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學前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學前班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3—4;2、理解它們表示的數量;3、會用手指頭表示3—5;4、會寫3、4和5。
教學重、難點:
寫3、4和5。
教學准備:
課件、貼紙、數字卡片3、4和5、可數的物件教學時間:學習3—5 20分鍾,寫3、4和515分鍾,5分鍾互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1、請生用手指表示1和2。
2、請生用點點表示1和2。
3、請生用物體表示1和2。
4、請生背數字兒歌。
5、請生寫1和2。
二、新授1、這是數字幾?引出3(出示課件)。數一數有幾只小鴨子?用點點怎麼表示?誰會用手指表示?3像什麼?(3像耳朵聽聲音)(出示課件)誰會寫3?來數數有幾只耳朵?
2、看看老師的手指是幾?引出4。用點點表示。數一數有幾只耳朵?你們有幾只耳朵呀?誰來幫我數四隻粉筆。誰還能數出4個其它物體?怎麼寫?像什麼?(4像紅旗迎風飄)(出示課件)數紅旗。
3、引出5。5怎麼表示呢?誰來用點點表示。想知道怎麼寫嗎?(出示課件)像什麼?(5像稱鉤來買菜)三、鞏固練習1、請生用手指表示數字。
2、請生用點點表示數字。
3、請生來帶讀數字。
4、請生寫3、4和5。
四、作業寫3、4和5各8排。
教學反思:
有些孩子3和5寫不好,有些孩子喜歡用以前的手勢表示5,不是不行,只是為了以後用手指算數時更加方便,要求學生用大拇指表示5。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記錄能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活動重點:
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並記錄6的5種分法。
活動難點:
總結歸納6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
活動准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游戲:對對碰(復習5的分解和組成)
師:我說5、
幼:我對5
師:5可以分成1和幾
幼:5可以分成1和4
師:5可以分成4和幾
幼:5可以分成4和1
2、復習2、3、4、5的分法與幾種,引導出6有5種分法。
3、今天這節活動課,我們一起來學習《6的分解與組成》。(出示課題,領讀兩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動手操作積木,探索6的五種分法,並把探索的結果記錄在作業紙上。
2、小朋友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3、請幼兒匯報操作結果。哪位小朋友來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訴老師?
(請小朋友發言,並把他們的記錄結果板書到黑板上,並比較)
4、引導幼兒觀察6的分合式,有什麼發現?(提示:兩邊的數字有什麼變化)左邊的數字一個比一個多1,這叫遞增,而右邊的數字一個比一個少1,這叫遞減。還有兩組數字位置互換了,但總數沒有變。這就是數的分解組成的規律。
5、請幼兒演示6的5種分法。
6、領讀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來就是6.
三、結束部分。
1、小問號的時間到了:他要檢查我們小朋友的學習情況。
(1)(課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數字。
(2)(課件出示)填上缺少點。
2、做游戲:今天這節活動課小朋友們學習了6的`分解與組合,知道了6有幾種分法?(5種)我們一起再來做個游戲。
老:小朋友,告訴我,6可以分成1和幾?
幼:劉老師,告訴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動。
我們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6的分解和組成,現在老師給小朋友們每人布置一個任務,如果小朋友現在有6個桃子,老師想讓小朋友分給你的爸爸媽媽吃,那應該怎麼分呢?請小朋友回家後分給爸爸媽媽好不好?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6、7;2、理解它們表示的數量;3、會用手指頭表示6、7;4、會寫6和7。
教學重、難點:
寫6和7。
教學准備:
課件、貼紙、數字卡片6和7、可數的物件教學時間:學習6—7 20分鍾,寫6、715分鍾,5分鍾互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1、請生用手指表示1——5。
2、請生用點點表示1——5。
3、看點點表示數字。
4、請生背數字兒歌。
5、看圖填數字。
6、按順序填順序二、新授1、這是數字幾?引出6(出示課件)。用點點怎麼表示?誰會用手指表示?6像什麼?(6像口哨吹得響)(出示課件)誰會寫6?來數數有幾只口哨?
2、看看老師的手指是幾?引出7。用點點表示。數一數有幾只口哨?誰還能數出7個其它物體?怎麼寫?像什麼?(7像鐮刀割小草)(出示課件)數鐮刀。
三、鞏固練習1、請生用手指表示數字。
2、請生用點點表示數字。
3、請生來帶讀數字。
4、請生寫6、7。
四、作業寫6和7各8排。
教學反思:
學生基本上都會寫,但"7"有少數同學會寫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1—2;2、理解它們表示的數量;3、會用手指頭表示1—2;4、會寫1和2;
教學重、難點:
寫1和2
教學准備:
課件、貼紙、數字卡片1—2、可數的物件教學時間:學習1—220分鍾,寫1和2 15分鍾,5分鍾互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1、師:小朋友們會數數嗎?那你們知道數字還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嗎?(阿拉伯數字)那你在哪見到過數字?(出示課件)2、師:從今天起咱們就要來學習這些數字,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咱們要來比一比看一看,看誰的數字學得好!
二、新授1、師: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手指。你們知道哪個手指表示1嗎?那你覺得哪個手指做起來最舒服?那我們可以用食指表示1。誰會寫1,那就更厲害了。(指名)2、齊讀,指名讀。
3、師:1像什麼?(1像鉛筆來寫字)(出示課件)4、(出示課件)咱們來數一數5、師:這有幾只小鴨?(出示課件)引出2有誰會寫2?(指名)(齊讀)6、師:2像什麼?(2像小鴨水中游)用手指怎麼表示呢?
三、鞏固練習1、請生用手指表示數字。
2、請生用點點表示數字。
3、請生來帶讀數字。
4、請生寫1和2。
四、作業寫1和2各20個。
教學反思:
大部分孩子上課開始慢慢懂規矩了,基本消滅亂走動現象。1和2大部分寫得不錯。4、5人動作較慢,2、3人不會動筆。重要的是把習慣培養好了,再開始慢慢教學。
㈡ 學前班數學活動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學前班數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1—2;
2、理解它們表示的數量;
3、會用手指頭表示1—2;
4、會寫1和2;
教學重、難點:寫1和2。
教學准備:課件、貼紙、數字卡片1—2、可數的物件。
教學時間:學習1—220分鍾,寫1和215分鍾,5分鍾互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小朋友們會數數嗎?那你們知道數字還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嗎?(阿拉伯數字)那你在哪見到過數字?(出示課件)
2、師:從今天起咱們就要來學習這些數字,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咱們要來比一比看一看,看誰的數字學得好!
二、新授
1、師: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手指。你們知道哪個手指表示1嗎?那你覺得哪個手指做起來最舒服?那我們可以用食指表示1。誰會寫1,那就更厲害了。(指名)
2、齊讀,指名讀。
3、師:1像什麼?(1像鉛筆來寫字)(出示課件)
4、(出示課件)咱們來數一數
5、師:這有幾只小鴨?(出示課件)引出2有誰會寫2?(指名)(齊讀)
6、師:2像什麼?(2像小鴨水中游)用手指怎麼表示呢?
三、鞏固練習1、請生用手指表示數字。
2、請生用點點表示數字。
3、請生來帶讀數字。
4、請生寫1和2。
四、作業寫1和2各20個。
教學反思:大部分孩子上課開始慢慢懂規矩了,基本消滅亂走動現象。1和2大部分寫得不錯。4、5人動作較慢,2、3人不會動筆。重要的是把習慣培養好了,再開始慢慢教學。
活動目標:
1、學習10以內的連加,感知減法算式表達的數量守恆關系。
2、嘗試運用正確的詞彙表達圖意並進一步理解減法的實際意義。
3、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自信心。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幼兒已掌握10的組成。
物質材料:PPT,鑰匙題卡,門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游戲,復習10的組成。
二、看一看PPT,學習10的加法。
師:經過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門終於開了。咦!小白兔在家嗎?(不在)看,桌上有一張紙條,原來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說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們一起出發吧!
(1)師:你們看前面山有蝴蝶,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這幅畫的意思?(圖,先2有隻蝴蝶在草地上,在來了3隻、後面有來了5隻蝴蝶,一共有10隻蝴蝶)
(2)師:誰能列一道連加算式題?(2+3+5=10)
(3)師:我們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鴨子這幅圖的意思?(有2隻藍色的鴨子河裡,有6隻__的鴨子草地,後面有來了2隻大鴨子,圖上一共有10隻鴨子)
(4)師:誰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2+6+2=10)
(5)師:走的好累呀,我們到樹底休息一會吧!看,蘋果呀!有三棵蘋果樹、左邊有蘋果樹有3個、中間4個右邊有3個。
(6)師:誰能列一道算式來表示這幅圖的意思?(3+4+3=10)
(7)師:前面到沙灘了,你們能用完整的話來表示沙灘上的烏龜嗎?
(沙灘有8隻大烏龜、草地有1隻烏龜、後面有來了一隻烏龜)8+1+1=10
三、游戲活動:送數字寶寶回家
(1)師:看,是灰太狼,聽聽他會說些什麼呢?想要進去,先回答我的問題!我這兒有些數字寶寶找不到家了,請你們送他們回家!
(2)師:你們願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戰嗎?
四、玩一玩游戲,復習10連加。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地參與活動,體驗動手動腦的樂趣。
2、能有目的的將卡片上的物品按照其包含的不同形狀進行多次分類。
3、能仔細地觀察卡片上的物品,並大膽表述分類的理由。
活動准備:
預知內容:知道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特徵,認識小白熊、小棕熊、小黑熊。
教師教具:磁性黑板一塊,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房子大卡片各一張,小白熊、小棕熊、小黑熊大卡片各一張,三種典型禮物的大卡片各一張〔樹、鏡子(只有兩種圖形)、積木〕,籃子2個,磁鐵若干。
幼兒教具:桌子6張,小籃子24個,小椅子24張;小熊新家的小操作卡片每個幼兒3張,送給小熊的禮物卡片每個幼兒14張。
活動過程:
一、 直接出示三隻小熊和三座小房子大卡片,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寶寶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三位小客人,它們是誰呢?
幼:小黑熊、小棕熊、小白熊
師:三隻小熊搬了新家,看它們像什麼圖形?
幼: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師:看來小黑熊最喜歡的圖形是正方形,小棕熊最喜歡的圖形是圓形,小白熊最喜歡的圖形是三角形。(說一隻熊反扣其房子)
二、 游戲「猜一猜」:幼兒能說出生活中像圓形、三角形、方形的事物。
1、問:想一想,猜一猜,小黑熊的新家裡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再猜猜,小棕熊的新家裡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想想,你們家裡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呢?最後再猜猜,小白熊的新家裡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
2、小結:看見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讓我們想起了生活中的許多東西。
三、 游戲「神奇的禮物」:教師引導幼兒仔細地觀察卡片上的禮物,嘗試根
據物品的基本形狀進行分類。
1、指示語:小熊們有了新家,邀請我們去做客。老師到超市買了許多的禮物,請你們將籃子里的禮物拿在手上,一張一張仔細地看,邊看邊說,它們是什麼禮物?
這些禮物里有沒有小熊喜歡的圖形,在哪裡?
(1)問:誰來告訴我們,這些禮物里有沒有三隻小熊喜歡的圖形,是什麼圖形?[也可以問:這些禮物里有沒有小黑熊喜歡的圖形,是什麼圖形?完整的說一次。還有沒有其它小熊喜歡的圖形,在哪裡?]
小結:原來這些禮物里都有小熊喜歡的圖形,有小黑熊喜歡的正方形,有小棕熊喜歡的圓形,還有小白熊喜歡的三角形。
四、游戲「分禮物」: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地找出卡片上物品所包含的基本圖形,嘗試按圖形多次分類。
(一)幼兒嘗試分禮物。
1、在教師引導下,幼兒將小熊和新房放在桌上合適的地方。
指示語:我們要把這些禮物送給三隻小熊,它們高興極了。哎呀,三隻小熊著急了,快把它們請出來像老師一樣放好。
2、幼兒嘗試給三隻小熊分禮物。
問:哎呀,這么多禮物,怎麼分呢?
師:這樣吧,我們按照三隻小熊分別喜歡的圖形把籃子里的禮物先給它們分一分。分的時候請注意,把它們喜歡的禮物分別放在房子的下方。
3、幼兒嘗試分禮物,教師觀察幼兒分禮物情況。然後請一幼兒到黑板上將自己的分類結果展示出來。(用教師手裡的14張大禮物卡片)
1)先分好的寶寶仔細地看一看,你分給小熊的禮物里有沒有它喜歡的圖形,也可以給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請寶寶們放下手裡的東西,眼睛看到老師這里。我們來看XXX是怎麼分的。
XXX給我們說說,你為什麼要把這些禮物送給小黑熊,它喜歡的圖形在哪裡。
小結:對了,這些禮物里都有小黑熊喜歡的正方形。
(其它的方法同上)
4)問:剛才XXX把小丑禮物分給了小白熊,還有與他分得不一樣的嗎?
小結:原來這些禮物里還有這么多秘密,有的禮物里三隻小熊喜歡的圖形都有。
(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三種典型的禮物,知道這些禮物里有幾只小熊喜歡的幾種圖形。
1、指示語:老師這里還有幾個超大型的禮物,你們看,這是什麼禮物?是哪只小熊喜歡的,為什麼?(出示第一張大圖樹)
小結:原來這禮物里只有一隻小熊喜歡的一種圖形,是什麼圖形。
2、出示第二張大圖鏡子,方法同上。
3、出示第三張大圖積木:這里還有最後一個超大型的禮物,你們看,是什麼?這個禮物里有幾只小熊喜歡的幾種圖形?
小結:原來這個禮物里有三隻小熊喜歡的三種圖形,是哪三種圖形?
四、游戲「比一比,看誰分得又快又好」。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的分禮物,並檢測幼兒的分類情況。
指示語:寶寶們,現在我們要玩游戲了,比一比,看誰把送給小熊們的禮物分得又快又好。怎麼玩呢?先請你們把禮物全部放入籃子里,然後把三隻小熊輕輕地放在自己的椅子下,看誰動作最快。
游戲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寶寶們仔細地聽、認真地看、大膽地說。好了,請把禮物拿在手中,准備好!
1、教師引導幼兒在卡片中找出只有一隻小熊喜歡的禮物,並放在指定的地方。
看誰先把只有一隻小熊喜歡的一種圖形的禮物找出來,並擺成一排,開始!
問:你們看只有一隻小熊喜歡的一種圖形的禮物有哪些?
2、教師引導幼兒在剩下的卡片中找出只有2隻小熊喜歡的和三隻小熊都喜歡的禮物。
看誰先把兩只小熊喜歡的有兩種圖形的禮物找出來並擺成一排。
找到的寶寶,請相互看一看,兩只小熊喜歡的'有2種圖形的禮物有哪些?
3、你們看,手上還剩幾樣禮物。看看有沒有三隻小熊喜歡的三種圖形都有的禮物,把它們擺成一排。
寶寶們,三隻小熊喜歡的三種圖形都有的禮物是哪些?
小結:好了,聰明的寶寶們,今天我們一起商量,按三隻小熊分別喜歡的圖形給它們分了禮物。現在請寶寶們收拾整理好禮物,拿好藏在椅子下的小熊,到老師身邊來,我們一起去給三隻小熊送禮物了。(活動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1) 表演游戲:給三隻小熊送禮物;
2) 在活動區內玩游戲「小熊的新家」,引導幼兒從相反角度去分或按自己意願去分;
3) 給三隻小熊畫圖形禮物;
4) 與家長一起玩智力游戲「看誰分得對」。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列算式,學習8的第一、二組加減。
2、探索根據實物圖的內容選擇答案圖,並列出8的第一、二組加減算試。
3、用較准確、完整的語言講述算式的含意 。
【教學准備】
教具:圖片:8的第一組實物圖七張、第二組實物圖五張。
學具:幼兒用書、鉛筆若干。操作材料若干(7以內的加減算式和8的第一、二組加減算試。)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復習8的組成--玩碰球游戲。
2、學習8的第一組加減。
(1)學習8的第一組加法。
出示3張實物圖,引導幼兒說說圖上說了些什麼?並看圖列算式記錄它的意思(7+1=?)說說7加1等於幾?(7+1=8)這道算式的意思是什麼?再出示另外3張圖片,讓幼兒選出一張正確的答案。啟發幼兒完整地講述圖意。讀一讀算試。
(2)學習8的第一組減法。
出示3張實物圖,引導幼兒看圖說說圖意再記錄(8-1=?),然後啟發幼兒選出正確的答案圖,完整講述這三幅圖的意思,讀算式8-1=7兩遍。
3、學習8的第二組加減。同8的第一組加減教學。
二、操作活動。
1、幼兒用書第10頁的觀察房子的顏色,列出8的第一組加減算式。
2、觀察第11頁上的實物的顏色,列出8的第二組加減算式。
3、仔細看圖,講述圖片的內容,選擇正確的答案圖,並打√,然後列出8的第二組加減算式。
4、直接寫出答案。
5、開火車游戲:操作8以內的加減算式卡片。
三、活動評價。
1、帶領幼兒看操作記錄,鼓勵幼兒大膽地看圖講述圖片內容。
2、請個別幼兒讀讀自己的算式,其他幼兒看著自己的驗證。
【活動目標】
1、通過釣魚、分魚的活動,練習將三個數按組成關系排四道題,發展心算能力。
2、培養積極思維及創造能力。
【活動准備】
教具:魚若干(魚上面數字1~8)、貓頭飾若干。
學具:每組若干只盆子及魚(也有數字)。
【活動過程】
一、釣魚出示池塘,你們看有什麼?(魚)今天老師做貓媽媽,你們做小貓,一起來玩游戲好嗎?(好)今天貓媽媽要帶小貓去釣魚,這些魚上都有1個數字寶寶,請小貓釣三條魚,要求三條魚上的三個數能排出四個算式。
1、老師先釣數字為1和8的兩條魚,請幼兒再釣一條(數字為7),可排出四個算式。
引導幼兒說出四道算式:1+7=8,7+1=8,8—1=7,8—7=1。
2、剛才那麼多小貓只吃這么點魚,太少了,我們再來釣兩條,多吃一點。
老師再釣數字為6和2的兩條魚,請他們補釣一條魚(數字為8),三個數也能排四個算式。
引導幼兒說出四道算式:2+6=8,6+2=8,8—2=6,8—6=2。
3、請幼兒獨自釣三條魚(魚的數字分別為3、5、8或4、4、8),分別請幼兒進行三個數排四個算式的口算練習。
二、分魚每組桌上有若干只盆子,若干條魚。
1、要求各組的幼兒協作分魚,每隻盆里放三條魚,這三條魚上的數能排四個算式。
2、幼兒動手分魚鼓勵幼兒很好地配合,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如在分魚過程中,有一隻盆里的魚不成功,就應想辦法將不同盆里的魚進行調換,使五隻盆里的三個數都能排四道題。
三、獎魚(活動延伸)
今天小貓真能幹,釣了許多小魚,貓媽媽也釣了許多大魚,這些魚要獎勵給貓寶寶,貓媽媽有要求,要求把魚後面的題目做對,才獎給你。(到區域角去練習)
㈢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怎麼教
游戲法:
游戲法是根據兒童好動的天性,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兒童感興趣的游戲中,讓兒童在自由自在地、無拘無束的各種游戲活動中學習數學的一種方法。
兒童數學學習中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它能更有利於調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體現出兒童學習特點和身心發展的和諧。
游戲法我們又把它分了六個種類:操作性數學游戲、情節性數學游戲、競賽性數學游戲、運動性數學游戲、運用各種感官的數學游戲、數學智力游戲。
分類介紹:
①操作性數學游戲
這類游戲是指兒童通過操作玩具或實物材料,從而獲得數學知識的一種游戲,它也有一定的游戲規則。
例如:小班幼兒學習幾何圖形辨識時設計的「送圖形寶寶回家」的游戲,安排三個動物玩具的家,並分別貼上△、○、□的標記,讓幼兒把「圖形寶寶」送到相同特徵的玩具動物的「家」里去。
②情節性數學游戲
這類游戲具有一定的游戲情節、內容和角色,特別適合於年齡小的兒童。通過游戲情節的安排來體現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這類游戲一般以一個主體貫穿整個游戲。
例如:為小班幼兒學習「3以類計數與許多」而設計的「小貓抓魚」游戲,教師和小朋友分別扮「貓媽媽」和「小貓」,「貓媽媽」以游戲的口吻要求「小貓」們每個抓1條魚,1條、1條魚合起來就成了「2」、「3」、「許多」條魚了,可以分組進行。這個例子在這一系列情節中滲透了「1、2、3和許多」的數學概念。
③競賽性數學游戲
帶有競賽性的性質的數學游戲更適合於中、大班,不僅能滿足兒童的競賽、好勝心理,而且有助於對知識的鞏固和培養發展兒童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例如:為大班幼兒學習加減法而設計的「擲股子」游戲,幼兒通過兩個股子的點數和,進幾、退幾,建構加、減的概念
④運動性數學游戲
這類游戲是指寓數學概念或知識於體育活動之中的游戲。這類的游戲既滿足了兒童好動的天性,又滲透了數學的初步概念。
例如:大班幼兒學習數的組成而設計的「擲飛鏢」游戲,先記錄某一總數中的投擲結果(如5個飛鏢,投中3個,未中2個。。。。。。。),再根據對投擲結果的歸納來學習數的組成。
⑤運用各種感官的數學游戲
這類游戲主要強調通過不同的感官進行數學學習,強調兒童對數、形知識的充分感知。
例如:在為學習幾何圖形辨識而設計的「神奇口袋」游戲,幼兒通過觸、摸來感知、區別幾何圖形的特性。
⑥數學智力游戲
這是一種運用數學知識以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為主的游戲。數學智力游戲能極大地調動兒童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其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獨創性以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㈣ 學前兒童數學的教學方式有哪些
1、玩利用手指來數數的游戲:大部分父母認為孩子數手指是愚笨的表現,其實數手指是幼兒數學啟蒙的核心,並且也有研究證實,那些小時候數手指被父母阻止或恥笑而終止數手指的孩子,數學測試表現會差於數手指的孩子。因此父母讓孩子數數時配合數手指,是科學的幼兒接觸數字的方式。父母如果覺得數手指太無聊,還可以陪孩子做一些手指類的游戲。
2、數物體的具體數量游戲:父母讓孩子數數時,可以帶上名詞,例如1塊積木、2個球、5個玩具等。平時還可以結合日常生活進行,例如父母在疊衣服時,可以鼓勵孩子數數有多少條褲子;吃飯時,還可以讓孩子數一數桌面上擺了幾根筷子。除了物體的數量,我們還可以鼓勵孩子用其他的方式數數。
3、教孩子學會描述形狀的游戲:其實形狀也是數字意識的一種。父母平時可以有意識地教孩子認識形狀,當孩子懂得基本的形狀後,還可以鼓勵孩子描述各種物體的形狀。例如鏡子是橢圓形的,比圓扁一些、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邊等。
4、訓練孩子做出快速判斷的游戲:父母可以用具體物體讓孩子判斷,例如一隻碗放20顆瓜子,另一隻碗放2顆瓜子,上面蓋著紙片,給孩子短暫展示後快速蓋上,最後讓孩子判斷哪只碗的瓜子多。
㈤ 學前兒童可以學習哪些數學內容
學前兒童數學學習的內容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部分:「數和量」、「幾何與空間」、「數理邏輯經驗」。
「數和量」部分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
10 以內自然數的認識;
10 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各種連續量的差異比較和簡單計量。
「幾何與空間」部分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
常見幾何圖形的辨認;
空間方位和空間關系的認識。
「數理邏輯經驗」部分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
兩個集合中元素的一一對應關系及對應活動;
序列關系及排序活動;
類包含關系及分類活動;
各種守恆關系及相關經驗。
各部分的具體學習內容及指導方法將在後面詳細介紹。
兒童學習數學靠的是「記性」嗎?
有些家長簡單地認為兒童學習數學靠的是「記性」。但事實並非如此。曾有一位三歲孩子的家長問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數數時總是亂數,他教了很多次也沒有用;還有一位四歲孩子的家長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記性那麼差?我給他講過很多遍,他還是記不住這些加減題?」那麼,兒童究竟是怎樣理解數學知識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數學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知識。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在成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數學吧:
首先,數是什麼?自然數的序列――1、2、3、4、5……看似一組需要幼兒記住的順序,實質蘊涵了很多邏輯的關系。如前後數之間存在著遞增的序列關系,每個數都比前面的數大又比後面的數小,而且這種序列關系是可以傳遞的,也就是說即使不相鄰的數我們也可以根據其在數序中的位置判斷其大小關系。
再如,數序中也蘊涵著包含關系,每個數都包含了它前面的數,同時也被它後面的數所包含,5 包含了 1、2、3、4,6 又包含了 5……對幼兒來說,他們認識的 1,2,3,4……絕不是一些具體事物的名稱,也不是這些具體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徵,而是對事物之間關系的一種抽象。即使是最簡單的數,也具有抽象的意義。
比如「1」,它可以表示 1 個人、1 條狗、1 輛汽車、1 個小圓片……任何數量是「1」的物體。又如5 只桔子,它是對一堆桔子的數量特徵的抽象,和這些桔子的大小、顏色、酸甜無關,也和它們的排列方式無關:無論是橫著排、豎著排,或是排成圈,它們都是 5 個。因此,幼兒對數的認識就不像對大小、顏色的認識那樣可以通過直接的感知獲得,而要通過一個抽象的過程。5 個桔子中的每一個桔子,都不具有「5」的性質,相反,「5」這一數量屬性也不存在於任何一個桔子中,而存在於它們的相互關系中——它們構成了一個數量為「5」的整體。
兒童對於這一知識的獲得,也不是通過直接的感知,而是通過一系列動作的協調,具體說就是「點」的動作和「數」的動作之間的協調。首先,他必須使手點的動作和口頭數數的動作相對應。其次是序的協調,他口中數的數應該是有序的,而點物的動作也應該是連續而有序的,既不能遺漏,也不能重復。最後,他還要將所有的動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體的總數。
由此看來,幼兒會數數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在這背後,是幼兒的對應、序列、包含等邏輯觀念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理解了這些邏輯觀念,幼兒才能正確地計數。再經過無數次具體的計數經驗,幼兒對數的理解逐漸脫離具體的事物,最終達到抽象的理解。
再來看看數的加減。同樣地,加減運算也不可能通過記憶來學習,因為它需要幼兒對三個數之間的邏輯關系獲得一種真正的理解,也就是說,幼兒要真正認識到加減就是將兩個部分合並成一個整體或從整體中去掉一個部分的運算。幼兒在四歲左右能夠藉助於具體的實物和動作的擺弄來理解其中的加減關系,但要在抽象的數字層面進行加減運算,就必須要在頭腦中建立起抽象的類包含的邏輯關系。而這則要到六七歲才能發展起來。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幼兒對於具體的問題(如「三塊糖加三塊糖是多少」)能夠解決,而面對抽象的問題(如「3+3=?」)就無能為力了。
和數數及加減一樣,其他的數學知識也都是一種邏輯知識。對於學前兒童來說,抽象的邏輯知識的獲得決不是一個簡單的記憶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兒童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逐步擺脫具體事物的束縛並達到抽象的層次。
我們認識到,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兒童要能理解這些具有抽象意義的數學知識,必須具備一定的邏輯觀念的基礎。那麼,這些邏輯觀念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兒童的思維起源於動作。抽象水平的邏輯來自於對動作水平的邏輯的概括和內化。兒童在兩歲前,就已具備了在動作層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要在頭腦中完全達到一種邏輯的思考,則是在大約十年以後。之所以需要這么長的時間,是因為兒童要在頭腦中重新建構一個抽象的邏輯。這不僅需要將動作內化於頭腦中,還要能將這些內化了的動作在頭腦中自如地加以逆轉,即達到一種可逆性。這對兒童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讓一個成人講述他是怎樣爬行的,他未必能准確地回答,盡管爬行的動作對他來說並不困難。他需要一邊爬行,一邊反省自己的動作,將這些動作內化於頭腦中,並在頭腦中將這些動作按一定的順序組合起來,才能概括成一個抽象的認識。兒童的抽象邏輯的建構過程就類似於此,但他們所面臨的困難比成人更大。因為在幼兒的頭腦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內化的、可逆的運算結構。所以他們的思維具有外化的、動作的特點。而抽象的邏輯思維,則是通過對這些動作的內化而獲得的。
這里要特別提出的是,我們通常以為,抽象邏輯思維是在具體形象思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具體形象對於邏輯思維特別是幼兒的邏輯思維是很重要的。事實上,我們承認幼兒的邏輯思維對具體事物的依賴性,並不是說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是藉助於具體事物的形象和頭腦中的心理表象發展起來的。雖然心理表象在幼兒的邏輯思維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兒童的邏輯思維並不是表象的產物。
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研究指出,幼兒時期的心理表象幾乎完全是靜態的表象,而沒有動態的表象。這恰恰是因為,幼兒還不能將一個動作完整地內化於頭腦中,而只能在頭腦中保持一些靜止的圖象。顯然,這些靜止的圖象並不能導致兒童的邏輯思維的產生。況且,我們還會發現,幼兒所反映出的事物表象往往是不精確的甚至是錯誤的。比如,皮亞傑曾發現,在讓幼兒畫出一個傾斜45度的杯子的水面時,他們不是畫得和水平面平行,而是和杯底平行。再如,尚未達到數目守恆的幼兒對兩排一樣多但所佔空間懸殊的物體,也容易形成錯誤的表象。這些都說明幼兒的表象是受其思維影響的,沒有理解就不會產生正確的心理表象。
總結以上的觀點,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是在具體動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樣,兒童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要經歷一個從動作性學習到抽象化理解的發展過程。這從兒童學數數的過程就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兒童先要進行「點數」,然後才過渡到「默數」的階段。
兒童學習數學有什麼好方法?
認識到動作對學前兒童邏輯思維發展以及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就能夠理解兒童學習數學的很多現象,如為什麼他們要掐著手指做算術,卻不能在頭腦中進行抽象的計算。事實上,如果說兒童學習數學有什麼好方法的話,那就是――「操作式的學習」。
所謂操作式的學習,就是指兒童動手操作,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和學習,獲得數學經驗和邏輯知識的方法。
前面我們提到,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依賴於具體的動作。而在具體的動作中,兒童可以積累豐富的邏輯經驗,這是其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基礎。
我們還是以數目的比較為例。如果我們問一個四歲孩子:「五個多還是六個多?」我們得到的答案往往會很失望,孩子也許剛剛說是六個多,一會兒又會回答五個多了。這說明他還不具備在頭腦中對這兩個數目進行抽象比較的能力。在這個年齡,他要能做到在頭腦中呈現出五個或六個物體的具體表象就已經很不錯了,再要讓他在頭腦中比較這兩組物體的多少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可是,如果在動作的水平上就不一樣了。兒童可以把兩組物體分別排成一排,並且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出誰多誰少。這就容易得多。
心理學告訴我們,動作水平的操作是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途徑。兒童在操作活動中,可以獲得對應、多少等邏輯的經驗,這些邏輯經驗起初依賴於具體的、外在的動作,逐漸發展到擺脫具體的動作而成為一種內化的動作,也就是在頭腦中對這些物體的表象進行對應、比較等邏輯操作,最終發展成為一種完全抽象的邏輯關系。當然,這個過程是極為漫長的。而學前兒童尚處在動作學習的水平,其內化過程還遠沒有完成。因此,對學前兒童來說,他們需要在動作的水平上即通過操作活動來學習數學。
家庭中教兒童學習數學要注意哪些問題?
對家長來說,對孩子進行數學教育既要考慮到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和數學學科知識的特點,又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的優勢。而樹立以下三個觀念對家長來說至關重要:
第一,邏輯觀念的重要性遠甚於數字的記憶。不必擔心幼兒不會數數、不會計算,這都是由於他們還沒有獲得相應的邏輯觀念。家長與其讓幼兒死記硬背那些無法理解的數學,不如給幼兒提供有價值的邏輯經驗。如,配對的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對應觀念,排序的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序列觀念,分類的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包含觀念,等等。這些看起來和數學無關,卻是幼兒學習數學所必備的基礎。
第二,立足具體經驗,指向抽象概念。數學的本質在於抽象。但是幼兒的抽象數學概念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必須建立在具體的經驗基礎之上。所以不要急於讓幼兒進行抽象的符號化的數學運算,而要充分利用具體的實物,讓幼兒獲取數學經驗。當幼兒有了豐富的數學經驗之後,即便大人不教,他們也會舉一反三。如幼兒經常有平分物體的經驗(分蛋糕、分糖塊、分蘋果……等),他就很容易理解數學中的「二等分」的概念。遇到其它類似的問題,他也會主動遷移自己的知識。在幼兒階段,不應強求計算的速度,而要注重給幼兒豐富的經驗。
第三,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源泉。幼兒的數學知識來源於他的實際生活。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實、具體的問題,真正是他「自己」的問題,因而最容易被幼兒所理解,解決起來也比大人給他的那些問題容易得多。同時,當幼兒真正有意識地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性也會有更直接的體驗,從而真正理解數學和生活的關系。例如,數字可以表示什麼意思?面對抽象的數字元號,幼兒很難理解「數字就是表示多少」。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生活中哪裡有數字?它們表示什麼?這樣幼兒就很會得到很多具體而豐富的認識。
我孩子的數學能力為什麼會比同齡的孩子差?
很多家長會因為自己孩子「數學能力差」而苦惱。他們會因此而給孩子「補課」,但往往又發現,自己怎麼教都教不會孩子!
應該承認,這樣的現象確實存在。從兒童發展的整體來看,個別差異的存在顯然是一個正常現象。而在數學學習領域,這種個別差異性似乎表現得更為明顯。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認為,這和數學知識的特點是分不開的。如前所述,兒童的數學學習和他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關系密切。換言之,數學這個學習領域也就最容易表現出兒童思維發展水平的個別差異。因此我們就會看到,即使是年齡相仿的兩個孩子,他們的數學能力也會有差異。
如果自己的孩子數學能力「差」,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請注意:在這里我們給「差」加了引號!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們認為兒童數學能力在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並不能簡單地斷定他就一定是「差」,更不能給他貼上一個「數學能力差」的標簽。否則,不僅對孩子的發展不利,對家長的心態也不利。作為家長,應該認識到:每個孩子數學能力的發展,都遵循著同樣的規律和步驟,即從動作水平的操作到抽象水平的運算。而在發展的具體過程中,則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即有的孩子需要比別人更長的時間的時間來實現這一「飛躍」。對於這樣的孩子,用「拔苗助長」的方法顯然是不能奏效的,反過來,成人應該採取承認、跟隨和等待的策略。具體地說:
首先,承認孩子的發展水平。有的家長看到別的孩子能夠算「幾加幾」,而自己的孩子卻還要藉助於手指,就覺得很惱火,甚至粗暴地阻止孩子用手指算,這樣做是不合適的。事實上,孩子這樣做,恰恰說明他的發展水平還處在一個依賴於動作的階段。
最後,我們還應該擁有一份等待的心情。要相信,數學不是教會的,而是孩子自己的「發明」。我們的任務是為他們創設適宜性的學習和發展環境,等待他們的發展。按照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觀點,兒童在較低的發展水平上停留較多的時間並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具體經驗,使得他今後的發展建立在更為堅實的基礎之上。
㈥ 學前班數學怎麼教
一、精心准備,注重教法,讓學生在做中學習。
每一節數學課,把要交給學生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逐步體驗數學概念的內涵以及相應的運算規律。如:在教學「認識20以內的數」時,讓每位學生准備50根小木棍,10根一捆,然後比一比看誰拿的快,比10根多1根,比10根多5根,比10根多10根,學生的興趣特別濃。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出比較科學的數學結論,使所感受到的經驗系統化,完成認識到過程的一次飛躍,同時學生也鞏固了前面學習的「10以內的數。
二、在生活中滲透數學教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
生活中,常常出現數學例子,例如讓班級小朋友發勺子、筷子。都可以讓小朋友參與到數學里去。就像學生准備的小木棍,還有學生的玩具,可以讓小朋友數一數玩具有多少個。平時學生站隊可以讓學生觀察班級里有多少學生。
三、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思維的准確性、靈活性、敏捷性是學前班數學教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譬如:在教學「找規律」時,教師示範串珠子串好後,讓同學們仔細觀察,很快大家舉起了手說,一顆紅的一顆綠的,兩顆紅的兩顆綠的,三顆紅的三顆綠的,??。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是有規律的擺,接著在課本上有規律的塗一塗。這樣他們就知道了是有規律的,而不是亂串,亂擺,亂塗。學生的思維容易形成定勢,就讓他們多動手操作,比一比誰的擺法多。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也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四、注意預留作業,讓家長參與。
如何預留作業很重要,也很簡單,比如課堂留小作業,可以數一數家裡幾口人、家裡有幾雙鞋、家裡有幾個杯子、家裡有幾條毛巾等。多熟悉,運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㈦ 學前班數學教什麼
A.3以內數數
1 學習數數到3
2 數實物
3 數圓點、形狀等表徵性圖像
4 在十格陣上數數
5 按照給定數字,給出相應數量的實物
6 按照給定數字,數出相應數量的圓點、形狀等
7 按照給定數字,在十格陣上表示出相應數量
B.5以內數數
1 學習數數到5
2 數實物
3 數圓點、形狀等表徵性圖像
4 在十格陣上數數
5 按照給定數字,給出相應數量的實物
6 按照給定數字,數出相應數量的圓點、形狀等
7 按照給定數字,在十格陣上表示出相應數量
8 學習多一個,少一個
9 學習5以內的數序
C.10以內數數
1 學習數數到10
2 數實物
3 數圓點、形狀等表徵性圖像
4 在十格陣上數數
5 按照給定數字,給出相應數量的實物
6 按照給定數字,數出相應數量的圓點、形狀等
7 按照給定數字,在十格陣上表示出相應數量
8 學習多一個,少一個(10以內)
9 學習10以內的數序
10 數軸上數數
11 相鄰數
12 從任一個數開始數數、倒數
D.20以內數數
1 學習數數到20
2 數實物
3 數圓點、形狀等表徵性圖像
4 在十格陣上數數
5 按照給定數字,給出相應數量的實物
6 按照給定數字,數出相應數量的圓點、形狀等
7 按照給定數字,在十格陣上表示出相應數量
8 學習多一個,少一個(20以內)
9 學習20以內的數序
10 數軸上數數
11 相鄰數
12 從任一個數開始數數、倒數
13 數的組成,藉助十格陣和10個一組的方塊圖(tens和ones)
E.100以內數數
1 在十格陣上數數
2 在數軸上數數
3 方塊圖數數(tens、ones)
4 百數表
5 寫出數字的組成(幾個十,幾個一)
F.跳數
1 兩個一組數數
2 五個一組數數
3 十個一組數數
G.比較
1 通過配對,比較多少
2 通過數數,比較多少
3 運用「多、少、相等」比較數量
4 運用「大於、小於、等於」進行數字的比較
H.模式
1 顏色模式識別
2 大小模式識別
3 形狀模式識別
4 完成一個重復模式
5 遞增模式識別
I.5以內加法
1 實物相加
2 圖像等表徵形式的相加
3 知道加法等式的意義
4 抽象數字的相加
5 由和(5以內)推等式,例如寫出和為5的等式,熟悉數字的分解和組合
J.10以內加法
1 實物相加
2 圖像等表徵形式的相加
3 知道加法等式的意義
4 抽象數字的相加
5 由和推等式,例如寫出和為10的等式,熟悉10以內數字的分解組合,包括湊十組合
6 能把文字表達轉成加法表達式
K.5以內減法
1 實物相減
2 圖像等表徵形式的相減
3 知道減法等式的意義
4 抽象數字的相減
5 由差(5以內)推等式,例如寫出差為5的等式
L.10以內減法
1 實物相減
2 圖像等表徵形式的相減
3 知道減法等式的意義
4 抽象數字的相減
5 由差推等式,例如寫出差為5的等式
6 能把文字表達轉成減法表達式
M.加減混合操作
1 10以內的加減混合
2 寫出結果為某個數字的等式,可以是加法也可以是減法
3 能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文字題
N.位置
1 里外
2 左、中間、右
3 上、中、下 (平面)
4 在一個表格中進行定位
5 上方、下方(立體空間)
O.分數
1 認識平均分
2 能辨別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P.時間
1 認識鍾面,了解時分秒的含義和關系
2 整點、半點的讀寫
Q.分類
1 根據物體的屬性如顏色、形狀等對集合進行分類
2 二分法、多元分類
3 對分類後的集合的比較和排序
R.數據和圖表
1 製作簡單圖表
2 會從圖表中讀取信息
S.概率
1 了解可能性,知道什麼是更大可能和更小可能
T.測量
1 測量長短、高矮、寬窄、輕重
2 比較尺寸、重量、容量等
3 長度的測量(用實物進行非標准測量)
U.錢幣的認識
1 了解錢幣的用途
2 認識錢幣,知道它們的面值
3 不同面值錢幣的簡單兌換
V.平面圖形
1 平面圖形的認識,圓、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六邊形
2 了解圖形的相關特徵,如邊數、角數
3 認識軸對稱圖形
W.立體圖形
1 立體圖形的認識,球形、立方形、錐形體、圓柱體
2 識別立體圖形中的平面圖形
3 識別日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㈧ 學前班數學加減法怎麼教
1、小棒法。教寶寶學習加減法的方法有小棒法。跟孩子准備好一些小棒,在教孩子的時候,讓孩子一根根的數,通過數小棒來直觀的認識加減法,用什麼加什麼,就喊寶寶按數量數,相信多數兩次寶寶就知道了。
2、兒歌法。教寶寶學習加減法可採用兒歌法。把這些簡單的加減法運算編成一些兒歌,教寶寶一遍又一遍的唱,兒歌的朗朗上口,寶寶唱幾遍也就會了,而且孩子天生就對歌曲比較感興趣,相信只要寶寶願意跟家長學,學會加減法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3、口訣法。教孩子學習加減法可採用口訣法。加減法都有對應的口訣表,在教孩子學習的時候,就直接教孩子背這些口訣表,相信多背幾次 寶寶也就會讀了,會讀的同時,寶寶其實潛意識里也就會運算了,至少說簡單的加減法是會的。
4、玩具法。教孩子學習加減法可採用玩具法。跟孩子拿一個又一個的玩具,邊玩玩具邊學習加減法,這樣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相信孩子學習的效果更佳一些,而且也學得進去一些,而且記憶也要深刻一些的。這就是典型的寓教於樂。
教寶寶要有耐心。教孩子學習加減法,還得要有耐心才行。寶寶在初學期,教一兩次不會也很正常,這個時候家長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假如你動不動就和寶寶生氣,或者是斥責寶寶的話,估計孩子都不想學了,因為有心理陰影的影響,估計潛意識里會抗拒。
秉持先易後難原則。教孩子學習加減法,要秉持先易後難的原則。孩子還小,一切都還處於認知階段,作為家長,在教孩子的時候就要記住孩子的特性,千萬不要期望你的孩子一下子就能學會,因為寶寶本身年齡小,教幾次都記不住也很正常,而且簡單的都沒弄會,又去喊孩子學習難的,估計也還是很具體,相信寶寶也很難學會了。
㈨ 學前班數學如何教學,有哪些學習內容
幼兒數學教育主要包括幼兒的數概念、計數和運算的教育、量與計量的教育、幾何圖形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的教育等。
①幼兒的數、計數與運算
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數的守恆;相鄰數;數與數之間的數差關系;認識序數,能夠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說出物體排第幾;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數之間的互換和互補關系等;學會10以內的計數;認讀和書寫10以內的阿拉伯數字;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包括認識加號、減號和等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學習10以內數的口頭加減運算,並能夠用加、減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②量與計量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物體量的差異,比較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高低、粗細,厚薄、寬窄、輕重、容積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恆;在比較物體量的差異時,感知量的相對性;幫助兒童建立序的概念,並體驗其中的傳遞關系;學習計量,會進行初步的自然測量。
③簡單的幾何圖形知識
能夠正確辨認常見的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和梯形,並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主要特徵;能夠正確辨認幾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能夠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
④空間方位初步知識
能區分上、下、左、右和遠、近等空間方位;能按指定方向進行運動,包括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時間、方位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並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稱及其順序;認識時鍾,知道時鍾的用途以及正點與半點。