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兒童的數學特點是什麼

兒童的數學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30 02:17:41

1. 小學數學的特點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2. 幼兒數學思維特點

不同年齡段幼兒數學思維特點如下:

1、0-3歲左右的孩子思維發展特點一般是以行動上支配思維。

孩子們在用大腦思考時,一定會運用身體上的各個部位才會得出答案,有時候你問孩子桌上有幾道菜,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要用手指一個接一個數才能回答你。

2、4-6歲的孩子的思維特點就比較偏向具體形象。

這個階段的孩子無法理解抽象化的數字,但是能夠理解到具體的物品,有時候放在孩子面前有四個玩具和兩把椅子,孩子無法完全回答你一共有幾個物品,只能告訴你有四個玩具、兩把椅子,並且只知道先伸出四個手指,再伸出兩個手指。

3、7歲之後的孩子就從具體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逐漸學會歸納和總結,並且會對一些數量有更深刻的認識,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

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做數學思維啟蒙時,都是心急想讓孩子能夠和大人一樣思考問題,這樣反而會耽誤孩子對數學的理解,所以要做好孩子的數學啟蒙要有不同的規劃和方法,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度和效率使用。

規劃3-8歲孩子的數學思維啟蒙的方法如下:

1、利用「對應」認識數量

對於低齡的孩子在面對數與量時常常並沒有明白真正的含義,所以我們要讓孩子能夠學會數學思維,就要讓孩子先明白什麼是數與量,這個過程就是把數字具象化,並且在這個環節孩子能夠更加理解數與量的概念。

我們可以利用家裡的玩具或者水果,分別取四個水果,和四個碗,可以告訴孩子一個已知條件,讓孩子學會對應,一個水果一個碗,這樣孩子就會理解這個互相對應的關系,從視覺上看,兩個物品的數量是相等的,所以孩子通過思維簡單的對應,就能夠很好理解物品的具體數量。

2、巧用七巧板

不僅是數字能夠幫助孩子提高數學思維,圖形也能夠幫助孩子更好認識數學。不同形狀會讓孩子在腦海中組構和拆解。

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正方形、六邊形,這種基礎圖形能夠讓孩子對線與面之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家長可以利用七巧板拼湊出不同的圖形,告訴孩子這些圖形之間的關系和功能,並且七巧板對於孩子來說更像一個娛樂項目,所以孩子在面對這些工具時不會感到枯燥,反而會更加樂意去動手操作。

3. 幼兒數學活動的特點

幼兒數學活動的特點首先受興趣影響,幼兒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如果他們對事物感興趣就會爭先恐後去學習、實踐,學習效果就會提高。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性的特點。模仿性強,而模仿也是幼兒學習數學、探索數學世界的一個重要特點。以直接經驗為學習基礎,幼兒對新事物的認知是建立在已認知事物的基礎上的,因此他們學習的思維是感性的,是具體形象的

4. 數學成績好的孩子,有什麼特徵

古希臘的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過:數學支配著宇宙。

但對於家長來說,數學是否支配著宇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數學支配著孩子的成績。

更何況除了升學之外,數學好的孩子在工作中也有更強的競爭力,像阿里巴巴和華為這樣的大公司的核心技術無一不與數學相關。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能學好數學呢?我兒子的班主任說過三個特徵,她說:數學成績好的孩子,大多都有3個共同的特徵,學渣是裝不出來的。

5. 小學數學學習 有哪些特點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有什麼特點?歸納起來有四點。
1.數學學習是一種符號化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經驗相結合的學習過程。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上小學之前的幼兒生活中,孩子們已經遇到許多數學問題,已經積累了一些初步的經驗。他們玩過各種形狀的積木,折過紙工,比過物體大小、長短、厚薄、輕重、寬窄和多少,他們知道幾點起床幾點睡覺,他們隨著父母外出購物等等,所有的活動,都使他們獲得了有關數量和幾何形體的最初步的觀念。雖然這些概念或觀念往往是非正規的、不系統的,甚至是模糊的、錯誤的,但是都為他們上學後學習數學奠定了必要的基礎。所以可以這樣說,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以自己經驗為基礎的一種認識過程,數學對小學生來說是自己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的「解讀」,這是兒童學習數學與成人不完全相同之處,這也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從而應用的原因。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數學與兒童原有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起來備感親切、生動、真實,也容易激發興趣。
2.數學學習是一種不斷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對數學學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決定了思維的方向,也是思維的動因。那麼數學問題來自何方呢?一種來自數學本身,即數學內部;另一種則來自數學外部。來自數學內部的問題在小學階段有很多,例如,學會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後,又出現退位減法;懂得有限小數後,在小數除法中又出現了循環小數;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求法,但是又遇到要求它們的面積……這些往往是來自數學內部的問題。而更多的是來自數學外部的實際生活中的,這些問題更具有挑戰性。例如:
(1)在一個正方形的鐵皮中,要想剪出一個最大的圓怎麼辦?
(2)50人游湖,每條大船可坐6人,每小時租金10元,每條小船可坐4人,每小時租金8元。如果你是領隊,打算怎樣分配?哪種方案最省錢?
(3)甲乙兩商店出售同樣的襪子,原價都是每雙2元,甲店現打8折出售,乙店買3雙送1雙。媽媽去哪家商店更合適?
像上面這些具有挑戰性的、新奇的問題,對小學生更具有吸引力,他們都願意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分析、合作交流,從而求得問題的答案。因此,數學教學改革的另一個重要策略,是為學生創設各種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認知失衡,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和解決問題。
3.數學學習是獲取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和能力的一種思維活動。通過數學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培養創新意識是不言而喻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那些死記硬背、反復而無意義的操練都不能算做真正的數學學習。換句話說,數學學習如果沒有學生自己的主動內化(即思考),其學習效果等於零。
根據多年來的實驗研究,我們認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在直觀行動思維基礎上,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是逐步發展的,低年級更多的是具體形象思維;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到了中年級,具體形象思維逐步減少,而抽象邏輯成分逐步加大;但是,即使這樣,到了五六年級,學生仍然不能像成人那樣完全依託著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思維,他們還往往要以具體[---分頁---]的表象作為認識的支柱。而且,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過程,也不是單純的一加一減的關系。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形象思維、初步的邏輯思維,乃至直覺思維往往是相互補充的。
記得20世紀90年代初,我和海淀區教研室為調查低年級學生學習應用題的實際思維水平時,曾對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出示這樣的測試:「二年級有兩個班,這學期一班轉走5人,二班轉來8人,這學期二年級人數比上學期( )( )人。」這是一種新形式的實際問題。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但是學生可以利用原有的知識、方法進行復雜加工把問題解決;這也是一種克服障礙的探究活動。測試結果,大多數學生填不出來。還說:「這題沒有告訴我們上學期一、二班有多少人,這怎麼算?」而42.7%答對的學生,大致可分三種解題思路:
(1)因為轉來的人數比轉走的多,8比5多3,所以填(多)(3)人。(這些學生為數很少,他們是利用邏輯推理解題的。)
(2)老師沒告訴我們原來一班、二班各有多少人,我就假設。假設原來一班有40人,二班也有40人,那麼上學期有40+40=80人;這學期一班轉走5人,一班有40-5=35人,二班轉來8人,二班有40+8=48人,兩班共有35+48=83人;這學期比上學期多3人(83-80=3)。(這部分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對新課題進行復雜的加工,採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假設法求解,也是值得稱道的。)
(3)這題太難了,我就畫圖

然後這位學生生動地說明自己的思考過程:本來兩個班的人數都是「全」的,後來一班轉出了5人

二班又轉來8人這樣從二班的8人中抽出5人去補給一班還剩3人,所以這學期人數比上學期多3人。(這位學生主要是通過形象思維,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把隱蔽的問題明朗化,而在其最後一步中,從二班的8人中抽出5人去補給一班,則是原來表象基礎上的糅合和加工,已具有一些邏輯思維的因素。因此,是形象思維為主,又和初步的邏輯思維交互作用,起到共振的作用,更有其創新的意識。)
通過這一事例,可以說明小學生學習數學也是一種艱苦的思維活動。因此,數學教學中更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學會思考。
4.數學學習是有指導的「再創造」的過程,著名的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構造知識就是再創造。小學生學習數學並不是像有的成人那樣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概念、法則、定律、方式的弄懂、記牢和背誦,而總是根據他們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去經歷學習過程,用他們自己理解的方法去探索數學知識,當然他們探索的是自己不知而是別人已知的,這就是「再創造」。所以,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充分估計學生的潛能,為學生創設更大的思維空間,向他們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思考、交流,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數學的知識,獲得數學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把培養創新意識的目標落在實處。

6. 論述幼兒數學學習的特點及教育原則

幼兒數學教育的原則是指在對幼兒開展數學教育時應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則。毫無疑問,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以下的教育原則,就是在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基礎上,結合數學知識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所提出的。

一、密切聯系生活的原則

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概念的源泉。幼兒的數學知識和他們的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幼兒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幼兒每天接觸的各種事物都會和數、量、形有關。比如,他們說到自己幾歲了,就要涉及數;和別的幼兒比身高,實際上就是量的比較;在搭積木時,就會看到不同的形狀。幼兒在生活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運用數學來加以解決。比如,幼兒要知道家裡有幾個人,就需進行計數,在拿取東西時,幼兒總希望拿「多多」、拿「大的」,這就需要判別多和少、大和小等數量關系。總之,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個數學問題來解決,都可以變成幼兒學習數學的機會。

另方面,從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看,很多抽象的數學概念,如果不藉助於具體的事物,兒童就很難理解。現實生活為兒童提供了通向抽象數學知識的橋梁。舉例來說,有些兒童不能理解加減運算的抽象意義,而實際上他們可能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加減運算解決問題,只不過沒有把這種「生活中的數學」和「學校里的數學」聯系起來。如果教師不是「從概念到概念」地教兒童,而是聯系兒童的實際生活,藉助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就完全能夠使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建立在兒童熟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如讓兒童在游戲角中做商店買賣的游戲,甚至請家長帶兒童到商店去購物,給兒童自己計算錢物的機會,可以使兒童認識到抽象的加減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同時也幫助兒童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

數學教育要密切聯系生活的原則,具體地應表現在:

數學教育內容應和幼兒的生活相聯系,要從幼兒的生活中選擇教育內容。我們給幼兒的學習內容,不應是抽象的數學知識,而應緊密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例如,在教數的組成的知識時,可以引入幼兒日常生活中分東西的事情,讓幼兒分各種東西,這樣他們就會感到比較熟悉,也比較容易接受數的組成的概念。

在生活中引導幼兒學數學。數學教育除了要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集體教學外,更要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教育。例如,在分點心時,就可引導幼兒注意,有多少點心,有多少小朋友,可以怎樣分,等等。
此外,數學教育聯系幼兒的生活,還要引導幼兒用數學,讓幼兒感受到數學作為一種工具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作用。例如,幼兒園中飼養小動物,可以引導幼兒去測量小動物的生長。在游戲活動中,也可創設情境,讓幼兒用數學,例如在商店游戲中讓幼兒學習買東西,計算商品的價格等等。這些實際上正是一種隱含的數學學習活動。幼兒常常在不自覺之中,就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經驗。而這些經驗又為他們學習數學知識提供了廣泛的基礎。

二、發展幼兒思維結構的原則

「發展幼兒思維結構」的原則,是指數學教育不應只是著眼於具體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而應指向幼兒的思維結構的發展。

按照皮亞傑的理論,幼兒的思維是一個整體的結構,幼兒思維的發展就表現為思維結構的發展。思維結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它是幼兒學習任何具體知識的前提。例如,當學前兒童的思維結構中還沒有形成抽象的序列觀念時,他們就不可能用邏輯的方法給不同長短的木棍排序。反過來,幼兒對數學概念的學習過程,也有助於其一般的思維結構的發展。這是因為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學習數學可以鍛煉幼兒思維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總之,幼兒建構數學概念的過程,和其思維結構的建構過程之間具有相當的一致性。

在幼兒數學教育中,幼兒掌握某些具體的數學知識只是一種表面的現象,發展的實質在於幼兒的思維結構是否發生了改變。以長短排序為例,有的教師把排序的「正確」方法教給幼兒:每次找出最長的一根,排在最前面,然後再從剩下的木棍中找出最長的……幼兒按照教師教給的方法,似乎都能正確地完成排序任務,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獲得序列的邏輯觀念,其思維結構並沒有得到發展。而幼兒真正需要的並不是教給他們排序的技能,而是充分的操作和嘗試,並從中得到領悟的機會。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從中獲得一種邏輯經驗,並逐漸建立起一種序列的邏輯觀念。而一旦具備了必要的邏輯觀念,幼兒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就不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了。

總之,數學知識的獲得和思維結構的建構應該是同步的。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教師在教給幼兒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考慮其思維結構的發展。而只有當幼兒的思維結構同時得到發展,他們得到的數學知識才是最牢固的、不會遺忘的知識。正如一位兒童對皮亞傑所說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遠知道了。」(當皮亞傑問一位達到守恆認識的兒童「你是怎麼知道的?」時,兒童說出了上面的話,皮亞傑認為這是一個絕妙的回答。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常常需要在傳授數學知識和發展思維結構之間作出一定的選擇。二者之間實際上是具體利益和普遍利益的關系、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有時,教師對某些具體的知識技能棄而不教,是為了給幼兒更多的機會進行自我調節和同化的作用,以期從根本上改變幼兒的思維方式,因而並不違背數學教育的宗旨。

三、讓幼兒操作、探索的原則

讓幼兒操作、探索的原則,就是要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建構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幼兒自己建構起來的,而且這個建構過程也是幼兒認知結構建構的過程。如果教師只注重結果的獲得,而「教」給幼兒很多,實際上就剝奪了他們自己獲得發展的機會。事實上,幼兒的認知結構也並不可能通過單方面的「教」獲得發展,而必須依賴他自己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

在數學教育中,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具體地表現為幼兒操作物質材料、探索事物之間關系的活動。讓幼兒操作、擺弄具體實物,並促使其將具體的動作內化於頭腦,是發展幼兒思維的根本途徑。在動作基礎上建構起來的數學知識,是真正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和他的認知結構相適應的知識,也是最可靠的知識。而通過記憶或訓練達到的熟練,則並不具有發展思維的價值。

讓幼兒操作、探索的原則,要求教師在實踐中要以操作活動為主要的教學方法,而不是讓幼兒觀看教師的演示或直觀的圖畫,或者聽教師的講解。因為操作活動能夠給予幼兒在具體動作水平上協調和理解事物之間關系的機會,是適合幼兒特點的學習方法。以小班幼兒認識數量為例。教幼兒口頭數數能夠讓他們了解數的順序,卻不能讓他們理解數量關系。很多小班幼兒數數能數到很多,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對數的順序、數序中的數量關系就已經真正理解了。而通過操作活動,幼兒不僅在數數,還能協調口頭數數和點數的動作,從而能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操作活動還為幼兒內化數學概念,理解數的抽象意義提供了基礎。在熟練操作的基礎上,幼兒就能將其外在的動作濃縮、內化,變成內在的動作,最終轉變成為頭腦中的思考。例如,幼兒數概念的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能做到目測數群而無需點數的動作了,最終幼兒看到某個數字就能理解其所代表的數量,而實際上這些能力都建立在最初的操作活動基礎上。因此,操作活動對於幼兒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這一原則還要求教師把學數學變成幼兒自己主動探索的過程,讓幼兒自己探索、發現數學關系,自己獲取數學經驗。教師「教」的作用,其實並不在於給幼兒一個知識上的結果,而在於為他們提供學習的環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環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環境。當然,教師自己也是環境的一部分,也可以和幼兒交往,但必須是在幼兒的水平上和他們進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只有在這樣的相互作用中,幼兒才能獲得主動的發展。

四、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提出「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的依據是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應該承認,每個幼兒都具有其與生俱來的獨特性。這既表現在每個人有其獨特的發展步驟、節奏和特點,還表現在每個人的脾氣性情和態度傾向性各不相同。

在數學教育中,幼兒的個別差異表現得尤其明顯。這不僅因為數學學習是一種「高強度」的智力活動,能夠充分反映出幼兒思維發展水平的差異,可能也和數學本身的特點有關系——數學是一個有嚴格限定的領域,有一套特定的符號系統和游戲規則,它不像文學等領域那樣需要復雜的生活經歷,因而這方面的天賦也易於表現出來。(當代研究天才兒童的心理學專家加德納也提出,數學和棋藝、音樂演奏是三個最容易產生少年天才的領域。 )

幼兒學習數學時的個別差異,不僅表現為思維發展水平上的差異,發展速度上的差異,還有學習風格上的差異。即使同樣是學習有困難的幼兒,他們的困難也不盡相同。有的幼兒是缺乏概括抽象的能力,有的是缺乏學習經驗。

作為教育者,應該考慮不同幼兒的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發展,而不是千篇一律,統一要求。例如,在為幼兒提供操作活動時,可以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活動,這樣幼兒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動。

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幼兒,教師也應分析他們的具體情況,針對不同的困難,給予不同的指導。如對於缺乏概括抽象能力的幼兒,教師可引導其總結概括,並適當加以點撥和啟發。而對於經驗不足、缺乏概括材料的幼兒,則可單獨提供一些操作練習的機會,補充其學習經驗。

7. 幼兒數學的特點和教育方法

數學是人體的頭腦體操,是一門培養、鍛煉思維能力的基礎課。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幼兒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並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並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

幼兒數學的特點和教育方法

一、幼兒數學的特點

1.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數學這個學科是反映事物之間的一種抽象關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這就使數學教育成為幼兒教育中的難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執行)》明確指出,幼兒數學教育目標: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到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並從中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數學不是單個事物的一種關系,而是多個事物多種關系的組合。而且每個事物每種關系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幼兒時期是拓展思維的最佳時期,學好數學對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有非常好的幫助。

3.數學是一個應用廣泛性的學科。數學是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的學科,廣泛的應用性是其最根本的特點。廣泛的應用性為幼兒的數學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幼兒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隨時隨地教孩子們學習數學。

二、幼兒數學的重要性

1.數學是自然學科的基礎,在社會學科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數學計算是人類必須掌握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學信息化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

2.幼兒時期是孩子接觸數學的起點,孩子如果在這個時期就學會創造性思維,獨立思考,靈活運用,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反復記憶來理解數學這個概念,並對數學這個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就為孩子以後學習數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由此可見,幼兒數學的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引起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的高度重視。

三、結合幼兒數學教育的特點及其重要性,我們從下面三個方面分析怎樣提高幼兒數學教育

1.幼兒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一定要適宜

幼兒教育階段屬於啟蒙教育階段,幼兒的教育內容一定要是簡易直觀的,幼兒的思維只是形象思維,幼兒老師必須選擇與幼兒年齡特點相適宜的教學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能盲目灌輸,也不能隨意增加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學起來會很吃力,難度增加,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有可能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2.幼兒數學教育一定要與生活密切結合

幼兒數學教育內容一定要與生活相結合,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日常事物,把數學知識轉換為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景,便於學生理解。將數學教育變成源於生活的學科,把課本上復雜乏味的數學題轉換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這樣就會引起幼兒濃烈的學習興趣,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幼兒數學教育一定要增加趣味性,讓孩子快樂學數學

①改變原來傳統的教學用具,多用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方便操作的'、具有美感的教具。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們感興趣,才會願意去學,多用一些孩子們平時能接觸到的東西,比如孩子們吃小餅干或者水果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學著自己來分配,一共有多少個,吃了多少個,還剩下多少個。這樣孩子們就會有一種非常積極的學習態度,接受非常快,效果也非常好。

孩子們由於年齡特點,很難將注意力長期集中在一種教具上,幼兒老師要經常變換教材教具,不能單一地重復的使用一種教材教具。人們都喜歡具有美感的東西,幼兒也不例外,多採用一些具有美感的五顏六色的教材教具,這樣才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②通過講故事、做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故事形象生動,有情節具有趣味性,也很符合兒童的形象思維特點。通過在故事情節當中穿插一些數學內容,既能避免數學教育中的單調乏味,又能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也可根據教材,讓孩子們自己創作一些故事情節,真正做到在講故事中學數學,在學數學中學會講故事,有利於幼兒的思維拓展。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玩游戲也是幼兒在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之一。

如果在玩游戲過程中融入一些數學元素,也可以在數學課上通過做游戲的方式學習數學,這樣既玩了游戲,也學習了數學,真正做到從玩中學,在學中玩了。這是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適宜幼兒身心發展的。

③通過操作課,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學數學。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思維和動作之間的關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了。」幼兒老師不光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也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操作,自己動手動腦為自己做教具。

操作課上可以讓孩子們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東西,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然後把孩子們自己動手做的東西當做教材,讓孩子們用自己做的教具學習數學知識,這樣又會充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操作課是幼兒學生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這樣學生動了手、動了腦,既享受了在操作過程中產生的愉悅快樂,也拓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而且也為幼兒學習數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數學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對發展幼兒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但並不是學的越多越深,對幼兒的思維發展就越有利。幼兒教師必須結合幼兒自身的特點,找到適合幼兒學習數學的方法。不能盲目地增加教學內容,加大數學教學內容的深度。應當通過改變傳統教學用具,多用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方便操作的、具有美感的教學工具;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方式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通過操作課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動腦學數學。

8. 那些數學好的孩子,身上都有哪些特點

數學好的人首先聰明。但是不是所有的聰明都絕頂哦,一般數學要想學習好,首先要有正常及以上的智商,因為數學還是挺難的一個學科的。其次,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有著特別多的推及論證,因此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當然還要有良好的空間能力,會建模,會思考。特別是立體幾何。想當年我立體幾何就不行。還要有耐心,一道特別難的推論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細心扎實的去推導。

自製力特別強。這些成績好的學生自製力真的特別強。可能課間在和同學玩什麼有趣的游戲,上課鈴響了後,他們馬上結束游戲,進入上課狀態,思緒不會再停留在課間的游戲上。

特別勤奮努力。除非智商特別出眾,絕大多數成績優秀的學生都是非常努力的。別人在玩,他們在看書學習。別人在睡覺看電視玩手機,他們也在學習。他們的好成績是無數次犧牲休息時間,玩耍時間換來的。

成績好的學生最大的優勢是能夠自主學習,自控力特別好。他們對於學習目標明確,成績稍有下滑,馬上對症下葯找出原因。因為長期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成績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對於這部分學生,絕對不能單獨以成績來衡量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行。

9. 兒童數學認知學習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1.操作中的觀察
觀察作為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感知活動,貫穿於幼兒數學操作活動的整個過程,是幼 兒進行數學操作活動的前提條件。操作中的觀察包含了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幼兒在前期的活動中觀察到的生活經驗、他人的操作方式、教師的示範等,這些都為幼兒新的操作活動提供 了豐富的感性經驗,從而保證了操作活動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幼兒的操作活動必須要有觀察的介入,操作活動中的觀察包含了對操作材料的觀察以及對同伴的操作過程和操作結果的觀察。這種觀察的深入與否還會影響到幼兒的操作。例如,在分類活動中,教師提供了各式各樣的瓶蓋,讓幼兒以盡可能多的方式進行分類。幼兒接受這樣的任務後,首先要對瓶蓋進行觀察,看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並思索「按什麼標准進行分類」,然後邊觀察邊操作,完成分類的要求。如果幼兒對材料的觀察不夠仔細,他就不能做到多角度的分類。同時,幼兒在完成自己的操作後,還會觀察周圍幼兒的操作,看看 其他幼兒的操作與自己有何不同,再引發自己新的分類方法。
觀察為幼兒的操作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而操作又需要幼兒不斷地觀察,操作活動對幼兒的觀察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2.操作中的記憶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識記、保持和恢復的過程。根據幼兒活動的有無目的性,可以把記憶分成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兩個方面,記憶的有意性是幼兒記憶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兒童記憶發展中最重要的質的飛躍。
(1)數學操作活動需要記憶的介入。數學操作活動並不是一種隨意性的操作活動,所有的數學操作活動都帶有一定的操作規則和操作要求。在數學操作活動中,教師將幼兒所要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操作規則、操作要求和操作目標,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通過對操作規則的遵守和操作目標的實現,達到學習這些內容的目的。幼兒對操作規則和操作要求的識記是在有意無意中進行的。教師在宣布操作規則時,幼兒為使操作活動能順利開展,會積極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並在整個操作活動中有意識地回憶這些規則,進而指導自己的操作。
幼兒在數學操作活動中還表現出較明顯的有意回憶,這種有意回憶實際上是由某一種玩具材料的操作方式向另一種玩具材料的操作方式轉換,或某一種學習內容的操作方式向另 一種學習內容的操作方式進行遷移的基礎。沒有這種有意回憶,就不會有操作中的遷移。這是因為,許多數學操作活動中的操作規則、策略或方法都是先前操作經驗的重現或遷移,這些相 似的操作規則、操作要求也不斷地引起幼兒的有意回憶或追憶;同時,為了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務,也需要幼兒不斷地回憶或追憶過去曾經體驗過的操作經驗和操作策略,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務。比如,在學習5以內的數的組成之後,幼兒已經有了把5以內的數分成兩部分並且按一定規則排列的經驗,當教師要求將6個棋子分插在兩個底板上時,幼兒會自覺不自覺地回憶起5以內的數的分解經驗,將棋子按遞增或遞減的順序插在底板上。
(2)幼兒的識記策略會影響操作的結果。在觀察中我們發現,幼兒的識記策略的優劣會在操作活動中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如在排序活動中,有的幼兒在操作中根本就忘記了操作的規則,而是自己隨意地往底盤上插棋子 ;有的幼兒則是口中念念有詞:「一個紅的、一個白的」,邊念邊插棋子;有的幼兒則默不作 聲,正確地按照規則進行排序。第一類的孩子,他們沒有有意識地記住操作規則,所以他們不能 完成操作任務;第二與第三類的孩子雖然都處於有意記憶的狀態,但他們的記憶策略不同,體現了他們記憶水平上的差異。第二類孩子的記憶需要藉助於外顯的語言來幫助,而第三類孩子的記憶已達到內化的程度。這兩類孩子在較為復雜的操作活動中可能會表現出差異。
3.操作中的想像
想像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想像是幼兒操作活動中的一個重要認知成分。在幼兒的數學操作活動中含有豐富的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比如 ,在排序活動中,教師要求幼兒用多項組合玩具(註:多項組合玩具是由棋子和底板組 成的,棋子有多種顏色,可以插在底板上,也可以插在另一個棋子上,幾塊底板還可以拼成一塊更大的底板)排成一個有規則的漂亮的欄桿。幼兒根據這個要求,結合自己以前看到 的欄桿的形象,能在頭腦中再造或創造出一個新欄桿的形象,進而指導操作。觀察中我們發現,幼兒 排序能力的發展固然與對「序」概念的掌握有密切的關系,但同時與想像力亦有非常 密切的關系。想像力較弱的孩子,只能根據頭腦中的表象(教師曾示範過的顏色一一相間的排序)進行再造想像,排出顏色一一相間的欄桿(顏色變化、規律沒變),而能力較強的幼兒,則能根據頭腦中的表象進行創造想像,排出如ABBABB、AABBAABB(A、B分別代表不同的顏色)等規律排列的一層、二層甚至三層的欄桿。
在數學棋類活動中,幼兒的創造想像表現得尤為突出。如幼兒能根據頭腦中已有的下五子棋、飛行棋、跳跳棋的經驗,對多項組合玩具進行加工,創造出各種新的數學棋類游戲,如加減棋、組合分解棋、比大小棋、猜數字棋、戰斗棋等等。
可以看出,在數學操作活動中,幼兒的豐富想像,能幫助幼兒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從而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性。

閱讀全文

與兒童的數學特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