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幾本數學方面的書籍
推薦幾本數學方面的書籍
書籍是指裝訂成冊的圖書和文字,在狹義上的理解是帶有文字和圖像的紙張的集合。廣義的書則是一切傳播信息的媒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幾本數學方面的書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的書籍篇一:適合小學生讀的數學課外書
適合小學生讀的數學課外書
從小愛數學(送給孩子最有趣、最全面、最科學的數學啟蒙書,全40冊)安野光雅「美麗的數學」系列
天哪!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
好玩的數學博客.一年級總動員
Why?快樂學數學
我是數學迷數學故事專輯/荒島歷險李毓佩中國少年出版社《數學家的眼光》張景中中國少年出版
《幫你學數學》張景中中國少年出版
《童趣邏輯》陳宗明貝新禎
《果戈爾數字奇遇記》談祥柏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數學故事專輯/《愛克斯探長》李毓佩中國少年出版社
《數學魔術師》劉後一中國少年1997年10月出版
《奇妙的數王國》李毓佩中國少年2002年01月出版
《玩轉數學》楊少青京華出版社
《貝貝妮奇奇卡的數學之旅》周惠敏、梁群未來出版社共五本7。
《聰明泉》(二數學趣話)范德金,金玉俊主編;姚尚志編著檔案出版社/《數學與頭腦相遇的地方》(美)柯爾長春出版社
《生活的數學》羅浩源上海遠東出版社《新編十萬個為什麼(數學卷)》王國忠廣西科技出版社
《故事中的數學》談祥柏中國少年2004年05月出版
《好玩的數學》談祥柏談祥柏中國少年2007年03月出版
《數學故事系列》(漫畫版2冊)李毓佩湖北少兒2006年07月出版
《數學西遊記》《數學動物園》《數學智斗記》李毓佩湖北少兒2006年04月出版《開心數學故事》美)瑪里琳.伯恩斯外語教研2005年07月出版
《奇思妙想學數學》美)瑪里琳.伯恩斯外語教研2005年12月出版
《數學魔笛系列——數學方法趣引》孫澤瀛少年兒童2005年08月出版《數學逍遙游》陳克艱少年兒童出版
《我身邊的數學叢書》(英)文迪.克萊姆森明天出版2005年09月出版
《"可怕的科學"經典數學》(英)卡佳坦.波斯基特北京少兒2004年7月出版《加德納趣味數學系列--數學的奇妙》西奧上海科教1998年12月出版《數學游戲與欣賞》勞斯.鮑爾上海教育2001年11月出版
《蟻跡尋蹤及其他數學探索》(美)戴維.蓋爾上海教育2001年12月出版《數學無國界》(美)奧里.萊赫托
《數學游戲》金敬梅希望出版社5.0
《數學趣聞集錦》(美)T.帕帕斯
《怪物數學》(美)馬卡羅內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數學花園漫遊記》馬希文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馬小跳玩數學》楊紅櫻吉林美術出版社三本
《三隻小豬和七巧板》(美)馬卡羅內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小福爾摩斯訓練營--數學探案》米勒少年兒童出版社
《數學演義——好玩的數學》王樹禾科學出版社
《從前有個數:故事中的數學邏輯》(美)保羅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魔法數學》白丁現代出版社
數學的書籍篇二:老師推薦數學專業必看的書
[資源]【轉帖】數學專業參考書整理推薦
博文學習網: 數學的書籍 )
又一本美國的經典數學分析書。有人認為觀點已經不流行了,但是數學分析是一門基礎課目的是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19《流形上的微積分》斯皮瓦克。
分析的進一步。中國的數學分析一般不講流形上的微積分,不過流形上的微積分是一種潮流,還是看一看的好。
20《在南開大學的演講》陳省身
從中會有一些領悟,不過可惜好像網路上流傳的版本少了一些內容。
21華羅庚《高等數學引論》科學出版社
數學分析習題集
不做題就如同沒有學過一樣。希望將課本後的習題一道道自己做完,不要看答案。買習題集也要買習題集,不買習題集的答案。
1《吉米多維奇數學分析習題集》
最近幾年人們人雲亦雲的說這本書多麼不好,批評計算題數目過多,不適合數學系等等。但這本習題集不再被廣泛使用的原因是那本習題解答的出現,學生對答案的抄襲使這部書失去了價值。如果你不看答案的話它依然是數學分析第一習題集。不要沒有做過就盲目的批評。有沒有做過自己心裡知道,並會影響自己今後的學習。
2《數學分析習題課教材》第一版或《數學分析解題指南》第二版,林源渠,方企勤等兩本書一樣的,再版換了名字。第一版網上有電子版,第二版可以買紙版。和3成一套。
3《數學分析習題集》林源渠,方企勤等
由於《吉米多維奇數學分析習題集》答案的出現使這本書得到的.評價變高了,原因是這本書沒有答案。只能自己做。
4《數學分析習題精解》科學出版社版,還有裴禮文或者錢吉林的書
過考試不錯,要學數學分析不提倡。
5各種教材的答案書
一堆垃圾。毀人不倦。
解析幾何:
解析幾何有被代數吃掉的趨勢,不過就數學系的學生而言,還是應該好好學一下,我大一沒有好好學,後來學別的課時總感覺哪裡有些不太對勁,後來才發現是自己的數學功底尤其是幾何得功底沒有打好。
1吳光磊《解析幾何簡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寫的簡單明了,我基礎沒有打好,快速翻了一下這本書收獲還是不少的。不過打基礎的時候還是從下面三本選一本看,把這本當參考書。
2《解析幾何》丘維聲,北京大學出版社
我大一時的課本
3《解析幾何》呂根林,許子道
4《解析幾何》尤承業
2,3,4寫的大同小異
習題集有巴赫瓦洛夫的《解析幾何習題集》不過不是那麼容易找的到了
代數
前面說過代數有吃掉幾何的傾向,所以有許多與時俱進的《代數與幾何》。不過還是建議分開學,一門一門的打好基礎。許多所謂的簡明教程,還有將代數與解析幾何合在一起的課本目前都還不是非常成熟。不建議使用。
1《高等代數》北京大學數學系代數與幾何教研室代數小組
目前國內各大學尤其是綜合大學數學系廣泛採用的代數教材,有著悠久的傳統。目前通常使用的是第三版。也是各大學的考研指定用書。這本書更多以教師為主,給了教師以很大的發揮空間,受到教師的普遍歡迎。不過對基礎不好的學生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的難度。講到了所有應該講的內容。
2《高等代數》張禾瑞,郝鈵新
被各個師范大學的數學系廣泛使用,和1同分天下。張禾瑞已經去世,但書已經出到第五版。3《線性代數》李烔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中科大的書一向比較難。
4《線性空間引論》葉明訓,武漢大學出版社
5《高等代數學》張賢科,清華大學出版社
6《線性代數與矩陣論》許以超,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三本是一份書單上寫的,拿了過來,不過我知道5還是不錯的
7《代數學引論》柯斯特利金
一本和菲赫金戈爾茨的《微積分學教程》齊名的偉大數學著作。一本傳世經典,沒有什麼可多說的。最近剛剛有新譯本出版,共分了三冊,但都不是很厚,也不貴。
8《線性代數習題集》普羅斯庫列柯夫
9《高等代數習題集》法捷耶夫,索明斯基
8,9是前蘇聯的經典代數習題集分別有兩千道和一千道題,做完會打下非常好的基本功。10《高等代數》丘維聲著
書寫的不錯,不過是北京大學數學系用書,北京大學的教學內容和重點一貫與國內其他大學的不太一樣,而且邱維聲採用了與其他教材完全不同的編排方式,所以用這本書研也許有一些不適應。建議用來作參考書而不是教材。
11《高等代數習題集》楊子胥著
相對8,9很容易買到,很多人用來做考研的參考書,而且符合所謂的教學或考研大綱。12《線性代數》蔣爾雄,高錕敏,吳景琨著
名為線性代數,實際上是一本高等代數教材。是一本非常老的為當時計算數學專業編寫的書。市面上根本找不到,但各大學的藏書中肯定會有。
近世代數:不光是數學系最重要的幾門課,而且在計算機方面有很多應用,通常的離散數學第二部分就是近世代數內容,也叫抽象代數。
1《近世代數引論》馮克勤
2《近世代數》熊全淹
3《代數學》莫宗堅
4《代數學引論》聶靈沼
5《近世代數》盛德成
分析的後繼課程有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實變函數,復變函數,泛函分析。下面一一介紹:
常微分方程:
1《常微分方程教程》丁同仁、李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
公認的國內寫的最好的教材。
2《常微分方程》王高雄等
使用相當廣泛的教材。初學建議從1,2中選
3《常微分方程》V.I.Arnold
常微分不可不讀的書。
4《常微分方程》龐特里亞金
前蘇聯教材,作者是數學奇才,因為化學實驗的一次事故導致雙目失明,不得已轉而學數學,成為一代數學大師。
5常微分方程習題集》菲利波夫
很簡單,打通這本書。不是題目簡單,是對你的要求簡單。
復變函數:
1《簡明復分析》龔升
寫的非常有特色的一本書。
2《復變函數論》拉爾斯訴阿爾弗斯
學數學還是提倡多看大師的著作
3《復變函數》余家榮
4《復變函數》鍾玉泉
上面兩本是國內數學系用的最多的書,不過通常會剩下一到兩章講不完。
5《解析函數論初步》H.嘉當
6《應用復分析》任堯福
7《復變函數論習題集》沃爾科維斯
實變函數:
1《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概要》鄭維行
很好的入門書。
2《實變函數論》周民強
普遍認為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不過個人認為對基礎不是很好的人來說比較難懂。寫法和其他幾本不太一樣。
3《實變函數》江澤堅,吳志泉
我初學時用的書,和2相比我更願意用這本和4
4《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夏道行,伍卓人,嚴紹宗,舒五昌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大學數學系的標准課本,2009年3月會出新版。強烈推薦這本和上一本。雖然厚,但是相當詳細。
5《實變函數論的定理與習題》鄂強
6《實變函數論習題集》捷利亞科夫斯基
和分析一樣要多做題。
泛函分析:
1《泛函分析講義》張恭慶
個人感覺寫的比較混亂,不過各個大學數學系都在用。
2《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夏道行
上面說過,再推薦一次,雖然有點厚。
3《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概要》鄭維行
4《泛函分析習題集》安托涅維奇
5《函數論與泛函分析初步》柯爾莫哥洛夫
好好看完會有收獲。大師的經典名著,包括了實變函數,泛函分析,變分等各方面的內容6《泛函分析理論習題解答》克里洛夫
偏微分方程:
1《偏微分方程》陳祖墀
2《廣義函數與數學物理方程》齊民友
3《數學物理方程講義》姜禮尚
4《數學物理方程》谷超豪,李大潛等
5《偏微分方程教程》華中師范大學
6《數學物理方程習題集》弗拉基米洛夫
谷超豪,李大潛的書是用的時間相當長的一本老教材,5添加了一些新內容,將一階方程的解法也加了進來。
7《數學物理方法》梁昆淼。
數學的書籍篇三:老師推薦數學專業必看的書
先推這本《古今數學思想》!
本書是數學史的經典名著,初版以來其影響力一直長盛不衰。著作可謂博大精深,洋洋百萬余言,闡述了從古代直到20世紀頭幾十年中的數學創造和發展,特別著重於主流數學的工作。
大量一手資料的旁徵博引,非常全面地提及各個歷史時期的數學家特別是知名數學家的貢獻,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再推一本入門級的數學讀本《什麼是數學》!
本書是世界著名的數學科普讀物,它搜集了許多經典的數學珍品,對整個數學領域中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做了精深闡述。無論是數學專業人士,或是願意作數學思考者都可以閱讀本書。特別對中學數學教師、大學生和高中生,本書是一本極好的參考書。
而這本《學好數學並不難》則是數學方面非常專業的經典好書!
本書通過數學「白痴」法布爾成功逆襲的故事,證明數學是每個人都可以掌握的能力,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們認識加減乘除的特徵,認識變數、方程、不等式的性質,系統地介紹了數學的源起、加減乘除的性質、代數方程和不等式的歷史由來和現實應用,並把這些知識點融合成一個個精彩懸疑的故事。
本書通過一系列的故事和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初中數學的知識,如果孩子對數學提不起興趣、對數學有畏難情緒,或者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那麼,閱讀本書一定受益匪淺。
喜歡數學的鐵子,那一定聽過這本《普林斯頓微積分讀本(修訂版)》!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給普林斯頓大學本科一年級學生開設微積分的每周復習課。本書專注於講述解題技巧,目的是幫助讀者學習一元微積分的主要概念。深入處理一些基本內容,還復習一些主題。本書不僅可以作為參考書,也可以作為教材,定會成為任何一位需要微積分知識人學習一元微積分的非常好的指導書。
而《燒掉數學書》則是一本全新概念的數學科普書。
這本書的一大特點是拋開傳統晦澀的數學符號和講述方式,用年輕人易於接受的語言闡釋高深的數學知識和概念。
本書打破了數學教育界認為在講授微積分之前必須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微積分的嚴格化基礎的慣例,從理解微積分本身的用途和方法著手,反過來再提出微積分基礎嚴格化的問題,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極限和逼近等概念。
最後,推薦一本並非僅僅是數學的專業知識的一本好書《數學那些事》!
本書是一本短文集,每篇短文論述一個特定的數學主題,介紹了數學世界的偉大定理、難題、爭論以及諸多不解之謎。書中還介紹了許多數學大師的生活軼事,例如浮誇不遜的伯特蘭.羅素、聰明好鬥的伯努利兄弟以及天才索菲亞.柯瓦列夫斯卡婭等,數學家栩栩如生的形象躍然於紙上。
;B. 有哪些數學著作
科普類:
1 拓撲學奇趣,[蘇聯]伏.巴爾佳斯基,伏.葉弗來莫維契編著,裘光明譯
2 拓撲學的首要概念 作者:(美)陳錫駒(W.G.Chinn), (美)斯廷路德(N.E.Steenrod)著 一般附註:據1966年英文版譯
3 Famous Problems of Elementary Geometry 作 者(德)克萊因(F. Kiein) , 譯 者 沈一兵
4 奇妙而有趣的幾何 作 者 韋爾斯
5 幾何學的故事 作者:列昂納多·姆洛迪諾夫
6 近代歐氏幾何學 作者:(美)R·A·約翰遜著、單壿譯
7 《古今數學思想》, (美)莫里斯·克萊因著,張理京等譯 共4冊
8 《數學,確定性的喪失》 作者:(美)克萊因 著,李宏魁 譯
9 數學珍寶:歷史文獻精選 著 作 者: 李文林
10《幾何學的新探索》 作者:(英)考克瑟特(Doxeter,H.S.M.), (美)格雷策(Greitzer,S.L.)著
11 幾何的有名定理 作者:(日)矢野健太郎著
12 什麼是數學 作者:(美)R·柯,H·羅賓 著,I·斯圖爾特 修訂,左平,張飴慈 譯
13 《證明與反駁》 作者:伊姆雷.拉卡托斯
14 數學與猜想(共兩卷) G.波利亞,
15 《數學的發現》 作者:(美)喬治·波利亞 著, 劉景麟 等譯
16 《怎樣解題》 作者:(美)G·波利亞|譯者:塗泓//馮承天
17 數學——它的內容,方法和意義(共三卷) 原出版社 USSR Academy 作 者 [俄]A.D.亞歷山大洛夫 譯 者 孫小禮, 趙孟養 裘光明 嚴士健
18 圓錐曲線的幾何性質----通俗數學名著譯叢 作者:英國)a科克肖特
19 東西數學物語 作者:(日)平山諦 著,代欽 譯 叢書名: 通俗數學名著譯叢
20 來自聖經的證明(第3版)(英文版) 作者:(德)艾格尼,(德)齊格勒 著
21 計算出人意料(從開普勒到托姆的時間圖景) 作者:伊法兒.埃克郎
22 愛麗絲漫遊數學奇境 作者:(日)釣 浩康 著,吳方 譯
23 費馬大定理 又名: Fermat's Last Theorem 作者: (英)西蒙?辛格 譯者: 薛密 副標題: 一個困惑了世間智者358年的謎
24 100個著名數學問題
25 數學中的智巧
26 可怕的科學《經典數學》系列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尼克.阿諾德【英】等
傳記類:
1 《數字情種》(愛多士傳) 作者:保羅.霍夫曼
2 《我的大腦敞開了——天才數學家保羅·愛多士傳奇》 作者布魯斯.謝克特[美]
3 《女數學家傳奇》 作者:徐品方
4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作者: 哈代 譯者: 王希勇
5 《數學大師》 譯者: 徐源 作者: (美)E·T·貝爾 副標題: 從芝諾到龐加萊
6 現代數學家傳略辭典 作 者 張奠宙
7 世界著名數學家傳記(上、下集) 作 者 吳文俊
8 數學精英
9 最後的煉金術士——牛頓傳 作者 (英)懷特
專業:
1 《從微分觀點看拓撲》J.W.米爾諾
2 無窮小分析引論 Introction to analysis of the infinite [作者]:歐拉
3 《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 作者:艾薩克.牛頓
4 幾何原本(13卷視圖全本) 作者:(古希臘)歐幾里得原著, 燕曉東編譯
5 《數論報告》希爾伯特
6 《算術研究》高斯
7 《代數幾何原理》哈里斯(Harris)
8. 《微積分學教程》菲赫金哥爾茲
9. 《有限群表示》J.P.塞爾
10. 《曲線和曲面的微分幾何》杜卡謨
11. 《曲面論》達布
12. 《數論導引》華羅庚
13. 《代數學基礎》賈柯伯遜
14. 《交換代數》阿蒂亞
C. 現代中國偉大的數學家
陳省身(Shiing Shen
Chern),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美籍華裔數學大師。
陳省身是20世紀重要的微分幾何學家,被譽為「微分幾何之父」。早在40年代,陳省身他結合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的方法,完成了兩項劃時代的重要工作:高斯-博內-陳定理和Hermitian流形的示性類理論,為大范圍微分幾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這些概念和工具,已遠遠超過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的范圍,成為整個現代數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布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華羅庚也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華羅庚在多復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是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眾多優秀青年,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啟鏗、龔升等。
陳景潤 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著名數學家。他在數學領域里的研究碩果累累。他寫成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函數論》於1957年1月獲國家發明一等獎;1957年出版《數論導引》;1959年萊比錫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數和的估計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1963年《典型群》一書出版。他發起創建了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也是中國最早主張研製電子計算機的科學家之一。
經過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發表了他的論文《表達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即著名的1+2)。論文的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贊。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
蘇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溫州平陽人,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從1927年起在國內外發表數學論文160餘篇,出版了10多部專著,他創立了國際公認的浙江大學微分幾何學學派;他對「K展空間」幾何學和射影曲線的研究。蘇步青主要從事微分幾何學和計算幾何學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高維空間共軛理論、幾何外型設計、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 有哪些關於數學的書
數學史通論(翻譯版)(海外優秀數學類教材系列叢書)
《數學史通論》(翻譯版)共分四大部分:6世紀前的數學;中世紀的數學(500-1000);早期近代數學(1400-1700);近代數學(1700-2000)。《數學史通論》主要特色如下:1.靈活的編排:盡管《數學史通論》主要是按年代順序編排的,但每一時期則是圍繞某一專題展開的。讀者通過查閱詳盡的標題,就能對該時期歷史的全程進行跟蹤。2.不同時期的重要教材:《數學史通論》每一章中都會討論一種或幾種那個時期的重要教材,通過它們,不僅能學習那些偉大數學家的思想,今天的學生還能看到某些論題在過去是怎樣被處理的。3.非西方數學:《數學史通論》相當多的材料是關於中國、印度及伊斯蘭世界的數學的;在插入章中還比較了大約在14世紀初各主要文明的數學。4.人物傳記和評註:《數學史通論》配有100多張紀念歷代數學家及其工作的郵票和圖片,並著重用框圖給出數學家的小傳。
此外,《數學史通論》在習題配置、專題討論、內容的前後呼應等方面都有許多特色。《數學史通論》可供綜合大學、師范院校以及理工科各專業的學生作為數學史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廣大數學工作者和一般科學愛好者閱讀參考。相信中學師生也會從《數學史通論》中獲益。
數學的發現
《數學的發現:對解題的理解研究和講授》是著名美國數學家喬治·波利亞的力作。在書中,作者通過對各種類型生動而有趣的典型問題(有些是非數學的)進行細致剖析,提出它們的本質特徵,從而總結出各種數學模型。作者以平易淺顯的語言,應用啟發式的敘述方法,講述了有高度數學概括性的原理,使得各種水平的讀者,都獲益匪淺。這種以簡馭繁,寓華於朴,平易而生動的講授,充分反映了一位教育大師的風格特徵。本書各章末尾的習題與評注,是正文的延續,它們都是經過作者的精心選擇安排,與正文緊密關聯的不可分割的部分。這些練習,為讀者提供了一個進行創造性工作的極好機會,它將激起你的好勝心和主動精神,並使你品嘗到數學工作的樂趣。
數學與藝術
有些人對於數學和藝術有成見,認為數學通過人的右腦工作,藝術通過人的左腦丁作。數學家理性而嚴謹,藝術家感性而浪漫。他們是兩個完全不同類型的人群。本書要推翻這個成見。在本書中讀者將看到一些數學家如何為藝術而孜孜不倦地工作,而一些藝術家如何熱衷於數學的最新發現。事實上。現在已經有這樣一些現代數學家他們不僅是現代數學的開拓者,而且是造詣很深的藝術家,同時也有這樣一些藝術家。他們利用數學原理創作出使人意想不到的優秀作品,在這里數學與藝術完全溝通起來了。
數學對藝術的影響由來已久,在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利用透視原理創作出不朽的名作,在20世紀荷蘭藝術家埃舍爾對無限拼圖的探索給人以啟迪,薩爾瓦多·達利利用四維立方體的展開圖畫出了使人震撼的作品。藝術家們從斐波那契數列、最小曲面、麥比烏斯帶中得到啟發,數學家們利用睢塑來宣揚數學的成就。
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
菲利克斯·克萊因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學派——哥廷根學派的創始人,他不僅是偉大的數學家,也是現代國際數學教育的奠基人、傑出的數學史家和數學教育家,在數學界享有崇高的聲譽和巨大的影響。
本書是克萊因根據自己在哥廷根大學多年為德國中學數學教師及在校學生開設的講座所撰寫的基礎數學普及讀物。該書反映了他對數學的許多觀點,向人們生動地展示了一流大師的遺風,出版後被譯成多種文字,是一部數學教育的不朽傑作,影響至今不衰。全書共分3卷。第一卷:算術,代數、分析;第二卷:幾何;第三卷:精確數學與近似數學。
克萊因認為函數為數學的」靈魂」。應該成為中學數學的「基石」,應該把算術、代數和幾何方面的內容,通過幾何的形式用以函數為中心的觀念綜合起來;強調要用近代數學的觀點來改造傳統的中學數學內容,主張加強函數和微積分的教學,改革和充實代數的內容,倡導」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意識。在克萊因看來,一個數學教師的職責是:」應使學生了解數學並不是孤立的各門學問,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基礎數學的教師應該站在更高的視角(高等數學)來審視。理解初等數學問題,只有觀點高了,事物才能顯得明了而簡單;一個稱職的教師應當掌握或了解數學的各種概念、方法及其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以及數學教育演化的經過。他認為」有關的每一個分支,原則上應看做是數學整體的代表」,「有許多初等數學的現象只有在非初等的理論結構內才能深刻地理解」。
本書對我國從事數學學習和數學教育的廣大讀者具有較好的啟示作用,用本書譯者之一,我國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吳大任先生的話來說,」所有對數學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可以從中獲得教益和啟發」,此書」至今讀來仍然感到十分親切。這是因為,其內容主要是基礎數學,其觀點蘊含著真理……」。
中學數學的數學史
本書是根據我國「中學數學教育標准」撰寫的。書中介紹了與中學數學教材內容相配套的數學史知識,如球體積公式的歷史、二項式定理的歷史、n倍角正、餘弦公式的歷史、解析幾何的誕生、對數的發明、機會游戲與概率等;還從理論上探討了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關系,闡述了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及如何將數學史融入數學教育等問題,是師范院校數學系學生、數學史教師和中學數學教師的參考書。
希望有用~~~
E. 中國古代及現代的著名數學家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三國後期魏國人,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也是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祖沖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漢族人,字文遠。生於未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在機械學方面,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張丘建--<張丘建算經>《張丘建算經》三卷,據錢寶琮考,約成書於公元466~485年間.張丘建,北魏時清河(今山東臨清一帶)人,生平不詳。最小公倍數的應用、等差數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雞術」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雞術」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問題。
▲朱世傑(1300前後),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遊湖海二十餘年」,「踵門而學者雲集」。朱世傑數學代表作有《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算學啟蒙》是一部通俗數學名著,曾流傳海外,影響了朝鮮、日本數學的發展。《四元玉鑒》則是中國宋元數學高峰的又一個標志,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作有「四元術」(多元高次方程列式與消元解法)、「垛積法」(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
▲賈憲:〈〈黃帝九章算經細草〉〉北宋人,約於1050年左右完成〈〈黃帝九章算經細草〉〉,原書佚失,但其主要內容被楊輝(約13世紀中)著作所抄錄,因能傳世。楊輝〈〈詳解九章演算法〉〉(1261)載有「開方作法本源」圖,註明「賈憲用此術」。這就是著名的「賈憲三角」,或稱「楊輝三角」。〈〈詳解九章演算法〉〉同時錄有賈憲進行高次冪開方的「增乘開方法」。賈憲三角在西方文獻中稱「帕斯卡三角」,1654年為法國數學家 B·帕斯卡重新發現。
▲秦九韶:〈〈數書九章〉〉(約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秦九韶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共18卷,81題,分九大類(大衍、天時、田域、測望、賦役、錢谷、營建、軍旅、市易)。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測圓海鏡》——開元術隨著高次方程數值求解技術的發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應產生,這就是所謂「開元術」。在傳世的宋元數學著作中,首先系統闡述開元術的是李冶的《測圓海鏡》。
1.華羅庚自學成材的天才數學家,中國近代數學的開創人!!
2.陳省身----微分幾何之父
3.中國現代數學家——蘇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發現了四次(三階)代數錐面,這是幾何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4.陳景潤(1933.5~1996.3)是中國現代數學家。世界第一位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中國數學家。
5.丘成桐,陳省身的學生,因解決微分幾何的許多重大難題而獲得數學界菲爾獎!
F. 請問,有誰知道數學家丘成桐有寫過哪些書么
《數學與生活:數學與數學人》
《楊振寧——20世紀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第一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獲獎論文集 英文版》
《陳省身與幾何學的發展》
你們學校圖書館你文獻檢索下 就可以找到她寫的書
G. 關於中國數學家故事方面的書
《女數學家傳奇》 徐品方編著 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9.50元
例如
籌算女傑王貞儀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 ),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從她遺留下來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從事天文和籌算研究的女數學家。算籌,又被稱為籌、策、籌策等,有時亦稱為運算元,是一種棒狀的計算工具。一般是竹製或木製的一批同樣長短粗細的小棒,也有用金屬、玉、骨等質料製成的,不用時放在特製的算袋或運算元筒里,使用時在特製的算板、氈或直接在桌上排布。應用「算籌」進行計算的方法叫做「籌算」,算籌傳入日本稱為「算術」。算籌在中國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現在所見的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演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並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她在著作中對西洋籌算進行增補講解,使之簡易明了。王貞儀介紹的納皮爾算籌乘除法,當時的讀者認為容易了解,但與當時我國的乘除法籌算的方法相比,顯得較繁雜,因此,數學家們沒有使用西洋籌算,一直使用中國籌演算法。今天的讀者把中外籌算乘除法視為老古董,採用的是由外國傳入的筆算四則運算,這種筆算於1903年才開始被使用,故我國與世界接軌使用筆算的歷史只有100年。
數學會女前輩高揚芝
高揚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從小學習勤奮,特別喜歡數學。
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由於學習成績優秀,1930年大學畢業後應聘到上海大同大學擔任數學教員,後成為教授、數學系主任。在課堂教學中,她遵循《學記》中所說的:「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所以,高揚芝的數學教學一貫是兢兢業業、講求實效,深受學生歡迎。
高揚芝長期從事數學分析(舊時叫高等微積分)、高等代數和復變函數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她深知,高等數學比初等數學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義、定理、法則統治著的王國。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訴學生,數學結構嚴謹,證明簡潔,蘊含著數學的美。它像一座迷宮,只要你潛心學習、研究,就能尋求到走出迷宮的正確道路。一旦順利走出迷宮,成功的愉悅會使你興奮不已,你會向新的、更復雜的迷宮挑戰,這就是數學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學工作不到五年的時間里,自身潛在的科研天賦很快被喚醒催發。經過刻苦鑽研教材,結合教學實踐,她撰寫出論文《Clebsch氏級數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學主編的《科學通訊》上連載,得到同行好評。解放後,她又著有《極限淺說》《行列式》等科普讀物多部。
高揚芝是中國數學會創始時的少數女性前輩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國數學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舉行成立大會,共有33人出席,高揚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這次年會上,她被推選為中國數學會評議會評議,後連任第二、三屆評議會評議。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在北京大學召開了規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高揚芝出席了大會。她是這次到會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紀60年代,她被選為江蘇省數學會副理事長。
第一位數學女博士徐瑞雲
徐瑞雲,1915年6月15日生於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務本女中讀書。徐瑞雲從小喜歡數學,讀中學時對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畢業後報考了浙江大學數學系。當時,浙大數學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錢寶琮、陳建功和蘇步青。此外,還有幾位講師、助教。數學系的課程主要由陳建功和蘇步青擔任。當時數學系的學生很少,前一屆兩個班學生共五人,她這屆也不過十幾人。
當時蘇步青才30歲,看上去十分年輕,因此徐瑞雲的同學中有人認為蘇步青是助教,可是聽完一堂課後就不住地贊嘆說:「想不到助教竟能講得這么好。」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鬨笑。徐瑞雲在陳建功和蘇步青的教導下,勤奮學習,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她的考試成績經常是滿分。1936年7月,徐瑞雲以優異成績畢業了,被浙大數學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歲的徐瑞雲與28歲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結伉儷。新婚三個月後,徐瑞雲夫婦獲得亨伯特留學德國的獎學金,雙雙乘船漂洋赴德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
徐瑞雲有幸被德國著名的數學大師卡拉凱屋獨利接受,由他擔任她的數學博士指導老師。當時有不少學生想請他作導師,他都沒有同意。而徐瑞雲這位東方女士因學習勤奮,數學功底扎實,成了卡拉凱屋獨利的關門弟子。徐瑞雲主要研究三角級數論。這門學科起源於物理學的熱傳導問題的傅里葉分析的主要部分,是當時國際上研究的熱門之一,在中國還是一個空白。
徐瑞雲為將來能在分析、函數論方面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廢寢忘食,廣擷博採,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圖書館里。1940年底,徐瑞雲獲得博士學位,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數學博士。她的博士論文「關於勒貝格分解中奇異函數的傅里葉展開」,1941年發表在德國《數學時報》上。
完成學業的徐瑞雲夫婦,隨即離德回國,於1941年4月回到母校,雙雙被聘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戰火硝煙的大後方培養人才的講台。在艱苦的條件下,陳建功和蘇步青沒有中斷在杭州時共創的函數論和微分幾何兩個數學討論班,這是一種教學相長、遴選英彥的科研形式,徐瑞雲也參與其間。1944年11月,英國駐華科學考察團團長李約瑟參觀了浙大數學系和理學院,連聲稱贊道:「你們這里是東方的劍橋!」這更加激勵了徐瑞雲的勤奮工作。她這時教的學生曹錫華、葉彥謙、金福臨、趙民義、孫以豐、楊宗道等,後來都成了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1946年,31歲的徐瑞雲提升為正教授。
1952年,徐瑞雲調入浙江師院,被任命為數學系主任,從此全身投入了艱苦的創建數學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領導下,沒有幾年功夫,數學系已初具規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第一屆本科畢業生約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們系也成為全國同行的楷模,進入全國同行前列。徐瑞雲在建設數學系的同時,沒有忘記科學研究。她翻譯了蘇聯那湯松的名著《實變函數論》。譯本於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位女數學院士胡和生
胡和生於1928年出生在南京市一個藝術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畫家。她從小耳濡目染,聰明好學,畫感、樂感很強,祖父和父親特別喜歡她。讀小學和中學時,她不偏科,文理兼優,這些對她後來從事數學事業幫助很大。
胡和生雖然愛好廣泛,但她的理想不是成為一位畫家,而是考上大學繼續深造。抗戰勝利以後,胡和生考進大學數學系,1950年畢業,又報考了浙江大學著名數學家、中國微分幾何創始人蘇步青教授的碩士研究生。1952年院系調整,蘇教授與她轉入了上海復旦大學。復旦是以蘇步青為首的我國微分幾何學派的策源地,人才濟濟,加之老一輩數學家的鼓勵指導,同行的互勉競爭,托著這顆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長期從事微分幾何研究,在微分幾何領域里取得了系統、深入、富有創造性的成就。例如,對超曲面的變形理論,常曲率空間的特徵問題,她發展和改進了法國微分幾何大師嘉當等人的工作。19 60-1965年,她研究有關齊次黎曼空間運動群方面的問題,給出了確定黎曼空間運動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決了六十年前義大利數學家福比尼所提出的問題。她把這個結果,整理在與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齊性空間微分幾何》一書中,受到同行稱贊。她早期在我國最高學術刊物之一《數學學報》上發表了《共軛的仿射聯絡的擴充》(1953年)、《論射影平坦空間的一個特徵》(1958年)、《關於黎曼空間的運動群與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論文。至今,她發表了七十多篇(部)論文、論著。她在射影微分幾何、黎曼空間完全運動群、規范場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樹,成為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和知名度的女數學家。她的一些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例如,在調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寫的專著《孤立子理論與應用》,發展了「孤立子理論與幾何理論」的成果,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與合作者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84年起擔任《數學學報》副主編,並擔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1989年被聘為我國數學界的「陳省身數學獎」的評委;1992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至今選出來的數學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華裔算傑張聖蓉
張聖蓉1948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隨父母到台灣居住。她從小聰慧,喜愛讀書,對數學情有獨鍾。張聖蓉中學畢業後考入著名的台灣大學數學系,1970年獲學士學位。她不滿足於此,又以優異成績考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
「函數」是數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數學家說過「函數概念是近現代數學思想之花」。它的產生、發展實質上反映了近現代數學迅速發展的歷程,同時也與函數論、解析數學的發展相輔相成。張聖蓉選擇了現代數學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數論」作為攻讀對象。她的導師是一位著名的函數論世界大師,她要同函數論專家一道去摘取函數論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張聖蓉獲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學位,從此在美國從事函數論的研究工作。她對函數論中復平面上的解析函數、多復變函數以及有界函數的解析函數的逼近等高深領域都有涉獵,1976年,28歲的張聖蓉通過對道格拉斯函數的研究撰寫了世人沒有發現的這類函數特徵的論文,這為第二年著名數學家馬歇爾解決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測鋪平了道路。張聖蓉一鳴驚人,1977年又撰寫出另一篇令函數論專家驚嘆的論文,證明了馬歇爾攻克道格拉斯猜測中的一個未發現的難題。在清一色的男數學家主導的函數論領域,她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H. 數學家華羅庚
生平簡介
華羅庚,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金壇,1985年6月12日卒於日本東京。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但因家境不好,讀完初中後,便不得不退學去當店員。18歲時患傷寒病,造成右腿殘疾。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任、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一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他把數學方法應用於實際,篩選出以提高工作效率為目標的優選法和統籌法,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華羅庚同志是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復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為以後矩陣幾何學等,作下了基點。文字
往事略集
■早年學習時期
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親華瑞棟,開一爿小雜貨鋪,母親是一位賢惠的家庭婦女。他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級中學學習。1925年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無力進入高中學習,只好到黃炎培在上海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學習會計。不到一年,由於生活費用昂貴,被迫中途輟學,回到金壇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
在單調的站櫃台生活中,他開始自學數學。1927年秋,和吳筱之結婚。1929年,華羅庚受雇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志上發表論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嚴重的傷寒症,經過近半年的治理,病雖好了,但左腿的關節卻受到嚴重損害,落下了終身殘疾,走路要藉助手杖。
其實華羅庚讀初中時,一度功課並不好,有時數學還考不及格。時在金壇中學任教的華羅庚的數學老師,我國著名教育家、翻譯家王維克(1900年出生,金壇人)發現華羅庚雖貪玩,但思維敏捷,數學習題往往改了又改,解題方法十分獨特別致。一次,金壇中學的老師感嘆學校「差生」多,沒有「人才」時,王維克道:「不見得吧,依我看,華羅庚同學就是一個!」「華羅庚?」一位老師笑道:「你看看他那兩個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個『人才』嗎?」王維克有些激動地說:「當然,他成為大書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數學上的才能你怎麼能從他的字上看出來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時候,粗看起來和沙子並沒有什麼兩樣,我們當教書匠的一雙眼睛,最需要有沙裡淘金的本領,否則就會埋沒人才啊!」
1930年春,他的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學》雜志上發表。當時在清華大學數學系任主任的熊慶來教授看到後,即多方打聽並推薦他到清華大學數學系當圖書館助理員。1931年秋冬之交,華羅庚進了清華園。
華羅庚在清華大學一面工作一面學習。他用了兩年的時間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1935 年成為講師。1936年,他經清華大學推薦,派往英國劍橋大學留學。他在劍橋的兩年中,把全部精力用於研究數學理論中的難題,不願為申請學位浪費時間。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注意。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從1939年到1941年,他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寫了20多篇論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在聞一多先生的影響下,他還積極參加到當時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愛國運動之中。《堆疊素數論》後來成為數學經典名著,1947年在蘇聯出版俄文版,又先後在各國被翻譯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應邀赴蘇聯訪問。 1946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彈, 於是選派華羅庚、吳大猷、曾昭掄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赴美考察。9月和李政道,朱光亞等離開上海前往美國,先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擔任訪問教授,後又被伊利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回國建設時期
1949年新中國成立,華羅庚感到無比興奮,決心偕家人回國。他們一家五人乘船離開美國,1950年2月到達香港。他在香港發表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信中充滿了愛國激情,鼓勵海外學子回來為新中國服務。3月11日新華社播發了這封信。1950年3月16日,華羅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車抵達北京。
華羅庚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接著,他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開始籌建數學研究所。1952年7月,數學所成立,他擔任所長。他潛心為新中國培養數學人才,王元、陸啟鏗、龔升、陳景潤、萬哲先等在他的培養下成為著名的數學家。
回國後短短的幾年中,他在數學領域里的研究碩果累累。他寫成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函數論》於1957年1月獲國家發明一等獎,並先後出版了中、俄、英文版專著;1957年出版《數論導引》; 1959年萊比錫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數和的估計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又先後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學生萬哲先合寫的《典型群》一書出版。他為培養青少年學習數學的熱情,在北京發起組織了中學生數學競賽活動,從出題、監考、閱卷,都親自參加,並多次到外地去推廣這一活動。他還寫了一系列數學通俗讀物,在青少年中影響極大。他主張在科學研究中要培養學術空氣,開展學術討論。他發起創建了我國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也是我國最早主張研製電子計算機的科學家之一。
華羅庚以高度的愛國熱情參加新中國的各項社會活動。 1953年,他參加中國科學家代表團赴蘇聯訪問。他作為中國數學家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開的二戰後首次世界數學家代表大會。他還出席了亞太和平會議、世界和平理事會。 1958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在新德里召開的「在科學、技術和工程問題上協調」的會議。
1958年,華羅庚被任命為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應用數學系主任。在繼續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同時,他努力嘗試尋找一條數學和工農業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一段實踐,他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是在工農業生產中能夠比較普遍應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管理面貌。於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學講課,一面帶領學生到工農業實踐中去推廣優選法、統籌法。1964年初,他給毛主席寫信,表達要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的決心。同年3月18日,毛主席親筆回函:「詩和信已經收讀。壯志凌雲,可喜可賀。」他寫成了《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優選法平話及其補充》,親自帶領中國科技大學師生到一些企業工廠推廣和應用「雙法」,為工農業生產服務。「夏去江漢斗酷暑,冬往松遼傲冰霜」。這就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1965年毛主席再次寫信給他,祝賀和勉勵他「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
■文革斗爭時期
「文革」開始後,正在外地推廣「雙法」的華羅庚被急電召回北京寫檢查,接受批判。周恩來總理得知這一情況後指示:「統籌方法還是要搞的。」1970年4月,國務院根據周總理的指示,邀請了七個工業部的負責人聽華羅庚講優選法、統籌法。這之後,他憑個人的聲譽,到各地借調了得力的人員組建「推廣優選法、統籌法小分隊」,親自帶領小分隊到全國各地去推廣「雙法」,為工農業生產服務。小分隊共去過2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所到之處,都掀起了科學實驗與實踐的群眾性活動,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的工作受到胡耀邦、葉劍英等同志的關心和支持。
1975年他在大興安嶺推廣「雙法」時,因積勞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幫」後,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從單位圓談起》、《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與王元合作)、《優選學》等專著也相繼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絕了10多年以後,到西歐作了七個月的訪問,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的心願,把自己的數學研究成果介紹給國際同行。
■晚年大家時期
1982年11月,他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他應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邀請,赴美作為期一年的講學活動。在美期間,他赴義大利里亞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學院成立大會,並被選為院士;1984年4月,他在華盛頓出席了美國科學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儀式,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1985年4月,他在全國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被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華羅庚擔任的社會工作很多。他是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他於1952年9月加入民盟,1979年當選為民盟中央副主席。他1958年就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答鄧穎超同志的勉勵時他表示:「橫刀哪顧頭顱白,躍進緊傍青壯人,不負黨員名。」
1985年6月3日,他應日本亞洲文化交流協會邀請赴日本訪問。6月12日下午4時,他在東京大學數理學部講演廳向日本數學界作講演,講題是《理論數學及其應用》。下午5時15分講演結束,他在接受獻花的那一剎那,身體突然往後一仰,倒在講壇上,晚10時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逝世。
華羅庚一生在數學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個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及高維數值積分等很多領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之所以有這樣大的成就,主要在於他有一顆赤誠的愛國報國之心和堅忍不拔的創新精神。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夠毅然放棄美國終身教授的優厚待遇,迎接祖國的黎明;他才能夠頂住非議和打擊,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成為蜚聲中外的傑出科學家。
華羅庚的夫人
華羅庚是馳名中外的數學家,其斐然成績早為世人所推崇。而每當人們問及他的成功之道時,他總是盛贊他的夫人吳筱之,並感嘆道:"她是無名英雄,我的整個事業,是與她分不開的!"幾十年來,吳筱之在華羅庚的生活和事業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吳筱之18歲那年,經人說合,嫁給了同鄉的同齡人華羅庚。 婚後不到幾個月,瘟疫病蔓延江蘇金壇縣,奪去了婆婆的性命。不多久,華羅庚也染上了瘟疫,每天處於昏迷狀態。這時,吳筱之將吃奶的女兒交給母親去照管,自己日夜守候在丈夫身旁。由於婆婆剛剛過世,女兒又新來人間,加上丈夫身患重病,使得本來就不富足的華羅庚家中更為困難。為此,吳筱之背著家人,將結婚時心愛的飾物拿到當鋪,換錢給丈夫治病買葯。也許是愛情的力量增強了華羅庚戰勝病魔的決心和勇氣,他終於從死亡線上掙扎出來。可惜的是,這場病使他的一條腿成了殘疾。
二、華羅庚病癒之後,身體雖殘,意志彌堅。他立志獻身於祖國的科研事業,更加刻苦地鑽研起數學來。為給丈夫提供方便,即使有時到了無米下鍋的境地,她也是一個人設法解決,從不讓丈夫為之分心。 不久,華羅庚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得到了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賞識,並邀請他去清華執教。吳筱之自然也想去北京居住,但想到丈夫每月薪水太低,難以維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而且她又身懷六甲,生孩子更會增加許多費用;何況公公年邁多病,需人照料。於是,取消了隨夫進京的打算,挑起了沉重的家務擔子。
三、1936年夏,25歲的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第二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七七事變"。華羅庚得知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後義憤填膺,他毅然放棄了在英國深造的機會,滿懷抗日救國的熱忱回到了祖國,並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去執教。於是,一家四口久別重逢,開始再次團圓。 由於華羅庚工作極忙,無暇給子女以更多的關心和教育,於是這一重任又落在了吳筱之的肩上。
四、 新中國成立後,華羅庚一家遷居到了北京。雖然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但吳筱之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卻未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華羅庚精神振奮,報國之心愈烈。同時,各項工作也更加繁忙起來。吳筱之不僅操持家務,還幫他抄寫論文和書信。一旦客人來家,吳筱之便代他承擔起待客的各種雜務;而當他外出開會、辦公時,又總是將他的拐杖、香煙和帽子拿出來,一遞到他手上。 鑒此,華羅庚的親朋好友曾問吳筱之為什麼對丈夫關心得如此周到,她的回答是:"我能幫他一點忙,他就少操一點心,為國家多出點力。" 他們有三個兒子華俊東、華陵、華光,三 個女兒華順、華蘇與華蜜。
華羅庚的老師
熊慶來,是華羅庚的老師,是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1893—1969,字迪之,雲南人。曾經留學比利時、法國,並且在法國獲得了博士學位。他在函數論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定義了一個「無窮級函數」,被國際上採用並稱作熊氏無窮數。熊慶來先生非常熱愛教育事業,對於培養中國的科學人才相當的熱心。早年他在東南大學當教授的時候,發現一個叫劉光的學生相當有才華,變經常指導他讀書、研究,後來還和另一位教過劉光的教授一起資助他出國留學深造,甚至是賣掉自己身上的衣服給他寄錢。後來這個劉光成為了著名的物理學家。後來熊慶來先生來到清華大學擔任數學系主任,在學術雜志上看到 華羅庚的名字,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毅然打破常規,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才19歲的華羅庚到清華大學。70多高齡半身不遂的時候,還抱病指導兩個研究生楊樂和張廣厚,他們後來都成為很有成就的年輕數學家。
華羅庚的主要成就
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華羅庚同志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十部專著:《堆壘素數論》、《指數和的估價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多復變函數論中的典型域的調和分析》、《數論導引》、《典型群》(與萬哲先合著)、《從單位圓談起》、《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與王元合著)、《二階兩個自變數兩個未知函數的常系數線性偏微分方程組》(與他人合著)、《優選學》及《計劃經濟范圍最優化的數學理論》,其中八部為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的經典著作之列。 此外,還有學術論文200餘篇,科普作品《優選法評話及其補充》、《統籌法評話及補充》等,輯為《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
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華羅庚的妙聯
一九五三年,科學院組織出國考察團,由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任團長。團員有華羅庚、張鈺哲、趙九章、朱冼等許多人。途中閑暇無事,華老題出上聯一則:「三強韓、趙、魏,」求對下聯。
在「對例」中,這是屬於難對的一類。遠在北宋時期,有人以「三光日月星」的上聯求對,那時大文學家蘇東坡以「四詩風雅頌」而解決了這個疑難。到了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的有人贈送鄭板橋對聯一幅,打開一看只有上聯,寫的是「三絕詩書畫」幾字,以此來刻畫鄭板橋的貢獻,是再貼切也沒有了,但下聯確頗難對。後來鄭板橋有人以「一官歸去來」的下聯而解決了這個難題。這里的「一官」有「歸去來」的三重性,這就既解決了數字聯的困難,又引用了陶淵明的《歸去來辭》的典故,而推崇了鄭氏與詩書畫偕隱的突出性格,板橋友人的對法比蘇東坡又前進了一步。
但是華老提出的上聯卻又有了新的發展。這里的「三強」說明是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個戰國,卻又隱語著代表團團長錢三強同志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的傳統困難,而且要求在下聯中嵌入另一位科學家的名字。隔了一會兒,華老見大家還無下聯,便將自己的下聯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可是,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團另一位成員、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華老的妙對使滿座為之傾倒,因為又開辟了數字聯的新的「對例」。
1980年華羅庚教授在蘇州指導統籌法和優選法時寫過以下對聯:
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
舉手有悔大丈夫,糾正錯誤。
華羅庚的警言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 ,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惟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日累月積見功勛,山窮水盡惜寸陰。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壯士臨陣決死哪管些許傷痕,向千年老魔作戰,為百代新風斗爭。慷慨擲此身。
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
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給懶漢。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不可能靠運氣來創造發明,對一個問題的本質不了解,就是碰上機會也是枉然。入寶山而空手回,原因在此。
科學是實事求是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
我想,人有兩個肩膀,應該同時發揮作用,我要用一個肩挑著送貨上門的擔子,把科學知識和科學工具送到工人師傅手裡;另一個肩膀可以作人梯,讓青年們踏著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
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順手揀來的偉大科學發明是不可想像的。
學習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圖一腳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須會摔跤了。
任何一個人,都要必須養成自學的習慣,即使是今天在學校的學生,也要養成自學的習慣,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要循序漸進!我走過的道路,就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
獨立思考能力,對於從事科學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
見面少敘寒暄話,多把藝術談幾聲。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搞科學研究工作就要採取老老實實、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有半點虛假浮誇。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裝懂,而且還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麼地方;懂,懂在什麼地方。老老實實的態度,首先就是要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科學是踏實的學問,連貫性和系統性都很強,前面的東西沒有學好,後面的東西就上不去;基礎沒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較困難。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問題解決不了,其中不少是由於基礎未打好所致。一個人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上進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礎有關。
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續,是現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後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順手揀來的偉大拉學發明是不可想像的。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
鑽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凡是較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地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
I. 數學文獻有哪些
這些是從課件上復制的。要課件的話 加1178429388 或者留下 郵箱。希望能幫到你! 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凡是人類的知識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電子等技術手段記載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上的有價值的記錄,統稱為文獻。
數學文獻:記載數學知識和研究成果的各種圖書、期刊、學位論文、研究報告、會議資料、政府出版物、論文預印本以及科學家之間討論數學問題的談話記錄及通信等
最早數學文獻:美索不達米亞泥版的楔形文,公元前1800年的埃及紙草書(莫斯科紙草書與萊茵德紙草書)(瑞)伯努利家族:雅格布(1654-1705)、約翰(1667-1748)、丹尼爾(1700-1782)
1715年泰勒(英, 1685-1731)《正和反的增量》
1750年起達朗貝爾(法, 1717-1783)《網路全書》
1797年拉格朗日(法, 1736-1813)《解析函數論》
18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 歐拉(瑞, 1707-1783)的《無窮分析引論》(1748)、《微分學原理》(1755)、《積分學原理》(1768)
1801年高斯(德, 1777-1855)《算術研究》
1812年拉普拉斯(法, 1749-1827)《分析概率論》
1821年柯西(法, 1789-1857)《代數分析教程》
1822年傅里葉(法, 1768-1830)《熱的解析理論》
1826年羅巴切夫斯基(俄, 1792-1856)《論幾何基礎》
1843年哈密頓(英, 1805-1865) 《四元數概論》
1854年黎曼(德, 1826-1866) 《幾何學基礎的假說》
1872年克萊因(德, 1849-1925)《愛爾朗根綱領》
1874年康托(德, 1845-1918)一系列集合論論文
1895年龐加萊(法, 1854-1912)《位置分析》
文獻特點:文獻數量激增、類型復雜、發表分散、語種多樣、內容交叉、越來越專、分類獨特
美國《數學評論》選定的400多種數學核心期刊中包含的數學論文不足總量的75%,數學文獻的引文有21%來自非數學期刊
俄羅斯《文摘雜志·數學》引用了35種語言的文獻
數學特點:計算機科學迅猛發展、應用數學眾多分支以及純粹數學若乾重大突破 數學文獻重要性 數學研究發展的基石,數學研究活動的產物
數學研究活動主要是單獨進行的,掌握文獻的多少往往是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的關鍵
數學研究是一項競爭性較強的活動,研究的進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文獻的搜集和積累
叢書
匯集若干有單獨書名的著作,冠以一個總書名的連續出版物
美國的學術出版社,德國的斯普林格出版社,荷蘭的北荷蘭出版公司,英國的劍橋大學出版社,以及著名的數學組織、學術機構等都先後出版了大量數學叢書。 唐秀穎主編《數學題解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日本數學會編《數學網路辭典》中譯本,科學出版社,1984
《現代數學手冊》(5卷本),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2001
華羅庚、蘇步青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 · 數學》,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8
《數學網路全書》(5卷本)中譯本,科學出版社,1994-2000
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編《數學名詞》,科學出版社,1994
程民德主編《中國現代數學家傳》(5卷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2002
吳文俊主編《世界著名數學家傳》(上下集),科學出版社,1995
J. 數學家的書有哪些,快點快點
《一個數學家的學徒生涯》(數學家Andre Weil的自傳)、《機運之謎:數學家Mark Kac的自傳》、《昔日神童》和《我是一個數學家》(數學家維納的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