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概念建構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數學概念建構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24 16:38:42

『壹』 概念教學的方法

概念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注重概念的來源和形成

數學概念不是簡單的由數字推導出的結論,其本質是人類對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概括反映,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真理。概念的形成過程是通過對系列感性材料進行認識、分析、抽象和概括後得出的。認識任何事物都必須先弄清其來龍去脈,數學概念也同樣如此,有了這一前提,既消除了學生對於數學概念抽象、死板的印象,又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的數學概念教學中,一般採取「概念加例題」的方式,不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注重概念的來源和形成過程,能夠從本質上完整地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對理解概念具備思想基礎,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

二、注重概念的變式練習

真正掌握概念必須學會各種變式練習,變式練習既是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關鍵途徑,也是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方法。變式訓練,就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概念、性質、定理、公式,以及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變化,使其條件或形式發生變化,而本質特徵不變。

三、注重結合生活實例

概念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卻以理性認識的抽象符號和語言表現出來。根據心理學研究,學生更容易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比如,你描述了若干「圓」的特徵,都不如直接拿一個實物來講解一下容易理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從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入手,更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質特徵。

四、掌握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概念認知結構,培養學生從概念的聯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本文介紹的數學概念教學的方法僅供參考,總的來講,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參與進來,全方位開發創新思維,就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方法

2數學概念的主要特徵
1)數學概念的組成 數學概念通常由概念的名稱、定義、例子、屬性和符號組成。如等邊三角形這個概念,概念的名稱是「等邊三角形」(符號是「等邊△」),數學概念具有抽象與具體的雙重性。 數學概念代表的是一類對象而不是個別事物,它在一定范圍內具有普遍意義。如「等邊三角形」這個概念代表的是各種顏色、大小抽象的等邊三角形,而任何具體顏色、大小的等邊三角形都只是它的正面例子。數學概念是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成分,就整個一個數學系統而言,概念是個實實在在的東西,這是數學概念具體性的一面。

2)數學概念的概括性強,如「等邊三角形」就是對千千萬萬個具體的等邊三角形的高度概括的認識。

3)數學概念的名稱往往用特定的數學符號表示,如「等腰△」、「y=sinx」這些符號表示,使數學概念具有形式和簡明的特點。

4)數學概念具有系統性。每一數學分支的概念由原名出發,經過不斷抽象定義,逐步形成一個嚴密的概念系統。就某一具體知識而言,相關的概念也組成一個系統。例如,與三角形這一知識相關的概念,邊、角、高、中線………組成一個關於三角形概念的系統。

3數學概念教學方法
一、注重利用生活實例引入概念

概念屬於理性認識,它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從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人手,比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質和特徵。

二、注重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透徹清晰的理解,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

三、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

許多數學概念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講清它們的來源,既會讓學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於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一般說來,概念的形成過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對一些感性材料的認識、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動過程變為簡單的「條文加例題」,就不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可以完整地、本質地、內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對理解概念具備思想基礎,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

四、注重通過比較鞏固對概念的理解

鞏固是概念教學的重要環節。心理學原理認為:概念一旦獲得,如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鞏固概念,首先應在初步形成概念後,引導學生正確復述。這里絕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在復述過程中把握概念的重點、要點、本質特徵,同時,應注重應用概念的變式練習。恰當運用變式,能使思維不受消極定勢的束縛,實現思維方向的靈活轉換,使思維呈發散狀態。

4數學概念有效方式
一、重視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拓展聯想空間

新概念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具有良好的認知結構和豐厚的知識積累,必須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和生活經驗。有些教師認為學生已具備了相關知識的儲備,沒有必要進行復習,結果出現學生對新概念茫然混沌、理解碎裂的狀況。在案例教學中,三角函數也是反映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為突出函數的本質,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復習已學過的函數,再順勢揭題。

三、經歷數學概念思維過程,體驗成長快樂 。數學概念的教學就應該成為思維的體操,積極展示思維的發生、發展,從具體到抽象,讓概念在條理中、在生動活潑的思維歷練中自然生成。課例中,通過問題的設計和不斷的探究,讓學生體會到在直角三角形中:銳角固定,則這個角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值固定。自然得出:銳角變化,則這個角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值隨之變化。正切概念來之自然、呼之欲出。

二、再現數學概念現實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龐加萊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教室里,先生對學生說「圓周是一定點到同一平面上等距離點的軌跡」,可學生聽後面面相覷,誰也不明白圓周是什麼,於是先生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學生們立即歡呼起來「啊,圓周就是圓圈啊,明白了」,這一故事告訴我們進行概念教學時,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滿腹狐疑中覺得有必要學習這個概念。

四、理解數學概念內涵外延,構建問題模式 。多角度、多變式、循序漸進的安排概念問題的訓練是概念固化的關鍵,這個環節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解題能力的提高。案例中,既回歸生活(坡面),又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例題設計,強化了對正切概念的本質認識,為下課時正弦、餘弦概念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貳』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是什麼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一般應分兩個層次:
第一是理解與形成概念。此階段的關鍵是根據所教學的概念的具體特點,採用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正在學的概念描述的是什麼。例如,在教學周長、邊長、棱長、長方體、圓錐體……等概念時,可採用對實物的直觀觀察來理解概念;在教學正比例、反比例等概念時則需要引導學生觀察大量的數據來使學生理解。
第二是掌握概念。此階段的目的是要通過一定量的階梯練習題,讓學生在應用概念中掌握概念。關鍵是要設計的練習題既要注意梯度(由易到難),又要有一定的量,還要有形式的變化。

『叄』 如何進行高中數學概念教學

1.在引入新概念時,把相關的舊概念聯系起來,確立信任學生的觀念,大膽放手讓學生把某種情境用數學方法加以表徵;在形成概念時,留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自主地建構新概念.在辨識概念時,鼓勵學生質疑.從學生的角度看,學貴有疑是學習進步的標志,也是創新的開始.
2.在學習數學定理、公式、方法時,離不開對命題的證明,應當改變傳統的分為「展示定理、推證定理、應用定理」簡單三步的模式,而結合實際情況,在證明命題前為學生創設認知沖突的疑惑情境.經過一段訓練後,學生便能清楚什麼是數學證明,什麼不是.並且知道數學證明的價值及其局限性.
3.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往往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
4.教師可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可能的話,教學可以自編電腦課件,藉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餘弦曲線的圖形、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我想要做到上述幾個方面,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的「傳授——接受」的教學模式,要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同時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問題,提倡課堂師生的交流和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因為交流可令學生積極投入和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交流,不斷進行教學信息的交換、反饋、反思,可修正思維策略,概括和總結數學思想方法.在交流中,作為老師耐心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並從中捕捉有價值的問題,展開課堂討論,並適時作出恰當的評價,使班集體成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共同分享學習的成果.

『肆』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實踐策略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實踐策略 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概念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或結構關系的特徵的概括,是對一類數學對象的本質屬性的反映。掌握正確的數學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石,是培養數學能力的前提,是解答數學實際問題的重要條件。
數學概念一般都比較抽象,這與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構成了一大矛盾。傳統的概念教學在方式上以「告訴」為主讓學生「接受」新概念,置學生於被動地位,使其思維呈依賴性。這不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在實際教學中,我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對概念掌握的特點,進行了有選擇的嘗試、探索,發現運用以下策略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效果頗好。
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現實情境,引入概念
概念是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里的反映,是人們在實踐中用科學方法從感覺到的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的。
概念引入是否得法直接關繫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形成。由於小學生抽象思維差,生活經驗少,如果教學中突兀、生硬地引入概念,學生大多會困惑、迷茫、難於接受繼而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投其所好,通過創設情境來引入概念,讓學生在故事、游戲、懸念等情境中慢慢進入思維軌道,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這樣進行:「同學們,我們平時所見的車輪都是什麼樣的?」學生會肯定地回答:「都是圓形的。」「方的行不行?」「那怎麼行,方的.怎麼滾動啊?」「這樣的行嗎?」教師隨手在黑板上畫一橢圓形問。「也不行,顛得厲害。」教師再問:「為什麼圓的就行了呢?」當學生積極思考時,教師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同時板書:圓的認識。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課伊始,趣已生,短短幾句話,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調動起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動力,激起學生學習的情感,把學習的主動權留給了學生,使學生一上課就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用情境引入概念時也要注意從實際生活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要注意感知材料的典型性,所呈現的材料必須盡量突出概念的本質屬性,盡量排除非本質屬性的干擾。
二、加強實踐探究,建構概念
數學新課程目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於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現代心理學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託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
數學概念的抽象性決定了學生要想獲得正確的概念必須有一個主動、復雜的思維過程。教師並不能把現成的概念原封不動地、簡單地「灌」或「塞」給學生,不能只重結論的記憶而忽視對概念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探究與發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參與結論獲得的過程。 三、藉助生活經驗,理解概念
為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含義,我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知識水平出發,為他們提供較多的具體事例,使他們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然後抽象出一般概念。
如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可以讓學生想想,在實際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暢所欲言,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氣氛熱烈。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問題:自行車的三角架,支撐房頂的梁架,電線桿上的三角架等,它們為什麼都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邊形的呢?剛才還熱鬧非凡的教室頓時安靜下來,大部分學生都托腮冥想,陷入了思考。有一學生站起來打破了教室的寧靜:「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不容易變形。」「三角形真的比四邊形更穩定嗎?」「用什麼辦法可以證明?」操作實驗,這時學生的思維又活躍起來,紛紛藉助學具進行對比實驗,進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這樣,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他們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實際中的事物或事例,從中獲得了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
四、聯系實際運用,拓展概念
學生對新學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多次重復。教學中,除了要重視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獲得外,還要加強數學概念的應用,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比較教本應用練習枯燥、重復的通病,組織情境練習既能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概念、鞏固知識,又能使學生愉快地學習,在實踐中主動體驗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總之,小學數學概念是建立在學生主體活動的復雜過程中的。課程改革,新課程,新教材,關鍵是落實新理念。教學行為的差異,歸根結底是教學理念的差異,要真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調整好自己的角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為己任,樹立為學生多方面主動發展服務的教學立足點,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生活中的問題出發,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索、發現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經歷學習的過程。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

『伍』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

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內容,概念教學能提高學生的推理分析、概括與歸納等思維能力。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小學數學課堂概念教學的策略

小學數學概念課堂

一、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以來,概念課的教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老師們大多能通過對大量事物、生活現象的感知、分析,操作、實驗,進而歸納並抽象出概念。但毋庸置疑,數學概念教學還是比較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忽視概念間的相互聯系,忽視概念的靈活應用,具體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教師心中沒有一個宏觀的“概念”,即不能將整個小學數學概念體系串聯起來。往往習慣於把各個概念分開講述,孤立地進行概念教學。盡管這也是課時設置的需要,教學進度的需要,但如果不能引導學生將概念串聯起來,學生掌握的各種數學概念就顯得零零碎碎,這不僅給概念的記憶增加了難度,更加重了學生理解和應用概念的困難。

第二,概念教學脫離現實情境。學生往往把概念強記下來,然後通過大量的強化練習來鞏固概念。這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有著很大的消極影響,由於學生並沒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義,一旦遇到實際應用時就感到一片茫然。

第三,數學概念的形成沒有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數學概念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建構與加深的過程。引導學生准確地理解概念,明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正確表述概念,這是概念教學應該達到的目標。而部分教師課堂教學中對概念的抽象、歸納過於倉促,學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感知,教師即已迫不及待地做出歸納總結。

二、小學數學概念課的基本環節

概念課的教學基本環節大致分為:概念的初步感知——概念的理解——概念的類比——概念系統的建構。

(一)概念的初步感知

數學概念是抽象的、嚴謹的、系統的,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則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的、直觀的感性知識。因此,我們在教學之始應該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搭建起聯系的橋梁,提供豐富、典型、有趣的材料,充實學生的感性認識。概念引入的途徑是多樣的,可以通過直觀引入、計算引入,也可以從情境設疑引入、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知識基礎引入、新舊聯系引入。

(二)概念的理解

小學生建立數學概念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於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處於由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為主。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累積、漸進的過程,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經過直觀感知→建立表象→揭示本質屬性三個階段,直觀感知和建立表象是建立概念的向導,概念本質屬性的揭示是概念教學的關鍵。

(三)概念的類比

小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一般多次循環往復。當學生初步建立概念後還需運用多種方法,促進概念在學生認知結構中的保持,並通過不斷運用,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鞏固。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的概念,可以舉出實例進行類比、辨析。

(四)概念系統的建構

概念總是一個一個進行教學的,因此在小學生的頭腦中,概念常常是孤立的、互不聯系的,教學進行到一定程度時,要引導學生把學過的概念放在一起,尋找概念之間縱向或橫向的聯系,組成概念系統,使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為學生頭腦中的認識結構,以利於對知識的檢索、提取和應用,促進知識的遷移,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小學數學概念課教學的策略初探

(一)在具象與抽象的碰撞中建構概念

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搭建起聯系的橋梁,給學生提供豐富、典型而有趣的感知材料。將數學概念教學置於現實背景中,讓學生通過活動經歷、體驗數學與現實的聯系,用探究學習等方法引領學生獲得數學概念,這樣建立起來的概念才具有豐富的內涵。採用的方式有:1.讓學生結合動手操作與語言表達,說出每一個概念的意義;2.讓學生試著找概念的外在表現、不同形式(外延);3.數形結合,或是藉助轉換等進行相關的練習。

(二) 在類比與變式中深化概念本質

概念教學一般應遵循“從生活中來——抽象成數學模型——到生活中去”這樣一個過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初步學會應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在一個單元或是一組概念學完後,進行綜合應用。

例如,在教學有關圓的周長和面積概念之後,讓學生先做一道基本題,分析學生出現的問題,一起解決。再讓學生在原題的基礎上變一變,做一點變式練習。這樣的變式練習,給了學生一個轉換角度思考問題的空間,通過“外延”,加深理解概念的內涵。

(三)在思維導圖中構建概念體系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概念的建構需經多次反復,經歷“建構—解構—重構”的過程。在理解和練習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將相關的概念內涵與外延製作成思維導圖,也就是將知識形成網路圖,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

例如,有關圓的周長的概念,我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圍一圍、量一量,再試著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圓的周長”。比如有學生藉助一個圓形物體,邊摸邊說。同時,我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理解。也有學生說,任何一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還有學生說一個圓的半徑的二倍再乘圓周率就是它的周長了。有直接描述內涵的,也有藉助外延來刻畫的。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於是,讓學生回家講給家人聽,或是錄製成小視頻,發到班級的微信群里,分享給同學們聽。相關練習後,再將前後的知識點形成一個網狀。引導學生畫出思維導圖。

( 四 )在梳理與歸納中構建數學概念體系

教師想要給學生一棵“知識樹”,自己得擁有“一片森林”。教師要明白每一個數學概念在整個數學概念體系中的位置與重要性,如此,在引導學生歸納與構建數學知識體系時就能做到得心應手。

在給學生“一棵樹”之前,還得讓學生看到進入森林的道路,不至於讓學生進去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是被教師牽著走。為了給孩子們主動去探索這片森林的路,可以結合當前的教學引導學生做一些相關的小研究,並讓學生用數學周記表達自己的作品。

小學數學常用順口溜

一、20以內進位加法

看大數,分小數,湊整十,加零頭。

(掌握“湊十法”,提倡“遞推法”。)

二、20以內退位減法

20以內退位減,口算方法和簡單。

十位退一,個加補,又准又快寫得數。

三、加法意義,豎式計算

兩數合並用加法,加的結果叫做和。

數位對其從右起,逢十進一別忘記。

四、減法的意義豎式計算

從大去小用減法,減的結果叫做差。

數位對齊從右起,不夠減時前位拿。

五、兩位數乘法

兩位數乘法並不難,計算過程有三點:

乘數個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積末位是關鍵,要和十位來對端;

兩次乘積相加完,層層計算記心間

六、兩位數除法

除數兩位看兩位,兩位不夠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數要比除數小,

然後再除下一位,試商方法要靈活,

掌握“四捨五入”法,還有“同商比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數商九、八。(包括:同頭、高位少1)

七、混合運算

拿到式題認真看,先算乘除後加鹼。

遇到括弧要先算,運用規律要改變。

一些數據要記牢,技能技巧掌握好。

八、加、減法速算

加減法速算你莫愁,拿到算式看清楚,

接近整百湊整數,如下處理無謬誤。

加法不足減補數,超餘零頭加在後。

減法不足加補數,超餘零頭減在後。

九、多位數讀法

讀書方法很容易,首先四位一分級。

要從最高位讀起,幾千幾百幾十幾。

級的單位讀億萬,末尾有零都不讀

(級末尾0不讀,整個數末尾0不讀)

中間夾零讀一個,漢字表達沒參和。

注讀零的:

1、萬級個級首位有零

2、整個萬級是零

3、上級末尾下級首位都有0

4、每級中間有0

十、小數加減法

小數加減計算題,以點對准好對齊。

演算法如同算整數,算畢把點往下移。

十一、小數乘法

小數乘小數,法則同整數。

定積小數位,因數共同湊。

十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除數的小數點一劃,(去掉小數點)

被除數的小數點搬家,向右搬家搬幾位,

除數的小數位數決定它。

十三、質數歌

一位質數2、3、5和7,

兩位1、3、7、9前加1,

4後3,7前有9,7後1,

3、4、6後加7、1,

2、5、7、8後添9、3,

二十五個質數要記全。

十四、分數乘除法

分數乘法易學懂,分子分母分別乘。算式意義要搞清,上下能約更輕松。分數除法方法妙,原來除號變乘號。除數子母打顛倒,進行計算離不了。

十五、約分

約分、約分,相乘約凈,省時省力。從上往下,從左到右,弄清數據,一數不漏。遇到小數,去點為整,位數不夠,用“零”來補。

十六、互質數的判斷

分數比化簡,互質數兩端。觀察記五點:1和所有數;相鄰兩個數;兩質必互質。大數是質數,兩數定互質。小數是質數,大數不倍數。(是小數的)

十七、文字題

敘述形式有三種,讀法意義和名稱。解題方法要記清,縮句化簡一步算。標點詞語把句斷,分層布列莫遲延。列式方法有兩種,可用算式和方程。

十八、比較關系應用題

(一)相差關系

1、多多少,少多少,都是大減小。

2、已知條件說比多,比前用加比後減。

3、已知條件說比少,比前用減比後加。

(二)倍數關系

1、倍在問題里用除。

2、倍在已知條件里,求是前用乘,求是後用除。

(三)求比幾倍多(少)幾的數

根據倍數分乘數,根據多少分加減。

算除先加減,算乘後加減。

十九、找單位“1”

單位“1“藏得巧,根據分率把你找。

“其中“的前站得好,”是、占、比“後坐得妙;

“問答式“能找到,補充說明要搞好。

百分數常遇到,不帶“率“字有禮貌。

找出一對好朋友,然後確定乘除號。

找單位“1“的說明:

抓住含有不帶單位名稱的分數的“關鍵句“、“關鍵詞”,進行剖析,這樣就解決了不少學生對於分數應用題苦於不知“從何下手”進行分析數量關系。因此,使學生學會迅速找“關鍵句”、“關鍵詞語”進行剖析數量關系,不僅能有利於掌握解答分數應用題的一般規律,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先“找”後“析”是六年級學生普遍的學習規律,切記引導學生認真有序地進行分析。

分數應用題1、找 2、明 3、定 4、對應的解題思路。

二十、正反比例應用題

正比例,分三段,不變數量在中間,

前後歸一分開列,然後等號來連接。

反比例分三段,不變數量在前面,

“如果”分開歸總列,再用等號來連接。

『陸』 中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一、情境引導,發現本質 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概括.而本質屬性的概括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要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概念,就要在概念教學中充分開展這樣一個過程.按照初中生的年齡特徵,要盡量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引入概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概念潛移默化,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記詞句.例如,在教學平面內點的直角坐標的概念時,實質上是建立在平面內點和有序實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基礎之上.我們可以藉助於學生們看電影時找座位等一些學生所熟悉的實例來引入課題,讓學生在無意識狀態下進入新的概念學習當中,而不是就書認書,硬背概念.當然,要注意這樣做的本身並不是目的,它只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是為了用形象的實例來探討研究對象的抽象本質屬性,因而應把精力放在如何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一過程上來.另外,生活實例並不等於數學概念,有的包括非本質屬性,而有的遺漏了某些本質屬性,因此教者在舉例時必須切實,防止學生對概念的曲解,走向另一個極端. 此外,在概念的教學過程中,要在概念的系統中形成概念,而不是突如其來地灌給學生.從原有的概念基礎上引入,既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又要充分揭示新知識與舊概念的矛盾,使學生認識到舊概念的局限性,學習新概念的必要性.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教學前要很好地分析新概念在概念系統中的位置.例如,算術根在教材中的位置,它的前面是方根,後面是根式.它是為了便於研究根式的性質和進行根式的運算,因為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值,它們互為相反數.因此研究二次根式的性質只要研究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就可以了.算術根是為了解決實數范圍內方根運算的可行和單值而出現的,從而為研究根式鋪平了道路,它在概念系統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呈現定義,促進理解 概念的定義是我們所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概括,措辭更是精煉,每個字詞都有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准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逐步養成對定義的深入鑽研,逐字逐句加以分析,認真推敲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有兩條邊相等的「有」字,而不是只有兩條邊相等的「只有」二字.前面的有兩條邊相等包括了兩種情況:一是只有兩條邊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腰與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二是三條邊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又叫等邊三角形,而後面的僅僅涉及到一種情況,排除了等邊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這一特殊情況.又如,「a、b、c不全等於零」和「a、b、c全不等於零」,這兩條定義字詞都一樣,只是位置不同,但意義截然不同.再如,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若改寫成三點確定一個圓,得出一個新命題,它既包括了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也包括了三點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種情形,而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不可能確定一個圓,即圓上任意三點都不在同一直線上.故將不在同一直線上三點確定一個圓寫成三點確定一個圓是不成立的.因此,在講述此概念時應突出「不在同一直線上」這句話. 三、新舊聯系,正反對照 有些概念單純地講學生難以接受,難以掌握.但是把某些相關或相對的概念放在一起進行類比、對照,使學生既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又注意到它們的區別,會使學生茅塞頓開,另闢蹊徑.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可分為相容和不相容兩種,相容又可分為同一、交叉和從屬三種關系.例如,正整數和自然數是同一關系,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是從屬關系,方根和根式是交叉關系,矩形和菱形是交叉關系,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是不相容關系.又如:講「仰角」和「俯角」時,將這兩個概念進行對照比較,就不難區別誰是「仰角」,誰是「俯角」.再如,「圓心角」與「圓周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圓心角」是頂點在圓心的角,由此及彼,大部分學生就可以得出「圓周角」的定義:頂點在圓上的角叫「圓周角」這又恰恰錯了.此時教師再將「圓周角」的定義敘述出來,學生就會覺得恍然大悟.這樣通過比較「圓心角」與「圓周角」的概念一目瞭然,清清楚楚. 對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基礎;反之,也只有通過解題,學生才能加深對概念的認識,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課本中直接運用概念解題的例子很多,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同時,對學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錯誤的概念,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通過練習、講評,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 四、深入剖析,揭示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透徹清晰的理解,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如,掌握垂線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①了解引進垂線的背景:兩條相交直線構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時,其餘三個也是直角,這反映了概念的內涵.②知道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是兩條直線相交的一個重要的特殊情形,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會利用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定義進行推理,知道定義具有判定和性質兩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概念解決問題,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理解.

『柒』 如何加強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中,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劃分為概念課、計算課、解決問題課與空間圖形課,而幾乎在每一個新知識的起始課,學生最先接觸到的必然是數學概念。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細胞」,是進行邏輯思維的第一要素。一切數學規則的研究、表達與應用都離不開數學概念。概念是構成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內容,它們是互相聯系著的,也是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因此上好概念課對小學生的後續學習以及數學素質發展的培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概念引入的教學策略
兒童學習數學概念有一個學習准備的過程,這個過程就稱為「概念的引入」。良好有效的概念引入有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理解和掌握概念。
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有:
1、生活實例引入
數學源於生活。結合生活實例引入概念是數學概念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它可以使數學由「陌生」變為「熟悉」,由」嚴肅」變為「親切」,從而使學生願意接近數學。例如:「直線和線段」的教學。可呈現四組鏡頭讓學生觀察。鏡頭一:媽媽織毛衣的場景,突出散亂在地上的繞來繞去的毛線。鏡頭二:斜拉橋上一根根斜拉的鋼索。鏡頭三:一個女孩打電話,用手指繞著彎彎曲曲的電話線。鏡頭四:建築工地上用繩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畫面,突出筆直的鋼絲繩。然後提問:「剛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麼?你能給這些線分分類嗎?你有什麼辦法使這些線變直?」這些熟悉的生活現象不僅喚起了學生對生活的回憶,更激起了學生探索慾望,為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
2、從直觀操作引入
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可使學生藉助動作思維,獲得鮮明的感知。如:教學「平均分」的概念,可先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8個桃子分給2隻猴子,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然後進行比較,說說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公平。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眾多的分法中有一種分法是與眾不同的,那就是每人分的同樣多,從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從舊知遷移引入
數學概念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到了中高年級,許多概念可以通過聯系相關的舊概念直接引入。例如:「質數與和數」的教學。由於質數、和數是通過約數的個數來劃分的,所以在教學時,可以從復習約數的概念入手,然學生找出1、2、6、7、8、11、12、15的所有約數。在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他們各有幾個約數?你能給出一個分類標准,把這些數分分類嗎?從而為引出質數、和數做好鋪墊。又如:「乘法」的概念可從「加法」來引入,「整除」的概念可從除法中的「除盡」來引入。
4、從情景設疑引入
豐富的情景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而且有利於學生主動觀察和積極思考,還有利於培養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並提出問題的能力。例如:關於「體積」概念的教學,可以先將兩個同樣的玻璃容器盛滿水,然後拿出兩個大小明顯不等的石塊,分別放進兩個玻璃容器中,讓學生觀察,出現了什麼現象,並想一想,為什麼石塊放進容器後,水要往外溢?為什麼放進較大石塊的容器,流出的水較多?從而讓學生獲得石塊佔有空間的感性認識,為引出「體積」做好了准備。
5、從動手計算引入
有些數學概念很難讓學生觀察或操作,但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計算,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例如:「循環小數」概念的教學。可先讓學生進行小數除法計算,10/3,58.6/11。在計算過程中,學生會發現他們都除不盡,並且注意到當余數不斷重復出現時,商也不斷跟著重復出現,從而感知循環小數。
引進數學概念的方法較多,有時需要配合使用幾種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概念建立的教學策略
概念建立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小學生建立數學概念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於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處於由形象思維像抽象邏輯思維過度的階段,因此,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為主。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經過直觀感知---建立表象---解釋本質屬性三個過程。
1、強化感知
感知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開始,沒有感知就不可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因此在概念教學中,首先根據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觀察,並結合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豐富感性認識,為概念形成做好准備。在組織學生進行感知活動時,要有意識地把感知的對象從背景中凸現出來,以便學生清晰地感知。同時,變靜止的為活動的,給學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2、重視表象
表象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感知後留下的形象,是多層次感知的結果。表象接近感知,具有一定的具體性,同時又接近於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起著從感知到概念的橋梁作用。建立表象,可以使學生逐步擺脫對直觀材料的依賴,克服感知中的局限性,為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奠定基礎。因此,在演示或操作結束後,不要急於進行概括,可以讓學生脫離直觀事例,默默地回想一下,喚起頭腦中的表象,並通過教師的引導,是表象有模糊到清晰,由分散到集中,進而過渡到抽象概括。如:在直觀感知黑板面、課桌面、課本面是長方形的基礎上,抽象出幾何圖形。
3、揭示本質屬性
在學生充分感知並形成表象後,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屬性,並把這些本質屬性推廣到同類事物的全體,從而形成概念。
如:「三角形的認識」教學。首先讓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實物;接著在屏幕上出示三角旗、紅領巾、三角板等實物圖,提問這些物體都是什麼形狀?然後教師去掉圖中的顏色,只留下三個物體的外框,讓學生說說這三個圖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舍棄這三種物體的顏色、大小、材料等非本質的東西,抽象出三角形的本著特徵:都是有三條線段組成的。接著教師出示三條線段,在屏幕上慢慢「圍成」一個三角形,形象地突出了「圍成」這一特徵,是學生准確理解:「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4、深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當用定義把概念的本質屬性揭示出來時,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是膚淺的。因此,教師要採取一切手段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一般可採取以下方法。
(1)析概念的關鍵性詞語。如在概括出分數的概念後,可進一步剖析:①單位「1」表示什麼意思?②「1」為什麼加引號?③「平均分」表示什麼意思?④「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什麼意思?只有把這些觀念詞語的意思弄清楚了,才能對分數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2)利用概念的肯定例證和否定例證。肯定例證有利於概念的概括,否定例證有利於概念的辨別。因此教師不僅要充分運用肯定例證幫助學生正面理解概念的內涵,同時還及時運用否定例證促進學生對概念的辨析。如:學習了「循環小數」的概念後,可舉若干肯定例證和否定例證。
(3)運用變式突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變式」是指本質屬性不變而非本質屬性發生變化。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高」時,當學生在標准圖形做出高之後,可出示變式圖形,然學生根據概念做出高。這樣即使「三角形的高」的內涵到強化,又使外延到充分揭示。如果只提供標准圖形,學生只會在標准圖形上做高,而不會再變式圖形上做高,這樣就會縮小「三角形的高」這一概念的外延。
三、概念鞏固的教學策略
學生對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要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多次往復。當學生初步建立概念後還需要運用多種方法,促進概念在學生認知結構中的保持,並通過不斷運用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鞏固。
1、促進記憶
為了鞏固所獲得的新概念,首先需要記憶。教學中,我們必須遵循記憶的規律,指導學生對概念進行記憶。記憶有機械記憶、理解記憶。概念的機械記憶就是按概念在課本上的表述進行記憶。小學生機械記憶的能力一般比較強,但這種記憶如不及時上升到理解記憶,就很容易被遺忘,即使記住了也很難運用。概念的理解記憶是在明確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並使新概念和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建立聯系後進行的記憶。
2、自舉實例
自舉實例就是讓學生把已獲得的概念簡單地運用於實際,通過實例來說明概念,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有經驗的教師根據小學生通常帶有具體性的特點,在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出概念以後,總是讓他們自舉例證,並把概念具體化。如在學生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後,然學生找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
3、強化應用
學生是否牢固地掌握了某個概念,不僅在於能否說出概念的名稱和定義,還在於能否正確地應用。通過應用可以家生理解,增強記憶,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概念的應用可以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進行。概念的內涵的應用有:①復述定義或根據定義填空;②根據定義判斷是非;③根據定義推理;④根據定義計算。概念外延的應用有:①舉例;②辨認肯定例證或否定例證,並說明理由;③按指定條件從概念的外延種選擇事例;④將概念按不同的標准分類。
4、注意辨析
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掌握的概念不斷增多,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相同,有些概念的內涵相近,學生容易混淆,如質數與互質數、整除與除盡、和數與偶數等。因此在概念的鞏固階段,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弄清易混淆概念的聯系與區別,以促使概念的精確分化。
總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上概念課的時候一定要根據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概念的具體特點,採取科學的教學策略來開展教學工作,以保證數學概念教學的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捌』 如何幫助幼兒建構數概念

我認為是抽象科學概念。

『玖』 數學概念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要正確處理好傳授數學基礎知識,有關數學概念、公式、定理與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關系;處理好培養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與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關系。努力做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發展智能,在發展智能的指導下傳授知識,使學生在掌握知識上達到高質量,在智能發展上達到高水平。

『拾』 概念教學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概念,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是人類在一定階段對客觀世界認識的總結,是以壓縮的形式表現大量知識的手段,是邏輯思維最基本的單位和出發點。數學概念是構成抽象數學知識的「細胞」,是進行數學思維的第一要素。
對小學生而言,獲得正確的數學概念,是一個主動、復雜的思維過程。如果學生對數學中的概念不清,就不能掌握數學的實質,就無法運用數學規律來指導實踐。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有一些教師對概念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概念教學中存在著重計算,輕概念;重結論,輕探索;重形象,輕抽象;重課本,輕實踐等不容忽視的問題,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因此,理解概念教學的策略體系,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意義重大。
概念的建立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感知和經驗只是入門的導向,
對概念本質屬性的揭示才能成為判斷的依據。
利用變式。謂變式,是指提供的事例或材料不斷地變換呈現形式,改變非本質屬性,使本質屬性「恆在」,藉此可以幫助學生准確形成概念。感性材料的表現形式對數學概念的學習和掌握有重要影響,如果給學生提供的感性材料都是一些「標准」的實物或圖形,那麼學生在概念的理解上就難免出現片面性。利用變式,可以使學生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真正掌握概念。
利用對比辨析。建立概念時,對一些臨近的、易混淆的數學概念,應該及時進行對比辨析,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整除和除盡;正比例、反比例和不成比例的量多層次、分階段建立概念體系。概念的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有一個長期的、反復的認識過程。同樣,一個完整的概念體系的建立也要多層次、分階段進行。比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來教學:第一是突出把一個分數「平均分」以後「取份」;第二是解決「份數」與「整體」的關系;第三是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類物體的集合體。通過這樣反復的概念教學,學生不但能夠很好地掌握分數的基本概念,而且為繼續學習分數的本質屬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數學概念建構的基本策略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