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是不是數學好,邏輯思維就好。給我解釋一下邏輯思維是哪方面好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採用科學的邏輯方法,准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它與形象思維能力截然不同.
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學好其他學科,處理日常生活問題所必須的能力。數學是用數量關系(包括空間形式)反映客觀世界的一門學科,邏輯性很強、很嚴密。
但是比數學高一層,理論說數學是聯系邏輯思維的
❷ 初中數學如何開展深度教學
初中數學如何開展深度教學?在實施素質 教育 的過程中,教學數學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並且主觀念能力的培養以及數學內容本身出發,都發揮其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初中數學如何開展深度教學,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初中數學如何開展深度教學
明確目的,更新教育觀念。
新陳代謝是宇宙的普遍法則,凡屬重大的改革無不以觀念的更新為先導。教育改革如此,特別是數學教育,只有目的明確,才能搞好教育改革。初中數學教學目的主要有下面幾點:(1)抓好雙基;(2)培養能力;(3)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要廢除那種把數學教育看做應試教學,搞題海戰術,搞壓寶式數學,只注重 方法 的傳授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的做法。數學教學目的是發掘造就人才,提高公民素質。 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面對迅猛激變充滿競爭的多極世界,人們逐漸認識到,人的素質是綜合國力的核心,要想提高全民素質,必須加強義務教育而數學教育。
義務教育的組成部分。數學本身具有很高 文化 價值和巨大魅力,它不僅能使人腦開闊,思維嚴謹,思維敏捷,更具有培養人的思想品質、提高公民素質的功能。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只有把握這門藝術,才能發揮數學發掘造就,健全,和諧現代化人格的教化功能,而傳統的應試教育的特點主要是:以傳授知識為主體,以應付考試為動力,重書面文化,重拔尖升學,以分數定高低,而忽視了數學思想的教育,忽視了能力培養,以致形成高低分的現象。而素質教育主要是面向大多數,以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為目標,充分發揮數學自身的魅力及教化功能,著重培養人的發展創造力。素質教學當然也不排斥傳授知識,不排斥拔尖升學考試,而是更加註重知識,注重教學思想和意識,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素質教育是改革的必然,是培養現代話人才的必由之路,素質教育必將代替應試教育。
寓教於樂,創趣樂學
數學教學不僅要傳授數學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培養上述各種能力,現代數學理論認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首要條件不是考試,而是對課程的真正興趣;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貯存和應用過程,更重要的是思維的訓練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是一個活動過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一個積極創造的狀態,學生首先要參加這個活動,感覺到創造的需要。他才有可能進行再創造,而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提供自由廣闊的天地,並且引導獲得知識技能的途徑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學生學習的成功靠動機的激發,而對數學學習的成功心理體驗體驗,又能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因此,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全體學生都擺入「學習主人」的位置上。教學過程中隨著知識的步步升入,問題練習的設計要有深度,啟發引導要研究目的性、層次性和針對性,有目的的為學生創造一些愉快的能充分展示潛在能力的情境,讓人人都有成功的機會,人人都有機會享受到學習的與快感,從而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促使學生愛學數學。
2數學教學興趣培養
寓新於舊,穩定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內存聯系緊密,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容易給小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困難。如果學生遇到困難,又無法克服,學習興趣就會下降,嚴重的還會導致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沒有興趣。因此,教學時必須採取 措施 ,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盡量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才能穩定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寓新知識於舊知識之中,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便能起到突出重點,化難為易的效果,以此穩定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分數除法的運演算法則時,先從整數除法導入。①如12÷3由學生說出算式的意義,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②可用線段圖表示(圖略) 再如,教學倒數的意義時,出示下列算式:1/4×4,3/5×5/3,6×1/6,4/9×9/4,讓學生進行口算,引導學生發現其共同特徵(都是兩個數相乘,乘積都是1),從而得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運用這樣的 教學方法 不僅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深刻,培養了探究精神,而且突出了重點,也分散了難點,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自然也穩定了學習興趣。
設置懸念,激發學習興趣
好奇是小學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徵,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善於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教學乘法估算時,可通過這樣一個 故事 引入新課:山羊大伯開了個自行車店,生意很不錯,准備向外招聘一名進貨員。小熊和小猴都來報名。山羊大伯要他們每人去購進7輛自行車,每輛的價錢是298元,看誰辦得最快。小熊趕緊拿起筆算共需要從山羊大伯那裡領取多少錢去進貨。而小猴靈機一動,馬上向山羊大伯預支了2100元錢就去進貨。一會兒而小猴的車已購來了,並交上了發票和找回的14元錢。而小熊才忙著從山羊大伯那裡領取他算好所需要的2086元錢去買單車。最後山羊大伯錄用了辦事又對又快的小猴,小猴用什麼辦法做得又對又快呢?
再如,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時,可讓學生隨便說出一個數,教師馬上判斷出能被幾整除或不能整除。這樣,學生的好奇心油然而生,激起了學生探個究竟的心理願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知,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3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問題的步步轉化必須以定理、性質、法則、公式、規律等為指導,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這些結論的探索、發現、推導的過程,不斷在數學思想方法指導下,弄清每個結論的因果關系,然後歸納得出結論。用「不變」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不斷「變換」的數學命題,加快和優化問題解決的過程,達到會一題而明一路,通一類的效果。
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是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的結果。而飛躍的實現要經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的邏輯加工,需依據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因而概念教學應當完整地體現這一過程,引導學生揭示隱藏於概念之中的思維內核。例如,高一新教材,數學第一冊(上)第二章有關函數的單調性的知識,是數形結合思想滲透教學的最好材料,教學中要充分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函數f(x)在區間A上是增函數或減函數可直觀地用圖像來表示。通過圖像的直觀性,可使學生深刻理解函數的單調性,也使學生對增函數、減函數的定義有更加明確的認識。
在小結復習的教學過程中,揭示、提煉、概括數學思想方法。在應試教育下的數學小結和復習課,常常是陷入無邊的題海,使得師生在枯燥的題海中進行著過量而機械的習題訓練,其結果是師生都筋疲力盡,茫然四顧,收獲甚少。如何提高小結、復習課的效果呢?由於同一內容可蘊含幾種不同的數學思想方法,而同一數學思想方法又常常分布在許多不同的基礎知識之中,因此在小結、復習過程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結合數學基礎知識,揭示、提煉、概括數學思想方法,以進行強化刺激,讓學生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既可避免單純追求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欲速則不達的問題,又明快地促使學生認識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4優化數學思維教學
培養創造人格和個性,發展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它既是發明創造的先導,也是百思解之後突然誕生的碩果。阿基米德定律的發現,元素周期表的再現,就是自由聯想或思維活動。在有關問題的意識邊緣持續活動,腦功能達到了最佳狀態,舊神經聯系突然溝通形成新聯系的表現。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老師應當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支發展直覺思維。首先讓學生認真掌握每一門學科的基本知識、概念、原理和體系,這是發展直覺思維的根本。其次要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勇於探究,多讓學生獲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 經驗 。再者要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推測或猜想,培養良好的直覺。猜想後要盡量引導學生作出證明。
如:學完了平面圖形面積計算,要求學生歸納出所有小學學過的平面圖形都能用的面積公式,於是學生提出各種猜想,我讓學生分組進行驗證,學生經過驗證,可以用梯形面積公式。這樣學生對已學知識得以鞏固熟練,又利用已學知識將猜想得到了證明,提高了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當學生猜想錯了或不完全對時,老師要加以引導,將這些不成熟的想法,再經過反復思考、改進、完善後可能會很有意義。但絕不能諷刺、挖苦來挫傷學生直覺思維的積極性。要充分利用學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敢於打破砂鍋問到底,敢於向權威挑戰。如對所學數學教材編排提出自己的建議,自己的設想。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經常運用直覺思維的方法提出多種不帶結論的設想,就會對學生起示範或潛移默化作用。
激發動機,發展創造想像
創造想像是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是根據預定的目的,通過對已有的表象進行選擇。加工、改組,而產生可以作為創造性活動「藍圖」的新形象的過程。創造想像需要原材料,要讓學生擴大知識、范圍,增加表象儲備。老師不斷提高創造新事物,解決新問題的要求,激發學生創造活動的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一定情景,讓學生積極思維,並能長期保持。只有長期艱苦勞動之後,才會出現靈感。列賓說:「靈感是對艱苦勞動的獎賞。」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需要創造想像,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老師創造性地教,學生創造性地學。
如出示「一個數被6、8、9除都餘1,這個數最小是幾?」學生很快能得出是73,於是再出示:「一個大於10的數,被6除餘4,被8除餘2,被9除餘1,這個數最小是幾?」學生一時無從下手,老師及時引導兩道題比較、思考,如果把第2題的余數也變成相同便可得出,於是有同學發現都少商1,余數都是10,便得出是82。這樣讓學生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展開聯想和比較,大大提高了創造 想像力 。
相關 文章 :
1. 初中數學高效教學方法的總結
2.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與策略有哪些?
3. 初中數學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4.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5. 初中數學常用教學方法是什麼
❸ 學數學的意義在於什麼實際應用在什麼方面
數學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廣泛的應用性。數學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是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之一。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這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循環小數概念時,我先給學生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說:從前,山上有座廟……」通過實例讓學生初步感知「不斷重復」,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雲→水」的循環引出「循環」的概念,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2.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和法則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因此概念法則的教學也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並引導學生從直觀入手從而抽象出來,逐步加深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時,學生對於「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裡舉行了一次口算比賽和跳繩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系兩次比賽活動,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這樣的「生活教學」例子,通過生活經驗驗證了抽象的運算,而具體的經驗更提煉上升為理論(簡便運算的方法),學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記。
讓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有必要的,從而激發其學好數學的願望。
讓數學知識回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後,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了利息後,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餘的錢怎樣存最合算?並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和利息稅。
2.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3.加強操作,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的能力。
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於實踐。
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系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實際運用。
學習了平均數問題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從而不斷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這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循環小數概念時,我先給學生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說:從前,山上有座廟……」通過實例讓學生初步感知「不斷重復」,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雲→水」的循環引出「循環」的概念,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2.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和法則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因此概念法則的教學也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並引導學生從直觀入手從而抽象出來,逐步加深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時,學生對於「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裡舉行了一次口算比賽和跳繩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系兩次比賽活動,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這樣的「生活教學」例子,通過生活經驗驗證了抽象的運算,而具體的經驗更提煉上升為理論(簡便運算的方法),學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記。
讓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有必要的,從而激發其學好數學的願望。
讓數學知識回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後,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了利息後,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餘的錢怎樣存最合算?並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和利息稅。
2.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3.加強操作,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的能力。
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於實踐。
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系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實際運用。
學習了平均數問題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從而不斷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