質與數學思想,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綜合性、整體性和持久性。數學素養是人們通過數學學習建立起來的認識、理解和處理周圍事物時所具備的品質,通常是在人們與周圍環境產生相互作用時所表現出來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過去,我們為了學生的考試成績,總是習慣讓他們熟記概念、公式,做大量的練習,搞題海戰術,以為「見多識廣」,題型練習得越多,考試的時候就越熟悉,越輕松,當然成績也就越好。可事實是,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尤其是我們的小學數學,更是為學生以後的學習與工作打基礎,如果我們現在只讓他們學了應付考試,他們就會覺得很無趣,這對他們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些能力就可以陪伴他們一生。比如說數學運算,無論是我們的工作還是生活都是永遠離不開的;還有數據分析,我們也常常用到。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去超市裡購物,我們想到買到價格便宜洗滌劑,也要將自己先前收集來的各組數據進行分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某種品牌的洗滌劑最便宜。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想要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以培養與提高,我們的老師必須要轉變觀念,由過去的那種看重考試成績的思想轉變重視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為主的思想。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最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科,因為大家認為學習數學,不僅獲得數學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培養和鍛煉了我們的思維能力。數學教學必須以思維培養為基礎,這樣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才能得到提高。比如,教學《簡便運算》這部分內容時,對於第一題目圖中的李叔叔「第一天看到66頁,第二天又看了34頁,這本書一共234頁,還有多少頁沒有看?」然後教材中展示了三位小朋友的演算法,問學生哪種更簡便。課堂上我沒有這樣直接問學生,而是先讓學生讀清題目,因為教材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所以一定要讓學生看懂題目意思。題中的「看到」與「看了」是不是同一個意思,需要學生認真讀,這其實就是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一個步驟。這個題目並不難,觀察一下題目,看看這些數字之間有什麼關系,想想我們可以怎樣算得更快,還要讓他們想想這是根據什麼定律來思考的。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自然也就會從直觀的思維到抽象的思維過渡,懂得歸納。

2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在課堂上善於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時,教師要能根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經驗,巧妙地設計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將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探索生活的問題,能加深學生對學習數學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情感,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之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積極營造開放性課堂

在數學課堂中,要為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這樣學生才能主動積極的發展學生自我,從而使教師和學生共同擁有一個輕松而豐富的課堂,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把課內外、校內外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大量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創設質疑情境,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有了疑問學生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這樣,學生才會向主動探索發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改進中創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課堂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場所,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這樣自由開放的課堂,才更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三、善於捕捉學生的心理

同一階段的學生也有著不同的心理,就像有的學生喜歡唱歌,有的喜歡跳舞,有的喜歡繪畫一樣,數學課堂學習也是如此,有的學生愛舉手回答問題,哪怕是錯誤的,而有的學生則不輕易舉手,即使心中已有了答案,還有的學生想舉不敢舉。這時就需要對症下葯,調動各類學生的積極性。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很容易滿足,也很容易受傷害。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好強心,他們做夢也想超越他人,他們有權利得到社會、同學和老師的認可,只是有的學生缺乏強烈的競爭意識,缺少自信心,需要我們的支持與幫助。我們要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在實踐與探索中認識數學、了解數學。

⑶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素養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素養?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時代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小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素養,希望對你有幫助!

1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素養

1.小學數學教師應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

很多數學教師認為,講好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十分注重講,而學生則習慣於被動傾聽、勤學苦練。但未來社會需要的數學人才不僅要具備較強的計算能力,還要具備數學思想及實際應用能力。因此,為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要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努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自主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其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體。(2)注重挖掘課程資源。將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與生活中的數學零距離接觸,培養其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提倡合作學習。合作交流是一種行之有效的 學習 方法 ,教師通過合作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取長補短,吸收和借鑒別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果,進一步發展自身的智力與非智力品質。

2.小學數學教師應做到以本為本,合理利用教材資源

現行數學教材的 教育 資源十分豐富,小學教師應在把握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資源,盡可能地發揮教材功能,在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水平的同時提升其數學素養。例如,在學習《圓錐體積》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比圓柱和圓錐,體驗「底相等高不相等」「高相等底不相等」和「底相等高不相等」等區別,經過猜想―驗證等探索過程後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圓錐相關知識的理解,還有助於學生養成縝密思考的習慣,發展其數學思想。此外,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數學史料,向學生介紹數學的起源及其發展歷程、古代數學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數學思想,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還可根據教材中安排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例如,教師可巧借「我們去植樹」「貨幣兌換」「了解自己」等與現代生活有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培養其自主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3.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需定法,靈活使用多種 教學方法

教學中本無定法,以得法為貴。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具體教材內容選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情境中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應善於運用教學與學習工具培養學生的 理性思維 。在學習長方體時,教師可使用長方體模型讓學生數一數面的數量,看一看它的形狀,想一想其相對面的關系。還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長方體實物來 總結 其特徵,培養學生的思維條理性。在教學過程中應善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 創新思維 ,引入該技術可直觀、形象地將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另外,還可應用導學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其學習能力。導學案以學生自學為基礎,注重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以發現並自主解決問題為主線。實踐證明,這種方案是指導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有助於開發學生的學習能力。

2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鞏固探究成果

學生經過了艱苦的探索過程,獲得了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和較豐富的主觀感受,產生了強烈的表達意向,不吐不快。交流給每個同學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不僅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全面,而且豐富了學習的 想像力 。對於有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爭一爭、辯一辯,學生能夠豁然開朗。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一定意義的建構者。學生在探究中經過親身經歷、親身體驗,對提出的假設進行了論證,一定會形成一定的探究成果,這種成果自然對錯交織。教師不可盲目評價,不可對的表揚、錯的批評,要注意保持學生的探究心理,保持學生的探究熱情,鼓勵學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最後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認識。

這樣不僅體現了學生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發展,也可以充分讓學生感受探究學習的價值,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通過艱苦的探索,得到的結果雖有些雜亂無章、有對有錯,卻凝結著學生探究的辛苦。教師要因勢利導,對於正確的、合乎邏輯的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對於錯誤的甚至是不著邊際的結果要巧妙地進行處理,注意保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決不能武斷地予以全面否決。教師最終要將規律性的結論准確地告訴學生,使學生們對照自己的探究過程,從中體味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對探究的信心與決心,同時深化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探究。

改善指導探究方式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提出假設是學生自我探究的開始。「假設」可以是學生對結論的初步估計,方案是否可行,對結論的估計是否正確,都有待於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去驗證。教師要組織學生間的交流活動,讓他們通過交流、討論篩選出有一定價值的假設或者猜想,再進行探究。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過程,是手、眼、腦多種感官協同活動的過程,這樣做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思考的問題往往由教材或教師呈現出來,這不可取,要盡量讓學生提出問題。當然,不管怎樣提出的問題,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同時,要藉助多媒體課件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樂意探究、能夠探究。

著名心理教育學家奧蘇泊爾說過:只有學生親身經歷、親身感受得到的東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對於每個數學問題,讓學生親身經歷、親身體驗、親身探究,教師只要在關鍵處給予點撥,充當學生知識形成過程中的協作者、促進者,學生就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在這種進程中,學生還可能對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有新的發現,從數學活動的實踐中,他們能夠發現解決數學問題的途徑,也學到數學方法,從而更好地、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

3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生活是一切創造的源泉和動力,人類的一切都不可能脫離生活,只有植根在生活的土壤里,我們的學習才會有發展和創造的潛力。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要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喚起學生的生活 經驗 ,進而更好的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初中生喜歡用平常接觸到的事物去理解記憶所學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心理上越來越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同,又喜歡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和解決實際中的數學問題,是引起興趣的重要方法。如在學習「黃金分割」時,可以從生活入手列舉古希臘的帕提儂廟的高:寬=0.618,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完美建築;畫家設計出人體身材最優美的腿長:身高=0.618:1;音樂家發現二胡演奏中的「千金」分弦的比是0.618:1時,奏出的音調最和諧最悅耳;自然科學家還發現:當外界環境溫度為人體溫度的0.618倍時,人會感到最舒服。諸如此類,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努力架設起一座通向數學宮殿的興趣之橋,使學生在這一實踐過程中去發現興趣的源泉,並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所取得的成就,體驗到戰勝困難後的歡樂。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得到持續的發展。

運用直觀教學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向 抽象思維 過渡的階段。在數學上,他們比較喜歡認識具體和形象的事物。重計算,輕概念,重記憶,輕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數」,由於字母在表示數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確定性,具有「代」和「變」的抽象性,他們原有的對數的認識就感到不太適應,所以教師根據這一思維特徵對數學概念的引入法則的說明,特別注意加強直觀形象和具體的教學,把教學內容處理成符合學生原有認識上的東西,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數軸」概念的教學,教師是拿著實物溫度計上課,溫度計上有刻度,根據溫度計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測量不同的溫度;與溫度計類似,我們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刻度,標出讀數和方向,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0,那麼這樣的直線叫什麼?於是引出了數軸的定義,這樣的講解生動具體使學生看有實物,想有形象,記有特徵不但使他們學得有感、記得牢固,而且使他們理解得也較為准確和深刻。這樣處理教材的例子是相當多的,數學老師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注意到直觀形象教學的局限性,不能監用,要特別注意類比的事物與新的概念法則間的內在聯系,慎重考慮他們之間比較的科學性。

良好的課前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知識教學之初,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好的開端,能夠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和積極情感,能夠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這樣做,不僅能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教學環節,而且能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使其自動地獲取知識。比如在講「三角形的內切圓」時,教師採用了這樣的開場:「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學校剛收到一封某個數學基金會的來信,誰能在這塊三角形的下腳料上畫出一個面積最大的圓,可免費三日神州游。要想一舉成功,請看課本。這樣一來就將學生成功地吸引住了,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慾。一堂課就這樣開始了,處於這種狀態的學生,注意力就特別集中,學習興趣非常高漲。教師適時點撥、啟發、誘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體現學生的參與意識、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減少學習的盲目性。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大大的提高了。

4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運用情景教學方法,拓展學生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思維最好的方法,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對老師的教學任務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上課變得輕松簡單,學到的知識能牢記於心,更有興趣去自主學習,這無論對數學成績還是數學思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前充分備課,運用正確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興趣。貼近生活,用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有形象的理解;組織數學競賽,利用小學生對比賽感興趣的特點,讓學生在比賽中學習提高;設置情景 故事 ,讓學生在故事中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這些情景結合的教學方法,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開拓也是很有幫助的。

二、注重作業的新穎性,實現創新型思維

現在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每一門課都需要課後作業來鞏固課堂知識,而學生的時間精力有限,如果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大大降低。我們知道,題海戰術和素質教育的觀念是相悖的,且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那麼如何在給學生充足時間的前提下讓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呢?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後作業上下功夫。如何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少的練習,卻收獲最牢固的知識,是素質教育下小學數學老師的一項新任務。數學學習講究的是方法,因此在布置作業時,要盡量覆蓋更多的知識面,而不是用很多道沒有差別的題目讓學生有了慣性思維,剝奪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作業中,可以鼓勵學生用不同種方法來解一道題,這樣學生的思維開放了,不止拘泥於一種方法,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創新是巨大的提升。 。

三、創新教學傳授方式

針對小學教學方式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應當與時俱進,深刻理解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教學的內涵和深意。創新自我教學方式,改變一味教授的教學方式。可以採取探索式教學的方式,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教學做到點到為止,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自我思考空間。當然,這並不是減少對學生教材知識的教授,教師可以在學生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及時地根據自身扎實的數學教學經驗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最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更能夠加深學生對教材中抽象的公式等知識的把握和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獲得好成績。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素養相關 文章 :

1. 怎樣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2.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3. 數學教學如何滲透六大核心素養

4. 核心素養如何融入數學課堂教學

5.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淺見

6. 數學課堂中怎樣提高學生積極性

7.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8. 教師怎樣把數學成績提高

9.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⑷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這里來談一下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概述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其實是一種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可以理解為小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養成的綜合學習能力,主要是指讓學生掌握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能力,包含從數學意識到數學行為的很多內容,是一種合理、有序的數學思維,它基於數據基礎知識,但又高於具體的數據基礎知識。小學生不具備任何的數學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深入思考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淡薄
小學生對於數學的認識還停留在單純的數字表達上,對於一些公式和概念類的數學知識會感到枯燥和反感,容易使學生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不利於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2. 將數學核心素養誤認為是數學技能
有些教師在認識上產生了誤區,認為學好數學的唯一辦法是加大學生的練習量,通過重復地做題訓練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但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3. 師生間缺乏交流溝通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師生間缺乏交流溝通,教師對於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也不清楚,無法對學生做出針對性的指導,這樣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也不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4. 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較差
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能夠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但是小學生年齡階段較小,學以致用的能力尚不具備,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還比較弱。
三、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
1. 有利於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不僅僅是一些簡單的數字元號和復雜的數學公式,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數學是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它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瑣碎事務、建立數學模型、運用數學邏輯思維解決問題。
2. 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體現著數學知識。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有序、邏輯性的數學思維,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游刃有餘。
四、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
1. 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未來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的人才,僅僅具備數學基本技能是不夠的,還要具備數學思想和實際應用能力。具體來說,應當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2)聯系生活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引導學生加強合作學習。每個學生的思想都不相同,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也不相同。通過合作交流,大家能夠互相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從而彌補自身的不足,完善學習方法。
2. 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勵人們積極從事某種活動的內在動力。當學生對一門學科或某種知識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表現出極大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積極探索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加減乘除的計算時,讓學生計算某天自己零花錢剩餘的額度,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3. 重視數學課堂的實踐活動
數學的實踐活動有利於提高小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數學成績。現在新版本的數學教材,每個數學模塊之後都有相應的實踐內容,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比如,時間優化的知識,具體來說是要求學生明確同時做幾件事情時,怎樣做所用的時間最短。這主要涉及數學統籌方面的知識,這方面的知識不是教學任務的內容,所以只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思考解決,教師盡量放寬限制,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解決,以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鼓勵學生在家長的監督下對這類問題進行嘗試,還可以就這些問題尋求家長的意見。在這樣實際的操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綜合能力以及數學核心素養。
五、鼓勵學生勤提問
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勤思考、勤提問,敢於發現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提高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教學分數加減法時,教師問:「動物園里的駱駝占所有動物數量的1/4,斑馬佔2/7,鴕鳥佔1/5,請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並予以解決。」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動物園里總共有幾只鴕鳥?鴕鳥和斑馬占所有動物數量的幾分之幾?駱駝和鴕鳥占所有動物數量的幾分之幾?鴕鳥占斑馬總數的幾分之幾?通過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認真思考,積極解決問題。
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新課標強調,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思維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小學數學基礎知識概念比較多,公式較為抽象,許多學生無法運用正確的數學語言來加深理解,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示範、滲透、指導各種數學語言的表達方法,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靈活地設置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是完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的必要因素,也是提高小學生數學成績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當在數學教學中不斷總結方法,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⑸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素養

鏈接: https://pan..com/s/1Kyg3AeXaCa7wNWcn7sII-A

提取碼: 7aib

⑹ 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不是靠一兩節課的教學就能實現的,更不是教師在課堂中教出來的,它必須是學生通過自己主動的實踐、探究、體驗、感悟而得以逐步提升的,而教師則應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不懈的、多渠道的、多方面的去引領、激勵、喚醒。下面就談談我在培養和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素養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1.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數學素養
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在學習中形成的,是通過系統的數學教學來啟發和培養的,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嘗試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數學第十一冊《圓的認識》時,採用「藉助生活經驗設疑——利用動手操作探究——學以致用解釋現象」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獲取知識獲得發展的。首先我創設了「學生玩套圈游戲」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圍成哪一種形狀更公平(正方形?長方形?圓形?),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初步感受圓的本質特徵以及圓與正方形的不同;在此基礎上,又安排了「畫圓」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如何畫圓以及在親自動手畫圓的過程中,去體會圓的本質特徵,並且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接著安排了「畫一畫,想一想」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用圓規畫圓的過程中,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與半徑、直徑與直徑的關系,並且感受到圓心和半徑對確定圓的位置和圓的大小的作用,這些都是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組織學生自覺探究而充分感知的;最後引導學生思考和研究「車輪為什麼是圓的」,應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一步在解釋生活現象中體會圓的本質特徵。教師將教學內容的認知活動統整在一個綜合性、探究性的數學研究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引領學生經歷「研究與發現」的完整過程,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並自覺解決、靈活運用的數學素養。
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是近兩年來我校一直在踐行的,它打破了以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從封閉型走向開放型,促使學生從求同思維方式向求異的思維方式發展,學生積極思考,充分進行嘗試、探究、驗證,長此堅持下去,學生會逐步養成自覺學習、主動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具備良好的推理能力和勇於探究、不斷進取的意志和精神。同時學生在互相討論、各抒己見的過程中表現自我,呈現思維,在此過程中形成比、趕、幫、帶的競爭機制,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信息交流的數學素養。
2.建立數學模型,提升數學素養
學習數學的價值在於它能有效地解決現實世界向我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而數學模型正是聯系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梁。因此數學學習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積極主動解構、建構的過程。在解決問題之後,我們在更高層次上的要求就是要能把解決問題的過程抽象成數學模型,並加以鞏固。數學建模其實並不神秘,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張奠宙認為「它是一個模型而已」,做一道數學題,就是建立了一個模型。在小學數學里的數學模型,實際上就是各種基本方法和數量關系的分類,但建立的數學模型不能僵化使用、矯揉造作、生搬硬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點評,學生互相評價,自我評價,以及注意傾聽、閱讀別人的發言,都能幫助學生形成優選策略,形成解決問題的數學模型。
如我在教學人教版數學第十冊「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時,首先出示教材提供的例題,要求「誰看的頁數多?」引導學生通過理解,知道要求問題就是要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那麼如何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呢?學生就得調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儲備,進行解決問題的嘗試,方法不一,學生說出了多達7種不同的解法,此時應引導學生反思各種解法:這樣做對嗎,這樣做好嗎?由此產生新的心理需求:這些方法是不是都能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哪種方法最具備通用性?哪種方法更簡便?
師:(學生已經總結出7種方法後)書上就告訴我們三種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的方法,同學們自己找出了7種,的確很了不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評價這些方法,說說你的理解。
生1:我覺得以分子為標准進行比較,很簡單,一眼就能看出來。
生2:雖然這種方法很簡單,但不具備通用性。
師:為什麼不具備「通用性」?
生2:這種方法對這道題很適用,但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題。
師:如果讓你比較和的大小,你會怎麼比?
生2:用通分的方法比較好。
……
生3:我想評價一下自己的方法。我覺得化成小數再比的方法和通分的方法都具有通用性,但有的分數化成小數不方便,還是通分來得直接些。
師:太精彩了!一個人發現別人的失誤,評價別人不是難事,能發現自己的不是,反思自己的不足才更了不起!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發現:有的題,以分子為標准進行比較,很簡單;有的題,直接化成小數比,很容易。但所有的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比較通用的方法,還是通分後再進行比較。
……
上例中,學生發現7種演算法固然可貴,但如若任憑珍珠散落,不加任何雕琢,它們也是無法成為價值連城的項鏈的。演算法多樣化的目的是啟迪學生靈活地思考問題,用自己方法策略解決問題,但它並不是最終的價值追求,最終目的還得要講究最基本的演算法,訴求最優化的方法和策略,努力建構成數學模型,並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而建立模型的同時,也是學生積極進行數學思維,形成數學素養的結果。
3.喚醒問題意識,提升數學素養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機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每一節課的開始部分做好學習新知的准備和思維方法的鋪墊,找准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素材,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提出討論的問題,形成學生的問題意識。
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認識百分數》時,課堂伊始是這樣進行的: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用多媒體出示)這是關於我校的一些相關信息,你有沒有看到一些特別的數?(1)我校大約佔地47.8畝,綠化總面積約為24.8畝,約占學校總面積的52%;
(2)我校現有教師68人,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其中本科學歷16人,占教師總數的23.5%;(3)我校現有學生2109人,其中男生有1092人,約佔全校總人數的52%。
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用滑鼠點出其中的百分數,你知道它們是什麼數嗎?(生:百分數)
師:這么多地方用到了百分數,為什麼人們這么喜歡用百分數,用百分數到底有什麼好處?除了這些問題,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生1:百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生2:百分數和分數有什麼聯系與區別?
生3:百分數能不能化成分數?生4:百分數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百分數?
生5:百分數為什麼這樣讀?這樣寫?……
師:太好了,問了這么多問題,那麼我們就把這些問題整理一下,然後逐個來解決,好嗎?
在這里,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機會,學生就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進而積極地去尋求答案。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應注意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敢於挑戰或否定權威的信心和勇氣,培養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勵學生有不同於別人、不同於常規的做法和想法等,同時通過積極地課堂評價讓學生樂於提問、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意識,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4.發展數學思維,提升數學素養
數學思維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學學習的根,可以說,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哦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逐步增強主動思考的意識。
仍然以《圓的認識》為例,在教學中,我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引領學生在活動中主動思考,逐步接近數學知識的本質。教學開始時,我設計了小朋友排成一排「玩套圈」的游戲比賽,利用課件出示比賽場景讓學生觀看觀察,然後組織學生討論:
師:這樣比賽你覺得怎麼樣?生:(齊聲回答)不公平,大家應該站在距離中心桿同樣的位置才公平。
師:那麼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怎樣才公平呢?
生:可以圍成一個圓圈。(師將課件改成圍成一圈,但是中心桿不在圓心)
生:還不公平,每一個人都離中心桿的距離一樣遠才公平。
師:也就是要站成什麼樣的圓形才公平?生:離中心桿一樣遠的圓形。
師:出示一個圓,這些小朋友應該站在哪裡?可以有多少種站法?
生:有無數種,只要站在圓圈的線上,因為上面有無數個點。
師:中心桿在哪裡?(生:在圓的中心)
師:現在每個小朋友都站在圓上,每個人離中心桿的距離都相等,就很公平了。那麼在操場上怎樣才能畫出這樣的一個圓形來呢?(引入到自由畫圓的環節)
在這里,我精心創設了這樣一個套圈游戲比賽的情境,充分運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有效地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促進學生不斷的進行較為深刻的數學思考,為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形成數學問題,經歷獲取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在知識形成的同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也得到培養。
誠然,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不斷體驗的、慢慢積淀的過程。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更多的關注如何挖掘數學知識本身的內涵,設計富有邏輯性的數學活動中引領學生層層深入;在課堂教學中,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或解決數學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問題意識,學會數學思維,領悟數學精神,體驗數學價值,將數學素養的形成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並有效地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持之以恆,學生的數學素養才能真正得到培養和提升。

⑺ 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意識的培養有利於數學思維的發展,良好數感則有利於形成科學的直覺。個人的數學意識和數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數學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數學素養水平。
數學探究能力是數學素養最核心的成分和最本質的特徵,數學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過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來完成的。
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益的。教師要想培養學生實際的本領,必須帶領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長知識、長才幹,學會識別、學會適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應包括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探究和質疑的能力等。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預習的習慣,課前准備的習慣,主動發言的習慣,集中精力聽課的習慣,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認真審題和驗算的習慣,課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質疑問難的習慣,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勤於動手、團結協作的習慣。

⑻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下面是我給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文章內容。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方法: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
《標准》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絡,關注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過程。教師應該注意:讓數學走進生活,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只有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所以在教學中,我藉助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使他們感到親切、自然,讓他們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創設情境,為學生設定懸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他們用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識,並體驗成功的愉悅,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另外,課堂上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之中。如:在設計教學《10的加減法》時,力求給學生新奇感,如通過數學游戲、智力競賽、動手操作等活動,讓他們大膽想像,渴望探求新知,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願望。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方法: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
「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動的數學故事令人終生難忘,故事中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寓知識於故事之中,不僅吸引學生,而且符合學生形象記憶的特點。開啟實驗教材,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美麗的童話內容,如一年級上冊的第6、7頁小兔蓋房子,第14、15頁野生動物園,一年級下冊第20頁熱鬧的小河邊,第41頁小熊的一家,這些都是學生喜歡、熟悉的情境,而在這里也包含了許多奇妙的數學知識,需要探索才能完全理解,這就容易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在欣賞這些有趣、美麗的畫面的同時,我鼓勵學生去創作畫,從畫中感受到數學的無處不在。一年級下學期講過「找規律」這一單元後,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畫畫的任務,要求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畫出一幅畫,要體現出有規律的美,並且取一個好聽的名字。第二天,我發現學生的能力真的是不可低估,《金色的秋天》中向日葵在陽光下有規律地昂首而立,《豐收的果園》中一棵棵蘋果樹、梨樹像哨兵似的排列著,河裡的小魚俏皮地吐著水泡也是那麼的有規律……這些都證明學生已經有了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已經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方法: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
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教材編排了一些數學游戲:如一年級上冊第13頁的「比長短」,第19頁的「猜數」,一年級下冊第44頁的「估一估,猜一猜」,等等。

一年級上冊第13頁的「比長短」,通過猜鉛筆的長短,使學生明白在比長短時,要注意各種不同的情況。教學第19頁的「猜數」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個玻璃球,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復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慣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在教材的啟發下,我多次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逐步得到提高。如教學「猜數」,我先在卡片上寫上45,然後告訴大家:「我寫的數個位上是6前面的數,十位上的數比個位上的數少1,猜猜我寫的數是幾?」這樣的游戲豐富多彩,使學生獲得了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方法:在動手動腦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利用數學學具進行操作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等,感知學習內容,動中促思,玩中長知,樂中成材,在有趣的實驗中牢牢記住所學內容。一年級下冊第27頁「圖形的拼組」中就有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活動開始時,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沿所標虛線折一折,或自己通過活動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從而了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做一個風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會了平面圖形的特徵,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紙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徵,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驚奇地發現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圓形拼組中,學生在各種操作、探索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受空間方位的含義及其相對性。激發了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方法: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課本就有意引進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一年級上冊中第13頁「誰摸得高,誰擺得高」,第113頁「用相同的時間,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一年級下冊中第26頁「奪紅旗」等游戲都適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當然,教師在組織比賽時,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如果比賽完就了事,那麼長才乾的就只是少數學生,大多數學生仍得不到提高,易產生自卑感。

我們也可以利用學具來幫助學習。學具袋中的小卡片、小棒棒等都可以在學知識的同時為我們的課堂增添趣味。在一年級下冊配套的學具袋中有一副撲克牌。為了發揮這副撲克牌的最大作用,讓這副撲克牌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我採用四人小組合作形式,兩人比賽,一人做裁判,一人記錄。比賽的學生每人抽兩張或三張牌做加、減法或連加、連減,看看誰的資料大。學完「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後做抽牌比大小游戲,我們常常活動一節課,課中,學生不知道做了多少口算題,練了多少比大小,這比讓他們單純做題有趣也有效得多。

總之,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教學資源,只要教師把真誠的愛獻給學生,把全部精力和熱情傾注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合理安排課堂教學,一定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把學習的樂趣還給天真活潑的學生」,這是課程改革的信念,也是教師所要追尋的目標。

⑼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素養1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聽起來好像很深奧、很生疏,其實它時時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商場打折信息、家庭投資理財問題等。
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包括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數學應用意識五種數學意識,數學思維、數學理解、數學交流、解決問題四種數學能力以及數學價值觀的發展。
下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和大家談談我對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膚淺認識:。
一、用數學的視角去認識世界——數學意識的培養。
什麼是「數學意識」呢?舉一個例子,假如學生會計算「48÷4」,說明學生具有除法的知識與技能。學生會解「有48個蘋果,平均每人分4個蘋果,可以分給多少人?」,說明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都不能說明學生具有數學意識。而在體育課上,48位學生在跳長繩,教師共准備了4根長繩,由此學生能想到「48÷4」這個算式,這就說明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意識了。
(一) 理解數的意義與數的聯系,培養數感。
培養小學生的「數感」是低學段教學的重點。其實學生入學前就已經知道了不少數,但那隻是他們憑生活經驗認識的數,對數他們只是有一種非常「膚淺」的表層認識,我們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成人看起來非常抽象的數,在孩子的腦子中逐漸豐富起來,富有「數的內涵」。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初步認識和數位「個位」、「十位」 和 計數單位「一」、「十」;理解同一數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數值。一上課我通過猜數游戲引出「11」這個數,然後要求學生把11根小棒擺在桌面上,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當學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兩部分後,接著讓他們把10根捆在一起。這時告訴大家,和同學們一樣,數也有自己的位置,並出示數位筒,認識個位和十位。1根小棒表示1個一應放在個位筒里,1捆小棒表示1個十應放在十位筒里。另外,學生通過1個十和10個一的相互轉化過程,體會 「數位」「計數單位」概念的實際意義,建立「數位」和「計數單位」的概念。同時,「數位筒」的教學又在不知不覺中對後面「份」的概念的教學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從份的概念來分析,把這「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把10根小棒看成1份。學完後我問學生當你看到20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說:「我穿20號的鞋子。20十位上是2,個位上是0。我有20支新鉛筆。20比11大多了。」如果我們不給孩子說的自由,大概就沒機會知道孩子心中的數有如此豐富的內涵了。
(二)經歷符號化過程,培養符號意識。
學生在生活中能接觸到很多像停車標志、奧運五環標志等用符號表示的情境,所以有一定的符號經驗。我在教學「用數對確定位置」時,先通過呈現學生熟悉的教室里的座位這一具體場景,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描述物體位置的經驗;通過交流,學生產生用一致的方式來表示位置的需求。然後把具體的場景圖逐步抽象成圓圈圖、網路圖這種平面圖,並讓經歷用數對表示位置的過程。這樣學生就經歷了「具體事物——個性化地符號表示——學會數學化表示」的學習過程,體會到引入符號的必要性以及數學符號的簡潔與實用,培養了學生的符號意識,發展空間觀念。
(三)實踐操作與數學思考相結合,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找准發展空間觀念的支點。在學習 「方向與位置」時,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利用學生已有的「太陽從東方升起」的生活經驗,先確定東方,再來認識其他三個方向。這樣就把教學視野拓展到了生活空間,利用生活原型來有效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四)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培養統計觀念
統計觀念的培養僅靠訓練是難以形成的,必須讓學生去親身體驗。如,上學期學校舉辦「陽光女孩節」,我班就開展了一次「應多買些什麼顏色的氣球」的調查。學生經歷了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通過交流,作出決策的統計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以及統計的作用。
現代公共媒體已經大量使用統計圖來表示信息,能看懂生活中常見的統計圖表是現代公民重要的數學素養。因此,進行統計教學時,應將學習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讀懂統計圖表、會分析圖表中的數據並進行必要的推理上,而不是放在製作統計圖表上。如,一位同學調查了自己班上的5位男同學,其中有4位同學喜歡打籃球,便得出結論他班80%的同學喜歡打籃球。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對數據來源、數據處理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結論進行合理的質疑,使學生對統計數據有較全面、正確的認識。
(五)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不好意思的問我:在超市買東西時,你好不好看同一產品不同的包裝的價格,然後比較一下哪個便宜再買?其實,我們學知識為了什麼?不就是用嗎?學了不讓它為我們的生活服務,我們學它干什麼。比如,同樣是光明純鮮牛奶:大包裝1000ml,8元/桶;小包裝220ml,2元/盒。通過計算1000÷8=1250(ml/元)220÷2=110(ml/元)可以知道,同樣1元錢,可以多喝15 ml牛奶,如果家庭人口比較多,當然選擇大包裝合算。什麼是數學應用意識呢?數學應用意識是應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的心理傾向,主動嘗試用數學知識、方法、策略、思想去思考和解決遇到的現實問題。看來我這位朋友就有很好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這些數學問題,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以及數學的應用價值,養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二、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 數形結合,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數是形的抽象,形是數的表現。「數形結合」能幫助學生生成正確的數學表象,促進學生的數學理解。
如:「千克與克」的認識屬於概念教學,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有一定困難。在學習千克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找1千克的環節。我讓學生一隻手掂著1千克重的洗衣粉,另一隻手掂一掂袋子里的東西,估一估哪袋東西也重1千克。人對物體質量的直觀感知,除了掂一掂然後估一估之外,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是根據具體實物的數量來進行簡單推斷。因此,在評價學生「克與千克」知識掌握程度時,經常要考查學生「5個蘋果約重()千克」、「1箱蘋果重10()」。我們大人根據一般的生活經驗,都能做出簡單的估計。但剛上三年級的小學生,生活經驗比較少,或者平時經歷了但沒有留心,臨到做題時只能瞎猜。而且同樣質量的物體,每個物體的大小不同,物體的數量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踐活動,喚醒學生的經驗,提醒他們注意積累對質量的體驗。比如,學生掂、稱出1千克蘋果、麵粉等後,讓學生數一數、看一看,就能發現4~6個蘋果約重1千克,2瓶礦泉水約重1千克,1千克黃豆(約4000粒)有幾捧。讓學生將抽象的1千克數學概念與具體事物的數量、體積聯系起來,能幫助學生有效建立1千克的質量概念,化抽象的概念為可以看得見的數學事實。
圖形語言是形象思維的主要載體,運用「數形結合」辦法解決問題就是把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結合起來進行思維。例如,小朋友排隊,小雨從前往後數,他自己是第8個。又從後往前數,他是第5個。這隊共有多少個小朋友?一部分學生一時難以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畫示意圖解決,用圖表示為:前○○○○○○○△○○○○後,得到:7+1+4=12(人)或8+4=12(人),化抽象為直觀,使問題的數量關系更容易理解,找到簡捷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把握整體,突破常規,培養直覺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說:「真正可貴的思維是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人腦對事物、問題、現象的某種直接的領悟和洞察的一種思維形式。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的能力。如小明今年8歲,他媽媽今年36歲,再過6年,媽媽比小明大幾歲?按一般的思維方式,此題列式是「(36+6)-(8+6)」,但具有良好的直覺思維的學生就會簡化信息與問題間的距離,直接列式為「36-8」.其次,要選擇合適的問題和形式,訓練學生的直覺思維。如問題1:計算(1+3+5+…+2007)-(2+4+6+…+2006),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數據特點,從而產生直覺預見,去掉括弧,將算式重組為1+(3-2)+(5-4)+…+(2007-2006)=1004。問題2:下面時間中,與你的年齡最接近的是()。a.600時 b 600日 c 600周 d 600月 本題是一道選擇題,只要求從四個選項中挑選一個合理的答案,省略了解題過程,允許學生運用合理的猜想,有利於直覺思維的發展。
三、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一)讓運用策略成為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
生活中的問題形式多樣、變化多端,我們不可能把所有問題讓學生一一嘗試解決。因此,「解決問題」的學習價值在於使學生積淀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常用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應把畫圖、列表、猜想與驗證、動手操作等作為常用策略在教學中加以指導。
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用「圖」解決或找到思路。「畫圖」包括畫線段圖、示意圖等。線段圖是一種常見的圖式表徵的形式,在一年級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時,我就引導學生用線段圖來揭示數量關系,使問題變的直觀易解。
畫示意圖是指用圖來模擬具體情境或事物運動變化的過程,如這樣一個問題:小船最初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再從北岸駛回南岸,不斷往返。小船擺渡21次後,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麼?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畫出了示意圖。通過觀察得出結論:擺渡奇數次後,船在北岸;擺渡偶數次後,船在南岸。因為21是奇數,所以船在北岸。畫圖直觀、明了,學生容易找到解題思路。
另外,在指導學生掌握和運用這些方法和策略的同時,還應結合適當的材料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如剛才提到的化歸思想,數學問題解決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化歸:把未知的問題化歸為已知的問題,把非典型的問題化歸為典型的問題,把非常規的問題化歸為常規問題。還有函數思想、集合思想等。
(二)有效實現解決問題過程的兩次轉化
1.注重「問題表徵」方法與策略的指導,促進「問題情境」向「數學問題」的轉化
比如看到「一共」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減法;而使用問題模型策略的學生是對每個信息都進行表徵,理解各信息之間的關系,再進行情境模型建構。如這樣一個問題:學校體育室共有30個籃球,四(1)班借了20個籃球,又還回來8個,四(1)班還有幾個籃球沒有還?如果學生認為「 共有30個籃球,借走20個,算式是『30-20』,又還回來8個,所以算式是『30-20+8』」這說明他使用的是直接轉換策略;如果學生認為「借走20個,又還回來8個,所以沒有還的籃球數是『20-8』,30在這個問題中是多餘信息」,這個學生使用的就是問題模型策略。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指導,提高學生運用「問題模型策略」表徵問題的能力。
2.注重數量關系分析的指導,促進從「數學問題」到「用數學方法解決」的轉化
解決問題時,分析數量關系是從「數學問題」到「用數學方法解決」的「橋梁」。數量關系的建構要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除了「速度、時間、路程」和「單價、數量、總價」等常見的數學模型有必要進行概括外,其他的數量關系就沒有必要作統一要求了。對於比較復雜的數量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畫圖、列表等表徵方式進行分析。下面來看一個教學片斷:「解決角上重復計數問題」:在一個正方形的每條邊上放6個棋子,最少要用多少個棋子?教師鼓勵學生用畫圖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想法。結果出現了:生1:6×2+(6-2)×2=20(個),我先算兩條邊的棋子數要12個,另外兩條邊只要增加4個就可以了。生2:角上4個棋子各重復了一次,我每條邊上只算一個,所以是5×4=20(個)。生3:角上的棋子重復了一次,所以是6×4-4=20(個)。生4:角上的棋子可以先不算,所以是4×4+4=20(個)。反饋交流後,再呈現第二個問題:在一個正方形的每條邊上擺100個棋子,最少要多少個呢?讓學生先把圖畫在腦子里,嘗試列式計算,最後畫圖驗證。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法進行思考,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並把數學計算方法、圖形、數學語言說明相結合,促進了學生對方法的理解,提高了使用畫圖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化的,我們要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問題來選擇恰當的方法和策略,並將解決問題的策略內化為個人的數學素養,成為思考問題的一種習慣。
其實別以為小學數學知識簡單,如果沒有數學基礎理論知識和高等數學的視野,是做不好這份看似簡單的工作的。期待在以後的工作中和大家共同學習,在小兒科的小學數學上,做出大學問!

閱讀全文

與如何培養孩子數學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