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雞兔同籠問題是什麼意思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算書《孫子算經》中著名的數學問題,
其內容是:「今有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
《孫子算經》用算術方法來解:
腳數的1/2減頭數,即94/2-35=12為兔數;頭數減兔數即35-12=23為雞數。現常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Ⅱ 「雞兔同籠」是什麼意思
「雞兔同籠」[jī tù tóng lóng ]:是一種數學題目,是中國古代著名典型趣題之一,記載於《孫子算經》之中。
雞兔同籠問題,是小學奧數的常見題型。許多小學算術應用題都可以轉化成這類問題,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設法"來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學會它的解法和思路。通常是假設法比較簡單易懂一點。
Ⅲ 「雞兔同籠」問題怎樣解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 ,《孫子算經》中就記雞兔同籠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和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問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公式說明
折疊 公式1
(兔的腳數×總只數-總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雞的只數
總只數-雞的只數=兔的只數
折疊 公式2
(總腳數-雞的腳數×總只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兔的只數
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
折疊 公式3
總腳數÷2—總頭數=兔的只數
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
折疊 公式4
兔總只數=(雞兔總腳數-2×雞兔總只數)÷2雞的只數=雞兔
總只數-兔總只數
折疊 公式5
(頭數x4-實際腳數)÷2=雞
折疊 公式6
4×+2(總數-x)=總腳數(x=兔,總數-x=雞數,用於方程)
Ⅳ 雞兔同籠解法是什麼
公式一:(兔的腳數×總只數-總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雞的只數;總只數-雞的只數=兔的只數。
公式二:(總腳數-雞的腳數×總只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兔的只數;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
公式三:總腳數÷雞的腳數-總頭數=兔的只數;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
公式四:兔腳數*X +雞腳數(總數-X)=總腳數(X =兔,總數-X =雞數。也就是雞兔同籠一元方程的標准形式)。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著名典型趣題之一,記載於《孫子算經》之中。
雞兔同籠的歷史: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問籠中各有多少只雞和兔?
這一問題的本質是一種二元方程。如果教學方法得當,可以讓小學生初步地理解未知數和方程等概念,並鍛煉從應用問題中抽象出數的能力。一般在小學四到六年級時,配合一元一次方程等內容教授。
同一本書中還有一道變題:今有獸,六首四足;禽,四首二足,上有七十六首,下有四十六足。問:禽、獸各幾何?答曰:八獸、七禽。
Ⅳ 怎樣巧解雞兔同籠問題
解題方法:假設法 ,方程法, 抬腿法。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問籠中各有多少只雞和兔?
假如讓雞抬起一隻腳,兔子抬起2隻腳,還有94÷2=47(只)腳。籠子里的兔就比雞的腳數多1,這時,腳與頭的總數之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數。
假如雞與兔子都抬起兩只腳,還剩下94-35×2=24隻腳 , 這時雞是屁股坐在地上,地上只有兔子的腳,而且每隻兔子有兩只腳在地上,所以有24÷2=12隻兔子,就有35-12=23隻雞。
可以先讓兔子都抬起2隻腳,那麼就有35×2=70隻腳,腳數和原來差94-70=24隻腳,這些都是每隻兔子抬起2隻腳,一共抬起24隻腳,用24÷2得到兔子有12隻,用35-12得到雞有23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