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麼使用數學教學語言
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這一切的達成都離不開語言,語言的准確性體現著思維的縝密性,語言的連續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著思維的豐富性。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所以掌握數學語言是順利地、有成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之一。我們應當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它看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和准確性。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必要。當前很多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很巧妙,課上得也很精彩,但唯獨缺乏的是學生流利回答的靈動,課堂難以活躍,師生互動不起來,很難達到教師預期的目標。學生由於地域差異,見識世面少,與別人交流少,表達能力匱乏。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孩子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它對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起著關鍵的作用。具體要如何在課堂中培養農村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我在教學活動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想」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把自己「溶入」到數學課堂活動中,並且自覺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見解,首先得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表達的慾望。實踐證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越感興趣,參與的意識就越強烈,思維也就越活躍。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採用多種形式,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肯想願說。首先要讓學生體會數學語言的美感,激發想說的興趣。數學語言表面上顯得枯燥乏味,其實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准確、嚴密、簡明,蘊藏著豐富的內涵,有一種內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領略其中的微妙之處,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從而激起學習、探究的興趣。比如:在教學除法時,關於余數的表述:余數必須比除數小,而學生往往會說「余數不能比除數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較,了解到兩種說法的不同,深入體會到數學語言表達的嚴密性的美,而感受到數學語言表達的重要性,激發學生想說的慾望。其次要讓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愉悅,體驗表達的快感。學生只有在不斷得到鼓勵時,他們的語言表達才能完全與流暢的思緒一致,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釋放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也才有暢所欲言的慾望和興趣。所以,我們在課堂中,要盡量給學生創設一種各顯其才的機會,堅持面向全體,緊抓少數的原則,有意識地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學生提出問題鼓勵他們來回答:難度偏低的問題,讓一些學困生回答,那怕是說頭丟尾,也以鼓勵為主,再請其他同學補充,讓後進生拿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並加深記憶,又不打擊說的積極性;優秀學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較強的問題,不太難的問題則安排中等學生回答,這樣,調動每個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各類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表達能力同時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2.增強教師親和力、營造民主和諧氛圍,讓學生「敢說」結合教學反饋,我發現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主要原因有這些:第一、是來自於教師,教師一方面比較威嚴,讓學生敬而遠之,師生不在一個平等的層面,學生不敢跟老師交流;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分凸顯,過於追求標准答案,對於學生的錯誤不能容忍,以至於多數學生因害怕說錯而保持沉默;教學時不能面向全體,只讓少數幾個「優等生」回答,忽略了大多數學生,長此以往,大多數學生得不到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自然就差;第二、是來自學生本身,一部分學生性格內向、害羞,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言;第三、是來自於其他因素。如:當一些個別學生回答教師提問時出現偏差和錯誤時會受到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冷嘲熱諷,從而導至這一部分學生不敢開口。由此,我覺得要讓學生自信地張口,就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啟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想說就敢說的慾望,讓學生敢想敢說。據此教師在課堂內外應放下了「師道尊嚴」的架子,蹲下身來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我的課堂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和權威,而是一個共同參與學習的夥伴。從而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可親可近的、同時感到自己和同伴相處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動的。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生迫切地想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語言的交流成了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得到培養,同時樹立起在課堂上大膽表達的自信。教師在課堂的導入、新知的探究、反饋講評、鞏固延伸、課堂小結等各個環節,教師都盡量採用親切的語氣、協商的口吻,使課堂氛圍顯得民主、和諧;教學中適時運用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語言來調節氣氛讓學生思想上變得輕松,激發他們由想說至敢說信心。3.教會學生語言表達的策略,讓學生「能」說3.1教學時,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教給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策略,如數與代數教學主要訓練學生條理清晰地敘述算理、演算法、概念、法則以及公式的來源;統計與概念教學主要訓練學生描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並能用准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可能性事件;實踐與綜合應用主要訓練學生說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分析過程,對自己的推理和思考進行合理地解釋;空間和圖形重視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口述推導過程。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教給學生有條理地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和思考的策略,把知識的獲取與發展數學語言有機結合起來,以語言促思維,讓學生能說會說。3.2經常引導學生用簡明的精煉的詞語表述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按一定的邏輯、一定的規律來表述,可使他們日積月累地學會有條理地說。學生有條理分析應用題的過程,通過反復訓練就會把這個分析過程用連貫而完整的話表達出來,以後教學應用題時,仍然堅持讓學生口述分析過程,逐步就會流利地表達出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學生語言表達中提高了自身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思維。4.引導學生進行規范語言訓練,讓學生「善」說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要求用詞精確、簡練,具有邏輯性強的特徵。其實對學生進行規范數學語言訓練的過程,也正是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規范數學語言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過規范的語言表述的訓練,學生才能做到善想善說。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求學生會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外,還要要求他們用語言來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樣的訓練不但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同時也有利於發現學生在整個表達過程中的語言是否規范,用詞是否精練,這樣的訓練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對概念、性質、法則及公式的學習。只有重視對學生規范數學語言的訓練,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數學的思想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切實做到學以致用,所以,對學生數學語言精確、規范化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在規范學生數學語言的同時,作為教師本身更應注意語言的規范化,讓學生在模仿中形成規范的數學語言。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未完善,但他們的模仿性強,這就需要課堂上的教師語言作為典範,成為規范學生語言的依據。所以,教師語言要具有準確性、示範性,教師說話時必須語法規范,用詞恰當,言簡意明。對概念陳述時要准確規范,合乎邏輯,對解題思路的論述要有理有據,講求順序性。要達到這樣的標准,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具有以下素質:第一、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素質。它包括對數學知識掌握的深度,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可能有科學的教學語言,就不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談及教師的教育素養時寫道:「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第二、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一名教師只有文化知識還遠遠不夠,教師是一個綜合能力比較強的職業。教師本身的素質包括:①表達能力;②教態;③說好普通話的能力;還有最為重要的是必須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我們只有用愛心去對待學生,用愛去溫暖學生,我們的學生才更有信心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㈡ 什麼叫做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載體,數學學習實質上是數學思維活動,交流是思維活動中重要的環節,因此《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有效的數學交流作為學習數學的目標之一,實現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學習和掌握數學語言。
(2)小學數學中的數學語言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特點
數學語言可分為抽象性數學語言和直觀性數學語言,包括數學概念、術語、符號、式子、圖形等。數學語言又可歸結為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三類。
各種形態的數學語言各有其優越性,如概念定義嚴密,揭示本質屬性;術語引入科學、自然,體系完整規范;符號指意簡明,書寫方便,且集中表達數學內容;式子將關系溶於形式之中,有助運算,便於思考;圖形表現直觀,有助記憶,有助思維,有益於問題解決。
數學語言作為數學理論的基本構成成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應用的廣泛性」。簡單地講,數學語言科學、簡潔、通用。
二、心理過程
是指學生從學習數學語言到掌握數學語言的過程,這種過程往往是因人而異。數學符號和規則從現實世界得到其意義,又在更大的范圍內作用於現實。
學生只有在理解數學語言的來龍去脈及意義,而且熟練地掌握他們的各種用法,從而得到理性的認識之後,在數學學習中才能靈活地對它們進行各種等價敘述,並在一個抽象的符號系統中正確應用,從而達到對數學符號語言學習的最高水平。
㈢ 什麼是數學三種語言
數學語言是進行數學思維和數學交流的工具,根據外部特徵,可以分為三種: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數學語言的掌握是一個人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的主要反映。
數學考試中的閱讀題,就是主要考查學生語言的掌握情況。但學生往往在解答這種類型的題時,有的不知道怎樣解答,有的不知道怎樣闡述,有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數學語言的掌握較差。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加強對三種語言的理解。下面淺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1.文字語言的理解。數學文字語言的特徵是精練、嚴密。在教學中,應遵循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思想,加強學生對文字語言的理解訓練,幫助學生提高文字語言的理解能力。
1.1 運用比較法理解。教學中把要學的新知識與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中易混淆的地方加以對比,幫助理解。如:學習「空間向量的分解定理」時,可以與「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對比,相同點都是對「任意向量」「唯一」地線性表出,不同點是:①共面與共線;②有序實數對與三元有序數組。又比如比較互補、鄰補、同旁內角互補等,都是位置不同,而數量和相同。
1.2 擴句、縮句幫助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對精練的文字,特別是定義、公理、定理,可藉助於擴句或縮句來幫助學生理解。如「對頂角相等」擴成「如果兩個角是對頂角,那麼這兩個角相等」,這樣學生就明白了條件和結論。有時可以縮句理解,如數軸定義,可這樣理解:「(規定了原點,單位長度和正方向的)直線叫數軸」。不是任意直線,而是要有三要素,從而讓學生掌握數軸的概念。
1.3 多角度理解。多角度理解,可以讓學生全面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如「兩條直線垂直的充分必要條件」是什麼,可從所成的角度上理解,也可從兩條直線方程的一般式理解,還可從兩條直線的斜截式去理解。多角度的再現強化理解,激活思維,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1.4 譯成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理解。幾何式的定義、定理的結論,採用這種方法,能讓學生一目瞭然,同時這也是解答文字語言證明題的必然方法,如:畫出符合題意的圖形,結合圖形將條件和結論用符號語言表出。
1.5 可舉例、打比方理解。舉實例打比方,可使抽象的、深奧的東西具體化、淺顯化。如講集合概念時,先講後舉例,如:一個班的學生,一個學校所有的班級等。
2.圖形語言的理解。
2.1 識圖:要能夠從復雜的圖形中識別圖形,哪些是有關的,哪些是無關的。如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A1C和D1B是什麼位置關系?又如(如圖所示)平面ADC⊥平面ABC,且∠ADC=∠ACB=90°,AD=CD=a,AB=2a,求A-DB-C。在弄清A-DB-C的基礎上求平面ADB與平面CDB所成的角,同時從平面ADC⊥平面ABC,結合條件去探究結論。當然也可以從圖形的平移、翻折、旋轉去培養認識圖形能力。
2.2 作圖:作圖是對圖形語言的書寫,從模仿到獨立完成。
3.符號語言的理解。符號語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應從抓特徵上促進學生理解。
3.1 弄清符號語言的含義是關鍵。必須知道符號語言的含義,否則見面不相識,束手無策。同時還要歸類,便於掌握。如數集中的實數集、正實數集、非零實數集、正整數集等,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從讀法上去區分,從而掌握。如-a2與(-a)2的讀法,只有掌握了符號語言的含義,學生才能提高對符號語言的辨析能力和運用能力。
3.2 抓住符號語言的特徵。抓住符號語言的特徵是消除干擾的關鍵,如 的特徵,又如CUAUB與CU(AUB)的特徵,如果不搞清楚的話,就會混淆。如(a+b)2=a2+b2,sin(A+B)=sinA+sinB,這樣的錯誤就是本質特徵沒有搞清楚。所以既要強調外部特徵,又要強調本質特徵,把語言的理解和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
㈣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
語言歷來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種「人類智能的卓越範例」,語言具有增進記憶的潛能,語言具有解釋概念的能力。而數學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它是指對數學概念、算式、公式、運算定律、法則及解題思路、推導過程等的表述。數學語言具有準確、抽象、簡練和符號化等特點,它的准確性可以培養學生誠實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於學生揭示事物本質的能力的培養,它的簡練和符號化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規律,也有利於思維。
《新課程標准》在總體目標中要求: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理,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且在不同學段的各個領域《標准》對數學語言都有不同的要求。而在課堂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想說又不會說,有的學生怕說、不敢說,有些根本不會開口,學生的數學語言使用和表述與《標准》的要求還有一段明顯的距離。
基於以上情況,筆者對造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①數學課堂教學囿於「只重結果,忽視過程」和「只需會做,不必口述」的傳統教育傾向的影響,受應試教育的侵害,使學生缺少語言實踐的機會,從而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展示。②教師對數學語言的作用缺乏認識,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導致學生數學語言不準確、不規范、不嚴密,因而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③受班級學額的限制,學生人數太多,有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想說而說不清楚,一些好生往往沒有耐心去傾聽。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不能准確規范地表達數學語言。④學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如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
一、教師准確規范的數學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求教師語言要規范,給學生做出榜樣。數學教師對概念、法則、術語的敘述要准確,不必讓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為此,教師要做到如下兩條: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有個透徹的理解。例如「除」與「除以」、「數位」與「位數」、「數」與「數字」等,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師指導學生畫圖時說:「這兩條直線畫得不夠平行」、「這個直角沒畫成90°」等,這就違背了矛盾律;而「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是三角形」、「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就是閏年」之類的語言就缺少准確性。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講解。比如,不能把「垂線」說成是「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最簡分數」說成「最簡單的分數」等等。嚴謹,除了具有準確性之外,還應有規范性的要求。如說話吐字要清晰,讀題語句要分明,堅持使用普通話等。簡約,就是教學語言要干凈利落,重要的話不冗長,要抓重點,簡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說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要准確無誤,不繞圈子,用較短的時間傳遞較多的信息。
二、讓學生在口頭表述中,訓練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為了使全體學生的數學語言都能得到訓練,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靈活運用「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全班評價、學生小結」的訓練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以 「語言訓練為主線、思維訓練為主體」的教學思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要說、有話可說,並在積極的評價中,使學生說的熱情得到激發,說的能力得到提高。
1.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同桌間的互相交流,可以使學生掌握思路,並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地解答。
2.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方式。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於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全班評價
學生在小組討論後,學習熱情處於高漲,教師也因勢利導,組織全班評價,為學生再次提供了交流信息,共同學習的機會,從而使信息渠道全面暢通,學生的語言表達逐步得到完善,也使他們的思維得到了一次升華。全班評價時,先由一組或一人發言、匯報,其它各組作出評價和補充,必要時,組際之間進行討論、爭辯。最後,師生共同對知識進行歸納,形成共識。
4.學生小結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我在課堂小結時,經常這樣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後,紛紛舉手發言,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後進生也很積極。有些學生話雖簡潔,卻抓住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智能並進,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三、在學科的不同內容中,發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數學語言說得是否完整、准確、簡潔而有條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在不同課型說的培養側重點。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重視對學生說的培養,而且在不同課型其說的培養側重點也不同。
(1)在概念教學中重視讓學生說出本質
在概念教學中進行說的訓練是由直觀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橋梁,因此,概念教學中教師重視讓學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質,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不但能說出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性質的具體內容,更要說出概念關鍵詞句,而對於近似概念,則讓學生說出他們的共同點與內在聯系和混淆之處。
(2)在計算教學中重視讓學生說出算理
在計算教學中,加強算理教學,重視說的過程,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計算方法,又能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計算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說算理、說運算順序、並要介紹自己的多種演算法以及優化的理由,同時對於計算中的錯誤讓學生說出錯誤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