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淮南市方氏數學怎麼樣

淮南市方氏數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1-28 18:36:54

① 方氏的祖先是誰

方氏的起源始祖有:姜雷、姬方叔、翁乾度。

(一)、源於姜姓

出自遠古帝王神農氏裔孫雷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為氏。

據史籍《風俗通義》及《世本》等的記載,相傳上古帝王神農氏之代孫帝榆罔之子雷,在黃帝與蚩尤大戰之時立下大功,封於方山(今河南中北部,西起洛陽龍門,東至密縣東境,綿延於伊川、偃師、鞏義、登封、滎陽、密縣境內的嵩山),後人以封邑為氏,稱為方雷氏,後逐漸省文簡化分衍為方氏、雷氏。

因方雷氏在上古黃帝時「以功封方山」,黃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該支方氏起源於河南嵩山一帶。

(二)、源於姬姓

1、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方相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方相氏,傳說為黃帝時期嫫母之後,擅長巫醫之術,世代相襲。到了西周時期,以其特長設置了方相氏之官,隸屬於夏官府司管轄,專職掌管驅除瘟疫厲鬼。

在春秋後期,隨著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的逐漸認識,方相氏之中巫、醫漸分,漸漸對立起來。方相氏之官職到了戰國後期,逐漸消失。在方相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方相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方氏、相氏。

2、出自西周後期周宣王時大夫姬方叔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記載,在西周後期的周宣王姬靜執政時期,屬下有一位王族大夫叫姬方叔,他在征伐淮夷、獫狁,

特別是平息南方荊蠻的叛亂中居功至偉,為此,周宣王封方叔於洛(今河南洛陽)。在姬方叔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方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方氏正宗。

(三)、源於官位

1、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方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方士,是西周初期始設置的一種官稱,隸屬於秋官府司管轄,專職負責掌管王族子弟、公卿大夫封邑之地內的獄訟。有時還要調節各封邑之間的糾紛。

在方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方氏。

2、出自先秦時期時期官吏方伯,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遠古時期,各諸侯中的領袖被稱為「方伯」。從戰國時期開始,郡制之下的一州之最高行政長官被稱作方伯,直到東漢以後才改稱為刺史,但人們仍尊稱其為方伯。

到了唐朝時期,人們將承帝王之指令進行尋訪督察的采訪使、觀察使等稱作方伯。而在明、清時期,稱布政使為方伯。總體來講,歷朝歷代,一般將一方行政區之最高行政長官尊稱為方伯。在方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方伯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方氏。

3、 出自秦朝時期官吏尚方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尚方氏,是秦朝時期所設置的官位,別稱為「上方」、「上峰」、「尚峰」,最高長官稱尚方令,其主要職責就是掌管宮廷御用器物的製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能機構。

尚方令隸屬於天官府司管轄,屬下有丞二人,史二人,徒六人,別有分類匠署,分轄有若干名匠人、役史等。在尚方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尚方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方氏、尚氏。

(四)、源於翁姓

源於翁姓,出自唐代後期 、閩國時期福建莆田人翁何 後代翁乾度之後所分。屬於長者賜姓為氏。翁姓避亂改姓是方姓的又一來源。

翁姓也是姬姓的一個分支,據《元和姓纂》和《六桂堂叢刊》等記載,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今浙江 定海縣東),其後以邑名「翁」為姓。

唐德宗時期,翁氏有一個支脈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陽興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為入莆始祖,傳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

翁乾度在閩國 年間(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陳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六子皆中進士,史稱「六桂聯芳」。

長子處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員外郎;次子處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進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處易,字伯簡,宋太祖建隆元年與長兄同榜進士,官至劍南少尉;四子處朴,字伯惇,宋太祖開寶六年進士,官都曹長判官,後改姓方 ;

五子處廉,字伯約,宋太祖開寶六年與四兄同榜進士,官至大理司直、監察御史;六子處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與二兄同榜進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這兄弟六人同列為進士,地位非常顯貴,有"六桂聯芳"之譽。

(五)、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方佳氏,滿語為Fa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奉天(今遼寧沈陽),清朝中葉以後所冠漢姓即為方氏。

(六)、源於其他少數民族改姓名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傣族、回 族、土家族、朝鮮族、高山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方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方,世代相傳至今。

(1)淮南市方氏數學怎麼樣擴展閱讀:

方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二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五十萬余,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1%左右。

方氏族人最早以河南省為發祥地,後來南方各地出現的方氏族人有些成為望族,均是河南方氏族人向南播遷的結果。先秦時期,方姓活動於河南,但一直不活躍。直到西漢末,方姓東遷安徽北部後,開始發達起來,形成了大族。

唐朝時,方姓已經分布於中原、華東和江南各地。方姓一直以中原為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宋時期,方姓的足跡出現在海南、廣東、福建等地,清初進入了台灣。宋朝時期,方姓大約有4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8%,姓氏排位第三十五位。

當時方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約佔全國方姓總人口的37%。方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福建、安徽、浙江,這三省方姓大約佔全國方姓總人口的78%,其次分布於湖南、江西,二省的方姓占方姓總人口的12%。全國形成了以福建為中心的閩、浙、贛、皖、湘、渝方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方姓大約有44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8%,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方姓人口的增長幾乎停頓。

當時方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安徽,這二省方姓大約占方姓總人口的55%,其次分布於江西、江蘇、福建、湖北,這四省的方姓又集中了30%。

浙江為方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方姓總人口的36%。宋元明期間,方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東南部、由南向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以浙江為中心,向四周散發的方姓分布特點,方姓人口重心由東南向北移動。

② 姓方,黑龍江人,想知道黑龍江姓方姓的起源

我是復制粘貼的,你可以看看

一、方氏溯源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歷史,
出自方雷氏。神農炎帝十一世孫即八代帝榆罔長子曰雷,黃帝伐蚩尤時,雷因功被封於方山(今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於方山後,稱方雷氏,子孫以地為氏,分
為雷姓和方姓,
到了西周宣王時,方雷子孫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將軍,智勇過人。奉命南征,平定過荊蠻的叛亂,為周室的中興立下了大功。因此,後世不少方姓宗譜採用了「周大夫
方叔之後」之說。
方氏在西晉太康五年(公元284)時就承詔定譜,《方氏血脈譜》早在東晉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就被御批為「名家盛典」,並敕諭方氏子孫,「世代藏
傳,永久勿失」。《歙淳方氏柳山真應廟會宗統譜》中記載:「歙之方,自河南之固始,無別出也。江南、閩廣之方,俱自歙之東鄉,無別出也。歙之東鄉,則今淳
安也。方之在徽歙者,皆出淳安,譜牒甚明。苐各派繁衍,昭穆難序耳,世祖黟侯之墓與廟在淳者,子孫世守之。在歙者,惟柳亭山一廟,郡志載焉「。宋代安徽宣
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鄺姓. 廣東及海外許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鄺 溯源堂組織. 方、雷、鄺三姓「源同一脈,衍以三宗」.

二、方氏概述
西
漢末,丹陽縣令方紘因王莽篡權,為避亂,從河南遷居安徽歙縣東鄉(今為浙江淳安),成為徽嚴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紘二傳為儲,
其後代繁衍於嚴、婺、越、九江、滁陽、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儲有三子,其長子儀之後,遷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興化、九江,以莆田
最盛。其次子覿、季子洪之後流布亦廣。 漢唐間居住於歙東鄉及浙江省交通便利處的方氏,主要是覿與洪的後代。方氏為名門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
方姓在歙縣為第3大姓, 淳安為第1大姓.漢唐間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 幾千年間都是名人輩出.
主要有東漢名宦方儲,唐代農民起義領袖方清,唐才子詩人方干,宋代農民起義領袖方臘、狀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學家方回,詩人方岳,
明代醫學家方有執、制墨名家方於魯,大學士方逢辰, 清代文學家方士庶、戲劇家方成培,當代「中華第一刀」硯雕大師方見塵等等。

最早遷福
建莆田的方姓為唐時方叔達官泉州, 後居莆田方山,後裔稱方山方. 晚唐另一支遷莆方姓為古歙人方廷范官長樂,被封金紫光祿大夫.生7子,
其中6子皆仕,時稱六桂聯芳,尊方廷范為六桂之父, 後裔稱金紫六桂方氏.該支方氏的一些外遷支派以六桂堂為堂號. 宋明時期,
莆田方氏科舉盛況空前,科甲人物競達360(進士和舉人)多人.兩宋方氏有28對父子、26對兄弟中進士, 進士多達132人.居莆田諸姓之冠.
《莆田縣志》載,從唐到清,莆田方氏考中進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歷史上6大藏書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
宋朝方氏出名的藏書樓有:方氏望湖樓、白杜萬卷樓、方萬一經堂、方漸富文閣、方於寶三餘齋,方崧卿藏書也都達數萬卷之多。
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萬卷樓總計藏書約在五萬卷以上, 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藏書樓. 由於科舉盛況,
很多族人在外為官,後裔遂定居他鄉異地,以廣東最多,其中惠來縣莆裔方氏達17萬人. 莆田因而也成為繼古歙縣後,方氏遷徙的又一個重要中轉地和發源地.

莆田方氏家業繁盛,名士、高官輩出,「儒業功名,指不勝舉」主要名人有:宋藏書家方竣,方略,考據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學家書法家方士
鷂,詩人方惟深,元名醫方焗,明刑部尚書方良永等等。

桐城(今為桐城和樅陽)方氏為第一大姓,主要有三大支,
曰「桂林方」,「魯谷共方」即「獵戶方」 和「會宮方」.
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風衍長,幾百年不衰,為我國明代中葉以來,學術文化與道德上,歷史貢獻最著之家族。桐城方氏把方氏詩禮文化傳統發揚到了
登峰造極的地步,為方氏揚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貢獻. 直到當代, 桐城方氏都可謂是名人輩出,名家如雲. 如理學家方學漸, 經易學者方大鎮,
理學家方孔炤、詩人方維儀、思想家方以智、學者方中德,數學家方中通、學者方中履,詩人方文, 文學家方登峰、方式濟, 文學家方孝標,
方拱乾,書畫家方亨咸, 文學家方世舉、方貞觀,桐城派始祖方苞, 文學家兼水利專家方觀承, 文學家方維甸,文學家方宗誠、方東樹、方守敦,
文學理論家方孝岳, 民國要員方治,哲學家方東美, 文學家方令孺,詩人方瑋德,學者方珪德(舒蕪),
新聞學者方祚德(方言),畫家方鴻壽,演藝家方子哥,政治家方兆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學學派,
而且還開創了主導清文壇兩百多年的桐城派。對名滿天下的書香世家桐城方氏,梁實秋說:「桐城方氏,其門望之隆也許是僅次於曲阜孔氏。」朱彝尊雲:方氏門才
之盛,甲於皖口,明善先生實濬其源。東南學者,推為幟志焉。
當代學者錢理群曾說,桐城方氏是繼曲阜孔氏之後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家族,是中國文化世家的一個絕唱。在《影響百年中國的文化世家》一書中,
桐城方氏被譽為中國第二大文化名門。

歷史上,方姓以河南為發源地, 以古徽洲為中心向四周擴展, 是典型的南方大姓,
人口重心在東南省份.其中安徽, 浙江, 江西,江蘇,河南最多, 次為福建,兩湖, 兩廣, 雲南, 四川,台灣, 海南,
上海.,北京,天津,陝西, 東北, 山東等等.
人口最多的縣市為廣東惠來縣,人口達17萬多(17%),其它人口較多的聚居縣市為福建雲霄縣,莆田縣,浙江淳安縣,桐廬縣,安徽桐城市,樅陽縣,歙縣,
湖南平江市,廣東普寧市等等。
韓國溫陽方氏為唐代從中原河南遷過去的,人口10多萬,.始遷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絕為篡位的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暴君誅殺10族,被害人數達八百多人.
株連流放的族人也高達萬人.這是方氏歷史上最大的災難.許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國各地.也有不少逃離魔掌的族人改為他姓, 如六,何,才,張,施, 旋,
余,汪等等. 方姓在宋代列為第35位大姓,人口約45萬;佔全國0.59,
元朝列為第28位大姓;明代為49位,人口約44萬。佔全國0.47.最新統計當代方姓人口排全國第63位, 佔全國0.36.

歷史上方
姓名人精英輩出, 宋狀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譜中贊曰: 方氏之顯於周, 漢以達我朝,聲光顯赫,流澤及後者,何其盛哉! 到了明清二朝,
以桐城方氏為代表的方氏詩禮世家更是使方氏的聲譽達到了鼎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方姓歷代名人242名,占名人總數的0.53,列第三十八位;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8,排二十五位;著名醫學家
佔0.66,排第三十一位.
按名人姓氏人口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達147.22.(依次:錢顧陸崔汪沈史蕭杜孔方孟鄭范姚)。方氏歷代名人代表: 周大夫方叔,
漢名宦方儲, 唐詩人方干, 宋農民起義領袖方臘, 愛國詩人方岳,元農民起義領袖方國珍, 明大儒方孝孺, 明大學者方以智,
清桐城派鼻祖方苞,文學家方東樹,英烈方聲洞, 革命領袖方誌敏, 抗日英雄方振武將軍, 方先覺將軍. 新儒家大師方東美,
國務院副總理方毅,還有方氏三聖: 墨聖方於魯, 聯聖方地山, 骨聖方先之

③ 100分求問!哪些數學家不是從小的天才,而是成人之後才對數學感興趣最後有大成就的

劉 徽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賈 憲
賈憲,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九卷)和《演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數導)均已失傳。

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約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他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凡18卷,81題,分為九大類。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為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鄉。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元術列方程的方法。「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於「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步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天元術的。

朱世傑
朱世傑(1300前後),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遊湖海二十餘年」,「踵門而學者雲集」(莫若、祖頤:《四元玉鑒》後序)。朱世傑數學代表作有《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算術啟蒙》是一部通俗數學名著,曾流傳海外,影響了朝鮮、日本數學的發展。《四元玉鑒》則是中國宋元數學高峰的又一個標志,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造有「四元術」(多元高次方程列式與消元解法)、「垛積術」(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

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現今河北省淶源縣,他是南北朝時代的一位傑出科學家。他不僅是一位數學家,同時還通曉天文歷法、機械製造、音樂等領域,並且是一位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出的圓周率為3.1415926<π<3.1415927,這一結果的重要意義在於指出誤差的范圍,是當時世界最傑出的成就。祖沖之確定了兩個形式的π值,約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這兩個數都是π的漸近分數。

祖 暅
祖暅,祖沖之之子,同其父祖沖之一起圓滿解決了球面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體積公式。現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紀可謂祖暅對世界傑出的貢獻。

楊輝
楊輝,中國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在13世紀中葉活動於蘇杭一帶,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數學書共五種二十一卷。著有《詳解九章演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演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變本末》三卷(1274年)、《田畝比類乘除演算法》二卷(1275年)、《續古摘奇演算法》二卷(1275年)。
他在《續古摘奇演算法》中介紹了各種形式的"縱橫圖"及有關的構造方法,同時"垛積術"是楊輝繼沈括"隙積術"後,關於高階等差級數的研究。楊輝在"纂類"中,將《九章算術》246個題目按解題方法由淺入深的順序,重新分為乘除、分率、合率、互換、二衰分、疊積、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類。

趙 爽
趙爽,三國時期東吳的數學家。曾注《周髀算經》,他所作的《周髀算經注》中有一篇《勾股圓方圖注》全文五百餘字,並附有雲幅插圖(已失傳),這篇注文簡練地總結了東漢時期勾股算術的重要成果,最早給出並證明了有關勾股弦三邊及其和、差關系的二十多個命題,他的證明主要是依據幾何圖形面積的換算關系。

趙爽還在《勾股圓方圖注》中推導出二次方程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圖注》中利用幾何圖形面積關系,給出了"重差術"的證明。(漢代天文學家測量太陽高、遠的方法稱為重差術)。

華羅庚
華羅庚,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華羅庚1924年初中畢業之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他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專家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蘇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
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 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
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
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 今仍是最佳紀錄。
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
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 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
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 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 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 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 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 「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 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陳景潤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3 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
數學系。195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在華羅庚教授指導下從事數論方面的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 學季刊》主編等職。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 際領先的成果。這一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引用。這項工作,使之與王 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獲得197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其後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 進,並於1979年初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 16
,受到國際數學界好評。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 生活密切關系等問題也作了研究。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

蘇步青(1902-2003) 浙江平陽人。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後入該校研究院,獲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受聘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到復旦大學任教,任教務長、副校長、校長等職,1983年起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1985年起任溫州大學名譽校長。歷任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兼任學術委員會常委,專長微分幾何,創立了國內外公認的微分幾何學派。撰有《射影曲線概論》、《射影曲面概論》等專著10部。研究成果「船體放樣項目」、「曲面法船體線型生產程序」分別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蘇老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蘇步青先生逝世的消息傳開後,平陽人民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他與家鄉人民的感情極深,他的名字早已與家鄉的許多方面連在一起。
當我重新捧讀「卧牛山下農家子,牛背謳歌帶溪水。欲砍青階竹作鞭,牽牛去耕天下田」的詩句,更是別有一番思緒。蘇步青不僅是中外聞名的數學家,也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他一生與詩結緣,詩中不僅反映了他熱愛祖國的精神,還滲透了濃郁鄉情。僅以《蘇步青業余詩詞鈔》幾百首詩來說,贊美家鄉的就有幾十首:甌江雁盪、卧牛帶溪、農家風情、兒歌俚語,都在詩詞中盡展風姿,其創作時間長達60餘年。詩是蘇步青的人格投影、情感物化和生命結晶。讀他的詩,為我們了解現代中國正直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藝術參照。
早在抗戰時期,蘇步青居於西北的一個小鎮上,身處「流亡大學」的困難境地,仍不忘家鄉父老,以詩寄情:「畫角聲聲催鐵血,烽煙處處缺金甌。」「萬里家鄉隔戰塵,江南煙雨夢歸頻。」「遙憐兒女牽衣小,無奈家山歸夢長。」抗戰勝利後,他到台灣負責接收台北大學,很多朋友勸他留在台灣,但他依然決定回浙大。1946年3月,蘇步青在從台灣歸來的飛機上作《憶秦娥》,充滿思鄉之情:「台灣峽,深藍一片波聲歇。波聲歇,孤機遙指,浙東甌北。白雲開處山重疊,晴空萬里歸時節。歸時節,紅樓幽樓,菱花新雪。」後來,蔣介石發動內戰,陷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蘇步青的詩詞重又流露出感時傷世、心憂天下的情愫:「極目東西無凈土」、「愁聞鼙鼓動余哀」。在舊中國的災難歲月里,他的詩詞多憂患之音,沉鬱之作,赤子之心躍然紙上。
蘇步青的家鄉詩情在南雁這個主題上表現最豐富。他出生於1902年,1919年就離開家鄉去日本留學,此後一直生活在他鄉,可心中最牽掛的是家鄉的南雁盪山,描寫南雁風情的詩就有幾十首:會文書院的古風、仙姑洞的香火、碧溪渡的竹筏、順溪的香魚、騰蛟的古橋……1940年他回鄉時,寫下了《南雁愛山亭晚眺》:「愛山亭上少淹留,煙繞村耕欲漸休。牛背只應橫笛晚,羊腸從此入山幽。雲飛千嶂風和雨,灘響一溪夏亦秋。長憶春來芳草遍,夕陽渡口系歸舟。」由於詩人對環境十分熟悉,順手拈來,把碧溪渡、東南屏嶂、雲關等景點描繪得呼之欲出。1945年抗戰剛勝利,他多想回家鄉看看,可苦於沒有機會,於是在《夢遊仙姑洞》中寫道:「夢里仙姑畫里行,居然一水竹排輕。不知窗際寒燈影,竟化山頭皓月明。」窗前的寒燈竟成了家鄉的明月,可見其情深意切。他的《憶游南雁》、《南雁佳景吟》、《思鄉》、《南雁寄懷》無不在回憶和思念中寫就。1942年,友人在送他的詩中寫道:「子規聲里情難遣,心逐飛鴻雁盪邊。」他和道:「雲關千級迂仙道,月牖孤懸印雁行。」家鄉的老同學施鏘帶來了南雁特產香魚干,他又深情地寫下:「聞道家園秋已晚,西風不用憶鱸魚。」
家鄉的故居前有座山叫牛山卧,是南雁景觀之一。蘇步青的詩中屢次出現此山,並自稱是「卧牛山下看牛郎」、「 卧牛山下舊耕農」、「卧牛山下農家子」。他與著名文史學家蘇淵雷教授是同鄉,兩人同在上海工作,對南雁都深懷感情。1983年蘇步青給蘇淵雷寫了《南雁盪寄懷似仲翔》:「一別名山四十春,有時歸思寄南雲。仙姑何幸馨香火,孫老無端榜會文(孫衣言題會文書院一聯:『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輩讀書多』)。牛背笛橫斜日渡,羊腸徑逐故園門。秋來處處堪留戀,朱橘黃柑又幾村。」接到詩稿,激起蘇淵雷無限懷想,寫下了《步老寄示南雁盪長句兒時就讀會文書院有同感焉次和卻寄》:「南雁迴翔六十春,輔仁會友氣凌雲。木樨淡放知無隱,華表斜看有逸文。野渡半篙真罨畫,青燈一味足玄門。珂鄉未覺靈山遠,起鳳騰蛟別有村。」兩位名人的詩如今成了家鄉的珍品。1985年,蘇步青為《平陽地名志》題詞,寫下了「地靈人傑我平陽,鰲水雁山魚米香」,詩句後來成為贊譽平陽的名句。
讀蘇步青的詩詞,不難感覺到他是性情中人。其實,他無心做詩人,但經久不衰的生活熱情,豐富多彩的人生閱歷,淵博的學識,深厚的文學功底,加上熾熱的懷鄉情感,卻使他每有所作皆臻佳境,成就為真正的詩人

④ 方氏家族青輩的名人故事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謚文正。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剛直不屈,孤忠赴難,被誅十族。
古代名人:
方 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後一帝榆罔之長子,助軒轅伐蚩尤,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為華夏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重大貢獻。其後裔以地為姓。至今已4700多年,傳衍169世。
方弼、方相: 商朝殷紂王的兩位鎮殿將軍. 因紂王荒淫無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貢獻, 後世人們把二人尊為顯道神,開路神. 門神.
方 叔:周宣王時大臣,曾率兵車三千乘進攻楚國大獲全勝. 為周室中興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詩經》中《方叔》篇,描寫了這場意義非凡的戰爭。恭賀用語"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與聲譽。
方 儲:浙江淳安人。東漢和帝方儲以賢良方正對策為天下第一,任博士遷議郎、洛陽令、太常卿,死後追贈尚書令、黟縣侯,葬淳安城內.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廟.
方 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詩人,生前未仕,死後卻名揚天下. 人稱「管無一寸祿,名傳千萬里。」遺詩三百七十餘篇,有《玄英先生詩集》。成語"身後識方干",是比喻一個人才,生前無人賞識,死後才被重視。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縣)人。唐代宗時江南農民起義首領。
方太: 山東青州千乘人五代後晉名將. . 武定節度使, "鄭王". 方太能征善戰. 曾率兵數百人逆擊敵兵萬餘人, 大獲全勝.方太一生百戰百勝, 可惜卻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書家. 白杜"萬卷樓", 總計藏書約在五萬卷以上,為宋代全國最大的藏書樓.
方 誾:浙江淳安人。與兄方閎、弟方聞,同為北宋名士,時稱「兩浙三方,天下無雙。」
方 瓊: 湖北通城縣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書. 靖康元年御金壯烈犧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瓊宗廟於雞鳴嶺下建修方瓊忠廟(廟現存)廟聯雲:"抗強敵保家邦勛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廟正氣滿人間"。清代,祀入縣忠孝祠,立有方瓊殉難碑。
方臘:北宋末農民起義領袖,宣和年間1120年他利用明教發動起義,建立政權稱帝,號"聖公"。義軍先後攻佔東南大片地區,獲得廣大農民熱烈擁護。後戰敗英勇就義。"方臘起義"是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個重大事件之一.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學家, 藏書家. 聚書四萬卷,手自讎校。曾校正《韓昌黎文集》,作《韓詩編年》、《韓文舉正》.《韓集舉正》是宋代韓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後代韓集文本整理的基礎。
方信孺: 莆田人。宋代優秀外交家.為人豪爽,視金帛如糞土,好交遊.開禧北伐時出使金國,大義凜然,不辱使命.面對威脅,曰:「吾將命出國門時,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譽為"以口舌折強敵"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題刻.著《方信孺詞選》《南海百詠》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廣州兼廣東經略安撫使,六年遷寶章閣直學士。在廣五年,百廢俱興,以兼司俸祿贈學校,增摧鋒軍春衣錢,別給水軍出戍糧米。為官直言敢諫。著《宋寶章閣直學士忠惠鐵庵方公文集》
方士繇 :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學家,書法家。 工於書,自篆、籀、分隸、行、草諸體,皆極其妙。傳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廟碑》。
方逢辰:宋代狀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狀元,理宗賜名「逢辰」。著有《孝經解》、《尚書釋傳》、《格物入門》等書。
方山京:宋代狀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狀元。方山京為官正直清廉。時人稱其為謙謙君子。
方岳:安徽祁門人. 南宋後期著名愛國詩人。字巨山,號秋崖。1232參加進士考試,獲第一名,廷試時忤犯權相史彌遠而降為第七名,授南康軍教授,後入淮東制置使趙葵幕府。 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 斫: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學家,教育家。被譽為"卓然屹立於眾醉獨醒之中","東南學者表正之師",宋乾道年間,方斫興資創辦了被稱為東南道學正淵--桐江書院。歷代從書院中走出來的進士就有十多位,舉人、貢生、秀才更是不勝枚舉
方回: 安徽徽州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廷試原為甲科第一,為賈似道抑置乙科首,調隨州教授。 著名詩人,文學家. 詩文朴實,反映民眾疾苦。著《虛谷集》、《桐江集》、《桐江續集》,《碧流集》、《續古今志》,《顏鮑謝詩評》等.
方鳳: 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愛國詩人,南宋遺民詩人的領袖人物,有中國第一詩社之稱的「月泉吟社」的創立者之一. 詩文多抒寫亡國之痛。有《存雅堂遺稿》。
方從義:貴溪(今屬江西省)人,元代畫家,以擅寫雲山著稱,筆墨蒼潤。
方炯: 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名醫. 曾治一暴死僧人,以管吹葯鼻中,使吐痰數升而愈,活人甚眾。且醫德高尚,不追求財帛,常以財濟貧。他的座右銘「但願人常健,何愁我獨貧」。所著有《杏村肘後方》、《傷寒書》、《脈理精微》等.
方國珍: 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個發動農民起義的英雄. 方國珍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賢納士,在各地興建儒學、水利,嚴肅法紀,使浙東一帶老百姓在元末戰亂時期避開戰禍,安居樂業。後順應潮流歸順明朝。
方克勤:浙江寧海人。明山東濟寧知府,又稱方濟寧。正直清廉萬民稱頌。為治以德化為本,不喜近名,自奉簡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縣,杯湯不肯受。而於人最恩,南冠過郡者必米醪遺之,不能步者僦舟車送之。著有《汗漫集》.
方孝孺: 寧海人,明思想家,文學家. 為帝師,推行新政。人稱「正學先生」。「靖難之役」時,為正義拒為篡位的朱棣草詔,剛直不屈, 視死如歸,被暴君株殺10族,死難者達八百多人.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大慘案. 著有《緱城集》《遜志齋集》.
方有執: 安徽歙縣人.明代名醫. 傷寒學上「錯簡派」之創始人. 方有執竭20餘年之精力,撰成《傷寒論條辨》, 由是形成明清時代重新整理研究《傷寒論》的熱潮。其影響深遠,清代名家均擁護其說,形成傷寒學上的「錯簡派」。
方獻夫: 廣東南海人。明朝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宰相),辭官後家居十年卒,先已加柱國、少保,乃贈太保,謚文襄。 著有《西樵稿》,《周易約說>>.
方從哲:浙江德清人。明萬曆年間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宰相)。崇禎元年二月卒,贈太傅,謚文端。
方孔炤,安徽桐城人。易學家,方以智父. 湖廣巡撫,在剿匪中八戰八捷,立下赫赫戰功。著有《周易時論》 .
方於魯: 安徽歙縣人.明朝一代"墨聖", 所制墨以"九玄三極"最佳,被譽為"前無古人" 著有《方氏墨譜》
方學漸: 安徽桐城人.人稱明善先生,著有《易蠡》等,為明代中葉桐城學術的領頭人,東林黨魁,"方氏易學學派" 的創始人.
方儀鳳:安徽池州人。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 武狀元。為廣州參將,奉命討平海上的「紅毛夷」和「倭寇建戰功。在一次血戰中,壯烈捐軀。後由他兒子「九門提督總兵」方懋昌取血衣送歸故里,葬在紹埂村南鳳形山之麓。至今衣冠冢仍倖存。
方維儀:安徽桐城人.明末女詩人,青年寡居,與其嫂共同教養其侄方以智。著有《清芬閣集》,又編歷代婦女作品為《宮閨詩史》。
方岳貢: 湖北省谷城人。官至左都御史兼東閣大學士(宰相), 被列為天下五個廉輪監司之一。明代閣臣中帶都御史者,自岳貢開始。任松江知府其間, 主持修建上海地區也是整個江南海塘的第一座石塘。著有《國緯集》61卷、《經世文篇》等。
方逢年:浙江遂安人。明天啟二年進士,因得罪魏忠賢被削職。魏閹事敗,復起用。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宰相)。
方 文: 安徽桐城人. 明清之際著名詩人, 詩與其侄方以智齊名, 他寫的<<都下竹枝詞>>是中國最早吟詠煙草的詩歌.
方應祥:浙江衢縣人,萬曆44年殿試奪魁。同考韓若愚得公卷叫絕,定為首卷。因其年齡過大等,未摘狀元桂冠。 後任山東布政司參政僉事,為政清廉正直。母喪,守廬3年,至孝,終哀傷而卒,人稱「死孝」著《青來閣文集》,《四書講義》等。
方以智:偉大的網路全書式學者,著作繁多.明亡自沉殉節,因反清,其學術思想受到抑制,直到近現代其學術思想才漸被挖掘。被譽為「四大思想家」「明末四公子」「六真子:真孝子,真才子,真忠臣,真佛祖,真學者、真思想家」
方象瑛: 浙江遂安人, 清康熙1673年與其兄象璜完成《遂安縣志》編纂工作。1679年,考取「博學鴻詞科」二等,授翰林編修,參與修《明史》。方象瑛自號「金門大隱」。著有《健松齋集》、《封長白山記》、《松窗筆乘》等。
方大洪: 鄭成功部將. 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愛國組織洪門的創始人之一. 為洪門「前五祖」之一.(又稱少林五祖). 五祖在全國分設"天地會」"三合會」「袍哥"「哥老會」「小刀會」.方大洪為"三合會"創始人.
方惠成: 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愛國組織洪門「中五祖」之一. 前五祖逃出少林寺後,中途遇清兵追索,在沙灣口幸有勇士吳天成,方惠成,張敬之,楊仗佑,林大江5人掩護得脫,此五人在洪門中被尊為「中五祖」。
方功惠:湖南嶽陽人。清代著名藏書家。自幼嗜書,家有碧琳琅館,藏書十萬卷,富甲粵東,也喜歡刻書。所刊《碧琳琅館業書》,收書四十四各種,中多海內罕見孤本;又刻有《古經解匯函》、《古小學匯函》、《全唐文紀事》等。
方殿元, 方還(子),方朝(子):廣東番禺人. 清初詩人, 父子三人同為文壇嶺南七子,同為嶺南人。其他四人是: 梁佩蘭,程可則,陳恭尹,王邦. 因居吳,喜以詩結納四方,方還,方朝兄弟被稱為「吳下二方」。
方中通: 安徽桐城人.清朝時的數學家, 易學家. 中國第一個論對數的人.著有<<度數衍>>.
方拱乾 安徽桐城人,文學家.因受江南科場冤案株連於1659年被流放黑龍江寧古塔,方拱乾著《絕域紀略》(又名《寧古塔》)一書,很有史料價值, 是黑龍江省的第一部地方誌。
方孝標: 安徽桐城人。文學家. 文字獄的受害者.康熙九年入滇,仕吳三桂,為翰林承旨。據在滇、黔時所聞所見明末清初事,著《滇黔紀聞》。同邑戴名世著《南山集》,多采其言。後戴名世被禍,並及孝標.掘墓銼骨,親族坐死及流徒者甚多。
方亨咸:安徽桐城人。方孝標弟。文學家,畫家,尤工書、畫,精於小揩。山水仿黃公望,博大沉雄,力追古雅,與程正揆、顧大申時稱鼎足。作品有:《雲橫翠嶺圖》。《山水花鳥冊》《梅雀圖》,《竹石圖》,《山水》,《深山垂綸圖》.
方 苞: 安徽桐城人.古文大師.清代桐城派的創始人, 桐城派在清文壇影響極大。時間上從康熙時一直綿延至清末;地域上遍及全國.著有《望溪先生文集》,《集外文》,《集外文補遺》.《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被收入中學教科書.
方成培: 安徽徽州人.偉大的戲劇家.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200年來家喻戶曉的優秀傳統戲曲劇目<<雷峰塔>>又名《白蛇傳》的創作者.
方觀承: 安徽桐城人。清文學家,水利和植棉專家.歷任,浙江巡撫,直隸總督, 陝甘總督,太子太保, 被列為「乾隆五督臣」之一,繪制的《御題棉花圖》是中國最早的棉作學圖譜.著有《方格敏公奏議》《述本堂詩集十八種》《述本堂詩續集>
方維甸:安徽桐城人。歷任光祿寺卿、太常寺卿,長蘆鹽政,山東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陝西巡撫,閩浙總督,軍機大臣, 文學家。著有《心蘭室稿》。嘉慶二十年,卒於家。贈太子少保,謚勤襄。
方七娘: 福建霞浦縣人,後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師,為南少林五祖拳(太祖拳、羅漢拳、達尊拳、行者拳、白鶴拳五種)之一的白鶴拳創始祖師. 白鶴拳也稱永春拳. 在閩粵海外影響巨大.
方微石: 福建福清人。一代武林宗師. 福建縱鶴拳創始祖師..同治九年方慧石首次以縱鶴之縱勁,技挫福建省總督左宗堂府中有【御賜華北七省無敵拳王】之稱的郭其泰,由是聲名大噪, 威震八閩。
方世玉: 廣東肇慶人. 清代武林高手. 為人俠膽義骨疾惡如仇. 其英雄事跡在中國民間家喻戶曉. 被稱為少年英雄, 功夫皇帝. 與兄弟方孝玉和方美玉同被稱為少林十虎.
方東樹:安徽桐城人.字植之,為清代中期的文學家及思想家,師從桐城派古文名家姚鼐,為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有《漢學商兌》、《昭昧詹言》、《書林揚觶》、《儀衛軒文集》等。
方 薰: 浙江石門(今崇德)人。清代書畫家.性高逸狷介,樸野如山僧。詩、書、畫並妙,寫生尤工,與奚岡齊名,稱「方奚」。一時能手,無出二人之上。著有<<蘭坻詩鈔>>、<<井研齋印存>>、<<山靜居稿>>、<<山靜居論畫>>。
方玉潤:雲南廣南人。晚清文學家。字友石,一字黝石。著有《詩經原始》、《風雨懷人集》等
方 耀: 廣東普寧人.水師提督,民族英雄,中法戰爭中守虎門拒法軍,被贊"粵有方耀, 可高抌也",民間因之建有方大人廟祀之。曾以八千人大破太平軍的十萬大軍,譽為「謀勇將軍」。 治潮間修橋鋪路,大辦鄉學. 時人贊"世上難尋此等好官"
方浚頤、方浚師、方浚益,清代江淮流傳著「壽字、懷畫、定文章」之說。方氏三兄弟為「定文章」的代表。尤其方浚頤獨樹一幟,名冠江南,他廣攬四方賢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著有《二知軒詩文集》、《忍齋詩文集》、《古香凹詞》等著作
方克猷:清末浙江臨安人。20歲賜進士,任刑部主事。為官清正,愛恤百姓,憂國思振,贊成變法維新。也是著名數學家,著有《方子壯數學》,《圓錐曲線說》、《尖錐術解》《尖錐術衍》等,被當時數學界譽為「幾何大家」
方順懿: 清末四川什邡縣人。武林高手。少林"方門"拳創始祖師。方順懿根據少林剛拳(結合六式形意即龍、虎、豹、猴、鶴、蛇)和"肖門"的特點創造了該拳種。流行於成都市、重慶市、德陽市、樂山市、綿陽市、遂寧市、內江市等地

閱讀全文

與淮南市方氏數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