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藉助手能巧圮哪些數學知識
你理解數學知識是怎麼得出來的不就好了嗎,幹嘛要用手去記,就算考試忘了也可以當場推理出來
B. 想一想藉助你的手還能巧記哪些數學知識
月份天數
C. 大家會不會什麼巧記 巧背數學定義的好方法吖
熟能生巧 多做題 活著就是做一道會一道 慢慢來 舉一反三 可以自己針對知識點自己出題自己做 不要怕失敗 失敗也是經驗
D. 想一想,藉助你的手還能巧記那些數學知識
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小指、無名指、中指拉開距離:分別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進率為100;食指彎曲往大拇指靠攏:分別表示公頃與平方米的進率為10000,平方千米與公頃的進率為100。
E. 藉助你的手除了能記住進率還能巧記哪些數學知識
即大拇指為千米,一直到小拇指為毫米。
F. 藉助手指,還能巧記那些數學知識
在不同單位的換算中,我們常把進率記亂。針對這個問題,我發明了一種巧妙方法,現以長度單位為例說明。
1.
我們先把學過的同類單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列: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
將排列好的單位依次用自己左手五個手指表示。即用拇指表示千米,用食指表示米,……用小指表示毫米。
3.
再考慮每相鄰兩個手指之間的進率,並進行「巧」記,食指與拇指之間的張口較大,進率是
1000
,其餘手指之間的張口較小,每相鄰兩個手指間的進率是
10
。
我們在做這類題目時,就可把左手作為一面鏡子。如千米化成分米的進率是多少?通過觀察手指就能發現從拇指到中指不是相鄰的兩個手指,進率應該是「
1000
×
10
」;又如米化成毫米,應該從食指到小指,進率是「
10
×
10
×
10
」。
G. 有趣的數學科普小知識有哪些
1、假如「一拃」的長度為8厘米,量一下課桌的長為7拃,則可知課桌長為56厘米。如果每步長65厘米,上學時,數一數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從家到學校有多遠。
2、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身高是150厘米,那麼抱住一棵大樹,兩手正好合攏,這棵樹的一周的長度大約是150厘米。因為每個人兩臂平伸,兩手指尖之間的長度和身高大約是一樣的。
3、要是想量樹的高,影子也可以幫助。只要量一量樹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長度就可以了。因為樹的高度=樹影長×身高÷人影長。
4、若去遊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遠,可以請聲音幫量一量。聲音每秒能走331米,那麼對著山喊一聲,再看幾秒可聽到回聲,用331乘聽到回聲的時間,再除以2就能算出來了。
5、「天象記錄員」珊瑚蟲科學家們發現,珊瑚蟲會在自己身上記錄時間:它們在體壁上每天「刻畫」一條環紋,一年「刻畫」365條,既不多也不少。因此想知道它們的年齡,只要數數它們體壁上的環紋即知。科學家們還發現,3.5億年前的珊瑚蟲,每年「刻畫」在身上的環紋不是365條,而是400條。原因是,那時地球自轉一天僅為21.9小時,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H. 藉助手能巧記那些數學知識
手上的乘九計算器:
伸出你的左右手,手心向上。用幾乘九,就從左手大拇指開始數到幾,把這個手指曲起來。餘下的手指中,這個手指的左邊就是乘積的十位數,右邊就是乘積的個位數。
I. 2、神奇的手還可以幫我們學習、記憶哪些數學知識呢
把公式、定理、定義.....編成順口溜,多種數學模型,加深理解,就記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