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氏數學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蒙氏數學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如下:
1、培養幼兒掌握基本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幼兒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責任感、自信心;
3、引導幼兒學習禮貌用語;
4、培養幼兒大小肌肉的靈活性;
5、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養幼兒交往、合作意識;
7、培養幼兒健康的情緒、情感;
8、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感,促進幼兒個性、社會性的發展;
9、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學會做事,學會生活。
通過蒙氏數學教具的操作活動,幼兒能夠較為輕松的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讓幼兒理解式學習,這是蒙氏數學最大的魅力。數學領域的學習能夠培養幼兒初步的數量概念、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並能做簡單的加減乘除的運算。
包括自然、地理、歷史、科學、音樂、美術。通過讓幼兒學習民族文化,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引導幼兒接觸周圍世界,增強環保意識,獲得科學經驗,引導幼兒學習民族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
2. 幼兒數學學習過程中,幼兒的五大能力發展是指哪些
一、健康 ——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一)目標 1.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穩定;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二、科學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一)目標 1.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 3.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 4.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5.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三、社會 ——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一)目標 : 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 2.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於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四、語言 ——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 (一)目標:1.喜歡與人談話、交流; 2.注意傾聽並能理解對方的話;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五、藝術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目標1.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3.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
3. 幼少兒數學思維能力是什麼在線等急
數學思維包含在邏輯思維里,只是邏輯思維的一種。
邏輯思維是指將思維內容聯結、組織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思維是以概念、范疇為工具去反映認識對象的。
數學思維就是用數學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形式。思維指的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和間接反映,屬於人腦的基本活動形式。
擁有數學思維的孩子,推理分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學習能力很強,各方面都如魚得水。可以說,數學思維終身受益。
所有的思考都涉及數學,聽起來似乎有些誇張,但卻是事實。
所有的思考都可以歸結為邏輯和數學的一個分支,這是人類思維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部分。而孩子從小就有邏輯思維。如果我們提出問題,並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決,這是開發他創造性智力活動的一個極好的方法。
4. 孩子數學能力需要哪八種
一、轉化方法:
轉化思維,既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思維。轉化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通過改變問題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把問題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尋求最佳方法,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清晰。
二、邏輯方法:
邏輯是一切思考的基礎。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邏輯思維,在解決邏輯推理問題時使用廣泛。
三、逆向方法: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
四、對應方法:
對應思維是在數量關系之間(包括量差、量倍、量率)建立一種直接聯系的思維方法。比較常見的是一般對應(如兩個量或多個量的和差倍之間的對應關系)和量率對應。
五、創新方法:
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得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可分為差異性、探索式、優化式及否定性四種。
六、系統方法:
系統思維也叫整體思維,系統思維法是指在解題時對具體題目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即拿到題目先分析、判斷屬於什麼知識點,然後回憶這類問題分為哪幾種類型,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法。
七、類比方法:
類比思維是指根據事物之間某些相似性質,將陌生的、不熟悉的問題與熟悉問題或其他事物進行比較,發現知識的共性,找到其本質,從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
八、形象方法:
形象思維,主要是指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對事物表象進行取捨時形成的,是指用直觀形象的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想像是形象思維的高級形式也是其一種基本方法。
5. 學齡前孩子需掌握哪些數學方面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數、量、形,都可以成為學前兒童學習的數學內容。數理邏輯經驗作為數學學習內容的一部分。 「數和量」「幾何與空間」「數理邏輯經驗」。「數和量」 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10以內自然數的認識;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各種連續量的差異比較和簡單計量。「幾何空間」的學寫內容主要包括:常見幾何圖形的辨認;空間方位和空間關系的認識。「數理邏輯經驗」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兩個集合中元素的一一對應關系及對應活動;序列關系及排序活動;類包含關系及分類活動;各種守恆關系及相關經驗。
6. 幼兒掌握數學的標准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第一個目標盡管與數學內容有聯系,如涉及到了形狀和模式,但它最後並沒有落實到數學的內容上,而是體現了對數學的態度以及對數學學習過程性能力方面的期望。在以往的數學教育中,我們關注較多的是數學內容本身,如數和形等,但近來人們在關注數學的內容以外,開始關注數學學習中過程性能力的培養。如,美國的學前和中小學的數學標准提出了內容標准和過程性標准兩個部分,內容標准描述了兒童應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過程性標准提出了掌握這些知識技能的方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包括解決問題、推理和證明、交流、聯系、數學的表徵。過程性標準是兒童掌握內容標准不可缺少的保證和支持,同時,過程性標准又在完成內容標準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數學學習的過程性標準的提出反映了數學學科在促進兒童的思維能力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它使我們認識到,數學學習並非局限於數的知識、概念和技能的習得,而是一種綜合性認知能力的發展,也正是這樣的學習才能保證兒童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1)發現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數學的學習與兒童的生活經驗建立聯系是有效的數學學習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發現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即幫助兒童看到數學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的有用之處。所謂聯系的過程性標准,即兒童能認識並運用數概念之間的聯系並能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和應用數學(NCTM,2001)。數概念之間的聯系是兒童早期數學學習上的難點,但也是重點。研究表明,兒童早期數知識的習得是和許多具體的情境相連的,但他們最初在不同的情境中對數的理解是不會融會貫通的,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逐步整合起來,如兒童學會了數數以後並不會馬上就能運用數數去比較兩個集合或理解數數與加減運算之間的關系。這種聯系還包括兒童的感性經驗和正式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不同的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數學和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可通過多種方式來促進這些聯系的建立,如,幫助兒童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數,相同的數學知識和概念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會反復出現,把新學習的數學概念應用於不同的實踐活動和其他學習活動中。教師要觀察了解兒童在概念的聯系方面存在哪些問題,然後用多種方式來強化這些聯系。
(2)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第一個目標還期望兒童能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這一現象,它既強調了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又強調了解決問題能力啟蒙的重要性。對學前兒童來說,解決數學方面的問題意味著他們能夠在生活或游戲中運用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解決遇到的問題,並對這一過程進行反思和形成新的數學知識(NCTM,2001)。解決問題是數學過程性能力之一,也是一種綜合性能力,它需要兒童在實際的問題情境和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之間建立聯系。幼兒涉及到的數學問題往往與日常生活和游戲中的比較多少,分享食物和玩具,日常計時工具的理解與運用,錢幣的使用,比較與測量,使用工具解決數學問題等活動有關。如,在解決分享食物的問題時,幼兒要弄清楚食物夠不夠分給所有的人,如果不夠,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食物分配中的公平問題。在測量活動中採用其他物品作為測量的單位或標准化工具解決實際的測量問題等。
(3)感性經驗和興趣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第一個目標強調了感性經驗和興趣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感知和操作經驗在兒童早期數概念的學習和發展中極為重要,兒童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首先是在實物操作的水平上表現出來,然後逐步發展到表象水平,最後發展到抽象的符號水平。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學習中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數學學習中尤其如此。兒童早期往往更加容易關注那些可感知的事物特徵,選擇那些與自己的生活經驗有直接聯系的活動,而數學反映是一種抽象的、看不見的關系,往往很難引起兒童自發的興趣,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如何引發他們的興趣就成了教師和家長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7. 幼兒數學活動中特殊過程能力包括發現和創造單位,還有哪些內容
4 為了測量長度,幼兒需要選擇適當的長度測量單位,可以選用一厘米長的小棒做單位,也可以選用10厘米長的木棍做單位。為了創造重復的模式,幼兒需要選定一個單位並重復下去。為了理解10進制,幼兒需要具有將「十個一」看成「一個十」的單位的能力。 2.分解和組合能力 分解和組合能力體現在幼兒認識集合中的個數、理解運算的實際意義、理解位-值等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幼兒有時可以判斷出一個很小的集合中的個數,例如,將集合看成是兩個可直接感知的小集合的組合。在幾何學習中,可以將某個圖形看成是其他幾個圖形的組合。例如,將正方形看成是若干個長方形的組合,將三維幾何體看成是幾個較小的三維幾何體的組合。又如,把測量中的被測量(如鉛筆的長度、水桶的容積等)看成是單位的組合。一個單位可以組合成更大的單位,也可以分解成更小的單位。 3.關系和排序能力 關系和排序能力往往體現在幼兒感知數、長度和面積等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幼兒對序的學習是一個難點。物體的長短、大小等都是相對的,在幼兒還沒有完全理解相對性、傳遞性、可逆性時,他們往往是通過嘗試錯誤來給物體排序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所排的物體個數會越來越多,最終發展出自己的排序策略。 4.尋找模式和結構以及組織信息的能力 尋找模式和結構以及組織信息能力是重要的數學過程能力,這種能力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使用頻繁。數學學習的各個階段都包括尋找結構的內容。尋找到模式中的單位並連續重復是模式學習的核心,學習將給出的模式拓展成其他形式(如從顏色到圖形、聲音、身體運動)是抽象和概括模式的過程。分類是幼兒早期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幼兒可以根據物體的屬性(顏色、形狀、大小、厚薄等)給物體分類,有利於提高組織信息的能力。 為了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幼兒的五項一般數學過程能力,更有效地促進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鼓勵幼兒積極思考,並在必要時作出適當的引導。為了更有效地發展幼兒的各項特殊數學過程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讓每一項特殊過程能力涉及的數學知識相互遷移,並利用集體討論、交流評價等教學環節鼓勵幼兒自發地了解已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8.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數學學習,主要分六大模塊:
1、集合:教孩子學會分類,幫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義,逐步形成關於具體事物的集合概念,這是計數的前提,是形成數概念的基礎,為孩子數學能力做准備。
2、數:孩子總是先口頭數數開始,到結合實物數數。從無意義的數字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認識數字,理解數字,運用數字,最終形成數的概念。
3、量:通過對集合和數的學習,孩子從不精確的集合感知到確切的數量,這是數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過渡,為加減概念打下基礎。
4、形:在兒童早期數學啟蒙的階段,除了加減法,還有幾何圖形的學習。幾何在數學中占據很重要的比例,對孩子空間立體思維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5、時:孩子對時鍾的認識,可以幫助其形成時間概念,有助於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守時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
6、空:空間思維是指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空間關系,通過想像與視覺化形成新的視覺關系的能力。空間思維對於孩子在學習幾何等類型題時能起到有效幫助,對孩子大腦起到開發作用。具備空間思維的孩子能跳出點、線、面的限制,多個角度"立體思考",對其未來社會性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何秋光學前數學,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